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楔子(重要)
近年来黎国民间有桩故事广为流传,为茶楼的说书先生们在老掉牙的故事中又添一题材,也为黎国百姓们茶余饭后又添一佳话。
为黎国百姓作此贡献的主人公是一双壁人。一位是黎国战功显赫的恒胜将军,名唤白恒,一位是黎国的福昌公主,名唤鸾玥。
传闻“福昌公主”这个封号是有个由来的。
说书先生道:“奉正二十六年冬月十八,黎国第十七位公主降生,十七公主的母妃——华妃娘娘因难产香消玉殒。也就是这晚,宫中的梨花瞬间盛开,满庭芳华,宫人无不惊叹讶然;边疆下了整整一个月的大雪突然封停,因连日大雪被冻死的作物一夜复苏,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奉正皇帝见此景象,以为十七公主的降生是上天福泽,以华妃肉体凡胎自然是承受不得,故赐十七公主封号福昌,追封华妃为圣德贵妃。”
福昌公主自幼娇生惯养,如众星捧月般长大,性子却与其他公主不同。这个不同在于其他公主都喜欢与众不同,而福昌公主却喜欢与人雷同。就如她九岁那年,偶然间路过御花园,一眼瞥见十三公主穿了件极普通的貂皮袄子,愣是把身上的雀金裘脱下来,央着身边的麽麽换成十三公主那样的。其实福昌公主不知,光凭她喜欢与人雷同这点就已经是与众不同。
福昌公主长到十四岁时,奉正皇帝命人在帝都修建公主府,作为她十五岁及笄大典的礼物,也作为将来婚嫁用的府邸。这年夏天,福昌公主便以视察修建进程、顺便体察民情为由微服私访。也正是这次微服私访,结识了这桩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恒。
白恒是镇国大将军白诚之子,自幼便受到父亲的濯熏,习得一身好武艺。十三岁跟着父亲上战场,十六时岁已可单独带兵打仗,十八岁时,也就是结识福昌公主这年,因连胜五场战役被封为恒胜将军。有道是虎父无犬子,这位虎崽子在习武的同时还不忘修文,不仅将兵法用得出神入化,还懂得诗词歌赋治理国家。这样一位虎崽子若是搁在帝王家,那必须是条蛟龙。
传闻说福昌公主此次为深入至社会最底层,故着一身乞丐打扮在市井间游走,碰巧遇到将军府开仓济贫,福昌公主为体验贫苦人家遭遇雪中送炭之感,特随乞丐部队蜂拥而上,欲前去领粮。然而自幼娇生惯养的福昌公主自然不是这些常年在饿死与饿不死之间摸爬滚打的乞丐的对手,三两下便被挤倒在地,也就是这时,文武兼修的恒胜将军出现,递给福昌公主两个馒头。
福昌公主被恒胜将军的大爱深深感动,第三天便效仿恒胜将军开仓济贫,但赠的不光是馒头跟大米,此外还附赠二两白银。因着这个举动,福昌公主霎时间名声大噪,赠银子扶贫的事迹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整个黎国,引来不少外地乞丐前往帝都安家,也令恒胜将军对这位志同道合的小公主颇为欣赏。
久而久之,两位热爱慈善事业的典范相爱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二人珠联璧合,同心同德为黎国的贫苦百姓做了不少贡献。譬如为久患无医者赠医施药,为衣不覆体者购衣制袍,为风餐露宿者建屋造房等等。短短一年时间,黎国已被黎民百姓公认为最幸福的国家,甚至影响到他国居民皆有移民迹象。
然而就在福昌公主十五岁及笄典礼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事情。史官们经过激烈的研讨取证,一致认为这件事的起因是由福昌公主名声太盛而起。
当时福昌公主的仁爱之心已经深入人心,他国皇族也多有耳闻,皆想一睹芳容。而福昌公主十五岁的及笄典礼便是个极好的名目与时机,友国纷纷派出代表前往祝贺。甚至听说墨国的三皇子与六皇子为争抢这个名额大打出手,结果两败俱伤,闹了个大笑话,墨国国君盛怒之下罚了两个儿子禁足思过,最后遣派了最低调的五皇子前往。
但五皇子也未能有幸一睹福昌公主芳容,因及笄典礼开始的前一刻,福昌公主已被陈国太子掳走,低调离开黎国帝都,此刻已在前往陈国的路上了。事后传闻及笄典礼的前一天晚上,陈国太子曾向奉正皇帝求亲,却被奉正皇帝以舍不得女儿嫁至万里之遥的陈国为由拒绝。但这件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主要是陈国太子已死,而史官们皆珍爱生命,无人敢去奉正皇帝处考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一国公主在众人眼皮底下被掳走,此事关系到皇室的尊严,不管搁在哪位国君眼里都是不能容忍之事。一方面宝贝女儿被劫持,一方面国威被亵渎,奉正皇帝自然是震怒异常。但更为震怒的一人是——白恒。恒胜将军白恒眼看心爱之人被陈国太子掳走,愤然而起,一夜之间召集了六十万兵马,直杀到周国王城,带回了福昌公主不说,还让周国灭了国。
据白家军中抗帅旗的旗兵回忆,那日残阳如血,暮烟如雾,恒胜将军身着银白铠甲,手执三尺阔剑,嘴唇紧抿,目若寒星,一剑挥断陈国太子的头颅,大喊一声:“亵渎黎国皇威者,杀!”三军将士无不热血沸腾斗志激昂。
奉正四十二年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这天,白家军大获全胜,一举歼灭了周国皇族,又带回了福昌公主,被黎国百姓奉为“战神”,风头直接盖过父亲白诚。就连奉正皇帝也是赞不绝口,在白恒归来的当天便在朝堂上赐了婚,说是待恒胜将军扫清周国余孽之时便为二人操办婚事。
然而这桩婚事终是没办成,恒胜将军死在了战场上。
传言说当时恒胜将军奉命携二十万大军在周国王城驻扎,周国余孽突然大举攻城,欲夺回王城。其实说大举攻城也不太准确,因攻城的人马最多不过五万而已,于白恒来说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但白恒确确实实是死在战场战役。倒不是被敌军所杀,而是军中出了细作。
当时恒胜将军带兵出城迎战,有人亲眼看见跟随恒胜将军多年的副将白笙一剑刺穿恒胜将军的胸膛,恒胜将军胸口登时血流如注,从战马上倒下来,被两方战马踩了个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事后也是凭借身上的玉佩才辨出尸身的主人。
当这枚玉佩送至福昌公主面前时,福昌公主抵死不信,指着带头的将领呵斥道:“你们将军是何人?那是黎国的战神!十三岁随父从军,十六岁出征杀敌,十八岁封为恒胜将军,怎么会这么轻易地死在战场上?想不到你们跟随将军多年,竟是这般糊涂!”
此后三天,福昌公主闭不出户,拒绝听取任何白恒战死的消息,好吃好喝跟个没事儿人似的,连恒胜将军的葬礼都没有出席。
第四天上午,驻守皇宫西门的侍卫突然慌慌张张地冲进大殿,说是福昌公主的府邸起火了。这种事原本是归水龙局管,完全不需要这样大惊小怪地跑到朝堂上来禀报,除非是有人嫌命太长了。但这位侍卫提到,半个时辰前福昌公主出了宫,去的正是这原本准备婚嫁用的公主府,这不是起单纯的起火事故,而是福昌公主点火自焚。
奉正皇帝一听,吓得脸色白了一白,顾不得开到一半的朝会,当先一步冲出大殿。朝堂上的大臣们眼看皇帝都走了,这早朝自然是没法继续下去,闲着也是闲着,便也都跟着赶往公主府。一来可以体现一下关切之情,二来嘛,可以看看热闹。
这一天果真是热闹的一天。若不是有什么重要节庆,平时是见不到这番满朝文武身着朝服倾巢而出的景象的。
据西门广场上卖糖葫芦的老者回忆,这天黎国大大小小的官员皆着朝服从皇宫西门涌出来,帝都的百姓还以为有什么重要节庆,将官员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四周的阁楼上,屋檐上,只要是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人。禁卫军们一面要给官员们开路,一面又要保证这批国之栋梁的周全,镇压得非常吃力。等官员们好不容易赶到时,原本宏伟壮丽的公主府早已经化成了灰烬,只见到策马走在前头的奉正皇帝拿着块玉佩,面容苍老地坐在公主府前一株梨树下发呆。有见过这枚玉佩的武将称,这正是五日前从恒胜将军身上取下来的那块。
四十二年三月十九,奉正皇帝诏告天下:“福昌公主殁,终年一十六岁。享皇后之礼,举国同哀。”这日正值春分,梨花遍开,一如她来时一般。白的花,红的火,终究是化作一片黑色的焦土。
后,又有人称其为梨香公主。
为黎国百姓作此贡献的主人公是一双壁人。一位是黎国战功显赫的恒胜将军,名唤白恒,一位是黎国的福昌公主,名唤鸾玥。
传闻“福昌公主”这个封号是有个由来的。
说书先生道:“奉正二十六年冬月十八,黎国第十七位公主降生,十七公主的母妃——华妃娘娘因难产香消玉殒。也就是这晚,宫中的梨花瞬间盛开,满庭芳华,宫人无不惊叹讶然;边疆下了整整一个月的大雪突然封停,因连日大雪被冻死的作物一夜复苏,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奉正皇帝见此景象,以为十七公主的降生是上天福泽,以华妃肉体凡胎自然是承受不得,故赐十七公主封号福昌,追封华妃为圣德贵妃。”
福昌公主自幼娇生惯养,如众星捧月般长大,性子却与其他公主不同。这个不同在于其他公主都喜欢与众不同,而福昌公主却喜欢与人雷同。就如她九岁那年,偶然间路过御花园,一眼瞥见十三公主穿了件极普通的貂皮袄子,愣是把身上的雀金裘脱下来,央着身边的麽麽换成十三公主那样的。其实福昌公主不知,光凭她喜欢与人雷同这点就已经是与众不同。
福昌公主长到十四岁时,奉正皇帝命人在帝都修建公主府,作为她十五岁及笄大典的礼物,也作为将来婚嫁用的府邸。这年夏天,福昌公主便以视察修建进程、顺便体察民情为由微服私访。也正是这次微服私访,结识了这桩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恒。
白恒是镇国大将军白诚之子,自幼便受到父亲的濯熏,习得一身好武艺。十三岁跟着父亲上战场,十六时岁已可单独带兵打仗,十八岁时,也就是结识福昌公主这年,因连胜五场战役被封为恒胜将军。有道是虎父无犬子,这位虎崽子在习武的同时还不忘修文,不仅将兵法用得出神入化,还懂得诗词歌赋治理国家。这样一位虎崽子若是搁在帝王家,那必须是条蛟龙。
传闻说福昌公主此次为深入至社会最底层,故着一身乞丐打扮在市井间游走,碰巧遇到将军府开仓济贫,福昌公主为体验贫苦人家遭遇雪中送炭之感,特随乞丐部队蜂拥而上,欲前去领粮。然而自幼娇生惯养的福昌公主自然不是这些常年在饿死与饿不死之间摸爬滚打的乞丐的对手,三两下便被挤倒在地,也就是这时,文武兼修的恒胜将军出现,递给福昌公主两个馒头。
福昌公主被恒胜将军的大爱深深感动,第三天便效仿恒胜将军开仓济贫,但赠的不光是馒头跟大米,此外还附赠二两白银。因着这个举动,福昌公主霎时间名声大噪,赠银子扶贫的事迹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整个黎国,引来不少外地乞丐前往帝都安家,也令恒胜将军对这位志同道合的小公主颇为欣赏。
久而久之,两位热爱慈善事业的典范相爱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二人珠联璧合,同心同德为黎国的贫苦百姓做了不少贡献。譬如为久患无医者赠医施药,为衣不覆体者购衣制袍,为风餐露宿者建屋造房等等。短短一年时间,黎国已被黎民百姓公认为最幸福的国家,甚至影响到他国居民皆有移民迹象。
然而就在福昌公主十五岁及笄典礼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事情。史官们经过激烈的研讨取证,一致认为这件事的起因是由福昌公主名声太盛而起。
当时福昌公主的仁爱之心已经深入人心,他国皇族也多有耳闻,皆想一睹芳容。而福昌公主十五岁的及笄典礼便是个极好的名目与时机,友国纷纷派出代表前往祝贺。甚至听说墨国的三皇子与六皇子为争抢这个名额大打出手,结果两败俱伤,闹了个大笑话,墨国国君盛怒之下罚了两个儿子禁足思过,最后遣派了最低调的五皇子前往。
但五皇子也未能有幸一睹福昌公主芳容,因及笄典礼开始的前一刻,福昌公主已被陈国太子掳走,低调离开黎国帝都,此刻已在前往陈国的路上了。事后传闻及笄典礼的前一天晚上,陈国太子曾向奉正皇帝求亲,却被奉正皇帝以舍不得女儿嫁至万里之遥的陈国为由拒绝。但这件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主要是陈国太子已死,而史官们皆珍爱生命,无人敢去奉正皇帝处考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一国公主在众人眼皮底下被掳走,此事关系到皇室的尊严,不管搁在哪位国君眼里都是不能容忍之事。一方面宝贝女儿被劫持,一方面国威被亵渎,奉正皇帝自然是震怒异常。但更为震怒的一人是——白恒。恒胜将军白恒眼看心爱之人被陈国太子掳走,愤然而起,一夜之间召集了六十万兵马,直杀到周国王城,带回了福昌公主不说,还让周国灭了国。
据白家军中抗帅旗的旗兵回忆,那日残阳如血,暮烟如雾,恒胜将军身着银白铠甲,手执三尺阔剑,嘴唇紧抿,目若寒星,一剑挥断陈国太子的头颅,大喊一声:“亵渎黎国皇威者,杀!”三军将士无不热血沸腾斗志激昂。
奉正四十二年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这天,白家军大获全胜,一举歼灭了周国皇族,又带回了福昌公主,被黎国百姓奉为“战神”,风头直接盖过父亲白诚。就连奉正皇帝也是赞不绝口,在白恒归来的当天便在朝堂上赐了婚,说是待恒胜将军扫清周国余孽之时便为二人操办婚事。
然而这桩婚事终是没办成,恒胜将军死在了战场上。
传言说当时恒胜将军奉命携二十万大军在周国王城驻扎,周国余孽突然大举攻城,欲夺回王城。其实说大举攻城也不太准确,因攻城的人马最多不过五万而已,于白恒来说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但白恒确确实实是死在战场战役。倒不是被敌军所杀,而是军中出了细作。
当时恒胜将军带兵出城迎战,有人亲眼看见跟随恒胜将军多年的副将白笙一剑刺穿恒胜将军的胸膛,恒胜将军胸口登时血流如注,从战马上倒下来,被两方战马踩了个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事后也是凭借身上的玉佩才辨出尸身的主人。
当这枚玉佩送至福昌公主面前时,福昌公主抵死不信,指着带头的将领呵斥道:“你们将军是何人?那是黎国的战神!十三岁随父从军,十六岁出征杀敌,十八岁封为恒胜将军,怎么会这么轻易地死在战场上?想不到你们跟随将军多年,竟是这般糊涂!”
此后三天,福昌公主闭不出户,拒绝听取任何白恒战死的消息,好吃好喝跟个没事儿人似的,连恒胜将军的葬礼都没有出席。
第四天上午,驻守皇宫西门的侍卫突然慌慌张张地冲进大殿,说是福昌公主的府邸起火了。这种事原本是归水龙局管,完全不需要这样大惊小怪地跑到朝堂上来禀报,除非是有人嫌命太长了。但这位侍卫提到,半个时辰前福昌公主出了宫,去的正是这原本准备婚嫁用的公主府,这不是起单纯的起火事故,而是福昌公主点火自焚。
奉正皇帝一听,吓得脸色白了一白,顾不得开到一半的朝会,当先一步冲出大殿。朝堂上的大臣们眼看皇帝都走了,这早朝自然是没法继续下去,闲着也是闲着,便也都跟着赶往公主府。一来可以体现一下关切之情,二来嘛,可以看看热闹。
这一天果真是热闹的一天。若不是有什么重要节庆,平时是见不到这番满朝文武身着朝服倾巢而出的景象的。
据西门广场上卖糖葫芦的老者回忆,这天黎国大大小小的官员皆着朝服从皇宫西门涌出来,帝都的百姓还以为有什么重要节庆,将官员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四周的阁楼上,屋檐上,只要是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人。禁卫军们一面要给官员们开路,一面又要保证这批国之栋梁的周全,镇压得非常吃力。等官员们好不容易赶到时,原本宏伟壮丽的公主府早已经化成了灰烬,只见到策马走在前头的奉正皇帝拿着块玉佩,面容苍老地坐在公主府前一株梨树下发呆。有见过这枚玉佩的武将称,这正是五日前从恒胜将军身上取下来的那块。
四十二年三月十九,奉正皇帝诏告天下:“福昌公主殁,终年一十六岁。享皇后之礼,举国同哀。”这日正值春分,梨花遍开,一如她来时一般。白的花,红的火,终究是化作一片黑色的焦土。
后,又有人称其为梨香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