第一卷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十六明王祭天
在这南方,九月鹰飞后,十月依1日草肥。
后世被称为“南天门”的黄埔天坛,在十月初十,迎来了第一次祭天大典。这大典承载了太多内容,不仅广州人空城而出,整个广东,甚至云贵湖南部有无数人匆匆赶来。
已有“天下第一典史”之称的广州县典史陈举脑子再一次陷入到四分五裂的渣状态,整个大典的外围警备工作由他负责。从韶州、广州、肇庆和惠州四府调来的上万巡警都归他指挥,虽然有数十个县典史受他分派,可在他眼里,这些乡巴佬典史一个个都是榆木脑袋,在这大阵仗前全然乱了手脚。
有钱人骑马或者驾着马车而来,只有点小钱的,坐大板牛车驴车,近在番禹县,以及早早从外地而来,就寄宿在番禹乃至黄埔附近的人直接步行,十万甚至更多人潮汹涌而来,让那些小县典史一身是汗,两眼失焦。
…隘什么慌!干好咱们份内事!就盯着刀剑、火器、弓弩!报纸和告示早就说了不准带,现了一律缴器拘人,就这么简单!里面的事还有别人操心。”
陈举嘴里训斥着那些典史,两只眼睛却各自聚焦,扫视着周围的情形。
巡警只负责外围,再里一层是蓝衣内卫,军令厅内卫总领周宁今天怎么也难心神安宁。
他指挥着广东广西八个营的内卫,负责第二层警备。说起来手下有接近五千人,可要分散在几道隔离线里,就只是薄薄一层。看着部下所列的蓝线渐渐被人潮吞没,他就一个劲地香唾沫,甚至都开始后悔,自己该进军队而不是内卫。在十数万人的人潮中维持秩序,这事显然比上阵杀敌头疼得多。
周宁还只是第二层,整个警戒线分四层,第三层是黄埔讲武学堂学员带着备军所选的一翼人,由鹰扬军副统制方堂恒指挥,遮护住天坛的内圈,第四层则是侍卫亲军和黑衣卫。从天空向下看去,灰、蓝、红、黑四道色彩将纷杂人潮层层隔开。
巳时将近,一道朱紫人流自北面无涯宫大中门而来,踏着高出地面一截,由红毯铺遮的北行大道向天坛内圈的圜丘行进。这大道足有一人高,行在上面,身影清晰无比地落在十数万观众眼里。这是主持大典的英华官员,已等了很久的人潮喧闹顿止,典礼即将开始了。
“天王借祭天立明,真是急不可耐啊……”
“十月立,越年满元,即可禅让,再下一年就能立天王年号。若是晚到明年,天王称帝,要合礼制,那就得是两年后,自然要只争朝夕。”
“明帝能在位一年,我等也大有可为!”
官员人流中,一帮年迈老者还在交头接耳。【】行到檐廊处,见着一布衣老者,竟然一起行下大礼,那人正是孔尚任,以礼乐教席身份出席此次大典。
见这帮人自顾自作为,其他官员都纷纷侧目。一个年轻官员冷哼一声,身边与他面容肖似的中年人低声叹道:“想当年,我父与梁郁州、陈独漉并称岭南三大家,如今我屈家走三贤路,梁陈二家却是走了腐儒路。”
年轻人愤然道:“特别是那梁载琛,掌着礼科,自组了圣儒院。径直上要天王撤宪还天,谨守王礼,下谕出诏均要以明为号。此番立明,他是铁了心要让明一直立下去,天王怎么还要让他参与祭天大典?”
这对父子正是屈大军子孙屈明洪和屈承朔,身为三贤党,对那梁佩兰之侄,尚厅礼科主事梁载琛很是不感冒。
礼科管仪礼规制,聚集的都是精通周礼仪制的读人,这帮人当然思维陈腐。虽然出仕英华,心底里对处处不合“礼”的李肆很是抵触。如今在天坛搞这场祭天大典,还跟立明有关,以梁载琛为的圣儒派自是昂挺胸。因为不管是祭天,还是立帝,只有他们懂仪礼。
不用他们,那就跟那些伪朝反贼,顶着唱戏用的龙袍乱七八糟来一通的可笑之事一样,绝难获得天下人的认同。
三贤党虽有虚君之志,但相比李天王,这些腐儒更是他们的大敌,屈明洪摇头道:“天王该是另有盘算,一下拉出十六位前明宗室,还不知是什么文章,且看着。
此时众官员已到檐廊之中,梁载琛等人自成一群,还在低声议论着。
“拉出十六个宗室来到底是为哪般?其中还有个自段家出族的襄王之后,虽说碟谱族谱和人证一应俱全,身份倒是真的,但把这些人都聚在一起,还真是猜不透用心。””是啊,还把祭天跟立明帝两件事凑在一起,史无前例啊,不合礼不合礼……”
听得同僚的话,梁载琛摇头,为他们的后知后觉而叹息。”此事再简单不过,李天王定是选中了襄王之后。那段允常,不,朱慈允,他的女儿,早早就跟在天王身边,日后也当是天王妻妾。
这个人选,怕是几年前就已有所准备。现在见得我等执礼坚决,大明人心犹存,行事不好太过无忌,就把其他宗室之后也找了来,一同陪立,绝了争执。天王用心,也算是深啊。”
同僚们恍悟,都觉梁载琛说得透彻。
这老头一脸自得的笑意,接着低声道:
“可这明帝不管是谁,终究是压在李天王上面的天子。即便李天王只竖这天子旗一年半载,跟着天子旗而起的是诸项夭子礼,我们礼科诸贤,自当大用。再将圣儒院后学们拉扯进来,到李天王就帝位时,孔圣之徒,怕已是满了半朝,那时天王还要抑儒么?”
众人呵呵轻笑,还有人摩拳擦掌道:“大明若是能再聚人心,到时一声呼号,勤王护驾,天王想禅位……”
后话被众人嗯咳之声打断,虽然大家都有此心思,但这话只能心里想,可不能随便说。
看着满面红晕,兴奋不已的这帮腐儒,远处一身黑衣的于汉翼低声冷哼,脸上混杂着九分不屑,一分怜悯。
接着礼乐奏响,将他的注意力引走,礼乐加喧闹声中,一行穿着玄色龙袍,九旒冕冠,手执玉圭之人出现,随着红地毯走向天坛正中高立而起的三层圆台,也就是圆丘。
整个天坛顿时轰然,“皇上”、“万岁”
的呼喊不绝于耳,然后是纷杂的吵嚷声,怎么一下子蹦出来十六个皇帝!?
稍稍知些仪礼的人都在摇头慨叹着民人的无知,这十六人穿的是九童衮服,那是大明亲王规制,可不是皇帝的十二章衮服。民人哪懂那么多,只当带着珠帘冠的就是皇帝。
十六位穿着大明亲王九童衮服的人目不斜视地朝前走着,这些人的身份已由英华天王府予以认定,分别承袭了前明襄王、荆王、吉王、荣王、益王等宗室爵位。除了留在北面的旁支庶叶,几乎是将前明还留有后人的重要宗室一网打尽。
领头的是朱慈允。这位呆子中年竭力掩饰住自己的苦笑和感慨,一脸呆若木鸡地领着这群大明亲王前行。
“真是被女儿害了,早嫁出去就没这档子破事,以后日子该怎么过uBil,会不会被天王砍头呢?希望天王言而有信,继续呆在国子监不指望了,可自在地教总行……’
朱慈允正一肚子苦水汩汩胡乱流着,在他身后,大中门一侧的绸蓬下,段雨悠,不,朱雨悠也正一脸泪水地看着自己父亲的身影渐渐模糊。
“郡主姐姐,别哭啊,等你爹爹成了皇帝,姐姐又称公主了,然后再嫁给四哥哥,又成了王妃,以后还要当皇妃,天底下还有哪个女人能像姐姐这般奇遇昵?”
关蔻在一边安慰着,朱雨气苦,这叫什么奇遇啊,就是这样的混乱人生,才让她觉得悲苦难当。
“公主……怕是没指望了,阿肆好像只准备了一套皇帝的衮冕,而且还不是前明的样式。”
严三娘也不太清楚李肆的安排,但却知道一些内情,她一边说着,一边和大腹便便的安九秀一同怜悯地看着朱雨悠,这姑娘的际遇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及的,要换了她们,也会担心自家老爹的安危,还有自己的命运。被本朝立出来继前明亲王,那就站在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前路完全是一片迷茫。
“所以Ⅱ嗣,郡主,还是安安生生,留在天王身边,他能遮得任何风雨的,相信我。”
安九秀抚着自己的肚子,一脸幸福而满足地道。
那还能怎么样呢……朱雨悠泪眼婆娑地扫视四周,想把住一些东西,好让自己的现实感更强烈一些,却瞅中了另一个绿袍身影,正是翰林院编修郑燮,他忙得四脚朝天,乌纱帽的硬翅上下晃动不停。
跟这个身影相纠缠的流言蜚语终于让朱雨悠找到了心绪落脚点,她平静下来,一边擦泪一边也有些好奇,今天不是借着祭天立明帝么?都没给明帝准备衮服?
此次大典的准备显然备有套路,即便是天王府官员,乃至礼科诸人,都没能全盘掌握流程,不少官员对这十六个大明亲王的上场诧异不已。
眼见这十六位亲王直接往圜丘上走,圜丘下檐廊里,汤右曾皱眉捻须道:“难不成……”
接着他展眉微笑:“若是如此,今日怕是有不少人要失望了。”
一旁史贻直焦躁地问:“老大人,别卖关子了,天王到底是何盘算?”
他们这帮自满清朝堂投效而来的官员,对立什么明帝禅什么位没什么感觉,以他们的“政治觉悟”,紧紧依附住李肆本人才是正道。只要事情都在李肆的掌握中,他们就没必要出声。
但此事终究还是有些忌讳,他们本是清臣,却威了英臣,现在英华要立明,他们在名分上又要属明臣,心中自然有些纠结。同时腐儒一派,借前明旗帜,还有异心,更不为他们所容。
史贻直本是心绪沉重,听得汤右曾这语气,像是另有玄机,自然有些急。
汤右曾笑道:“不可说,先说破了,就没意思了。”
史贻直气闷,心想你不说,我自个搞明白……转头看向那十六位明王,见他们上了圜丘中层,正朝四周散开,此时乐声一变,“始平之章”奏响,史贻直两眼圆瞪,他也明白了。
(未完待续)
后世被称为“南天门”的黄埔天坛,在十月初十,迎来了第一次祭天大典。这大典承载了太多内容,不仅广州人空城而出,整个广东,甚至云贵湖南部有无数人匆匆赶来。
已有“天下第一典史”之称的广州县典史陈举脑子再一次陷入到四分五裂的渣状态,整个大典的外围警备工作由他负责。从韶州、广州、肇庆和惠州四府调来的上万巡警都归他指挥,虽然有数十个县典史受他分派,可在他眼里,这些乡巴佬典史一个个都是榆木脑袋,在这大阵仗前全然乱了手脚。
有钱人骑马或者驾着马车而来,只有点小钱的,坐大板牛车驴车,近在番禹县,以及早早从外地而来,就寄宿在番禹乃至黄埔附近的人直接步行,十万甚至更多人潮汹涌而来,让那些小县典史一身是汗,两眼失焦。
…隘什么慌!干好咱们份内事!就盯着刀剑、火器、弓弩!报纸和告示早就说了不准带,现了一律缴器拘人,就这么简单!里面的事还有别人操心。”
陈举嘴里训斥着那些典史,两只眼睛却各自聚焦,扫视着周围的情形。
巡警只负责外围,再里一层是蓝衣内卫,军令厅内卫总领周宁今天怎么也难心神安宁。
他指挥着广东广西八个营的内卫,负责第二层警备。说起来手下有接近五千人,可要分散在几道隔离线里,就只是薄薄一层。看着部下所列的蓝线渐渐被人潮吞没,他就一个劲地香唾沫,甚至都开始后悔,自己该进军队而不是内卫。在十数万人的人潮中维持秩序,这事显然比上阵杀敌头疼得多。
周宁还只是第二层,整个警戒线分四层,第三层是黄埔讲武学堂学员带着备军所选的一翼人,由鹰扬军副统制方堂恒指挥,遮护住天坛的内圈,第四层则是侍卫亲军和黑衣卫。从天空向下看去,灰、蓝、红、黑四道色彩将纷杂人潮层层隔开。
巳时将近,一道朱紫人流自北面无涯宫大中门而来,踏着高出地面一截,由红毯铺遮的北行大道向天坛内圈的圜丘行进。这大道足有一人高,行在上面,身影清晰无比地落在十数万观众眼里。这是主持大典的英华官员,已等了很久的人潮喧闹顿止,典礼即将开始了。
“天王借祭天立明,真是急不可耐啊……”
“十月立,越年满元,即可禅让,再下一年就能立天王年号。若是晚到明年,天王称帝,要合礼制,那就得是两年后,自然要只争朝夕。”
“明帝能在位一年,我等也大有可为!”
官员人流中,一帮年迈老者还在交头接耳。【】行到檐廊处,见着一布衣老者,竟然一起行下大礼,那人正是孔尚任,以礼乐教席身份出席此次大典。
见这帮人自顾自作为,其他官员都纷纷侧目。一个年轻官员冷哼一声,身边与他面容肖似的中年人低声叹道:“想当年,我父与梁郁州、陈独漉并称岭南三大家,如今我屈家走三贤路,梁陈二家却是走了腐儒路。”
年轻人愤然道:“特别是那梁载琛,掌着礼科,自组了圣儒院。径直上要天王撤宪还天,谨守王礼,下谕出诏均要以明为号。此番立明,他是铁了心要让明一直立下去,天王怎么还要让他参与祭天大典?”
这对父子正是屈大军子孙屈明洪和屈承朔,身为三贤党,对那梁佩兰之侄,尚厅礼科主事梁载琛很是不感冒。
礼科管仪礼规制,聚集的都是精通周礼仪制的读人,这帮人当然思维陈腐。虽然出仕英华,心底里对处处不合“礼”的李肆很是抵触。如今在天坛搞这场祭天大典,还跟立明有关,以梁载琛为的圣儒派自是昂挺胸。因为不管是祭天,还是立帝,只有他们懂仪礼。
不用他们,那就跟那些伪朝反贼,顶着唱戏用的龙袍乱七八糟来一通的可笑之事一样,绝难获得天下人的认同。
三贤党虽有虚君之志,但相比李天王,这些腐儒更是他们的大敌,屈明洪摇头道:“天王该是另有盘算,一下拉出十六位前明宗室,还不知是什么文章,且看着。
此时众官员已到檐廊之中,梁载琛等人自成一群,还在低声议论着。
“拉出十六个宗室来到底是为哪般?其中还有个自段家出族的襄王之后,虽说碟谱族谱和人证一应俱全,身份倒是真的,但把这些人都聚在一起,还真是猜不透用心。””是啊,还把祭天跟立明帝两件事凑在一起,史无前例啊,不合礼不合礼……”
听得同僚的话,梁载琛摇头,为他们的后知后觉而叹息。”此事再简单不过,李天王定是选中了襄王之后。那段允常,不,朱慈允,他的女儿,早早就跟在天王身边,日后也当是天王妻妾。
这个人选,怕是几年前就已有所准备。现在见得我等执礼坚决,大明人心犹存,行事不好太过无忌,就把其他宗室之后也找了来,一同陪立,绝了争执。天王用心,也算是深啊。”
同僚们恍悟,都觉梁载琛说得透彻。
这老头一脸自得的笑意,接着低声道:
“可这明帝不管是谁,终究是压在李天王上面的天子。即便李天王只竖这天子旗一年半载,跟着天子旗而起的是诸项夭子礼,我们礼科诸贤,自当大用。再将圣儒院后学们拉扯进来,到李天王就帝位时,孔圣之徒,怕已是满了半朝,那时天王还要抑儒么?”
众人呵呵轻笑,还有人摩拳擦掌道:“大明若是能再聚人心,到时一声呼号,勤王护驾,天王想禅位……”
后话被众人嗯咳之声打断,虽然大家都有此心思,但这话只能心里想,可不能随便说。
看着满面红晕,兴奋不已的这帮腐儒,远处一身黑衣的于汉翼低声冷哼,脸上混杂着九分不屑,一分怜悯。
接着礼乐奏响,将他的注意力引走,礼乐加喧闹声中,一行穿着玄色龙袍,九旒冕冠,手执玉圭之人出现,随着红地毯走向天坛正中高立而起的三层圆台,也就是圆丘。
整个天坛顿时轰然,“皇上”、“万岁”
的呼喊不绝于耳,然后是纷杂的吵嚷声,怎么一下子蹦出来十六个皇帝!?
稍稍知些仪礼的人都在摇头慨叹着民人的无知,这十六人穿的是九童衮服,那是大明亲王规制,可不是皇帝的十二章衮服。民人哪懂那么多,只当带着珠帘冠的就是皇帝。
十六位穿着大明亲王九童衮服的人目不斜视地朝前走着,这些人的身份已由英华天王府予以认定,分别承袭了前明襄王、荆王、吉王、荣王、益王等宗室爵位。除了留在北面的旁支庶叶,几乎是将前明还留有后人的重要宗室一网打尽。
领头的是朱慈允。这位呆子中年竭力掩饰住自己的苦笑和感慨,一脸呆若木鸡地领着这群大明亲王前行。
“真是被女儿害了,早嫁出去就没这档子破事,以后日子该怎么过uBil,会不会被天王砍头呢?希望天王言而有信,继续呆在国子监不指望了,可自在地教总行……’
朱慈允正一肚子苦水汩汩胡乱流着,在他身后,大中门一侧的绸蓬下,段雨悠,不,朱雨悠也正一脸泪水地看着自己父亲的身影渐渐模糊。
“郡主姐姐,别哭啊,等你爹爹成了皇帝,姐姐又称公主了,然后再嫁给四哥哥,又成了王妃,以后还要当皇妃,天底下还有哪个女人能像姐姐这般奇遇昵?”
关蔻在一边安慰着,朱雨气苦,这叫什么奇遇啊,就是这样的混乱人生,才让她觉得悲苦难当。
“公主……怕是没指望了,阿肆好像只准备了一套皇帝的衮冕,而且还不是前明的样式。”
严三娘也不太清楚李肆的安排,但却知道一些内情,她一边说着,一边和大腹便便的安九秀一同怜悯地看着朱雨悠,这姑娘的际遇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及的,要换了她们,也会担心自家老爹的安危,还有自己的命运。被本朝立出来继前明亲王,那就站在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前路完全是一片迷茫。
“所以Ⅱ嗣,郡主,还是安安生生,留在天王身边,他能遮得任何风雨的,相信我。”
安九秀抚着自己的肚子,一脸幸福而满足地道。
那还能怎么样呢……朱雨悠泪眼婆娑地扫视四周,想把住一些东西,好让自己的现实感更强烈一些,却瞅中了另一个绿袍身影,正是翰林院编修郑燮,他忙得四脚朝天,乌纱帽的硬翅上下晃动不停。
跟这个身影相纠缠的流言蜚语终于让朱雨悠找到了心绪落脚点,她平静下来,一边擦泪一边也有些好奇,今天不是借着祭天立明帝么?都没给明帝准备衮服?
此次大典的准备显然备有套路,即便是天王府官员,乃至礼科诸人,都没能全盘掌握流程,不少官员对这十六个大明亲王的上场诧异不已。
眼见这十六位亲王直接往圜丘上走,圜丘下檐廊里,汤右曾皱眉捻须道:“难不成……”
接着他展眉微笑:“若是如此,今日怕是有不少人要失望了。”
一旁史贻直焦躁地问:“老大人,别卖关子了,天王到底是何盘算?”
他们这帮自满清朝堂投效而来的官员,对立什么明帝禅什么位没什么感觉,以他们的“政治觉悟”,紧紧依附住李肆本人才是正道。只要事情都在李肆的掌握中,他们就没必要出声。
但此事终究还是有些忌讳,他们本是清臣,却威了英臣,现在英华要立明,他们在名分上又要属明臣,心中自然有些纠结。同时腐儒一派,借前明旗帜,还有异心,更不为他们所容。
史贻直本是心绪沉重,听得汤右曾这语气,像是另有玄机,自然有些急。
汤右曾笑道:“不可说,先说破了,就没意思了。”
史贻直气闷,心想你不说,我自个搞明白……转头看向那十六位明王,见他们上了圜丘中层,正朝四周散开,此时乐声一变,“始平之章”奏响,史贻直两眼圆瞪,他也明白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