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八章 未及时撤退的原…
日军第十军在杭州湾北岸的登陆,迅速打开了淞沪战场中**队南线的大门,不但使淞沪战场上的形势急转直下,而且其影响所及,直接危及到苏州、嘉兴、杭州、无锡、常州和南京的安全。
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地区,不但适宜于战役登陆兵团上岸,而且在陆上有通往上海的三条公路,并有通往杭州的水陆交通;同时,有穿越苏、皖边境通向芜湖、南京的便利通道。在金山卫上陆的日军,不但在战役上直接对上海中**队的侧背形成严重威胁,而且也使南京陷入日军的战略迂回之中。日军登陆金山卫,不仅是为了从右后方迂回淞沪战场,包围中**队,而且又有从太湖南面直插苏皖边境,迂回和包抄南京的战略企图。显然,日军是要沿着当年明朝倭寇从杭州湾登陆,进而骚扰苏皖的路线进军。中**队如果不能阻挡,至少是滞迟、延缓日军登陆部队的进攻,那么,淞沪会战的失败就在眼前;而且,南京也就会过早地陷入于日军迂回之中,影响十分重大。
这时,淞沪战场已出现日军两大集团实行南北合围之势。与第十军从杭州湾沿岸南下的同时,上海派遣军主力在南翔以东一线已陆续渡过苏州河,与南下的日军相呼应。南北两支日军,企图打通北自浏河、嘉定、昆山,经青浦、松江、金山、嘉善、平湖,直至金山卫这一线阵地,把中**队围歼于淀山湖以东地区。面对这一严峻态势,中**队唯一可以选择的正确方针,一方面是迅速调集足够的兵力,阻击杭州湾方向的日军,滞迟其南下;另一方面是立即组织在南翔以东、京沪线南北的部队,主动向西转移,后撤吴福线和苏嘉线,准备抗击来犯之敌。当时,第三战区司令部的处置,基本上是从这两方面进行的,但迅速组织西撤这一项却未获蒋介石批准。据陈至攸后来的回忆,蒋介石获悉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即以电话问陈至攸如何处置,陈答以须调整战线,意即主动后撤既设国防线,蒋命令陈“再支持三日”。这是因为,《九国公约》国家布鲁塞尔会议刚于11月3日揭开帷幕,蒋介石依然想在上海再坚持几天,以利于争取会议有一好结果。
对于阻击杭州湾上陆之敌,顾祝同、陈至攸作了以下一些部署:第六十三师和第六十二师分别从乍浦、南桥两个方面对登陆之敌实行夹击;以守备浦东的独立第四十五旅向杭州湾方向攻击前进;以集结于青浦的第六十二师余部进占松江;以集结于青浦、白鹤港之间的第六十七军,速经松江向金山方向前进,迎头堵击日军;以第六十一师占领闵行,警戒黄浦江之左岸;命令原拟开往苏州河前线的第七十九师,中途在嘉兴下车,开往平湖广陈镇,增援新棣、新仓之线。
第三战区的这些部署可谓尚属得当,但在实际上却收效甚微,无力挽救淞沪南线的危局。首先是上述部队大都战斗力薄弱,其中第六十二师和六十一师以前作战伤亡甚大,部队武器和兵员均为严重不足。其次,部队大都系仓促上阵,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临时被调往担任阻击任务。第七十九师系湖北部队,甫由河南新乡南调,经沪杭线增援沪西,中途被改用于平湖方面。吴克仁统率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的2个师,不久前刚从豫北调来,在前赴上海途中临时被转用于松江方面。在匆忙中上阵的各部,行动失序、指挥紊乱、情况不明,无法组织有效的阻击战。第三,各部“行动迂缓”,大都“未能如期实施攻击”,难以阻挡快速南下的敌第十军的凌厉攻势。第四,部队士气趋于低落,已远远不如前几个月那样高昂,这对战斗力的影响甚大。凡此种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南线阻击战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归于失败。
日军第六师团于11月5日夜进至金山城、松隐镇、亭林镇以南一线。当时,这一线全无守备部队。从奉贤赶来阻敌的六十二师三六七团进抵亭林镇附近,与敌展开遭遇战。6日中午,日军袭占米市渡,至傍晚小股敌军已渡过黄浦江。同时,另一部日军进占广陈镇。6日晚,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到青浦指挥,命令第七十九师、第十一预备师、第六十七军、第二十六师、第六十一师等部,在新棣镇、孙家角、闵行之线,固守各渡口,拒止日军越过黄浦江。但是,黄浦江一线既未有工事,又无险可守,更缺炮兵的支援,又何言拒敌渡河,更不必说浦东的奉贤、南汇、川沙等地了。
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地区,不但适宜于战役登陆兵团上岸,而且在陆上有通往上海的三条公路,并有通往杭州的水陆交通;同时,有穿越苏、皖边境通向芜湖、南京的便利通道。在金山卫上陆的日军,不但在战役上直接对上海中**队的侧背形成严重威胁,而且也使南京陷入日军的战略迂回之中。日军登陆金山卫,不仅是为了从右后方迂回淞沪战场,包围中**队,而且又有从太湖南面直插苏皖边境,迂回和包抄南京的战略企图。显然,日军是要沿着当年明朝倭寇从杭州湾登陆,进而骚扰苏皖的路线进军。中**队如果不能阻挡,至少是滞迟、延缓日军登陆部队的进攻,那么,淞沪会战的失败就在眼前;而且,南京也就会过早地陷入于日军迂回之中,影响十分重大。
这时,淞沪战场已出现日军两大集团实行南北合围之势。与第十军从杭州湾沿岸南下的同时,上海派遣军主力在南翔以东一线已陆续渡过苏州河,与南下的日军相呼应。南北两支日军,企图打通北自浏河、嘉定、昆山,经青浦、松江、金山、嘉善、平湖,直至金山卫这一线阵地,把中**队围歼于淀山湖以东地区。面对这一严峻态势,中**队唯一可以选择的正确方针,一方面是迅速调集足够的兵力,阻击杭州湾方向的日军,滞迟其南下;另一方面是立即组织在南翔以东、京沪线南北的部队,主动向西转移,后撤吴福线和苏嘉线,准备抗击来犯之敌。当时,第三战区司令部的处置,基本上是从这两方面进行的,但迅速组织西撤这一项却未获蒋介石批准。据陈至攸后来的回忆,蒋介石获悉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即以电话问陈至攸如何处置,陈答以须调整战线,意即主动后撤既设国防线,蒋命令陈“再支持三日”。这是因为,《九国公约》国家布鲁塞尔会议刚于11月3日揭开帷幕,蒋介石依然想在上海再坚持几天,以利于争取会议有一好结果。
对于阻击杭州湾上陆之敌,顾祝同、陈至攸作了以下一些部署:第六十三师和第六十二师分别从乍浦、南桥两个方面对登陆之敌实行夹击;以守备浦东的独立第四十五旅向杭州湾方向攻击前进;以集结于青浦的第六十二师余部进占松江;以集结于青浦、白鹤港之间的第六十七军,速经松江向金山方向前进,迎头堵击日军;以第六十一师占领闵行,警戒黄浦江之左岸;命令原拟开往苏州河前线的第七十九师,中途在嘉兴下车,开往平湖广陈镇,增援新棣、新仓之线。
第三战区的这些部署可谓尚属得当,但在实际上却收效甚微,无力挽救淞沪南线的危局。首先是上述部队大都战斗力薄弱,其中第六十二师和六十一师以前作战伤亡甚大,部队武器和兵员均为严重不足。其次,部队大都系仓促上阵,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临时被调往担任阻击任务。第七十九师系湖北部队,甫由河南新乡南调,经沪杭线增援沪西,中途被改用于平湖方面。吴克仁统率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的2个师,不久前刚从豫北调来,在前赴上海途中临时被转用于松江方面。在匆忙中上阵的各部,行动失序、指挥紊乱、情况不明,无法组织有效的阻击战。第三,各部“行动迂缓”,大都“未能如期实施攻击”,难以阻挡快速南下的敌第十军的凌厉攻势。第四,部队士气趋于低落,已远远不如前几个月那样高昂,这对战斗力的影响甚大。凡此种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南线阻击战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归于失败。
日军第六师团于11月5日夜进至金山城、松隐镇、亭林镇以南一线。当时,这一线全无守备部队。从奉贤赶来阻敌的六十二师三六七团进抵亭林镇附近,与敌展开遭遇战。6日中午,日军袭占米市渡,至傍晚小股敌军已渡过黄浦江。同时,另一部日军进占广陈镇。6日晚,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到青浦指挥,命令第七十九师、第十一预备师、第六十七军、第二十六师、第六十一师等部,在新棣镇、孙家角、闵行之线,固守各渡口,拒止日军越过黄浦江。但是,黄浦江一线既未有工事,又无险可守,更缺炮兵的支援,又何言拒敌渡河,更不必说浦东的奉贤、南汇、川沙等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