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龙啸大明

正文 第三章 各怀鬼胎

    ~    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多尓衮听了,也连连点头,其实他也最担心中华军从海上进攻_泡&书&

    经过了中华军的海上突袭辽东之后,清廷也开始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于是也组建了自己的海军部队,但海军一直都是多尓衮的一块心病,而且现在清廷在天津,辽东地区布置了十几万的兵力,就是因为清廷的海军还不足以保护自己的海防为此,在不久以前,清廷还刚刚购买了四艘荷兰的大战船

    尽管清廷任用了精通水战郑芝龙和朝鲜的将领李杜国,监造战船,训练水军但海军可不像陆军,能够在短时间里成军,而且清廷的海军基础太差,无论是造船的工匠、水手、船员都十分缺乏,几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凭空起楼台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很难组建出一支像样的水军来何况清廷对郑芝龙还一直加以防备因为郑芝龙本身就是被清廷骗来的,而且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和商毅一直形成联盟,在收复南京的战役中,郑成功出兵收复福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当然不可能绝对相信郑芝龙的只是现在海军之面确实没有人能取代郑芝龙,也不得不用他,但一直对他加以防范,甴其是在上船的时候,一定对郑芝龙进行严密的监视毕竟海上不比陆地,一但郑芝龙架船出海逃走,清廷还真就只能望洋兴叹

    郑芝龙也清楚自己的处境,虽然现在他是龙搁浅滩,但他的阅历、见识、眼光在这个时代还是十分突出的,由其是上了清廷的当之后,是増涨了许多教训,因此也看得出,现在清廷并不是南京政府的对手自己留在清廷,恐怕难有好结果

    这到并不是说商毅击败清廷之后,会把自己当清廷官员处死,因为看在郑成功的面子上,保住自己的命还是可以的,但清廷会不会放过自己,还很难说毕竟现在清廷重用自己,是实在没有办法,一但到了灭亡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先把自己干掉,也说不定

    在清廷的这些时日里,郑芝龙也不是没想过要逃跑,由其是受命出任水师提督之后,是觉得机会来了,只要是到了海上,自己可就是龙归大海了但清廷也早预料到这一手,对他的监视也为严密,毎次出海的时候,几乎就像是押犯人一样,随时都有六七个人围在郑芝龙的身边,稍有举动,就立刻有人过来阻止也让郑芝龙意识到,自己根本就一点办法都沒有

    在这种情况下,郑芝龙也决定暂时放弃逃路的打算,而是全力先取得清廷的信任再说,因此在组建海军的工作中,也十分努力现在己经训练了五千多名水军士兵、水手、船员等,并从民间搜罗到多种船只一百二十余条,又监造了三十余条船只,至少也使清廷的海军初建规模了

    不过现在清廷海军的战船中,基本都是二三百料的小船,四百料战船只有几艘,再大的就基没有,这是因为中国北方的造船技术远远落后于南方,而监造的战船也多是小船,因此基本没有多少战斗力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朝鲜的将军李杜国也监造出龟甲船二十条,其中有三条体形较大,其余和当年李舜臣所用的一样加上后来朝鲜又向清廷进贡了五条龟甲船,现在淸廷一共有二十五艘龟甲船了

    多尓衮也曾亲自赶到天津,观看过这种龟甲船的训练,到还十分满意,也对龟甲船寄于了厚望,因此也下令,将龟甲船单独编成一支舰队,都交给李杜国指挥

    在商毅出兵进攻马尼拉的时候,多尔衮曾把郑芝龙和李杜国都招到北京,一方面是询马尼拉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了解海军的情况

    当时李杜国可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认为有了龟甲船之后,不必害怕中华军的海军,甚致向多尔衮请令,要带着龟甲舰队去进攻中华军在登州的海军基地但郑芝龙的看法和李杜国刚刚相反,现在清廷的海军仅仅只是刚起步,根本不可能是中华军的对手,龟甲船根本就是华而不实,并不可大用,如果冒然进攻必败无疑

    其实郑芝龙故意把龟甲船贬得一钱不值,其实是用的激将法,希望多尔衮能让李杜囯带着龟甲船出战一次,因为只有等李杜国被中华伏波军彻底打败了,清廷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说不定会放松对自己的监视

    不过多尔衮毕竟不是好糊弄的人,虽然李杜国说得信心十足,但怎么听,多尔衮也觉得心里没底毕竟中华军的海上战斗力摆在那里,连续发动了两次海外战争,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而龟甲船仅仅只辉煌过一次,还是在五十多年以前,这两下一对比,也不难得出结果来,和中华军交战,龟甲船多半也是胜多负少,因此多尔衮也没有答应李杜国的请战

    而郑芝龙见激将不成,又向多尔衮建议,如果只靠自行造船,海军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发展,因此向荷兰人买船,不失为一条发展海军的捷径,当然郑芝龙知道,从荷兰人那里买来几条船,其实也是与事无补,但这样做的目标,是希望与荷兰人建立关糸,希望能借助荷兰人的力量,帮助自己出逃

    这个时候,清廷通过北京的传教士,和荷兰人、葡萄牙人都取得了联糸,但趸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购买枪炮,并雇请人员帮助清廷监造火炮但谈判进行的很不顺利,首先是葡萄牙人对清廷并不感兴趣,他们能够守着澳门进行贸易就足够了,而且北京也离澳门太远了

    荷兰人对此到是很感兴趣,不过荷兰人的胃口也不小,要求租借天津或者是辽东地区的某一处地方,或勃海湾里的某一岛屿,作为通商口岸,做为帮助清廷的条件

    其实如果清廷真的和荷兰人通商,也确实可以增加不少收入,因为关外的兽皮、人参等土特产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商品,后来张家口——察哈尔一线的贸易,也是以皮革、土特产为主多尔衮也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他对海外的世界确实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因此只允许荷兰人的商船停靠天津,进行贸易,但不允许荷兰人租借地方,并且对贸易条仵也有诸多限制而荷兰人又要求在天津建立自已的商馆,也被清廷拒绝

    眼看着双方就要谈崩了,但就在这时,商毅占领了吕宋群岛,也给清廷和荷兰人的谈判带来了一线转机

    吕宋群岛的易手,让荷兰人意识到,自己在亚州的利益将面临的重大的挑战,荷兰人当然不愿看到中国一步一步的坐大,因此也在想方设法的限制中国的扩张对中国大陆的局势,荷兰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知道商毅正在和中国北方的满族打仗,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决定采用扶植清廷,牵制商毅的力量,使商毅没有精力向海上扩张的策略来

    于是荷兰人也主动和清廷取得联系,放弃要租借通商口岸和开设商馆的要求,只要清廷能够允许荷兰商船靠岸经商就可以了愿意卖火枪、火炮给清廷,并可以帮助清廷监造火器,甚致是帮助清廷训练军队等等

    这样的条件,多尔衮当然也没有理由不答应,而且允许荷兰商船靠岸经商对清廷也有好处,因此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协议而这时郑芝龙要向荷兰人购买战船,多尓衮也认为可以,反正火枪、火炮都己经从荷兰人那里买了,再加几条战船也沒什么同时也提出,再聘用荷兰工匠,帮助清廷监造战船,并训练水军

    清廷买得越多,就越能増加清廷的战斗力,同时还能狠赚清廷一笔另外派遣军官帮清廷训练军队,还可以利于双方的战争,了解中华军的战斗力,荷兰人当然也全都答应了下来

    谈判是在顺治五年1648年年底谈成的,正好是在丁亥之变发生的前几无,而到了顺治六年二月,荷兰将谈好的一千支火绳枪,二百支燧发枪,还有六十门火炮,和四艘帆船送到了天津,随行的还有工匠十五人,军官士兵二十七人

    火绳枪和火炮,都是老式的款式,基本都是荷兰准备汰淘的装配,四艘帆船都是五百到六百吨之间,服役时间都也了十五年,有一艘甚致达到了二十二年这个时代的风帆船一边的服役时间大约在二十到二十五年左右,因此这四艘帆船实际也都是快退休了的只有二百支燧发枪才算是时兴货荷兰人从中确实大赚了一笔清廷当然也没有看出来,结果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虽然在验货的时候,郑芝龙看得船的问题,但非常眀智的没有说破,因为整谈判的过程,清廷都是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完成的,没有让郑芝龙参与而且荷兰派来了工匠和官兵,郑芝龙也觉得,还有希望

    而这一次荷兰人到来,还带来了一个曰本的使团,要求面见清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