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少年游 第二章 少室山
经过小二哥的教导,方卓才知道,因为少林寺僧人众多,所以到时经常让人送菜上门。
当晚,方卓就在同福客栈休息,当然,也从小二哥的嘴里知道了不少信息。可悲剧的是大部分都是没用的,比如,什么少林有七十二绝技,什么少林的方丈叫玄慈。
“靠,我连玄慈的儿子叫虚竹都知道,还要你说这个”方卓躺在床上狠狠的说道,“不过还好总算大概知道了少林的地形和房屋格局。”
洗过澡后,方卓在床上坐起身子,摆了一个五心向天的姿势,闭上眼睛,开始运行自己的内力,让自己从两岁时开始练习的精纯内力在体内运转。这是方卓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他虽然为人轻浮,但是对于武功一道还是很勤奋的。要不然就算他从两岁开始习武,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打遍明教小朋友无敌手)。
明教上下几乎都知道少主习武喜欢贪多,但是对于方卓的勤奋都很佩服,要不然左右使和法王们也不可能教他武功,方卓也不可能在两年内学完他们的武功。虽然不是精通,更谈不上掌握,但是能够学会就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本事了,否则,方卓凭什么被公认为明教第一天才。
等到方卓运功完毕,吐出一口白气,白气似箭,射出五六尺的距离才消散于空气之中。这就是他从两岁开始练功的成果,论精纯,他的内力可以称雄明教。虽然因为他年轻,内力的浑厚程度比不上那些长辈,但是他也有可以自豪的地方,五散人之一的苦道人就说过,方卓的内力比他苦练四十年的童子功还要精纯。
虽然,大家都对他苦道人是否还是处男表示怀疑,但是由此也可以知道方卓两岁时开始练的先天真气也不是白给的。人之一生,婴儿时期,先天之气是最足的,到了三岁时候就会开始慢慢散去。可是谁又能从三岁时候开始练功呢,可是,方卓从两岁时就开始练功了(再一次感谢穿越)。方卓成功的保住了人身上最珍贵的先天之气,在以后练功的日子里更是不断的淬炼自己,才有今时今日打遍明教小朋友无敌手的方卓。
等到方卓睁开眼时,已经是很晚了,方卓看看窗外,大概还有两个时辰就天亮了。赶紧准备睡觉,养精蓄锐,等天明以后赶往少林寺。
…………
“话说少林的和尚虽然不识货,把九阳神功当普通经书,但是藏经阁可是有个扫地的老妖怪,他不会不知道吧。”方卓一个人走在嵩山山腰的小道上想着。这时候已经是清晨了,方卓因为想着九阳真经的事情,没什么心情品尝本地的早点,所以早早吃过,就踏上了取经之路。
这是一条青石小道,周围古木苍翠,空气中的自然味道让人闻之耳目一新,精神气爽。从山腰向下看去,可以见到山脚下许多农田,以方卓的目力,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几个已经在劳作的农夫。
方卓已经能够听到少林和尚敲钟的声音,晨钟声荡在山间,不禁让方卓对少林之行更加期待,赶紧大步向山上走去。走了不一会,方卓已经可以隐隐闻到少林寺内檀香的味道,他立刻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就在眼前。
“能不能拿到九阳神功,能不能改变明教历代教主因为强练《乾坤大挪移》走火入魔的惯例,跟自己的这次少林之行可谓关系重大,一定得小心行事”方卓对自己说道,虽然方卓知道大理无量山还有《北冥神功》,可是谁知道那是否适合自己的武功。况且要自废内功,方卓也不太舍得,再说了废掉自己的先天真气,划不划算还在两说呢。
方卓在前世也看过一些武侠小说,知道内功以量取胜不如以质取胜,一个人的内力越浑厚,每招每式所能发挥的威力虽然会越大,但是再大也是有限的。君不见,那些仙侠小说里,每提升一个境界,都是天差地别,那是因为每提升一个境界,真气都是质的提升。
还有就是方卓记得,段誉在练了北冥神功的三十六幅图中的第一幅时,就因为受不了体内的各种真气而被抬到了天龙寺,就是在天龙寺学到了六脉神剑并遇到了鸠摩智。虽然,那是因为段誉没练过武功,不懂真气调息之道。但是只练一幅就那样了,谁知道练满了三十六幅以后会是哪副情景,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方卓可不想轻易尝试。
因此,方卓对此次取经很是看重,这个时候,方圆心里反而很镇静,对自己此行满怀信心。
“虽然,按惯例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最终应该会拿到秘笈”方卓对自己说道。
什么???你说哪来的惯例?一听你这个问题就知道你不怎么看小说,同人小说都是这样写的。方卓前世的时候也在XX中文网看过小说,所以他有信心,可见穿越也不是没有坏处。
方卓平了平心气,大步向前走,过了几十步的距离转了一个拐角,就看到在前面不远的路旁有一个小亭,方卓知道那应该就是山下店小二所说的少林的知客亭了。
“咦,那不是玄苦和尚吗?”方卓看到亭内有三个和尚,两个年轻和尚一个老和尚,那个老和尚就是方卓在山下见过的玄苦,此时正坐在亭内的石凳上。年轻的两个大约三十岁年纪,站在那里对玄苦说着什么,应该就是少林的知客僧。
三个僧人此时也注意到山下有人来了,止住了谈话,向来人看去。只见那是个十**岁的俊秀少年,星目剑眉,身着蓝衫,手中还拿着一把折扇,一身书生打扮,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神情悠闲,好似出门踏青寻找诗词灵感的文人。
虽然方卓此时因为在山下洗浴过了,不再是风尘满面,可是玄苦还是马上认出了,那是自己在山下见过的少年,等到方卓走到跟前,上前唱了个诺道:“施主可是要去少林?”
“大师目光如炬,在下的确是想往少林去”方卓马上做了个揖,恭敬的回答道。没办法,谁让他心怀不轨呢。玄苦在少林辈分很高,地位不低,如果能取得他的好感,对自己取经很有帮助。
“哦?只不知施主因何要上少林?”玄苦一眼就能看出方卓有武功在身,而且不低,所以就想问清楚。毕竟少林树大招风,想借少林之名在江湖迅速上位的年轻人可不在少数。
“噢,家母礼佛,对达摩祖师当年的风采很是神往,因为少林是当年达摩祖师传道之地,想来应该有不少达摩祖师的手迹,是故在下就想借几本达摩祖师的手迹临摹,好拿回去送给家母”方卓说道。哎,老妈,虽然你不信佛,可是现在也只好委屈你了。
借达摩手迹,这个理由是方卓早就想好的,因为要借普通经书也不一定要上少林啊,随便哪个寺庙都有佛经,人家少林寺的和尚会说,要是借普通的佛经,你用得着跑这么远?少林寺的和尚可不傻,既然你上少林寺不是借普通佛经,少林七十二绝技和藏经阁又是大名鼎鼎,那么你来借什么也就不难猜了。
所以方卓干脆就说要借达摩手迹,少林不是一直以达摩在这悟道而自豪吗?达摩在少林传授佛法和武功的事迹广为流传,总不能推辞说没有吧。而且,金庸大大可是说了,《九阳真经》就藏在达摩手抄的《楞伽经》,到时候方圆要借达摩手抄的《楞伽经》,也不会显得突兀了。
玄苦大有深意的看了方卓一眼,说道:“施主孝心可嘉,老衲在山下客栈看到施主时,施主满脸风尘,想必施主是远道而来了”。这个没什么隐瞒的,毕竟方卓以后在江湖行走也是要亮出身份的,少林寺不难打听。
方卓当下说道:“在下乃是西域人士,可是家母向佛之心甚诚,每每说道当时达摩祖师当年一人西来,传授佛法的事迹都是大大钦佩。所以,在下才想到要来少林临摹达摩祖师关于佛法的手迹”。MD,本少爷风度翩翩,你看也就看罢,可是老和尚满怀基情的眼神是为嘛?
方卓再一次强调,本少爷要的可是达摩手迹,你们可别拿那些大路货来糊弄本少爷。方圆在心里想到,虽然本少爷不要求看那些所谓的七十二绝技之类的武功秘笈,但是,嘿嘿,如果在经书中发现了武功秘笈的话,那本少爷也只好笑纳了。
“达摩祖师的手迹少林寺内的确有,若施主只是想借阅佛法经书的话,佛度有缘人,少林应无拒之门外之理”玄苦说道。老和尚还是蛮厚道的,你要是只想借佛经的话,那少林可以为你打开方便之门。可是玄苦也不敢将话说的太满,当即补充道:“可是事关达摩祖师手迹,老衲也无法做主,还得请示方丈师兄”。
方卓一听,说了半天浪费不少口水,还没个准话,不免有些丧气。可是想到九阳神功在前方对自己招手,马上就振作了起来,“达摩的手迹珍贵的很,老和尚不敢打包票也在情理之中。恩,没错,不是说‘佛度有缘人’,又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本少爷千里而来就是有缘人。
方卓在心里安慰自己一番,对老和尚玄苦说:“早就听说贵寺方丈玄慈大师慈悲之名,还要烦请大师代为引见。玄慈大师佛法高深,宅心仁厚,想来会体谅小生千里求经之心意”。
本少爷千里而来,只是想求“佛经”临摹一下,你少林在武林之中声望那么高,总不能拒绝一个一心向佛的人吧,传出去也不好听,毕竟本少爷可没说要那些武功秘笈。
玄苦只好说道,“那还请施主随老衲一起上山见过方丈”,当下转身对那两个知客僧交代几句,又对方卓说道:“施主就请随老衲一起上山吧”。
方卓知道目标就在前面的大庙里,哪怕,他再假装淡定,此刻不免心下有些激动,立马说道,“大师请”声音大的连他自己也差点吓到,好在玄苦以为他是千里而来,为母亲求经心切,倒也没有怀疑。
玄苦笑了一下,对方卓说道:“玄慈师兄通情达理,施主倒也不必担心,这便随我上山吧”。说着,便在前面带路而行。
方卓赶紧大步跟上……
当晚,方卓就在同福客栈休息,当然,也从小二哥的嘴里知道了不少信息。可悲剧的是大部分都是没用的,比如,什么少林有七十二绝技,什么少林的方丈叫玄慈。
“靠,我连玄慈的儿子叫虚竹都知道,还要你说这个”方卓躺在床上狠狠的说道,“不过还好总算大概知道了少林的地形和房屋格局。”
洗过澡后,方卓在床上坐起身子,摆了一个五心向天的姿势,闭上眼睛,开始运行自己的内力,让自己从两岁时开始练习的精纯内力在体内运转。这是方卓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他虽然为人轻浮,但是对于武功一道还是很勤奋的。要不然就算他从两岁开始习武,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打遍明教小朋友无敌手)。
明教上下几乎都知道少主习武喜欢贪多,但是对于方卓的勤奋都很佩服,要不然左右使和法王们也不可能教他武功,方卓也不可能在两年内学完他们的武功。虽然不是精通,更谈不上掌握,但是能够学会就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本事了,否则,方卓凭什么被公认为明教第一天才。
等到方卓运功完毕,吐出一口白气,白气似箭,射出五六尺的距离才消散于空气之中。这就是他从两岁开始练功的成果,论精纯,他的内力可以称雄明教。虽然因为他年轻,内力的浑厚程度比不上那些长辈,但是他也有可以自豪的地方,五散人之一的苦道人就说过,方卓的内力比他苦练四十年的童子功还要精纯。
虽然,大家都对他苦道人是否还是处男表示怀疑,但是由此也可以知道方卓两岁时开始练的先天真气也不是白给的。人之一生,婴儿时期,先天之气是最足的,到了三岁时候就会开始慢慢散去。可是谁又能从三岁时候开始练功呢,可是,方卓从两岁时就开始练功了(再一次感谢穿越)。方卓成功的保住了人身上最珍贵的先天之气,在以后练功的日子里更是不断的淬炼自己,才有今时今日打遍明教小朋友无敌手的方卓。
等到方卓睁开眼时,已经是很晚了,方卓看看窗外,大概还有两个时辰就天亮了。赶紧准备睡觉,养精蓄锐,等天明以后赶往少林寺。
…………
“话说少林的和尚虽然不识货,把九阳神功当普通经书,但是藏经阁可是有个扫地的老妖怪,他不会不知道吧。”方卓一个人走在嵩山山腰的小道上想着。这时候已经是清晨了,方卓因为想着九阳真经的事情,没什么心情品尝本地的早点,所以早早吃过,就踏上了取经之路。
这是一条青石小道,周围古木苍翠,空气中的自然味道让人闻之耳目一新,精神气爽。从山腰向下看去,可以见到山脚下许多农田,以方卓的目力,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几个已经在劳作的农夫。
方卓已经能够听到少林和尚敲钟的声音,晨钟声荡在山间,不禁让方卓对少林之行更加期待,赶紧大步向山上走去。走了不一会,方卓已经可以隐隐闻到少林寺内檀香的味道,他立刻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就在眼前。
“能不能拿到九阳神功,能不能改变明教历代教主因为强练《乾坤大挪移》走火入魔的惯例,跟自己的这次少林之行可谓关系重大,一定得小心行事”方卓对自己说道,虽然方卓知道大理无量山还有《北冥神功》,可是谁知道那是否适合自己的武功。况且要自废内功,方卓也不太舍得,再说了废掉自己的先天真气,划不划算还在两说呢。
方卓在前世也看过一些武侠小说,知道内功以量取胜不如以质取胜,一个人的内力越浑厚,每招每式所能发挥的威力虽然会越大,但是再大也是有限的。君不见,那些仙侠小说里,每提升一个境界,都是天差地别,那是因为每提升一个境界,真气都是质的提升。
还有就是方卓记得,段誉在练了北冥神功的三十六幅图中的第一幅时,就因为受不了体内的各种真气而被抬到了天龙寺,就是在天龙寺学到了六脉神剑并遇到了鸠摩智。虽然,那是因为段誉没练过武功,不懂真气调息之道。但是只练一幅就那样了,谁知道练满了三十六幅以后会是哪副情景,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方卓可不想轻易尝试。
因此,方卓对此次取经很是看重,这个时候,方圆心里反而很镇静,对自己此行满怀信心。
“虽然,按惯例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最终应该会拿到秘笈”方卓对自己说道。
什么???你说哪来的惯例?一听你这个问题就知道你不怎么看小说,同人小说都是这样写的。方卓前世的时候也在XX中文网看过小说,所以他有信心,可见穿越也不是没有坏处。
方卓平了平心气,大步向前走,过了几十步的距离转了一个拐角,就看到在前面不远的路旁有一个小亭,方卓知道那应该就是山下店小二所说的少林的知客亭了。
“咦,那不是玄苦和尚吗?”方卓看到亭内有三个和尚,两个年轻和尚一个老和尚,那个老和尚就是方卓在山下见过的玄苦,此时正坐在亭内的石凳上。年轻的两个大约三十岁年纪,站在那里对玄苦说着什么,应该就是少林的知客僧。
三个僧人此时也注意到山下有人来了,止住了谈话,向来人看去。只见那是个十**岁的俊秀少年,星目剑眉,身着蓝衫,手中还拿着一把折扇,一身书生打扮,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神情悠闲,好似出门踏青寻找诗词灵感的文人。
虽然方卓此时因为在山下洗浴过了,不再是风尘满面,可是玄苦还是马上认出了,那是自己在山下见过的少年,等到方卓走到跟前,上前唱了个诺道:“施主可是要去少林?”
“大师目光如炬,在下的确是想往少林去”方卓马上做了个揖,恭敬的回答道。没办法,谁让他心怀不轨呢。玄苦在少林辈分很高,地位不低,如果能取得他的好感,对自己取经很有帮助。
“哦?只不知施主因何要上少林?”玄苦一眼就能看出方卓有武功在身,而且不低,所以就想问清楚。毕竟少林树大招风,想借少林之名在江湖迅速上位的年轻人可不在少数。
“噢,家母礼佛,对达摩祖师当年的风采很是神往,因为少林是当年达摩祖师传道之地,想来应该有不少达摩祖师的手迹,是故在下就想借几本达摩祖师的手迹临摹,好拿回去送给家母”方卓说道。哎,老妈,虽然你不信佛,可是现在也只好委屈你了。
借达摩手迹,这个理由是方卓早就想好的,因为要借普通经书也不一定要上少林啊,随便哪个寺庙都有佛经,人家少林寺的和尚会说,要是借普通的佛经,你用得着跑这么远?少林寺的和尚可不傻,既然你上少林寺不是借普通佛经,少林七十二绝技和藏经阁又是大名鼎鼎,那么你来借什么也就不难猜了。
所以方卓干脆就说要借达摩手迹,少林不是一直以达摩在这悟道而自豪吗?达摩在少林传授佛法和武功的事迹广为流传,总不能推辞说没有吧。而且,金庸大大可是说了,《九阳真经》就藏在达摩手抄的《楞伽经》,到时候方圆要借达摩手抄的《楞伽经》,也不会显得突兀了。
玄苦大有深意的看了方卓一眼,说道:“施主孝心可嘉,老衲在山下客栈看到施主时,施主满脸风尘,想必施主是远道而来了”。这个没什么隐瞒的,毕竟方卓以后在江湖行走也是要亮出身份的,少林寺不难打听。
方卓当下说道:“在下乃是西域人士,可是家母向佛之心甚诚,每每说道当时达摩祖师当年一人西来,传授佛法的事迹都是大大钦佩。所以,在下才想到要来少林临摹达摩祖师关于佛法的手迹”。MD,本少爷风度翩翩,你看也就看罢,可是老和尚满怀基情的眼神是为嘛?
方卓再一次强调,本少爷要的可是达摩手迹,你们可别拿那些大路货来糊弄本少爷。方圆在心里想到,虽然本少爷不要求看那些所谓的七十二绝技之类的武功秘笈,但是,嘿嘿,如果在经书中发现了武功秘笈的话,那本少爷也只好笑纳了。
“达摩祖师的手迹少林寺内的确有,若施主只是想借阅佛法经书的话,佛度有缘人,少林应无拒之门外之理”玄苦说道。老和尚还是蛮厚道的,你要是只想借佛经的话,那少林可以为你打开方便之门。可是玄苦也不敢将话说的太满,当即补充道:“可是事关达摩祖师手迹,老衲也无法做主,还得请示方丈师兄”。
方卓一听,说了半天浪费不少口水,还没个准话,不免有些丧气。可是想到九阳神功在前方对自己招手,马上就振作了起来,“达摩的手迹珍贵的很,老和尚不敢打包票也在情理之中。恩,没错,不是说‘佛度有缘人’,又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本少爷千里而来就是有缘人。
方卓在心里安慰自己一番,对老和尚玄苦说:“早就听说贵寺方丈玄慈大师慈悲之名,还要烦请大师代为引见。玄慈大师佛法高深,宅心仁厚,想来会体谅小生千里求经之心意”。
本少爷千里而来,只是想求“佛经”临摹一下,你少林在武林之中声望那么高,总不能拒绝一个一心向佛的人吧,传出去也不好听,毕竟本少爷可没说要那些武功秘笈。
玄苦只好说道,“那还请施主随老衲一起上山见过方丈”,当下转身对那两个知客僧交代几句,又对方卓说道:“施主就请随老衲一起上山吧”。
方卓知道目标就在前面的大庙里,哪怕,他再假装淡定,此刻不免心下有些激动,立马说道,“大师请”声音大的连他自己也差点吓到,好在玄苦以为他是千里而来,为母亲求经心切,倒也没有怀疑。
玄苦笑了一下,对方卓说道:“玄慈师兄通情达理,施主倒也不必担心,这便随我上山吧”。说着,便在前面带路而行。
方卓赶紧大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