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大秦皇族
蓝田辋川,位于关中群山怀抱之中,离大唐的国都长安城不远,但是气候却比长安要好许多。( )此处背阴向阳,冬暧夏凉,历来是长安城中达官贵人的休闲好去处。
沿着绵山山脉,山脚下错落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院落,与平原的村落不同,这些院落每一个都像一个独门独院的城堡,一看便知居住者非富即贵,不是田里刨食的那些泥腿子们就能住得起的。
其中有一处别墅相对来说隐在山底稍深处,前面造型与其它无二,但是若是站在山顶却能发现后面别具一格,与其它的庭院设计大不相同。只是当时的山水园林还没有集中式美术于大成,所以在后院出现点异样风情的造型也算正常。
这间院落平日里大门都紧闭着,偶尔会有一辆辆马车从后院驶进驶出。这座别墅其实已经不单只是普通的别墅,它所构成的建筑群可以称得上是一所庄园。
庄园整个占地怕有近百亩,背靠山崖而建。依据古代的战争观点,这种结构的建筑比较利于防守。半山之中有山泉涌出,而庄园前不远还有一条小河绕墙而过,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小护城河。庄园的前半截是建筑群,后半部分多为空地,其中也间或的种植着一些庄稼。这样就算被围困在这里话,依靠自有储备,也能挺上一段时间。
伴随着“吁”的勒马声和“吱吱”的车轮磨擦的声音,一辆由四匹健马拉着的马车停在了后院。这四匹马都是白色的大宛良驹,只一看便知耐力非凡。车厢是以沉香木雕刻,饰以大叶的葡萄藤叶图案,手工雕刻精美,整个装饰古朴大方,一看便知经过岁月的沉淀。
车夫全身黑色装扮,戴着一顶斗笠,遮住了他的脸庞,待得斗笠摘下来一看,却是一个卷发虬髯的胡族男子。只见他恭恭敬敬地站在车厢下面,将车厢的帘束了起来,右手下垂持斗笠,左手抚住胸口向车中弯腰行礼道:“小姐,到家了,请您下车。”
“知道了。”一声悦耳的女声响起,虽然声音中带着那么一点疲倦和慵懒,却让人听起来犹如天籁之音一般。
只见一个全身白衣装扮的胡族女子神情忧郁的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却是明月楼的掌柜明月小姐。( )
见她下车,院子里早就迎出来了两个年青的女佣,在马车边上向她弯腰行礼道:“小姐,您回来了?老爷在书房等您。”
“知道了,父亲的身体怎样?没什么大碍吧?”明月焦急的问道。
“身体?”两女佣面面相觑,不知道明月在说些什么。其中一个焦恐的弯腰赔礼道:“对不起,小姐,我们不太清楚这件事情。”
“哦,是这样呀。那怕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罢,我先去见见父亲再说。”
和之前众人猜疑的差不多,明月的先祖果然是大秦国(波斯)萨珊王朝的后裔,只不过她不是当时的国王嫡系,而是庶出罢了。众兄妹逃难到大唐以后,分散居住在唐朝各地,依靠原来萨珊王朝所积累的财富在大唐做起了生意。
由于大唐物产丰富,他们携带的本钱也够多,再加上其中的佼佼者也不乏一些商业人才,硬是在大唐的商场中为胡族拼下了一席之地。因为语言的优势,他们在对西域一带的进出口生意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在整个大唐的香料和高档珠宝首饰生意上有一定的地位,有“无胡不成香”之说,尤其是在长安城中,几乎呈垄断之势。
*****************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开胡族酒楼的,能在长安立足的却只有朱雀大街上的“明月楼“一家了。这倒不是因为别人开不起,而是因为那些世家觉得酒楼这个职业没有珠宝行那么上档次,处处看人眼色,十足一个低三下四的行业。
那么以明月那么高贵的身分(皇族血统),怎么会去做那种行业呢?明月自小在长安长大,与所有的外族年青人一样,仰慕中原文化,而且感觉到大唐人才的昌盛和故国人才的凋零完全没有可比性。
他们从西域逃难到大唐也繁衍了三、四代人了,但是却一代不如一代,最早的几代还能经点商做些生意,后面的几代有大半是在维持开销,有的已经入不敷出、坐吃山空。几个实力稍逊一点的家族已经开始衰败,其中一个古老的旁支皇族姓氏甚至已经从族谱中消失,湮没在历史的浪潮中。
明月的父亲,伊尔萨大人,是一个非常有报负的萨珊人,做为萨珊王朝的血脉最纯正的正统后裔之一,他从小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挥师西进,重回波斯。
只是天不从人愿,在他年青的时候,武氏专政,大唐朝处在酷吏统治的内耗之中,哪里有人能够让他征召去打一个遥远的国家。
好不容易在开元初年有充足的流浪人口,可是这么庞大的国家机器只经过两年调整就好转起来了,让伊尔萨空有力无处使。
如今伊尔萨已经近知天命的年纪了,垂垂老矣,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可是他还是犹如伏槽的老骥一般,志在千里之外。
他在开元初年征召的几千名死士也训练成了一支英勇的队伍,并且精擅伏击、刺杀之术。这些人昼伏夜出,平时散在附近其它的院落里耕种,轮番进驻别墅里护卫兼训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伊尔萨膝下无子,只有明月一女承欢,而偏偏明月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很是不理解。一谈到复国的具体途径上,父女二人就会争得面红耳赤。
伊尔萨说:“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当初不是被武力所逼迫,我们的先祖何至于从遥远的德黑兰来到这里。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就要怎么回去。“
“父亲,你成语用错了,那叫以其人之道还之以其人之身。”
“对,还之以其人之身,这唐朝人的破词儿,意思咬得太难了,一下这样一下那样,哪有我们大秦语好说、好懂。这些方块字一个个看起来样子差不多,一句句话听起来也差不多。”
“好了,父亲。不用看那些小问题了,关键是大唐他国力就是比咱们强啊,要不然人家怎么没被大食打下来呢?听说大食的军队已经了沙漠的深处,并且渡海和一些高大的黄毛人作战,我们的对手实力也很强啊。”
“那是当然,要不然也不用为父辛苦一生去准备了,对了,你这个丫头,成天学汉语,为什么不学学你自己的母语。”
“啊?要学大秦文啊?一个个跟鸟画符一般,难写得不得了,我还是写方块字舒服。”
“死丫头,你不学,将来回到故乡连家乡话都不会说,成何提统,如何能够面对那些留守在原地的百姓们?”
“父亲大人,既然咱们那么眷恋故土,那为什么先祖还要给它扔下,来到这么遥远的大唐呢?”
“这。。。。。。”伊尔萨一时语塞,好半晌才说道:“那是因为咱们要保存有生的力量,不做不必要的牺牲,留做日后的东山再起。你没听连唐朝人也说‘失地存人,地在人在;失人存地,地亡人亡’吗?”
“说得冠冕堂皇的,可是父亲,当年百姓心向着咱们萨珊王朝,咱们还是输了,近百年过去了,你说民心还会向着咱们吗?毕竟日后如果两军对垒的话,还是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呀。”
“这。。。。。。”伊尔萨再度语塞,不禁老羞成怒:“死丫头,天天不学不语,不知道上哪学得这么伶牙俐齿,气死我了!”
父女二人不欢而散,明月一气之下带着丫环、侍女跑到长安,开了一家酒楼,伊尔萨得知后,差点没气得抽过去。父女俩很是冷落了一段时间,可是亲生哪有隔夜仇,老伊尔萨过一段时间就原谅了女儿。
可谁知道他好了,明月竟较上劲了,连着好几个月都不回家,连伊尔萨派人去请都不回来。没办法,这回只能派人说老爷子病了,明月这才赶了回来。
沿着绵山山脉,山脚下错落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院落,与平原的村落不同,这些院落每一个都像一个独门独院的城堡,一看便知居住者非富即贵,不是田里刨食的那些泥腿子们就能住得起的。
其中有一处别墅相对来说隐在山底稍深处,前面造型与其它无二,但是若是站在山顶却能发现后面别具一格,与其它的庭院设计大不相同。只是当时的山水园林还没有集中式美术于大成,所以在后院出现点异样风情的造型也算正常。
这间院落平日里大门都紧闭着,偶尔会有一辆辆马车从后院驶进驶出。这座别墅其实已经不单只是普通的别墅,它所构成的建筑群可以称得上是一所庄园。
庄园整个占地怕有近百亩,背靠山崖而建。依据古代的战争观点,这种结构的建筑比较利于防守。半山之中有山泉涌出,而庄园前不远还有一条小河绕墙而过,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小护城河。庄园的前半截是建筑群,后半部分多为空地,其中也间或的种植着一些庄稼。这样就算被围困在这里话,依靠自有储备,也能挺上一段时间。
伴随着“吁”的勒马声和“吱吱”的车轮磨擦的声音,一辆由四匹健马拉着的马车停在了后院。这四匹马都是白色的大宛良驹,只一看便知耐力非凡。车厢是以沉香木雕刻,饰以大叶的葡萄藤叶图案,手工雕刻精美,整个装饰古朴大方,一看便知经过岁月的沉淀。
车夫全身黑色装扮,戴着一顶斗笠,遮住了他的脸庞,待得斗笠摘下来一看,却是一个卷发虬髯的胡族男子。只见他恭恭敬敬地站在车厢下面,将车厢的帘束了起来,右手下垂持斗笠,左手抚住胸口向车中弯腰行礼道:“小姐,到家了,请您下车。”
“知道了。”一声悦耳的女声响起,虽然声音中带着那么一点疲倦和慵懒,却让人听起来犹如天籁之音一般。
只见一个全身白衣装扮的胡族女子神情忧郁的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却是明月楼的掌柜明月小姐。( )
见她下车,院子里早就迎出来了两个年青的女佣,在马车边上向她弯腰行礼道:“小姐,您回来了?老爷在书房等您。”
“知道了,父亲的身体怎样?没什么大碍吧?”明月焦急的问道。
“身体?”两女佣面面相觑,不知道明月在说些什么。其中一个焦恐的弯腰赔礼道:“对不起,小姐,我们不太清楚这件事情。”
“哦,是这样呀。那怕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罢,我先去见见父亲再说。”
和之前众人猜疑的差不多,明月的先祖果然是大秦国(波斯)萨珊王朝的后裔,只不过她不是当时的国王嫡系,而是庶出罢了。众兄妹逃难到大唐以后,分散居住在唐朝各地,依靠原来萨珊王朝所积累的财富在大唐做起了生意。
由于大唐物产丰富,他们携带的本钱也够多,再加上其中的佼佼者也不乏一些商业人才,硬是在大唐的商场中为胡族拼下了一席之地。因为语言的优势,他们在对西域一带的进出口生意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在整个大唐的香料和高档珠宝首饰生意上有一定的地位,有“无胡不成香”之说,尤其是在长安城中,几乎呈垄断之势。
*****************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开胡族酒楼的,能在长安立足的却只有朱雀大街上的“明月楼“一家了。这倒不是因为别人开不起,而是因为那些世家觉得酒楼这个职业没有珠宝行那么上档次,处处看人眼色,十足一个低三下四的行业。
那么以明月那么高贵的身分(皇族血统),怎么会去做那种行业呢?明月自小在长安长大,与所有的外族年青人一样,仰慕中原文化,而且感觉到大唐人才的昌盛和故国人才的凋零完全没有可比性。
他们从西域逃难到大唐也繁衍了三、四代人了,但是却一代不如一代,最早的几代还能经点商做些生意,后面的几代有大半是在维持开销,有的已经入不敷出、坐吃山空。几个实力稍逊一点的家族已经开始衰败,其中一个古老的旁支皇族姓氏甚至已经从族谱中消失,湮没在历史的浪潮中。
明月的父亲,伊尔萨大人,是一个非常有报负的萨珊人,做为萨珊王朝的血脉最纯正的正统后裔之一,他从小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挥师西进,重回波斯。
只是天不从人愿,在他年青的时候,武氏专政,大唐朝处在酷吏统治的内耗之中,哪里有人能够让他征召去打一个遥远的国家。
好不容易在开元初年有充足的流浪人口,可是这么庞大的国家机器只经过两年调整就好转起来了,让伊尔萨空有力无处使。
如今伊尔萨已经近知天命的年纪了,垂垂老矣,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可是他还是犹如伏槽的老骥一般,志在千里之外。
他在开元初年征召的几千名死士也训练成了一支英勇的队伍,并且精擅伏击、刺杀之术。这些人昼伏夜出,平时散在附近其它的院落里耕种,轮番进驻别墅里护卫兼训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伊尔萨膝下无子,只有明月一女承欢,而偏偏明月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很是不理解。一谈到复国的具体途径上,父女二人就会争得面红耳赤。
伊尔萨说:“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当初不是被武力所逼迫,我们的先祖何至于从遥远的德黑兰来到这里。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就要怎么回去。“
“父亲,你成语用错了,那叫以其人之道还之以其人之身。”
“对,还之以其人之身,这唐朝人的破词儿,意思咬得太难了,一下这样一下那样,哪有我们大秦语好说、好懂。这些方块字一个个看起来样子差不多,一句句话听起来也差不多。”
“好了,父亲。不用看那些小问题了,关键是大唐他国力就是比咱们强啊,要不然人家怎么没被大食打下来呢?听说大食的军队已经了沙漠的深处,并且渡海和一些高大的黄毛人作战,我们的对手实力也很强啊。”
“那是当然,要不然也不用为父辛苦一生去准备了,对了,你这个丫头,成天学汉语,为什么不学学你自己的母语。”
“啊?要学大秦文啊?一个个跟鸟画符一般,难写得不得了,我还是写方块字舒服。”
“死丫头,你不学,将来回到故乡连家乡话都不会说,成何提统,如何能够面对那些留守在原地的百姓们?”
“父亲大人,既然咱们那么眷恋故土,那为什么先祖还要给它扔下,来到这么遥远的大唐呢?”
“这。。。。。。”伊尔萨一时语塞,好半晌才说道:“那是因为咱们要保存有生的力量,不做不必要的牺牲,留做日后的东山再起。你没听连唐朝人也说‘失地存人,地在人在;失人存地,地亡人亡’吗?”
“说得冠冕堂皇的,可是父亲,当年百姓心向着咱们萨珊王朝,咱们还是输了,近百年过去了,你说民心还会向着咱们吗?毕竟日后如果两军对垒的话,还是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呀。”
“这。。。。。。”伊尔萨再度语塞,不禁老羞成怒:“死丫头,天天不学不语,不知道上哪学得这么伶牙俐齿,气死我了!”
父女二人不欢而散,明月一气之下带着丫环、侍女跑到长安,开了一家酒楼,伊尔萨得知后,差点没气得抽过去。父女俩很是冷落了一段时间,可是亲生哪有隔夜仇,老伊尔萨过一段时间就原谅了女儿。
可谁知道他好了,明月竟较上劲了,连着好几个月都不回家,连伊尔萨派人去请都不回来。没办法,这回只能派人说老爷子病了,明月这才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