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傻瓜谢幕了 第一百二十三回 关东诸雄起烽烟
各家大名返回封地后,便相安无事,孟昭德远征军一万人也于八月上旬抵达踯躅崎馆城,洗去一身疲惫后,孟昭德收到了秀吉的礼物,算是瓦解两川的谢礼也好,还是表彰孟昭德一贯的忠诚也好,秀吉对天下大名宣称他府中金子太多,花不完,于是每人按照级别送去一盒或者一瓮,孟昭德则收到了三瓮,满满的都是金币,流通最好的黄金小判,大致估计也有一万两左右,孟昭德不由对下属说道,“秀吉今后时不时就会来这一手,宣扬他的财富,让各地大名不敢再起妄念,有这些钱,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
左右无事之后,孟昭德便亲自教导几个儿子读书,接触了半年之后,孟昭德对儿子们总算有了些许了解,其中嫡长子孟宪文为人宽厚老实,有一说一,且容易原谅下属的过错,只是不喜欢打打杀杀,对勾心斗角也没兴趣,平日最喜欢茶道和书法还有和歌。次子孟宪杰却不同,虽然年方十四,可好习武艺,且颇通兵法,每日缠着真田昌幸教书,真田昌幸随孟昭德远征的半年,他便缠着藤堂高虎和阿倍秀明,据说为了了解骑兵,还曾在军中住了一个多月,心疼的年年每日都要到军中去抓这个小子,好让他回家吃饭和洗澡。三子孟宪平(原名孟宪华,赐封平氏的平字,始改)只有十岁,一日到头就喜欢跟着两个哥哥,大哥要有空,就随大哥写字,二哥来叫了,就随二哥去骑马射箭,看似无甚主见,不过脑子好使,往往三人同屋学习,一篇文章老二没兴趣,老大还在揣摩之际,宪平已经背诵出来,蹦蹦跳跳的出去玩耍了,不过比之战国乱世十岁(正史中诸多武士初阵都是十岁或者十一岁,不详述)小子就有心上阵杀敌不同,孟宪平好似与世无争,长不大一样,孟昭德所以对此子无甚期望,只盼他平安就好。四子孟宪勇,乃替上杉景胜作为养子来到孟家的,他亦是十四岁年纪,父亲乃是越中上杉氏豪族,可惜少年丧父,母亲后改嫁加贺,上杉景胜静心挑选,就属此子聪慧,且外貌俊朗,所以送来孟家(景胜自己的养子,即上条政繁之子龟千代送往秀吉处为人质),孟昭德无事和他对喝,或者考究兵法学问,也是有板有眼,战国养子辅佐嫡子振兴家业的实例大把的有,所以孟昭德颇喜爱此子,打算着力培养,日后辅佐孟家。
1585年(天正十三年)春,因为上杉景胜未曾生育女子,眼看长子孟宪文已经二十五岁了,丰臣秀吉于是做主,将前田利家的四女,自己的养女,年方十一的豪姬嫁与孟宪文为妻(此女子是战国第一女豪杰,生性正义感极强,有男子一般的视野,有菩萨一样的慈悲,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部日本电影叫做豪姬),本来十三岁的前田利家三女麻阿更合适,可两个养女中秀吉还是选择了这一个给孟昭德之子,众人皆感不解,为何姐妹之间,偏偏年纪轻的去跟一个大龄青年。直到年底大家才得到答案,秀吉不顾阿松和弥弥的反对,强收了麻阿作为侧室,而且据说在之前,一次洗澡中洗的不慎,还是秀吉养女身份的麻阿就被强上,这才生米煮成熟饭,做了秀吉的夫人,估计也正是这个原因,秀吉不敢再造次,若一口气娶了两个利家的女儿,那天下仅存的几个百万石级大名之一的枪之又左也不是好对付的,所以才乘出事之前先把豪姬送走,如此竟然成就了一个女子的神话,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女性的诞生。
赐婚之后,孟昭德自然带儿子和新儿媳妇去大阪城觐见秀吉,也不知两个连襟坐在一起的感觉如何,可战国时候本就不在乎这个,秀吉一时间也是高兴,赐婚好像赐上瘾一样,又把浅井长政和阿市夫人当初生的三位女儿请出来,大姐浅井茶茶,二妹十五岁的浅井初,三妹十三岁的浅井江,二妹浅井初因为孟昭德早和部下山下氏有约,二子孟宪杰要娶山下政文的女儿督桃,于是赐给了孟昭德的三子孟宪平,这位夫人倒大了夫君五岁(正史嫁给京极高次),另外三妹浅井江赐给了德川家康的嫡子德川秀忠,竟然比夫君大六岁,一时间孟昭德和德川家康都感到荒唐,尤其是这次又跳过大姐直接送走二妹三妹,两个同门师兄弟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可也不便明言,于是结伴上京谢恩了事,并把儿媳妇领回了家,只待两个子嗣各自十五岁时候方才行房。
天下无事多时后,九州一地再次闹起纷争,不过不是岛津氏,而是肥后国的佐佐成政,这个被赐封五十四万石的大名并非秀吉嫡系,相反还是秀吉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去往九州不过是为秀吉做两件事,第一就是打破九州外地人不能涉足的陋习,第二就是给秀吉一个亲自驻军的借口,果然在佐佐成政抵达九州后,秀吉马上宣布肥后国为试点,开始实行自己的全国检地运动,所谓检地运动,就是把织田信长和之前所有幕府实行的指出制改为测量制,原来各个藩国的石高有两种组成,一部分是豪族和地主自己的留地,属于自产地,另外的则归大名或者国主开发征用,多是荒地,后变成农耕地,能开出多少都看国主的本事,两种地的耕作者都是农民,不过一个是给地主打工,一个是给国家纳税,最早的检地因为人手匮乏和政令不统一,都是国主先询问当地豪族和地主,由他们“指出”哪一块地是自己的,然后其余的收归国有,这就造成了地主的私占地越来越多,且合法的侵吞了国家财产,于是秀吉展开了测量制检地运动,就是按照古籍记载,或者各藩国以往记录,上溯多少年为限,登记在册的土地便是豪族和地主的,这之后产生的都归于国家开发,所以国家征收税赋,这样做当然极大的增长了中央的财政赋税,可严重侵害了当地豪族还有地主的权益,那些蒙骗侵吞国家的不说,一些看着荒地无人理睬的地主自己花钱开荒,后得到的土地,也因为户籍没有登记,而收归国家,一时间多少人血本无归,佐佐成政推行此政举步维艰。
如此撑到四月上旬,果然出事了,隈府城主隈部但马守亲永因对检地不满,举兵起事,叛乱蔓延到周边诸国。虽然成政出色地打败了叛军,但丝毫不能改变秀吉置之于死地的决心,佐佐成政最终被认定在这一事件中负主要责任,并被秀吉要求切腹。闻讯的前田利家大惊,他连夜前往大阪城面见秀吉,希望秀吉能够宽恕佐佐成政,可秀吉已经铁了心了,不见利家,前田利家无奈之下,只能洒泪离去,心中又想起秀吉强征他女儿侍寝,一时间新仇旧恨,对秀吉再无往日的恩情,满是愤怒留下了。
一代名将佐佐成政最终迎来了他的大限之期,5月14日,他在摄津尼崎的法园寺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终之前还留下了最后一首辞世诗“この顷の、厄妄想を、入れ置きし、?钵袋、今破るなり”,意思是一生妄想皆空置,铁钵沉沦今破也,从始至终忠于织田氏的唯一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忠臣离开了人世,不知道为他奔走求情,却为了保存家业几次变节投靠,甚至自己的女儿被秀吉强占也不能吭声的前田利家(不论别人怎么评论前田利家,就说他为人简朴,散尽家财,在世时候家臣因为收得赏赐太多,过的甚至比他这个主君都宽松也好,他始终有两个污点是抹不掉的,一个是看着女儿侍寝一个老头,一个就是在日后对于德川家康擅自联姻,无视秀吉遗命的情况下,选择了妥协,甚至偏帮)作何感想,不过值得宽慰的是,明明一个被秀吉处决的犯人,天下人人敬而远之的悲壮英雄,却还是有人为他在遥远的东国竖起了一炷香,为他祷告,祝他在那个世界走后,这人便是天下第一游侠,第一倾奇者前田庆次郎。
处决了佐佐成政之后,秀吉立刻派遣大将加藤清正率军一万五千驻防肥后国,正式把本军嵌入了九州之内,和黑田孝高遥相呼应,也许是为了试探毛利氏和九州诸大名对此事的态度,驻军之后秀吉消停了几个月,见各地皆无反应,才又做了另一件事,这件事主要是为了向天下宣扬他的威严,9月24日,通过石田三成攥写,关白丰臣秀吉,左大臣孟昭德,近卫府蒲生氏乡联名签署的“?无事令”正令颁行天下,这比之前颁布的无事令更加严格,且更加规范,规定天下大名不许用武力解决问题,需要上呈秀吉调解,规定天下大名不得擅自增筑城池,除非秀吉批准,规定天下大名不得擅自通婚,除非秀吉赐婚,而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各大名所属凡是在七道范围之内的,需要用一年时间扩建官道,移除障碍和卡砦,造成天下畅通,行动无阻之象。如此就等于把各地大名变成了秀吉的家臣,再无人事和外交自由,等于把天下变成了秀吉的后花园,任他发兵想去哪就能去哪。
“?无事令”一颁布后,各地无奈只好实行,可只有陆奥和关东拒不实行,这也在秀吉预料之内,但老谋深算的秀吉隐忍不发,就要等两地自己作乱,秀吉有了借口才出手整治,也算给天下大名一个榜样看看。陆奥关东两地,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伊达政宗(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守旧爱幻想的北条氏政,果然在不久之后就给了秀吉机会,不过并非众人所料的是北条氏政高举护皇大旗,而是伊达政宗先擅自起兵,破坏了“?无事令”。
原来陆奥伊达氏多年都是外交和联姻相合各地大名,可到了伊达晴宗这一代,他虽然还是耍起伊达氏天生遗传的外交手腕(伊达政宗也是外交本事高强),骨子里却成了一个武斗派,时刻都不忘囤积财富,搜罗人才,如此数年后,老迈的伊达晴宗和伊达辉宗再次闹不和,说来还是为了伊达氏日后的发展道路,伊达辉宗建议和孟昭德联合,从他那里收购大批火器(参看前文),利用陆奥最先进的军备先平奥州而后进取中原,可伊达晴宗认为陆奥地广人稀,鏖战并非京畿诸大名对手,还是自强于一隅的好,当时年轻的辉宗不解父亲的意思,就多次公开顶撞,为了避免再起父子相残的惨剧,伊达晴宗便主动让位给伊达辉宗,是为第16代家督。伊达辉宗在位,除了娶最上义光(陆奥另一位大大名,颇通兵法,甚至胜过伊达政宗,乃是真正的陆奥第一兵法家和权谋家)的妹妹,号称“智勇双全之鬼姬”的最上义姬之外,还着力提拔人才,打破东北陈旧的支家出臣本家出君的人才制度,大胆挖掘了一批贫民,其中有东北闻名的“布衣宰相”远藤基信,大将鬼庭良直,还有一位就是最上义姬生产之后,为了家业中兴,伊达辉宗特地从京都请来的“天下二甘露”之一(另一位是大虫禅师)的名僧虎哉禅师,号虎哉宗乙,来担任小公子“梵天丸”的老师。
这三件事当时做的看似无甚奇效,可十余年过去,到了天正十三年,便看出不凡了,首先是破格用人才的制度,使得“天下两大陪臣”之一的片仓小十郎景纲,原田宗时,伊达成实(伊达实元之子)等人可以脱颖而出,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其次,虎哉禅师对“梵天丸”也就是六年前就元服的伊达政宗的教导彻底完成,已经十八岁的伊达政宗在父亲的呵护和母亲鬼姬的敌视下,匆匆宣布继承家督,虽然母亲鬼姬在家中势力很大,支持弟弟次郎的人也不少,但通过两代人,晴宗和辉宗的努力,有才华而且忠于伊达政宗的人更多,且兵库饱满,政局稳定,在一片大好形势下,鬼姬虽然继承了哥哥的权谋之术,也无可奈何。
本来应该以40岁年纪安享晚年的伊达辉宗在亲眼目睹儿子的英姿飒爽后,却失去了这个幸福的机会,就在佐佐成政被勒令自杀的同一个月,被伊达辉宗和政宗两代人打的焦头烂额,无法抵御的大内氏家督大内定纲亲自来往米泽城向伊达氏宣布臣服,眼看十年的宿敌终于投降,本来隐居的伊达辉宗也出来凑热闹,打算见一见定纲,也有人说是伊达政宗恨大内氏轻视自己,死战不降,所以打算命定纲切腹,伊达辉宗是来调解的,不论怎样,反正伊达辉宗是来的,可就在三日的会面结束后,伊达政宗也答应不杀定纲了,随之而来的二本松城二本松义继却突然发难。
原来在1585年(天正十三年)10月7日黄昏,伊达辉宗送走大内定纲打算回返居城时,从属伊达氏的?山(二本松)义继恰巧来到米泽城(也有说是等在伊达辉宗的居城小浜城),要当面感谢伊达辉宗的救命之恩,那是在前一年伊达政宗出兵攻打?山义继,差点把?山氏灭国的故事,后来幸得忠厚仁慈的伊达辉宗求情,伊达政宗才放了?山义继一把,没有杀掉义继,伊达辉宗回想起此事,也为给儿子多积攒一份人缘,于是热情地接待了?山义继,并在送客的时候亲自送其至大门口,可是就在两人在大门口相互道别的时候剧变陡生!?山义继和其随从们忽然拔出暗藏的武器,制住伊达辉宗,一百名护卫逐散了虎口的伊达军,以伊达辉宗来强迫伊达政宗当场答应交出已经占领的二本松城,并承认二本松家的独立大名地位,伊达政宗闻讯后,调来随身护卫火枪队包围了二本松一行人,可父亲在手,他也无可奈何。
眼见儿子有心软动摇的意思,伊达辉宗急的直跺脚,作为米泽的豪强,伊达氏久来颇受四面围攻之苦,现在三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好容易南面联合了最上义光,北面和议了南部氏,左右两翼的威胁,十家豪强的二本松和大内都降伏了,正是要大展拳脚之际,怎么能就如此功败垂成,伊达氏再次陷入合围之中!为了本家的大业,伊达辉宗扯着嗓子命令儿子开枪,毫无其他办法的伊达政宗含泪命令部下铁炮手开火射击,霎时间百枪齐鸣,伊达辉宗率先惨死在乱枪之下,享年40岁,?山义继丧失人质自知不免,当即拔刀自刎,带来的部下也全部被伊达军斩杀殆尽。
父亲的死亡使得年轻的伊达政宗丧失了理智,他为了泄愤,下令将?山义继的尸体枭首肢解,分成数块分别放在小浜城和米泽城的七个城门(小滨城三个门米泽城四个)外示众!随即,伊达政宗顾不得严冬季节的纷飞大雪,执意要出兵夷平户丸城,将?山氏最后的血脉也杀个鸡犬不留,?山氏闻得家督惨死,尸首还被侮辱,也悲愤莫名,誓死抵抗。新立的11岁家督?山义纲在重臣新国弹正的辅佐下向周围各路大名发出求援信,鉴于伊达氏的过于强大,各地豪强也决心联手制衡,免得最后被各个击破,到了当年11月,佐竹氏,芦名氏,相马氏,白川氏,石川氏,岩城氏和?山氏共联军三万先发制人,一齐攻入伊达氏的领地,伊达政宗闻讯大怒,点起八千人马迎击。
此事传到秀吉耳中后,秀吉冷静的思考了当前的局势,最后考虑到一面是八个大名一面是一个大名,当然是法不责众,而且虽然八大名集体杀入伊达氏领土,伊达氏只是自卫,但对方来袭的主要原因还是伊达氏先动刀兵,进攻了?山氏,所以秀吉站到了佐竹氏等八家联军的一边,下达了停火令,并要求伊达政宗立即前来京都面见秀吉请罪,不然将来踏平陆奥,定斩不饶!
陆奥和京都相隔上百里之远(一里是中国八里,等于相隔近千里地),个人步行都要两个月左右才能抵达,更何况大军了,所以伊达政宗并不担心秀吉,也不指望秀吉,还是要解决眼前的麻烦,他搁置秀吉的书信不理,闻听八大名联军中芦名义广和常陆的佐竹义重这两个奥羽南陲大名兵出二本松城,奥羽北部大名岩城常隆,石川昭光,白川义亲,相马盛胤和二阶堂盛义等出人取桥直奔米泽城,伊达政宗于是决定,先避过鬼才佐竹义重的部队,打击旗号最多指挥最混乱,且离得最近的北部六国联军,伊达政宗的一千骑兵和七千步兵很快就和六**在高仓城下相遇了。
首先投入战斗的是伊达氏骑兵,倭国地势,是越往北去越适合牧畜,越往南来越适合农务,所以奥羽的畜牧业颇为发达,奥羽一带人烟稀少,粮产奇缺,可偏偏牛马生的各个高大(看看神户牛,北海道可在日本的最最北边啊),本来倭国矮马,一个骑兵在平原撕斗一个步兵只是能险胜,但配上奥羽的高头大马,则能发挥中原明朝那般骑兵即如坦克一样的威力,带队一千骑兵的武士就是伊达政宗手下陪臣片仓景纲,他按照伊达政宗的指示,一路杀敌一路后撤,把敌人的注意力从防御薄弱的高仓城吸引到了南方三十町外的人取桥,在这里,伊达氏七千步兵以逸待劳,对六**发动了总攻。
一边是杀父之仇,另一边也是“杀”父之仇,两家相见自然分外眼红,这一仗杀的可以说是战国史上少有的惨烈,虽然投入兵力不多,一方只有二万左右,一方只有八千,却无一人后退,和以往那种一方略胜另一方必溃散不同,每一个人都紧守脚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让出,这样厮杀了半个时辰,伊达氏人少的劣势就显现出来,最后逼得作为主帅的伊达政宗都要抽刀在手,冲进乱阵参加白刃战。这样杀杀停停,累了一拨再上一拨,两军军营相互只有五町距离的情况下,恶战持续了一天一夜,到了17日,芦名义广和佐竹义重也纷纷带兵赶到,三路联军开始分割包围伊达军,最危险的时候,伊达政宗和护卫火枪队十余人被上百人包围,几乎身死,眼见本家要坏,临阵前身染重病,已经不能骑马的伊达氏第一猛将鬼庭良直战了出来,他手持太刀,因为虚弱无力,所以干脆不披战甲,就赤身带鬼庭氏一百八十名子弟杀入敌阵,有了猛将的支援,伊达政宗才得以暂时撤退。
此时的鬼庭良直已73岁高龄,牙齿都快掉光了,可就是这样一个老头,还是双臂展开,一手枪一手刀,将追兵杀退18次之多,最后鬼庭良直身上中矢如刺猬一般,大小刀枪创伤数十处,流血不止无法医治,才被敌将?田十郎刺中壮烈战死,麾下一百八十子弟兵,都是鬼庭氏本族,他们见族长战死,也纷纷亡命搏杀,全部玉碎。
鬼庭良直的死激发了伊达氏的斗志,伊达政宗回营包扎好伤口后,上马出营再战,片仓景纲也率五千多人战到营前据守,关键时刻,负责监视南路军动向的伊达成实率一千精锐骑兵终于赶至战场,从人取桥以北方向突击杀入芦名军本阵,芦名军不料有此突袭,顿时溃散逃亡,联军其他部队见战线被撕开一个口子,怕被两支骑兵合围,只好纷纷后撤。驱散了人取桥的“八国联军”后,伊达政宗马上回营整备,预防下一次突击,历时两日夜的人取桥大战宣告结束,伊达氏一方战死步卒一千八百人(没有伤,都是死),而联军则死亡不在三千以下。
等了两日后,大家都以为比人取桥大战还要惨烈的恶战又将开始,佐竹义重却突然撤兵了,原来佐竹义重北上进攻伊达政宗的同时,甲府的孟昭德也受召前去二条御所城履行左大臣职务,协助丰臣秀吉处理天下政务,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各地大名进京觐见的住宿问题,第二个便是检地政策的推行,第三个便是打通五畿七道,帮助中央政权更好的抵达各地,维护权柄政令的通行,这三个问题皆是无法一时解决的棘手问题,孟昭德只好召来军师阿倍秀明,政务能手山下政文,藤堂高虎,江之岛友成,增田长盛,前田玄以等几人共同应对,一时间家中只剩下真田昌幸和尼子长秀各守一边。
北条氏政被诸豪雄压制多年,现在突然孟昭德和佐竹义重两个军事奇才皆不在了,他似乎看到了统一东国的机会,于是地黄八幡北条纲成出上野国,北条幻庵出关东上总,偷袭关东平原,一时间两地无法抵御,佐竹氏是苦于无将,上野国是苦于长野长行病重去往京都医治,人心浮躁,许多豪族听了北条氏蛊惑,以为孟昭德多月不回关东,是被秀吉扣押,现在解救办法就是强征百姓存粮上京赎人,百姓不想饿死,一时间奋起夺粮,袭击了几处官仓,尼子长秀作为军师和山下政虎,岛胜猛两军分开平叛,最后被北条纲成钻了空子,上野国沼田城一代陷落,尼子长秀只好请两位将帅带兵往馆林城和廊桥城等地驻守,由佐竹氏,结城氏等东侧大名接济粮草,固守待援。
这边北条纲成拼命攻打上野,那边北条幻庵也逐步稳进上总一带,佐竹义重自人取桥撤兵后,日夜兼程,十日之内便返回了佐仓城,当年北条氏康临终前曾嘱咐氏政道,“纲成骁勇可为大气,然其行猛,恐无相伴之辈,幻庵三代股肱之臣,有其在,则家事不乱,然其性柔而滑,志不坚,当不可远图,”一语道破了北条纲成手下无有能配合纲成作战的一流大将,而北条幻庵亦无斗志,所以北条氏政最好就是固守一方,不论谁做天下,皆可保太平,现在北条氏政盲目出兵,自然锐气转瞬即逝,到了1586年(天正十四年)开春,本来就意志不够坚定的北条幻庵在国府台城下被佐竹义重击败,虽只折损步卒六七十人,可老将还是以此为借口,带兵退回了江户城。
佐竹义重成功击退北条幻庵守住国土的同时,东北的伊达政宗则乘联军失败,各方心灰意冷之际大举进兵,首当其冲的就是?山氏,小娃娃家督根本抵挡不住伊达军的攻击,当年3月二松本氏便告投降,?山义纲被迫出亡投靠芦名氏,后又转投佐竹氏,不幸饥寒交迫,死在路上,?山氏遂灭亡。4月初,伊达政宗联合舅舅最上义光,扬言要清算石川氏和白川氏,这两个地方豪族自立的大名向来没有立场,于是纷纷投降,伊达政宗收了他们的领地,将他们全部搬迁到米泽城居住,好在没有杀害,两族人亦安心投降,伊达政宗就此成功的统一了陆奥。
东北地广人稀,除了东侧的陆奥藩国之外,只有西侧的出羽国,若说伊达氏是陆奥霸主,那百年来的出羽国老大便是最上家了,拥兵围城,逼父亲退位的最上义光向来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他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威胁自己的地位的,莫说一个伊达政宗,就是当年的亲生父亲也不行!眼看这个瞎了一只眼睛的外甥野心越来越大,最上义光决定不能坐以待毙,这个东北第一权谋家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在4月底,伊达政宗还忙于安抚石川,白川两地百姓的时候,他就秘密拉拢了佐竹氏,芦名氏,大崎氏,形成了第二次伊达氏包围圈,而和第一次不同的是,他竟然还秘密运动到了妹妹鬼姬,让妹妹突然在米泽城发难,要求改立小次郎为家督,从里外一起夹击伊达政宗,使奥州独眼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左右无事之后,孟昭德便亲自教导几个儿子读书,接触了半年之后,孟昭德对儿子们总算有了些许了解,其中嫡长子孟宪文为人宽厚老实,有一说一,且容易原谅下属的过错,只是不喜欢打打杀杀,对勾心斗角也没兴趣,平日最喜欢茶道和书法还有和歌。次子孟宪杰却不同,虽然年方十四,可好习武艺,且颇通兵法,每日缠着真田昌幸教书,真田昌幸随孟昭德远征的半年,他便缠着藤堂高虎和阿倍秀明,据说为了了解骑兵,还曾在军中住了一个多月,心疼的年年每日都要到军中去抓这个小子,好让他回家吃饭和洗澡。三子孟宪平(原名孟宪华,赐封平氏的平字,始改)只有十岁,一日到头就喜欢跟着两个哥哥,大哥要有空,就随大哥写字,二哥来叫了,就随二哥去骑马射箭,看似无甚主见,不过脑子好使,往往三人同屋学习,一篇文章老二没兴趣,老大还在揣摩之际,宪平已经背诵出来,蹦蹦跳跳的出去玩耍了,不过比之战国乱世十岁(正史中诸多武士初阵都是十岁或者十一岁,不详述)小子就有心上阵杀敌不同,孟宪平好似与世无争,长不大一样,孟昭德所以对此子无甚期望,只盼他平安就好。四子孟宪勇,乃替上杉景胜作为养子来到孟家的,他亦是十四岁年纪,父亲乃是越中上杉氏豪族,可惜少年丧父,母亲后改嫁加贺,上杉景胜静心挑选,就属此子聪慧,且外貌俊朗,所以送来孟家(景胜自己的养子,即上条政繁之子龟千代送往秀吉处为人质),孟昭德无事和他对喝,或者考究兵法学问,也是有板有眼,战国养子辅佐嫡子振兴家业的实例大把的有,所以孟昭德颇喜爱此子,打算着力培养,日后辅佐孟家。
1585年(天正十三年)春,因为上杉景胜未曾生育女子,眼看长子孟宪文已经二十五岁了,丰臣秀吉于是做主,将前田利家的四女,自己的养女,年方十一的豪姬嫁与孟宪文为妻(此女子是战国第一女豪杰,生性正义感极强,有男子一般的视野,有菩萨一样的慈悲,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部日本电影叫做豪姬),本来十三岁的前田利家三女麻阿更合适,可两个养女中秀吉还是选择了这一个给孟昭德之子,众人皆感不解,为何姐妹之间,偏偏年纪轻的去跟一个大龄青年。直到年底大家才得到答案,秀吉不顾阿松和弥弥的反对,强收了麻阿作为侧室,而且据说在之前,一次洗澡中洗的不慎,还是秀吉养女身份的麻阿就被强上,这才生米煮成熟饭,做了秀吉的夫人,估计也正是这个原因,秀吉不敢再造次,若一口气娶了两个利家的女儿,那天下仅存的几个百万石级大名之一的枪之又左也不是好对付的,所以才乘出事之前先把豪姬送走,如此竟然成就了一个女子的神话,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女性的诞生。
赐婚之后,孟昭德自然带儿子和新儿媳妇去大阪城觐见秀吉,也不知两个连襟坐在一起的感觉如何,可战国时候本就不在乎这个,秀吉一时间也是高兴,赐婚好像赐上瘾一样,又把浅井长政和阿市夫人当初生的三位女儿请出来,大姐浅井茶茶,二妹十五岁的浅井初,三妹十三岁的浅井江,二妹浅井初因为孟昭德早和部下山下氏有约,二子孟宪杰要娶山下政文的女儿督桃,于是赐给了孟昭德的三子孟宪平,这位夫人倒大了夫君五岁(正史嫁给京极高次),另外三妹浅井江赐给了德川家康的嫡子德川秀忠,竟然比夫君大六岁,一时间孟昭德和德川家康都感到荒唐,尤其是这次又跳过大姐直接送走二妹三妹,两个同门师兄弟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可也不便明言,于是结伴上京谢恩了事,并把儿媳妇领回了家,只待两个子嗣各自十五岁时候方才行房。
天下无事多时后,九州一地再次闹起纷争,不过不是岛津氏,而是肥后国的佐佐成政,这个被赐封五十四万石的大名并非秀吉嫡系,相反还是秀吉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去往九州不过是为秀吉做两件事,第一就是打破九州外地人不能涉足的陋习,第二就是给秀吉一个亲自驻军的借口,果然在佐佐成政抵达九州后,秀吉马上宣布肥后国为试点,开始实行自己的全国检地运动,所谓检地运动,就是把织田信长和之前所有幕府实行的指出制改为测量制,原来各个藩国的石高有两种组成,一部分是豪族和地主自己的留地,属于自产地,另外的则归大名或者国主开发征用,多是荒地,后变成农耕地,能开出多少都看国主的本事,两种地的耕作者都是农民,不过一个是给地主打工,一个是给国家纳税,最早的检地因为人手匮乏和政令不统一,都是国主先询问当地豪族和地主,由他们“指出”哪一块地是自己的,然后其余的收归国有,这就造成了地主的私占地越来越多,且合法的侵吞了国家财产,于是秀吉展开了测量制检地运动,就是按照古籍记载,或者各藩国以往记录,上溯多少年为限,登记在册的土地便是豪族和地主的,这之后产生的都归于国家开发,所以国家征收税赋,这样做当然极大的增长了中央的财政赋税,可严重侵害了当地豪族还有地主的权益,那些蒙骗侵吞国家的不说,一些看着荒地无人理睬的地主自己花钱开荒,后得到的土地,也因为户籍没有登记,而收归国家,一时间多少人血本无归,佐佐成政推行此政举步维艰。
如此撑到四月上旬,果然出事了,隈府城主隈部但马守亲永因对检地不满,举兵起事,叛乱蔓延到周边诸国。虽然成政出色地打败了叛军,但丝毫不能改变秀吉置之于死地的决心,佐佐成政最终被认定在这一事件中负主要责任,并被秀吉要求切腹。闻讯的前田利家大惊,他连夜前往大阪城面见秀吉,希望秀吉能够宽恕佐佐成政,可秀吉已经铁了心了,不见利家,前田利家无奈之下,只能洒泪离去,心中又想起秀吉强征他女儿侍寝,一时间新仇旧恨,对秀吉再无往日的恩情,满是愤怒留下了。
一代名将佐佐成政最终迎来了他的大限之期,5月14日,他在摄津尼崎的法园寺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终之前还留下了最后一首辞世诗“この顷の、厄妄想を、入れ置きし、?钵袋、今破るなり”,意思是一生妄想皆空置,铁钵沉沦今破也,从始至终忠于织田氏的唯一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忠臣离开了人世,不知道为他奔走求情,却为了保存家业几次变节投靠,甚至自己的女儿被秀吉强占也不能吭声的前田利家(不论别人怎么评论前田利家,就说他为人简朴,散尽家财,在世时候家臣因为收得赏赐太多,过的甚至比他这个主君都宽松也好,他始终有两个污点是抹不掉的,一个是看着女儿侍寝一个老头,一个就是在日后对于德川家康擅自联姻,无视秀吉遗命的情况下,选择了妥协,甚至偏帮)作何感想,不过值得宽慰的是,明明一个被秀吉处决的犯人,天下人人敬而远之的悲壮英雄,却还是有人为他在遥远的东国竖起了一炷香,为他祷告,祝他在那个世界走后,这人便是天下第一游侠,第一倾奇者前田庆次郎。
处决了佐佐成政之后,秀吉立刻派遣大将加藤清正率军一万五千驻防肥后国,正式把本军嵌入了九州之内,和黑田孝高遥相呼应,也许是为了试探毛利氏和九州诸大名对此事的态度,驻军之后秀吉消停了几个月,见各地皆无反应,才又做了另一件事,这件事主要是为了向天下宣扬他的威严,9月24日,通过石田三成攥写,关白丰臣秀吉,左大臣孟昭德,近卫府蒲生氏乡联名签署的“?无事令”正令颁行天下,这比之前颁布的无事令更加严格,且更加规范,规定天下大名不许用武力解决问题,需要上呈秀吉调解,规定天下大名不得擅自增筑城池,除非秀吉批准,规定天下大名不得擅自通婚,除非秀吉赐婚,而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各大名所属凡是在七道范围之内的,需要用一年时间扩建官道,移除障碍和卡砦,造成天下畅通,行动无阻之象。如此就等于把各地大名变成了秀吉的家臣,再无人事和外交自由,等于把天下变成了秀吉的后花园,任他发兵想去哪就能去哪。
“?无事令”一颁布后,各地无奈只好实行,可只有陆奥和关东拒不实行,这也在秀吉预料之内,但老谋深算的秀吉隐忍不发,就要等两地自己作乱,秀吉有了借口才出手整治,也算给天下大名一个榜样看看。陆奥关东两地,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伊达政宗(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守旧爱幻想的北条氏政,果然在不久之后就给了秀吉机会,不过并非众人所料的是北条氏政高举护皇大旗,而是伊达政宗先擅自起兵,破坏了“?无事令”。
原来陆奥伊达氏多年都是外交和联姻相合各地大名,可到了伊达晴宗这一代,他虽然还是耍起伊达氏天生遗传的外交手腕(伊达政宗也是外交本事高强),骨子里却成了一个武斗派,时刻都不忘囤积财富,搜罗人才,如此数年后,老迈的伊达晴宗和伊达辉宗再次闹不和,说来还是为了伊达氏日后的发展道路,伊达辉宗建议和孟昭德联合,从他那里收购大批火器(参看前文),利用陆奥最先进的军备先平奥州而后进取中原,可伊达晴宗认为陆奥地广人稀,鏖战并非京畿诸大名对手,还是自强于一隅的好,当时年轻的辉宗不解父亲的意思,就多次公开顶撞,为了避免再起父子相残的惨剧,伊达晴宗便主动让位给伊达辉宗,是为第16代家督。伊达辉宗在位,除了娶最上义光(陆奥另一位大大名,颇通兵法,甚至胜过伊达政宗,乃是真正的陆奥第一兵法家和权谋家)的妹妹,号称“智勇双全之鬼姬”的最上义姬之外,还着力提拔人才,打破东北陈旧的支家出臣本家出君的人才制度,大胆挖掘了一批贫民,其中有东北闻名的“布衣宰相”远藤基信,大将鬼庭良直,还有一位就是最上义姬生产之后,为了家业中兴,伊达辉宗特地从京都请来的“天下二甘露”之一(另一位是大虫禅师)的名僧虎哉禅师,号虎哉宗乙,来担任小公子“梵天丸”的老师。
这三件事当时做的看似无甚奇效,可十余年过去,到了天正十三年,便看出不凡了,首先是破格用人才的制度,使得“天下两大陪臣”之一的片仓小十郎景纲,原田宗时,伊达成实(伊达实元之子)等人可以脱颖而出,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其次,虎哉禅师对“梵天丸”也就是六年前就元服的伊达政宗的教导彻底完成,已经十八岁的伊达政宗在父亲的呵护和母亲鬼姬的敌视下,匆匆宣布继承家督,虽然母亲鬼姬在家中势力很大,支持弟弟次郎的人也不少,但通过两代人,晴宗和辉宗的努力,有才华而且忠于伊达政宗的人更多,且兵库饱满,政局稳定,在一片大好形势下,鬼姬虽然继承了哥哥的权谋之术,也无可奈何。
本来应该以40岁年纪安享晚年的伊达辉宗在亲眼目睹儿子的英姿飒爽后,却失去了这个幸福的机会,就在佐佐成政被勒令自杀的同一个月,被伊达辉宗和政宗两代人打的焦头烂额,无法抵御的大内氏家督大内定纲亲自来往米泽城向伊达氏宣布臣服,眼看十年的宿敌终于投降,本来隐居的伊达辉宗也出来凑热闹,打算见一见定纲,也有人说是伊达政宗恨大内氏轻视自己,死战不降,所以打算命定纲切腹,伊达辉宗是来调解的,不论怎样,反正伊达辉宗是来的,可就在三日的会面结束后,伊达政宗也答应不杀定纲了,随之而来的二本松城二本松义继却突然发难。
原来在1585年(天正十三年)10月7日黄昏,伊达辉宗送走大内定纲打算回返居城时,从属伊达氏的?山(二本松)义继恰巧来到米泽城(也有说是等在伊达辉宗的居城小浜城),要当面感谢伊达辉宗的救命之恩,那是在前一年伊达政宗出兵攻打?山义继,差点把?山氏灭国的故事,后来幸得忠厚仁慈的伊达辉宗求情,伊达政宗才放了?山义继一把,没有杀掉义继,伊达辉宗回想起此事,也为给儿子多积攒一份人缘,于是热情地接待了?山义继,并在送客的时候亲自送其至大门口,可是就在两人在大门口相互道别的时候剧变陡生!?山义继和其随从们忽然拔出暗藏的武器,制住伊达辉宗,一百名护卫逐散了虎口的伊达军,以伊达辉宗来强迫伊达政宗当场答应交出已经占领的二本松城,并承认二本松家的独立大名地位,伊达政宗闻讯后,调来随身护卫火枪队包围了二本松一行人,可父亲在手,他也无可奈何。
眼见儿子有心软动摇的意思,伊达辉宗急的直跺脚,作为米泽的豪强,伊达氏久来颇受四面围攻之苦,现在三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好容易南面联合了最上义光,北面和议了南部氏,左右两翼的威胁,十家豪强的二本松和大内都降伏了,正是要大展拳脚之际,怎么能就如此功败垂成,伊达氏再次陷入合围之中!为了本家的大业,伊达辉宗扯着嗓子命令儿子开枪,毫无其他办法的伊达政宗含泪命令部下铁炮手开火射击,霎时间百枪齐鸣,伊达辉宗率先惨死在乱枪之下,享年40岁,?山义继丧失人质自知不免,当即拔刀自刎,带来的部下也全部被伊达军斩杀殆尽。
父亲的死亡使得年轻的伊达政宗丧失了理智,他为了泄愤,下令将?山义继的尸体枭首肢解,分成数块分别放在小浜城和米泽城的七个城门(小滨城三个门米泽城四个)外示众!随即,伊达政宗顾不得严冬季节的纷飞大雪,执意要出兵夷平户丸城,将?山氏最后的血脉也杀个鸡犬不留,?山氏闻得家督惨死,尸首还被侮辱,也悲愤莫名,誓死抵抗。新立的11岁家督?山义纲在重臣新国弹正的辅佐下向周围各路大名发出求援信,鉴于伊达氏的过于强大,各地豪强也决心联手制衡,免得最后被各个击破,到了当年11月,佐竹氏,芦名氏,相马氏,白川氏,石川氏,岩城氏和?山氏共联军三万先发制人,一齐攻入伊达氏的领地,伊达政宗闻讯大怒,点起八千人马迎击。
此事传到秀吉耳中后,秀吉冷静的思考了当前的局势,最后考虑到一面是八个大名一面是一个大名,当然是法不责众,而且虽然八大名集体杀入伊达氏领土,伊达氏只是自卫,但对方来袭的主要原因还是伊达氏先动刀兵,进攻了?山氏,所以秀吉站到了佐竹氏等八家联军的一边,下达了停火令,并要求伊达政宗立即前来京都面见秀吉请罪,不然将来踏平陆奥,定斩不饶!
陆奥和京都相隔上百里之远(一里是中国八里,等于相隔近千里地),个人步行都要两个月左右才能抵达,更何况大军了,所以伊达政宗并不担心秀吉,也不指望秀吉,还是要解决眼前的麻烦,他搁置秀吉的书信不理,闻听八大名联军中芦名义广和常陆的佐竹义重这两个奥羽南陲大名兵出二本松城,奥羽北部大名岩城常隆,石川昭光,白川义亲,相马盛胤和二阶堂盛义等出人取桥直奔米泽城,伊达政宗于是决定,先避过鬼才佐竹义重的部队,打击旗号最多指挥最混乱,且离得最近的北部六国联军,伊达政宗的一千骑兵和七千步兵很快就和六**在高仓城下相遇了。
首先投入战斗的是伊达氏骑兵,倭国地势,是越往北去越适合牧畜,越往南来越适合农务,所以奥羽的畜牧业颇为发达,奥羽一带人烟稀少,粮产奇缺,可偏偏牛马生的各个高大(看看神户牛,北海道可在日本的最最北边啊),本来倭国矮马,一个骑兵在平原撕斗一个步兵只是能险胜,但配上奥羽的高头大马,则能发挥中原明朝那般骑兵即如坦克一样的威力,带队一千骑兵的武士就是伊达政宗手下陪臣片仓景纲,他按照伊达政宗的指示,一路杀敌一路后撤,把敌人的注意力从防御薄弱的高仓城吸引到了南方三十町外的人取桥,在这里,伊达氏七千步兵以逸待劳,对六**发动了总攻。
一边是杀父之仇,另一边也是“杀”父之仇,两家相见自然分外眼红,这一仗杀的可以说是战国史上少有的惨烈,虽然投入兵力不多,一方只有二万左右,一方只有八千,却无一人后退,和以往那种一方略胜另一方必溃散不同,每一个人都紧守脚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让出,这样厮杀了半个时辰,伊达氏人少的劣势就显现出来,最后逼得作为主帅的伊达政宗都要抽刀在手,冲进乱阵参加白刃战。这样杀杀停停,累了一拨再上一拨,两军军营相互只有五町距离的情况下,恶战持续了一天一夜,到了17日,芦名义广和佐竹义重也纷纷带兵赶到,三路联军开始分割包围伊达军,最危险的时候,伊达政宗和护卫火枪队十余人被上百人包围,几乎身死,眼见本家要坏,临阵前身染重病,已经不能骑马的伊达氏第一猛将鬼庭良直战了出来,他手持太刀,因为虚弱无力,所以干脆不披战甲,就赤身带鬼庭氏一百八十名子弟杀入敌阵,有了猛将的支援,伊达政宗才得以暂时撤退。
此时的鬼庭良直已73岁高龄,牙齿都快掉光了,可就是这样一个老头,还是双臂展开,一手枪一手刀,将追兵杀退18次之多,最后鬼庭良直身上中矢如刺猬一般,大小刀枪创伤数十处,流血不止无法医治,才被敌将?田十郎刺中壮烈战死,麾下一百八十子弟兵,都是鬼庭氏本族,他们见族长战死,也纷纷亡命搏杀,全部玉碎。
鬼庭良直的死激发了伊达氏的斗志,伊达政宗回营包扎好伤口后,上马出营再战,片仓景纲也率五千多人战到营前据守,关键时刻,负责监视南路军动向的伊达成实率一千精锐骑兵终于赶至战场,从人取桥以北方向突击杀入芦名军本阵,芦名军不料有此突袭,顿时溃散逃亡,联军其他部队见战线被撕开一个口子,怕被两支骑兵合围,只好纷纷后撤。驱散了人取桥的“八国联军”后,伊达政宗马上回营整备,预防下一次突击,历时两日夜的人取桥大战宣告结束,伊达氏一方战死步卒一千八百人(没有伤,都是死),而联军则死亡不在三千以下。
等了两日后,大家都以为比人取桥大战还要惨烈的恶战又将开始,佐竹义重却突然撤兵了,原来佐竹义重北上进攻伊达政宗的同时,甲府的孟昭德也受召前去二条御所城履行左大臣职务,协助丰臣秀吉处理天下政务,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各地大名进京觐见的住宿问题,第二个便是检地政策的推行,第三个便是打通五畿七道,帮助中央政权更好的抵达各地,维护权柄政令的通行,这三个问题皆是无法一时解决的棘手问题,孟昭德只好召来军师阿倍秀明,政务能手山下政文,藤堂高虎,江之岛友成,增田长盛,前田玄以等几人共同应对,一时间家中只剩下真田昌幸和尼子长秀各守一边。
北条氏政被诸豪雄压制多年,现在突然孟昭德和佐竹义重两个军事奇才皆不在了,他似乎看到了统一东国的机会,于是地黄八幡北条纲成出上野国,北条幻庵出关东上总,偷袭关东平原,一时间两地无法抵御,佐竹氏是苦于无将,上野国是苦于长野长行病重去往京都医治,人心浮躁,许多豪族听了北条氏蛊惑,以为孟昭德多月不回关东,是被秀吉扣押,现在解救办法就是强征百姓存粮上京赎人,百姓不想饿死,一时间奋起夺粮,袭击了几处官仓,尼子长秀作为军师和山下政虎,岛胜猛两军分开平叛,最后被北条纲成钻了空子,上野国沼田城一代陷落,尼子长秀只好请两位将帅带兵往馆林城和廊桥城等地驻守,由佐竹氏,结城氏等东侧大名接济粮草,固守待援。
这边北条纲成拼命攻打上野,那边北条幻庵也逐步稳进上总一带,佐竹义重自人取桥撤兵后,日夜兼程,十日之内便返回了佐仓城,当年北条氏康临终前曾嘱咐氏政道,“纲成骁勇可为大气,然其行猛,恐无相伴之辈,幻庵三代股肱之臣,有其在,则家事不乱,然其性柔而滑,志不坚,当不可远图,”一语道破了北条纲成手下无有能配合纲成作战的一流大将,而北条幻庵亦无斗志,所以北条氏政最好就是固守一方,不论谁做天下,皆可保太平,现在北条氏政盲目出兵,自然锐气转瞬即逝,到了1586年(天正十四年)开春,本来就意志不够坚定的北条幻庵在国府台城下被佐竹义重击败,虽只折损步卒六七十人,可老将还是以此为借口,带兵退回了江户城。
佐竹义重成功击退北条幻庵守住国土的同时,东北的伊达政宗则乘联军失败,各方心灰意冷之际大举进兵,首当其冲的就是?山氏,小娃娃家督根本抵挡不住伊达军的攻击,当年3月二松本氏便告投降,?山义纲被迫出亡投靠芦名氏,后又转投佐竹氏,不幸饥寒交迫,死在路上,?山氏遂灭亡。4月初,伊达政宗联合舅舅最上义光,扬言要清算石川氏和白川氏,这两个地方豪族自立的大名向来没有立场,于是纷纷投降,伊达政宗收了他们的领地,将他们全部搬迁到米泽城居住,好在没有杀害,两族人亦安心投降,伊达政宗就此成功的统一了陆奥。
东北地广人稀,除了东侧的陆奥藩国之外,只有西侧的出羽国,若说伊达氏是陆奥霸主,那百年来的出羽国老大便是最上家了,拥兵围城,逼父亲退位的最上义光向来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他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威胁自己的地位的,莫说一个伊达政宗,就是当年的亲生父亲也不行!眼看这个瞎了一只眼睛的外甥野心越来越大,最上义光决定不能坐以待毙,这个东北第一权谋家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在4月底,伊达政宗还忙于安抚石川,白川两地百姓的时候,他就秘密拉拢了佐竹氏,芦名氏,大崎氏,形成了第二次伊达氏包围圈,而和第一次不同的是,他竟然还秘密运动到了妹妹鬼姬,让妹妹突然在米泽城发难,要求改立小次郎为家督,从里外一起夹击伊达政宗,使奥州独眼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