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 历史的乌云
第五十九章 历史的乌云
晋南一处土坡上,这地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数千晋绥军士兵,刚刚停下来,就开始布置警戒。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上头说的太清楚不过,太原决战,保卫太原。
傅作义带领两万绥军将士,固守太原,整整打了半个多月,但让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兵败如山倒的场景,还是让他们赶上了。
自从太原退兵,防守太原侧翼的中央军十四集团军渡过汾河之后,一场你追我赶的逃跑景象,让整个二战区所有参战高级军官都无法预料。
虽说晋绥军有些损失,但还是没有到一触即溃的地步。
阎锡山累的已经不成样子了,两鬓的头发差不多都白了。十天从太原逃到黄河边上,眼看再跑下去就是黄河了,阎锡山再也不敢跑了,他知道,如果自己再跑,山西就不是他的山西了。
“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飞来横祸,飞来横祸啊”笔直的军装也斑斑点点的,脸上还算干净,但早就没有那副精明,干练的样子,反而是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
杨爱源强作精神,走到阎锡山身边,一屁股坐在了泥地上,安慰道:“主任,你别太担忧,我军主力没有损失,大部分都进入了吕梁等地,依托黄河和西北的工事,日军想要一口吃掉晋绥军也是痴心妄想。”
“话不是不假,但你想想看,我这个二战区司令都快跑的没影了,这山西的一千一百万老百姓还会有希望吗?”阎锡山愤愤不平的说道:“老蒋倒是可以安心了,我打了败仗,他就会幸灾乐祸,至少也不用防着我了。”
杨爱源低头小声道:“主任,你不是常说‘拥蒋不忘反蒋,抗日不忘联日,联工不忘**。’现在局势对我们来说也不算太糟糕。”
杨爱源有些话没有说,怕刺痛阎锡山。
日本人进攻山西,不就是为了争夺山西的资源吗?大同的煤矿,代县的铁矿他们不都得到了吗?加上同蒲线、平汉线、平绥线都在日本人手里,这山西及其周边的铁路也被日本人握在了手里。
相信日本人也不会对二战区的其他部队一逼再逼,不消灭干净,不罢休了。
至少,就靠这么点十几万的日军,想要进山围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太行山,吕梁山,都是从长城一直延伸到黄河,方圆十几万平方公里,日军想要围也是力不从心,想要剿更是困难重重。
“你是不知道啊日本人的心思歹毒的很,要跟我谈判,不过是想让我这张老脸给他们在北平组建的伪政府出面,他们找的那几个人根本就上不得台面。”阎锡山心中不由的叫苦。
报告——
“主任,东阳关失守。”副官拿出一份电报,交给了阎锡山。
电报上很醒目的写着,长治危机。这段正好是川军二十二集团军的一个军在驻守,兵力上不足于抵抗日军的机械化兵团,能守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
阎锡山呆呆的拿着手中的电报,不经意间,滑落至地。杨爱源心中焦急不堪,连忙拿起电报,一行醒目的字,让他也都不知道如何处置。
从内心深处,他希望阎锡山能够将二战区的指挥部搬到吕梁,依托大山中的道道坎坎,日本人即便想要找他,都难。
但阎锡山并不想躲到大山之中,反而一意孤行进入了东条山。这地方,山不多,只能布置狭长的防线,防御起来特别困难。这还不是主要的,因为这里从名义上说是前线,是日军突破黄河沿线的重要防线。
向西可以威胁黄河中游重要的渡口,风陵渡。向东可以进入豫东,晋城等地,给养也容易补给,只要背后的河南战场在一战区手中,东条山也不会容易丢掉。
但只要日军在周边布置一定数量的重兵把手,东条山防线不过是形同虚设的一条防线,打下东条山防线,意义也不大。
杨爱源突然想到了40军就在新乡等地:“主任,如果让40军协防我军侧翼,在晋城站住脚跟也不是个难事。”
“他们不难,我心里难啊”阎锡山捂着自己的胸口,失声道,用手杖指着远处的那些战区参谋们,低声说:“就我们手中的这点兵力,说多了,两个军。这个战斗力你知道,我也清楚。只要河南的焦作、山西长治一丢,晋南就是一块死地。能守得住吗?”
要是二战区的司令部都被日军给端了,那么还谈什么守土抗日。东条山地里位置不好,但好在背后就是河南,加上黄河沿岸能够渡河的地方不多,只要控制着一两个渡口,只要战事不利,还是能够走的出去的。
阎锡山心里明镜似的,杨爱源肯定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主要是杨爱源还觉得晋绥军有机会,只要日军主力撤离山西,凭借民众的支持,抗战就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所以才会偏向于去晋南,这样能和在东线的晋军练成一片,多一些筹码。
可阎锡山知道,很多晋军将领都是心中打着小九九,在失去了兵工厂之后,他这个名义上的总司令,能够给予他们的紧箍咒,也几乎就不存在了。
12月中旬,南京城破,日军正式宣告淞沪战场胜利。
在这一天里,南京城内的巷战也正是打响了。大量的部队开始撤离,渡江进入江苏和安徽等地。
淞沪抗战后半段,从上海到南京的300公里防线上,那些永久工事并没有让日军驻步不前,但还算有序的撤退,至少被打散的部队还是不多见。
但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损失了15万军队,这让很多人都愁云惨淡,在武汉,以汪精卫等人为代表的国民党元老,对蒋介石的抗战开始不满起来。连带着刚刚成为武汉卫戍司令的张学良,也是被这些遗老遗少们有一句每一句的奚落着,尴尬不堪。
没有军队,也没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这些人,也只能发发牢骚而已。底气不足的喊几句要求和谈的口号而已。
作为蒋介石来说,他早就明白,南京是守不住的,但是一定要守的道理。首都,如果一枪不放,就放弃,会让抗战的热情,顿时跌落谷底的。
除了伤亡和部队的损失,让他有些恼怒之外,其他的都在他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就像蒋介石等国民政府的军界要员,都是曾经留学东洋,对日本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就日本的经济状况,不像美国和英国,底子是很薄弱的。军费主要支出以海军为主,陆军即便是全国动员令后,两年内,也只能组建一支一百五十万左右的陆军。
而苏日两国的微妙关系,让日军只能在东北驻扎大军,关东军的规模至少是在四十万——五十万之间。本土的防御,也需要五十万的部队,最后进入中国战场的军队,就不会超过60万人。
但华北和淞沪两个战场就拖住了这么多的日军,整个战局已经再向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且,从请报上看,日军接连两场大战之后,兵力上的损失已经不下十万人。
日军渡江后,并没有急着追击中**队,反而在安徽等地建立的工事。显然是准备北上,而山西的战场也渐渐的进入尾声,华北方面军南下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新组建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看着手中的部队番号,苦笑连连,将统计数据递给白崇禧:“健生,第五战区好大的编制啊中央军、桂系、粤系、ZG的40军、东北军、川军、还有地方军,宋哲元,韩复榘,这怎么可能指挥的动呢?”
第五战区就是杂牌军,从山西退下来的那些川军更不要说了,枪里连子弹都没有了,这仗怎么打?
“我可是挺羡慕你的,第五战区编制很大,实际能够指挥的部队也将近有一半人,烧高香都找不出的好事,落到你身上了。”自从当上了参谋总长,但是这日子算是空闲了下来。蒋介石在战略上听陈诚的,前方的部队由那些死忠于他的将领带领,自然没有他这个总参谋长什么事。
加上前段日子,程潜当总参谋长的时候,那位湘军的老将,比国防部的门房都要空闲。
耐不住寂寞的程潜,自然要找点事做,被蒋介石一脚踢到一战区,当了战区总司令,但这个司令长官,只能指挥司令部里的人,底下的军队,没有一支听他老人家的。
相比之下,李宗仁还有一支从广西来的子弟兵,就是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还能派上些用处。
桂系在28年损失太大,十年时间都没有缓过来,要不然也能像阎锡山那样,用晋绥军作为战区的底子,组建部队防御了。
李宗仁听着就不乐意了,佯装生气道:“健生,你是消遣我来的,还是来给我出谋划策的?”
“德公,你听我说。你这战区里战斗力最强的是那支部队?”白崇禧笑眯眯的问道。
“要论战斗力,就集团军一个层次,也就是顾祝同的二十四集团军,但真要真枪真刀在战场上比比,不见得比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强多少。”李宗仁担忧的说道,二十四集团军他指挥不动,这已经是事实了。
说白了,李宗仁手下的七个集团军,有两个,不是听他这个战区司令的,而是听军令部的。
“您别急啊听我慢慢跟你说,宋哲元跟老蒋不对付,主要是军需上一直得不到补充,而宋哲元一气之下,说了些,做了些,不理智的事。也在原29军上下失去了威信,事实上,三十三集团军已经被张自忠控制了,他这个副司令已经拥有司令的权力了,我估计军令部提升张为司令的命令很快就要下来。”
白崇禧的话让李宗仁乐了:“他可是一战区的,即便暂时归五战区指挥,也是借调过来的。”
“德公,你先别忙着下结论,再听我说。40军你不陌生吧”白崇禧神秘道。
李宗仁一推身前的文案,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请白崇禧回来商量战事,为什么总是扯一战区的人:“健生,你不会就觉得我五战区兵多,将寡,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怎的?”
不过,李宗仁回过头来,想了想,点头赞许道:“不过你说的那个40军,却是不错,关键时,能顶一个集团军用。可我们跟他们,那是一道鸿沟,当年清共,你我都做了,想要撇干净想都不要想。”
“您只要在徐州,虚席以待,宴请一次曾一阳,他来了,就说明这事好办。如果不来,这五战区最强的一个军,您也指挥不动了。”白崇禧一推手中的部队番号,李宗仁低头一看,就写了十几个字。
‘拉拢川军,联合西北军旧部,重用40军。’
副官——
到——
“你马上将这份电报发出去,记住一定要等到回电,我在司令部等着你。”李宗仁用铅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行小字,交给了他的副官,一再嘱咐:“记住,电报的级别是绝密。”
等副官走出了战区司令部,李宗仁意犹未尽的对白崇禧询问道:“你还没有说第三集团军,韩复榘的十万人,这是山东的地主,装备上也不差,又是家乡作战,不应该不重视。”
白崇禧不屑的一笑,弹了弹烟灰:“韩复榘也是一个小人,投蒋之后,又反蒋,他以为事情做得隐秘,就没人知道了?加上他在山东搞什么清查,都查到戴笠的头上去了,能好的了吗?又跟石友三等人来往过密,一直有不臣之心,前几年还通电逼老蒋下台,蒋介石能够容忍他这么多年,还不都是GCD闹的,这回韩复榘要是率领部队死战到底,他或许还能有一地自保,不然……”
白崇禧摇头叹息着,民国的政治舞台就是这样,反对这个,反对那个。今天是同盟,明天成敌人。但这些都是有根基的政治大佬玩的游戏,那里是像韩复榘这些毫无根基的人玩得起来的?
当年,桂系也差点因为玩的过火,差点被玩死。
李宗仁,白崇禧两人都是逃到香港躲了一年多才回来的。另外一个桂系的大佬,黄绍竑干脆,就投靠了蒋介石。
试想,一个韩复榘也想在扑腾起来,他凭什么资本?
白崇禧临走的时候,对李宗仁低声说道:“第三炮兵旅已经归顾祝同指挥了。”
这就是讯号,一个重炮旅被抽调,那么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还有多少战斗力,都是很难说了。更关键的是,对于士气上的打击,更是致命的。
韩复榘即便不想退兵,也不得不退兵了。
[w w w .1 6 K b o o k .c o m]</p>
晋南一处土坡上,这地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数千晋绥军士兵,刚刚停下来,就开始布置警戒。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上头说的太清楚不过,太原决战,保卫太原。
傅作义带领两万绥军将士,固守太原,整整打了半个多月,但让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兵败如山倒的场景,还是让他们赶上了。
自从太原退兵,防守太原侧翼的中央军十四集团军渡过汾河之后,一场你追我赶的逃跑景象,让整个二战区所有参战高级军官都无法预料。
虽说晋绥军有些损失,但还是没有到一触即溃的地步。
阎锡山累的已经不成样子了,两鬓的头发差不多都白了。十天从太原逃到黄河边上,眼看再跑下去就是黄河了,阎锡山再也不敢跑了,他知道,如果自己再跑,山西就不是他的山西了。
“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飞来横祸,飞来横祸啊”笔直的军装也斑斑点点的,脸上还算干净,但早就没有那副精明,干练的样子,反而是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
杨爱源强作精神,走到阎锡山身边,一屁股坐在了泥地上,安慰道:“主任,你别太担忧,我军主力没有损失,大部分都进入了吕梁等地,依托黄河和西北的工事,日军想要一口吃掉晋绥军也是痴心妄想。”
“话不是不假,但你想想看,我这个二战区司令都快跑的没影了,这山西的一千一百万老百姓还会有希望吗?”阎锡山愤愤不平的说道:“老蒋倒是可以安心了,我打了败仗,他就会幸灾乐祸,至少也不用防着我了。”
杨爱源低头小声道:“主任,你不是常说‘拥蒋不忘反蒋,抗日不忘联日,联工不忘**。’现在局势对我们来说也不算太糟糕。”
杨爱源有些话没有说,怕刺痛阎锡山。
日本人进攻山西,不就是为了争夺山西的资源吗?大同的煤矿,代县的铁矿他们不都得到了吗?加上同蒲线、平汉线、平绥线都在日本人手里,这山西及其周边的铁路也被日本人握在了手里。
相信日本人也不会对二战区的其他部队一逼再逼,不消灭干净,不罢休了。
至少,就靠这么点十几万的日军,想要进山围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太行山,吕梁山,都是从长城一直延伸到黄河,方圆十几万平方公里,日军想要围也是力不从心,想要剿更是困难重重。
“你是不知道啊日本人的心思歹毒的很,要跟我谈判,不过是想让我这张老脸给他们在北平组建的伪政府出面,他们找的那几个人根本就上不得台面。”阎锡山心中不由的叫苦。
报告——
“主任,东阳关失守。”副官拿出一份电报,交给了阎锡山。
电报上很醒目的写着,长治危机。这段正好是川军二十二集团军的一个军在驻守,兵力上不足于抵抗日军的机械化兵团,能守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
阎锡山呆呆的拿着手中的电报,不经意间,滑落至地。杨爱源心中焦急不堪,连忙拿起电报,一行醒目的字,让他也都不知道如何处置。
从内心深处,他希望阎锡山能够将二战区的指挥部搬到吕梁,依托大山中的道道坎坎,日本人即便想要找他,都难。
但阎锡山并不想躲到大山之中,反而一意孤行进入了东条山。这地方,山不多,只能布置狭长的防线,防御起来特别困难。这还不是主要的,因为这里从名义上说是前线,是日军突破黄河沿线的重要防线。
向西可以威胁黄河中游重要的渡口,风陵渡。向东可以进入豫东,晋城等地,给养也容易补给,只要背后的河南战场在一战区手中,东条山也不会容易丢掉。
但只要日军在周边布置一定数量的重兵把手,东条山防线不过是形同虚设的一条防线,打下东条山防线,意义也不大。
杨爱源突然想到了40军就在新乡等地:“主任,如果让40军协防我军侧翼,在晋城站住脚跟也不是个难事。”
“他们不难,我心里难啊”阎锡山捂着自己的胸口,失声道,用手杖指着远处的那些战区参谋们,低声说:“就我们手中的这点兵力,说多了,两个军。这个战斗力你知道,我也清楚。只要河南的焦作、山西长治一丢,晋南就是一块死地。能守得住吗?”
要是二战区的司令部都被日军给端了,那么还谈什么守土抗日。东条山地里位置不好,但好在背后就是河南,加上黄河沿岸能够渡河的地方不多,只要控制着一两个渡口,只要战事不利,还是能够走的出去的。
阎锡山心里明镜似的,杨爱源肯定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主要是杨爱源还觉得晋绥军有机会,只要日军主力撤离山西,凭借民众的支持,抗战就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所以才会偏向于去晋南,这样能和在东线的晋军练成一片,多一些筹码。
可阎锡山知道,很多晋军将领都是心中打着小九九,在失去了兵工厂之后,他这个名义上的总司令,能够给予他们的紧箍咒,也几乎就不存在了。
12月中旬,南京城破,日军正式宣告淞沪战场胜利。
在这一天里,南京城内的巷战也正是打响了。大量的部队开始撤离,渡江进入江苏和安徽等地。
淞沪抗战后半段,从上海到南京的300公里防线上,那些永久工事并没有让日军驻步不前,但还算有序的撤退,至少被打散的部队还是不多见。
但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损失了15万军队,这让很多人都愁云惨淡,在武汉,以汪精卫等人为代表的国民党元老,对蒋介石的抗战开始不满起来。连带着刚刚成为武汉卫戍司令的张学良,也是被这些遗老遗少们有一句每一句的奚落着,尴尬不堪。
没有军队,也没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这些人,也只能发发牢骚而已。底气不足的喊几句要求和谈的口号而已。
作为蒋介石来说,他早就明白,南京是守不住的,但是一定要守的道理。首都,如果一枪不放,就放弃,会让抗战的热情,顿时跌落谷底的。
除了伤亡和部队的损失,让他有些恼怒之外,其他的都在他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就像蒋介石等国民政府的军界要员,都是曾经留学东洋,对日本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就日本的经济状况,不像美国和英国,底子是很薄弱的。军费主要支出以海军为主,陆军即便是全国动员令后,两年内,也只能组建一支一百五十万左右的陆军。
而苏日两国的微妙关系,让日军只能在东北驻扎大军,关东军的规模至少是在四十万——五十万之间。本土的防御,也需要五十万的部队,最后进入中国战场的军队,就不会超过60万人。
但华北和淞沪两个战场就拖住了这么多的日军,整个战局已经再向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且,从请报上看,日军接连两场大战之后,兵力上的损失已经不下十万人。
日军渡江后,并没有急着追击中**队,反而在安徽等地建立的工事。显然是准备北上,而山西的战场也渐渐的进入尾声,华北方面军南下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新组建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看着手中的部队番号,苦笑连连,将统计数据递给白崇禧:“健生,第五战区好大的编制啊中央军、桂系、粤系、ZG的40军、东北军、川军、还有地方军,宋哲元,韩复榘,这怎么可能指挥的动呢?”
第五战区就是杂牌军,从山西退下来的那些川军更不要说了,枪里连子弹都没有了,这仗怎么打?
“我可是挺羡慕你的,第五战区编制很大,实际能够指挥的部队也将近有一半人,烧高香都找不出的好事,落到你身上了。”自从当上了参谋总长,但是这日子算是空闲了下来。蒋介石在战略上听陈诚的,前方的部队由那些死忠于他的将领带领,自然没有他这个总参谋长什么事。
加上前段日子,程潜当总参谋长的时候,那位湘军的老将,比国防部的门房都要空闲。
耐不住寂寞的程潜,自然要找点事做,被蒋介石一脚踢到一战区,当了战区总司令,但这个司令长官,只能指挥司令部里的人,底下的军队,没有一支听他老人家的。
相比之下,李宗仁还有一支从广西来的子弟兵,就是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还能派上些用处。
桂系在28年损失太大,十年时间都没有缓过来,要不然也能像阎锡山那样,用晋绥军作为战区的底子,组建部队防御了。
李宗仁听着就不乐意了,佯装生气道:“健生,你是消遣我来的,还是来给我出谋划策的?”
“德公,你听我说。你这战区里战斗力最强的是那支部队?”白崇禧笑眯眯的问道。
“要论战斗力,就集团军一个层次,也就是顾祝同的二十四集团军,但真要真枪真刀在战场上比比,不见得比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强多少。”李宗仁担忧的说道,二十四集团军他指挥不动,这已经是事实了。
说白了,李宗仁手下的七个集团军,有两个,不是听他这个战区司令的,而是听军令部的。
“您别急啊听我慢慢跟你说,宋哲元跟老蒋不对付,主要是军需上一直得不到补充,而宋哲元一气之下,说了些,做了些,不理智的事。也在原29军上下失去了威信,事实上,三十三集团军已经被张自忠控制了,他这个副司令已经拥有司令的权力了,我估计军令部提升张为司令的命令很快就要下来。”
白崇禧的话让李宗仁乐了:“他可是一战区的,即便暂时归五战区指挥,也是借调过来的。”
“德公,你先别忙着下结论,再听我说。40军你不陌生吧”白崇禧神秘道。
李宗仁一推身前的文案,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请白崇禧回来商量战事,为什么总是扯一战区的人:“健生,你不会就觉得我五战区兵多,将寡,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怎的?”
不过,李宗仁回过头来,想了想,点头赞许道:“不过你说的那个40军,却是不错,关键时,能顶一个集团军用。可我们跟他们,那是一道鸿沟,当年清共,你我都做了,想要撇干净想都不要想。”
“您只要在徐州,虚席以待,宴请一次曾一阳,他来了,就说明这事好办。如果不来,这五战区最强的一个军,您也指挥不动了。”白崇禧一推手中的部队番号,李宗仁低头一看,就写了十几个字。
‘拉拢川军,联合西北军旧部,重用40军。’
副官——
到——
“你马上将这份电报发出去,记住一定要等到回电,我在司令部等着你。”李宗仁用铅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行小字,交给了他的副官,一再嘱咐:“记住,电报的级别是绝密。”
等副官走出了战区司令部,李宗仁意犹未尽的对白崇禧询问道:“你还没有说第三集团军,韩复榘的十万人,这是山东的地主,装备上也不差,又是家乡作战,不应该不重视。”
白崇禧不屑的一笑,弹了弹烟灰:“韩复榘也是一个小人,投蒋之后,又反蒋,他以为事情做得隐秘,就没人知道了?加上他在山东搞什么清查,都查到戴笠的头上去了,能好的了吗?又跟石友三等人来往过密,一直有不臣之心,前几年还通电逼老蒋下台,蒋介石能够容忍他这么多年,还不都是GCD闹的,这回韩复榘要是率领部队死战到底,他或许还能有一地自保,不然……”
白崇禧摇头叹息着,民国的政治舞台就是这样,反对这个,反对那个。今天是同盟,明天成敌人。但这些都是有根基的政治大佬玩的游戏,那里是像韩复榘这些毫无根基的人玩得起来的?
当年,桂系也差点因为玩的过火,差点被玩死。
李宗仁,白崇禧两人都是逃到香港躲了一年多才回来的。另外一个桂系的大佬,黄绍竑干脆,就投靠了蒋介石。
试想,一个韩复榘也想在扑腾起来,他凭什么资本?
白崇禧临走的时候,对李宗仁低声说道:“第三炮兵旅已经归顾祝同指挥了。”
这就是讯号,一个重炮旅被抽调,那么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还有多少战斗力,都是很难说了。更关键的是,对于士气上的打击,更是致命的。
韩复榘即便不想退兵,也不得不退兵了。
[w w w .1 6 K b o o k .c o 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