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 耕读
听儿子讲完这几天的遭遇,古氏夫妇不由得捏了一把汗。对红香这个古羽认定的未来媳妇,他们也是打心底里喜欢。一来这女孩儿救了儿子的命,二来农村人家就喜欢纯朴善良的女孩,红香的条件是完全符合的。古家这段日子生活稳定了,要养活一个童养媳并不困难。于是红香就正式成为了古家的一员。
生活恢复如常,唯一的区别是小伙伴中有了两个小姑娘。自从扬州回来,古羽便打定主意苦读圣贤之书。在真实世界中的他,打小便接受西式的教育,并由此攀到了学生中的最高层。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逻辑思维、几何观念和实证精神。可他并不清楚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别的学术。他并不知道远古社会中,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的中国智者,是如何考虑问题,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他很想知道,那些来自真实世界中的人们,在接受了曾经打败他们祖先的西方人的知识教育之后,再回到这个他们祖先生活的年代,竟会败得如此凄惨。那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古羽深信,只有先将不懂的东西都学到了手,他才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庆幸的是,他现在有着小孩子的硬件和成年人的软件,学起东西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几个小伙伴也在迅速成长。自从赵木头那次做的东西洗刷了周玉雷的嫌疑,赵木匠也就不再反对儿子做木工活了。古羽把他从赵迪那儿拿来的《梯云纵》给了小武,这小家伙本就喜欢爬上爬下,练起这门轻功还真是得心应手。苏儿依旧是孩子群中最受瞩目的,但大家又多了几样新的爱好,那就是听红香唱歌,吃红香烧的饭菜。古云加已经提前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了未来的儿媳妇。
夏去冬来。忽一日,田秀才突然宣布,他要离开槐沙村了。无锡的旧东林书院被一些乡绅巨贾重新翻修,即将开馆收徒,便延请田秀才去做院长。田秀才嘱咐诸位弟子道:“大家与我也算师徒一场,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成为忧国忧民的仁德之士。”说罢,他又把古羽叫到书斋内,说道:“为师虽然走了,但无锡本也不远,随时可书信往来,日后读书中若有不解处,也可去请教陶先生。这座书斋便留与你,此中书籍若能通读一遍,日后必有所成。读书之事,勤则进,惰则退,以后要好自为之。”
古羽拱手道:“谨遵师命。学生还有一事不大明白,要请教师傅。”“你说。”“师傅这七位弟子中,对学生的栽培最厚,但师傅似乎并不愿意教其他同学更多东西?”田秀才捻了捻胡须道:“你可知‘师道’二字,当作何解吗?”古羽道:“所谓‘师道’,莫过于韩昌黎的‘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田秀才道:“不错,正是这六个字。然师道之不存有年矣。当今之世,可称之为师者,已然很少了。”古羽道:“请老师指点,何人可称为‘师’?”
田秀才呷了口茶,道:“所谓传道,何谓之‘道’呢?上古之时,人类蒙昧未开,不知有‘道’。有圣人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方得窥天地之道,于是传之后人。此道自三皇五帝代代相传,得此道者皆可称圣人。上有尧舜禹汤,下有文武周公,知此道者不过数人而已。直至先师孔仲尼出,将此‘道’传至民间,从此天下皆知有‘道’耳。故此,为人师者,首要之务便是传道,其实质正是代圣人传‘道’于常人,使其能立于天地之间。
“至于授业,何以为业?世人皆以科举中第为业,授业即是授人中科举之术,其缪远矣!读书之人,莫不以耕读传家为大乐,何须贩售知识于帝王之家。就以你们这七人为例。彦格好武,立志从军,庆驰好财,立志从商,宏儿天性难受羁绊,赵力则有一手木工活,岂可强求人人皆从文中第呢?至于解惑,同样是术业中所得之疑问,乃吾所不能教的。”
古羽点头道:“学生领教了。”
次日田秀才一家便迁往无锡去了。又几日,郭振之从嘉兴寄来一封书信,上书:“贤弟见信好。据说你小子撒了个大谎,把全扬州的人都骗了?真佩服,你居然能编出这么个谎话,连五毒教都想到了,你就不怕五毒教报复你?你这谎撒得我现在到哪儿都找不到玩家了,估计大家都躲起来了不敢相认。还是说正事吧,苏州燕子坞我去过了,桔子吃了不少,漫山都是,却不见茶花。当地人也并不知道很早以前这里还有过一个慕容家。我本想查访一下有没有留下些遗迹的,无奈太湖太大,只好无功而返。不过走运的是,我在嘉兴发现了江南七怪的后代。这里还有一个七怪山庄,保留着江南七怪的武功。你的朋友想学武,来此地倒是不错的。就这样了,我打算过几天去京城转转,别给我回信。”
古羽收起信,便去告诉一群小伙伴。曾猴子最高兴了,拍手道:“据说嘉兴很好玩的,而且嘉兴的肉粽比扬州的好吃多了,我去告诉爹爹我要去嘉兴学艺。”小武却道:“可是那个什么江南七怪都没听说过,我觉得还不如上武当呢,武当才是天下大派。”陶书生道:“这还不简单,猴子和苏儿姐姐去嘉兴,小武去武当,以后大家学有所成,还可以互相切磋。大将军和木头呢?”孙彦格道:“我再过几年就可以去从军了,就在家待着啰。”赵木头也道:“我也是。爹爹说我们做木工最厉害的就是削一只燕子就能飞上天,那就是我的目标了。”陶书生道:“嘿嘿,随便你们了。我听说通州有一个玄道老人,深喑五行阵法、邵子易数,我打算开春后便去向他学这兵诡之道。”孙彦格道:“正好,我们从此各奔东西,学成一身武艺,以后大家一起为国效力,纵横天下。”他说得豪气云天,引得众小孩都拍手叫好。
从此,古羽便在槐沙村中静心苦读。古家的生意也慢慢地兴旺起来,攒下了一些银两,便在村中置了几亩田地。古羽每日起一个大早,就到地里忙活半日,直到红香送来午饭,便与她一同去田秀才的书斋读书。这时红香便做些手上的活陪着古羽,偶尔古羽兴致上来了,也教红香读上几句。如此春去秋来,堪堪便过了九年,羽香二人都已一十七岁。</p>
生活恢复如常,唯一的区别是小伙伴中有了两个小姑娘。自从扬州回来,古羽便打定主意苦读圣贤之书。在真实世界中的他,打小便接受西式的教育,并由此攀到了学生中的最高层。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逻辑思维、几何观念和实证精神。可他并不清楚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别的学术。他并不知道远古社会中,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的中国智者,是如何考虑问题,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他很想知道,那些来自真实世界中的人们,在接受了曾经打败他们祖先的西方人的知识教育之后,再回到这个他们祖先生活的年代,竟会败得如此凄惨。那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古羽深信,只有先将不懂的东西都学到了手,他才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庆幸的是,他现在有着小孩子的硬件和成年人的软件,学起东西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几个小伙伴也在迅速成长。自从赵木头那次做的东西洗刷了周玉雷的嫌疑,赵木匠也就不再反对儿子做木工活了。古羽把他从赵迪那儿拿来的《梯云纵》给了小武,这小家伙本就喜欢爬上爬下,练起这门轻功还真是得心应手。苏儿依旧是孩子群中最受瞩目的,但大家又多了几样新的爱好,那就是听红香唱歌,吃红香烧的饭菜。古云加已经提前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了未来的儿媳妇。
夏去冬来。忽一日,田秀才突然宣布,他要离开槐沙村了。无锡的旧东林书院被一些乡绅巨贾重新翻修,即将开馆收徒,便延请田秀才去做院长。田秀才嘱咐诸位弟子道:“大家与我也算师徒一场,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成为忧国忧民的仁德之士。”说罢,他又把古羽叫到书斋内,说道:“为师虽然走了,但无锡本也不远,随时可书信往来,日后读书中若有不解处,也可去请教陶先生。这座书斋便留与你,此中书籍若能通读一遍,日后必有所成。读书之事,勤则进,惰则退,以后要好自为之。”
古羽拱手道:“谨遵师命。学生还有一事不大明白,要请教师傅。”“你说。”“师傅这七位弟子中,对学生的栽培最厚,但师傅似乎并不愿意教其他同学更多东西?”田秀才捻了捻胡须道:“你可知‘师道’二字,当作何解吗?”古羽道:“所谓‘师道’,莫过于韩昌黎的‘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田秀才道:“不错,正是这六个字。然师道之不存有年矣。当今之世,可称之为师者,已然很少了。”古羽道:“请老师指点,何人可称为‘师’?”
田秀才呷了口茶,道:“所谓传道,何谓之‘道’呢?上古之时,人类蒙昧未开,不知有‘道’。有圣人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方得窥天地之道,于是传之后人。此道自三皇五帝代代相传,得此道者皆可称圣人。上有尧舜禹汤,下有文武周公,知此道者不过数人而已。直至先师孔仲尼出,将此‘道’传至民间,从此天下皆知有‘道’耳。故此,为人师者,首要之务便是传道,其实质正是代圣人传‘道’于常人,使其能立于天地之间。
“至于授业,何以为业?世人皆以科举中第为业,授业即是授人中科举之术,其缪远矣!读书之人,莫不以耕读传家为大乐,何须贩售知识于帝王之家。就以你们这七人为例。彦格好武,立志从军,庆驰好财,立志从商,宏儿天性难受羁绊,赵力则有一手木工活,岂可强求人人皆从文中第呢?至于解惑,同样是术业中所得之疑问,乃吾所不能教的。”
古羽点头道:“学生领教了。”
次日田秀才一家便迁往无锡去了。又几日,郭振之从嘉兴寄来一封书信,上书:“贤弟见信好。据说你小子撒了个大谎,把全扬州的人都骗了?真佩服,你居然能编出这么个谎话,连五毒教都想到了,你就不怕五毒教报复你?你这谎撒得我现在到哪儿都找不到玩家了,估计大家都躲起来了不敢相认。还是说正事吧,苏州燕子坞我去过了,桔子吃了不少,漫山都是,却不见茶花。当地人也并不知道很早以前这里还有过一个慕容家。我本想查访一下有没有留下些遗迹的,无奈太湖太大,只好无功而返。不过走运的是,我在嘉兴发现了江南七怪的后代。这里还有一个七怪山庄,保留着江南七怪的武功。你的朋友想学武,来此地倒是不错的。就这样了,我打算过几天去京城转转,别给我回信。”
古羽收起信,便去告诉一群小伙伴。曾猴子最高兴了,拍手道:“据说嘉兴很好玩的,而且嘉兴的肉粽比扬州的好吃多了,我去告诉爹爹我要去嘉兴学艺。”小武却道:“可是那个什么江南七怪都没听说过,我觉得还不如上武当呢,武当才是天下大派。”陶书生道:“这还不简单,猴子和苏儿姐姐去嘉兴,小武去武当,以后大家学有所成,还可以互相切磋。大将军和木头呢?”孙彦格道:“我再过几年就可以去从军了,就在家待着啰。”赵木头也道:“我也是。爹爹说我们做木工最厉害的就是削一只燕子就能飞上天,那就是我的目标了。”陶书生道:“嘿嘿,随便你们了。我听说通州有一个玄道老人,深喑五行阵法、邵子易数,我打算开春后便去向他学这兵诡之道。”孙彦格道:“正好,我们从此各奔东西,学成一身武艺,以后大家一起为国效力,纵横天下。”他说得豪气云天,引得众小孩都拍手叫好。
从此,古羽便在槐沙村中静心苦读。古家的生意也慢慢地兴旺起来,攒下了一些银两,便在村中置了几亩田地。古羽每日起一个大早,就到地里忙活半日,直到红香送来午饭,便与她一同去田秀才的书斋读书。这时红香便做些手上的活陪着古羽,偶尔古羽兴致上来了,也教红香读上几句。如此春去秋来,堪堪便过了九年,羽香二人都已一十七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