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 陈昔仁的精明
陈家小院里,陈独秀焦急的等待着什么?绕着小院转来转去。陈昔凡还是老样子,躺在躺椅上等着日出。
“转什么转,这么大人了,还没点城府稳重之心。遇事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陈昔仁喝了口茶,瞅了瞅满头大汗的陈独秀道。
“都抓了四十多个人,我能不着急吗?要是王老弟。。。。。一不小心把王老弟当成革命党。我是说,那些小兵也不认识王老弟,抓了过去,严刑逼供,大清那些官员什么样?您老人家还不知道吗?”陈独秀越说越着急。
“别没大没小的。小三不是出去打听消息了吗?等会回来了你就知道了。”陈昔凡从旁边看不下去了,就批评道。
“你冷静点,王琢山不会被抓的。估计你关心的不仅仅是王琢山吧!恐怕是起义军的伤亡,对你们的革命是不是造成毁坏。更重要的是你想通过此事看看王琢山背后的实力吧!”
“大伯你怎么这样。。。。。”陈独秀立刻冷静了下来,他知道他这一举动立刻被他这个江湖多少年的大伯看出了什么名堂,王琢山的身份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出去的。
“大哥,是不是有什么事我不知道的?”陈昔凡马上就从两人的对话中听出了不寻常。尤其听到陈昔仁说道王琢山背后的实力,而这个势力好像还和革命党有关,而陈独秀听后去也没反对。从开始陈昔凡就知道王琢山是个有一定背景的人,一直也很想知道王琢山的底牌是什么?只是做官这么久了,出于礼貌和官场规则,该知道就知道,让你知道的人家自会告诉你的。
“没什么?乾生担心王琢山因同情革命党被抓去殴打。”陈昔仁真不愧是老江湖,立刻给了一个含糊的答案糊弄了过去,他知道陈昔凡肯定听出了什么?这种对话,在听不出什么,那就是傻子了。他用王琢山同情革命党一词只是为了糊弄陈昔凡。一旁的陈独秀不由得在心里给陈昔仁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同情用得好啊!
“我出了什么事?”刚进小院的王琢山就听到了这句话。立刻猜出了,自己是革命党的事情,恐怕陈独秀在无意中暴露给了陈昔仁。而陈昔仁怕陈昔凡知道什么?才说了句靠边又不痛不痒的话来,看看王琢山的反应,是不是真与革命党有关联。王琢山这种半开玩笑的问话,既有从中打听自己的身份是不是暴露给了陈昔仁,还有就是想看看这位老江湖对革命党的看法。
“你回来了,我们都在担心你呢?”陈独秀立刻上前。而陈昔仁眼睛精光一闪,立刻被王琢山捕捉到。看来自己的身份背着老头猜到了,就连这样的试探都猜到了。早知道就不用这句话了,这下算是真正的在这个老头面前暴露了。看着陈独秀真诚的拉着自己的手,王琢山一阵心痛。陈独秀还是那么单纯,为什么有这么精明的大伯,还不成长。
想起以前历史课本中介绍,这是在王琢山当上特工时,新学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大多的陈所在的党领导人都与苏联有瓜葛,那个时期大部分共党革命成功的国家都选择加入苏联。即使中国不加入,哪怕能支持怕苏联一点点资源,苏联就能成为世界上无可媲美的超级大国。当时苏联虽然支持国民政府,万一哪天改支持陈独秀党了,或者哪天和中国不友好了。中国旁边有这么一个大国,俄国人又喜欢屯土地。怕苏联壮大,蒋介石从侧面向陈独秀透露出了自己的担心。陈独秀认为都是中国人,绝不做卖国贼,就下令陈所在党人不得抵抗。结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把中国陈所在的党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句话总结,陈独秀一直都是最单纯的一个革命分子。
“没什么事?我这不好好的”王琢山赶紧向陈独秀说道。
“大爷大爷。。。抓了。。。抓了很多。”就在此时一个突兀的声音闯了进来,原来是探听消息的小三回来了。
“慢点,成何体统。”陈昔仁慢悠悠道。
“是,大爷”小三道。
“抓的都是革命党?”陈独秀问道。
“不全是,只要被怀疑的都抓去问话了,大部分都是新军营的。极少数是百姓。”小三道。
“看来有朱家宝坐镇,那些官吏还是没胆胡来。”陈昔仁道,眼睛不时瞟瞟王琢山。明显陈昔仁是在告诉王琢山自己对清朝的地方官吏不看好,同时也在警告王琢山清朝还是有不少能人官吏的,这里有朱家宝,不要做愚蠢的事来。
王琢山也明白陈昔仁的意思,现在王琢山很想看看陈昔仁是个什么意思,不说一句话看着陈昔仁,来个以静制动,他知道陈昔仁不会让他等多久。陈昔仁看了看王琢山,又看了看小三。小三此时还闷葫芦般,但又慑于老头子的威严,所以一直也没敢说什么话。陈独秀在知道王琢山没行动,就放下了心,也没问什么?
“他们都分别关在哪”陈昔仁良久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王琢山知道正题来了。最终陈昔仁是帮他的。陈昔仁知道他是革命党,而他还没跑,却反身跑回来,一猜就能猜中,回来打听消息的。陈昔仁这样做表面上的意思是替王琢山打听,实质上是向王琢山表明自己的立场。
“都在府大牢里,就是不允许去探亲。”小三道。
王琢山此时有点内疚,本不想连累陈家的。现在虽说陈昔仁不拒绝革命党,但自己和陈独秀与他的关系,他的为人是不可能不有些帮助的。自己是革命党的身份,迟早都会告诉至陈家的,只是现在时局动荡,陈家知道对陈家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琢山啊!我老了,好多事都不明白。你年轻能干,学识丰富,江湖经验充足,我看好你。”陈昔仁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陈独秀和陈昔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陈独秀和陈昔凡也没在意,王琢山知道却是什么意思的。陈昔仁是说自己老了,有些事听明白了也会装作不明白的,像这样人老成精的人物,怎么可能好多事看不明白;另一个意思是告诉王琢山,他很看好王琢山这次没有冲动,同时鼓励王琢山的行为。
“我出去下。”王琢山在听明白陈昔仁的话后,立刻道了一声,就出去安排救人行动了。
“怎么刚来就走。”陈昔凡看王琢山风风火火,本想还聊会天解解闷,这些天一直躺在床上,每天就见那么几个人,闷都闷死了。
“爸,琢山那么忙,你谅解一下,可能去国强那了。”陈独秀知道为什么,立刻撒谎解围道。
府衙大牢内,朱家宝带着那个正参领绕着牢房转来转去,其实是被范传甲和薛哲给气疯了。
“吴参领。你说,他们革命党怎么连说话口气都一样。”朱家宝没有一点巡抚和长辈的大架子,拉着那个正参领找了个石阶坐下。
“一样的思想,一样的观念信条,自然铸就一样脾气的人。何况之前他们不仅是留日学生,还都是军人。”吴参领道。
“还是你们懂事啊!大清花了这么多财力物理把你们送去留洋,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报效大清。他们就算不报销大清,也不能造反啊!”
“大人消消气。”吴参领急忙拍拍朱家宝的背道。
“说起不回报大清的人,老夫到想起一个人才。和你们一样,同样都是留日系,他叫王国强。”朱家宝偏过脑袋道。
“那个人很了不起,不过我们不熟。留日的学子,光安徽就有近千人。他名字也算很响,进校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了。”
“有多么了不起,比你如何?”朱家宝急忙问道。
“哈哈哈。。。大人说笑了。我们之间没什么可比性,我上的是军校,他学的是政法类的,只知道他也算不错。不过此人一直保持中立,兴中会华兴会等等都找过他,他没加入,我们也有人联系过,都失败。听说他回家隐居了,可惜了一个人才了。”说完吴参领摇摇头,直叹息。
“哦,那还真可惜了。”朱家宝的可惜是自己也没劝说成功,却被王琢山拉去了,不过也好,同样还是为大清出了力。这些年朱家宝没少拉人才充实自己的班底,不过上面不允许给这群人实权,所以这批人也没做出什么成绩。
“大人,不好了。”一个衙役模样的人冲进了朱家宝所在的区域牢房。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朱家宝厉色道。
“姜大人等人全军覆没了,尸首都被人抬回来了。”那名衙役看到朱家宝不善的脸色,急忙道。
“什么?真被你料定了。走,我们去看看。”震惊过来的朱家宝看看吴参领,迈起颤巍巍的步伐走出了牢房。没办法,自己境内出现叛党攻城事件,叛党又是新军,本已有失察之罪。现在姜桂题阵亡,那群想夺汉官大权的满清权贵,不知道又会有什么罪名落下。
府衙大院,满地的尸体,都是姜桂题带过去剿匪的亲兵。
“都是姜桂题的亲兵。”朱家宝稍稍看了下死尸问道。
“是。没想到这么精锐的兵,竟然没一个活下来。不可思议,我很想知道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一个清军军官答道。
“吴参领有什么发现没?”朱家宝看着那个叫吴参领的军官仔细翻看每具尸体,奇怪的问道。
“大人,恐怕是两伙人干的。就新军那群人没有如此精准的枪法,尤其熊成基的炮营,那群兵根本连枪怎么回事都不知道。”那名吴参领边检查每具尸体,边回答朱家宝的提问。
“何以见得。”朱家宝问。
“大人过来看,这部分死者都是一枪毙命,显然不是新军人员所拥有的枪法。”吴参领给朱家宝等人指了指。
“说一定叛党当中真有枪法好的。”那个清军军官道。
“新军的训练我清楚,就安庆的新军目前还没这能耐,就是北洋精锐也难以达到。”吴参领解释道。
“怎么来证明你的推断?”朱家宝道。
“取出死者子弹,查看子弹是否和叛军的子弹型号相同。我总感觉这伤口,不是我们配置的枪械造成的。”说着,吴参领又仔细看起了伤口。“你看,这名死者胸口同时中两枪,那致命一枪的枪伤窄小深邃,周围的肉糊了不少。而旁边的枪伤要宽大些,造成的创伤面积虽差不多,但给人一种无力感,而这种枪伤是我所熟悉的,正是我们新军配置的枪械造成的伤口。”
朱家宝等人一听,都仔细的检查了起来。
“吴参领说得对。一种的确是我们的汉阳造造成的,另一种给人陌生的感觉。”那命清军军官仔细看了几具尸体的枪伤,也附和道。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有什么要交流的加入234047357这个群 验证信息:铁血大中华
“转什么转,这么大人了,还没点城府稳重之心。遇事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陈昔仁喝了口茶,瞅了瞅满头大汗的陈独秀道。
“都抓了四十多个人,我能不着急吗?要是王老弟。。。。。一不小心把王老弟当成革命党。我是说,那些小兵也不认识王老弟,抓了过去,严刑逼供,大清那些官员什么样?您老人家还不知道吗?”陈独秀越说越着急。
“别没大没小的。小三不是出去打听消息了吗?等会回来了你就知道了。”陈昔凡从旁边看不下去了,就批评道。
“你冷静点,王琢山不会被抓的。估计你关心的不仅仅是王琢山吧!恐怕是起义军的伤亡,对你们的革命是不是造成毁坏。更重要的是你想通过此事看看王琢山背后的实力吧!”
“大伯你怎么这样。。。。。”陈独秀立刻冷静了下来,他知道他这一举动立刻被他这个江湖多少年的大伯看出了什么名堂,王琢山的身份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出去的。
“大哥,是不是有什么事我不知道的?”陈昔凡马上就从两人的对话中听出了不寻常。尤其听到陈昔仁说道王琢山背后的实力,而这个势力好像还和革命党有关,而陈独秀听后去也没反对。从开始陈昔凡就知道王琢山是个有一定背景的人,一直也很想知道王琢山的底牌是什么?只是做官这么久了,出于礼貌和官场规则,该知道就知道,让你知道的人家自会告诉你的。
“没什么?乾生担心王琢山因同情革命党被抓去殴打。”陈昔仁真不愧是老江湖,立刻给了一个含糊的答案糊弄了过去,他知道陈昔凡肯定听出了什么?这种对话,在听不出什么,那就是傻子了。他用王琢山同情革命党一词只是为了糊弄陈昔凡。一旁的陈独秀不由得在心里给陈昔仁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同情用得好啊!
“我出了什么事?”刚进小院的王琢山就听到了这句话。立刻猜出了,自己是革命党的事情,恐怕陈独秀在无意中暴露给了陈昔仁。而陈昔仁怕陈昔凡知道什么?才说了句靠边又不痛不痒的话来,看看王琢山的反应,是不是真与革命党有关联。王琢山这种半开玩笑的问话,既有从中打听自己的身份是不是暴露给了陈昔仁,还有就是想看看这位老江湖对革命党的看法。
“你回来了,我们都在担心你呢?”陈独秀立刻上前。而陈昔仁眼睛精光一闪,立刻被王琢山捕捉到。看来自己的身份背着老头猜到了,就连这样的试探都猜到了。早知道就不用这句话了,这下算是真正的在这个老头面前暴露了。看着陈独秀真诚的拉着自己的手,王琢山一阵心痛。陈独秀还是那么单纯,为什么有这么精明的大伯,还不成长。
想起以前历史课本中介绍,这是在王琢山当上特工时,新学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大多的陈所在的党领导人都与苏联有瓜葛,那个时期大部分共党革命成功的国家都选择加入苏联。即使中国不加入,哪怕能支持怕苏联一点点资源,苏联就能成为世界上无可媲美的超级大国。当时苏联虽然支持国民政府,万一哪天改支持陈独秀党了,或者哪天和中国不友好了。中国旁边有这么一个大国,俄国人又喜欢屯土地。怕苏联壮大,蒋介石从侧面向陈独秀透露出了自己的担心。陈独秀认为都是中国人,绝不做卖国贼,就下令陈所在党人不得抵抗。结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把中国陈所在的党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句话总结,陈独秀一直都是最单纯的一个革命分子。
“没什么事?我这不好好的”王琢山赶紧向陈独秀说道。
“大爷大爷。。。抓了。。。抓了很多。”就在此时一个突兀的声音闯了进来,原来是探听消息的小三回来了。
“慢点,成何体统。”陈昔仁慢悠悠道。
“是,大爷”小三道。
“抓的都是革命党?”陈独秀问道。
“不全是,只要被怀疑的都抓去问话了,大部分都是新军营的。极少数是百姓。”小三道。
“看来有朱家宝坐镇,那些官吏还是没胆胡来。”陈昔仁道,眼睛不时瞟瞟王琢山。明显陈昔仁是在告诉王琢山自己对清朝的地方官吏不看好,同时也在警告王琢山清朝还是有不少能人官吏的,这里有朱家宝,不要做愚蠢的事来。
王琢山也明白陈昔仁的意思,现在王琢山很想看看陈昔仁是个什么意思,不说一句话看着陈昔仁,来个以静制动,他知道陈昔仁不会让他等多久。陈昔仁看了看王琢山,又看了看小三。小三此时还闷葫芦般,但又慑于老头子的威严,所以一直也没敢说什么话。陈独秀在知道王琢山没行动,就放下了心,也没问什么?
“他们都分别关在哪”陈昔仁良久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王琢山知道正题来了。最终陈昔仁是帮他的。陈昔仁知道他是革命党,而他还没跑,却反身跑回来,一猜就能猜中,回来打听消息的。陈昔仁这样做表面上的意思是替王琢山打听,实质上是向王琢山表明自己的立场。
“都在府大牢里,就是不允许去探亲。”小三道。
王琢山此时有点内疚,本不想连累陈家的。现在虽说陈昔仁不拒绝革命党,但自己和陈独秀与他的关系,他的为人是不可能不有些帮助的。自己是革命党的身份,迟早都会告诉至陈家的,只是现在时局动荡,陈家知道对陈家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琢山啊!我老了,好多事都不明白。你年轻能干,学识丰富,江湖经验充足,我看好你。”陈昔仁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陈独秀和陈昔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陈独秀和陈昔凡也没在意,王琢山知道却是什么意思的。陈昔仁是说自己老了,有些事听明白了也会装作不明白的,像这样人老成精的人物,怎么可能好多事看不明白;另一个意思是告诉王琢山,他很看好王琢山这次没有冲动,同时鼓励王琢山的行为。
“我出去下。”王琢山在听明白陈昔仁的话后,立刻道了一声,就出去安排救人行动了。
“怎么刚来就走。”陈昔凡看王琢山风风火火,本想还聊会天解解闷,这些天一直躺在床上,每天就见那么几个人,闷都闷死了。
“爸,琢山那么忙,你谅解一下,可能去国强那了。”陈独秀知道为什么,立刻撒谎解围道。
府衙大牢内,朱家宝带着那个正参领绕着牢房转来转去,其实是被范传甲和薛哲给气疯了。
“吴参领。你说,他们革命党怎么连说话口气都一样。”朱家宝没有一点巡抚和长辈的大架子,拉着那个正参领找了个石阶坐下。
“一样的思想,一样的观念信条,自然铸就一样脾气的人。何况之前他们不仅是留日学生,还都是军人。”吴参领道。
“还是你们懂事啊!大清花了这么多财力物理把你们送去留洋,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报效大清。他们就算不报销大清,也不能造反啊!”
“大人消消气。”吴参领急忙拍拍朱家宝的背道。
“说起不回报大清的人,老夫到想起一个人才。和你们一样,同样都是留日系,他叫王国强。”朱家宝偏过脑袋道。
“那个人很了不起,不过我们不熟。留日的学子,光安徽就有近千人。他名字也算很响,进校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了。”
“有多么了不起,比你如何?”朱家宝急忙问道。
“哈哈哈。。。大人说笑了。我们之间没什么可比性,我上的是军校,他学的是政法类的,只知道他也算不错。不过此人一直保持中立,兴中会华兴会等等都找过他,他没加入,我们也有人联系过,都失败。听说他回家隐居了,可惜了一个人才了。”说完吴参领摇摇头,直叹息。
“哦,那还真可惜了。”朱家宝的可惜是自己也没劝说成功,却被王琢山拉去了,不过也好,同样还是为大清出了力。这些年朱家宝没少拉人才充实自己的班底,不过上面不允许给这群人实权,所以这批人也没做出什么成绩。
“大人,不好了。”一个衙役模样的人冲进了朱家宝所在的区域牢房。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朱家宝厉色道。
“姜大人等人全军覆没了,尸首都被人抬回来了。”那名衙役看到朱家宝不善的脸色,急忙道。
“什么?真被你料定了。走,我们去看看。”震惊过来的朱家宝看看吴参领,迈起颤巍巍的步伐走出了牢房。没办法,自己境内出现叛党攻城事件,叛党又是新军,本已有失察之罪。现在姜桂题阵亡,那群想夺汉官大权的满清权贵,不知道又会有什么罪名落下。
府衙大院,满地的尸体,都是姜桂题带过去剿匪的亲兵。
“都是姜桂题的亲兵。”朱家宝稍稍看了下死尸问道。
“是。没想到这么精锐的兵,竟然没一个活下来。不可思议,我很想知道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一个清军军官答道。
“吴参领有什么发现没?”朱家宝看着那个叫吴参领的军官仔细翻看每具尸体,奇怪的问道。
“大人,恐怕是两伙人干的。就新军那群人没有如此精准的枪法,尤其熊成基的炮营,那群兵根本连枪怎么回事都不知道。”那名吴参领边检查每具尸体,边回答朱家宝的提问。
“何以见得。”朱家宝问。
“大人过来看,这部分死者都是一枪毙命,显然不是新军人员所拥有的枪法。”吴参领给朱家宝等人指了指。
“说一定叛党当中真有枪法好的。”那个清军军官道。
“新军的训练我清楚,就安庆的新军目前还没这能耐,就是北洋精锐也难以达到。”吴参领解释道。
“怎么来证明你的推断?”朱家宝道。
“取出死者子弹,查看子弹是否和叛军的子弹型号相同。我总感觉这伤口,不是我们配置的枪械造成的。”说着,吴参领又仔细看起了伤口。“你看,这名死者胸口同时中两枪,那致命一枪的枪伤窄小深邃,周围的肉糊了不少。而旁边的枪伤要宽大些,造成的创伤面积虽差不多,但给人一种无力感,而这种枪伤是我所熟悉的,正是我们新军配置的枪械造成的伤口。”
朱家宝等人一听,都仔细的检查了起来。
“吴参领说得对。一种的确是我们的汉阳造造成的,另一种给人陌生的感觉。”那命清军军官仔细看了几具尸体的枪伤,也附和道。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有什么要交流的加入234047357这个群 验证信息:铁血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