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后包围网 第七十七回 能登骚动
孟昭德麾下家臣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步行来到九十九间泉,他们的大人若是一声不吭就不见了,十有**是到这里来了,这里的泉水有点淡淡的咸味,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水脉通了海岸的缘故,反正孟昭德自第一次尝到这里的泉水后,就对这里痴迷不已,若是喝茶一定要来这里,在御馆是一口都不喝了。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本来是不打算打扰孟昭德的,因为前几日秋山信友被处死的消息传到了越后,孟昭德听后心情就一直不好,甚至在处理御馆的一些兵卒违纪的时候,下手都比往常要凶狠许多,半兵卫的原话“好像拿这些欺压百姓的乱兵当信长了”,可是今天早上从直江津传来了消息,能登水军前哨已经出现,在海平线可视范围内待了三个时辰还没有退去的意思,上杉谦信怀疑这是田山家的进兵信号,不过因为越中和飞?国的阻隔,谦信不确定他们是要从陆路还是水路进军,所以打算亲自去最上家和安东众求援,请他们支持自家的水上防务,却拿不准谁来看护春日山城,所以派人来求教孟昭德。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安顿好使臣后,这才急急忙忙的来见孟昭德。
两人一路走,走到了九十九间泉的高山亭上,才看到孟昭德正捧着一本书悠然自得的摇头晃脑,边上坐着上杉显景正在为师父烹茶,两人对视一笑,赶紧上前去,竹中重治大声说道,“大人好清闲,不知道谦信公急召么?”孟昭德见是半兵卫和天空丸,忙将书放下,笑着答道,“我将家事都交给你们俩负责,什么大事还不能自己裁决。”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走入凉亭,先和少主见了个礼方才坐下,然后对孟昭德说道,“谦信公遣使来问,说他因为本家没有水军,所以想亲自去奥州和最上家谈判,或取最上水军,或取南部的安东水军,来相助上杉家,现在他走了,谁能看护春日山城。”孟昭德想了想后答道,“当然是柿崎景家,他是上杉军中砥柱,”竹中重治摇摇头道,“柿崎景家病重在床,已经三日没有进水米了,”孟昭德听罢叹了口气,又想了想,然后说道,“直江景纲大人和宇佐美定满大人或择其一,都足以镇守居城。”竹中重治又否决道,“直江大人此番作为副使要一同出去,宇佐美大人么...”说到这竹中重治看了看上杉显景,然后道,“他年纪大了,谦信公已经命他择日回家归养,颐养天年。”孟昭德听罢嗯了一声,慢慢闭上了眼睛,良久之后方才睁开,缓缓地说道,“显景,你说说你的想法。”
上杉显景对自己的大师父所说的一切其实都暗暗听到心里了,只是手上没停,还在研磨茶叶,现在孟昭德问了,自己才放下茶杵说道,“我以为父上留谁镇守春日山城都不好,因为此时本家尚有不少异动,一向宗一揆众贼心不死,若是留守本城者必然涉及调兵遣将,父上此番东去,乃生死未卜之地,若是有所不测,或者耽搁些时日,难免家中掌权者不会另有想法,父上其实已经明言,四位家老纷纷排除在外,就是料到若是家中有所异动,年轻一派见无人看管会躁动。”孟昭德听罢笑了笑,突然问道,“为何直江大人要作为副使出席?”上杉显景晃晃脑袋说道,“直江大人最懂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父上颇为信任,他的想法是把直江大人摘干净,在关键时候出来,并有拥他为托孤重臣的意思。”孟昭德听罢哈哈大笑,赞许的看着上杉显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懂了么?谦信公去奥州,开玩笑,那是十天半个月能往返的么?骗得了别人,总算骗不了二公子啊!”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此时也懂了,都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上杉显景得到大师父赞扬,忙施了一礼,小孩子天性,总想显示自己能的很,所以三位师父都明白了,自己还是把想的都说完了,“父上在平定本家内乱之后,一定有了重整家臣的意思,田山水军正是一个契机,其实真正水军能有何作为,多了不过三五千人,他们就算把持住越后的港口,我们的一切生产也不会耽误,紧俏物资也可以通过飞?国源源不断从京都运来,所以所谓的父上亲赴奥州谈判水军之事只是个幌子,父上要的是家臣的态度,看看他们在父上准备交权的时候打算怎么做,是拥护大哥还是我,或者都不支持,反而拥护某个家臣,父上年纪日渐老迈了,他此番一定会对大哥和我之外最得人心的家臣痛下杀手,不会姑息。所以显景斗胆猜测,柿崎大人一定看出来了,是装病,至于宇佐美大人,他平日里韬晦惯了,所以自动置身事外,父上率先把这二位摘开,就是想知道在他的估计之外还会有谁威胁到大哥或者我。”
说完之后,上杉显景便端正的坐直身子,等候孟昭德点评,孟昭德对上杉显景说的这些很是满意,已经滴水不漏了,便没有再补充,而是接着问道,“说的非常好,和为师想的一样,那你认为我们当如何回复使者呢?”上杉显景想了想后答道,“甘糟景持大人可以担当重任,我以为应该假装没有识破父上的企图,然后推举甘糟景持大人,首先,他是本家军中砥柱之一,排除了其他三位大人,也只剩下甘糟景持大人了,其次,甘糟大人乃是大哥的枪术教师,我这样推荐,正好名正言顺,我支持大哥的老师担当辅国,总不会有错吧?大哥毕竟是未来的本家家督么。”孟昭德听罢嘿嘿干笑了两声,然后看了看竹中重治,问道他,“你觉得妥当么?”竹中重治摇了摇头道,“如果真如少主猜测,谦信公此番并非要走,而是试探群臣,那么少主这样推荐就太急了,第一,谦信公并没有真正明言是景虎接替家督,二公子这样大力举荐大公子的师父,那么就等于变相臣服于大公子,谦信公或者说历代的君主对于子嗣坐大都是反感的,一定会略加掣肘,可大公子既然深受喜爱,谦信公必然不会直接惩罚他,可是会转而惩罚二公子来达到敲山震虎,可咱们明明和大公子不是一路,何必担这个委屈呢。第二,甘糟大人虽然是大公子的枪术教师,可据我所知,他在教导大公子之前就是家老,乃上杉四天王之一,备受信赖,所以半兵卫推测,他只是规规矩矩的教导大公子,并没有攀龙附凤之心,可山本寺不同,他不过区区侍大将,因为和大公子朝夕相伴,所以累及升任部将,他才是大公子信任和依赖的重臣,大公子的智囊羽翼,若是二公子打算削弱大公子的力量,那么可真的选错人了,谦信公不发怒的话还好,若是真发怒了,甘糟大人会无辜受累,不但伤不到大公子的根本,还会让他记恨推举他的二公子你,而最可怕的,若是本来高枕无忧的甘糟大人因此投入大公子的阵营,那岂不是得不偿失,所以偏偏就是这位甘糟大人二公子不可急着推荐啊!”
上杉显景听罢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好容易和直江家有了一点点关系,都不敢说得到了他的支持,现在险些把另一家推到大哥的身边去,权力斗争真是残酷啊,很可能一个字说错一个人名提错就万劫不复了,想到这,上杉显景打了个激灵,颤抖着嗓音对孟昭德说道,“大师父,徒儿的性命就在您手中了,父上明摆着要试探家中的人心所向,咱们如何在这关键一役中存活下来啊?”孟昭德拉住上杉显景的手,安慰他别着急,然后慢慢答道,“其实很简单,谦信公乃豪杰英雄,一生秉持的就是一个义字,他最恨的就是背信弃义的小人和祸乱家国的权臣,最喜欢的就是忠义之士,你只要这样,在我回答了使臣的话之后写一封亲笔秘密送给谦信公,就说田山家乃动荡不安之局,必然不会有心攻伐越后,此番海军出游必是长家的争功之举,不在真正的动武,所以请父上出于安全考虑不必亲赴险地,若是一定要出使最上家,你就说我有辩才,具胆识,可当大任,你愿意代父出使,并举荐我随行!”
上杉显景听罢大喜,拍手叫好道,“这可比柿崎大人的置身事外更妙啊,大师父果然厉害,放心,徒儿这就写信!”上杉显景这些日子在半兵卫和政文的调教下文笔大有长进,比孟昭德早强出百倍(原谅一个善写八股的明朝人吧),所以一封书信洋洋洒洒,片刻可得,孟昭德让半兵卫将书信装好连带自己的回答一起交付使臣“为师者志在教学,二公子之意为师者当辅之”,使臣也不留下吃饭接受招待,便抓紧返回春日山城去了。
此时的上杉谦信比任何时候都要火大,他召集了直江景纲,直江信纲,?口重光三人,在小茶室翻开各城城主和各位直臣的回信,看到一半的上杉谦信气的手直发抖,最后干脆将面前的回信全都往外一扔,大骂道,“都是不堪入目的,都扔了,都拿去给火炉烧掉,烧火还算有些作用!”直江景纲见了,忙命女婿将回信都抱走,自己则劝道,“主上不要为此动肝火,小心伤了身子。”上杉谦信叹了口气,端起茶碗猛的喝了一口,然后答道景纲,“若是生气就好了,将罪人拿来杀掉,便解气了,谦信是失望啊,这大火是冲着自己发的,哎...可叹我长尾家自命仁德宽厚,数代积攒恩德,结果呢,造反的比哪家都多,年年在一揆众身上耗费钱粮精力,若只是这样谦信还只能感叹时运不济,结果你看看,直江守你说,三十九封回信,一封阻止谦信涉险的都没有,二十七封推举景虎监国,剩下的都是推举山本寺的,景纲啊,他这几年是不是升的太快了!”直江景纲一听这个,心里咯噔一下,掂量着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主公年事已高,且酷爱饮酒,身体早不如从前,这时候正是不敢瞎说的时候啊,万一自己说山本寺狂妄揽权,主公只要不处置,将来山本寺和景虎就要反过头来对付自己,若是为山本寺辩解,自己多年来韬光养晦,就是为了让上杉谦信明白,自己和大公子不是一伙,一句话说出岂不前功尽弃,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正犹豫着无法可办的时候,?口重光笑着解围道,“主上,其实此事和山本寺大人还有大公子本无关,试问,多年来家中陆续有贼子造反,剩下的家臣为了向主上表明忠心,当然对主上更加尊崇,万事皆不敢悖逆,所以重光相信,就是有人想劝阻主上,也不敢。至于监国么,主上一旦离开,众臣当然推举大公子,因为大公子深受主上喜爱,赐名景虎乃众臣皆知,他们这样回信是表明自己将一如既往的臣服于本家,就算主上远行,他们也会谨遵大公子的旨令,不会有人起二心。至于山本寺大人,他是主上钦点的大公子佐师,有些家臣推举他,重光以为是考虑到大公子尚小,且主上出行不过个把月可回,不宜让大公子匆匆挑起重担,所以当由大公子的师父暂代,他们跳过甘糟景持大人而选择大公子的师父,这正说明家中并没有军中元勋坐大的隐患,众人的忠诚还是围绕在主上和继承人身边的。”这话说的冠冕堂皇,不乏搪塞歪曲之理,可偏偏却是此时最紧要的,听罢?口重光所说,直江景纲方才暗暗松了口气,偷瞧上杉谦信,脸色果然渐渐迟缓下来,好看多了,于是他大着胆子说道,“主上,景纲以为,家中虽然没有敢直言劝谏之臣,可也没有悖逆兴风之臣,乃是好事,家无能臣虽然对外多有不利,但家有忠臣总可保一方无忧,现在家中臣子一心一意,总算是件幸事啊!”上杉谦信听罢不知该说什么,嘴里嘟囔了几句,突然大声问道,“御馆的使臣还没回来么?”
话音刚落,一个小侍就哆哆嗦嗦的探了半拉脑袋进来,怯生生的答道,“刚刚回来,大人就让把信件都扔到火里去,小的因为大人还没看过,所以不敢扔,可也不敢进来,就只能等着了。”上杉谦信听罢大喜,命赶紧送上来,小侍忙快步跑进茶室,递上上杉显景的回信和孟昭德的口信,上杉谦信一眼扫过了孟昭德的口信后就打开了二公子的信函,一口气读罢之后哈哈大笑,用手连拍大腿道,“果然天佑我上杉家,我之后家事亦无忧也!”直江景纲和?口重光皆感惊奇,上杉谦信忙将书信递给二人看,两人读罢之后就明白了,都沉默不语,?口重光琢磨了一阵后,略带苛刻的说道,“虽然是为了忠心不惜冲撞主上的决策,可背后始作俑者必是孟昭德,他教导二公子只看对错而不顾主上的命令,可是有些狂妄啊!”区区数语,好像是在批评孟昭德,其实是自己卖个破绽,让上杉谦信往里跳,果然上杉谦信兴奋之余不及细想,就指正?口重光道,“你这话可不对啊,谦信为显景择师,看重的就是昭德的眼光卓绝和为人正派,他能够让显景不顾忌得罪我而直言对家事最有利之做法,实属难得,比那些只会逢迎的人强多了,显景在他的教导下,不负我之所望,谦信高兴的很啊。”?口重光这时对谦信给予自己的批评已经不在乎了,干脆又挖了一坑道,“可他怂恿二公子身赴险地总是不妥,劝谏主上不去即可,偏要推二公子替代入火坑,难道父子非又一人赴险么,我看他还是太狠。”谦信一听满不高兴了,语气略重的说道,“替父分忧有何不可,直指谦信赶赴奥州是涉险,此乃直言谏君,是为臣正道,替父赴险,此乃不敢悖逆父意,只好以身代之的为子正道,昭德来家不满一年,显景就让他调教成了忠臣孝子,如何能说他狠,我看很好才对!显景之前途真的不可限量啊...”上杉谦信越说越兴奋,终于说出这一句刹不住车的话来,可到这会他也渐渐冷静下来了,立刻意识到此言不妥,忙闭口不说了,但心中对上杉显景这个二儿子的印象却再难抹掉,已经大大提高了。
上杉谦信明白众臣的心意后,此事便可告结束了,他让?口重光想个借口说自己不去了就算把这件事情收尾,两位家臣得令后便起身告别主上离开了天守阁。直江景纲方才话不多,可是一直憋着想问问?口呢,现在四下无人了,他终于能说了,于是一把拉住重光,低声问道,“你小子,不是和二公子他们一伙了吧,你胆子可真大,不怕主上一会反应过来责罚你么,自古子嗣相争外臣是不便介入的,你可不要得不偿失啊!”重光和信纲自来交好,两家关系也是水**融常有姻亲,所以直江家和?口家的人私下交谈是毫不讲究礼数的,重光对直江景纲父亲训斥儿子一样的口吻也早习惯了,所以毫不介意,只是笑了笑,低声答道,“大公子和二公子明争暗斗由来已久,你我虽然明哲保身,可真正能够旁观几时,不过自欺欺人而已,直江大人,你的韬光养晦不过一层纸而已,糊住了让你看不到外面,可你以为真的天下就是一层纸了么,若是大公子一天去找你,戳破了这层纸,明摆着要你帮他,请问你的明哲保身还有用么,你若是不答应帮他,他自然把你看做二公子的羽翼,到时候你再如何?直江大人,你听我一句劝,这样的事情只有成王败寇,极少有能坐山观虎斗的,大公子确实弓马娴熟,可惜晚生了二十年,若是给他二十年时间在军旅中摸爬则他能稳操胜券,偏偏现在两位公子都是弱冠,文无名气武无军功,自然比较的就是师父的本事了,那个山本寺除了狂妄寡恩,还有什么本事,他能及得上孟大人的万分之一么,所以重光以为,子嗣相争外臣不是不参与,而是要站对位置,重光刚才和主上所言,就是为了二公子,就算将来主上明白了,他也不会怪责我,因为我说的是事实,只是提醒而已,并非搬弄是非,主上会因为这个治我的死罪么?只要重光不死,二公子得势的一天,重光无忧矣!”
说罢?口重光鞠了一躬,自己踱步离开了。直江景纲眼见他离去的背影长长叹了口气,躲在一边偷听了半天的女婿信纲这时才闪了出来,问道岳父,“岳父大人为何叹气,”直江景纲看了信纲一眼,指着远去的?口重光说道,“此人心性太大了,颇有赌徒风范,成也在此败也在此,你和他务必远离,不然将来必受牵连啊!”直江信纲听罢却不以为然,低声劝道,“重光乃是女婿见过的越后第一能臣,将来是一定有大作为的,甚至还会在咱家之上,岳父何出此言,难道不相信二公子和孟大人能够得势么?”直江景纲摇了摇头道,“恰恰正是我相信啊,有孟昭德在,上杉景虎一百个也不是对手,将来的家督必是二公子啊,可孟昭德煞费苦心,你以为是白来的么,他乃是池中蛟龙,必有腾飞凌云的一日,上杉家太小了,困不住他的,将来他走了,上杉的家事一定落入?口这个小子的手里,乱世中一个赌徒掌握家事命脉是很危险的啊,我看二十年后上杉家败运必在此人手里!只盼到时候孟昭德还能记得上杉对他的恩情扶持一把吧,不然覆巢之下无完卵,我辛苦积攒的本家基业也就毁于一旦了!”说罢这位老大人竟然动情落泪,直江信纲见了也很难受,可不知当从何劝阻,只能缓缓说道,“岳父大人言重了,我想不至于此!”直江景纲听罢突然抬头,怒视信纲说道,“不至于此!你也好不到哪去!你入城随侍时候我教导你什么来着,你都忘得一干二净,我让你小心做人,小心做人,你就是不听,我问你,源口三左卫门是怎么回事!”
直江信纲听罢一愣,可立刻就反应过来了,原来上杉谦信前年从佐竹义重手下挖来了东国大儒山崎秀仙,让他为自己专门传授四书五经,老庄诸子之说,他虽然号称汉学大儒,可直江信纲一直瞧不起他投靠二主,所以平日里都在春日山城居住却少有走动,尤其是山崎秀仙仗着自己得宠,经常不把别的家臣放在眼里,平日里缺少礼数(一个读书人,文人相轻也就罢了,还和武士较劲干什么,这样也配称为大儒?),直江信纲就更加生气,终于有一日让他抓住机会,逮到了山崎秀仙的陪臣源口三左卫门在城下纵马踩坏农田,他本来打算当众责打十鞭子,可那源口大声嚷嚷说自己是山崎秀仙的小舅子,谁也动不得自己,气的直江信纲忘了数数,一直打,最后竟然把他活活打死了。这件事情曾一度闹到上杉谦信那里,谦信痛恨源口纵马踩坏农田,可也责怪直江信纲下手太狠,两相抵消,又正好涉及的都是自己的宠臣,结果没有责罚,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可两位家臣从此势如水火,再也不说一句话,直江景纲问的就是这件事。直江信纲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笑着说道,“信纲知道了,日后注意便是。”直江景纲见他完全不当回事,气的火冒三丈,可一想,自己已经太老了,管不得这些了,就算再说多少,信纲只会以为自己是老糊涂了瞎管闲事,只好不说了,可心里却默默祈祷道,“信纲不拘小节,为人刚直不阿,非权术斗争之才,久在中枢其实不利,希望佛祖保佑他平平安安,我直江家不要毁在此人手上!”
一场轰轰烈烈的上杉家内“选举”就此结束,上杉谦信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就是家中除了大公子和他的佐政山本寺定长之外,再无人有站到权力中心的资格,另外二公子成长的很好,孟昭德很尽责,上杉谦信虽然把诸位家臣各自的想法都按下没说,可他自己心中却明白了,家中敢说真话,或者还能为自己的安危着想的只有上杉显景一人,比起那些对大公子簇拥追捧的人,他更恨在此事上自作聪明,装病躲开的大臣,按照上杉谦信的原话“能说出自己生病了这个理由,竟然没力气说出四个字的人名么”,他要大力整顿这些人,让他们明白,对于家事漠不关心就不配吃上杉家的禄米,一时间人心惶惶,之前表现不佳的家臣们纷纷急的跳脚,而就在上杉谦信准备找几个人下手,起到标榜作用的时候,上杉四天王之一的柿崎景家不好好的装病,突然跳了出来,撞到了枪口上!
两人一路走,走到了九十九间泉的高山亭上,才看到孟昭德正捧着一本书悠然自得的摇头晃脑,边上坐着上杉显景正在为师父烹茶,两人对视一笑,赶紧上前去,竹中重治大声说道,“大人好清闲,不知道谦信公急召么?”孟昭德见是半兵卫和天空丸,忙将书放下,笑着答道,“我将家事都交给你们俩负责,什么大事还不能自己裁决。”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走入凉亭,先和少主见了个礼方才坐下,然后对孟昭德说道,“谦信公遣使来问,说他因为本家没有水军,所以想亲自去奥州和最上家谈判,或取最上水军,或取南部的安东水军,来相助上杉家,现在他走了,谁能看护春日山城。”孟昭德想了想后答道,“当然是柿崎景家,他是上杉军中砥柱,”竹中重治摇摇头道,“柿崎景家病重在床,已经三日没有进水米了,”孟昭德听罢叹了口气,又想了想,然后说道,“直江景纲大人和宇佐美定满大人或择其一,都足以镇守居城。”竹中重治又否决道,“直江大人此番作为副使要一同出去,宇佐美大人么...”说到这竹中重治看了看上杉显景,然后道,“他年纪大了,谦信公已经命他择日回家归养,颐养天年。”孟昭德听罢嗯了一声,慢慢闭上了眼睛,良久之后方才睁开,缓缓地说道,“显景,你说说你的想法。”
上杉显景对自己的大师父所说的一切其实都暗暗听到心里了,只是手上没停,还在研磨茶叶,现在孟昭德问了,自己才放下茶杵说道,“我以为父上留谁镇守春日山城都不好,因为此时本家尚有不少异动,一向宗一揆众贼心不死,若是留守本城者必然涉及调兵遣将,父上此番东去,乃生死未卜之地,若是有所不测,或者耽搁些时日,难免家中掌权者不会另有想法,父上其实已经明言,四位家老纷纷排除在外,就是料到若是家中有所异动,年轻一派见无人看管会躁动。”孟昭德听罢笑了笑,突然问道,“为何直江大人要作为副使出席?”上杉显景晃晃脑袋说道,“直江大人最懂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父上颇为信任,他的想法是把直江大人摘干净,在关键时候出来,并有拥他为托孤重臣的意思。”孟昭德听罢哈哈大笑,赞许的看着上杉显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懂了么?谦信公去奥州,开玩笑,那是十天半个月能往返的么?骗得了别人,总算骗不了二公子啊!”竹中重治和山下政文此时也懂了,都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上杉显景得到大师父赞扬,忙施了一礼,小孩子天性,总想显示自己能的很,所以三位师父都明白了,自己还是把想的都说完了,“父上在平定本家内乱之后,一定有了重整家臣的意思,田山水军正是一个契机,其实真正水军能有何作为,多了不过三五千人,他们就算把持住越后的港口,我们的一切生产也不会耽误,紧俏物资也可以通过飞?国源源不断从京都运来,所以所谓的父上亲赴奥州谈判水军之事只是个幌子,父上要的是家臣的态度,看看他们在父上准备交权的时候打算怎么做,是拥护大哥还是我,或者都不支持,反而拥护某个家臣,父上年纪日渐老迈了,他此番一定会对大哥和我之外最得人心的家臣痛下杀手,不会姑息。所以显景斗胆猜测,柿崎大人一定看出来了,是装病,至于宇佐美大人,他平日里韬晦惯了,所以自动置身事外,父上率先把这二位摘开,就是想知道在他的估计之外还会有谁威胁到大哥或者我。”
说完之后,上杉显景便端正的坐直身子,等候孟昭德点评,孟昭德对上杉显景说的这些很是满意,已经滴水不漏了,便没有再补充,而是接着问道,“说的非常好,和为师想的一样,那你认为我们当如何回复使者呢?”上杉显景想了想后答道,“甘糟景持大人可以担当重任,我以为应该假装没有识破父上的企图,然后推举甘糟景持大人,首先,他是本家军中砥柱之一,排除了其他三位大人,也只剩下甘糟景持大人了,其次,甘糟大人乃是大哥的枪术教师,我这样推荐,正好名正言顺,我支持大哥的老师担当辅国,总不会有错吧?大哥毕竟是未来的本家家督么。”孟昭德听罢嘿嘿干笑了两声,然后看了看竹中重治,问道他,“你觉得妥当么?”竹中重治摇了摇头道,“如果真如少主猜测,谦信公此番并非要走,而是试探群臣,那么少主这样推荐就太急了,第一,谦信公并没有真正明言是景虎接替家督,二公子这样大力举荐大公子的师父,那么就等于变相臣服于大公子,谦信公或者说历代的君主对于子嗣坐大都是反感的,一定会略加掣肘,可大公子既然深受喜爱,谦信公必然不会直接惩罚他,可是会转而惩罚二公子来达到敲山震虎,可咱们明明和大公子不是一路,何必担这个委屈呢。第二,甘糟大人虽然是大公子的枪术教师,可据我所知,他在教导大公子之前就是家老,乃上杉四天王之一,备受信赖,所以半兵卫推测,他只是规规矩矩的教导大公子,并没有攀龙附凤之心,可山本寺不同,他不过区区侍大将,因为和大公子朝夕相伴,所以累及升任部将,他才是大公子信任和依赖的重臣,大公子的智囊羽翼,若是二公子打算削弱大公子的力量,那么可真的选错人了,谦信公不发怒的话还好,若是真发怒了,甘糟大人会无辜受累,不但伤不到大公子的根本,还会让他记恨推举他的二公子你,而最可怕的,若是本来高枕无忧的甘糟大人因此投入大公子的阵营,那岂不是得不偿失,所以偏偏就是这位甘糟大人二公子不可急着推荐啊!”
上杉显景听罢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好容易和直江家有了一点点关系,都不敢说得到了他的支持,现在险些把另一家推到大哥的身边去,权力斗争真是残酷啊,很可能一个字说错一个人名提错就万劫不复了,想到这,上杉显景打了个激灵,颤抖着嗓音对孟昭德说道,“大师父,徒儿的性命就在您手中了,父上明摆着要试探家中的人心所向,咱们如何在这关键一役中存活下来啊?”孟昭德拉住上杉显景的手,安慰他别着急,然后慢慢答道,“其实很简单,谦信公乃豪杰英雄,一生秉持的就是一个义字,他最恨的就是背信弃义的小人和祸乱家国的权臣,最喜欢的就是忠义之士,你只要这样,在我回答了使臣的话之后写一封亲笔秘密送给谦信公,就说田山家乃动荡不安之局,必然不会有心攻伐越后,此番海军出游必是长家的争功之举,不在真正的动武,所以请父上出于安全考虑不必亲赴险地,若是一定要出使最上家,你就说我有辩才,具胆识,可当大任,你愿意代父出使,并举荐我随行!”
上杉显景听罢大喜,拍手叫好道,“这可比柿崎大人的置身事外更妙啊,大师父果然厉害,放心,徒儿这就写信!”上杉显景这些日子在半兵卫和政文的调教下文笔大有长进,比孟昭德早强出百倍(原谅一个善写八股的明朝人吧),所以一封书信洋洋洒洒,片刻可得,孟昭德让半兵卫将书信装好连带自己的回答一起交付使臣“为师者志在教学,二公子之意为师者当辅之”,使臣也不留下吃饭接受招待,便抓紧返回春日山城去了。
此时的上杉谦信比任何时候都要火大,他召集了直江景纲,直江信纲,?口重光三人,在小茶室翻开各城城主和各位直臣的回信,看到一半的上杉谦信气的手直发抖,最后干脆将面前的回信全都往外一扔,大骂道,“都是不堪入目的,都扔了,都拿去给火炉烧掉,烧火还算有些作用!”直江景纲见了,忙命女婿将回信都抱走,自己则劝道,“主上不要为此动肝火,小心伤了身子。”上杉谦信叹了口气,端起茶碗猛的喝了一口,然后答道景纲,“若是生气就好了,将罪人拿来杀掉,便解气了,谦信是失望啊,这大火是冲着自己发的,哎...可叹我长尾家自命仁德宽厚,数代积攒恩德,结果呢,造反的比哪家都多,年年在一揆众身上耗费钱粮精力,若只是这样谦信还只能感叹时运不济,结果你看看,直江守你说,三十九封回信,一封阻止谦信涉险的都没有,二十七封推举景虎监国,剩下的都是推举山本寺的,景纲啊,他这几年是不是升的太快了!”直江景纲一听这个,心里咯噔一下,掂量着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主公年事已高,且酷爱饮酒,身体早不如从前,这时候正是不敢瞎说的时候啊,万一自己说山本寺狂妄揽权,主公只要不处置,将来山本寺和景虎就要反过头来对付自己,若是为山本寺辩解,自己多年来韬光养晦,就是为了让上杉谦信明白,自己和大公子不是一伙,一句话说出岂不前功尽弃,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正犹豫着无法可办的时候,?口重光笑着解围道,“主上,其实此事和山本寺大人还有大公子本无关,试问,多年来家中陆续有贼子造反,剩下的家臣为了向主上表明忠心,当然对主上更加尊崇,万事皆不敢悖逆,所以重光相信,就是有人想劝阻主上,也不敢。至于监国么,主上一旦离开,众臣当然推举大公子,因为大公子深受主上喜爱,赐名景虎乃众臣皆知,他们这样回信是表明自己将一如既往的臣服于本家,就算主上远行,他们也会谨遵大公子的旨令,不会有人起二心。至于山本寺大人,他是主上钦点的大公子佐师,有些家臣推举他,重光以为是考虑到大公子尚小,且主上出行不过个把月可回,不宜让大公子匆匆挑起重担,所以当由大公子的师父暂代,他们跳过甘糟景持大人而选择大公子的师父,这正说明家中并没有军中元勋坐大的隐患,众人的忠诚还是围绕在主上和继承人身边的。”这话说的冠冕堂皇,不乏搪塞歪曲之理,可偏偏却是此时最紧要的,听罢?口重光所说,直江景纲方才暗暗松了口气,偷瞧上杉谦信,脸色果然渐渐迟缓下来,好看多了,于是他大着胆子说道,“主上,景纲以为,家中虽然没有敢直言劝谏之臣,可也没有悖逆兴风之臣,乃是好事,家无能臣虽然对外多有不利,但家有忠臣总可保一方无忧,现在家中臣子一心一意,总算是件幸事啊!”上杉谦信听罢不知该说什么,嘴里嘟囔了几句,突然大声问道,“御馆的使臣还没回来么?”
话音刚落,一个小侍就哆哆嗦嗦的探了半拉脑袋进来,怯生生的答道,“刚刚回来,大人就让把信件都扔到火里去,小的因为大人还没看过,所以不敢扔,可也不敢进来,就只能等着了。”上杉谦信听罢大喜,命赶紧送上来,小侍忙快步跑进茶室,递上上杉显景的回信和孟昭德的口信,上杉谦信一眼扫过了孟昭德的口信后就打开了二公子的信函,一口气读罢之后哈哈大笑,用手连拍大腿道,“果然天佑我上杉家,我之后家事亦无忧也!”直江景纲和?口重光皆感惊奇,上杉谦信忙将书信递给二人看,两人读罢之后就明白了,都沉默不语,?口重光琢磨了一阵后,略带苛刻的说道,“虽然是为了忠心不惜冲撞主上的决策,可背后始作俑者必是孟昭德,他教导二公子只看对错而不顾主上的命令,可是有些狂妄啊!”区区数语,好像是在批评孟昭德,其实是自己卖个破绽,让上杉谦信往里跳,果然上杉谦信兴奋之余不及细想,就指正?口重光道,“你这话可不对啊,谦信为显景择师,看重的就是昭德的眼光卓绝和为人正派,他能够让显景不顾忌得罪我而直言对家事最有利之做法,实属难得,比那些只会逢迎的人强多了,显景在他的教导下,不负我之所望,谦信高兴的很啊。”?口重光这时对谦信给予自己的批评已经不在乎了,干脆又挖了一坑道,“可他怂恿二公子身赴险地总是不妥,劝谏主上不去即可,偏要推二公子替代入火坑,难道父子非又一人赴险么,我看他还是太狠。”谦信一听满不高兴了,语气略重的说道,“替父分忧有何不可,直指谦信赶赴奥州是涉险,此乃直言谏君,是为臣正道,替父赴险,此乃不敢悖逆父意,只好以身代之的为子正道,昭德来家不满一年,显景就让他调教成了忠臣孝子,如何能说他狠,我看很好才对!显景之前途真的不可限量啊...”上杉谦信越说越兴奋,终于说出这一句刹不住车的话来,可到这会他也渐渐冷静下来了,立刻意识到此言不妥,忙闭口不说了,但心中对上杉显景这个二儿子的印象却再难抹掉,已经大大提高了。
上杉谦信明白众臣的心意后,此事便可告结束了,他让?口重光想个借口说自己不去了就算把这件事情收尾,两位家臣得令后便起身告别主上离开了天守阁。直江景纲方才话不多,可是一直憋着想问问?口呢,现在四下无人了,他终于能说了,于是一把拉住重光,低声问道,“你小子,不是和二公子他们一伙了吧,你胆子可真大,不怕主上一会反应过来责罚你么,自古子嗣相争外臣是不便介入的,你可不要得不偿失啊!”重光和信纲自来交好,两家关系也是水**融常有姻亲,所以直江家和?口家的人私下交谈是毫不讲究礼数的,重光对直江景纲父亲训斥儿子一样的口吻也早习惯了,所以毫不介意,只是笑了笑,低声答道,“大公子和二公子明争暗斗由来已久,你我虽然明哲保身,可真正能够旁观几时,不过自欺欺人而已,直江大人,你的韬光养晦不过一层纸而已,糊住了让你看不到外面,可你以为真的天下就是一层纸了么,若是大公子一天去找你,戳破了这层纸,明摆着要你帮他,请问你的明哲保身还有用么,你若是不答应帮他,他自然把你看做二公子的羽翼,到时候你再如何?直江大人,你听我一句劝,这样的事情只有成王败寇,极少有能坐山观虎斗的,大公子确实弓马娴熟,可惜晚生了二十年,若是给他二十年时间在军旅中摸爬则他能稳操胜券,偏偏现在两位公子都是弱冠,文无名气武无军功,自然比较的就是师父的本事了,那个山本寺除了狂妄寡恩,还有什么本事,他能及得上孟大人的万分之一么,所以重光以为,子嗣相争外臣不是不参与,而是要站对位置,重光刚才和主上所言,就是为了二公子,就算将来主上明白了,他也不会怪责我,因为我说的是事实,只是提醒而已,并非搬弄是非,主上会因为这个治我的死罪么?只要重光不死,二公子得势的一天,重光无忧矣!”
说罢?口重光鞠了一躬,自己踱步离开了。直江景纲眼见他离去的背影长长叹了口气,躲在一边偷听了半天的女婿信纲这时才闪了出来,问道岳父,“岳父大人为何叹气,”直江景纲看了信纲一眼,指着远去的?口重光说道,“此人心性太大了,颇有赌徒风范,成也在此败也在此,你和他务必远离,不然将来必受牵连啊!”直江信纲听罢却不以为然,低声劝道,“重光乃是女婿见过的越后第一能臣,将来是一定有大作为的,甚至还会在咱家之上,岳父何出此言,难道不相信二公子和孟大人能够得势么?”直江景纲摇了摇头道,“恰恰正是我相信啊,有孟昭德在,上杉景虎一百个也不是对手,将来的家督必是二公子啊,可孟昭德煞费苦心,你以为是白来的么,他乃是池中蛟龙,必有腾飞凌云的一日,上杉家太小了,困不住他的,将来他走了,上杉的家事一定落入?口这个小子的手里,乱世中一个赌徒掌握家事命脉是很危险的啊,我看二十年后上杉家败运必在此人手里!只盼到时候孟昭德还能记得上杉对他的恩情扶持一把吧,不然覆巢之下无完卵,我辛苦积攒的本家基业也就毁于一旦了!”说罢这位老大人竟然动情落泪,直江信纲见了也很难受,可不知当从何劝阻,只能缓缓说道,“岳父大人言重了,我想不至于此!”直江景纲听罢突然抬头,怒视信纲说道,“不至于此!你也好不到哪去!你入城随侍时候我教导你什么来着,你都忘得一干二净,我让你小心做人,小心做人,你就是不听,我问你,源口三左卫门是怎么回事!”
直江信纲听罢一愣,可立刻就反应过来了,原来上杉谦信前年从佐竹义重手下挖来了东国大儒山崎秀仙,让他为自己专门传授四书五经,老庄诸子之说,他虽然号称汉学大儒,可直江信纲一直瞧不起他投靠二主,所以平日里都在春日山城居住却少有走动,尤其是山崎秀仙仗着自己得宠,经常不把别的家臣放在眼里,平日里缺少礼数(一个读书人,文人相轻也就罢了,还和武士较劲干什么,这样也配称为大儒?),直江信纲就更加生气,终于有一日让他抓住机会,逮到了山崎秀仙的陪臣源口三左卫门在城下纵马踩坏农田,他本来打算当众责打十鞭子,可那源口大声嚷嚷说自己是山崎秀仙的小舅子,谁也动不得自己,气的直江信纲忘了数数,一直打,最后竟然把他活活打死了。这件事情曾一度闹到上杉谦信那里,谦信痛恨源口纵马踩坏农田,可也责怪直江信纲下手太狠,两相抵消,又正好涉及的都是自己的宠臣,结果没有责罚,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可两位家臣从此势如水火,再也不说一句话,直江景纲问的就是这件事。直江信纲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笑着说道,“信纲知道了,日后注意便是。”直江景纲见他完全不当回事,气的火冒三丈,可一想,自己已经太老了,管不得这些了,就算再说多少,信纲只会以为自己是老糊涂了瞎管闲事,只好不说了,可心里却默默祈祷道,“信纲不拘小节,为人刚直不阿,非权术斗争之才,久在中枢其实不利,希望佛祖保佑他平平安安,我直江家不要毁在此人手上!”
一场轰轰烈烈的上杉家内“选举”就此结束,上杉谦信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就是家中除了大公子和他的佐政山本寺定长之外,再无人有站到权力中心的资格,另外二公子成长的很好,孟昭德很尽责,上杉谦信虽然把诸位家臣各自的想法都按下没说,可他自己心中却明白了,家中敢说真话,或者还能为自己的安危着想的只有上杉显景一人,比起那些对大公子簇拥追捧的人,他更恨在此事上自作聪明,装病躲开的大臣,按照上杉谦信的原话“能说出自己生病了这个理由,竟然没力气说出四个字的人名么”,他要大力整顿这些人,让他们明白,对于家事漠不关心就不配吃上杉家的禄米,一时间人心惶惶,之前表现不佳的家臣们纷纷急的跳脚,而就在上杉谦信准备找几个人下手,起到标榜作用的时候,上杉四天王之一的柿崎景家不好好的装病,突然跳了出来,撞到了枪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