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傻瓜谢幕了 第一百三十二回 深夜救忠兴
大明使臣团带着丰臣秀吉的和议书返回了北平,小西行长等人的倭国使臣团也返回釜山,陆续的日军开始慢慢从釜山港撤退,按照沈惟敬的意思是,册封需要时间,赏亲也需要时间,割让四道更需要时间,等到大明天子的诏书和公主来了,再交接四道不迟,这些丰臣秀吉都首肯了(日本人真实诚,小西行长派遣名将几次守城,李如松攻打不下,都先遣使答应议和,然后骗出城发动突袭,日军方才大败弃城,此计竟然屡试不爽,相比丰臣秀吉当年和毛利氏城下之盟,毛利氏就能遵守终生不反丰臣氏,倒看出日本人有些守信来了),只留下建制尚且完整,并没有参与大战的第八和第九兵团镇守釜山,剩下七个兵团的残兵皆陆续返回九州,各自回家休养。
如此天下暂时安宁,各地也无事,孟昭德忙着坐镇左大臣府修建名古屋,德川家康则忙着扩建江户城,一个是大唐遗风的千古一城,一个是日式风格的碉楼塔台,所争的不过是谁能率先建成,吸引商家到来,倭国的天下有钱便是一切,谁能笼络到黄金最多的商户做自己的御用商人,谁就能统治天下,最起码的也等于手握十万雄兵,德川家康明白这个道理,孟昭德则更清楚,所以孟昭德除了加派五大兵团(近卫兵团,天龙兵团,尾张兵团,美浓兵团,东海兵团)全军赶修外,还预先派遣山下政文,尼子长秀,果心居士等人去往京都,界港,甚至鹿儿岛港,笼络信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的各个势力来此预先购买府邸(有点招商引资的意思),以此来拉近自己和各派系商人众的关系。
到了1595年(文禄四年)开春,经过又一个寒冬的苦战,名古屋城的外城和内城全面竣工,虽然各处工事,城楼,门洞等还未修缮,但总算是把各地运来的巨石琢磨完毕,堆砌在了一起,此城之雄壮确实倭国未有,达成了当初孟昭德所说之愿,此城周长五里(一里是中国八里),是倭国普通城池(五万石)的近七倍,从北面清州城和那古野城的平行线上为起点,囊括旧清州城之南清州町和那古野城全城,西面抵达胜幡城东的六阳桥,东面居高俯瞰桶狭间,南面连接小舟城旧址。
名古屋城自北往南分为:北城,开六门三条大道,其中北向三门出城,西向一门连接西城,东向一门连接桶狭间,南向一门连接南城,整个城包含原清州町,那古野城,末森城一部,城中央为左大臣府,此时正式更名为内城,内城左侧采中华以左为尊的传统,开辟行花园,内汤池和殿上人大道,土地负责修建太阁行宫,公卿宅邸,内城右侧和内城左侧轴线平行,大理石铺垫的是官邸大道,大道两旁土地修建公子府,家老府,部将宅和公职衙门(政事机关如人事,财务,军事,科技,城防等),内城北侧连接北面三门是平安大道,共衔接六座商人町(商业区),十二处区户(民房,一个区户相当于一个小区)和各类用处宅基地(只能用现代词),还有军营三十三处,预计生活人口八万七千,驻军容量一万六千五百(内城驻扎近卫兵团一万人未计)。
西城,以六阳桥改名迎君桥为始,跨越三大河,伊势国的白口川,尾张清州城的下清川和上舟川,直达入海之地,此城西向一门出城,东向一门连接北城,城内兴建大型商港和军港九处,另有渔户,旅舍,饭馆,歌舞伎等驻足于此,是名古屋城的娱乐地和整个城池的取水之地,另军营十一处,预计生活人口三万四千,驻军容量五千五百。
南城,以小舟城原址自北延伸,衔接北城,此城一门南向一门东向出城,一门北向连接北城,城内有大型军港和商港六处,另船业厂房,作坊,手工业等三十余处,还有区户,军营等,预计生活人口四万九千,驻军容量三千。如此一座大城,共能停泊大船(安宅船,铁甲船)一百五十艘,或小船一千五百艘,驻军三万五千,供养生活十七万百姓,虽然比之大明北平城尚不足三分之一,然已足圆孟昭德之梦。
城池建好后,虽然孟昭德先行招商,又预先搭建木棚等容纳官员,虚造繁华之象,可毕竟此城巨大,耗时良久,比之孟昭德此时刚有一座石头垒起来的城墙,德川家康的江户城已经全部修缮完毕,内外粉刷一新,铁炮橹,弩箭塔,?望台等都以竣工,城下町一眼望去,中心大道两旁蔓延开来的各式建筑,不由人不觉得孟昭德那里惨淡,德川家康这里勃勃生机,所以商人众纷纷前往,再加上江户比名古屋更东十数日路程,许多想和陆奥出羽做生意的商户不需动员就主动上门,这便孟昭德的三城刚刚住满两成商家和百姓的时候,德川家康那边已经全部搬迁完毕。
然而三年整的工期孟昭德都坚持下来了,这小小挫败又如何能动摇他呢,外城墙竣工后,孟昭德马不停蹄的展开了第二期工程,其中近卫兵团和天龙兵团负责北城,西城,南城的城内设施建筑,从居民区开始,次之商户,再次之是扩建和规划作坊还有船厂,而剩下的三个兵团则大张旗鼓的在名古屋城城东桶狭间(相隔只有一里半)修筑虎口关(取倭国城池拱门统称虎口之意,意为桶狭间即名古屋城之虎口),和名古屋城的小心谨慎不同,孟昭德指挥三个兵团在此关隘上构筑了大批防御工事,鹿角,炮橹,弩塔,炮台数以百计,向世人尽情的展示着他防范德川家康的意思,其实也是为了和德川家康树敌来达到安抚秀吉的目的,从小生长在大明的孟昭德深切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臣下不合,主上心安!
到了当年7月初,孟昭德已经累及动用了人力十八万次,资金一百余万,虎口关终于落成,而名古屋城内的各类设施也有四成竣工,此时孟昭德正想和两位夫人歇息一段,去越后探望徒儿,顺便散心,可没想到政令下达,要求五大老立刻进京,孟昭德只能无奈的交待完公事,带着阿倍秀明和惠隐院直奔京都而去。
多年的政治斗争已经练就了孟昭德纯熟的政治嗅觉,此番突然的召来,孟昭德隐约感觉到背后必有大事,路上他和阿倍秀明分析,估计沈惟敬那边穿帮的可能性最大,作为和沈惟敬有另一层联系的孟昭德生怕有人走漏消息(世上永远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由加快了步伐,最后竟然第一个到达了京都,而这一次早到则彻底改变了日后一场重要战事的结局。
作为五大老的分布,应该是前田利家第一,孟昭德第二,毛利辉元第三,德川家康第四,蒲生氏乡第五到,而由于蒲生氏乡病重,转道回会津之后无法就医,所以在会津歇息了十日后就又启程,进京医治,所以五大老召集,蒲生氏乡早在京都。前田利家作为加贺之主该是先到的,却偏偏为了儿子的病比孟昭德晚到了三日,就是这三日,让孟昭德意想不到的两件事情发生了。
进京之后,没有太阁的政令,五大老只能递上拜帖,却不能会面,所以孟昭德三人只能回府等候,没想到一进府邸,门口就等着一位差人,原来是蒲生氏乡的门人,在此等候两日了,孟昭德听说蒲生氏乡急要见他,只好让阿倍秀明和惠隐院留在左大臣府(和名古屋的内城不同),自己去看望蒲生氏乡,一进近卫府,只见府中忙里忙外,一群人好似无头苍蝇一样,孟昭德不免不满道,“你们如此失礼!主上病痛,不知道伺候,却乘着无人管束就自由散漫起来,这是何道理!”其中一个胆子大点的下人回道,“这位老爷,你有所不知,这京都现在各个府中都是如此。”孟昭德听罢惊奇,还想再问,那人却自顾自的跑开了,孟昭德于是大步走入内宅,由管事领着直奔蒲生氏乡的卧房。
一进卧房,孟昭德不由两眼湿润,才一年不见,蒲生氏乡又瘦弱了许多,此时他已经完全无力起身,整个人僵硬的躺在床上,面朝天而直视,四肢枯萎如磷骨一般,孟昭德再也把持不住,噗通就坐倒在地,眼泪大颗大颗的掉了下来。声音惊动了蒲生氏乡,他微微颤了颤,用只有身边扇扇子的近侍才听得到的声音说道,“是左府么?”近侍忙喊道,“左府大人,我家大人请您说话。”
孟昭德忙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蒲生氏乡面前,看着蒲生氏乡只剩皮包骨头的脸庞,哽咽道,“意气风发,正扬名天下之时,奈何...奈何...”蒲生氏乡说道,“天意要左府成事,你最早来到,我便瞑目了。”孟昭德忙低头问道,“是否有什么要紧事,少将可快嘱咐。”蒲生氏乡连喘带咳道,“不是我...我要他...等两日...在我府上...你若不来...便大纳言得此人了...”
孟昭德忙问何人,可蒲生氏乡已经无法再开口了,孟昭德只好转而看向近侍,那近侍一指卧房一侧的纸门道,“我家大人吩咐,孟大人来了贵客还没走的话,就去那屋相见,别的我们不问也不理。”孟昭德忙哦了一声,起身自己推开那扇纸门,只见门后是一隔间,只有五张榻榻米大小,隔间里坐着一位武士,腰插肋差,屋内点着一盏油灯,昏黄之下孟昭德仔细辨认,竟然是细川忠兴!
孟昭德刚要开口叫人,细川忠兴就拦住了他,一把拉过孟昭德,随手带上纸门,而后突然跪倒在地,孟昭德大惊失色,赶紧也跪下还礼,顺势靠近细川忠兴的耳畔问道,“丹后守怎能如此大礼,是折煞孟昭德么?”细川忠兴闻言开口,竟然带着哭腔,语无伦次道,“左府!左府啊!当年你孤身入京都,我父上就和您有一面之缘,后来在信长公帐下相遇,得知您前程似锦,从此我父上就对您赞不绝口,我从小釜山就教导我,要拿您当榜样,要时时向您请教,把您当师傅一样尊敬...”
孟昭德见他语无伦次,忙扶起细川忠兴,苦笑道,“丹后守,你我之间,有话可以直说,我与细川老大人心心相惜,我敬佩他文韬武略久矣,说句私心的话,我之部从无一人有细川老大人那般才华,当年信长公得细川老大人,我是嫉妒的紧啊,不过此话狂妄了,请丹后守不要见怪。”细川忠兴使劲摇摇头道,“不会,不会,左府,既然您这么说,就请您把忠兴看成您的部下,让忠兴一辈子效忠您吧!”说罢噗通又跪下了,孟昭德刚要去扶,就听细川忠兴接着说道,“求您不要把我看做外人置之不理,求您救救我吧。”
孟昭德心里很是腻歪一下,还说怎么这个人今日这般失态,好说是一方大名,求着要拜自己当主子,原来是有难处救命啊,而且细川幽斋父子和丰臣秀吉关系一向很好,不是天大的事是绝对不会找上他的,自己还不一定能救得了呢!可孟昭德刚要拒绝之际,又转念一想,蒲生氏乡文武韬略真的不在自己之下,他苦心留细川忠兴在内室等候自己,只怕是为自己争天下布的一步好棋,自己若不接,就对不住蒲生氏乡了,于是硬生生的把不字吞了回去,转而开口道,“还请丹后守不要如此羞臊昭德,请你起来说话,只要丹后守起身,莫说什么,就是刀山火海我和丹后守一同面对!”
细川忠兴一听这话,那真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感动的一塌糊涂,他登时站起身来,紧紧的抓住孟昭德胳臂,颤抖着说道,“真的么!左府真的愿意助我么!”孟昭德坚定的点了点头,细川忠兴这才松了口气,不过马上脸色又严峻起来道,“左府,你可知道关白要被问斩了!”孟昭德一惊,忙道不知,细川忠兴于是说道,“这两年您忙于修建名古屋城,京都很多事情您不清楚,自从去岁太阁突然引出少公子给我们拜会后,关白就行止失常,以前他和公卿关系很好,现在却形同陌路,以前他喜欢和歌,烹茶,经常宴请天下名流,却在太阁勒令千利休自杀后,就诧然终止了,现在的关白什么都不喜欢,就喜欢试刀,你知道么,每天最严重的时候,他的仆从要背负三十把刀供他实验(日本武士试刀,就是在大街上随便杀人),京都血流成河啊...”
孟昭德插话道,“便是如此太阁要杀他?”细川忠兴摇摇头道,“你可知为何两个月前各地摘要就不送了,五大老也没有知会文,京都整个封锁,这便是那石田三成搞出来的,他污蔑关白谋反,太阁已经首肯,现在关白和全家老小都被囚禁在大阪城内,由大谷吉继亲自看守,而石田三成则奉命成立了京都临时管制组,负责审查一切大名和关白的关系,笔头(首席京奉行的俗称)浅野长政大人的嫡子据说就被拷打,现在下落不明,还有七八个城主,都是京畿附近的掌兵者,现在也各自分别关押,我也...我也...”孟昭德知道,这是细川忠兴也被怀疑了,细川幽斋作为丹后之主,离京都颇近不说,还是京畿大名中最善战的,由于资格老,也许石田三成还不敢动他,作为嫡长子的细川忠兴就成为突破口了。
孟昭德于是宽慰道,“丹后守请说,有何昭德能够效力的地方?”细川忠兴忙哀求道,“去年招待各地大名,是轮到我家做东,结果我一时手头不便,就从关白大人那里支应了黄金五百两,现在石田三成那个龟蛋竟然诬陷我,说这是关白收买我出兵助他的贿金,我...我如何说得清啊!”孟昭德笑道,“如此还不好说,只要差个人买通做账,真正落到纸上没有这个记录,石田三成也不敢如何你的。”细川忠兴叹口气道,“左府有所不知,我当初是公事,所以是请关白支应,关白公事公办,是从府库支应的钱财给我,府库的每一分钱都有明记,明日查账如何差了这五百两的话,我就说不清了!”
孟昭德又献计道,“那就还上好了,五百两补入府库,五百两买通管理府库的官员,明日查账就过去了。”细川忠兴急的直跺脚道,“就是这里有问题,当初我拿的可是一百枚黄金小判,左府,你也知道,为了打仗方便,所以只有内府库才铸造这种不好加工的五两小判,咱们外样大名虽然也有小判,可都是十两的‘半对’,让我去找一百枚五两的来,我如何能找到呢,而且听说石田三成查我,现在就是有钱的,也不愿意帮我,都不敢招惹石田三成啊!”孟昭德此时方恍然大悟,他笑道,“如此就说得通了,难怪少将硬留你,是他知道我能帮你啊!好吧,丹后守,你我不说外道话,我的御用商人迪亚戈先生总铺就在界港,他常年和京都做生意,五两的小判他应该有不少存货,我这就手书一封,你带去提钱。”
细川忠兴听罢感动的肺腑充溢热血,一把抱住了孟昭德,异常失态的喊道,“孟大人!孟大人!你可救了我全家性命啊!”孟昭德拍着细川忠兴的后背,苦笑道,“丹后守也是一方大名,莫要如此失态,折煞孟昭德了,都是太阁的臣子,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细川忠兴哪听得进去,连着说了许多感谢的话,直到孟昭德提醒他时间宝贵,细川忠兴才放开手来,孟昭德于是要来纸笔,写下调令,让细川忠兴星夜去取小判,细川忠兴感谢着收起书信,两人方才告别,细川忠兴急急出府而去。
细川忠兴走后,孟昭德拉开纸门坐回正屋蒲生氏乡身边,此时蒲生氏乡刚进了一碗米水,有些气力,看着孟昭德问道,“你肯定...答应了吧...别浪费我一番...”孟昭德点点头道,“我料到你留他是要我帮他,细川家坐拥京都西北一国,现在欠了我好大人情了。”蒲生氏乡稍微抬了抬头道,“那你...我呢...”孟昭德心领神会,“自然,我欠你更多,少将好生将养,蒲生氏的未来,自在孟昭德肩上。”蒲生氏乡无力点头,只能眨了眨眼睛道,“天意...你最早...利家...败了...”说罢眼睛一闭,好似就心满意足了,不再说话,孟昭德见状,只好道别一声,自己离开了近卫府。
离开近卫府后,孟昭德就要回左大臣府,却在一条街外被一人拦下,孟昭德见他面生,一问才知是石田三成府上的差役,奉命一直监视孟昭德,孟昭德问他何事,那差役不屑的答道,“奉临时总管制之命,督促左大臣孟昭德之言行,你现在往前走就是官堂大道了,都是公卿府宅,你要干什么去!告诉你,老实回府待着,不要找不自在!”孟昭德一听就无名火起,心说一个狗奴才也敢对自己吆五喝六,不过为大事者必以忍为先,孟昭德可不想在细川忠兴争分夺秒的紧要关头横生枝节,于是微笑着掏出两枚黄金小判,放到那差役手中说道,“多谢差官提醒,我这是要回府,从官堂大道走会近一点,这些钱请差官喝酒。”
那差官颠了颠两枚小判,得意的收入怀中,方才放孟昭德离去,孟昭德知道有眼线跟着自己,只能不去别处,一心一意的回府去了。一进府邸,孟昭德就看见阿倍秀明正和一位白衣秀士聊天,孟昭德上前闻讯,竟然是宫中司职内阴阳师的安倍久?(阿倍秀明堂兄),原来石田三成决意借此次机会彻底打击一切对手,连宫廷中的人都动了,安倍久?此来是想避祸的,孟昭德碍于阿倍秀明的面子,开口道,“是先生的堂兄,那就住几日吧,昭德别的本事没有,还有三分薄面,料来不会有人入我府抓人的。”哪知阿倍秀明坚定的摇了摇头道,“兄长这样的身份,不能留在此地,若留在此,那石田三成将来就不是要抓兄长,而是要抓主上了,内廷官员避祸至外臣府宅,是罪加一等的。”
安倍久?样貌忠厚,一看就是除了阴阳法术外一窍不通的那类人,听自己弟弟如此无情,差点昏厥过去,满脸的委屈无计可施,孟昭德见状还想劝劝阿倍秀明,可阿倍秀明完全不容孟昭德说话,直接开口道,“现在只有一个法子能救兄长,还能制止此处的祸乱,就是兄长去伏见城求见太阁,首先兄长是内廷官员,有大事不求天皇却求秀吉,秀吉自来最好面子,他自见在兄长心中他比天皇还要高贵,那必会窃喜,说不定能饶兄长一命。且兄长来我主上府内,恐怕石田三成已经知道,出主上之府去见天皇,那就有主上撺掇之嫌,挑拨天皇陛下和太阁的关系,太阁日后必会祸连主上,可出主上府邸后直奔太阁,太阁也会猜想是主上指引,主上心中只有太阁而无天皇,那太阁亦会欣喜,日后就算石田三成要扳倒主上,说不定太阁还会维护,所以如今最好之计就是兄长速速去见太阁吧!”孟昭德一听颇有理,便劝安倍久?如此做,待不行再论,安倍久?虽然胆怯,可对于堂弟的才华从来是佩服的,于是就真的拜别孟昭德和阿倍秀明,出府奔伏见城而去。
安倍久?离开后,孟昭德和阿倍秀明把各自见闻一说,原来京都此时已经全面戒严,石田三成掌管官员,大谷吉继掌管兵权,另有大野治长从旁协助,召唤五大老进京外,还召唤了各地所有大名和城主,一是肃清关白派,二是商议对关白的处罚,孟昭德听罢真是心惊肉跳,从未经历过这种全国范围的大清洗和大整顿的他不免担心,自己的一切辛苦得来会否一夜间化作乌有,蒲生氏乡给自己指引的这一步棋,当时自己出于义气就接了,这步棋接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
担心至极的孟昭德一夜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整天也是茶不思饭不想,就如此浑浑噩噩的听着府墙外阵阵跑步声和兵甲的碰撞声,到了下午孟昭德推开府门,仅仅一夜之间,京都的戒严又升级了,现在各个府邸门前都有几十名士兵防守,孟昭德竟然连门都出不去了。被囚禁在府中的孟昭德无所事事,就和阿倍秀明下棋,或者和惠隐院切磋枪术消遣,直到当天夜里很晚了,左大臣府的府门突然被撞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冲入府中,孟昭德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捆绑起来。
早早打坐研经的惠隐院听到响动,大踏步拎着朱枪就冲到院中,一见主上被人绑了,顿时火起,手中朱枪一个半圆抡开,离着自己最近的五六名士卒就被震飞了出去,剩下的士卒见状,纷纷掏出兵刃要上来厮杀,突然一声大喝响起,“都给我住手!”众人得令真不敢前,惠隐院也是一愣,一见原来是府门口站着的一位武士,他四五十岁年纪,身着铠甲,手持太刀,不怒自威,惠隐院刚要开口叱责,孟昭德就接喊道,“伊予守是正人君子,他只是奉命行事,惠隐院,你好好保护先生,待我回来!不可妄动!”
那立于府门的正是伊予国六万石城主安国寺惠琼,他乃是奉令进京协助石田三成的,见孟昭德表态后,他亦大声喊道,“吾之部下亦不许妄动,治部少辅要绑左府,那是政令,我不得不尊,但左府亦是天皇敕封,他的府邸我亦要尊重,所以拿人即可,谁敢在左府内放肆,立刻处斩!”有了孟昭德的命令,惠隐院只好恨恨的把枪放下,安国寺的亲兵也各自收刀回鞘,不然按照惠隐院现在的火气,他们非横尸当场不可。
孟昭德待惠隐院冷静下来后复又喊道,“伊予守请速带我走,我之部下脾气不好,不然久了我亦怕压制不住。”安国寺惠琼忙点点头道,“好吧,得罪了,左府,你须知今日之事不是我的本意,乃是治部少辅的政令啊。”孟昭德一边自己往府外走去,一边笑道,“三成小儿玩不出大花样,放心吧,伊予守,我自和他计较,不会难为同殿之士。”说罢大踏步随军旅行去,安国寺惠琼亦紧随其后,直奔京奉行府。
如此天下暂时安宁,各地也无事,孟昭德忙着坐镇左大臣府修建名古屋,德川家康则忙着扩建江户城,一个是大唐遗风的千古一城,一个是日式风格的碉楼塔台,所争的不过是谁能率先建成,吸引商家到来,倭国的天下有钱便是一切,谁能笼络到黄金最多的商户做自己的御用商人,谁就能统治天下,最起码的也等于手握十万雄兵,德川家康明白这个道理,孟昭德则更清楚,所以孟昭德除了加派五大兵团(近卫兵团,天龙兵团,尾张兵团,美浓兵团,东海兵团)全军赶修外,还预先派遣山下政文,尼子长秀,果心居士等人去往京都,界港,甚至鹿儿岛港,笼络信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的各个势力来此预先购买府邸(有点招商引资的意思),以此来拉近自己和各派系商人众的关系。
到了1595年(文禄四年)开春,经过又一个寒冬的苦战,名古屋城的外城和内城全面竣工,虽然各处工事,城楼,门洞等还未修缮,但总算是把各地运来的巨石琢磨完毕,堆砌在了一起,此城之雄壮确实倭国未有,达成了当初孟昭德所说之愿,此城周长五里(一里是中国八里),是倭国普通城池(五万石)的近七倍,从北面清州城和那古野城的平行线上为起点,囊括旧清州城之南清州町和那古野城全城,西面抵达胜幡城东的六阳桥,东面居高俯瞰桶狭间,南面连接小舟城旧址。
名古屋城自北往南分为:北城,开六门三条大道,其中北向三门出城,西向一门连接西城,东向一门连接桶狭间,南向一门连接南城,整个城包含原清州町,那古野城,末森城一部,城中央为左大臣府,此时正式更名为内城,内城左侧采中华以左为尊的传统,开辟行花园,内汤池和殿上人大道,土地负责修建太阁行宫,公卿宅邸,内城右侧和内城左侧轴线平行,大理石铺垫的是官邸大道,大道两旁土地修建公子府,家老府,部将宅和公职衙门(政事机关如人事,财务,军事,科技,城防等),内城北侧连接北面三门是平安大道,共衔接六座商人町(商业区),十二处区户(民房,一个区户相当于一个小区)和各类用处宅基地(只能用现代词),还有军营三十三处,预计生活人口八万七千,驻军容量一万六千五百(内城驻扎近卫兵团一万人未计)。
西城,以六阳桥改名迎君桥为始,跨越三大河,伊势国的白口川,尾张清州城的下清川和上舟川,直达入海之地,此城西向一门出城,东向一门连接北城,城内兴建大型商港和军港九处,另有渔户,旅舍,饭馆,歌舞伎等驻足于此,是名古屋城的娱乐地和整个城池的取水之地,另军营十一处,预计生活人口三万四千,驻军容量五千五百。
南城,以小舟城原址自北延伸,衔接北城,此城一门南向一门东向出城,一门北向连接北城,城内有大型军港和商港六处,另船业厂房,作坊,手工业等三十余处,还有区户,军营等,预计生活人口四万九千,驻军容量三千。如此一座大城,共能停泊大船(安宅船,铁甲船)一百五十艘,或小船一千五百艘,驻军三万五千,供养生活十七万百姓,虽然比之大明北平城尚不足三分之一,然已足圆孟昭德之梦。
城池建好后,虽然孟昭德先行招商,又预先搭建木棚等容纳官员,虚造繁华之象,可毕竟此城巨大,耗时良久,比之孟昭德此时刚有一座石头垒起来的城墙,德川家康的江户城已经全部修缮完毕,内外粉刷一新,铁炮橹,弩箭塔,?望台等都以竣工,城下町一眼望去,中心大道两旁蔓延开来的各式建筑,不由人不觉得孟昭德那里惨淡,德川家康这里勃勃生机,所以商人众纷纷前往,再加上江户比名古屋更东十数日路程,许多想和陆奥出羽做生意的商户不需动员就主动上门,这便孟昭德的三城刚刚住满两成商家和百姓的时候,德川家康那边已经全部搬迁完毕。
然而三年整的工期孟昭德都坚持下来了,这小小挫败又如何能动摇他呢,外城墙竣工后,孟昭德马不停蹄的展开了第二期工程,其中近卫兵团和天龙兵团负责北城,西城,南城的城内设施建筑,从居民区开始,次之商户,再次之是扩建和规划作坊还有船厂,而剩下的三个兵团则大张旗鼓的在名古屋城城东桶狭间(相隔只有一里半)修筑虎口关(取倭国城池拱门统称虎口之意,意为桶狭间即名古屋城之虎口),和名古屋城的小心谨慎不同,孟昭德指挥三个兵团在此关隘上构筑了大批防御工事,鹿角,炮橹,弩塔,炮台数以百计,向世人尽情的展示着他防范德川家康的意思,其实也是为了和德川家康树敌来达到安抚秀吉的目的,从小生长在大明的孟昭德深切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臣下不合,主上心安!
到了当年7月初,孟昭德已经累及动用了人力十八万次,资金一百余万,虎口关终于落成,而名古屋城内的各类设施也有四成竣工,此时孟昭德正想和两位夫人歇息一段,去越后探望徒儿,顺便散心,可没想到政令下达,要求五大老立刻进京,孟昭德只能无奈的交待完公事,带着阿倍秀明和惠隐院直奔京都而去。
多年的政治斗争已经练就了孟昭德纯熟的政治嗅觉,此番突然的召来,孟昭德隐约感觉到背后必有大事,路上他和阿倍秀明分析,估计沈惟敬那边穿帮的可能性最大,作为和沈惟敬有另一层联系的孟昭德生怕有人走漏消息(世上永远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由加快了步伐,最后竟然第一个到达了京都,而这一次早到则彻底改变了日后一场重要战事的结局。
作为五大老的分布,应该是前田利家第一,孟昭德第二,毛利辉元第三,德川家康第四,蒲生氏乡第五到,而由于蒲生氏乡病重,转道回会津之后无法就医,所以在会津歇息了十日后就又启程,进京医治,所以五大老召集,蒲生氏乡早在京都。前田利家作为加贺之主该是先到的,却偏偏为了儿子的病比孟昭德晚到了三日,就是这三日,让孟昭德意想不到的两件事情发生了。
进京之后,没有太阁的政令,五大老只能递上拜帖,却不能会面,所以孟昭德三人只能回府等候,没想到一进府邸,门口就等着一位差人,原来是蒲生氏乡的门人,在此等候两日了,孟昭德听说蒲生氏乡急要见他,只好让阿倍秀明和惠隐院留在左大臣府(和名古屋的内城不同),自己去看望蒲生氏乡,一进近卫府,只见府中忙里忙外,一群人好似无头苍蝇一样,孟昭德不免不满道,“你们如此失礼!主上病痛,不知道伺候,却乘着无人管束就自由散漫起来,这是何道理!”其中一个胆子大点的下人回道,“这位老爷,你有所不知,这京都现在各个府中都是如此。”孟昭德听罢惊奇,还想再问,那人却自顾自的跑开了,孟昭德于是大步走入内宅,由管事领着直奔蒲生氏乡的卧房。
一进卧房,孟昭德不由两眼湿润,才一年不见,蒲生氏乡又瘦弱了许多,此时他已经完全无力起身,整个人僵硬的躺在床上,面朝天而直视,四肢枯萎如磷骨一般,孟昭德再也把持不住,噗通就坐倒在地,眼泪大颗大颗的掉了下来。声音惊动了蒲生氏乡,他微微颤了颤,用只有身边扇扇子的近侍才听得到的声音说道,“是左府么?”近侍忙喊道,“左府大人,我家大人请您说话。”
孟昭德忙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蒲生氏乡面前,看着蒲生氏乡只剩皮包骨头的脸庞,哽咽道,“意气风发,正扬名天下之时,奈何...奈何...”蒲生氏乡说道,“天意要左府成事,你最早来到,我便瞑目了。”孟昭德忙低头问道,“是否有什么要紧事,少将可快嘱咐。”蒲生氏乡连喘带咳道,“不是我...我要他...等两日...在我府上...你若不来...便大纳言得此人了...”
孟昭德忙问何人,可蒲生氏乡已经无法再开口了,孟昭德只好转而看向近侍,那近侍一指卧房一侧的纸门道,“我家大人吩咐,孟大人来了贵客还没走的话,就去那屋相见,别的我们不问也不理。”孟昭德忙哦了一声,起身自己推开那扇纸门,只见门后是一隔间,只有五张榻榻米大小,隔间里坐着一位武士,腰插肋差,屋内点着一盏油灯,昏黄之下孟昭德仔细辨认,竟然是细川忠兴!
孟昭德刚要开口叫人,细川忠兴就拦住了他,一把拉过孟昭德,随手带上纸门,而后突然跪倒在地,孟昭德大惊失色,赶紧也跪下还礼,顺势靠近细川忠兴的耳畔问道,“丹后守怎能如此大礼,是折煞孟昭德么?”细川忠兴闻言开口,竟然带着哭腔,语无伦次道,“左府!左府啊!当年你孤身入京都,我父上就和您有一面之缘,后来在信长公帐下相遇,得知您前程似锦,从此我父上就对您赞不绝口,我从小釜山就教导我,要拿您当榜样,要时时向您请教,把您当师傅一样尊敬...”
孟昭德见他语无伦次,忙扶起细川忠兴,苦笑道,“丹后守,你我之间,有话可以直说,我与细川老大人心心相惜,我敬佩他文韬武略久矣,说句私心的话,我之部从无一人有细川老大人那般才华,当年信长公得细川老大人,我是嫉妒的紧啊,不过此话狂妄了,请丹后守不要见怪。”细川忠兴使劲摇摇头道,“不会,不会,左府,既然您这么说,就请您把忠兴看成您的部下,让忠兴一辈子效忠您吧!”说罢噗通又跪下了,孟昭德刚要去扶,就听细川忠兴接着说道,“求您不要把我看做外人置之不理,求您救救我吧。”
孟昭德心里很是腻歪一下,还说怎么这个人今日这般失态,好说是一方大名,求着要拜自己当主子,原来是有难处救命啊,而且细川幽斋父子和丰臣秀吉关系一向很好,不是天大的事是绝对不会找上他的,自己还不一定能救得了呢!可孟昭德刚要拒绝之际,又转念一想,蒲生氏乡文武韬略真的不在自己之下,他苦心留细川忠兴在内室等候自己,只怕是为自己争天下布的一步好棋,自己若不接,就对不住蒲生氏乡了,于是硬生生的把不字吞了回去,转而开口道,“还请丹后守不要如此羞臊昭德,请你起来说话,只要丹后守起身,莫说什么,就是刀山火海我和丹后守一同面对!”
细川忠兴一听这话,那真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感动的一塌糊涂,他登时站起身来,紧紧的抓住孟昭德胳臂,颤抖着说道,“真的么!左府真的愿意助我么!”孟昭德坚定的点了点头,细川忠兴这才松了口气,不过马上脸色又严峻起来道,“左府,你可知道关白要被问斩了!”孟昭德一惊,忙道不知,细川忠兴于是说道,“这两年您忙于修建名古屋城,京都很多事情您不清楚,自从去岁太阁突然引出少公子给我们拜会后,关白就行止失常,以前他和公卿关系很好,现在却形同陌路,以前他喜欢和歌,烹茶,经常宴请天下名流,却在太阁勒令千利休自杀后,就诧然终止了,现在的关白什么都不喜欢,就喜欢试刀,你知道么,每天最严重的时候,他的仆从要背负三十把刀供他实验(日本武士试刀,就是在大街上随便杀人),京都血流成河啊...”
孟昭德插话道,“便是如此太阁要杀他?”细川忠兴摇摇头道,“你可知为何两个月前各地摘要就不送了,五大老也没有知会文,京都整个封锁,这便是那石田三成搞出来的,他污蔑关白谋反,太阁已经首肯,现在关白和全家老小都被囚禁在大阪城内,由大谷吉继亲自看守,而石田三成则奉命成立了京都临时管制组,负责审查一切大名和关白的关系,笔头(首席京奉行的俗称)浅野长政大人的嫡子据说就被拷打,现在下落不明,还有七八个城主,都是京畿附近的掌兵者,现在也各自分别关押,我也...我也...”孟昭德知道,这是细川忠兴也被怀疑了,细川幽斋作为丹后之主,离京都颇近不说,还是京畿大名中最善战的,由于资格老,也许石田三成还不敢动他,作为嫡长子的细川忠兴就成为突破口了。
孟昭德于是宽慰道,“丹后守请说,有何昭德能够效力的地方?”细川忠兴忙哀求道,“去年招待各地大名,是轮到我家做东,结果我一时手头不便,就从关白大人那里支应了黄金五百两,现在石田三成那个龟蛋竟然诬陷我,说这是关白收买我出兵助他的贿金,我...我如何说得清啊!”孟昭德笑道,“如此还不好说,只要差个人买通做账,真正落到纸上没有这个记录,石田三成也不敢如何你的。”细川忠兴叹口气道,“左府有所不知,我当初是公事,所以是请关白支应,关白公事公办,是从府库支应的钱财给我,府库的每一分钱都有明记,明日查账如何差了这五百两的话,我就说不清了!”
孟昭德又献计道,“那就还上好了,五百两补入府库,五百两买通管理府库的官员,明日查账就过去了。”细川忠兴急的直跺脚道,“就是这里有问题,当初我拿的可是一百枚黄金小判,左府,你也知道,为了打仗方便,所以只有内府库才铸造这种不好加工的五两小判,咱们外样大名虽然也有小判,可都是十两的‘半对’,让我去找一百枚五两的来,我如何能找到呢,而且听说石田三成查我,现在就是有钱的,也不愿意帮我,都不敢招惹石田三成啊!”孟昭德此时方恍然大悟,他笑道,“如此就说得通了,难怪少将硬留你,是他知道我能帮你啊!好吧,丹后守,你我不说外道话,我的御用商人迪亚戈先生总铺就在界港,他常年和京都做生意,五两的小判他应该有不少存货,我这就手书一封,你带去提钱。”
细川忠兴听罢感动的肺腑充溢热血,一把抱住了孟昭德,异常失态的喊道,“孟大人!孟大人!你可救了我全家性命啊!”孟昭德拍着细川忠兴的后背,苦笑道,“丹后守也是一方大名,莫要如此失态,折煞孟昭德了,都是太阁的臣子,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细川忠兴哪听得进去,连着说了许多感谢的话,直到孟昭德提醒他时间宝贵,细川忠兴才放开手来,孟昭德于是要来纸笔,写下调令,让细川忠兴星夜去取小判,细川忠兴感谢着收起书信,两人方才告别,细川忠兴急急出府而去。
细川忠兴走后,孟昭德拉开纸门坐回正屋蒲生氏乡身边,此时蒲生氏乡刚进了一碗米水,有些气力,看着孟昭德问道,“你肯定...答应了吧...别浪费我一番...”孟昭德点点头道,“我料到你留他是要我帮他,细川家坐拥京都西北一国,现在欠了我好大人情了。”蒲生氏乡稍微抬了抬头道,“那你...我呢...”孟昭德心领神会,“自然,我欠你更多,少将好生将养,蒲生氏的未来,自在孟昭德肩上。”蒲生氏乡无力点头,只能眨了眨眼睛道,“天意...你最早...利家...败了...”说罢眼睛一闭,好似就心满意足了,不再说话,孟昭德见状,只好道别一声,自己离开了近卫府。
离开近卫府后,孟昭德就要回左大臣府,却在一条街外被一人拦下,孟昭德见他面生,一问才知是石田三成府上的差役,奉命一直监视孟昭德,孟昭德问他何事,那差役不屑的答道,“奉临时总管制之命,督促左大臣孟昭德之言行,你现在往前走就是官堂大道了,都是公卿府宅,你要干什么去!告诉你,老实回府待着,不要找不自在!”孟昭德一听就无名火起,心说一个狗奴才也敢对自己吆五喝六,不过为大事者必以忍为先,孟昭德可不想在细川忠兴争分夺秒的紧要关头横生枝节,于是微笑着掏出两枚黄金小判,放到那差役手中说道,“多谢差官提醒,我这是要回府,从官堂大道走会近一点,这些钱请差官喝酒。”
那差官颠了颠两枚小判,得意的收入怀中,方才放孟昭德离去,孟昭德知道有眼线跟着自己,只能不去别处,一心一意的回府去了。一进府邸,孟昭德就看见阿倍秀明正和一位白衣秀士聊天,孟昭德上前闻讯,竟然是宫中司职内阴阳师的安倍久?(阿倍秀明堂兄),原来石田三成决意借此次机会彻底打击一切对手,连宫廷中的人都动了,安倍久?此来是想避祸的,孟昭德碍于阿倍秀明的面子,开口道,“是先生的堂兄,那就住几日吧,昭德别的本事没有,还有三分薄面,料来不会有人入我府抓人的。”哪知阿倍秀明坚定的摇了摇头道,“兄长这样的身份,不能留在此地,若留在此,那石田三成将来就不是要抓兄长,而是要抓主上了,内廷官员避祸至外臣府宅,是罪加一等的。”
安倍久?样貌忠厚,一看就是除了阴阳法术外一窍不通的那类人,听自己弟弟如此无情,差点昏厥过去,满脸的委屈无计可施,孟昭德见状还想劝劝阿倍秀明,可阿倍秀明完全不容孟昭德说话,直接开口道,“现在只有一个法子能救兄长,还能制止此处的祸乱,就是兄长去伏见城求见太阁,首先兄长是内廷官员,有大事不求天皇却求秀吉,秀吉自来最好面子,他自见在兄长心中他比天皇还要高贵,那必会窃喜,说不定能饶兄长一命。且兄长来我主上府内,恐怕石田三成已经知道,出主上之府去见天皇,那就有主上撺掇之嫌,挑拨天皇陛下和太阁的关系,太阁日后必会祸连主上,可出主上府邸后直奔太阁,太阁也会猜想是主上指引,主上心中只有太阁而无天皇,那太阁亦会欣喜,日后就算石田三成要扳倒主上,说不定太阁还会维护,所以如今最好之计就是兄长速速去见太阁吧!”孟昭德一听颇有理,便劝安倍久?如此做,待不行再论,安倍久?虽然胆怯,可对于堂弟的才华从来是佩服的,于是就真的拜别孟昭德和阿倍秀明,出府奔伏见城而去。
安倍久?离开后,孟昭德和阿倍秀明把各自见闻一说,原来京都此时已经全面戒严,石田三成掌管官员,大谷吉继掌管兵权,另有大野治长从旁协助,召唤五大老进京外,还召唤了各地所有大名和城主,一是肃清关白派,二是商议对关白的处罚,孟昭德听罢真是心惊肉跳,从未经历过这种全国范围的大清洗和大整顿的他不免担心,自己的一切辛苦得来会否一夜间化作乌有,蒲生氏乡给自己指引的这一步棋,当时自己出于义气就接了,这步棋接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
担心至极的孟昭德一夜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整天也是茶不思饭不想,就如此浑浑噩噩的听着府墙外阵阵跑步声和兵甲的碰撞声,到了下午孟昭德推开府门,仅仅一夜之间,京都的戒严又升级了,现在各个府邸门前都有几十名士兵防守,孟昭德竟然连门都出不去了。被囚禁在府中的孟昭德无所事事,就和阿倍秀明下棋,或者和惠隐院切磋枪术消遣,直到当天夜里很晚了,左大臣府的府门突然被撞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冲入府中,孟昭德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捆绑起来。
早早打坐研经的惠隐院听到响动,大踏步拎着朱枪就冲到院中,一见主上被人绑了,顿时火起,手中朱枪一个半圆抡开,离着自己最近的五六名士卒就被震飞了出去,剩下的士卒见状,纷纷掏出兵刃要上来厮杀,突然一声大喝响起,“都给我住手!”众人得令真不敢前,惠隐院也是一愣,一见原来是府门口站着的一位武士,他四五十岁年纪,身着铠甲,手持太刀,不怒自威,惠隐院刚要开口叱责,孟昭德就接喊道,“伊予守是正人君子,他只是奉命行事,惠隐院,你好好保护先生,待我回来!不可妄动!”
那立于府门的正是伊予国六万石城主安国寺惠琼,他乃是奉令进京协助石田三成的,见孟昭德表态后,他亦大声喊道,“吾之部下亦不许妄动,治部少辅要绑左府,那是政令,我不得不尊,但左府亦是天皇敕封,他的府邸我亦要尊重,所以拿人即可,谁敢在左府内放肆,立刻处斩!”有了孟昭德的命令,惠隐院只好恨恨的把枪放下,安国寺的亲兵也各自收刀回鞘,不然按照惠隐院现在的火气,他们非横尸当场不可。
孟昭德待惠隐院冷静下来后复又喊道,“伊予守请速带我走,我之部下脾气不好,不然久了我亦怕压制不住。”安国寺惠琼忙点点头道,“好吧,得罪了,左府,你须知今日之事不是我的本意,乃是治部少辅的政令啊。”孟昭德一边自己往府外走去,一边笑道,“三成小儿玩不出大花样,放心吧,伊予守,我自和他计较,不会难为同殿之士。”说罢大踏步随军旅行去,安国寺惠琼亦紧随其后,直奔京奉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