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7章:倔强
9.147倔强9月25日,101师团的又一场悲剧终于降临了!他们的师团长伊东政喜不幸被中**队射出的一发炮弹击中,挂了彩!
伊东政喜,日本大分县大分郡竹中村人,时年58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4期毕业,曾参加过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攻城战并获得战功。大文学&&最新章节百度搜索:笔趣阁&&此后他进入日本陆大学习,并先后担任近卫炮兵联队联队长、三岛旅团旅团长等职务,1934年晋升中将军衔。七七事变以后,在侵华日军中指挥第101师团,参加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1938年,101师团奉命投入武汉战役,沿庐山山麓西向攻击,意图从星子方向进逼德安,企图包围中**队第九战区薛岳所部的侧后,切断南浔线。“老虎仔”薛岳敏锐地注意到了日军动向,立即挥军阻击,双方连续展开激战。
南浔线战场的中日双方军队虽然也遭到了瘟疫的袭击,但却都最先恢复了过来!刚刚逃离死神怀抱的中日两国大军立刻在隘口展开了新的一轮厮杀!
在隘口和伊东师团对战的,是中**队第25军的两个师,论装备和训练本来不是101师团的对手,但中**队巧妙地利用了当地庐山山地的险峻地形,以逸待劳,将日军死死挡在德安外围,使它苦战十几天无法取得进展。双方堪称棋逢对手。
以儒将著称的伊东政喜,和中国陆军第25军军长王敬久斗了个旗鼓相当!
从履历看,王敬久是江苏人,学生出身,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毕业生,指挥德械师,深受最高当局的信任,是早早封侯拜相的年轻将领。这个履历很容易让人产生“公瑾当年”的感慨,当时也真有多位小姐对其憧憬万分,专门赶去要嫁的事情。而不幸这位王将军实际是个地地道道的“粗胚”,生得五孔朝天、其貌不扬不说,还举止粗俗、满口脏话、毫无礼貌,吃饭喜欢蹲在地上吃,开会喜欢蹲在椅子上开。大文学**笔趣阁 www.biquge.com 更新最快**几位要嫁的小姐看到这位将军要么一见面就花容失色,宁可进戴笠的集中营也不嫁,要么嫁了以后大喊退票,落荒而逃。连他的部下也以军容不整著称。
对上这样的对手,伊东政喜心里觉得很窝囊。
然而,王敬久这个“粗胚”却偏偏很会打仗。“八一三淞“沪会战时,率87师直捣日租界的,就是王敬久。此次在隘口,王敬久硬是用一个师将伊东政喜的101师团挡了七天七夜,直到工事全毁才撤退到二线阵地。
此后第101师团虽然伤亡惨重,但却再也没能突破王敬久的防线!
于是焦急的伊东政喜决定青紫上前线去观察中**队的布防,试图从中找出破绽来。
由于伊东政喜是个很谨慎的将领,所以,他并没有直奔一线阵地,而是选择了阵地侧方的一个高地,来观察双方的战斗情况。此时双方正在进行激烈的炮战,伊东政喜觉得他选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安全的所在。
然而,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了。伊东政喜才刚开始观察没多久,就飞过来了一颗炮弹。然后伊东政喜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没有人知道中国炮兵的这一炮到底是怎么打的!也可能是中国炮兵打得太准了,也可能中国炮兵是打得太差了,完全偏离了预定的目标,最后飞到了伊东政喜的身边!相比之下,应该是后者更有可能!因为如果中国炮兵是瞄准打的,他们不应该就开了这一炮!
所以当炮弹炸响的那一刻,伊东政喜觉得他的运气实在是霉到家了!
************************************************************************庐山脚下,日军第101师团由于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被炮炸伤,攻势一时再难兴起。大文学##笔趣阁 www.biquge.com 看小说必去##小坳附近,由华北驻屯混成旅团扩充并编的本间雅晴第27师团则接到了冈村宁次的死命令,不顾一切的朝着黄梅猛扑而去!一副不救出第6师团就埋在黄梅的架势!
随着这两个日军师团的沉寂,整个南浔线战场全都僵住了。但大战之中,这种沉寂反而叫人不安,似乎一场新的风暴就要来临。
德安西南一个小村庄里,薛岳将军正在他的第1兵团前进指挥部里心绪烦乱地踱着。步子时快时慢,有些乱。他的心里,象是有两个人在激烈地搏斗,一个喊“放人”,一个喊“不能放”。弄得他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
能让薛岳如此为难的人自然不是别人,正是最高当局。两天前,薛岳接到武汉急电,令一兵闭把74军调到长沙休整。鉴于一兵团是机动兵团,不但要阻击敌人,更要大规模地向日军反击,所以薛岳舍不得放走一兵一卒,遂回电给最高当局称:“部队调不下来。”
可最高当局似乎不死心,昨夜再次来电,说:“74军在岷山伤亡甚大,应予调下整补。”看来最高当局有些动了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要换了别的将领,尤其那些趋炎附势或胆小怕事的人,恐怕没人敢得罪最高当局。可广东籍将领、有“老虎仔”之称的薛岳却不信这个邪。4个月前兰封之耻至今想起来还令他浑身燥热,记忆犹新。
当时,就是最高当局帮倒忙,最后桂永清的第27军搅了薛岳围歼土肥原师团的好事。可事过之后,最高当局却把责任都推到了薛岳和程潜头上,甚至挖苦他的失利“在战史上亦为千古笑柄”。
前耻犹记,薛岳自然不愿再当木偶,再受摆布。另外,他还知道最高当局关键时刻为什么这么关照俞济时,关照第74军。
俞济时能够在最高当局面前得宠,主要是有两条关键因素在起作用:一来俞济时是最高当局的浙江老乡,二来俞济时是黄埔将领。但不同于其他人的是,早年他的广东族叔俞飞鹏曾是黄埔军校的军需处长,因而能时常在最高当局面前替他说说好话,加上俞济时学习刻苦,早在黄埔时他就在最高当局脑中挂上了号。
从两次东征至黄埔毕业后几年内,正是这层特殊关系使俞济时可以紧随最高当局左右,担任侍卫。特殊的身份给俞济时带来了无形的权势和接连的破格提升,同时也给了俞济时一种勃勃野心和目空一切的骄傲。
1933年俞济时受任浙江省保安处长时,因他制定的一份计划在省府耽搁些时日,他就在省府会议上对省主席鲁涤平的亲信杨绵仲大骂道:“整编保卫团,乃委座特交事项,所拟的计划,系秉承委座的旨意,你算什么东西,胆敢从中阻挠。”说罢还嫌不解气,竟举拳向杨挥去。
俞济时公开扯虎皮拉大旗,抬出最高当局,竟使浙省主席鲁涤平,一个曾在旧中**界有着重要影响的老军阀也奈何不得,只能长叹道:“我从军几十年,转战千里,当我身为大将时,这小子尚在襁褓中,何必与他争一日长短。哎,算了吧!”
俞济时有恃无恐,骄狂无羁。各地军、政要人谁也不愿惹这个最高当局手下的太保,这使他一时更狂。他走到哪里,与哪里的友军关系都很僵。从而导致没人感激他,没人领他的人情。
友军没人心疼他,可最高当局心疼他。南浔线两月大战,冈村宁次的淞浦、伊东师团虽死伤惨重,但中国官兵在炮火、装备都处劣势的情况下,死伤自然更重。最高当局心疼部队,可也不能任由日军一气打到武汉去。于是在两难取舍的情况下,他自然又把恩惠施给他的嫡系,施给维系他政权的支柱军队。
在最高当局的一生当中,似乎从未忘了区分嫡系部队和杂牌军,这也是他政治、军事生涯的一大特点。几十年来,他的嫡系对他是很效忠,他的嫡系替他打下了江山,撑住了江山。但事物的两面终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他得到了嫡系,得到了一支表面上能震慑军队、控制政权的武力集团,但他却失去了军心,失去了土气结果最后失掉了江山。
嫡系部队既是最高当局一统天下的踏板,嫡系部队也是最高当局落入渊底的断桥。真是成也嫡系,败也嫡系。
对74军与最高当局的关系,薛岳知道得清清楚楚。他虽不想得罪最高当局,但他更不想在这时节放走74军。赣北之战刚入正戏,好戏还在后面。放走74军不但失去了一支生力军,也将失去整个前线部队的军心。眼下在他的第1兵团当中,74军的损失可是最低的。仅凭最高当局的面子就放人?这可不行!
拿定主意之后,薛岳叫来机要秘书,然后口授电文:“赣北各军作战时间都比74军长,伤亡都比74军大,各军都未调下整补,对74军也请缓予调下整补。”
薛岳这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使得还真有一点黄浩然的味道!
最高当局接到一兵团电报,心情十分的恶劣!但薛岳说的话有理、有节,最高当局也不好强行要求调走74军!于是几天后,最高当局又致电薛岳。“调64军赴粤作战。”
薛岳明白最高当局这是在死要面子,如果他再不放64军,恐怕最高当局不会罢手!但薛岳用兵心切,能抠就抠,还是从64军中硬卡下了一个师!
(未完待续)</p>
伊东政喜,日本大分县大分郡竹中村人,时年58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4期毕业,曾参加过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攻城战并获得战功。大文学&&最新章节百度搜索:笔趣阁&&此后他进入日本陆大学习,并先后担任近卫炮兵联队联队长、三岛旅团旅团长等职务,1934年晋升中将军衔。七七事变以后,在侵华日军中指挥第101师团,参加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1938年,101师团奉命投入武汉战役,沿庐山山麓西向攻击,意图从星子方向进逼德安,企图包围中**队第九战区薛岳所部的侧后,切断南浔线。“老虎仔”薛岳敏锐地注意到了日军动向,立即挥军阻击,双方连续展开激战。
南浔线战场的中日双方军队虽然也遭到了瘟疫的袭击,但却都最先恢复了过来!刚刚逃离死神怀抱的中日两国大军立刻在隘口展开了新的一轮厮杀!
在隘口和伊东师团对战的,是中**队第25军的两个师,论装备和训练本来不是101师团的对手,但中**队巧妙地利用了当地庐山山地的险峻地形,以逸待劳,将日军死死挡在德安外围,使它苦战十几天无法取得进展。双方堪称棋逢对手。
以儒将著称的伊东政喜,和中国陆军第25军军长王敬久斗了个旗鼓相当!
从履历看,王敬久是江苏人,学生出身,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毕业生,指挥德械师,深受最高当局的信任,是早早封侯拜相的年轻将领。这个履历很容易让人产生“公瑾当年”的感慨,当时也真有多位小姐对其憧憬万分,专门赶去要嫁的事情。而不幸这位王将军实际是个地地道道的“粗胚”,生得五孔朝天、其貌不扬不说,还举止粗俗、满口脏话、毫无礼貌,吃饭喜欢蹲在地上吃,开会喜欢蹲在椅子上开。大文学**笔趣阁 www.biquge.com 更新最快**几位要嫁的小姐看到这位将军要么一见面就花容失色,宁可进戴笠的集中营也不嫁,要么嫁了以后大喊退票,落荒而逃。连他的部下也以军容不整著称。
对上这样的对手,伊东政喜心里觉得很窝囊。
然而,王敬久这个“粗胚”却偏偏很会打仗。“八一三淞“沪会战时,率87师直捣日租界的,就是王敬久。此次在隘口,王敬久硬是用一个师将伊东政喜的101师团挡了七天七夜,直到工事全毁才撤退到二线阵地。
此后第101师团虽然伤亡惨重,但却再也没能突破王敬久的防线!
于是焦急的伊东政喜决定青紫上前线去观察中**队的布防,试图从中找出破绽来。
由于伊东政喜是个很谨慎的将领,所以,他并没有直奔一线阵地,而是选择了阵地侧方的一个高地,来观察双方的战斗情况。此时双方正在进行激烈的炮战,伊东政喜觉得他选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安全的所在。
然而,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了。伊东政喜才刚开始观察没多久,就飞过来了一颗炮弹。然后伊东政喜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没有人知道中国炮兵的这一炮到底是怎么打的!也可能是中国炮兵打得太准了,也可能中国炮兵是打得太差了,完全偏离了预定的目标,最后飞到了伊东政喜的身边!相比之下,应该是后者更有可能!因为如果中国炮兵是瞄准打的,他们不应该就开了这一炮!
所以当炮弹炸响的那一刻,伊东政喜觉得他的运气实在是霉到家了!
************************************************************************庐山脚下,日军第101师团由于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被炮炸伤,攻势一时再难兴起。大文学##笔趣阁 www.biquge.com 看小说必去##小坳附近,由华北驻屯混成旅团扩充并编的本间雅晴第27师团则接到了冈村宁次的死命令,不顾一切的朝着黄梅猛扑而去!一副不救出第6师团就埋在黄梅的架势!
随着这两个日军师团的沉寂,整个南浔线战场全都僵住了。但大战之中,这种沉寂反而叫人不安,似乎一场新的风暴就要来临。
德安西南一个小村庄里,薛岳将军正在他的第1兵团前进指挥部里心绪烦乱地踱着。步子时快时慢,有些乱。他的心里,象是有两个人在激烈地搏斗,一个喊“放人”,一个喊“不能放”。弄得他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
能让薛岳如此为难的人自然不是别人,正是最高当局。两天前,薛岳接到武汉急电,令一兵闭把74军调到长沙休整。鉴于一兵团是机动兵团,不但要阻击敌人,更要大规模地向日军反击,所以薛岳舍不得放走一兵一卒,遂回电给最高当局称:“部队调不下来。”
可最高当局似乎不死心,昨夜再次来电,说:“74军在岷山伤亡甚大,应予调下整补。”看来最高当局有些动了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要换了别的将领,尤其那些趋炎附势或胆小怕事的人,恐怕没人敢得罪最高当局。可广东籍将领、有“老虎仔”之称的薛岳却不信这个邪。4个月前兰封之耻至今想起来还令他浑身燥热,记忆犹新。
当时,就是最高当局帮倒忙,最后桂永清的第27军搅了薛岳围歼土肥原师团的好事。可事过之后,最高当局却把责任都推到了薛岳和程潜头上,甚至挖苦他的失利“在战史上亦为千古笑柄”。
前耻犹记,薛岳自然不愿再当木偶,再受摆布。另外,他还知道最高当局关键时刻为什么这么关照俞济时,关照第74军。
俞济时能够在最高当局面前得宠,主要是有两条关键因素在起作用:一来俞济时是最高当局的浙江老乡,二来俞济时是黄埔将领。但不同于其他人的是,早年他的广东族叔俞飞鹏曾是黄埔军校的军需处长,因而能时常在最高当局面前替他说说好话,加上俞济时学习刻苦,早在黄埔时他就在最高当局脑中挂上了号。
从两次东征至黄埔毕业后几年内,正是这层特殊关系使俞济时可以紧随最高当局左右,担任侍卫。特殊的身份给俞济时带来了无形的权势和接连的破格提升,同时也给了俞济时一种勃勃野心和目空一切的骄傲。
1933年俞济时受任浙江省保安处长时,因他制定的一份计划在省府耽搁些时日,他就在省府会议上对省主席鲁涤平的亲信杨绵仲大骂道:“整编保卫团,乃委座特交事项,所拟的计划,系秉承委座的旨意,你算什么东西,胆敢从中阻挠。”说罢还嫌不解气,竟举拳向杨挥去。
俞济时公开扯虎皮拉大旗,抬出最高当局,竟使浙省主席鲁涤平,一个曾在旧中**界有着重要影响的老军阀也奈何不得,只能长叹道:“我从军几十年,转战千里,当我身为大将时,这小子尚在襁褓中,何必与他争一日长短。哎,算了吧!”
俞济时有恃无恐,骄狂无羁。各地军、政要人谁也不愿惹这个最高当局手下的太保,这使他一时更狂。他走到哪里,与哪里的友军关系都很僵。从而导致没人感激他,没人领他的人情。
友军没人心疼他,可最高当局心疼他。南浔线两月大战,冈村宁次的淞浦、伊东师团虽死伤惨重,但中国官兵在炮火、装备都处劣势的情况下,死伤自然更重。最高当局心疼部队,可也不能任由日军一气打到武汉去。于是在两难取舍的情况下,他自然又把恩惠施给他的嫡系,施给维系他政权的支柱军队。
在最高当局的一生当中,似乎从未忘了区分嫡系部队和杂牌军,这也是他政治、军事生涯的一大特点。几十年来,他的嫡系对他是很效忠,他的嫡系替他打下了江山,撑住了江山。但事物的两面终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他得到了嫡系,得到了一支表面上能震慑军队、控制政权的武力集团,但他却失去了军心,失去了土气结果最后失掉了江山。
嫡系部队既是最高当局一统天下的踏板,嫡系部队也是最高当局落入渊底的断桥。真是成也嫡系,败也嫡系。
对74军与最高当局的关系,薛岳知道得清清楚楚。他虽不想得罪最高当局,但他更不想在这时节放走74军。赣北之战刚入正戏,好戏还在后面。放走74军不但失去了一支生力军,也将失去整个前线部队的军心。眼下在他的第1兵团当中,74军的损失可是最低的。仅凭最高当局的面子就放人?这可不行!
拿定主意之后,薛岳叫来机要秘书,然后口授电文:“赣北各军作战时间都比74军长,伤亡都比74军大,各军都未调下整补,对74军也请缓予调下整补。”
薛岳这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使得还真有一点黄浩然的味道!
最高当局接到一兵团电报,心情十分的恶劣!但薛岳说的话有理、有节,最高当局也不好强行要求调走74军!于是几天后,最高当局又致电薛岳。“调64军赴粤作战。”
薛岳明白最高当局这是在死要面子,如果他再不放64军,恐怕最高当局不会罢手!但薛岳用兵心切,能抠就抠,还是从64军中硬卡下了一个师!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