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昶变天下

正文 二八八 攻宋(三)

    先锋慕容延钊率部先行,率众将向孟昶告辞。

    孟昶笑着问李处耘、马仁瑀,“两位将军本已赫赫有名,如今却只是我大蜀天定军中小小副将,屈才了!”

    李处耘、马仁瑀忙道:“我等初投,寸功未立,却受重用。皇上的信任让我俩受宠若惊,岂是屈才。”

    “呵呵。”孟昶笑道,“慕容虽勇猛过人,但经验方面比二位差了许多,希望两位鼎力相助。”

    “必尽所能协助慕容将军。”二人应道。

    望着天定军将士远去,孟昶豪情万丈,“来吧,赵匡胤,真正的较量这才开始!”

    真正的较量这才开始。高坐皇位的赵匡胤心中想。

    “看大蜀军力部署,似要两路出击。”楚昭辅分析道,“攻我宿、徐等州的意图已很明显,西部凤翔、长安境外也有蜀军集结迹象。”

    苗训跟着道:“光靠那些节度使,恐怕难以抵挡。皇上应立即派出援军协助。”

    赵匡胤略作思考,道:“朕也有此想法。大蜀近几年狂傲不羁,未尝败绩,此次要让它见识我大宋的厉害。朕担心的是若派去人马,徐州王宴、凤翔王彦超等人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

    “所以领兵之将应谨慎选择。”苗训道。

    楚昭辅道:“臣荐一将,必能不负圣恩。”

    “哪位?”赵匡胤急忙问道。

    “潘美。”楚昭辅答。

    赵匡胤笑了笑,“正合朕意。”他与潘美交情甚厚,深知他有勇有谋。陈桥兵变时,派他先回汴京,只用几句话便让原大周群臣不敢轻举妄动,维护了汴京的安定,保证了改朝换代的平静。“潘爱卿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王彦超为人温谨,两人相辅相成,必可退蜀军。潘大人去凤翔,何人去徐州呢?”

    众臣思虑后,接连举荐几人,似乎都不能让赵匡胤满意。

    苗训笑道:“皇上心中是否已有合适人选?”

    赵匡胤笑道:“朕说一人,大家判断下能成否?曹彬曹国华。”

    此人名字一说出,众臣议论纷纷。曹彬有没有名气,有,但不大。关键问题是他乃周太祖郭威后宫张贵妃的外甥,算是前朝的皇亲。赵匡胤统领禁军时,曹彬作为他的部将,始终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极少参与将领们的集会,无公事也从不登赵匡胤的门。论武,他一般;论谋,他也一般。皇上怎会想到这个人呢?

    赵匡胤看出大家的疑惑,道:“前几日朕与他谈话,朕问他‘往日朕想与你亲近,你为何总是疏远?’。曹爱卿答‘我乃前朝周室近亲,担任宫中职位,端正过关,尚怕有闪失,哪敢妄加结交呢?’。正是他这番话让朕觉得此人必可大用。”

    楚昭辅道:“曹彬为人仁静和厚,似难成为领兵统帅。”

    赵匡胤摇摇头,“朕不同意楚爱卿的话。为人谦恭者,将士们心存尊重,统领之师必为仁义之师,又何不妥?”

    众臣不再多言。

    “宣二人速来见朕。”赵匡胤当即下旨。

    二人入殿,赵匡胤下达任命:潘美为凤翔总监军,与张令铎领武信军三万,汇集保义节度使袁彦,护国节度使杨成信人马,前往凤翔一线阻敌;曹彬为徐州总监军,与张光翰、赵延徽领永清军五万,前往徐州一线布防。

    陕州的袁彦,河中府的杨成信都手握重兵,对赵匡胤不是很服气,正好趁此机会削弱他们的力量。

    至于王彦超,赵匡胤自有办法,他对潘美道:“潘爱卿,见到王彦超你只需问他昔日朕往复州投他,因何不纳?”原来赵匡胤当年投军,最先到的便是复州的王彦超,谁料王彦超给了他盘缠便将其打发。

    潘美道:“臣明白。”

    赵匡胤又对曹彬道:“曹爱卿,朕今日启用你,很多人心中颇为不服,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曹彬道:“臣只知遵旨办事,尽心尽力,不会有一丝怠慢。至于他人所想,岂是臣能控制。既无法控制,何必在意。”

    “哈哈。”赵匡胤大笑,“都说爱卿宽以待人,不计私怨,果然如此。”

    大宋的两路援军离开汴京时,孟昶也出了金陵,身边有赵普、王昭远等人,当然还有符彦卿、武彰所率的三万禁军。王全斌的天远军早在边境整装待发。

    就整个天下来说,宿州刺史王祚的名气远没儿子响。他儿子是王溥,前大周辅政三相之一,如今也是大宋丞相。但在宿州,王祚的名气无人可比,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只因为一年前的那件事。

    按说他儿子位居高官,自已也是治理一方的父母百姓,锦衣玉食,应无所忧。然而他很忧,他忧自己活的时间太短,怕自己还未享够福便死去。这也是所有生活舒适的人所忧,无可厚非,然而他请来那位盲人为自己算命这事却引得整个宿州城哄笑不止。

    去请算命盲人的仆人提前告诫:“我家老爷乃王丞相之父,极其富贵,却怕年寿太短,所以才请你算上一卦。你便将我老爷的阳寿说得越长越好,老爷一高兴,好处咱俩平分。”

    算命瞎子心领神会,一见王祚便大惊道:“大寿之命,罕见的大寿之命哪。”

    王祚心里十分高兴,忙问:“能活到七十吗?”

    瞎子笑着手指往上一指。

    “八、九十?”王祚试探着道。

    瞎子继续往上指。

    王祚欢喜不已,“如先生所说,难道可以到百岁?”

    算命瞎子没让他猜下去,感叹道:“至少一百三、四十呢!”

    王祚当然开心,不过仍不放心,“其间难道没什么疾病吗?”

    算命先生装得很象真的,“说没有嘛,也有。临近一百二十岁这年春夏之间,会拉点肚子,不过是小毛病,很快就好。”

    王祚极为欢喜,马上修书给自己的每位子孙,内容一模一样,“一定要记住,我一百二十岁那年别让我吃冷汤水。”

    算命盲人得到丰厚的赏赐,马上与仆人平分。此事从此成为宿州最大的笑料。

    当听闻大蜀铁军正向宿州进发时,王祚起初很慌,马上又恢复平静。算命大师都说过我至少要活到一百三、四十,那这次我不可能死。宿州归徐州辖制,他马上向王晏求救。

    宿州扼汴水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老将王晏深知这点。当即下令马步军都指挥侯晖、赵章率兵两万前往支援。他之所以敢于派出如此多人马,是因为他知道曹彬的大军几日后便可到徐州。

    没错,王晏是老将。年轻时和一群哥们跑到西北一带混,竟也混出些名堂。石敬瑭时,瞧不起他卖地求荣,投奔了刘知远。后来见刘知远那窝囊儿子不成气候,又跟随郭威打下一片天地。郭威非常赏识他,有此偶尔听说他是徐州藤县人,便委他去徐州上任。柴荣登基,又提升了他的职位,徐州便成了王晏一个人的徐州。赵匡胤也没亏待他,给他加官进爵,并放心把徐州交给他。

    这都七十来岁的人了,只希望平平静静地在徐州过日子,给子孙留下足够的基业。谁知道蜀军偏要来,谁知道朝廷大军也要来。王晏叹口气,叫来五个儿子,问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儿子中老二王汉伦最为出色,早在年轻时就是父亲身边的得力干将。“蜀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朝廷大军。”

    一直以来,其他四子都形同虚设。王晏随即问道:“怎讲?”

    “蜀军的真正目标是汴京,我们只要与蜀军联系,放行便可。”王汉伦道:“如今朝廷大军来到,便只有拼命抵挡。”

    王晏道:“大蜀近几年势头正猛,即使我们放行,恐怕也不会放过我们。”

    “得汴京才能得天下。”王汉伦摇头道,“大蜀不会在徐州上花费更多精力。”

    “如今朝廷大军两日后就到,这才是我最担心的。”王晏道。

    另四子只顾听着,根本不去用心考虑父亲的担忧。只有王汉伦与父亲走在一起,“不错。请君容易送君难,恐怕来后便不会离开了。”

    “汉伦,为父担心的就是这个。”王晏久经江湖,见识广泛,“皇上早有心收我等军权,只是立朝时短,一直未动手。如今在蜀军入境前便已派来援兵,其心颇为可疑哪。”

    老大王汉经终于开口,“说明皇上有先见之明,对我徐州关爱有加,生怕徐州受到损伤。”

    王晏双目一瞪,花白的胡须差点立起来,“你懂个屁,是因为他想从我手里把徐州拿去。”

    “拿去更好,您老人家也可以与妻妾儿孙享福了。”王汉经的语气中似乎带着讥讽。这也难怪,王晏娶了十几房小妾,作为正宗老婆生的长孙自是有些看不惯。

    王汉伦也是原配所生,但从没这个看法。男子汉大丈夫,娶几个老婆有什么惊奇的,人家皇帝后宫有三千佳丽呢。“大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皇上看中父亲的正是这徐州,若没了徐州,我们王家的遭遇将不堪设想。”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323998,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323998,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