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四十章 报应来了
――――这一章送给“看着不爽就砍你”,请多鼓励,不要老是鸡窝里放屁――连讽刺带打击的好不好?
李允大笑道:“田是不能再均了!再均一次也没什么用,过不了多久就又会集中到有钱、有权或者有能的人手中,均田再均田,均个没完不了,谁还肯艰苦创业发家致富?而且均田对大地主利益伤害太大,容易引起强烈反弹,因此那种想毕其功于一役的运动式的均田是不能再搞了,但必须在国策上抑制大地主,扶持贫苦,对中小地主和富农既不打击也不扶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最终使国家形成穷人少,大地主也少,中间中小地主和中富农多的纺锤形贫富结构,这种结构社会最稳定……”
群臣听天书一样,反正皇上没有要均田的意思就好,虽然他们也都知道均田的好处――隋文帝开国设科举(此为科举制的创始),裁并州郡,经济上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辙底的均田制带来了辙底的大发展,二十多年后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开皇十二年财政官员呈报说:“府藏皆满,粮食布帛无处容纳了。”文帝诏令再造新库,后来又奏呈说:“新库刚落成不久,亦堆积无余。”其粮食布帛,足够国家支用五六十年。即至隋末洛阳被围困,城内布帛山积,竟然用布帛当柴烧!唐代隋之后,堆积的布帛还用了二十多年。服了吧?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的结合这是这么有力量!二十多年间人口也从四百多万户增加到八百九十多万户,四千六百多万人,盛况直追文景!
可这些朝臣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虽然他们对李允忠心,要是李允叫他们捐出土地来,没一个人会皱一下眉头,但要实行均田,他们可是坚决反对,因为这事不合理:要均田就得把富人的土地收上来,分给穷人,这么做当然不合理。就象王抟说的“富人也是皇上的子民”,他们的财产也是几辈子辛苦攒下来的,说收就收,富人能服吗,还不得天下大乱?隋文均田是因为他结束了中国四百多年五胡乱华的大分裂局面,大分裂大动荡造成了大量无主的土地,他有那条件均田,可是当他打下南方相对稳定的陈国,在南方推行均田时却遭到南方地主的拼死反对,地主们纷纷造反,整个南方都乱了起来,乱军数十支,大的几万人就称孤道寡,小的上千人就称将军都督,他们抓住隋朝任命的官员就脔肉抽肠,疯狂发泄内心的不满――当然,没有人民的支持,这些跳出来的地主不久就自取灭亡了。可毕竟是大乱了不是,可见田是均不得的!
皇上宁可削发代首也不肯治李忠的罪,老管家感动得眼泪鼻涕一塌糊涂,带着全家宫门跪安,李允亲加抚慰。李忠从此做事更加忠勉勤谨,那是不用多说了。
对国家大事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皇上有了钱就会对梁国用兵,对梁国用兵当然是兵越多越好,钱越省越好,说实话李允缺钱都缺怕了,可是想灭掉一个大国,即使是一个腐朽的大国,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大梁这样的强敌!因此又不能不大把撒银子扩军备战。
被解除职务的尉迟勿猛因此抓住李允的心理,上书建议:将府兵制(亦兵亦农)和募兵制(即李允正在实行的职业兵制)相结合,除现有的正规军外逐步成立以约二十至三十个军的“简编军”,所谓“简编军”就是搭成一个军的指挥机构,平时从军部一直到营部只有军官,没有实兵,总共一千六七百人的样子。营部驻县城,营以下官兵就是府兵了,即平时为农,每年冬天农闲时到县城营部参加集训一个月,然后领了过年的赏赐(建议为一身衣服料子十斤盐)回家。这样国家的花费没什么增加,一旦有事,可用之兵却增加了一倍多。
这不就是现役军人和预备役相结合吗?好主意,正和朕意。这可是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大事,勿猛大才可用啊!加恩为前敌行营都部署,信用如初,令他到前线考察敌情,定立灭梁大计。
李允诸事顺心,这一天正在宫里胡混,让大小观音躺在一起,他要尝尝四颗樱桃哪个更甜,大观音娇笑道:“那皇上得先把眼睛蒙起来,不然定有情弊!”
李允笑道:“好,好啊,不过蒙上眼睛尝错了地方概不负责!”
正玩得起劲,忽人报:“大医正求见。”
李允知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于是诏令:“请。”
孙孝祖快步趋前见礼,李允令人赐座,孙孝祖面色凝重道:“小臣刚刚为两位皇妃诊过脉,时娘娘是万安的,不过韦娘娘的情况有点不好,有不稳的迹象。”
李允一呆,问道:“这个,好象可以开点安胎药吃一吃?”
孙孝祖陪笑道:“皇上所见是再不会差的,”话锋一转,又道:“可是这不是一般的胎气不稳,是胎盘早剥,十分凶险!”
李允道:“吃药不管用?”
孙孝祖欠身道:“恐怕见效甚微。”
李允心说:吃药不管用还说老子所见不差?!问道:“有多凶险,有何良策,直截了当说出来啊,不知道朕性子急吗!”
孙孝祖道:“回皇上的话,这早剥之症用药物治疗是九死一生,在从前是视为绝症的……”
李允大惊,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心想:听说坏事干多了或是看书不投票生孩子会没屁眼,都没说会什么胎盘早剥……再说了朕也没干什么坏事啊……除了刚才干了一小会儿!问道:“你是神医啊,难道束手无策?”
孙孝祖道:“万幸皇上高瞻远瞩,明见万里,早早开展剖腹产手术研究,这手术治疗是目前对应胎盘早剥的唯一有效手段。这是韦娘娘吉人天相,也是皇上善有善报。”
李允还是不放心:“这种手术你们做过多例,成功率是多少?”
孙孝祖嚅嗫道:“这个……这个手术嘛,因为手术研究所需的产妇必须是犯妇(平民谁肯让产妇当试验品?),而犯人中的产妇本已极少,产妇而又难产或是早剥必需动手术的情况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到目前为止只做过一例!”
李允松了一口气,心想:你这个老糊涂,只要是犯妇,你管她三七二十一捺倒了就办便了,还好瞎猫碰上了一个死耗子,要不然岂不是清芳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问道:“这一例当然是大获成功了?”
孙孝祖叹了口气,道:“回皇上,这一例手术本来是很成功的,可是不幸产妇出现了皇上所说的术后感染,所以……”
李允大惊,道:“什么,难道产妇死了?”
孙孝祖硬着头皮道:“是。”
李允道:“只保住了孩子?”心想:老子这里是要保大人,不过这事不能说给大臣们,在他们看来大唐有后可要比清芳的命重要的多。
却听孙孝祖叹道:“都怪小臣下不了决心,手术动得太晚了,孩子也死了――不过经过紧急抢救,孩子的父亲终于保住了!”
李允大笑道:“田是不能再均了!再均一次也没什么用,过不了多久就又会集中到有钱、有权或者有能的人手中,均田再均田,均个没完不了,谁还肯艰苦创业发家致富?而且均田对大地主利益伤害太大,容易引起强烈反弹,因此那种想毕其功于一役的运动式的均田是不能再搞了,但必须在国策上抑制大地主,扶持贫苦,对中小地主和富农既不打击也不扶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最终使国家形成穷人少,大地主也少,中间中小地主和中富农多的纺锤形贫富结构,这种结构社会最稳定……”
群臣听天书一样,反正皇上没有要均田的意思就好,虽然他们也都知道均田的好处――隋文帝开国设科举(此为科举制的创始),裁并州郡,经济上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辙底的均田制带来了辙底的大发展,二十多年后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开皇十二年财政官员呈报说:“府藏皆满,粮食布帛无处容纳了。”文帝诏令再造新库,后来又奏呈说:“新库刚落成不久,亦堆积无余。”其粮食布帛,足够国家支用五六十年。即至隋末洛阳被围困,城内布帛山积,竟然用布帛当柴烧!唐代隋之后,堆积的布帛还用了二十多年。服了吧?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的结合这是这么有力量!二十多年间人口也从四百多万户增加到八百九十多万户,四千六百多万人,盛况直追文景!
可这些朝臣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虽然他们对李允忠心,要是李允叫他们捐出土地来,没一个人会皱一下眉头,但要实行均田,他们可是坚决反对,因为这事不合理:要均田就得把富人的土地收上来,分给穷人,这么做当然不合理。就象王抟说的“富人也是皇上的子民”,他们的财产也是几辈子辛苦攒下来的,说收就收,富人能服吗,还不得天下大乱?隋文均田是因为他结束了中国四百多年五胡乱华的大分裂局面,大分裂大动荡造成了大量无主的土地,他有那条件均田,可是当他打下南方相对稳定的陈国,在南方推行均田时却遭到南方地主的拼死反对,地主们纷纷造反,整个南方都乱了起来,乱军数十支,大的几万人就称孤道寡,小的上千人就称将军都督,他们抓住隋朝任命的官员就脔肉抽肠,疯狂发泄内心的不满――当然,没有人民的支持,这些跳出来的地主不久就自取灭亡了。可毕竟是大乱了不是,可见田是均不得的!
皇上宁可削发代首也不肯治李忠的罪,老管家感动得眼泪鼻涕一塌糊涂,带着全家宫门跪安,李允亲加抚慰。李忠从此做事更加忠勉勤谨,那是不用多说了。
对国家大事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皇上有了钱就会对梁国用兵,对梁国用兵当然是兵越多越好,钱越省越好,说实话李允缺钱都缺怕了,可是想灭掉一个大国,即使是一个腐朽的大国,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大梁这样的强敌!因此又不能不大把撒银子扩军备战。
被解除职务的尉迟勿猛因此抓住李允的心理,上书建议:将府兵制(亦兵亦农)和募兵制(即李允正在实行的职业兵制)相结合,除现有的正规军外逐步成立以约二十至三十个军的“简编军”,所谓“简编军”就是搭成一个军的指挥机构,平时从军部一直到营部只有军官,没有实兵,总共一千六七百人的样子。营部驻县城,营以下官兵就是府兵了,即平时为农,每年冬天农闲时到县城营部参加集训一个月,然后领了过年的赏赐(建议为一身衣服料子十斤盐)回家。这样国家的花费没什么增加,一旦有事,可用之兵却增加了一倍多。
这不就是现役军人和预备役相结合吗?好主意,正和朕意。这可是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大事,勿猛大才可用啊!加恩为前敌行营都部署,信用如初,令他到前线考察敌情,定立灭梁大计。
李允诸事顺心,这一天正在宫里胡混,让大小观音躺在一起,他要尝尝四颗樱桃哪个更甜,大观音娇笑道:“那皇上得先把眼睛蒙起来,不然定有情弊!”
李允笑道:“好,好啊,不过蒙上眼睛尝错了地方概不负责!”
正玩得起劲,忽人报:“大医正求见。”
李允知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于是诏令:“请。”
孙孝祖快步趋前见礼,李允令人赐座,孙孝祖面色凝重道:“小臣刚刚为两位皇妃诊过脉,时娘娘是万安的,不过韦娘娘的情况有点不好,有不稳的迹象。”
李允一呆,问道:“这个,好象可以开点安胎药吃一吃?”
孙孝祖陪笑道:“皇上所见是再不会差的,”话锋一转,又道:“可是这不是一般的胎气不稳,是胎盘早剥,十分凶险!”
李允道:“吃药不管用?”
孙孝祖欠身道:“恐怕见效甚微。”
李允心说:吃药不管用还说老子所见不差?!问道:“有多凶险,有何良策,直截了当说出来啊,不知道朕性子急吗!”
孙孝祖道:“回皇上的话,这早剥之症用药物治疗是九死一生,在从前是视为绝症的……”
李允大惊,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心想:听说坏事干多了或是看书不投票生孩子会没屁眼,都没说会什么胎盘早剥……再说了朕也没干什么坏事啊……除了刚才干了一小会儿!问道:“你是神医啊,难道束手无策?”
孙孝祖道:“万幸皇上高瞻远瞩,明见万里,早早开展剖腹产手术研究,这手术治疗是目前对应胎盘早剥的唯一有效手段。这是韦娘娘吉人天相,也是皇上善有善报。”
李允还是不放心:“这种手术你们做过多例,成功率是多少?”
孙孝祖嚅嗫道:“这个……这个手术嘛,因为手术研究所需的产妇必须是犯妇(平民谁肯让产妇当试验品?),而犯人中的产妇本已极少,产妇而又难产或是早剥必需动手术的情况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到目前为止只做过一例!”
李允松了一口气,心想:你这个老糊涂,只要是犯妇,你管她三七二十一捺倒了就办便了,还好瞎猫碰上了一个死耗子,要不然岂不是清芳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问道:“这一例当然是大获成功了?”
孙孝祖叹了口气,道:“回皇上,这一例手术本来是很成功的,可是不幸产妇出现了皇上所说的术后感染,所以……”
李允大惊,道:“什么,难道产妇死了?”
孙孝祖硬着头皮道:“是。”
李允道:“只保住了孩子?”心想:老子这里是要保大人,不过这事不能说给大臣们,在他们看来大唐有后可要比清芳的命重要的多。
却听孙孝祖叹道:“都怪小臣下不了决心,手术动得太晚了,孩子也死了――不过经过紧急抢救,孩子的父亲终于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