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心灵上的那些事

正文 隐形的力量

    读李商隐的诗很伤感,这是他的怀才不遇,他的寥落造成的。人说,诗明志,词言情。相比之下宋代的柳永更显多情,一生以青楼为伴。而李商隐的诗,大多也描写感情的波折,有离别,有惋惜,也有思念。但他终究是一个以感情为依托放不下功名,梦想富贵之人。

    他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人心不古,有追求就有痛苦,多情就会伤心,李商隐是浪漫之人,他的浪漫在内心,他的诗是那么精致,他的感情是那么的细腻,读他的诗没有人不被他的才气所折服,但知道他经历的人都会为他的遭遇而惋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这首诗是他一生的写照,无论志向多么高远,顶不住命运的作弄,无论感情是多么的真挚,挡不住它像春水一般东流不还。疼痛的感觉一相随,人们最熟悉的诗是《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远不如《锦瑟》的意境深远,当然这也不是纯粹的感情述说。他是借情来转化自己内心的苦涩,就把所有的功名,所有的感情都交付给泪水吧,就像蜡烛一样,流泪到终了。这是怎样的自恋自怜自叹呢?这当然会引起许多人内心的共鸣,因为有似曾相识的经历,就让一切都成灰吧,唯有“沧海明月”它才是我的知情人,知心人,也唯有他才能代表着我,述说着我这一生的心愿与不灭的爱恋。你看它,洁白如玉,弯曲如眉,幽静如述,默默地伴人们来来去去,大情无端,大爱无边,大美不言。这也许是古人爱月的原因吧。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许多书上是这样写他简历的。他一生不到五十岁,而他的才华显露出来的光芒却是那么的哀婉动人迷人也刺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无论是悼亡、怀旧、相思,还是牢骚、自恋、叹息,他的那种心绪总能抓住读者的神经,像一种隐形的伤痛立即让人传遍全身。

    当然我没有读遍他的全部诗句,有断章取义之嫌,也许是因为他更多的诗句在批判那时的官员糜烂的生活,我不愿意读那样的诗句,官员的生活古今皆然,更何况是唐帝国时期。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肯定会滋生腐化,人们争官买官卖官不就是为了追求那种生活吗?新中国成立时,大多数官是为人民服务。现在人们说,当官是为人民币服务。群众的眼睛哪有错的时候?错在许多人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步入官场。反而是有一些人也像李商隐一样当了小小的受气官,不得志还处处受制于人。

    读李商隐的情诗有一种无奈感,读他的记事诗有一种痛恨感。不过,无论哪一种感受,在读书人心中应该形成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力量,这不仅仅是与环境争取,与社会争取,更主要的是与自身争取,争取在有生之年,把太多的遗憾,太多的不公,太多的留恋,缩小到最低程度,这样的一生可能被泪水浸泡,但少了点幻想,多了些实干。

    人生多不如意,没有鞭挞,没有苦痛,也就没有了争取的意识,逆来顺受终究是会被折磨的致残致死的,何不争取?李商隐是幻想多于实践的人,但他能留给人们幻想也是一种精神所在,说实在的,我不喜欢他的那样纤细与脆弱,那样的多情与缠绵,因为那样的力量有有限的,我更愿意乐观一些,长远一些,宽容一些。这些都是别人无法与之争取的东西,都是一些内心的活动,是一个人隐形的力量所在。而忧怨则是一个人自欺自损的开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