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第十六章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揉了揉眼睛,李治合上最后一份奏折,拿起早已冰凉的茶水狠狠的灌上到底,吐出嘴里的茶叶,舒了口气的李治略带疲惫的仰靠着,一直紧皱的眉头也松了下来,眼睛瞄了瞄两边,见归海一刀眼皮低垂,面色威严,好似关公庙里的二爷,但李治知道这丫的怕是已经和周公翻滚了几百回合了,至于小桂子,一辈子伺候人了,职业水平在那里,眼睛也只是半合着,恍惚间耷拉着眼皮。
撑了撑双臂的李治轻松的站了起来,一夜搞定所有积压的奏折,说起来还多亏前世熬夜看爱情动作片养成的优良习惯,李治做事从来不讲循序渐进,最是喜欢一蹴而就,十几双新袜子轮着换,等穿完了再回头穿第一双,等到实在味道逆天的时候,再一起塞到洗衣机搅一搅,对于奏折李治也是如此,和那些日夜操劳恨不得一天四十八个时辰的明君相比,李治无疑是个伪明君,奏折也批,但有点像处理家庭作业,批完了,就到处瞎飘了。
刚刚玩完竺寒萱立马熬夜处理奏折,也算是日夜操劳了,正打算去弄点点心填填肚子结果锦衣卫来报急急入殿禀报李绩和程咬金大军班师回朝,中午时分就能到长安。
李治闻得喜讯二话不讲,左右各两脚将还有点迷糊的小桂子、归海一刀踹醒,李治立即遣人通知文武百官,一时间刚才还稍显清冷的未央宫灯火通明不说,一条条诏令也被李治匆匆颁布下去,那加起来数十万大军的食宿可不是轻飘飘的,更何况还是得胜归来的胜利之师,这巴巴的等待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三温暖呢,要等到了长安城,发现皇帝百官还都在床上搂着自家婆娘梦会周公,没有得到消息的长安百姓又奇奇怪怪的惊慌的看着自己,上上下下的准得骂娘,心寒的那叫一个冰天雪地。
什么样的领导决定什么样的下属,领导好色,下属也不是个好鸟,领导效率高,下属也个个速度的一塌糊涂,如那隋朝杨坚,夙兴夜寐的,一大把年纪还学棒小伙熬夜批奏折,又不好色,结果还是败了身体,但那时候的隋朝六部人人办起事来个个都犹如奔马,哒哒的忙个不停。
李治虽然惫懒但平生最讨厌拖泥带水,那些一手被调.教出来的锦衣卫和大内侍卫自然按着李治胃口来,一时天还刚刚亮,长安城四通八达的街市坊市就是一个个走街串巷通知文武百官的锦衣卫,这些锦衣卫倒也没人迷路,个个对百官府邸都倍熟,不用说,平时没少翻墙越院的监视打探,尽职尽心的。
等到了晌午时,李治亲率被早早提溜出来的百官,和那日一样,就在灞桥、渭水之滨静等得胜回朝的两支大军,这个面子给的很足。
大唐百官虽然早早被叫起,但和无数出城的百姓一样,个个欣喜如狂,气氛炽热,眼中一种盛气凌人的骄傲就在胜利的讨论中不知觉间养成。李治高高坐在銮驾上,但并不妨碍李治聆听四周热烈的讨论和欢呼,闭上眼很享受这种隐性的歌功颂德。
对于薛仁贵在大战中的表现,李绩一个字一个字的都禀告给李治了,和李治安排在军营中的锦衣卫密报相差不大,结果还是让李治满意的,若今天坐在这个位子上的还是老头子,李治大致也猜的出李世民对薛仁贵的态度,可用,但现阶段不可大用。
老头子最善“熬鹰”,要是薛仁贵在老头子手里,怕是要被踢去守个十几年的城门把一身的傲气磨掉,只留下那铮铮的傲骨下来。
前世李世民就是如此做的,用了十二年“熬”了这只“鹰”,最后死后让李治去放飞这只雄鹰,牢牢的将这只鹰抓在手里,又能飞的足够高。
不过李治更喜欢用血和挫折,李治不是一个喜欢等待的人,老鹰犀利,但那股子气终究不如不知惧怕为何物的牛犊,敢去挑战一口就能咬死自己的老虎,李治喜欢潜力无限的幼鹰,看着它翅膀越来越硬,看着它去厮杀去搏斗,因为是在自己手里长大了,哪天要飞走了,李治也有办法射死老鹰,连弓弩都不用,只要一个弹弓就行,轻而易举。
诸事定当,李治欣慰对左右道:“英国公和卢国公总是教朕有意外惊喜,乘舟破浪的将薛延陀和西突厥给灭了,大扬我大唐兵威。”
话点稍落有人惊叫两路齐头并进的大军到了,众人立马灞桥边,李治瞧着不断向长安城行进一队又一队旗帜飘扬、兴高采烈的唐军,深感喜慰。
长孙无忌、褚遂良、尉迟恭、李亮等一众文武大臣百余人,簇拥春李治的銮驾迎了上去,人人笑逐颜开,为为横扫大漠和北方的两只大军欢欣鼓舞。
更清楚大唐霸世,已是唾手可得,疆土更是扩大了足足一倍多,辖下人口怕是增了不下数百万。
盔甲鲜明的陌刀军高举陌刀走在两支队伍的最前方,陌刀如林,看的人心麻麻的,守护着四方,后方军旗满布疮痍,却毫不在乎的高高举着,随风拂舞,益显大唐军如日中天的如虹气势,和天下再无能与之撷抗的一代霸主的自信,也在无声的诉说着此战的艰辛。
一骑绝尘,李治直接从銮驾蹿到了无人驾驭的“暗电”身上,策马亲自迎过去,归海一刀不敢怠慢也闷头冲了出去,护着李治,对面微微骚动,随即同样从队伍中冲出五六个甲胄分明的将军,等到双方近前,李绩、程咬金等人也不顾甲胄在身翻身下马向李治昂扬恭声万岁起来,然后说了一番气宇轩昂激扬文字的豪言壮志,大抵不离不负李治之托,不负大唐百姓之托。
有那程咬金打见到长安城门那一刻就高兴的忘乎所以,直接开口恬不知耻的询问道:“不知谁人漏出消息,老程我看远处黑压压的,怕是整个长安都全城起哄起来,陛下,此时是不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换新衣、烧鞭炮,民情也兴奋至极点,准备犒劳我等啊。”
李治心中哀叹幸亏自己不止他一个师父,要不然有朝一日自己也被同化成那样该怎么半,遂强笑道:“卢国公、英国公还有你们,和朕先一同往太庙向先皇报喜,然后我们由南门入城,经朱雀大街巡行回宫,好接受民众的欢呼,顺应民情,卢国公可满意朕的安排。”
程咬金大大咧咧起来,笑道:“唉,老程也就是那么一说来着,不过陛下隆恩老程可是没有胆子婉拒的,欢迎就欢迎吧,嗯,会撒花吗,要是来不及也没关系,老程也不是一个讲究人”
李世民“苦恼”道:“这个朕明白,鲜花可以有,不仅如此,朕还特地准备国公爷最喜欢的狗尾巴草,到时候一定插国公爷头上,一定彪悍的一塌糊涂。”
李绩哈哈大笑着凑趣道.“陛下,这是否圣旨?”
后面诸将忍唆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那程咬金笑的反而最开心。
李治又是一阵“苦笑”道:“当然不是圣旨,而是朕发自真心的诚意邀请,希望卢国公也能青史留美名,也做一些出则挟ji而游,居则‘红袖捧茶夜读书’的轻狂之举,要不然不是显得稍逊风骚吗,就当为长安城的欢笑声贡献一二嘛。”
程咬金哈哈笑道:“既不是圣旨,那也成狗尾巴草就狗尾巴,老程我插上狗尾巴草依然是头彪呼呼的下山猛虎”
周围一片轰然大笑,笑声中李治拍马向后面大军奔去,在唐军眼色和注视下,李治飞骑朝蜿蜒盘转的大军狂驰,唐军见一身金色龙袍的李治顿时同声呐喊起来,喝声在长安城外的龙首原上高亢如云。
喝声中,暗电越发欢快,纵情驰骋,朝大军末尾奔去,十多里后始放缓下来,均感痛快写意,李治一路狂奔,一路大喝鼓舞士气,虽不够庄重,但英气十足,和后世那些老头子慢腾腾的阅兵不同,少年英气勃然欲喷,马嘶长鸣下更多一份金戈铁马的骁勇豪迈。
程咬金和李绩并骑而立,目光投往李治的背影又望了望长安城,程咬金叹道:“懋功啊还记得当年在瓦岗胡混的日子吗,我们一时去投靠翟让的义军,后来又在李密手下打拼那时只想打拼出一番基业,公侯将相的也没想想那么远,乱世能活下来就是祖坟冒青烟。哈那知这些想都不敢想的白日梦竟一一都实现,今天猛然想起一切就如在昨天发生。打完了这一仗,老程就请辞,回家养养老,过些收心养性的安乐日子,老程这也算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吧,老子不读书,但比那些读书有本事,这辈子最大的气运就是没一辈子埋经书上,哈哈哈。”
李绩心中想的却是征战而归加官进爵,随口问道.“你真的要请辞?”
程咬金少有的正经起来,“打了一辈子,得到喝多,也失去很多,所幸老天对我还不错。如今天下和平统一,大唐安居乐业,横空霸世,父母不用痛失子女,夫妻父子不用生离死别,一切得失也淡了,再不放在心头。过去的让它一江春水东流去吧,此战下来,发现年纪大了,顾虑也多了起来,不如那些小伙子打仗猛了,不想老了颜面扫地,早早把位置让给有才华的年轻人,喝喝酒打打拳,也学纨绔遛狗放鹰打猎骂街的,这心中倒也不是很伤感,懋功啊,你聪明是聪明,就是不明白什么是无忧无虑。”
李绩点头道.“我们曾经历过的事,其中的曲折离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儿子孙子辈的又如何能知能懂能回味,幸好我们来兄弟情义经得起考验,否则绝不会有今天的好时光,怕不是你斩我于马下,就是我提你人头去邀功。”
程咬金沉吟后释然大笑:“该立的功立了,该得的权得了,该扬的名扬了,青史上也留下俺老程的臭脚丫子印,人生至此足矣,功成身退,急流勇退,这可是金石良言,恰是我们现下处境最佳写照。老程让了位,陛下还不让咱家三哥小子上位?”
李绩没有答话。
程咬金哈哈笑道:“国公名头留着以后还能招摇撞骗,其它的大帅、刺史啥的,老子都不干了回家逗孙子去喽。”
李绩这时倒是微笑道:“你虽辞去那劳什子官不干,那帝师名头可还在,这可是很超然的身份,谁敢给你下套子,光这个名头就能吓死一车人。”
程咬金先是“然也然也”的怪叫着,然后才笑骂道:“懋功,你是在说笑吗?大家一场兄弟,别人给老程下套子,你就不能一闷棍先放倒,然后等老程到了再一起做了他,你的心是石头做的么?他祖母的,满口甚么娘经得起考验的兄弟情义,看老程以后是平民了,受欺负了就让俺老程去麻烦陛下,做老师的面子都丢到粪坑了。哈顶多我以后吃霸王餐报你英国公李懋功的名头。”
李绩陵苦笑道:“我不是不念兄弟情义,扯虎皮做大旗这种事,还是陛下的名头好用,份量够大……”
程咬金打断地道:“得了得了,你这只老虎也不是好惹的鸟,惹了你的家伙如今都成孙子了,被人打压的一撸到底,老程我就爱用你的老虎皮,谁叫你一贯自称啥儒将,既然你够‘儒’,就忍着吧,这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人生至此,夫复何求霸王餐哪”
程咬金大笑,李绩苦笑,笑声中,两人静等着李治回来。
李治风驰电掣,高昂大呼:“将士们,你们的路才开始,朕希望有一天,你们的横刀能插在更遥远的土地上,抢回更多的女人珠宝财富,征服才刚刚开始。”
“万岁万岁……”
李治的路才刚刚开始,程咬金们已经结束了,这是新一个时代,这是大唐龙渊二年五月,李治登基的第二年。</p>
揉了揉眼睛,李治合上最后一份奏折,拿起早已冰凉的茶水狠狠的灌上到底,吐出嘴里的茶叶,舒了口气的李治略带疲惫的仰靠着,一直紧皱的眉头也松了下来,眼睛瞄了瞄两边,见归海一刀眼皮低垂,面色威严,好似关公庙里的二爷,但李治知道这丫的怕是已经和周公翻滚了几百回合了,至于小桂子,一辈子伺候人了,职业水平在那里,眼睛也只是半合着,恍惚间耷拉着眼皮。
撑了撑双臂的李治轻松的站了起来,一夜搞定所有积压的奏折,说起来还多亏前世熬夜看爱情动作片养成的优良习惯,李治做事从来不讲循序渐进,最是喜欢一蹴而就,十几双新袜子轮着换,等穿完了再回头穿第一双,等到实在味道逆天的时候,再一起塞到洗衣机搅一搅,对于奏折李治也是如此,和那些日夜操劳恨不得一天四十八个时辰的明君相比,李治无疑是个伪明君,奏折也批,但有点像处理家庭作业,批完了,就到处瞎飘了。
刚刚玩完竺寒萱立马熬夜处理奏折,也算是日夜操劳了,正打算去弄点点心填填肚子结果锦衣卫来报急急入殿禀报李绩和程咬金大军班师回朝,中午时分就能到长安。
李治闻得喜讯二话不讲,左右各两脚将还有点迷糊的小桂子、归海一刀踹醒,李治立即遣人通知文武百官,一时间刚才还稍显清冷的未央宫灯火通明不说,一条条诏令也被李治匆匆颁布下去,那加起来数十万大军的食宿可不是轻飘飘的,更何况还是得胜归来的胜利之师,这巴巴的等待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三温暖呢,要等到了长安城,发现皇帝百官还都在床上搂着自家婆娘梦会周公,没有得到消息的长安百姓又奇奇怪怪的惊慌的看着自己,上上下下的准得骂娘,心寒的那叫一个冰天雪地。
什么样的领导决定什么样的下属,领导好色,下属也不是个好鸟,领导效率高,下属也个个速度的一塌糊涂,如那隋朝杨坚,夙兴夜寐的,一大把年纪还学棒小伙熬夜批奏折,又不好色,结果还是败了身体,但那时候的隋朝六部人人办起事来个个都犹如奔马,哒哒的忙个不停。
李治虽然惫懒但平生最讨厌拖泥带水,那些一手被调.教出来的锦衣卫和大内侍卫自然按着李治胃口来,一时天还刚刚亮,长安城四通八达的街市坊市就是一个个走街串巷通知文武百官的锦衣卫,这些锦衣卫倒也没人迷路,个个对百官府邸都倍熟,不用说,平时没少翻墙越院的监视打探,尽职尽心的。
等到了晌午时,李治亲率被早早提溜出来的百官,和那日一样,就在灞桥、渭水之滨静等得胜回朝的两支大军,这个面子给的很足。
大唐百官虽然早早被叫起,但和无数出城的百姓一样,个个欣喜如狂,气氛炽热,眼中一种盛气凌人的骄傲就在胜利的讨论中不知觉间养成。李治高高坐在銮驾上,但并不妨碍李治聆听四周热烈的讨论和欢呼,闭上眼很享受这种隐性的歌功颂德。
对于薛仁贵在大战中的表现,李绩一个字一个字的都禀告给李治了,和李治安排在军营中的锦衣卫密报相差不大,结果还是让李治满意的,若今天坐在这个位子上的还是老头子,李治大致也猜的出李世民对薛仁贵的态度,可用,但现阶段不可大用。
老头子最善“熬鹰”,要是薛仁贵在老头子手里,怕是要被踢去守个十几年的城门把一身的傲气磨掉,只留下那铮铮的傲骨下来。
前世李世民就是如此做的,用了十二年“熬”了这只“鹰”,最后死后让李治去放飞这只雄鹰,牢牢的将这只鹰抓在手里,又能飞的足够高。
不过李治更喜欢用血和挫折,李治不是一个喜欢等待的人,老鹰犀利,但那股子气终究不如不知惧怕为何物的牛犊,敢去挑战一口就能咬死自己的老虎,李治喜欢潜力无限的幼鹰,看着它翅膀越来越硬,看着它去厮杀去搏斗,因为是在自己手里长大了,哪天要飞走了,李治也有办法射死老鹰,连弓弩都不用,只要一个弹弓就行,轻而易举。
诸事定当,李治欣慰对左右道:“英国公和卢国公总是教朕有意外惊喜,乘舟破浪的将薛延陀和西突厥给灭了,大扬我大唐兵威。”
话点稍落有人惊叫两路齐头并进的大军到了,众人立马灞桥边,李治瞧着不断向长安城行进一队又一队旗帜飘扬、兴高采烈的唐军,深感喜慰。
长孙无忌、褚遂良、尉迟恭、李亮等一众文武大臣百余人,簇拥春李治的銮驾迎了上去,人人笑逐颜开,为为横扫大漠和北方的两只大军欢欣鼓舞。
更清楚大唐霸世,已是唾手可得,疆土更是扩大了足足一倍多,辖下人口怕是增了不下数百万。
盔甲鲜明的陌刀军高举陌刀走在两支队伍的最前方,陌刀如林,看的人心麻麻的,守护着四方,后方军旗满布疮痍,却毫不在乎的高高举着,随风拂舞,益显大唐军如日中天的如虹气势,和天下再无能与之撷抗的一代霸主的自信,也在无声的诉说着此战的艰辛。
一骑绝尘,李治直接从銮驾蹿到了无人驾驭的“暗电”身上,策马亲自迎过去,归海一刀不敢怠慢也闷头冲了出去,护着李治,对面微微骚动,随即同样从队伍中冲出五六个甲胄分明的将军,等到双方近前,李绩、程咬金等人也不顾甲胄在身翻身下马向李治昂扬恭声万岁起来,然后说了一番气宇轩昂激扬文字的豪言壮志,大抵不离不负李治之托,不负大唐百姓之托。
有那程咬金打见到长安城门那一刻就高兴的忘乎所以,直接开口恬不知耻的询问道:“不知谁人漏出消息,老程我看远处黑压压的,怕是整个长安都全城起哄起来,陛下,此时是不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换新衣、烧鞭炮,民情也兴奋至极点,准备犒劳我等啊。”
李治心中哀叹幸亏自己不止他一个师父,要不然有朝一日自己也被同化成那样该怎么半,遂强笑道:“卢国公、英国公还有你们,和朕先一同往太庙向先皇报喜,然后我们由南门入城,经朱雀大街巡行回宫,好接受民众的欢呼,顺应民情,卢国公可满意朕的安排。”
程咬金大大咧咧起来,笑道:“唉,老程也就是那么一说来着,不过陛下隆恩老程可是没有胆子婉拒的,欢迎就欢迎吧,嗯,会撒花吗,要是来不及也没关系,老程也不是一个讲究人”
李世民“苦恼”道:“这个朕明白,鲜花可以有,不仅如此,朕还特地准备国公爷最喜欢的狗尾巴草,到时候一定插国公爷头上,一定彪悍的一塌糊涂。”
李绩哈哈大笑着凑趣道.“陛下,这是否圣旨?”
后面诸将忍唆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那程咬金笑的反而最开心。
李治又是一阵“苦笑”道:“当然不是圣旨,而是朕发自真心的诚意邀请,希望卢国公也能青史留美名,也做一些出则挟ji而游,居则‘红袖捧茶夜读书’的轻狂之举,要不然不是显得稍逊风骚吗,就当为长安城的欢笑声贡献一二嘛。”
程咬金哈哈笑道:“既不是圣旨,那也成狗尾巴草就狗尾巴,老程我插上狗尾巴草依然是头彪呼呼的下山猛虎”
周围一片轰然大笑,笑声中李治拍马向后面大军奔去,在唐军眼色和注视下,李治飞骑朝蜿蜒盘转的大军狂驰,唐军见一身金色龙袍的李治顿时同声呐喊起来,喝声在长安城外的龙首原上高亢如云。
喝声中,暗电越发欢快,纵情驰骋,朝大军末尾奔去,十多里后始放缓下来,均感痛快写意,李治一路狂奔,一路大喝鼓舞士气,虽不够庄重,但英气十足,和后世那些老头子慢腾腾的阅兵不同,少年英气勃然欲喷,马嘶长鸣下更多一份金戈铁马的骁勇豪迈。
程咬金和李绩并骑而立,目光投往李治的背影又望了望长安城,程咬金叹道:“懋功啊还记得当年在瓦岗胡混的日子吗,我们一时去投靠翟让的义军,后来又在李密手下打拼那时只想打拼出一番基业,公侯将相的也没想想那么远,乱世能活下来就是祖坟冒青烟。哈那知这些想都不敢想的白日梦竟一一都实现,今天猛然想起一切就如在昨天发生。打完了这一仗,老程就请辞,回家养养老,过些收心养性的安乐日子,老程这也算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吧,老子不读书,但比那些读书有本事,这辈子最大的气运就是没一辈子埋经书上,哈哈哈。”
李绩心中想的却是征战而归加官进爵,随口问道.“你真的要请辞?”
程咬金少有的正经起来,“打了一辈子,得到喝多,也失去很多,所幸老天对我还不错。如今天下和平统一,大唐安居乐业,横空霸世,父母不用痛失子女,夫妻父子不用生离死别,一切得失也淡了,再不放在心头。过去的让它一江春水东流去吧,此战下来,发现年纪大了,顾虑也多了起来,不如那些小伙子打仗猛了,不想老了颜面扫地,早早把位置让给有才华的年轻人,喝喝酒打打拳,也学纨绔遛狗放鹰打猎骂街的,这心中倒也不是很伤感,懋功啊,你聪明是聪明,就是不明白什么是无忧无虑。”
李绩点头道.“我们曾经历过的事,其中的曲折离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儿子孙子辈的又如何能知能懂能回味,幸好我们来兄弟情义经得起考验,否则绝不会有今天的好时光,怕不是你斩我于马下,就是我提你人头去邀功。”
程咬金沉吟后释然大笑:“该立的功立了,该得的权得了,该扬的名扬了,青史上也留下俺老程的臭脚丫子印,人生至此足矣,功成身退,急流勇退,这可是金石良言,恰是我们现下处境最佳写照。老程让了位,陛下还不让咱家三哥小子上位?”
李绩没有答话。
程咬金哈哈笑道:“国公名头留着以后还能招摇撞骗,其它的大帅、刺史啥的,老子都不干了回家逗孙子去喽。”
李绩这时倒是微笑道:“你虽辞去那劳什子官不干,那帝师名头可还在,这可是很超然的身份,谁敢给你下套子,光这个名头就能吓死一车人。”
程咬金先是“然也然也”的怪叫着,然后才笑骂道:“懋功,你是在说笑吗?大家一场兄弟,别人给老程下套子,你就不能一闷棍先放倒,然后等老程到了再一起做了他,你的心是石头做的么?他祖母的,满口甚么娘经得起考验的兄弟情义,看老程以后是平民了,受欺负了就让俺老程去麻烦陛下,做老师的面子都丢到粪坑了。哈顶多我以后吃霸王餐报你英国公李懋功的名头。”
李绩陵苦笑道:“我不是不念兄弟情义,扯虎皮做大旗这种事,还是陛下的名头好用,份量够大……”
程咬金打断地道:“得了得了,你这只老虎也不是好惹的鸟,惹了你的家伙如今都成孙子了,被人打压的一撸到底,老程我就爱用你的老虎皮,谁叫你一贯自称啥儒将,既然你够‘儒’,就忍着吧,这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人生至此,夫复何求霸王餐哪”
程咬金大笑,李绩苦笑,笑声中,两人静等着李治回来。
李治风驰电掣,高昂大呼:“将士们,你们的路才开始,朕希望有一天,你们的横刀能插在更遥远的土地上,抢回更多的女人珠宝财富,征服才刚刚开始。”
“万岁万岁……”
李治的路才刚刚开始,程咬金们已经结束了,这是新一个时代,这是大唐龙渊二年五月,李治登基的第二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