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万世大唐

正文 一百一十四章 倒行逆施

    李允亲临前线视察,果然前方不比宫中,溽热难奈,一动就是一身汗,不管洗多少次澡身上还是粘乎乎地,战士们暑天苦战,板甲曝在日中,打上个鸡蛋立刻能半熟了,要是下雨,倒是凉快点,可是人泡在烂泥里作战,皮肤多有坏溃的,病号很多,非战斗减员达到惊人的数目,李允叹息后悔,下令收兵。

    克岐灭蜀,这是应当大封功臣的,为了能叫尉迟勿猛建功,李允已经是一拖再拖,这时必须得办了,后世努尔哈赤以赏示信,以罚立威,“赏不逾日,罚不返面”,正因如此八旗将士“各欲建功,一闻征战,无不欣然,攻则争先,战则奋勇”,终以十三副盔甲得天下!――就是说赏罚要及时,我们都经历过年终评先进,对广大基层工作者真的有激励作用吗?有,有个屁!副作用倒是有的,那就是很多有资格而没评上的一肚子不服!军功尤其要马上兑现,不服,不服可以在大伙面前摆一摆,功劳大功劳小大伙都是见证人,日子久了,谁还老给你记着你上仗杀了多少敌人?

    勿猛一杆子捋到底,手下官兵却赏赐有差,象黑齿武等人官秩已升到他前头去了,就算取消对他的处分,见了老黑叫长官岂不羞人?李允对他已仁至义尽了,要怪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尉迟勿猛很郁闷。

    李允御下宽厚仁慈,朱全忠却截然相反,他先前连败于李允,还有情可原,这次更败给了李允的偏师,忧愁烦闷,大发脾气,常以细故杀人,每逢酒醉就哭泣着道:“我老了,儿子们都和猪羊一样,没一个能是李允的对手,我死之后国家就会灭亡,我没有葬身之地了!”

    左右一心想叫他开心,打听到河南尹张全义的宅第园林幽胜,就劝他到张家散散心,兼着避暑。朱全忠到了张全义家中发现张全义家的妇女们都很美貌,于是把张全义的姬妾女媳凡稍有姿色者,奸淫了一个遍,他倒是散了心,解了闷了,可把张全义气死了。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年轻气盛,不能忍受妻女姐妹受乱淫的奇耻大辱,想要杀死朱全忠,张全义是藩镇混战的幸存者,老于世故,知道杀朱全忠这种事不管成于不成,都是灭九族的大祸,于是阻止儿子,说道:“我家从前在河阳被李罕之的军队包围,靠吃木屑度日,多亏了这个人救我,才有今日,这个恩情不能忘记,算了吧!”张继祚只得停止。朱全忠浑不知自己躲过一劫,仍旧在张全义家胡混不止。

    魏博罗绍威进贡礼物,朱全忠嫌他送的太少,大加斥责,罗绍威惶恐,怕朱全忠来图他,连忙上表道:“今四方称兵,于王构怨,无非以舅戴唐室为名,王不如早登大宝,以绝人望!”这是想把朱放到火上烤,偏正中了朱全忠心思,朱全忠正因连次兵败,威望大减,深恐内外离心,也有称帝之心。同平章事柳璨以进士及第,不过四年,骤得相位,蒋玄晖、张廷范以优人得宠全忠,官居大卿。同朝为官的裴枢、崔远、独孤损等三相统负宿望,看轻他们这一干权奸,这伙小人乃将平时嫉忌诸人(皆名臣世家)列作一表,密语全忠:“此等皆怨望腹诽,心怀叵测,可悉加诛戮,以免变生肘侧!”朱全忠尚在迟疑,副使李振进言道:“大王欲图大事,这些人都是绊脚石,非尽除之,不能得志!”李振是朱全忠的老谋臣了,只因早年屡试不第,深恨当权派,欲把他们一网打尽!全忠心意乃绝,奏昭宣帝贬独孤损为棣州刺史,裴枢为登州刺史,崔远为莱州刺史,另有吏部尚书陆衣、工部尚书王溥,太保赵崇等人,这些人或由科名,或系世胄,得入三省台阁,稍有声望,今俱加贬窜,朝右为之一空,李振尚未如愿,谓他们必将投奔李允,更劝全忠斩草除根,全忠乃派兵至白马驿,截住裴枢等三十余名大臣,尽行杀死。李振大遂平生之愿,笑语全忠道:“此辈自命清流,可投之浊流(黄河)!”全忠亦含笑点首,引为快事!李振从汴梁到长安再到洛阳,所到之处必有名臣被杀逐,当时人称之为鸱枭。

    柳璨等杀逐同僚,因恐人心不服,要找个有名望的人来当幌子,乃召前礼部员外郎司空图诣阙,欲加任用。图原本因昭宗朝事丛脞,弃官居王官谷,至是不得已入朝,佯为衰野,附笏失仪。柳璨复传诏称其“匪夷匪惠(不是伯夷也不是柳下惠),不能圣明的朝廷中任职,可以放回山中。”这数语正合了司空图本意,便函飘然出都,还我初服。――后朱全忠篡位,又想征其为礼部尚书,图仍然不起,高卧山中。

    不光大臣倒晦,一天朱全忠和一群“游客”(游客就是游食之客,有类战国时的食客)坐在一棵大柳树下趁凉,兼论天下大事,这些游客知道前线吃紧(当时李允的夏季攻势正盛)朱全忠心中不爽,为了讨好,对朱全忠每一句话都赞不绝口,朱全忠烦了他们,抬头仰望那棵大柳树,自言自语道:“此柳宜为车轴。”一个游食之客自作聪明地附和道:“宜为车轴,是宜为车轴。”其他人也鹦鹉学舌一样附和。朱全忠一听大怒,厉声对那些人说:“书生辈好顺口玩人,这就是例子。车轴当用夹榆,用柳木就会车毁马伤!”回头就对武士们大喝道:“尚何待!”手下人心领神会,一涌上前把那些书生都砍了。――你说人家辛辛苦苦识了几个字,乱世之中无法糊口,跟着你混口饭吃,愿养闲人你就养,不愿养就把他们赶走,哪能一言不合心思就大开杀戒?难怪从史书到民间传说没一个说他好话的,后世朱元璋造反成功后到处乱认祖宗就是不肯认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