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三百八十四章 印度核计划
第三百八十四章 印度核计划
前车之鉴不远,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敢和苏联叫板,而这离不开苏联的援助。*非常文学*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印度现在和苏联走得很近,也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焉知以后不会和苏联因为利益而翻脸。
重要的是,印度的核计划必然要刺激巴基斯坦,引起南亚一轮的军备竞赛,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离苏联都太近了。
印度真实的核计划到底是什么样呢,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呢?实际上连黄历也不知道,所谓的印度核武计划不过是他基于后世的结果,加上情报部门的侦察,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下给予印度适时的政治打击。而印度的核武计划其实刚刚开头,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发展很缓慢,很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不敢请求外国的帮助,只能自己死抠。
一直以来,印度都在追求和自身领土面积和历史文明古国身份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这个世界具影响力、具权威机构的成员也就一直是印度一个强烈的愿求。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九四五年安理会组建之时印度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此后其成员没有改变)。印度将加入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丘吉尔政府上。不过后者强烈反对印度的加入。让印度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与自己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相似的中国却顺利地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组建之时,世界上还没有核武器。不过随后这些成员国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而有核的北京中国政府取代无核的台湾早晚是大势所趋,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是核俱乐部成员的既成事实将被牢牢确定下来,这极大地刺激了印度政府。
印度前任武器计划负责人拉贾拉曼纳在评论中就强调,印度强烈地希望被世界认知为一个强国。这在核计划中起到的作用甚至比军事和吓阻需求重要。对于印度人来说,他们认为不是讨论是否应该制造核弹,如何制造是重要问题。在印度人心目中,拥有核武器,这是一个证明他们古老历史的声望问题。同时,作为印度的科学家,他们很渴望向那些曾经忽视他们的西方对手展示他们也可以制造出核弹。*非常文学*
核计划似乎成了印度大国情节的一个宣泄点,重返大国集团的一个工具和手段。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事实证明衡量大国的关键标准不在是否拥有核武器,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水平。
印度号称世界上大的民主国家。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所谓大民主国家的核计划决策竟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做出的。实际上,整个决策过程没有公众或立法部门的参与或监督。印度核计划从一开始就只对总理办公室开放。只有总理本人和一小部分他选出来或任命的人在计划发展过程中有发言权。这就直接导致印度核计划的道路充满着“随意性”。不过印度有一群执着的科研人员,他们是印度核计划的中坚。
一九四七年八月,印度独立。为了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钍资源,尼赫鲁总理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两用三阶段的核计划。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生产出廉价的电。不过研发一整套电力生产系统也就不可避免地让印度获取到了核武器制造技术。
一九四八年,印度原能机构成立。尼赫鲁总理宣布:“我们发展核能不是为了战争。该计划的目的是和平的。当然如果形势所逼,我们也决不会多愁善感,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尼赫鲁这段带有复杂情感的演讲预示出今后十年他的核政策。尼赫鲁在国际政策中有着十分卓越的成就,建立了不结盟运动并发起了核裁军。然而,他拒绝了在其他国家保有核武器的前提下销毁自己国家的核武器,并支持提升印度武器潜能的计划。
一九五四年,印度开始了核武器研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印度一直都鼓励自给政策,是世界上自给的大经济体。印度核计划也是这样,没有进口任何核燃料。由于国内铀资源有限,但钍资源很丰富(增殖反应堆一种潜在的燃料),因此印度核计划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增殖反应堆燃料循环的研究。增殖反应堆需要高浓缩裂变材料来作为反应堆的燃料(要么是高浓缩铀或高浓缩钚)。这就为钚分离能力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和平的解释。不过印度首个燃料再处理工厂建立的主要动因应该还是核武器获取。
六十年代早期,印度对中国的担忧开始加重。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印中之间的边境局势开始日渐紧张。一九六二年初,双方在边境地区大量屯兵。此时,印度已经知道了中国的核计划,这极大地刺激了印度核计划的发展。一九六二年年底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败北,这让印度感到十分耻辱。印度开始秘密地展开了追赶中国核计划的计划。
随后,尼赫鲁去世,接任总理的夏斯特里是一位甘地主义者,强烈地反对核武器计划。但巴巴博士一意孤行,并对当时政府施加了大的政治压力。不过印度当时主要的核设施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多困难。核反应堆在进入临界状态后操作还不规律。印度还不能提供达到纯度要求的燃烧棒。所以,印度在几年时间里只生产出了很少量的钚。直到一九六九年获取到了供应一枚核装置所需要的钚。
可以说,南洋联邦披露的消息令印度的核计划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时,印度人正在着手建设脉冲速反应堆,有了这个试验平台,印度科研人员就可以加深入地了解速裂变和速中的物理性质,加速核武器的研究计划。
突如其来的飞刀令印度政府手忙脚乱,尽管其一再否认,但不透明的核研究无法解除国际社会的怀疑,反而是越描越黑。要求印度公开其核计划的所有文件的国际呼声越来越高,苏联为了撇清嫌疑,对印度的军援变得拖沓暖昧起来。
就地停火,意味着克什米尔落入了巴基斯坦手中,克什米尔百分之八十的伊斯兰教徒,使得全民投票的结果用脚想都能知道结果。也就是说,等到联合国应巴基斯坦的要求介入,印度就失去重夺回克什米尔印控区的机会。失去了克什米尔,英迪拉甘地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什么结局。
由于战争的失败,印度国内骚乱已经露出了苗头,虽然英迪拉甘地力图控制全印度的媒体,但反对派并不甘休,他们通过私印的小报继续攻击英迪拉甘地,攻击她强硬的对外政策,攻击她实行变相的独裁,攻击她在大选中舞弊等等。
如果就此屈服,这显然不是英迪拉甘地的性格和作风,她还要作后一次军事上的努力,打开通向克什米尔的道路,哪怕不能恢复到战前印度所能控制的区域,也要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企图暂时破灭。只要克什米尔的地位悬而未决,以后就总有收复的机会。
陆陆续续集中到西巴的印军已经拼凑了十二个师加四个旅,全面进攻力有未逮,重点进攻则可胜任。但印军参谋部为担心的不是地面部队的人数,而是如何从南巴联军手中夺回制空权。前期的战败已经证明,空中力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南巴联军空地一体的打击很难抵挡。
而印度空军在西巴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原来拥有飞机六百二十五架,如今已经降至四百一十二架。即便加上战争期间苏联援助的飞机,总数也就在五百架左右。反观巴基斯坦,战前全部飞机有三百八十五架,战斗中也有不小的损失,但南洋联邦的及时援助,以及伊斯兰国家的租借,使其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战机数量已经超过了战前。再加上南洋联邦援巴空军,在总体数量上,印巴两国的战机现在基本持平。
当然,这只是在数量上的比较。若从战斗力衡量的话,借助于预警飞机和地面预警雷达、地对空导弹,以及飞行员的素质,南巴联合空军是占据优势的。
英迪拉的命令给印度军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赶在亚共体援军到来之前攻入克什米尔,印度军方搅尽脑汁,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声东击西的作战计划。
这个作战计划将付出不小的代价,可如果真能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依然处于有争议的范围,这个代价从印度人看来还是值得的。只要攻入克什米尔,哪怕只占据一小块地方,巴基斯坦所准备的撤兵,将其交予联合国部队暂时看管的设想便会无法实施。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印度就准备立刻宣布单方面停火,在西巴维持这样的局面。
至于东巴,即使印度现在撤离,由印度训练并装备的孟加拉民兵应该也能对付残存的巴军,东巴的独立已经无法改变。
!@#
前车之鉴不远,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敢和苏联叫板,而这离不开苏联的援助。*非常文学*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印度现在和苏联走得很近,也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焉知以后不会和苏联因为利益而翻脸。
重要的是,印度的核计划必然要刺激巴基斯坦,引起南亚一轮的军备竞赛,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离苏联都太近了。
印度真实的核计划到底是什么样呢,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呢?实际上连黄历也不知道,所谓的印度核武计划不过是他基于后世的结果,加上情报部门的侦察,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下给予印度适时的政治打击。而印度的核武计划其实刚刚开头,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发展很缓慢,很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不敢请求外国的帮助,只能自己死抠。
一直以来,印度都在追求和自身领土面积和历史文明古国身份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这个世界具影响力、具权威机构的成员也就一直是印度一个强烈的愿求。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九四五年安理会组建之时印度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此后其成员没有改变)。印度将加入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丘吉尔政府上。不过后者强烈反对印度的加入。让印度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与自己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相似的中国却顺利地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组建之时,世界上还没有核武器。不过随后这些成员国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而有核的北京中国政府取代无核的台湾早晚是大势所趋,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是核俱乐部成员的既成事实将被牢牢确定下来,这极大地刺激了印度政府。
印度前任武器计划负责人拉贾拉曼纳在评论中就强调,印度强烈地希望被世界认知为一个强国。这在核计划中起到的作用甚至比军事和吓阻需求重要。对于印度人来说,他们认为不是讨论是否应该制造核弹,如何制造是重要问题。在印度人心目中,拥有核武器,这是一个证明他们古老历史的声望问题。同时,作为印度的科学家,他们很渴望向那些曾经忽视他们的西方对手展示他们也可以制造出核弹。*非常文学*
核计划似乎成了印度大国情节的一个宣泄点,重返大国集团的一个工具和手段。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事实证明衡量大国的关键标准不在是否拥有核武器,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水平。
印度号称世界上大的民主国家。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所谓大民主国家的核计划决策竟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做出的。实际上,整个决策过程没有公众或立法部门的参与或监督。印度核计划从一开始就只对总理办公室开放。只有总理本人和一小部分他选出来或任命的人在计划发展过程中有发言权。这就直接导致印度核计划的道路充满着“随意性”。不过印度有一群执着的科研人员,他们是印度核计划的中坚。
一九四七年八月,印度独立。为了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钍资源,尼赫鲁总理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两用三阶段的核计划。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生产出廉价的电。不过研发一整套电力生产系统也就不可避免地让印度获取到了核武器制造技术。
一九四八年,印度原能机构成立。尼赫鲁总理宣布:“我们发展核能不是为了战争。该计划的目的是和平的。当然如果形势所逼,我们也决不会多愁善感,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尼赫鲁这段带有复杂情感的演讲预示出今后十年他的核政策。尼赫鲁在国际政策中有着十分卓越的成就,建立了不结盟运动并发起了核裁军。然而,他拒绝了在其他国家保有核武器的前提下销毁自己国家的核武器,并支持提升印度武器潜能的计划。
一九五四年,印度开始了核武器研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印度一直都鼓励自给政策,是世界上自给的大经济体。印度核计划也是这样,没有进口任何核燃料。由于国内铀资源有限,但钍资源很丰富(增殖反应堆一种潜在的燃料),因此印度核计划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增殖反应堆燃料循环的研究。增殖反应堆需要高浓缩裂变材料来作为反应堆的燃料(要么是高浓缩铀或高浓缩钚)。这就为钚分离能力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和平的解释。不过印度首个燃料再处理工厂建立的主要动因应该还是核武器获取。
六十年代早期,印度对中国的担忧开始加重。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印中之间的边境局势开始日渐紧张。一九六二年初,双方在边境地区大量屯兵。此时,印度已经知道了中国的核计划,这极大地刺激了印度核计划的发展。一九六二年年底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败北,这让印度感到十分耻辱。印度开始秘密地展开了追赶中国核计划的计划。
随后,尼赫鲁去世,接任总理的夏斯特里是一位甘地主义者,强烈地反对核武器计划。但巴巴博士一意孤行,并对当时政府施加了大的政治压力。不过印度当时主要的核设施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多困难。核反应堆在进入临界状态后操作还不规律。印度还不能提供达到纯度要求的燃烧棒。所以,印度在几年时间里只生产出了很少量的钚。直到一九六九年获取到了供应一枚核装置所需要的钚。
可以说,南洋联邦披露的消息令印度的核计划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时,印度人正在着手建设脉冲速反应堆,有了这个试验平台,印度科研人员就可以加深入地了解速裂变和速中的物理性质,加速核武器的研究计划。
突如其来的飞刀令印度政府手忙脚乱,尽管其一再否认,但不透明的核研究无法解除国际社会的怀疑,反而是越描越黑。要求印度公开其核计划的所有文件的国际呼声越来越高,苏联为了撇清嫌疑,对印度的军援变得拖沓暖昧起来。
就地停火,意味着克什米尔落入了巴基斯坦手中,克什米尔百分之八十的伊斯兰教徒,使得全民投票的结果用脚想都能知道结果。也就是说,等到联合国应巴基斯坦的要求介入,印度就失去重夺回克什米尔印控区的机会。失去了克什米尔,英迪拉甘地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什么结局。
由于战争的失败,印度国内骚乱已经露出了苗头,虽然英迪拉甘地力图控制全印度的媒体,但反对派并不甘休,他们通过私印的小报继续攻击英迪拉甘地,攻击她强硬的对外政策,攻击她实行变相的独裁,攻击她在大选中舞弊等等。
如果就此屈服,这显然不是英迪拉甘地的性格和作风,她还要作后一次军事上的努力,打开通向克什米尔的道路,哪怕不能恢复到战前印度所能控制的区域,也要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企图暂时破灭。只要克什米尔的地位悬而未决,以后就总有收复的机会。
陆陆续续集中到西巴的印军已经拼凑了十二个师加四个旅,全面进攻力有未逮,重点进攻则可胜任。但印军参谋部为担心的不是地面部队的人数,而是如何从南巴联军手中夺回制空权。前期的战败已经证明,空中力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南巴联军空地一体的打击很难抵挡。
而印度空军在西巴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原来拥有飞机六百二十五架,如今已经降至四百一十二架。即便加上战争期间苏联援助的飞机,总数也就在五百架左右。反观巴基斯坦,战前全部飞机有三百八十五架,战斗中也有不小的损失,但南洋联邦的及时援助,以及伊斯兰国家的租借,使其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战机数量已经超过了战前。再加上南洋联邦援巴空军,在总体数量上,印巴两国的战机现在基本持平。
当然,这只是在数量上的比较。若从战斗力衡量的话,借助于预警飞机和地面预警雷达、地对空导弹,以及飞行员的素质,南巴联合空军是占据优势的。
英迪拉的命令给印度军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赶在亚共体援军到来之前攻入克什米尔,印度军方搅尽脑汁,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声东击西的作战计划。
这个作战计划将付出不小的代价,可如果真能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依然处于有争议的范围,这个代价从印度人看来还是值得的。只要攻入克什米尔,哪怕只占据一小块地方,巴基斯坦所准备的撤兵,将其交予联合国部队暂时看管的设想便会无法实施。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印度就准备立刻宣布单方面停火,在西巴维持这样的局面。
至于东巴,即使印度现在撤离,由印度训练并装备的孟加拉民兵应该也能对付残存的巴军,东巴的独立已经无法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