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革命
沿着黄河旧路,一道依然如故。走破村穿敝庄,不到两天,傍黑进了开封,比以前更加毁坏得厉害。
刘学林顾不上别的,吆喝骡子将车拉到老铺,店铺自然热情招呼,结清银钱,基本都是红红纸币。刘时朋拿过一张看,上有“河南农工银行 五元”店掌柜赔笑,是老客,才三七开,搭配点银元。要是别人,都是纸币了。刘学林也不说啥,赶到下一个熟铺子,按照老价,卖了箩筐。基本是纸币了。掌柜只是点头哈腰,小本生意,平日根本见不到银影儿,好在一元等一块使,不差啥。
掌柜帮着找了地方歇下,存好骡子、车,刘学林带着俩孩,附近转悠。慢慢三人觉得变样了。一是脑后拖辫子人,全没了;二是长袍马褂子少了;三是卖的书,跟他们见过、用过的,大不一样,刘学林卖了几本,带回去算是稀罕。四是路名变了;五是学堂多了,两河中学,中山路有省立开封女子师范学校,北羊市东大寺养正开封小学校,大纸坊街路北的开封府中学堂和省立第二中学,老官街省第一女子中学,看得俩孩眼热。沿着运河大堤,木船往来不断,艄公“啊哦”喊号,此起彼伏,装船卸货,一片噪杂。不一会,走到省立河南大学,有高大黑灰的明城墙,转过去,北边是黑乎乎铁塔,看不清了,南边是大湖,俩孩走累了,顺着北道门路回去,经过座三层灰白楼,刘学林指给孩看,楼门前,挂着“河南省政府”,俩孩只知道村公所,这省政府是咋回事,迷迷瞪瞪。
包公祠前,有几个杂耍,俩孩看着稀奇,刘学林花了五文,陪孩子热闹了会。散场了,回去睡。
第二天早起,刘学林也不俭省,去街上饭铺吃早点。既然带孩子出来见世面,饭馆能不去?
点了汤包、豆腐脑、油条、混沌,就着驴套肠、驴杂碎,爷仨热乎乎地吃喝着。进来人吃饭,多不吭声,刘学林自是谨守寡言,免得惹上是非。看那扣子穿在胸前,露出半拉脖子衣服,黑亮鞋人,刘时朋他们看着自己黑不拉几棉袄,自觉形秽。
几个兵,大大咧咧进来,刘学林赶紧吃了,结算饭钱,花了二十文。出来,刘学林感叹,吃官饭的,都变样了。唯有自己苦做苦吃的,还是老样啊!
回来路上,刘学林问俩孩,愿意出去闯荡当兵,或者上学?刘时知爽快回说,愿去上学。看着人家穿着齐整衣服夹着书本,刘时知早眼热哩!
“那要出远门,离开爹娘哩?”
“没事。左不过吃饭、穿衣,到哪都是这样。俺在村里学堂,说的都是村里话,出来外人听不懂。俺听开封里人,口音外地人多,本乡本土遇到的,没几个。俺想出来练练!”
“中。爹上次来,看出来,这世道一直守在家里三亩地,怕是要变了。泥腿子靠地吃饭,你看那穿板正短衣人,他不种地,靠啥吃喝哩?”
“不种地也能吃上饭?”刘时朋感了兴趣。
“咱种的是自家地,自种,自收,自己吃。你看开店铺人,一般谁还种地?也是一种活法。还有一种,领俸禄,吃官饭!”
“咋着能吃上官饭?”
“从来都是‘学而优则仕’,都是出去读书,学着做官本事,才能吃上官饭!”
“那就叫老七读书吃官饭去。俺在家种地,伺候爹娘,替老七看着咱家地。”
刘学林从自己这些年坎坷来看,最佩服读书人。同样有头有脸,吃饭也一样,拉屎尿尿都没啥。可遇到说话办事,人和人做法,就明显不同了。读过书,种地力气可能不如泥腿子;动脑筋种成好地,泥腿子绝不行。若谋大事,看大局,庄稼人死板小心眼毛病,就会斤斤计较胆小怕事了。所以,刘学林一直愿意主动接近明智的读书人,也是想开开自己眼界、胸怀哩。
这几年,自己能走出司马农村范围,种植药材只是个引头,更多的,是想看看世道,究竟会咋变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人这句话,刘学林时刻记在心里,遇事,就用这句衡量、对照,掰开了揉碎了反复思量。合规了,用;不合规,改!
自家人口增加,是好事。可一家子都窝在泥土上,肯定行不通。大清王朝,没听说过村里没有出现举人,秀才也只有三五个,所以李大头家才会三代管辖着村。村里富户,多是靠土坷垃。没有几家几户,有子弟出村去。
土能持久?遇到点小雨,就成稀泥汤;水大点,就冲走了!世道再变,倚赖读书人规矩,不会变。所以种地再好,也不过守土奴。自己上代,嘴都顾不上,啥事都凄凄惶惶,衣不遮腚,丢人哩!
现在,吃,肯定不缺了。地里三五年不收,也饿不死。地下埋着的银子,自己这辈子,怕是不用花了。可孩们的路,咋走?却成了几年来的心病!轮流带孩子出去,就是想野野孩子们心,不想叫司马农的寨墙根,给围住了。
“回去把你们看的,听的,想的,给几个哥弟侄儿说道说道,看看他们说啥。心里舍得一时饱暖哩,就出去闯闯,迎迎外面风是啥模样不是?”
到家自是一番热闹。尤其几个女娃,嘴里呱嗒不停。加上刘时悦小姨子翠儿,只要姐夫在,那院里都成了她说嘴哩。
刘学林笑呵呵指点卸车孩子们,先把纸币换来的点心、糖果、糖人、泥猴、镜子、头绳之类,搬下来散开,让他们自己去分,小不点们欢笑声快把院里树都给掀倒了。还是楠楠大喝一声,才把她们压下来,“你们想招来土匪哩!”
悄悄各自分些,“咯咯”低声笑几声,余下给娘或奶奶搬过去收着,等手里没有了,再去央求。
刘时远愿意出去当兵卒,打枪,那声音就是痛快!他不忘在涝河大堤上,差点叫土匪要了命。
刘时方暂时想留在村里学堂,等过两年,到十五,再定行止。
楠楠听他们议论,开封女子也可以上学,十分羡慕。先找娘诉说,娘舍不得,也怕女孩出去不方便,“哪有女孩到外边读书哩,咱村里还没听说过这事!”
去找爹,刘学林打量孩子两眼。自小这孩子,就有主意,跟着四娘、五娘和三个嫂子读书识字,领着几个比她小的弟妹侄子侄女,管的颇有章法。爷爷常赞她,“俺家梁红玉!”
“你咋想哩?”
“爹你偏心。常带他们出去,不带俺们。俺嫌村里小,俺眼看不见哩!”
“哦,出去就看见了?”
“咋着也是见世面了。总比关在家里强吧!”
“女孩读书,要比男孩多受罪哩。你愿意吃苦?”
“俺在家,也没闲过。”
“中,爹答应你。俺也心里想着,啥时候,咱家里也能出几个女秀才哩。”
楠楠捂着眼跑出去……
文人纯粹创作小说,自《金瓶梅》始,没有两性刻画,也就失去了依存;《废都》大家非议,起因始于异姓删节;《白鹿原》则虚构主人公五房妻子,无此噱头,荡然失色。本作,取优舍劣,力争鳌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刘学林顾不上别的,吆喝骡子将车拉到老铺,店铺自然热情招呼,结清银钱,基本都是红红纸币。刘时朋拿过一张看,上有“河南农工银行 五元”店掌柜赔笑,是老客,才三七开,搭配点银元。要是别人,都是纸币了。刘学林也不说啥,赶到下一个熟铺子,按照老价,卖了箩筐。基本是纸币了。掌柜只是点头哈腰,小本生意,平日根本见不到银影儿,好在一元等一块使,不差啥。
掌柜帮着找了地方歇下,存好骡子、车,刘学林带着俩孩,附近转悠。慢慢三人觉得变样了。一是脑后拖辫子人,全没了;二是长袍马褂子少了;三是卖的书,跟他们见过、用过的,大不一样,刘学林卖了几本,带回去算是稀罕。四是路名变了;五是学堂多了,两河中学,中山路有省立开封女子师范学校,北羊市东大寺养正开封小学校,大纸坊街路北的开封府中学堂和省立第二中学,老官街省第一女子中学,看得俩孩眼热。沿着运河大堤,木船往来不断,艄公“啊哦”喊号,此起彼伏,装船卸货,一片噪杂。不一会,走到省立河南大学,有高大黑灰的明城墙,转过去,北边是黑乎乎铁塔,看不清了,南边是大湖,俩孩走累了,顺着北道门路回去,经过座三层灰白楼,刘学林指给孩看,楼门前,挂着“河南省政府”,俩孩只知道村公所,这省政府是咋回事,迷迷瞪瞪。
包公祠前,有几个杂耍,俩孩看着稀奇,刘学林花了五文,陪孩子热闹了会。散场了,回去睡。
第二天早起,刘学林也不俭省,去街上饭铺吃早点。既然带孩子出来见世面,饭馆能不去?
点了汤包、豆腐脑、油条、混沌,就着驴套肠、驴杂碎,爷仨热乎乎地吃喝着。进来人吃饭,多不吭声,刘学林自是谨守寡言,免得惹上是非。看那扣子穿在胸前,露出半拉脖子衣服,黑亮鞋人,刘时朋他们看着自己黑不拉几棉袄,自觉形秽。
几个兵,大大咧咧进来,刘学林赶紧吃了,结算饭钱,花了二十文。出来,刘学林感叹,吃官饭的,都变样了。唯有自己苦做苦吃的,还是老样啊!
回来路上,刘学林问俩孩,愿意出去闯荡当兵,或者上学?刘时知爽快回说,愿去上学。看着人家穿着齐整衣服夹着书本,刘时知早眼热哩!
“那要出远门,离开爹娘哩?”
“没事。左不过吃饭、穿衣,到哪都是这样。俺在村里学堂,说的都是村里话,出来外人听不懂。俺听开封里人,口音外地人多,本乡本土遇到的,没几个。俺想出来练练!”
“中。爹上次来,看出来,这世道一直守在家里三亩地,怕是要变了。泥腿子靠地吃饭,你看那穿板正短衣人,他不种地,靠啥吃喝哩?”
“不种地也能吃上饭?”刘时朋感了兴趣。
“咱种的是自家地,自种,自收,自己吃。你看开店铺人,一般谁还种地?也是一种活法。还有一种,领俸禄,吃官饭!”
“咋着能吃上官饭?”
“从来都是‘学而优则仕’,都是出去读书,学着做官本事,才能吃上官饭!”
“那就叫老七读书吃官饭去。俺在家种地,伺候爹娘,替老七看着咱家地。”
刘学林从自己这些年坎坷来看,最佩服读书人。同样有头有脸,吃饭也一样,拉屎尿尿都没啥。可遇到说话办事,人和人做法,就明显不同了。读过书,种地力气可能不如泥腿子;动脑筋种成好地,泥腿子绝不行。若谋大事,看大局,庄稼人死板小心眼毛病,就会斤斤计较胆小怕事了。所以,刘学林一直愿意主动接近明智的读书人,也是想开开自己眼界、胸怀哩。
这几年,自己能走出司马农村范围,种植药材只是个引头,更多的,是想看看世道,究竟会咋变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人这句话,刘学林时刻记在心里,遇事,就用这句衡量、对照,掰开了揉碎了反复思量。合规了,用;不合规,改!
自家人口增加,是好事。可一家子都窝在泥土上,肯定行不通。大清王朝,没听说过村里没有出现举人,秀才也只有三五个,所以李大头家才会三代管辖着村。村里富户,多是靠土坷垃。没有几家几户,有子弟出村去。
土能持久?遇到点小雨,就成稀泥汤;水大点,就冲走了!世道再变,倚赖读书人规矩,不会变。所以种地再好,也不过守土奴。自己上代,嘴都顾不上,啥事都凄凄惶惶,衣不遮腚,丢人哩!
现在,吃,肯定不缺了。地里三五年不收,也饿不死。地下埋着的银子,自己这辈子,怕是不用花了。可孩们的路,咋走?却成了几年来的心病!轮流带孩子出去,就是想野野孩子们心,不想叫司马农的寨墙根,给围住了。
“回去把你们看的,听的,想的,给几个哥弟侄儿说道说道,看看他们说啥。心里舍得一时饱暖哩,就出去闯闯,迎迎外面风是啥模样不是?”
到家自是一番热闹。尤其几个女娃,嘴里呱嗒不停。加上刘时悦小姨子翠儿,只要姐夫在,那院里都成了她说嘴哩。
刘学林笑呵呵指点卸车孩子们,先把纸币换来的点心、糖果、糖人、泥猴、镜子、头绳之类,搬下来散开,让他们自己去分,小不点们欢笑声快把院里树都给掀倒了。还是楠楠大喝一声,才把她们压下来,“你们想招来土匪哩!”
悄悄各自分些,“咯咯”低声笑几声,余下给娘或奶奶搬过去收着,等手里没有了,再去央求。
刘时远愿意出去当兵卒,打枪,那声音就是痛快!他不忘在涝河大堤上,差点叫土匪要了命。
刘时方暂时想留在村里学堂,等过两年,到十五,再定行止。
楠楠听他们议论,开封女子也可以上学,十分羡慕。先找娘诉说,娘舍不得,也怕女孩出去不方便,“哪有女孩到外边读书哩,咱村里还没听说过这事!”
去找爹,刘学林打量孩子两眼。自小这孩子,就有主意,跟着四娘、五娘和三个嫂子读书识字,领着几个比她小的弟妹侄子侄女,管的颇有章法。爷爷常赞她,“俺家梁红玉!”
“你咋想哩?”
“爹你偏心。常带他们出去,不带俺们。俺嫌村里小,俺眼看不见哩!”
“哦,出去就看见了?”
“咋着也是见世面了。总比关在家里强吧!”
“女孩读书,要比男孩多受罪哩。你愿意吃苦?”
“俺在家,也没闲过。”
“中,爹答应你。俺也心里想着,啥时候,咱家里也能出几个女秀才哩。”
楠楠捂着眼跑出去……
文人纯粹创作小说,自《金瓶梅》始,没有两性刻画,也就失去了依存;《废都》大家非议,起因始于异姓删节;《白鹿原》则虚构主人公五房妻子,无此噱头,荡然失色。本作,取优舍劣,力争鳌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