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四三章 收复临朐县(二)
“开火!”随着罗远斌的一声令下,第一批一百三十五支火铳一起发射,一时枪声大作,立刻就压倒了密集起落的马碲声。
因为淸军只釆用一点突破,因此正对着清军骑兵的只有少数的火枪兵,但其他的火枪兵都会稍稍调整一下角度,从半侧面打击淸军。
但无情的铁弹以肉眼难以看淸的速度,射向差不多还在百步之外的淸军,冲在最前一排充当箭头的是一名白甲兵,听到了枪响之后,只觉身一震,低头看时,只见在自己的左胸口,坚固的铁叶甲,竞被打穿了一个拳头大小后窟窿眼,鲜血沥沥的窟窿里流了出来。而猛然才感觉到一阵巨疼,然后两眼一黑,一头从马背上栽倒了下来。而在他的身边,同样也有十几名清兵被火铳射出的铁弹击中,惨叫着摔下马去。
随着穆陵军第二轮、第三轮火铳的连续发射,密集的铁弾如雨点般打在铁甲或盾牌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来。更多的清兵被打落马下,也有一些战马同样被击倒在地,不仅把马背上的士兵摔落下来,还阻挡了后面的战马突进的道路。
因为清军是采用集中纵队突破的战术,队伍也位得很长,因此在前排的士兵战马倒地之后,突击的速度也不得不放慢了下来。而这正好又给了穆陵军的士兵从容换枪发射的时机,结果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和马倒下。在全军突破到离穆陵军的阵列还有五十步时,人马以经损失了三分之一强。而在这个距离上,火铳的火力更凶,穿透力也更强,对清军的打击自然也更大。只要是被击中,无论是什么部位,都会无一例外被击穿,击透。
而这时在后阵观战时布林也看得目瞪口呆,原以为清军的铁骑将以催枯打朽之势,打穿穆陵军的阵式。但万万也没有想到,穆陵军的火铳竟然这么厉害,二层、三层重甲在火铳面前虽然不说是像纸糊的一样,但也确实好不到那里去。虽然这时清军的骑兵还在冒着弹林,艰难的向前冲,但这时以经拆损过半,任谁都都看得出,以是强弩之末,就算是冲到明军的阵前,也不能对明军的阵列造成多少冲突。
现实的残酷以经远远超过了布林的认识范围,这是怎样一支明军,会有这样犀利的火器,竟然可以把一向纵横无敌的大清铁骑打成这个样子?而刚才还希望明军能够强一点,好多陪自己打一阵的想法,现在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讥讽。
布林只觉得又羞又怒,然后不甘心就这么失败,而且还有些歇斯底里起来,于是立刻又下令,命剩余后所有骑兵步兵都体出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败穆陵军。因此清军剩下的约四百骑兵和一千五百步兵也一起出动,又一次向穆陵军冲了过去。
这时第一批冲锋的骑兵离穆陵军的阵列只有二十步的距离,而只剩下不足百骑。这时罗远斌才立刻下令:“火枪兵上刺刀,出击。长枪长上前助战。”
放完火铳之后的火枪兵立刻纷纷换上了刺刀,从盾牌背后冲了出来,迎向了淸军剩余的几十名骑兵。这还是穆陵军的火枪兵首次在战场上使用刺刀与敌军作肉搏战。
在另一个时空里,刺刀产生于1647年的法队,在此之前,火枪兵一般都要配备一把短剑,在与敌人作近距离格斗中使用。但在实际的战场上,短剑的着用并不大,一则是因为剑过短,不适合在战场上使用,另一方面,士兵们也很难一手拿着短剑,一手拿着火铳来与敌人作近身格斗。直到有一名法国士兵偶然有一次将自己的短剑插在枪口上,与敌人作战,这一个多少有一些心血来潮的发明,立刻就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模式,长枪兵终于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早期的刺刀,都是插在枪口上使用,但这样有两大不便,一是装上了刺刀之后,火枪就无法再使用,二是在战斗中,剌刀也容易脱落。直到进入十八世纪以后,才出现套管卡口安装的刺刀,而安装方式也多种多样起来,有裂口式,栓口式、弹力压片式、锁扣式、套环式等等。
而商毅这只大蝴蝶的翅膀一扑腾,不仅使刺刀的发明提前了五年,而且提前了半个世纪,直接使用了套管卡口安装的刺刀,釆用的是最早的裂口式安装法。从而也使穆陵军率先跨入了近代军队的大门。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穿上刺刀之后,也不会影响火铳的发射,但现在的火枪都是前装弹式的火枪,如果在枪口上杵着一把又长又利的刺刀,肯定会影响填响速度,因此穆陵军的火枪兵还是等敌军靠近了之后,才开始上刺刀作战。
在成为火枪兵之前,穆陵军的士兵都是长枪兵,经过商毅近半年的严格训练,都能够熟练掌握枪刺的技术,后来穆陵军里有了杨武丞这样的枪术高手,士兵们的枪刺技术也大有提高。虽然刺刀技术和枪刺技术并不完全一样,但也为士兵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为一般长枪的长度都在尺左右,合公制为两米四至两米七,而火铳连带刺刀,总长也不过一米六,因此刺刀技术决不能向长枪那样,一味强刺,而不理防守。
商毅是受过刺刀训练的,知道刺刀技术,还是以二战时期的鬼子兵最为厉害,其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双腿一前一后站立,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指着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自己的颈、胸、腹要害地方,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再加上鬼子的三八式步枪比当一般的步枪都要长一些,因此在拼刺刀时也大占优势。
在抗战期间,只有善用大砍刀的西北军部队是唯一能够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包括作战英勇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纯拼刺刀上,也要稍逊鬼子一筹。
因为时代不同,商毅也不可能照搬鬼子的刺刀技术,好在穆陵军中有杨武丞这一个枪术高手在,因此两人经过反复的研究测试,针对刺刀的特殊性,又参考了鸳鸯阵,设计了一种三人为一组的刺刀战术,由三名士兵组成一个正三角,与敌人相遇时,前面的士兵举着枪挡在前面,以后两名士兵则在他的两侧,以弓步侧身姿式,举枪平刺。三名士兵互相配合着与敌军作战,效果自然大为不同了。
再加上穆陵军的长枪手们也纷纷从后排赶上来助战,而冲过了枪林弹雨之后的清军残余骑军,早己挫尽了锐气,又无法形成集团冲击的优势,因此虽然是骑兵,也无法抵挡住穆陵军的进攻,纷纷被刺下战马去,死于非命。转眼之间,剩佘的数十名骑兵就都被穆陵军杀死,只剩下几十匹无主的战马,在四处游荡,不过白刃战都是杀敌一千,自损三百的,火枪兵也被清军砍伤砍死了十几人。
而在穆陵军解决了剩余的骑兵之后,清军的笫二批进攻的部队也以经开始进攻了上来,这一次有骑兵也有步兵。穆陵军的长枪手立刻退到了后面让出了位置,火枪手们也马上重新在地上立好了盾牌,受伤的士兵也被抬了下去,因为穆陵军还预备了一部份后备的火枪兵,因此伤乐使用的火铳也有其他的士兵接过来继续使用,火枪的总数并沒有发生变化。
这时在战场留下了大量的人马尸体,也有不少无主乱跑的战马,因此虽然在清军的笫二批进攻的部队中也有骑军,但速度根本就起不来。这又正好给了穆陵军充足的射击时间。
随着枪声再度连续不断的响起,同时因为这一次清军的人数多了近三倍,战线也拉开了,因此穆陵军设立在山坡上的六门火炮也以两门为一组,轮流开火,向清军劈头盖脸的打了过去。
在穆陵军猛烈火力的打击下,清军的骑兵步兵也成排成片的倒下,而在穆陵军的阵地上,也立刻聚集了大量的烟雾,充满了呛人的硫磺味道。
尽管以经死伤无数,但淸军仍然顽强或者说是愚蠢的向穆陵军的阵式逼近过来。一路上留下了大量尸体之后,一直进入到火炮打不到的死角。火炮暂时停止了发射,但火枪兵们依然毫不动摇,随着罗远斌的下令,田三段连射改为了自由射击,都以最快的速度向以经不远了的敌军射击。
而就在这时,商毅以经下令,命骑军从两翼出击,包抄清军的两翼,而其他的步兵也全部出动,帮助火枪兵一起,准备迎战逼近过来的淸军。
“上刺刀。”随着罗远斌的下令,穆陵军的阵中立刻响起了一连串“咔嚓、咔嚓”的声音,士兵们都上好了刺刀,准备白刃战。而且这时其他的步兵也都补充了上来。
“杀!”也不知是谁,带头怒吼了一声,全军都跟着一齐发出了怒吼,然后全都冲了上去。
因为淸军只釆用一点突破,因此正对着清军骑兵的只有少数的火枪兵,但其他的火枪兵都会稍稍调整一下角度,从半侧面打击淸军。
但无情的铁弹以肉眼难以看淸的速度,射向差不多还在百步之外的淸军,冲在最前一排充当箭头的是一名白甲兵,听到了枪响之后,只觉身一震,低头看时,只见在自己的左胸口,坚固的铁叶甲,竞被打穿了一个拳头大小后窟窿眼,鲜血沥沥的窟窿里流了出来。而猛然才感觉到一阵巨疼,然后两眼一黑,一头从马背上栽倒了下来。而在他的身边,同样也有十几名清兵被火铳射出的铁弹击中,惨叫着摔下马去。
随着穆陵军第二轮、第三轮火铳的连续发射,密集的铁弾如雨点般打在铁甲或盾牌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来。更多的清兵被打落马下,也有一些战马同样被击倒在地,不仅把马背上的士兵摔落下来,还阻挡了后面的战马突进的道路。
因为清军是采用集中纵队突破的战术,队伍也位得很长,因此在前排的士兵战马倒地之后,突击的速度也不得不放慢了下来。而这正好又给了穆陵军的士兵从容换枪发射的时机,结果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和马倒下。在全军突破到离穆陵军的阵列还有五十步时,人马以经损失了三分之一强。而在这个距离上,火铳的火力更凶,穿透力也更强,对清军的打击自然也更大。只要是被击中,无论是什么部位,都会无一例外被击穿,击透。
而这时在后阵观战时布林也看得目瞪口呆,原以为清军的铁骑将以催枯打朽之势,打穿穆陵军的阵式。但万万也没有想到,穆陵军的火铳竟然这么厉害,二层、三层重甲在火铳面前虽然不说是像纸糊的一样,但也确实好不到那里去。虽然这时清军的骑兵还在冒着弹林,艰难的向前冲,但这时以经拆损过半,任谁都都看得出,以是强弩之末,就算是冲到明军的阵前,也不能对明军的阵列造成多少冲突。
现实的残酷以经远远超过了布林的认识范围,这是怎样一支明军,会有这样犀利的火器,竟然可以把一向纵横无敌的大清铁骑打成这个样子?而刚才还希望明军能够强一点,好多陪自己打一阵的想法,现在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讥讽。
布林只觉得又羞又怒,然后不甘心就这么失败,而且还有些歇斯底里起来,于是立刻又下令,命剩余后所有骑兵步兵都体出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败穆陵军。因此清军剩下的约四百骑兵和一千五百步兵也一起出动,又一次向穆陵军冲了过去。
这时第一批冲锋的骑兵离穆陵军的阵列只有二十步的距离,而只剩下不足百骑。这时罗远斌才立刻下令:“火枪兵上刺刀,出击。长枪长上前助战。”
放完火铳之后的火枪兵立刻纷纷换上了刺刀,从盾牌背后冲了出来,迎向了淸军剩余的几十名骑兵。这还是穆陵军的火枪兵首次在战场上使用刺刀与敌军作肉搏战。
在另一个时空里,刺刀产生于1647年的法队,在此之前,火枪兵一般都要配备一把短剑,在与敌人作近距离格斗中使用。但在实际的战场上,短剑的着用并不大,一则是因为剑过短,不适合在战场上使用,另一方面,士兵们也很难一手拿着短剑,一手拿着火铳来与敌人作近身格斗。直到有一名法国士兵偶然有一次将自己的短剑插在枪口上,与敌人作战,这一个多少有一些心血来潮的发明,立刻就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模式,长枪兵终于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早期的刺刀,都是插在枪口上使用,但这样有两大不便,一是装上了刺刀之后,火枪就无法再使用,二是在战斗中,剌刀也容易脱落。直到进入十八世纪以后,才出现套管卡口安装的刺刀,而安装方式也多种多样起来,有裂口式,栓口式、弹力压片式、锁扣式、套环式等等。
而商毅这只大蝴蝶的翅膀一扑腾,不仅使刺刀的发明提前了五年,而且提前了半个世纪,直接使用了套管卡口安装的刺刀,釆用的是最早的裂口式安装法。从而也使穆陵军率先跨入了近代军队的大门。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穿上刺刀之后,也不会影响火铳的发射,但现在的火枪都是前装弹式的火枪,如果在枪口上杵着一把又长又利的刺刀,肯定会影响填响速度,因此穆陵军的火枪兵还是等敌军靠近了之后,才开始上刺刀作战。
在成为火枪兵之前,穆陵军的士兵都是长枪兵,经过商毅近半年的严格训练,都能够熟练掌握枪刺的技术,后来穆陵军里有了杨武丞这样的枪术高手,士兵们的枪刺技术也大有提高。虽然刺刀技术和枪刺技术并不完全一样,但也为士兵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为一般长枪的长度都在尺左右,合公制为两米四至两米七,而火铳连带刺刀,总长也不过一米六,因此刺刀技术决不能向长枪那样,一味强刺,而不理防守。
商毅是受过刺刀训练的,知道刺刀技术,还是以二战时期的鬼子兵最为厉害,其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双腿一前一后站立,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指着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自己的颈、胸、腹要害地方,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再加上鬼子的三八式步枪比当一般的步枪都要长一些,因此在拼刺刀时也大占优势。
在抗战期间,只有善用大砍刀的西北军部队是唯一能够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包括作战英勇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纯拼刺刀上,也要稍逊鬼子一筹。
因为时代不同,商毅也不可能照搬鬼子的刺刀技术,好在穆陵军中有杨武丞这一个枪术高手在,因此两人经过反复的研究测试,针对刺刀的特殊性,又参考了鸳鸯阵,设计了一种三人为一组的刺刀战术,由三名士兵组成一个正三角,与敌人相遇时,前面的士兵举着枪挡在前面,以后两名士兵则在他的两侧,以弓步侧身姿式,举枪平刺。三名士兵互相配合着与敌军作战,效果自然大为不同了。
再加上穆陵军的长枪手们也纷纷从后排赶上来助战,而冲过了枪林弹雨之后的清军残余骑军,早己挫尽了锐气,又无法形成集团冲击的优势,因此虽然是骑兵,也无法抵挡住穆陵军的进攻,纷纷被刺下战马去,死于非命。转眼之间,剩佘的数十名骑兵就都被穆陵军杀死,只剩下几十匹无主的战马,在四处游荡,不过白刃战都是杀敌一千,自损三百的,火枪兵也被清军砍伤砍死了十几人。
而在穆陵军解决了剩余的骑兵之后,清军的笫二批进攻的部队也以经开始进攻了上来,这一次有骑兵也有步兵。穆陵军的长枪手立刻退到了后面让出了位置,火枪手们也马上重新在地上立好了盾牌,受伤的士兵也被抬了下去,因为穆陵军还预备了一部份后备的火枪兵,因此伤乐使用的火铳也有其他的士兵接过来继续使用,火枪的总数并沒有发生变化。
这时在战场留下了大量的人马尸体,也有不少无主乱跑的战马,因此虽然在清军的笫二批进攻的部队中也有骑军,但速度根本就起不来。这又正好给了穆陵军充足的射击时间。
随着枪声再度连续不断的响起,同时因为这一次清军的人数多了近三倍,战线也拉开了,因此穆陵军设立在山坡上的六门火炮也以两门为一组,轮流开火,向清军劈头盖脸的打了过去。
在穆陵军猛烈火力的打击下,清军的骑兵步兵也成排成片的倒下,而在穆陵军的阵地上,也立刻聚集了大量的烟雾,充满了呛人的硫磺味道。
尽管以经死伤无数,但淸军仍然顽强或者说是愚蠢的向穆陵军的阵式逼近过来。一路上留下了大量尸体之后,一直进入到火炮打不到的死角。火炮暂时停止了发射,但火枪兵们依然毫不动摇,随着罗远斌的下令,田三段连射改为了自由射击,都以最快的速度向以经不远了的敌军射击。
而就在这时,商毅以经下令,命骑军从两翼出击,包抄清军的两翼,而其他的步兵也全部出动,帮助火枪兵一起,准备迎战逼近过来的淸军。
“上刺刀。”随着罗远斌的下令,穆陵军的阵中立刻响起了一连串“咔嚓、咔嚓”的声音,士兵们都上好了刺刀,准备白刃战。而且这时其他的步兵也都补充了上来。
“杀!”也不知是谁,带头怒吼了一声,全军都跟着一齐发出了怒吼,然后全都冲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