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中秋佳节(上)
第二天傍晚,子涵就神采奕奕的回来了,问他考的怎么样了,子涵没有说的很满,一定能过,。但说了,考试的很多东西他平时都有学习过,答的还好。听到这样,大家也就放下心来了。
宛宣在心里面鄙视着子涵道:你这小样的,明明有那么大的把握能过,还装,真是的。
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宛宣发现自己的家人都很有特点,哥哥子涵看起来挺乖巧的,其实,是个很腹黑的。娘亲柏氏,就算她在这小山村里面呆了有多久,也没办法掩饰她身上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息。
而王氏一家,就特别的属于山村里面的,桃花温柔可亲,三郎憨厚纯补,而王氏却是农村妇女的典范,勤劳节俭,善良纯朴,但性子却有点软弱。
宛宣把昨天炝的柿子,拿出来,削好皮,递给子涵尝尝,子涵看着还未成熟的柿子,和柏氏他们一样,刚开始都不敢吃,看着宛宣吃的香香脆脆的,也就切一小块吃吃看,这样一吃,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直喊着“好吃”。要不是宛宣阻止着说吃太多对身体不好,说不定昨天炝的就被他们吃完了。
子涵边吃着柿子,边看着宛宣,越发觉得自己的小妹很不简单。最近,自己一直在忙于童生试,都没有时间和她好好的沟通一下。
似乎从她精神正常起来之后,不管是刚开始的蟹蚌、珍珠、草药、调料、厨艺,还是建造房子的设计,家具的设计,现在做出的蜂蜜山楂、炝柿子,还有她与人谈生意的落落大方,被人怀疑的耿耿而谈,似乎都在证明着她的与众不同,既不会把自己推上风头浪尖,又会为自己的合理做法自圆其说。实在是很不简单吧,就连自己虽然懂得这些,却也没办法做到这样的。
柏氏想把这些炝好的柿子拿去村子里面送人,宛宣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正,自己家里面现在吃喝算是无求了,也算是小康家庭了。本来,还想炝好的柿子去卖,现在想想,卖也没几个钱,不如,就做个人情,回报村子里的人的关心、帮助。
在说,村子里面有这么多的柿子树,听说,每年的柿子都是被鸟吃了,真是浪费啊!因此,宛宣就把炝柿子的方法仔细教予柏氏和王氏,让她们去教村子里面的人。
子涵的成绩要三天后才能知道,但是,大家看到子涵轻松的样子,也就放下心来了,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了。
柏氏和王氏正在准备过几天中秋节要的祭品,月饼是最主要的祭品,而现在的月饼都是需要家庭里面自己制作的,古代做月饼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在中秋节前几天就要开始磨粉、磨糖,准备好材料,然后在前一天在去做。
宛宣跟柏氏和王氏了解到,现在的月饼不叫月饼,是从宫廷里面流传出来的,宫廷里面叫“宫饼”,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因为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而现在的月饼制作就很精细,品种就有很多,有京式月饼,主要是在京城里面流行的;北式月饼,主要是偏北方,胡人地区流行的;南式月饼,主要是偏南方,蛮人地区流行的;还有他们这边的苏式月饼,主要是偏苏杭这边流行的。
品种很多,味道和调料也有很多,就口味而言,有咸味、甜味、咸甜味等等;从馅心讲,有花生月饼、桂花月饼、豆沙月饼、蛋黄月饼等等。可以说,已经跟现代的水平差不多了,只是还没有现代那么多的花样。
宛宣跟着柏氏和王氏一步一步的学习做月饼,想把古代这精细的活儿学习到手,这样以后自己想吃,就方便多了。
柏氏她们先去村子里面的石磨上把挑选出来的麦粒弄碎,再用箩把面给筛出来,这个过程,要重复好几遍,看到宛宣直感叹落后的古代真不是人呆的。
接着,在以1公斤白砂糖2公斤水的比例,煮沸搅拌溶化后加入饴糖,再煮5分钟左右,捞起来放好。糖浆制成后需存放3~5天,使蔗糖转化、发酸变软后用。
这是要做甜的月饼,宛宣他们还想做咸味和咸甜味的,就还得去准备比如蛋黄、卤肉等等。
把这些准备好,就留着等到中秋节的前一天在来制作了,宛宣一直怀疑古代又没有烤箱,这个月饼皮怎么弄得松脆、香酥哪?不过,人的智慧总是无穷无大的,当宛宣看到柏氏她们把灶台弄得像暖坑一样,也就明白了。
宛宣还跟柏氏她们了解了一下这边中秋节的习俗,这边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赏月、吃月饼、水果。
柏氏还和宛宣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让宛宣汗颜了好久,想着,虽然自己穿过来的架空的国家,可是,还是有好多习俗是一样的,看来,以后的自己还是要好好地了解下这里,不要搞出大乌龙来啊!
到了第三天,童生试的成绩出来了,里正他们早早的就派人去镇上看成绩了。果然,不负所望,子涵考过了,而且还是镇上第五,苏博文是镇上第十四,齐浩宇排在比较后面,不过,幸好也过了。
村子里面的人都特别的高兴,又恰逢中秋节,所以,里正他们决定,邀请戏台子来村子里面,等到大家拜完月神之后,在来听戏。
村子里面的人都特别的高兴,一般在村子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是不会请戏台子来的,而且古代也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大家一般做完活后,就早早的睡觉了。
宛宣也感到特别的兴奋,自己来古代还没有参加过什么娱乐活动哪,而且这边的业余活动怎么少,难得有一次,好期待的。
到了中秋节那天,宛宣他们早早的就在院子里面摆上了大香案,在上面放上月饼、水果等等,在夜色暮烟之时,就点上红烛,对着圆月如盘的月神,依次拜祭。
但是,子涵和三郎却不能够拜祭月神,这边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所以,子涵和三郎只能在屋子里面等到柏氏她们依次拜祭完,才出来和她们一起吃月饼、水果。
大家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月饼浓浓的香气伴着家里面喜气洋洋的气氛,使人感到惬意极了。
宛宣惬意的坐在石椅上,感受的带着桂花香气的微凉的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暖,凝望着碧空中那一轮皎洁的中秋皓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这是宛宣来到古代之后,第一次与家里人共度佳节,听着柏氏絮道着特有的神话,吃着王氏切的浓浓的香气的月饼,看着桃花和梦瑶的浅笑晏晏,还有子涵和三郎独有的孩子神态,淡淡的温馨的亲情围绕着。
来到古代也已经有大半年了,已经慢慢的学会去融入这边的生活,学会把一个小孩子扮演的更加惟妙惟翘。而且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去使得家里面的生活条件好起来。想着房子有了,面包也有了,自己家,也在不是刚开始可以任人欺负的了。
说真的,宛宣感到特别的骄傲和满足,宛宣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有个安身之所,自己所爱的人,都平平安安的在一起,不需要怎样的大富大贵,小家小户是最惹人羡慕的。
偶尔,宛宣还是会想起现代的家人,想着,那一个自己对爸妈好嘛,爸妈的身体还好嘛。明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念却越来越深,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时间,几千年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们看到的月亮真的还是一样的嘛?
柏氏看着宛宣露出沉思的小人儿模样,突然有点儿害怕,自己的女儿不是一般人,从她清醒过来自己就知道了,以前姥娘与自己说的“唔家的女娃会有一个是有使命的”,这个使命娘亲、我都没有,没想到是在宛宣身上,或许都是命。
柏氏紧紧的把宛宣抱起来,宛宣楞了一下,感受到柏氏身上有着浓浓的不安和关怀。心里似乎有一块地方给融化开了来,有点酸酸的,甜甜的,不管怎样,自己现在还有柏氏他们,他们对我的爱也是有增无减的,不能让他们担心的。
赶紧紧紧的抱着柏氏,甜甜的一笑。叫道:“娘亲,咱们快点吃完,宛宣好想看大戏啊”。
柏氏他们看着大家都吃饱了,就稍微收拾收拾,锁上门,带上宛宣他们,往村子里面走去。
—————————————————————————————
亲们,强烈要求推荐,不然竹子都快没动力写下去了~~~~(>_<)~~~~呜呜。。。。。。
宛宣在心里面鄙视着子涵道:你这小样的,明明有那么大的把握能过,还装,真是的。
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宛宣发现自己的家人都很有特点,哥哥子涵看起来挺乖巧的,其实,是个很腹黑的。娘亲柏氏,就算她在这小山村里面呆了有多久,也没办法掩饰她身上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息。
而王氏一家,就特别的属于山村里面的,桃花温柔可亲,三郎憨厚纯补,而王氏却是农村妇女的典范,勤劳节俭,善良纯朴,但性子却有点软弱。
宛宣把昨天炝的柿子,拿出来,削好皮,递给子涵尝尝,子涵看着还未成熟的柿子,和柏氏他们一样,刚开始都不敢吃,看着宛宣吃的香香脆脆的,也就切一小块吃吃看,这样一吃,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直喊着“好吃”。要不是宛宣阻止着说吃太多对身体不好,说不定昨天炝的就被他们吃完了。
子涵边吃着柿子,边看着宛宣,越发觉得自己的小妹很不简单。最近,自己一直在忙于童生试,都没有时间和她好好的沟通一下。
似乎从她精神正常起来之后,不管是刚开始的蟹蚌、珍珠、草药、调料、厨艺,还是建造房子的设计,家具的设计,现在做出的蜂蜜山楂、炝柿子,还有她与人谈生意的落落大方,被人怀疑的耿耿而谈,似乎都在证明着她的与众不同,既不会把自己推上风头浪尖,又会为自己的合理做法自圆其说。实在是很不简单吧,就连自己虽然懂得这些,却也没办法做到这样的。
柏氏想把这些炝好的柿子拿去村子里面送人,宛宣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正,自己家里面现在吃喝算是无求了,也算是小康家庭了。本来,还想炝好的柿子去卖,现在想想,卖也没几个钱,不如,就做个人情,回报村子里的人的关心、帮助。
在说,村子里面有这么多的柿子树,听说,每年的柿子都是被鸟吃了,真是浪费啊!因此,宛宣就把炝柿子的方法仔细教予柏氏和王氏,让她们去教村子里面的人。
子涵的成绩要三天后才能知道,但是,大家看到子涵轻松的样子,也就放下心来了,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了。
柏氏和王氏正在准备过几天中秋节要的祭品,月饼是最主要的祭品,而现在的月饼都是需要家庭里面自己制作的,古代做月饼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在中秋节前几天就要开始磨粉、磨糖,准备好材料,然后在前一天在去做。
宛宣跟柏氏和王氏了解到,现在的月饼不叫月饼,是从宫廷里面流传出来的,宫廷里面叫“宫饼”,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因为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而现在的月饼制作就很精细,品种就有很多,有京式月饼,主要是在京城里面流行的;北式月饼,主要是偏北方,胡人地区流行的;南式月饼,主要是偏南方,蛮人地区流行的;还有他们这边的苏式月饼,主要是偏苏杭这边流行的。
品种很多,味道和调料也有很多,就口味而言,有咸味、甜味、咸甜味等等;从馅心讲,有花生月饼、桂花月饼、豆沙月饼、蛋黄月饼等等。可以说,已经跟现代的水平差不多了,只是还没有现代那么多的花样。
宛宣跟着柏氏和王氏一步一步的学习做月饼,想把古代这精细的活儿学习到手,这样以后自己想吃,就方便多了。
柏氏她们先去村子里面的石磨上把挑选出来的麦粒弄碎,再用箩把面给筛出来,这个过程,要重复好几遍,看到宛宣直感叹落后的古代真不是人呆的。
接着,在以1公斤白砂糖2公斤水的比例,煮沸搅拌溶化后加入饴糖,再煮5分钟左右,捞起来放好。糖浆制成后需存放3~5天,使蔗糖转化、发酸变软后用。
这是要做甜的月饼,宛宣他们还想做咸味和咸甜味的,就还得去准备比如蛋黄、卤肉等等。
把这些准备好,就留着等到中秋节的前一天在来制作了,宛宣一直怀疑古代又没有烤箱,这个月饼皮怎么弄得松脆、香酥哪?不过,人的智慧总是无穷无大的,当宛宣看到柏氏她们把灶台弄得像暖坑一样,也就明白了。
宛宣还跟柏氏她们了解了一下这边中秋节的习俗,这边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赏月、吃月饼、水果。
柏氏还和宛宣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让宛宣汗颜了好久,想着,虽然自己穿过来的架空的国家,可是,还是有好多习俗是一样的,看来,以后的自己还是要好好地了解下这里,不要搞出大乌龙来啊!
到了第三天,童生试的成绩出来了,里正他们早早的就派人去镇上看成绩了。果然,不负所望,子涵考过了,而且还是镇上第五,苏博文是镇上第十四,齐浩宇排在比较后面,不过,幸好也过了。
村子里面的人都特别的高兴,又恰逢中秋节,所以,里正他们决定,邀请戏台子来村子里面,等到大家拜完月神之后,在来听戏。
村子里面的人都特别的高兴,一般在村子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是不会请戏台子来的,而且古代也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大家一般做完活后,就早早的睡觉了。
宛宣也感到特别的兴奋,自己来古代还没有参加过什么娱乐活动哪,而且这边的业余活动怎么少,难得有一次,好期待的。
到了中秋节那天,宛宣他们早早的就在院子里面摆上了大香案,在上面放上月饼、水果等等,在夜色暮烟之时,就点上红烛,对着圆月如盘的月神,依次拜祭。
但是,子涵和三郎却不能够拜祭月神,这边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所以,子涵和三郎只能在屋子里面等到柏氏她们依次拜祭完,才出来和她们一起吃月饼、水果。
大家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月饼浓浓的香气伴着家里面喜气洋洋的气氛,使人感到惬意极了。
宛宣惬意的坐在石椅上,感受的带着桂花香气的微凉的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暖,凝望着碧空中那一轮皎洁的中秋皓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这是宛宣来到古代之后,第一次与家里人共度佳节,听着柏氏絮道着特有的神话,吃着王氏切的浓浓的香气的月饼,看着桃花和梦瑶的浅笑晏晏,还有子涵和三郎独有的孩子神态,淡淡的温馨的亲情围绕着。
来到古代也已经有大半年了,已经慢慢的学会去融入这边的生活,学会把一个小孩子扮演的更加惟妙惟翘。而且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去使得家里面的生活条件好起来。想着房子有了,面包也有了,自己家,也在不是刚开始可以任人欺负的了。
说真的,宛宣感到特别的骄傲和满足,宛宣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有个安身之所,自己所爱的人,都平平安安的在一起,不需要怎样的大富大贵,小家小户是最惹人羡慕的。
偶尔,宛宣还是会想起现代的家人,想着,那一个自己对爸妈好嘛,爸妈的身体还好嘛。明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念却越来越深,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时间,几千年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们看到的月亮真的还是一样的嘛?
柏氏看着宛宣露出沉思的小人儿模样,突然有点儿害怕,自己的女儿不是一般人,从她清醒过来自己就知道了,以前姥娘与自己说的“唔家的女娃会有一个是有使命的”,这个使命娘亲、我都没有,没想到是在宛宣身上,或许都是命。
柏氏紧紧的把宛宣抱起来,宛宣楞了一下,感受到柏氏身上有着浓浓的不安和关怀。心里似乎有一块地方给融化开了来,有点酸酸的,甜甜的,不管怎样,自己现在还有柏氏他们,他们对我的爱也是有增无减的,不能让他们担心的。
赶紧紧紧的抱着柏氏,甜甜的一笑。叫道:“娘亲,咱们快点吃完,宛宣好想看大戏啊”。
柏氏他们看着大家都吃饱了,就稍微收拾收拾,锁上门,带上宛宣他们,往村子里面走去。
—————————————————————————————
亲们,强烈要求推荐,不然竹子都快没动力写下去了~~~~(>_<)~~~~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