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一卷太平洋上的悸动 第一七六章 最后一环
第一七六章 最后一环
与荷兰人的谈判,自从八月二十日宣布无限期休会,在全歼了荷兰远征舰队之后,王致鸣也没有打算就和荷兰人重开谈判,他准备加大对荷兰人的压力,逼迫荷兰人主动回到谈判桌上,以争取最大的利益。(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读 看看小说网)
巽他海峡海战之后,招标会在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东南亚的华商和大家族,都基本上获得了一两个投资项目,或专利、技术授权,各地的华商开始向苏门答腊岛、龙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和加里曼丹岛涌来,这种热闹的状况,也引起了东南亚地区的洋商和土著家族的注意,因为这次招标,乔丹爵士只针对华商或华人家族,洋商和土著家族对乔丹爵士的这种做法也无可奈何,他们倒是不敢说什么“种族歧视”之类的话,但是内心都是急切的、有所期待的。
王致鸣现在暂时是不会考虑东南亚地区的洋商和土著,增强华商和华人家族的实力,是当前东南亚区域内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他准备要访问苏拉威西海上的苏禄国。
这是中原朝廷的传统藩属国,西班牙人在东南亚已经被他打趴下,这个对中原朝廷极为忠诚的藩属国,也要安抚、安抚,最重要的是要把这里控制在手上,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第一岛链的南段的中上位置,与棉兰老岛(三宝颜)、加里曼丹岛(打拉根)两地,一起扼守驻苏拉威西海通往南海的要道,其中的霍洛岛、塔威塔威群岛、桑阿桑阿岛、锡布图群岛、锡亚西岛和卡加延苏禄岛等,形成苏禄海与西里伯斯海之间的屏障。这是中华帝国今后在南海上的第二道海上防线,必须控制在自己的手上。
苏禄国有三位国王,分别是东王、西王、峒王,三王都对中原朝廷归心,其中东王后裔在雍正九年还申请入籍大清,朝廷赐以温姓和安姓,正式成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在后世两千年时,东王后裔已经在大陆繁衍至二十一代。
明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三王集体朝见永乐皇帝的归国途中,东王病逝于山东德州,永乐帝下令将东王安葬在此,修建陵墓,永乐皇帝又亲自撰文:“以垂永久”。其东王墓仍存世于后世的山东省德州市城北北郊长庄乡北营村,世人称之为苏禄国东王墓,亦称苏禄王墓。
早在对法战争结束之后,李鹤年的东南亚情报局就派人与三王联系上,随着马尼拉海战和马尼拉之战结束,西班牙投降,苏禄国三王长期受到吕宋岛上西班牙殖民地政府和军队欺压的局面,终于被彻底打破,三王满心欢喜,积极与特派代表联系、商议,希望宗主国能够派遣军队进驻王国,对王国提供保护。
苏禄国三王从一五七六年西班牙入侵时,就向中原王朝求救,虽然后来郑和下西洋时,浩浩荡荡的巨舰船队遏制了西班牙人的野心,但是,随着明王朝的没落,清王朝更替之后实施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苏禄国凭借简陋的冷兵器,独自与贪婪的西班牙人搏斗了近三百年,现在宗主国的大军直接打败了西班牙人,割占了紧邻的棉兰老岛,中原朝廷终于打破了不对外出兵的惯例,他们当然要抓住这种机会,请王师保护,为此,他们是准备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迎接朝廷大军的。
后来王致鸣发动了对南洋地区荷兰人的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消灭了爪哇岛上的荷兰军队,现在又开始在加里曼丹岛上清剿荷兰人和土著武装,三王对朝廷大军更是翘首以盼,加快了与特派代表的谈判进程,三王接受了特派代表的建议,把苏禄国改成“苏禄联合王国”,三王的领地自成一体,三王轮流担任象征性的联合王国国王,三王和大清帝国代表组成王国最高权力委员会,以决定王国政府的基本国策和重大事项。
八月中旬,三王与特派代表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和条约,正式确定了苏禄国与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关系,王致鸣访问苏禄国的时机也成熟了。
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包括:
第一个是《大清帝国苏禄联合王国防务安全协定》,该协定明确大清帝国负责永久保护苏禄联合王国【以下都简称联合王国】的国土安全不受任何外来势力或国家的侵犯,联合王国的国家利益服从于大清帝国的国家利益,大清帝国将在联合王国疆域内,根据防务需要可以设立若干军事基地、并驻军,以保证联合王国的国家安全。联合王国负责向大清帝国驻军提供生活物资,每年支出不超过一万吨稻米,各五千吨水果、蔬菜、鱼类。
该协定之中“永久”的一词的含义,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这就为中华的海上防御,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条件,中华海军将牢牢地控制苏禄海、西里伯斯海,以及苏拉威西海海域,在已经获得巴拉望岛的条件下,巴拉望岛上的海空军,将有效控制巴拉巴克海峡、民都洛海峡,驻棉兰老岛的海空军,将有效封锁、控制保和海和莱特湾,苏比克湾海空军基地,将有效控制塔布拉斯海峡和八打雁海域,彻底关上南海进出的东、东南大门,今后南海南部海域,将成为中华的内海。
第二个是《大清帝国苏禄联合王国国家关系协定》,该协定第一次在国际法上确认了两国的宗主国和藩属国关系,联合王国在法理上纳入了大中华体制范围。
其它的包括《双边经济协定》、《航海、航空协定》、《资源开发和利用条约》等等一系列协定、条约,这些条约或协定,不仅帮助联合王国发展经济,也把联合王国完全纳入了王致鸣构建的大中华政治、经济、军事体系之中。
至此,历时大半年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为中华的海上安全,打造了一条严密的防线,中华海上安全的基本保证——第一岛链就此形成。
以朝鲜海峡沿岸的釜山海空军基地和对马岛控制朝鲜海峡,划归琉球群岛的种子岛至台湾,把东海的大门彻底关上。台湾、巴坦群岛、巴布延群岛,将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布延海峡完全控制起来,关上了南海东部的大门。苏比克湾基地、巴拉望岛、苏禄群岛、棉兰老岛,将南海中部的大门也关上了两道。龙岛、加里曼丹岛、廖内群岛、林加群岛、邦加岛、勿里洞岛,将南海南部和马六甲海峡的大门也一起关上。
目前来说,这条岛链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唯一的一个小漏洞在南部,那是巴坦岛和萨马岛之间的圣贝纳迪诺海峡,那里暂时还只有安排航空兵、潜艇部队监控,可以对试图突破海峡的敌舰队进行跟踪监视,和发动第一波即时攻击。即使敌舰队突破海峡,进入锡布延海,也将面临封锁民都洛海峡和塔布拉斯海峡的海军航空兵、潜艇,以及水面舰队的攻击。
敌舰队要想突破这两个海峡进入南海,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大的,注定会是损失惨重的。因为一旦敌舰队进入南海,将遭到中南半岛和巴拉望岛、龙岛、苏比克湾、永兴岛等地海空军基地所属部队的四面围剿,最终的结局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包围后俘虏。
随着第一岛链逐渐形成和控制,原来的亚洲舰队、驻日舰队就不在适应现在的防区范围。
西班牙签订条约之后,八月初,王致鸣抓紧时间,与张成、恩格尔、刘杨天等高级军事指挥员,以及总参谋部和海军司令部主官,在阿拉斯加费城基地大本营,商量在中国沿海和第一岛链如何布置海空军力量问题。
在研究会上,王致鸣提出一个第一岛链区域内的海空军力量的定位问题,即以防御为主,还是以进攻为主。
这个问题在参加会议的军队主要高级军官中间,掀起了一阵军事思想的大辩论,各种思路和观点都摆上了桌面,王致鸣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就离开了会议室,由恩格尔的副参谋长主持,任由会议室里面的一帮子高级军官们去讨论,他要去几个重要的军工厂视察,更要去几个研究单位了解研究进度。
对法、对日战争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对西班牙的“惩罚”行动,接踵而至的又是对荷兰的“复仇”行动,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新弹药,参战部队都有使用的反馈信息汇集到装备部。装备部一直没有一位正式的部长,旭初只是兼任后勤部部长,后勤部的日常工作由一名德裔参谋长负责。
在这几个月的准备和作战之中,他终于选定了一名合适的人选,这是第一批跟随他到达英国后,被选送到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的一名远房子弟,是他的同辈表兄弟,叫白德钟,字仲智,出生于一八五八年,现年三十三岁。
与荷兰人的谈判,自从八月二十日宣布无限期休会,在全歼了荷兰远征舰队之后,王致鸣也没有打算就和荷兰人重开谈判,他准备加大对荷兰人的压力,逼迫荷兰人主动回到谈判桌上,以争取最大的利益。(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读 看看小说网)
巽他海峡海战之后,招标会在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东南亚的华商和大家族,都基本上获得了一两个投资项目,或专利、技术授权,各地的华商开始向苏门答腊岛、龙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和加里曼丹岛涌来,这种热闹的状况,也引起了东南亚地区的洋商和土著家族的注意,因为这次招标,乔丹爵士只针对华商或华人家族,洋商和土著家族对乔丹爵士的这种做法也无可奈何,他们倒是不敢说什么“种族歧视”之类的话,但是内心都是急切的、有所期待的。
王致鸣现在暂时是不会考虑东南亚地区的洋商和土著,增强华商和华人家族的实力,是当前东南亚区域内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他准备要访问苏拉威西海上的苏禄国。
这是中原朝廷的传统藩属国,西班牙人在东南亚已经被他打趴下,这个对中原朝廷极为忠诚的藩属国,也要安抚、安抚,最重要的是要把这里控制在手上,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第一岛链的南段的中上位置,与棉兰老岛(三宝颜)、加里曼丹岛(打拉根)两地,一起扼守驻苏拉威西海通往南海的要道,其中的霍洛岛、塔威塔威群岛、桑阿桑阿岛、锡布图群岛、锡亚西岛和卡加延苏禄岛等,形成苏禄海与西里伯斯海之间的屏障。这是中华帝国今后在南海上的第二道海上防线,必须控制在自己的手上。
苏禄国有三位国王,分别是东王、西王、峒王,三王都对中原朝廷归心,其中东王后裔在雍正九年还申请入籍大清,朝廷赐以温姓和安姓,正式成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在后世两千年时,东王后裔已经在大陆繁衍至二十一代。
明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三王集体朝见永乐皇帝的归国途中,东王病逝于山东德州,永乐帝下令将东王安葬在此,修建陵墓,永乐皇帝又亲自撰文:“以垂永久”。其东王墓仍存世于后世的山东省德州市城北北郊长庄乡北营村,世人称之为苏禄国东王墓,亦称苏禄王墓。
早在对法战争结束之后,李鹤年的东南亚情报局就派人与三王联系上,随着马尼拉海战和马尼拉之战结束,西班牙投降,苏禄国三王长期受到吕宋岛上西班牙殖民地政府和军队欺压的局面,终于被彻底打破,三王满心欢喜,积极与特派代表联系、商议,希望宗主国能够派遣军队进驻王国,对王国提供保护。
苏禄国三王从一五七六年西班牙入侵时,就向中原王朝求救,虽然后来郑和下西洋时,浩浩荡荡的巨舰船队遏制了西班牙人的野心,但是,随着明王朝的没落,清王朝更替之后实施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苏禄国凭借简陋的冷兵器,独自与贪婪的西班牙人搏斗了近三百年,现在宗主国的大军直接打败了西班牙人,割占了紧邻的棉兰老岛,中原朝廷终于打破了不对外出兵的惯例,他们当然要抓住这种机会,请王师保护,为此,他们是准备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迎接朝廷大军的。
后来王致鸣发动了对南洋地区荷兰人的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消灭了爪哇岛上的荷兰军队,现在又开始在加里曼丹岛上清剿荷兰人和土著武装,三王对朝廷大军更是翘首以盼,加快了与特派代表的谈判进程,三王接受了特派代表的建议,把苏禄国改成“苏禄联合王国”,三王的领地自成一体,三王轮流担任象征性的联合王国国王,三王和大清帝国代表组成王国最高权力委员会,以决定王国政府的基本国策和重大事项。
八月中旬,三王与特派代表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和条约,正式确定了苏禄国与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关系,王致鸣访问苏禄国的时机也成熟了。
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包括:
第一个是《大清帝国苏禄联合王国防务安全协定》,该协定明确大清帝国负责永久保护苏禄联合王国【以下都简称联合王国】的国土安全不受任何外来势力或国家的侵犯,联合王国的国家利益服从于大清帝国的国家利益,大清帝国将在联合王国疆域内,根据防务需要可以设立若干军事基地、并驻军,以保证联合王国的国家安全。联合王国负责向大清帝国驻军提供生活物资,每年支出不超过一万吨稻米,各五千吨水果、蔬菜、鱼类。
该协定之中“永久”的一词的含义,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这就为中华的海上防御,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条件,中华海军将牢牢地控制苏禄海、西里伯斯海,以及苏拉威西海海域,在已经获得巴拉望岛的条件下,巴拉望岛上的海空军,将有效控制巴拉巴克海峡、民都洛海峡,驻棉兰老岛的海空军,将有效封锁、控制保和海和莱特湾,苏比克湾海空军基地,将有效控制塔布拉斯海峡和八打雁海域,彻底关上南海进出的东、东南大门,今后南海南部海域,将成为中华的内海。
第二个是《大清帝国苏禄联合王国国家关系协定》,该协定第一次在国际法上确认了两国的宗主国和藩属国关系,联合王国在法理上纳入了大中华体制范围。
其它的包括《双边经济协定》、《航海、航空协定》、《资源开发和利用条约》等等一系列协定、条约,这些条约或协定,不仅帮助联合王国发展经济,也把联合王国完全纳入了王致鸣构建的大中华政治、经济、军事体系之中。
至此,历时大半年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为中华的海上安全,打造了一条严密的防线,中华海上安全的基本保证——第一岛链就此形成。
以朝鲜海峡沿岸的釜山海空军基地和对马岛控制朝鲜海峡,划归琉球群岛的种子岛至台湾,把东海的大门彻底关上。台湾、巴坦群岛、巴布延群岛,将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布延海峡完全控制起来,关上了南海东部的大门。苏比克湾基地、巴拉望岛、苏禄群岛、棉兰老岛,将南海中部的大门也关上了两道。龙岛、加里曼丹岛、廖内群岛、林加群岛、邦加岛、勿里洞岛,将南海南部和马六甲海峡的大门也一起关上。
目前来说,这条岛链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唯一的一个小漏洞在南部,那是巴坦岛和萨马岛之间的圣贝纳迪诺海峡,那里暂时还只有安排航空兵、潜艇部队监控,可以对试图突破海峡的敌舰队进行跟踪监视,和发动第一波即时攻击。即使敌舰队突破海峡,进入锡布延海,也将面临封锁民都洛海峡和塔布拉斯海峡的海军航空兵、潜艇,以及水面舰队的攻击。
敌舰队要想突破这两个海峡进入南海,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大的,注定会是损失惨重的。因为一旦敌舰队进入南海,将遭到中南半岛和巴拉望岛、龙岛、苏比克湾、永兴岛等地海空军基地所属部队的四面围剿,最终的结局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包围后俘虏。
随着第一岛链逐渐形成和控制,原来的亚洲舰队、驻日舰队就不在适应现在的防区范围。
西班牙签订条约之后,八月初,王致鸣抓紧时间,与张成、恩格尔、刘杨天等高级军事指挥员,以及总参谋部和海军司令部主官,在阿拉斯加费城基地大本营,商量在中国沿海和第一岛链如何布置海空军力量问题。
在研究会上,王致鸣提出一个第一岛链区域内的海空军力量的定位问题,即以防御为主,还是以进攻为主。
这个问题在参加会议的军队主要高级军官中间,掀起了一阵军事思想的大辩论,各种思路和观点都摆上了桌面,王致鸣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就离开了会议室,由恩格尔的副参谋长主持,任由会议室里面的一帮子高级军官们去讨论,他要去几个重要的军工厂视察,更要去几个研究单位了解研究进度。
对法、对日战争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对西班牙的“惩罚”行动,接踵而至的又是对荷兰的“复仇”行动,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新弹药,参战部队都有使用的反馈信息汇集到装备部。装备部一直没有一位正式的部长,旭初只是兼任后勤部部长,后勤部的日常工作由一名德裔参谋长负责。
在这几个月的准备和作战之中,他终于选定了一名合适的人选,这是第一批跟随他到达英国后,被选送到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的一名远房子弟,是他的同辈表兄弟,叫白德钟,字仲智,出生于一八五八年,现年三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