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龙门风雷起 四 混沌化五行
周先生将书交给林瑜,再不多言,转身便走。
林瑜伏地拜道:“还请老师赐告尊号!”
周先生面前即是大江,他脚下不停,身形却步步升高,背后忽然有彩光溢出,那彩光转瞬间便化成一条五彩长虹从脚下直上云间。
林瑜抬头望去,只见周先生身影直上云间,飘渺不见,那云间却有歌声传来:
“我生天未生,混沌化五行
护商八百载,玄鸟岂寻常
了却封神事,僭称号明王
西方非乐土,化虹归故乡”
歌声未绝,周先生的声音又在林瑜耳边响起,
“汝非吾徒,吾非汝师,缘尽于此,好自为之”
声音杳杳,犹在耳边,那黑衣身影却如化入彩虹光中,消失不见了。
待林瑜从这奇景中回过神来,定睛再看时,身影不见,歌声已绝,唯有一条彩虹横跨大江,仿佛见证一般告诉他刚才不是梦中。
林瑜低头看了眼手中天书,老师赠书、留言、离开,令他惊讶的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快,老师的身份更是把他震的良久都回不过神来。
上古大圣孔宣,“竟然是他...”,林瑜抬起头望着那虹桥与江中倒影相映,一时间不由痴了。
这晴空彩虹的奇景,广陵城内以及大江两岸无数人都看见了,众人都说这是神迹仙踪,那江上舟船纷纷靠将过去,想触碰虹桥,以得神庇佑。广陵百姓奔走相告,说是上天佑护广陵,明年必然风调雨顺,无灾无祸。
第二天那众多茶客再去有间茶舍时,却不见了周先生,联想昨日奇景,众人皆恍然,都传说这周先生乃是虹神下凡,点化世人来的。众人之中只有那杨老板嘿然不语,有人去问也只是‘嘿嘿’憨笑,一副全然不知情的摸样。
沈知府得报更是大喜,皇上那边正在寻仙,广陵这里立时有神仙显化,非但有神迹示人,还盘桓数月讲授封神故事,这岂不是就是给他沈大人送政绩吗?这等功绩,吏部如果单只给个‘教化有功’的评语都是嫉贤妒能的表现了。
沈知府当下写了奏章,又教吴永锡将连日来抄写下来的封神、西游两部评话附上,标记十万火急往京中给皇帝报喜;另一面则安排人手在江边筑庙,日夜供奉虹神。
这世上的聪明人多得很,官场更是磨砺人的智慧。东边的松江府,南面的常熟府,甚至大江对面的应天城的大小官员纷纷派出信使奏报天子。下面各县的官员虽然没有直奏天子的资格,但是大家在京城都有亲戚朋友、师门故旧,这等大事当然要通报一声。
于是,广陵城外的官道上一时烟尘滚滚,背着红旗的快马接踵而来,开头几个到了城门也不减速,就那么快马加鞭的穿城而过。
沈知府得报大急,众所周知,这报噩耗的第一个报告八成要挨打,而报喜讯第一个冒头的更容易得彩头。这可是大喜讯,又是报给皇上,那彩头得多大啊。这沈大人心一横,索性传令把驿站的马匹全部收起,对外只说:马瘟传播,驿马皆倒。
长江两岸纷纷扰扰,鸡飞狗跳,而这出大戏的始作俑者之一的林瑜对此却全然不知。
那一日,见到周先生踏虹破空而去的神通,又知道了周先生真正身份,使得林瑜大受鼓舞,回转广陵后便花光积蓄,大肆采购。
亏得先前给那沈、吴二人复讲时候赚了一些外快,他全部用掉一口气买了可吃两三个月的干粮。
回到破庙,将干粮放下,林瑜小心翼翼的从怀中取出书来,却不忙翻看,先将唯一的家具-供桌擦抹干净,然后将一块绸布垫上,这才小心翼翼的将书放于桌上。
然后双手合什,拜了几下,拜到第三次,那书无风自动,自行翻开。
林瑜也不以为意,倒是暗自庆幸自己曾去书院偷学,还能识文断字,不然纵有天书在此,也只能做睁眼瞎了。
这书不知何人所著,与林瑜曾经见过的行文都不相同,无题无序、无章无目。开篇即是一首歌诀,歌诀之后的文字感觉像是心得一般。
林瑜心无旁骛,逐字读来,
“天地犹未生,混沌已有灵。
天地生万物,混沌化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帝各分明。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书的内容不算太长,五千多字,可林瑜足足看了三个时辰才看完第一遍。
“难怪那日老师说聪慧之人未必能修仙,但是不聪慧的人肯定没法修仙。”林瑜大为感慨,他自小便机变百出、极为聪慧,若非是这个尴尬身份摆在那里,建文书院的几位老夫子都是极为乐意将林瑜收为弟子的。否则那建文书院乃是官学,又怎容他时时跑去偷听。
但林瑜读这五行遁法,确如读天书一般,一遍读下来也不过懂了个十之二三。放下书来,仍然觉得满脑子“相生相克,表里阴阳”,好半响才缓过神来,寻思如何开始修炼。
虽然周先生将之称为做五行法术,但此书并非只说法术,而是从如何修炼五行真气说起,然后说明真气如何化为法力,以法力运使法术。书中记载的法术只有遁法和挪移之术,在末页还讲了些修仙的常识。要让林瑜说的话,这书应该称为《仙道入门》才比较恰当。
看了这些常识,林瑜才知道,把这修炼真气、法术说成是修仙,其实并不恰当。修炼真气不过强健身体而已,普通的法术也没有让人长生不老的作用。
想那仙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东方丹丘西太华,朝游北海暮苍梧。”何等逍遥,何等神通,修习些粗浅法术远远谈不上修仙。
按照书上所说,如果按部就班的修炼:
首先修练真气,以真气温养改造肉身,当修炼出真气,以真气转化成法力后,就算是初入道途,可以称为修道士了。
修炼真气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气感阶段,天地应和,真气始生,说的就是这个阶段是通过功法感应天地,在体内生出相应真气的过程,能否感应到天地之灵跟修炼的功法和资质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当感应到真气后就要将其运转周天,努力打通全身窍穴,当真气壮大至打通三十六处天罡主窍,那么就可以将真气转变为法力,运使法术,这便算是有了小成,真气小成是修炼真气的重要阶段,直到这时才算真的入了道途。
之后的修炼就是不断壮大真气,打通其余的七十二地煞窍穴,七十二窍穴贯通后,将会遇到瓶颈,此时真气无法继续增加,只有努力冲关,象盘古开混沌一般,将最后的天地二窍分开,贯通天地,这样就算是奠定了修道之基,筑基成功了。
筑基后由于天地二窍已开,天地元气便可以直接进入身体与自身真气相合,真气将会转化出神识,道家把这个过程称为炼气化神,所以在筑基成功后便可称为练气士了。练气士修炼的时候重在修气,肉身将渐渐失去作用,之后的修炼才算是真正的修仙。
练气士到了最后将自身真气都炼化成先天之气,这时就可以褪去原来的躯壳,只留元神与天地元气组成新的身体,所以有人形容为‘羽化成仙’。
修仙是逆天之事,再加上想升仙的练气士多半身上都有因果纠缠,所以将先天之气与元神熔炼,升仙的时候会有天劫降临,或天雷、或业火,或罡风,这天劫不能用外物抵挡,只能以本身修为硬抗,抗过后,气返先天,肉身蜕去,便成了仙人了。
形象一点说的话,肉身即是船,天地元气就是货物,筑基之前在努力的造船,如果船造的又大又结实,那成为练气士后就可以装更多的货物,然后就可以航行的越远,成就也越高。当到了目的地后,船就没有用了,所以也将会被舍弃。
也有那练气士到了最后一步不将元神与先天真气结合,天劫来时,便依靠法宝等外物抵挡,挡过了就被称为散仙。与那自在逍遥的天仙不同,散仙是三百年一小劫,五百年一大劫,时时都有性命之忧。另外,不管筑基的时候把**修练的多好,肉身也不会长生不朽,散仙在肉身崩坏的时候只能寻找炉鼎夺舍,重新修炼,全无半点仙家风度。
这些都记在末页上,不知为何练气士的之后修炼的具体阶段没有写出来,不过林瑜还是是看得飞快,对这修道之路大为期待。
林瑜伏地拜道:“还请老师赐告尊号!”
周先生面前即是大江,他脚下不停,身形却步步升高,背后忽然有彩光溢出,那彩光转瞬间便化成一条五彩长虹从脚下直上云间。
林瑜抬头望去,只见周先生身影直上云间,飘渺不见,那云间却有歌声传来:
“我生天未生,混沌化五行
护商八百载,玄鸟岂寻常
了却封神事,僭称号明王
西方非乐土,化虹归故乡”
歌声未绝,周先生的声音又在林瑜耳边响起,
“汝非吾徒,吾非汝师,缘尽于此,好自为之”
声音杳杳,犹在耳边,那黑衣身影却如化入彩虹光中,消失不见了。
待林瑜从这奇景中回过神来,定睛再看时,身影不见,歌声已绝,唯有一条彩虹横跨大江,仿佛见证一般告诉他刚才不是梦中。
林瑜低头看了眼手中天书,老师赠书、留言、离开,令他惊讶的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快,老师的身份更是把他震的良久都回不过神来。
上古大圣孔宣,“竟然是他...”,林瑜抬起头望着那虹桥与江中倒影相映,一时间不由痴了。
这晴空彩虹的奇景,广陵城内以及大江两岸无数人都看见了,众人都说这是神迹仙踪,那江上舟船纷纷靠将过去,想触碰虹桥,以得神庇佑。广陵百姓奔走相告,说是上天佑护广陵,明年必然风调雨顺,无灾无祸。
第二天那众多茶客再去有间茶舍时,却不见了周先生,联想昨日奇景,众人皆恍然,都传说这周先生乃是虹神下凡,点化世人来的。众人之中只有那杨老板嘿然不语,有人去问也只是‘嘿嘿’憨笑,一副全然不知情的摸样。
沈知府得报更是大喜,皇上那边正在寻仙,广陵这里立时有神仙显化,非但有神迹示人,还盘桓数月讲授封神故事,这岂不是就是给他沈大人送政绩吗?这等功绩,吏部如果单只给个‘教化有功’的评语都是嫉贤妒能的表现了。
沈知府当下写了奏章,又教吴永锡将连日来抄写下来的封神、西游两部评话附上,标记十万火急往京中给皇帝报喜;另一面则安排人手在江边筑庙,日夜供奉虹神。
这世上的聪明人多得很,官场更是磨砺人的智慧。东边的松江府,南面的常熟府,甚至大江对面的应天城的大小官员纷纷派出信使奏报天子。下面各县的官员虽然没有直奏天子的资格,但是大家在京城都有亲戚朋友、师门故旧,这等大事当然要通报一声。
于是,广陵城外的官道上一时烟尘滚滚,背着红旗的快马接踵而来,开头几个到了城门也不减速,就那么快马加鞭的穿城而过。
沈知府得报大急,众所周知,这报噩耗的第一个报告八成要挨打,而报喜讯第一个冒头的更容易得彩头。这可是大喜讯,又是报给皇上,那彩头得多大啊。这沈大人心一横,索性传令把驿站的马匹全部收起,对外只说:马瘟传播,驿马皆倒。
长江两岸纷纷扰扰,鸡飞狗跳,而这出大戏的始作俑者之一的林瑜对此却全然不知。
那一日,见到周先生踏虹破空而去的神通,又知道了周先生真正身份,使得林瑜大受鼓舞,回转广陵后便花光积蓄,大肆采购。
亏得先前给那沈、吴二人复讲时候赚了一些外快,他全部用掉一口气买了可吃两三个月的干粮。
回到破庙,将干粮放下,林瑜小心翼翼的从怀中取出书来,却不忙翻看,先将唯一的家具-供桌擦抹干净,然后将一块绸布垫上,这才小心翼翼的将书放于桌上。
然后双手合什,拜了几下,拜到第三次,那书无风自动,自行翻开。
林瑜也不以为意,倒是暗自庆幸自己曾去书院偷学,还能识文断字,不然纵有天书在此,也只能做睁眼瞎了。
这书不知何人所著,与林瑜曾经见过的行文都不相同,无题无序、无章无目。开篇即是一首歌诀,歌诀之后的文字感觉像是心得一般。
林瑜心无旁骛,逐字读来,
“天地犹未生,混沌已有灵。
天地生万物,混沌化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帝各分明。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书的内容不算太长,五千多字,可林瑜足足看了三个时辰才看完第一遍。
“难怪那日老师说聪慧之人未必能修仙,但是不聪慧的人肯定没法修仙。”林瑜大为感慨,他自小便机变百出、极为聪慧,若非是这个尴尬身份摆在那里,建文书院的几位老夫子都是极为乐意将林瑜收为弟子的。否则那建文书院乃是官学,又怎容他时时跑去偷听。
但林瑜读这五行遁法,确如读天书一般,一遍读下来也不过懂了个十之二三。放下书来,仍然觉得满脑子“相生相克,表里阴阳”,好半响才缓过神来,寻思如何开始修炼。
虽然周先生将之称为做五行法术,但此书并非只说法术,而是从如何修炼五行真气说起,然后说明真气如何化为法力,以法力运使法术。书中记载的法术只有遁法和挪移之术,在末页还讲了些修仙的常识。要让林瑜说的话,这书应该称为《仙道入门》才比较恰当。
看了这些常识,林瑜才知道,把这修炼真气、法术说成是修仙,其实并不恰当。修炼真气不过强健身体而已,普通的法术也没有让人长生不老的作用。
想那仙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东方丹丘西太华,朝游北海暮苍梧。”何等逍遥,何等神通,修习些粗浅法术远远谈不上修仙。
按照书上所说,如果按部就班的修炼:
首先修练真气,以真气温养改造肉身,当修炼出真气,以真气转化成法力后,就算是初入道途,可以称为修道士了。
修炼真气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气感阶段,天地应和,真气始生,说的就是这个阶段是通过功法感应天地,在体内生出相应真气的过程,能否感应到天地之灵跟修炼的功法和资质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当感应到真气后就要将其运转周天,努力打通全身窍穴,当真气壮大至打通三十六处天罡主窍,那么就可以将真气转变为法力,运使法术,这便算是有了小成,真气小成是修炼真气的重要阶段,直到这时才算真的入了道途。
之后的修炼就是不断壮大真气,打通其余的七十二地煞窍穴,七十二窍穴贯通后,将会遇到瓶颈,此时真气无法继续增加,只有努力冲关,象盘古开混沌一般,将最后的天地二窍分开,贯通天地,这样就算是奠定了修道之基,筑基成功了。
筑基后由于天地二窍已开,天地元气便可以直接进入身体与自身真气相合,真气将会转化出神识,道家把这个过程称为炼气化神,所以在筑基成功后便可称为练气士了。练气士修炼的时候重在修气,肉身将渐渐失去作用,之后的修炼才算是真正的修仙。
练气士到了最后将自身真气都炼化成先天之气,这时就可以褪去原来的躯壳,只留元神与天地元气组成新的身体,所以有人形容为‘羽化成仙’。
修仙是逆天之事,再加上想升仙的练气士多半身上都有因果纠缠,所以将先天之气与元神熔炼,升仙的时候会有天劫降临,或天雷、或业火,或罡风,这天劫不能用外物抵挡,只能以本身修为硬抗,抗过后,气返先天,肉身蜕去,便成了仙人了。
形象一点说的话,肉身即是船,天地元气就是货物,筑基之前在努力的造船,如果船造的又大又结实,那成为练气士后就可以装更多的货物,然后就可以航行的越远,成就也越高。当到了目的地后,船就没有用了,所以也将会被舍弃。
也有那练气士到了最后一步不将元神与先天真气结合,天劫来时,便依靠法宝等外物抵挡,挡过了就被称为散仙。与那自在逍遥的天仙不同,散仙是三百年一小劫,五百年一大劫,时时都有性命之忧。另外,不管筑基的时候把**修练的多好,肉身也不会长生不朽,散仙在肉身崩坏的时候只能寻找炉鼎夺舍,重新修炼,全无半点仙家风度。
这些都记在末页上,不知为何练气士的之后修炼的具体阶段没有写出来,不过林瑜还是是看得飞快,对这修道之路大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