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三十一章 慈宁宫
第四卷锦衣都督第三百三十一章慈宁宫
“对了,”皇帝笑了一笑,对着一边坏笑着的王增招了招手,道:“你也来”
“咦”王增一楞,几乎是下意识地:“叫佳木去是说赐婚的事,臣怎么也来?”
说完之后,自己便是知道不妥,哪有这么和皇帝说话的,当下便是闹了个大袖礼,躬身道:“臣无状,请皇上恕罪。( )”
“无罪,”皇帝一副看着家里小儿女的样子,笑道:“来吧,朕叫你当然是有事。就是没事,君王有召,哪有象你这么多话的。”
“是是,臣知罪了。”
王增穿着的是皇帝特赐的忠静冠服,原本只有文臣才能穿着,不过他一个举人穿着这种冠服,倒也算是相得益彰,很是配他。
他和张佳木一前一后,一起随着皇帝从隆宗门进去,皇帝倒也没有进大殿,大约在乾清宫见人说话太过正式,而且宫殿太大,彼此说话也太不方便的原故吧。
但这一次也是着实深入,禁宫可不比外头,就算是大白天皇帝召见,也很少带人到东六宫或是西六宫去。
民间所谓的东宫西宫,其实就是以乾清宫为中轴线左右铺开的一个大型的宫殿组群,皇后住的坤宁宫是与乾清宫正好南北相对,其余妃嫔都是在这一条线上的其余宫殿中居住,品级越高的,住的宫殿群就越宽广高大幽深,相反,就是小一些。
如果是一些刚受宠幸位份特别低的宫女一类,就依附着妃嫔而居,没有自己的宫殿可住了。
太子的居所,就是在乾清宫以东,几个宫殿倒并不是一直固定,只是文华殿为太子正殿,从有禁宫以来,一直到明亡都是如此。
现在皇帝带两人行走的路线却是往西面走,就算是张佳木后世曾经逛过故宫,但当时几个小时的路线逛下来,也就是对大体的主要线路熟悉一些,至于一些非中轴线的宫殿,却也是所知不多了。
他们是从奉天门往西走,过崇楼后右门,也没有从隆宗门绕过去,而是折而向西。
这个路线张佳木从没走过,王增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彼此对视一眼,却都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走了这么好一会,从奉天门到内廷实在是太远了,皇帝是坐在肩舆上,其实就是四个抬的软轿,整个天下包括这皇宫都是他最大,皇帝的神态就很悠然了,半躺半倚,和张佳木并王增说些闲话,问几句王增祖父身体,再问问王增亲事是不是快了。
说起这个,王增也颇尴尬,他年纪不大,在世家子弟中结亲算是早了,而且,功名未立,有点儿叫这个一直狂傲的少年人颇有些不是滋味的感觉。
当然,一切都有原因。
靖远伯王骥年纪已经老了,就算再健壮的人,现在生命不能按十年计,最多是一年。过一年,就是一年。甚至今天好好的,明天一早就能一睡不起
当时人的身体素质活到七十以上就是高寿,何况王骥老头儿已经八十多了
就因为老头儿年纪大了,功业已经满了,对人生也是没有什么盼望和不满了。政治上唯一的企图就是看到英宗复位,看到天下太平可期,现在这个愿望也算达成,就算朝局小有不稳,内争的迹象明显,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业,老头儿很看的开,并不愿意多事了。
从长长的宫殿绕过去,到得一处正殿的大门前,张佳木一看匾额,顿时省悟过来。
这里原来是慈宁宫,居乾清宫以西不远,这里,自然就是大明皇太后的居所,天子之上还有更尊崇的人话的,便是居住在这里的皇太后了。
这位太后老人家,也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且,老实说,张佳木现在也是知道,论精明,论权术,论起心机智慧,这位太后远在当今皇帝之上。这位老太太,可不是好糊弄的人。
王增这会儿也是知道是到了慈宁宫,不过,他却没有一点儿不安的样子,相反,因为是头一回来,还左右顾盼的四下打量着。
其实在后宫有亲谊关系的亲臣是常来这儿的,逢年过节,老太后寿辰什么的,各家都得来拜寿,男子当然少来,但命妇是从年头到年尾,川流不息的过来,整个大明帝国就是太后她老人家最尊贵,不常来慈宁宫走动,还能去哪儿?
一见王增如此,张佳木也是自失一笑。凭心自问,皇家待他不薄,他也没有异志,就算有些不轨的小小手段,和那些真正的权臣在暗地里搞的勾当比起来,他这点小手段又算什么?
当下安然而行,刚到慈宁门前,里头倒是抬出一顶肩舆来,见了皇帝,自然而然的就停了下来。
“难道是太后出来了?”张佳木忖道:“这倒是不巧了。”
皇帝带他来,当然是带着孙女婿来给皇太后瞧瞧,这也算是皇家的大喜事,老太太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亲定下来的亲事,新上任的驸马都尉,怎么能不来拜见一下太后老人家?
不过要是太后正巧出门,就坏了兴致,太后或回,或是在这里见上一面,说上两句,彼此都不是味道,头一回见面,可真是太不巧了。
“请老夫人不必下轿了,就这么走吧。”
正思忖间,皇帝倒是笑吟吟的开了口,只道:“朕带着张佳木来见见太后,老夫人不必多礼,请回吧。”
原来轿上人是彭城伯夫人,年纪比太后还大一截,是皇帝祖父仁宗皇帝的丈母娘,也是成祖永乐皇帝嘴里的亲家母,这位老夫人,当然是特赐的肩舆,出入宫禁都行动自如,谁也不敢拦她的,便是皇帝,虽然没有给伯夫人见礼的道理,但遇着这位老人家,对方免礼就是肯定的事了,就算是皇帝,也是在自己的轿上给这位老夫人欠了欠身,算是见了一礼
皇帝亦是人,有七情六欲三姑六婆,眼前这位须发皆白,但眼神锐利依然的老太太,着实也不是好惹的主,算起来,辈份也可是大太多了
“哦,皇帝啊。”老夫人果真也就坐在轿上,并没有下来,但亦是欠了欠身,一边弯腰,一边轻咳着道:“老身受了点风寒,腿脚着实也不便了,恕我大胆,真的就不下来了。”
“您老说的什么话。”皇帝含笑道:“论说起来,要是在小家子家,我还得跪迎您老来走亲戚呢。这么早,您老就要走了?”
“是,我来听消息。”彭城伯夫人一如既往的爽郎可亲,她向张佳木看了一眼,哈哈一笑,道:“就是为这个小小子,老身跑了几次,这一回定了局,可以歇息了。”
皇帝脸上的表情立刻可堪玩味起来,听着老夫人的话,却是一句话也不答。而张佳木自己,也是只能深深躬亲,这位老太夫人,地位尊崇的可怕,他实在想不通,她这么对自己,究竟是为的什么。
“皇帝,老身告退。”老夫人也是轻叹一声,肩舆路过张佳木身边的时候,老夫人用手中的拐杖在张佳木身上轻轻一点,道:“好生做,要做忠臣,也要为公主之良伴。你的事,我说过的,很荒唐,但也教我觉得你是至情至性的人。”说到这儿,彭城伯夫人的语气变的森然可怖,她道:“你可不要叫我失望,懂么”
整个大明,就算是皇帝和张佳木这样的大臣说话,语气上也得客气几分,并不能对小臣那么颐指气使的说法,政敌之中,对张佳木也得客气有加,但眼前这位鹤发鸡皮的老妇人这么一说,张佳木却只能凛然俯首,只道:“请太夫人放心。”
“嗯,我放心。”听到他的回答,老夫人好象听到什么信的过的保证一样,刚刚的肃然之色一扫而空,满脸全是慈爱之色,她缓声道:“瞧着你,就象是见着你父亲一样啊……宣德元年的事了,一晃儿,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
张佳木有心想再听一点儿,但老太夫人已经又使劲摇了摇头,用脚跺了跺轿子,轿夫会意,立刻抬起软轿,飞也一般的去了。
“走吧。”皇帝脸色似笑非笑,似乎也想起什么似的,不过很快又回过了神,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张佳木一会儿,然后方道:“随朕见太后去”
……
“臣张佳木,见过太后娘娘。”
“臣王增,见过太后娘娘。”
两个人随皇帝进去,先是等了一小会儿,然后就有个伺候太后的太监出来,引着两人进了正殿,指着地方叫两人跪下,接着就是报名见礼。
“都是好样的后生,皇帝,国家不缺人才,吾心中甚喜。”
太后其实是见过一次的,不过匆匆数语,长相什么的都是记不得了。这会儿听着声音,平稳有力,言辞得体,怪不得人说孙太后是一位政治强人,只是大明没有女主当国一说,不然的话,皇帝即位之初,如果是太后摄政的话,宣德年间的政统会传承下来,三杨会继续辅国,而王振,也必定不能用事,国朝也就不会有土木之变了。
但太后似乎被抓着什么软肋一般,又或是有什么苦衷,况且当时仁宗皇帝的张皇后也在,也就是当时的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性子刚烈,不容轻犯,所以为了相安无事,也只能彼此都退回宫中,不能多过问国政了。
就算如此,在明初的史册上,也有这两位痛斥王振,几次削夺他权柄的记录,如果不是后来互相牵制的话,王振,是不能成事的。
<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0">
<tr>
<td ><script src="/contentjs/topfeet1.js"></script>
“对了,”皇帝笑了一笑,对着一边坏笑着的王增招了招手,道:“你也来”
“咦”王增一楞,几乎是下意识地:“叫佳木去是说赐婚的事,臣怎么也来?”
说完之后,自己便是知道不妥,哪有这么和皇帝说话的,当下便是闹了个大袖礼,躬身道:“臣无状,请皇上恕罪。( )”
“无罪,”皇帝一副看着家里小儿女的样子,笑道:“来吧,朕叫你当然是有事。就是没事,君王有召,哪有象你这么多话的。”
“是是,臣知罪了。”
王增穿着的是皇帝特赐的忠静冠服,原本只有文臣才能穿着,不过他一个举人穿着这种冠服,倒也算是相得益彰,很是配他。
他和张佳木一前一后,一起随着皇帝从隆宗门进去,皇帝倒也没有进大殿,大约在乾清宫见人说话太过正式,而且宫殿太大,彼此说话也太不方便的原故吧。
但这一次也是着实深入,禁宫可不比外头,就算是大白天皇帝召见,也很少带人到东六宫或是西六宫去。
民间所谓的东宫西宫,其实就是以乾清宫为中轴线左右铺开的一个大型的宫殿组群,皇后住的坤宁宫是与乾清宫正好南北相对,其余妃嫔都是在这一条线上的其余宫殿中居住,品级越高的,住的宫殿群就越宽广高大幽深,相反,就是小一些。
如果是一些刚受宠幸位份特别低的宫女一类,就依附着妃嫔而居,没有自己的宫殿可住了。
太子的居所,就是在乾清宫以东,几个宫殿倒并不是一直固定,只是文华殿为太子正殿,从有禁宫以来,一直到明亡都是如此。
现在皇帝带两人行走的路线却是往西面走,就算是张佳木后世曾经逛过故宫,但当时几个小时的路线逛下来,也就是对大体的主要线路熟悉一些,至于一些非中轴线的宫殿,却也是所知不多了。
他们是从奉天门往西走,过崇楼后右门,也没有从隆宗门绕过去,而是折而向西。
这个路线张佳木从没走过,王增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彼此对视一眼,却都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走了这么好一会,从奉天门到内廷实在是太远了,皇帝是坐在肩舆上,其实就是四个抬的软轿,整个天下包括这皇宫都是他最大,皇帝的神态就很悠然了,半躺半倚,和张佳木并王增说些闲话,问几句王增祖父身体,再问问王增亲事是不是快了。
说起这个,王增也颇尴尬,他年纪不大,在世家子弟中结亲算是早了,而且,功名未立,有点儿叫这个一直狂傲的少年人颇有些不是滋味的感觉。
当然,一切都有原因。
靖远伯王骥年纪已经老了,就算再健壮的人,现在生命不能按十年计,最多是一年。过一年,就是一年。甚至今天好好的,明天一早就能一睡不起
当时人的身体素质活到七十以上就是高寿,何况王骥老头儿已经八十多了
就因为老头儿年纪大了,功业已经满了,对人生也是没有什么盼望和不满了。政治上唯一的企图就是看到英宗复位,看到天下太平可期,现在这个愿望也算达成,就算朝局小有不稳,内争的迹象明显,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业,老头儿很看的开,并不愿意多事了。
从长长的宫殿绕过去,到得一处正殿的大门前,张佳木一看匾额,顿时省悟过来。
这里原来是慈宁宫,居乾清宫以西不远,这里,自然就是大明皇太后的居所,天子之上还有更尊崇的人话的,便是居住在这里的皇太后了。
这位太后老人家,也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且,老实说,张佳木现在也是知道,论精明,论权术,论起心机智慧,这位太后远在当今皇帝之上。这位老太太,可不是好糊弄的人。
王增这会儿也是知道是到了慈宁宫,不过,他却没有一点儿不安的样子,相反,因为是头一回来,还左右顾盼的四下打量着。
其实在后宫有亲谊关系的亲臣是常来这儿的,逢年过节,老太后寿辰什么的,各家都得来拜寿,男子当然少来,但命妇是从年头到年尾,川流不息的过来,整个大明帝国就是太后她老人家最尊贵,不常来慈宁宫走动,还能去哪儿?
一见王增如此,张佳木也是自失一笑。凭心自问,皇家待他不薄,他也没有异志,就算有些不轨的小小手段,和那些真正的权臣在暗地里搞的勾当比起来,他这点小手段又算什么?
当下安然而行,刚到慈宁门前,里头倒是抬出一顶肩舆来,见了皇帝,自然而然的就停了下来。
“难道是太后出来了?”张佳木忖道:“这倒是不巧了。”
皇帝带他来,当然是带着孙女婿来给皇太后瞧瞧,这也算是皇家的大喜事,老太太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亲定下来的亲事,新上任的驸马都尉,怎么能不来拜见一下太后老人家?
不过要是太后正巧出门,就坏了兴致,太后或回,或是在这里见上一面,说上两句,彼此都不是味道,头一回见面,可真是太不巧了。
“请老夫人不必下轿了,就这么走吧。”
正思忖间,皇帝倒是笑吟吟的开了口,只道:“朕带着张佳木来见见太后,老夫人不必多礼,请回吧。”
原来轿上人是彭城伯夫人,年纪比太后还大一截,是皇帝祖父仁宗皇帝的丈母娘,也是成祖永乐皇帝嘴里的亲家母,这位老夫人,当然是特赐的肩舆,出入宫禁都行动自如,谁也不敢拦她的,便是皇帝,虽然没有给伯夫人见礼的道理,但遇着这位老人家,对方免礼就是肯定的事了,就算是皇帝,也是在自己的轿上给这位老夫人欠了欠身,算是见了一礼
皇帝亦是人,有七情六欲三姑六婆,眼前这位须发皆白,但眼神锐利依然的老太太,着实也不是好惹的主,算起来,辈份也可是大太多了
“哦,皇帝啊。”老夫人果真也就坐在轿上,并没有下来,但亦是欠了欠身,一边弯腰,一边轻咳着道:“老身受了点风寒,腿脚着实也不便了,恕我大胆,真的就不下来了。”
“您老说的什么话。”皇帝含笑道:“论说起来,要是在小家子家,我还得跪迎您老来走亲戚呢。这么早,您老就要走了?”
“是,我来听消息。”彭城伯夫人一如既往的爽郎可亲,她向张佳木看了一眼,哈哈一笑,道:“就是为这个小小子,老身跑了几次,这一回定了局,可以歇息了。”
皇帝脸上的表情立刻可堪玩味起来,听着老夫人的话,却是一句话也不答。而张佳木自己,也是只能深深躬亲,这位老太夫人,地位尊崇的可怕,他实在想不通,她这么对自己,究竟是为的什么。
“皇帝,老身告退。”老夫人也是轻叹一声,肩舆路过张佳木身边的时候,老夫人用手中的拐杖在张佳木身上轻轻一点,道:“好生做,要做忠臣,也要为公主之良伴。你的事,我说过的,很荒唐,但也教我觉得你是至情至性的人。”说到这儿,彭城伯夫人的语气变的森然可怖,她道:“你可不要叫我失望,懂么”
整个大明,就算是皇帝和张佳木这样的大臣说话,语气上也得客气几分,并不能对小臣那么颐指气使的说法,政敌之中,对张佳木也得客气有加,但眼前这位鹤发鸡皮的老妇人这么一说,张佳木却只能凛然俯首,只道:“请太夫人放心。”
“嗯,我放心。”听到他的回答,老夫人好象听到什么信的过的保证一样,刚刚的肃然之色一扫而空,满脸全是慈爱之色,她缓声道:“瞧着你,就象是见着你父亲一样啊……宣德元年的事了,一晃儿,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
张佳木有心想再听一点儿,但老太夫人已经又使劲摇了摇头,用脚跺了跺轿子,轿夫会意,立刻抬起软轿,飞也一般的去了。
“走吧。”皇帝脸色似笑非笑,似乎也想起什么似的,不过很快又回过了神,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张佳木一会儿,然后方道:“随朕见太后去”
……
“臣张佳木,见过太后娘娘。”
“臣王增,见过太后娘娘。”
两个人随皇帝进去,先是等了一小会儿,然后就有个伺候太后的太监出来,引着两人进了正殿,指着地方叫两人跪下,接着就是报名见礼。
“都是好样的后生,皇帝,国家不缺人才,吾心中甚喜。”
太后其实是见过一次的,不过匆匆数语,长相什么的都是记不得了。这会儿听着声音,平稳有力,言辞得体,怪不得人说孙太后是一位政治强人,只是大明没有女主当国一说,不然的话,皇帝即位之初,如果是太后摄政的话,宣德年间的政统会传承下来,三杨会继续辅国,而王振,也必定不能用事,国朝也就不会有土木之变了。
但太后似乎被抓着什么软肋一般,又或是有什么苦衷,况且当时仁宗皇帝的张皇后也在,也就是当时的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性子刚烈,不容轻犯,所以为了相安无事,也只能彼此都退回宫中,不能多过问国政了。
就算如此,在明初的史册上,也有这两位痛斥王振,几次削夺他权柄的记录,如果不是后来互相牵制的话,王振,是不能成事的。
<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0">
<tr>
<td ><script src="/contentjs/topfeet1.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