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调兵南下
李适之听李瑛这么一说,神情不禁为之一动,说道:“殿下此言颇有几分道理,不过朝中老成持重的大臣居多,想要这么快调兵遣将恐怕会遭到他们的阻挠的。^^叶子*悠悠_首发”
“哼!朝中的这些个大臣们,有的还不是尸位素餐。尚书大人,你我既是同宗,小王也就托大的说一句,这天下事其实只不过是咱们李家的家事,天下的荣辱与我李氏的兴衰有莫大的关系。他们这些外姓大臣们为什么多加阻挠?主要不还是因为安南天高皇帝远,与他们的利益不发生关系吗?”
“殿下这么一说,老臣倒有几分明白了。想想也是,想当年太祖皇帝时,破高丽、败突厥、降吐蕃,在边境设立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到如今,也只有安东、安西两府与中央朝廷的联系未失,安南、安北两大都护府名存实亡。”李适之不无感慨的说,他也是李唐王室,对于家族的兴衰也是很看重的,只是以前在朝中一直不得力,年近半百才混了个工部尚书的头衔。如今见李瑛的想法颇有雄心壮志,实在是让他这颗沉寂了许久想建功立业的心又燃了起来。
“安东都护府辖高丽、渤海一带,此处物产丰富,盛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而安西都护府则守着通往大秦等国的丝绸之路,商业发达,是以这两个都护府朝廷的大人们比较看重。安南、安北两大都护府相对来说土地贫瘠,没有多少利润可途,当然也就不值得他们关心了。朝廷已有几十年没有正式任命安北都护府都督了吧,可见皇上也知道朝廷对此地的控制力实已无效。李瑛向李适之分析道。
“殿下句句中肯,一语中的呀。”李适之赞赏的说道,不知不觉,二人已来到宣政殿前,便自觉闭口不语,入殿议事。
宣政殿内,天子李隆基穿着玄色团龙袍,一团和气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位列两边的大臣们,说道:“众位卿家,咱们接着昨天的话头继续说,关于安南都护府发生民变的事情,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方为上策?”
“父皇!”坐在左侧的李瑛站起来走到大殿中央向皇帝行礼道:“儿臣有话要说!”
“嗯!瑛儿回来了。”李隆基一边接受太子的行礼一边说道:“瑛儿一路辛苦,还要参加朝会,只是朝中关于安南都护府民变的事情,上下口径不一,你四叔和朕还是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父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安南山野小民,竟敢蔑视朝廷,儿臣以为应该出兵讨伐。”李瑛慷慨激昂的说道。
“嗯,太子是属于主战派的。”李隆基看了看下面的众大臣,笑着说道:“不知道诸位卿家谁有不同的意见或是建议说出来听听,畅所欲言,广开言路嘛!”
话音一落,下面议论声一片,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几人身上,丞相张九龄、裴光庭、宇文融,中书令张说等。其他人或三五成群,或两两一伙相互商谈。
裴光庭昨天晚上他夫人武氏被召进宫中,他就得到了武惠妃传达的密秘命令,不论李瑛说什么,都与他说相反的,他要出兵,我们就反对;他要反对出兵,我们就提议出兵。
************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
收到这么一条莫名奇妙的指令,实在是令裴光庭哭笑不得,这位惠妃大人于后宫夺权玩的倒是挺透彻,可是这军事她可真是一点都不懂,行军打仗一点也不讲究,全意气用事了。
不过好在对手是安南的一群乌合之众,比较好收拾一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朝廷大军一到他们就自己溃败了。至于不打仗更是好办,直接一句劳民伤财就顶过去了。
李瑛的话音一落,武氏一党的官员的目光就纷纷落在了裴光庭的身上,很明显,这群人现在已经唯他马首是瞻,他的意见众人也都知道必然出自武惠妃的授意。
只听裴光庭略微沉思一下,出班站道:“皇上、太子殿下,远征安南于国家体面确是好事,可是这安南都护府故地,土地贫瘠,民风彪悍,一年的税收都不够派遣去的官员开支,实在是如同食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依老臣之见,如此瘴气丛生之地,不如趁此机会舍弃,还可以当做是招安他们了,天朝示之以大方,颜面上也好看,请陛下圣裁!”
还没等皇上说话,李瑛就抢先一步说道:“裴大人此言差矣,且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姑且论这安南都护府之地,上接岭南道,下通南洋诸国,实是兵家要冲,岂可断然舍弃。只不过此地俚僚众多,民风与我中原有所不同,教化难度稍大而已,然我天朝因此而弃之,岂不有本未倒置之嫌?以此推之,那将来几大都护府若都发生民变,朝廷又做如何处理,难道都放任不管处理吗?”
皇帝本来听裴光庭这么一说,还真的动了弃安南都护府的想法,但是听李瑛这么一说,他才感觉到事情的重要性。南洋诸国已多年未朝贡,所以皇帝也就没怎么把这一带的地盘放在心上,但是如果因为安南都护府的事情而导致安东、安西两大都护府脱离朝廷控制的话,那是他这个当今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不知为何,平素办事果断的皇帝现如今有些犹豫不决,沉思许久还是拿不下主意。
正在犹豫之间,李瑛上前跪倒说道:“父皇,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今南疆不靖,儿臣斗胆,愿以两万人马平定安南!”
“好!”皇帝闻言大喜,他其实心里也是支持出兵的,毕竟是武将出身,但是现在当皇帝了,做事考虑的难免多一些,不过他怎么也不会认为安南那些占山为王的小毛贼会给李瑛带来多大的麻烦,于是欣然道:“那朕就下一道旨意,着兵部安排皇儿的出征事宜,朝中将领任由挑选,但不知皇儿想何时出征啊!”
“回禀父皇,兵贵神速,应该趁贼党还未站住脚跟就予以痛击。由于长安离安南近三千里之遥,儿臣以为,最多半月之内就应该启程。”李瑛分析道。
“半个月,是不是太快了?”皇帝吃惊的问道。
“时不我待,父皇,安南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我等解民以悬,应该从速从快!儿臣再请以军校生跟随,以充儿臣的亲兵队伍。”
“嗯,皇儿现在没有六率,带支亲兵也好!一切就依皇儿的意思去办吧!”皇帝大袖一挥,此事终于尘埃落定!
“哼!朝中的这些个大臣们,有的还不是尸位素餐。尚书大人,你我既是同宗,小王也就托大的说一句,这天下事其实只不过是咱们李家的家事,天下的荣辱与我李氏的兴衰有莫大的关系。他们这些外姓大臣们为什么多加阻挠?主要不还是因为安南天高皇帝远,与他们的利益不发生关系吗?”
“殿下这么一说,老臣倒有几分明白了。想想也是,想当年太祖皇帝时,破高丽、败突厥、降吐蕃,在边境设立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到如今,也只有安东、安西两府与中央朝廷的联系未失,安南、安北两大都护府名存实亡。”李适之不无感慨的说,他也是李唐王室,对于家族的兴衰也是很看重的,只是以前在朝中一直不得力,年近半百才混了个工部尚书的头衔。如今见李瑛的想法颇有雄心壮志,实在是让他这颗沉寂了许久想建功立业的心又燃了起来。
“安东都护府辖高丽、渤海一带,此处物产丰富,盛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而安西都护府则守着通往大秦等国的丝绸之路,商业发达,是以这两个都护府朝廷的大人们比较看重。安南、安北两大都护府相对来说土地贫瘠,没有多少利润可途,当然也就不值得他们关心了。朝廷已有几十年没有正式任命安北都护府都督了吧,可见皇上也知道朝廷对此地的控制力实已无效。李瑛向李适之分析道。
“殿下句句中肯,一语中的呀。”李适之赞赏的说道,不知不觉,二人已来到宣政殿前,便自觉闭口不语,入殿议事。
宣政殿内,天子李隆基穿着玄色团龙袍,一团和气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位列两边的大臣们,说道:“众位卿家,咱们接着昨天的话头继续说,关于安南都护府发生民变的事情,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方为上策?”
“父皇!”坐在左侧的李瑛站起来走到大殿中央向皇帝行礼道:“儿臣有话要说!”
“嗯!瑛儿回来了。”李隆基一边接受太子的行礼一边说道:“瑛儿一路辛苦,还要参加朝会,只是朝中关于安南都护府民变的事情,上下口径不一,你四叔和朕还是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父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安南山野小民,竟敢蔑视朝廷,儿臣以为应该出兵讨伐。”李瑛慷慨激昂的说道。
“嗯,太子是属于主战派的。”李隆基看了看下面的众大臣,笑着说道:“不知道诸位卿家谁有不同的意见或是建议说出来听听,畅所欲言,广开言路嘛!”
话音一落,下面议论声一片,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几人身上,丞相张九龄、裴光庭、宇文融,中书令张说等。其他人或三五成群,或两两一伙相互商谈。
裴光庭昨天晚上他夫人武氏被召进宫中,他就得到了武惠妃传达的密秘命令,不论李瑛说什么,都与他说相反的,他要出兵,我们就反对;他要反对出兵,我们就提议出兵。
************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
收到这么一条莫名奇妙的指令,实在是令裴光庭哭笑不得,这位惠妃大人于后宫夺权玩的倒是挺透彻,可是这军事她可真是一点都不懂,行军打仗一点也不讲究,全意气用事了。
不过好在对手是安南的一群乌合之众,比较好收拾一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朝廷大军一到他们就自己溃败了。至于不打仗更是好办,直接一句劳民伤财就顶过去了。
李瑛的话音一落,武氏一党的官员的目光就纷纷落在了裴光庭的身上,很明显,这群人现在已经唯他马首是瞻,他的意见众人也都知道必然出自武惠妃的授意。
只听裴光庭略微沉思一下,出班站道:“皇上、太子殿下,远征安南于国家体面确是好事,可是这安南都护府故地,土地贫瘠,民风彪悍,一年的税收都不够派遣去的官员开支,实在是如同食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依老臣之见,如此瘴气丛生之地,不如趁此机会舍弃,还可以当做是招安他们了,天朝示之以大方,颜面上也好看,请陛下圣裁!”
还没等皇上说话,李瑛就抢先一步说道:“裴大人此言差矣,且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姑且论这安南都护府之地,上接岭南道,下通南洋诸国,实是兵家要冲,岂可断然舍弃。只不过此地俚僚众多,民风与我中原有所不同,教化难度稍大而已,然我天朝因此而弃之,岂不有本未倒置之嫌?以此推之,那将来几大都护府若都发生民变,朝廷又做如何处理,难道都放任不管处理吗?”
皇帝本来听裴光庭这么一说,还真的动了弃安南都护府的想法,但是听李瑛这么一说,他才感觉到事情的重要性。南洋诸国已多年未朝贡,所以皇帝也就没怎么把这一带的地盘放在心上,但是如果因为安南都护府的事情而导致安东、安西两大都护府脱离朝廷控制的话,那是他这个当今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不知为何,平素办事果断的皇帝现如今有些犹豫不决,沉思许久还是拿不下主意。
正在犹豫之间,李瑛上前跪倒说道:“父皇,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今南疆不靖,儿臣斗胆,愿以两万人马平定安南!”
“好!”皇帝闻言大喜,他其实心里也是支持出兵的,毕竟是武将出身,但是现在当皇帝了,做事考虑的难免多一些,不过他怎么也不会认为安南那些占山为王的小毛贼会给李瑛带来多大的麻烦,于是欣然道:“那朕就下一道旨意,着兵部安排皇儿的出征事宜,朝中将领任由挑选,但不知皇儿想何时出征啊!”
“回禀父皇,兵贵神速,应该趁贼党还未站住脚跟就予以痛击。由于长安离安南近三千里之遥,儿臣以为,最多半月之内就应该启程。”李瑛分析道。
“半个月,是不是太快了?”皇帝吃惊的问道。
“时不我待,父皇,安南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我等解民以悬,应该从速从快!儿臣再请以军校生跟随,以充儿臣的亲兵队伍。”
“嗯,皇儿现在没有六率,带支亲兵也好!一切就依皇儿的意思去办吧!”皇帝大袖一挥,此事终于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