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 募兵
那国师公刘秀此时便道:“如今陛下临朝已然十数载,那些匪寇或是以为陛下年迈,威风不再,才敢如此放肆,若陛下在京城设坛封禅,众匪寇得知陛下的威风犹存,必然闻风而散!”
要说封禅的事情,几年前这国师公就给王莽提议过,说历代圣君都有登泰山封禅,王莽乃是旷古烁今的一代名主,应当效仿秦皇汉武往泰山封禅。
当时王莽听了他的提议之后,也表示了同意,接着便开始大张旗鼓的准备了起来,谁知没多久,赤眉军便闹了起来,并且很快占领了青、徐二州,这去泰山封禅的事情,便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王莽听他旧事重提,便在心中对他一阵腹诽,心说这历代帝王封禅大典都是天下安稳,四海?平之时,去泰山巡狩,行这封坛检玉之礼,如今这是什么时候?怎么可能在这节骨眼上搞什么封禅啊!况且还是在这长安封禅,这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吗?王莽可不傻,他可还没昏到这种地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国师公刘秀一直以来都是王莽的心腹之臣,从当初王莽掌权开始,就一路跟着他,其中也曾帮他过了许多关卡,为他登上帝王立了不少功劳。所以此时他虽然心中在骂这国师公,但面上却不好当众责难于他,只得不动声色的说道:“哦!封禅的事且先不急,如今东南两面的匪兵正是气盛,必须先除之!”
王莽心中也实在是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便只能派兵镇压来得比较实际,不过问题是如今他手上能调动的军队也不多了,东边有几十万的赤眉军要打,如今南阳也出来了十多万匪军,到底要去哪里找那么多人呢?
听到王莽决定派兵,大司空王邑此时便进谏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大军多已派往东面剿灭各路贼军,各地可调动的兵马有限,不如请陛下即刻下旨广募新兵,同时可将狱中囚徒派往战场杀敌抵罪,如此以来,便可获得大量兵源,解如今用兵之难!”
这王邑是王家的人,论辈分算是王莽的堂弟,当年带兵打败翟义的便是他,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虎牙将军,现在已经是官拜大司空,获封隆新公,成了王莽的左膀右臂。
王莽见到王邑说话,便想道王邑这番话,显然是对目前的情势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如今朝廷的军队大多派去了东面剿灭赤眉军,而在洛阳驻守的司徒王寻虽然也有不少兵马,不过却不能轻易调动,毕竟那里是防卫各路匪军西进关中的重要关卡。所以朝廷现在手头能调动的兵马其实是少之又少,若要解决南面汉军的十多万匪兵,重募新兵确实是个不错办法。
只是王莽对王邑打算派那些囚犯上战场的办法有些不太认同,此时便道:“派囚徒赴战场?要是他们趁乱逃跑,又如何是好?”
王邑便道:“回禀陛下,募囚为兵自古便有,那些囚徒在狱中不见天日,如今能有机会出去,定对朝廷感恩戴德,加之他们皆是些亡命之徒,如今得知杀敌能抵罪,必然勇猛异常,如此一来,我军的战力便可提升!”
王莽听了,心道此时正是急于用人之际,用一些非常手段倒也可行,于是便点了点头说道:“便如你所言行事吧!”
=================================================
此时下诏募兵的王莽还不知道,远在南阳的汉军已经立刘玄为帝,并且建元更始,恢复了汉朝的旗号。
刘玄被立为皇帝之后,将自己表字叫做圣公,并且对汉军诸将进行了分封。
首先,将舂陵宗室长老,刘?的亲叔叔刘良封为国三老。刘良是如今舂陵宗室中辈分最长的一人,被封为代表德高望重的‘国三老’,也是名副其实,不过这个名号其实只是一个虚衔,并没有实权。
其次,将王匡和王凤分别封为定国上公和成国上公。‘公’在爵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王’,但由于汉高祖曾定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所以‘公’是皇室以外的人能够坐到的最高爵位,如今他们两个人皆被封为了‘公’,不仅是明确的彰显了两人在汉军中卓越的地位,也是将绿林军的权力拔高到了顶端。
再接着下来的分封则更加显示了绿林系在汉军中的绝对权威,这便是三公的人选了,他们分别是朱鲔、陈牧、刘?。这三个人可说是如今汉军的‘实力派’人物,朱鲔是绿林军中仅次于王凤王匡的人物,要不是因为王匡和王凤是首倡者,朱鲔恐怕就会成为绿林军的最高领袖。
不过如今也差不多了,朱鲔被封为了大司马,这大司马是最高的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也就是说他掌握着整个汉军的兵权,具有绝对的权威。
而作为平林军领袖加盟的陈牧,取代王常成为大司空,则多少让人有些不服,毕竟王常的功劳更高,当初在汉军危难之时,正是由于王常所领的下江军火线加盟,才使得汉军一举扭转战局,有了如今的局面。所以其实算起来,王常比陈牧更有资格位列三公才对,可惜如今汉军中乃是绿林军说了算,当初王常明确表态支持刘?,如今自然也不可能被绿林军的人当成同一阵线,况且这大司空的位置十分重要,相当于民政部长兼建设部长之类,反正是管钱管粮,掌握着财政大权,这样一个位置当然不能落到‘外人’手里。
不过这都还不算什么!最为让舂陵军不满的便是有‘柱天大将军’之称刘?只被封为了大司徒。这大司徒就是丞相,是最高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要知道他们汉军还在打仗,如今还没得天下呢!别说没得天下,连占领的地方都少得可怜,哪里有什么行政好理呢!况且以刘?的本事,岂能只在义军中做行政工作的?那不是杀鸡用牛刀吗?所以这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实权,‘徒有虚名’的职位,是绿林军为了架空刘?所使的伎俩。
刘?都这样了,舂陵军的其它人就更可想而知了,作为刘?的名义上的弟弟,刘易只和其它将领一样,被封了个偏将军,为了表明他的功勋,给他加封了一个太常,作为九卿之一,不过这太常是管礼仪科考的,以汉军目前的情况,实际上也是没有任何实权,不过是一个虚衔罢了。
这一通分封完毕,不仅令舂陵军大为不满,更让很多慕名前来投奔的人十分失望,因为他们大多是冲着‘柱天大将军’的名号来的,来了才发现刘?居然排在了这么后面,而且还没有兵权,于是便有一些人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看着这一切,刘易便多次提醒刘?,要注意控制自己和手下人的情绪,反正如今汉军还未成气候,应当继续保持既定方案,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信,等他日时机成熟,便可扭转形势,或者索性带着人另起炉灶。
刘?自然也对此有了心理准备,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也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和绿林军分庭抗礼,来一个正面对决,至于现在吗!就先忍一忍吧!自己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那天!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忍了十年才得报,自己忍这一时得失又有何难呢!刘?看着天边,眼中尽是坚毅。
……
未完待续……
要说封禅的事情,几年前这国师公就给王莽提议过,说历代圣君都有登泰山封禅,王莽乃是旷古烁今的一代名主,应当效仿秦皇汉武往泰山封禅。
当时王莽听了他的提议之后,也表示了同意,接着便开始大张旗鼓的准备了起来,谁知没多久,赤眉军便闹了起来,并且很快占领了青、徐二州,这去泰山封禅的事情,便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王莽听他旧事重提,便在心中对他一阵腹诽,心说这历代帝王封禅大典都是天下安稳,四海?平之时,去泰山巡狩,行这封坛检玉之礼,如今这是什么时候?怎么可能在这节骨眼上搞什么封禅啊!况且还是在这长安封禅,这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吗?王莽可不傻,他可还没昏到这种地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国师公刘秀一直以来都是王莽的心腹之臣,从当初王莽掌权开始,就一路跟着他,其中也曾帮他过了许多关卡,为他登上帝王立了不少功劳。所以此时他虽然心中在骂这国师公,但面上却不好当众责难于他,只得不动声色的说道:“哦!封禅的事且先不急,如今东南两面的匪兵正是气盛,必须先除之!”
王莽心中也实在是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便只能派兵镇压来得比较实际,不过问题是如今他手上能调动的军队也不多了,东边有几十万的赤眉军要打,如今南阳也出来了十多万匪军,到底要去哪里找那么多人呢?
听到王莽决定派兵,大司空王邑此时便进谏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大军多已派往东面剿灭各路贼军,各地可调动的兵马有限,不如请陛下即刻下旨广募新兵,同时可将狱中囚徒派往战场杀敌抵罪,如此以来,便可获得大量兵源,解如今用兵之难!”
这王邑是王家的人,论辈分算是王莽的堂弟,当年带兵打败翟义的便是他,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虎牙将军,现在已经是官拜大司空,获封隆新公,成了王莽的左膀右臂。
王莽见到王邑说话,便想道王邑这番话,显然是对目前的情势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如今朝廷的军队大多派去了东面剿灭赤眉军,而在洛阳驻守的司徒王寻虽然也有不少兵马,不过却不能轻易调动,毕竟那里是防卫各路匪军西进关中的重要关卡。所以朝廷现在手头能调动的兵马其实是少之又少,若要解决南面汉军的十多万匪兵,重募新兵确实是个不错办法。
只是王莽对王邑打算派那些囚犯上战场的办法有些不太认同,此时便道:“派囚徒赴战场?要是他们趁乱逃跑,又如何是好?”
王邑便道:“回禀陛下,募囚为兵自古便有,那些囚徒在狱中不见天日,如今能有机会出去,定对朝廷感恩戴德,加之他们皆是些亡命之徒,如今得知杀敌能抵罪,必然勇猛异常,如此一来,我军的战力便可提升!”
王莽听了,心道此时正是急于用人之际,用一些非常手段倒也可行,于是便点了点头说道:“便如你所言行事吧!”
=================================================
此时下诏募兵的王莽还不知道,远在南阳的汉军已经立刘玄为帝,并且建元更始,恢复了汉朝的旗号。
刘玄被立为皇帝之后,将自己表字叫做圣公,并且对汉军诸将进行了分封。
首先,将舂陵宗室长老,刘?的亲叔叔刘良封为国三老。刘良是如今舂陵宗室中辈分最长的一人,被封为代表德高望重的‘国三老’,也是名副其实,不过这个名号其实只是一个虚衔,并没有实权。
其次,将王匡和王凤分别封为定国上公和成国上公。‘公’在爵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王’,但由于汉高祖曾定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所以‘公’是皇室以外的人能够坐到的最高爵位,如今他们两个人皆被封为了‘公’,不仅是明确的彰显了两人在汉军中卓越的地位,也是将绿林军的权力拔高到了顶端。
再接着下来的分封则更加显示了绿林系在汉军中的绝对权威,这便是三公的人选了,他们分别是朱鲔、陈牧、刘?。这三个人可说是如今汉军的‘实力派’人物,朱鲔是绿林军中仅次于王凤王匡的人物,要不是因为王匡和王凤是首倡者,朱鲔恐怕就会成为绿林军的最高领袖。
不过如今也差不多了,朱鲔被封为了大司马,这大司马是最高的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也就是说他掌握着整个汉军的兵权,具有绝对的权威。
而作为平林军领袖加盟的陈牧,取代王常成为大司空,则多少让人有些不服,毕竟王常的功劳更高,当初在汉军危难之时,正是由于王常所领的下江军火线加盟,才使得汉军一举扭转战局,有了如今的局面。所以其实算起来,王常比陈牧更有资格位列三公才对,可惜如今汉军中乃是绿林军说了算,当初王常明确表态支持刘?,如今自然也不可能被绿林军的人当成同一阵线,况且这大司空的位置十分重要,相当于民政部长兼建设部长之类,反正是管钱管粮,掌握着财政大权,这样一个位置当然不能落到‘外人’手里。
不过这都还不算什么!最为让舂陵军不满的便是有‘柱天大将军’之称刘?只被封为了大司徒。这大司徒就是丞相,是最高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要知道他们汉军还在打仗,如今还没得天下呢!别说没得天下,连占领的地方都少得可怜,哪里有什么行政好理呢!况且以刘?的本事,岂能只在义军中做行政工作的?那不是杀鸡用牛刀吗?所以这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实权,‘徒有虚名’的职位,是绿林军为了架空刘?所使的伎俩。
刘?都这样了,舂陵军的其它人就更可想而知了,作为刘?的名义上的弟弟,刘易只和其它将领一样,被封了个偏将军,为了表明他的功勋,给他加封了一个太常,作为九卿之一,不过这太常是管礼仪科考的,以汉军目前的情况,实际上也是没有任何实权,不过是一个虚衔罢了。
这一通分封完毕,不仅令舂陵军大为不满,更让很多慕名前来投奔的人十分失望,因为他们大多是冲着‘柱天大将军’的名号来的,来了才发现刘?居然排在了这么后面,而且还没有兵权,于是便有一些人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看着这一切,刘易便多次提醒刘?,要注意控制自己和手下人的情绪,反正如今汉军还未成气候,应当继续保持既定方案,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信,等他日时机成熟,便可扭转形势,或者索性带着人另起炉灶。
刘?自然也对此有了心理准备,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也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和绿林军分庭抗礼,来一个正面对决,至于现在吗!就先忍一忍吧!自己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那天!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忍了十年才得报,自己忍这一时得失又有何难呢!刘?看着天边,眼中尽是坚毅。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