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不归㈤
马家口,黄河从此地折向偏北奔腾。
已是开春的季节,但从博州方向至渡口的路上,大批的百姓扶老携幼,面容凄怆,他们无心欣赏路边刚刚绽放的野花,也无暇停下来喘口气。这当中也夹杂着形形色色的溃兵、逃兵、官吏,个个如丧家之犬般争相往渡口奔去。
韩奕抬头望了望乌云密布的天空,内心更是笼罩着散不开的阴霾与不安。他腰中悬着弓矢,一手持着一把大槊,满面尘色,眼前的景象仍然令他觉得太不真实。
这是一个乱世,不要说武夫列攻,就是老天也不顺人意。去年春夏旱、秋冬水,又有大蝗,而各地官府搜括民谷,不留其食,匿谷者死。地方县令完不成朝廷的征粮差事,交印自劾而去。百姓死者数十万口,流亡不可胜数。
祸不单行的是,契丹人自去冬又南寇,眼下正在猛攻贝州,河北流民纷纷往河南逃亡。当他的记忆与另一个韩奕重合后,他仍然觉得这个世界只应存在于史籍之中。
“不好了,博州刺史周儒降了契丹人,正引契丹胡虏往此地追来!”身后有骑马者从博州方向奔来,高呼道。
人群更加慌乱起来,男女老少哭喊着往渡口奔去,丢弃的家当财产无可计数,更有走散的孩童跌坐在路边哭泣。
“降了?怎么就降了呢?”有流民满面沉痛之色。
“不降才令人感到意外!”有人一边赶路,一边回道。
韩奕也夹杂在人群之中,他本不应该从从地渡河,但是契丹大军南下,听说契丹主屯元城,其马前卒赵延寿屯南乐,又有余部寇黎阳,阻断了他南下京师的道路。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皇帝石重贵已经御驾北征,韩奕甚至以为自己充当使者,也是多此一举,关键就看朝廷大军能否击败契丹人。
历史发生了变化,因为韩奕这个变数,贝州仍屹立不倒,这让契丹人随时担心后路被断。但正是因为如此,契丹或许会孤注一掷,一边与朝廷大军对峙,一边猛攻贝州,将这个钉子拔下,还能得到充足的兵甲与粮食。
所以,韩奕只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将贝州军民的决心送至朝廷。因为这一路上,他不止一次听百姓谣传贝州早就被攻下了,甚至还有传言称贝州降虏了。
奔到黄河岸边,渡船也不过十余艘,逃亡的军士之间以及军士与流民之间,为了争夺逃命的机会而混战在一起,为了逃命,人人都争先恐后,大打出手。
一时间,黄河岸边的渡口上一片混乱,谁也上不了船。
“尔等军士不去杀敌,却与百姓争船逃命,要尔等何用?”有人大声疾呼道。那人是位黑脸军校,体态魁伟,握着一把铁枪,威风懔懔地站在渡口,身边也有不少军士听他号召,跟他站在一起,他的脚下已经有十几位争船的逃亡军士倒在血泊之中。
“非我等不为国力战,而是契丹势大,各州城竞相投降,引虏南寇,我们挡无可挡!”有军士抱怨道。他们刚吃了亏,不敢与那位黑脸军校拼命。
“凡是军士,一律不准上船,与我留下拒敌,让百姓登船!”黑脸军校道,顿了顿,“朝廷已遣大军前来支援,一个时辰后便到,尔等莫要惊慌!”
百姓听说让他们先登,一哄而上,很快就将空余的船只挤满。因船只太少,未登上船的人却是极多。
黑脸军校一声令下,渡船纷纷驶离了渡口,船弦激撞着黄河浪花,抗着怒涛驶向对岸。那些没有挤上渡船的百姓,群情鼎沸,却无可奈何,只盼契丹人来得晚一些,以便让他们能赶上渡船空船回来的那一趟。
“这位军校大哥,等渡船回来时,可否让在下先登船?”韩奕站在那黑脸军校面前道,那人斜睨了一眼正欲拒绝,韩奕连忙掏出令牌道,“在下乃贝州使者,有十万火急的军情向朝廷奏闻!”
军校打量了一下年轻的韩奕,又瞧了瞧身边的李小婉,狐疑道:“贝州陈知州不是降了胡虏吗?”
“此乃谣言,两日前我贝军大败契丹贼寇,斩俘五千余口。”韩奕顿了顿道,“纠正一下,贝州主帅乃吴峦吴帅!”
“呵呵!”这位黑脸军校笑道,“我不过是考较一番,以免让奸细有隙可乘。我叫徐世禄,小兄弟叫什么名字?”
“小弟姓韩,名奕。敢问大哥,朝廷是否真有大军来此救援?”
徐世禄的目光变得迷离起来:“或许有吧。”
韩奕这才知道徐世禄刚才不过撒了个的谎,稳定人心,韩奕对他没有任何不满,却是肃然起敬。忽然间,远方响起隆隆的马蹄声,天边一条黑线向渡口压了过来,烟尘升腾。
契丹人袭来了!
人群尖叫着往河岸边涌去,许多人不顾奔腾的黄河水,涉水而下,更有人被践踏其中。人们相互推搡着、叫骂着,惊恐万状。
契丹马军不过是前锋之兵,不超过百来号人马。徐世禄双手一摊,歉意道:“对不住了,先击退这股胡虏再说,韩兄弟身负传递军情重任,不如站在身后观战。”
不待韩奕答话,徐世禄沉着应战,命令听他号令的军士们组成一条偃月形的防守阵型,将渡口护在身后。
契丹人逡巡在阵型之外,来回纵马扬威,威吓着逃亡的晋人。只有杀退这股契丹前锋,才能为自己的父亲还有百姓争取渡河的时间。
他们能完成吗?韩奕从未真正上过战场,但他至少也知道身旁临时纠集起来的晋军军士们,即便是勇气可嘉,只要契丹人再多一些,军士会很快就会崩溃。
晋军找来他们可以找到的兵器、甲仗,勉强与契丹人对峙。契丹人开始试探,纵马来回在晋军面前三百步远一晃而过,越来越靠近渡口,越来越欺近晋军,口中呼喊着、嘲笑着。
“不准放箭!”韩奕刚想对准奔在最后一位契丹人,徐世禄却大喝道。
“徐军校,若不让契丹人尝点厉害,会让契丹人以为我们胆怯!”韩奕回道,常年在青州山野中狩猎的他,射击的都是跳跃灵动的目标,他有把握在八十步之内,射敌于箭下。
“我意在争取时间!”徐世禄说道,“敌不攻我,正合我意!”
徐世禄想得虽然好,然而契丹人却没有让他争取到太多时间。契丹人马兵已经开始放箭,甚至还有使强弓者,肆无忌惮地下马靠前放箭。数十支箭矢渐次划过半空,从晋军头顶上落下,虽然稀稀疏疏,但也当场将几位晋军射中。
晋军也不过三百来位,使弓者却不过三十位,并且箭矢不足,又无坚甲和盾牌抵挡——逃亡时他们将能抛掉的累赘都抛掉了。契丹人见晋军太过虚弱,唿哨一声,整队冲了过来,箭矢越来越密集。
不停地有晋军惨叫着倒下,防线自动地往后收缩。韩奕引弓如满月,箭矢“嗖”的一声,正中最大胆的契丹兵,那契丹兵惨叫着倒下,他并不满足,又飞快地拔箭、张弓、怒射,又一个契丹兵接踵倒下。
契丹人为之攻势一顿。
“好!”晋军情不自禁地喝彩道。
韩奕却无任何沾沾自喜之情,他回头望去,黄河波涛之上的再也看不到渡船驶回。
黄河西岸的天边,一大片黑色的乌云铺天盖地地涌来,那是大队的契丹人马。契丹人这一次没有观望与犹豫,甚至没有任何试探,他们早就将拥挤在渡口的晋民当成了猎物。
晋国百姓绝望了。绝望了的人们,蜂拥跳下浑浊的怒涛之中。
正月的黄河中,还残存着不少从上游飘下的浮冰。浮冰既有可能是不会水者的噩梦,也可能是他们唯一可以得到的帮助。
已是开春的季节,但从博州方向至渡口的路上,大批的百姓扶老携幼,面容凄怆,他们无心欣赏路边刚刚绽放的野花,也无暇停下来喘口气。这当中也夹杂着形形色色的溃兵、逃兵、官吏,个个如丧家之犬般争相往渡口奔去。
韩奕抬头望了望乌云密布的天空,内心更是笼罩着散不开的阴霾与不安。他腰中悬着弓矢,一手持着一把大槊,满面尘色,眼前的景象仍然令他觉得太不真实。
这是一个乱世,不要说武夫列攻,就是老天也不顺人意。去年春夏旱、秋冬水,又有大蝗,而各地官府搜括民谷,不留其食,匿谷者死。地方县令完不成朝廷的征粮差事,交印自劾而去。百姓死者数十万口,流亡不可胜数。
祸不单行的是,契丹人自去冬又南寇,眼下正在猛攻贝州,河北流民纷纷往河南逃亡。当他的记忆与另一个韩奕重合后,他仍然觉得这个世界只应存在于史籍之中。
“不好了,博州刺史周儒降了契丹人,正引契丹胡虏往此地追来!”身后有骑马者从博州方向奔来,高呼道。
人群更加慌乱起来,男女老少哭喊着往渡口奔去,丢弃的家当财产无可计数,更有走散的孩童跌坐在路边哭泣。
“降了?怎么就降了呢?”有流民满面沉痛之色。
“不降才令人感到意外!”有人一边赶路,一边回道。
韩奕也夹杂在人群之中,他本不应该从从地渡河,但是契丹大军南下,听说契丹主屯元城,其马前卒赵延寿屯南乐,又有余部寇黎阳,阻断了他南下京师的道路。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皇帝石重贵已经御驾北征,韩奕甚至以为自己充当使者,也是多此一举,关键就看朝廷大军能否击败契丹人。
历史发生了变化,因为韩奕这个变数,贝州仍屹立不倒,这让契丹人随时担心后路被断。但正是因为如此,契丹或许会孤注一掷,一边与朝廷大军对峙,一边猛攻贝州,将这个钉子拔下,还能得到充足的兵甲与粮食。
所以,韩奕只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将贝州军民的决心送至朝廷。因为这一路上,他不止一次听百姓谣传贝州早就被攻下了,甚至还有传言称贝州降虏了。
奔到黄河岸边,渡船也不过十余艘,逃亡的军士之间以及军士与流民之间,为了争夺逃命的机会而混战在一起,为了逃命,人人都争先恐后,大打出手。
一时间,黄河岸边的渡口上一片混乱,谁也上不了船。
“尔等军士不去杀敌,却与百姓争船逃命,要尔等何用?”有人大声疾呼道。那人是位黑脸军校,体态魁伟,握着一把铁枪,威风懔懔地站在渡口,身边也有不少军士听他号召,跟他站在一起,他的脚下已经有十几位争船的逃亡军士倒在血泊之中。
“非我等不为国力战,而是契丹势大,各州城竞相投降,引虏南寇,我们挡无可挡!”有军士抱怨道。他们刚吃了亏,不敢与那位黑脸军校拼命。
“凡是军士,一律不准上船,与我留下拒敌,让百姓登船!”黑脸军校道,顿了顿,“朝廷已遣大军前来支援,一个时辰后便到,尔等莫要惊慌!”
百姓听说让他们先登,一哄而上,很快就将空余的船只挤满。因船只太少,未登上船的人却是极多。
黑脸军校一声令下,渡船纷纷驶离了渡口,船弦激撞着黄河浪花,抗着怒涛驶向对岸。那些没有挤上渡船的百姓,群情鼎沸,却无可奈何,只盼契丹人来得晚一些,以便让他们能赶上渡船空船回来的那一趟。
“这位军校大哥,等渡船回来时,可否让在下先登船?”韩奕站在那黑脸军校面前道,那人斜睨了一眼正欲拒绝,韩奕连忙掏出令牌道,“在下乃贝州使者,有十万火急的军情向朝廷奏闻!”
军校打量了一下年轻的韩奕,又瞧了瞧身边的李小婉,狐疑道:“贝州陈知州不是降了胡虏吗?”
“此乃谣言,两日前我贝军大败契丹贼寇,斩俘五千余口。”韩奕顿了顿道,“纠正一下,贝州主帅乃吴峦吴帅!”
“呵呵!”这位黑脸军校笑道,“我不过是考较一番,以免让奸细有隙可乘。我叫徐世禄,小兄弟叫什么名字?”
“小弟姓韩,名奕。敢问大哥,朝廷是否真有大军来此救援?”
徐世禄的目光变得迷离起来:“或许有吧。”
韩奕这才知道徐世禄刚才不过撒了个的谎,稳定人心,韩奕对他没有任何不满,却是肃然起敬。忽然间,远方响起隆隆的马蹄声,天边一条黑线向渡口压了过来,烟尘升腾。
契丹人袭来了!
人群尖叫着往河岸边涌去,许多人不顾奔腾的黄河水,涉水而下,更有人被践踏其中。人们相互推搡着、叫骂着,惊恐万状。
契丹马军不过是前锋之兵,不超过百来号人马。徐世禄双手一摊,歉意道:“对不住了,先击退这股胡虏再说,韩兄弟身负传递军情重任,不如站在身后观战。”
不待韩奕答话,徐世禄沉着应战,命令听他号令的军士们组成一条偃月形的防守阵型,将渡口护在身后。
契丹人逡巡在阵型之外,来回纵马扬威,威吓着逃亡的晋人。只有杀退这股契丹前锋,才能为自己的父亲还有百姓争取渡河的时间。
他们能完成吗?韩奕从未真正上过战场,但他至少也知道身旁临时纠集起来的晋军军士们,即便是勇气可嘉,只要契丹人再多一些,军士会很快就会崩溃。
晋军找来他们可以找到的兵器、甲仗,勉强与契丹人对峙。契丹人开始试探,纵马来回在晋军面前三百步远一晃而过,越来越靠近渡口,越来越欺近晋军,口中呼喊着、嘲笑着。
“不准放箭!”韩奕刚想对准奔在最后一位契丹人,徐世禄却大喝道。
“徐军校,若不让契丹人尝点厉害,会让契丹人以为我们胆怯!”韩奕回道,常年在青州山野中狩猎的他,射击的都是跳跃灵动的目标,他有把握在八十步之内,射敌于箭下。
“我意在争取时间!”徐世禄说道,“敌不攻我,正合我意!”
徐世禄想得虽然好,然而契丹人却没有让他争取到太多时间。契丹人马兵已经开始放箭,甚至还有使强弓者,肆无忌惮地下马靠前放箭。数十支箭矢渐次划过半空,从晋军头顶上落下,虽然稀稀疏疏,但也当场将几位晋军射中。
晋军也不过三百来位,使弓者却不过三十位,并且箭矢不足,又无坚甲和盾牌抵挡——逃亡时他们将能抛掉的累赘都抛掉了。契丹人见晋军太过虚弱,唿哨一声,整队冲了过来,箭矢越来越密集。
不停地有晋军惨叫着倒下,防线自动地往后收缩。韩奕引弓如满月,箭矢“嗖”的一声,正中最大胆的契丹兵,那契丹兵惨叫着倒下,他并不满足,又飞快地拔箭、张弓、怒射,又一个契丹兵接踵倒下。
契丹人为之攻势一顿。
“好!”晋军情不自禁地喝彩道。
韩奕却无任何沾沾自喜之情,他回头望去,黄河波涛之上的再也看不到渡船驶回。
黄河西岸的天边,一大片黑色的乌云铺天盖地地涌来,那是大队的契丹人马。契丹人这一次没有观望与犹豫,甚至没有任何试探,他们早就将拥挤在渡口的晋民当成了猎物。
晋国百姓绝望了。绝望了的人们,蜂拥跳下浑浊的怒涛之中。
正月的黄河中,还残存着不少从上游飘下的浮冰。浮冰既有可能是不会水者的噩梦,也可能是他们唯一可以得到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