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 又一次打赌
孟昶马不停蹄,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找过王昭远,附耳这般这般地说了一通。
王昭远吃惊不小,小心地问:“可行吗?”
孟昶给他信心,“只管一试,有我呢。”
王昭远听后便去了慕容延钊五兄弟的住处,那间遮不了风挡不了雨的破屋。
能够遮风挡雨的齐王府孤独矗立在子龙塘旁。高墙环绕却黯淡无光,大门森严却尘土遮掩,远望凄凉而萧瑟。
遥想曾经的权倾朝野,不可一世,再想到死后百姓争相抽其筋骨,生啖其肉。赵廷隐摇头轻叹。
身后传来一声童音,“赵叔叔是否在感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呢?”
赵廷隐的府邸便在附近,回府总要经过这前蜀的齐王府。每过此地,他总要下马驻足,以警示自己莫倒王宗弼覆辙。
后头一望,见是孟家三公子孟昶,身边还有大侠杜逸风。
孟昶的话还没完,“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赵叔叔不忘自省其身,以齐王为诫,小侄很是佩服。”
赵廷隐施礼道:“哈哈,贤侄年纪轻轻有如此见识,为叔也很佩服。”
“呵呵,你们互相佩服,没我什么事啊。赵将军,家里有酒没?”杜逸风在旁打哈哈。他是被孟昶拉出来的,否则李氏怎肯让孟昶独自出门。
“以后出门必须要有杜大侠或者武璋陪着。”李氏喊住正要跑出门的儿子下了个死命令。孟昶只好去喊了他的杜师傅陪着。
杜逸风不知这个徒弟又出什么新花样。上次出门后是施粥,这次呢?
赵廷隐连忙与杜逸风打招呼:“有的是,杜大侠这边请。”
“呵呵,赵叔叔慢点,你还是再多看几眼这齐王府吧。明日可能就不一样了。”孟昶诡异地笑着道。
“嗯?”杜赵二人不解地望着孟昶。
孟昶依旧保持着他那诡异得有点可爱的笑容道:“对了,听说赵叔叔有个比我小两岁的儿子,我极其想结识呢。”
“那是小儿崇韬。贤侄请,杜大侠请。”赵廷隐牵马在前引路。
也不用引路,就是这齐王府的隔壁,只是这齐王府太大,要多走上几步。
刚走到赵府门前,身后传来嘈杂声。三人回头望去,只见齐王府大门前拥着一群孩子,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蓬发赤脚,衣不遮体,一看便知是流浪儿。
只见有人上前撕去门上封条,推开大门,孩子们呼叫着进了齐王府。
“他们这是干什么?没有王法了吗?”赵廷隐大怒,将马递给来迎接的下人,拔剑便冲向齐王府。
孟昶拦道:“赵叔叔,这是要做什么去啊?去杀那些小朋友吗?”
赵廷隐这才发觉自己有些失态,将剑回鞘道:“我去把他们赶开,你们在这稍候。”
“为什么要赶他们呢,他们不过是进去挡挡风雨。”孟昶道。
杜逸风在旁帮腔:“是啊,这些孩子也怪可怜的。”他虽是丞相之后,但久在江湖,根本就没把什么法什么纪放在眼里,只凭善恶判断。
赵廷隐道:“可那是贴着封条的,怎能轻易破门而入。”
“什么封条?我见他们不过撕去了一张白纸而已。”孟昶不屑道。
赵廷隐以为孟昶不懂,解释道:“那是郭崇韬大人奉朝廷之命查封齐王府的封条,代表着王法,怎能说是白纸?”
孟昶早有准备,“不知代表的是哪个王的法?郭大人是奉庄宗李存勖之命伐蜀,自是代表的他。可是郭大人含冤被杀,庄宗也因叛乱遇害,如今的天子已是明宗。明宗登基也曾大赦天下,早该撕下这什么都不是的封条了。”
反正每个皇帝登基时都会大赦天下,也不论李嗣源是否曾大赦,先拿过来作为论据再说。
这小屁孩知道的比我还多啊。赵廷隐一时无言。
“呵呵,赵将军,还不领我们进府啊。”杜逸风也被孟昶说得晕糊糊,赶紧解围道。
赵廷隐忧虑地道:“齐王府内虽已无什么物品,可难免房屋搂舍遭到破坏。不行,必须将他们驱逐。”
“原来赵叔叔担心这个啊。”孟昶笑道,“咱俩打个赌怎样?”
又是打赌,小小年纪怎么这么爱赌啊。小公子在凤翔与李从俨打赌的事,赵廷隐已有耳闻,“什么赌?”
“如果那些孩子未动寸物,只是老实地在内避下风雨,赵叔叔就不得再驱赶他们,而且以后还要经常进去。若是他们胡来乱为,任凭赵叔叔处置,侄儿决不阻拦。”孟昶显得胸有成竹。
我堂堂大将军,怕你不成。赵廷隐道:“行。走,快去看看。”
大门已被关上,封条扔在一边。赵廷隐拿起封条,一看纸已泛黄,字迹印记早已含糊不清。说是白纸,倒也不差。
推开门踏入,赵廷隐站着不动了。在门内这不长的走廊下,那些孩子整整齐齐地紧挨坐着。他们未走进去一步。
孟昶在后偷笑。这王昭远事情办得不错。
杜逸风看见慕容延钊那五个孩子也在其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赢了!”赵廷隐走出又关上大门,他也不是铁石心肠,不想让凉风吹去孩子们那点可怜的梦。
孟昶调皮一笑道:“赵叔叔可不许反悔,以后要常进这里。”
“进去做什么?”
“嘿嘿,到时再告诉你。”
“杜大侠,我怎么有种中招的感觉呢?”
“哈哈,赵将军可要小心了,以后会常常中招的。”
“哈哈。不过你别说,有时候中招也能让人感到幸福!”
幸福的源泉往往来源于行善,即使那善微不足道。
次日清早就有人来拜访孟昶。确实是拜访,因为递上了名帖。
拿着拜帖,李氏摇头,这儿子古怪,朋友也古怪。
帖子是张不知从哪捡来的破纸,笔应是秃笔,墨也只是水迹,但毫不掩盖字迹的端正工整:半边桥五兄弟拜见孟昶公子。
李氏生疑,唤下人引他们进来,进来了慕容延钊那五位流浪儿。
他们五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不远千里为了同一个目的来到成都,在半边桥相识相知,搓土结义,自号“半边桥五兄弟”。
目的当然只有一个:生存。
那日施粥人员众多,李氏自没记住他们。
“多谢伯母施粥,救苦救难,堪比菩萨。”说话的是王朴。
王朴自由酷爱读书,五花八门无不猎奇,那拜贴便是他所书写。
后面八个字把李氏说得喜笑颜开,“明日还将施粥,你们早点来啊。”
王朴得意地道,“不仅早来,我们还会助一臂之力。
“年轻这么小,言行如此得体,昶儿很会交朋友啊。”李氏赞道。
“那是当然,你儿子我火眼金睛呢。”门外走进孟昶与王昭远。
“拜见孟公子。”五人齐齐施礼,宛如成年大人。
孟昶还礼:“有礼有礼!”
为了初次进孟府有个好印象,赵普提出了送拜帖和施见面礼等建议。慕容延钊觉得没这个必要,但其他四人都同意,便通过了。昨夜他们可是忙了一宿,又是找纸又是寻笔,还一起学习这礼节。当然他们也没忘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搜集王昭远交待下来的情报。
人多力量大,在他们五人的安排下,撕了封条进入齐王府的另外那些孩子全行动了起来。
情报汇总后,赶紧来向孟昶汇报。
孟昶赶紧道:“走,到我屋里。”
“昶儿,就在这儿吧。我去到厨房让下人多准备些点心,招待你的朋友。”李氏道。有这样的母亲多幸福!不过这也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现状。
孟昶道:“好。昭远快去拿来纸墨,赵普你研墨,捡重要的记。”
“研墨?我不干。”小赵普噘嘴道。
你小子就是不爱读书,我得改掉你这个毛病。在赵匡胤手下你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我这你得一部《论语》治天下。
“不研?那你书写。”孟昶故意绷着脸道。
“书写?那我还是研墨吧。”二选一,他无法逃避。
准备完毕,开始汇报。
“桑老板的小儿子昨天病了,没去粮庄。”
“麻四婆最心爱的小花猫丢了,到现在还没找到。”
“唐伯护的五姨太回娘家了。”
“桑老板的小儿子傍晚去了一笑坊。”
“等等,一笑坊是什么地方?”孟昶问。
王朴解释道:“男人找乐子的地方。”
孟昶恍然大悟,“就是怡红院啊。有空咱们去逛逛。”
众人目瞪。
“错了,咱们现在不能去,等过些年再去。等等,桑老板几个小儿子啊?”孟昶又有了疑惑。
“不知道。小儿子应该只有一个吧。”说话的是正磨墨的赵普。
“这小子真行,白天还病着,晚上就去寻花问柳。好,继续。”
韩继勋接上,“秦老板家的老仆人前天去世了。”
“唐府昨天进去六个陌生人,最大的四十出头,最小的不满十岁。”
“麻四婆最喜欢的小花狗丢了,到现在还没找到。”
“等等。”孟昶道,“这麻四婆到底最喜欢小花猫还是小花狗啊?”
慕容延钊回答:“猫里最喜欢小花猫,狗里最喜欢小花狗。”
“哈哈”几个孩子都笑了。
“怎么都鸡毛蒜皮小事,到底有没有用得上的啊?”孟昶笑后问。
王朴道:“不知道。这些全是我们从青羊肆街打听来的,都是他们四大家的,不知道公子到底要用哪方面的?”
青阳肆街是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两旁酒楼茶肆商铺颇多,很多富商居住在那附近。
孟昶知道要想办起“之家”,必须要有人投资有人赞助,所以想到了成都最富有的四个人。
“沧海”粮庄的老板桑田,“幺妹子”绣庄当家麻四婆,控制大半巴蜀漕运的唐伯护,蜀中拥有最多最大矿场的秦时明。
现在他知道了想探出什么内幕不是简单的事,可人家辛苦了一夜,不能打击积极性,“好的,继续。”
五人继续汇报着,孟昶却陷入沉思。
<!-- 作者有话说 -->
王昭远吃惊不小,小心地问:“可行吗?”
孟昶给他信心,“只管一试,有我呢。”
王昭远听后便去了慕容延钊五兄弟的住处,那间遮不了风挡不了雨的破屋。
能够遮风挡雨的齐王府孤独矗立在子龙塘旁。高墙环绕却黯淡无光,大门森严却尘土遮掩,远望凄凉而萧瑟。
遥想曾经的权倾朝野,不可一世,再想到死后百姓争相抽其筋骨,生啖其肉。赵廷隐摇头轻叹。
身后传来一声童音,“赵叔叔是否在感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呢?”
赵廷隐的府邸便在附近,回府总要经过这前蜀的齐王府。每过此地,他总要下马驻足,以警示自己莫倒王宗弼覆辙。
后头一望,见是孟家三公子孟昶,身边还有大侠杜逸风。
孟昶的话还没完,“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赵叔叔不忘自省其身,以齐王为诫,小侄很是佩服。”
赵廷隐施礼道:“哈哈,贤侄年纪轻轻有如此见识,为叔也很佩服。”
“呵呵,你们互相佩服,没我什么事啊。赵将军,家里有酒没?”杜逸风在旁打哈哈。他是被孟昶拉出来的,否则李氏怎肯让孟昶独自出门。
“以后出门必须要有杜大侠或者武璋陪着。”李氏喊住正要跑出门的儿子下了个死命令。孟昶只好去喊了他的杜师傅陪着。
杜逸风不知这个徒弟又出什么新花样。上次出门后是施粥,这次呢?
赵廷隐连忙与杜逸风打招呼:“有的是,杜大侠这边请。”
“呵呵,赵叔叔慢点,你还是再多看几眼这齐王府吧。明日可能就不一样了。”孟昶诡异地笑着道。
“嗯?”杜赵二人不解地望着孟昶。
孟昶依旧保持着他那诡异得有点可爱的笑容道:“对了,听说赵叔叔有个比我小两岁的儿子,我极其想结识呢。”
“那是小儿崇韬。贤侄请,杜大侠请。”赵廷隐牵马在前引路。
也不用引路,就是这齐王府的隔壁,只是这齐王府太大,要多走上几步。
刚走到赵府门前,身后传来嘈杂声。三人回头望去,只见齐王府大门前拥着一群孩子,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蓬发赤脚,衣不遮体,一看便知是流浪儿。
只见有人上前撕去门上封条,推开大门,孩子们呼叫着进了齐王府。
“他们这是干什么?没有王法了吗?”赵廷隐大怒,将马递给来迎接的下人,拔剑便冲向齐王府。
孟昶拦道:“赵叔叔,这是要做什么去啊?去杀那些小朋友吗?”
赵廷隐这才发觉自己有些失态,将剑回鞘道:“我去把他们赶开,你们在这稍候。”
“为什么要赶他们呢,他们不过是进去挡挡风雨。”孟昶道。
杜逸风在旁帮腔:“是啊,这些孩子也怪可怜的。”他虽是丞相之后,但久在江湖,根本就没把什么法什么纪放在眼里,只凭善恶判断。
赵廷隐道:“可那是贴着封条的,怎能轻易破门而入。”
“什么封条?我见他们不过撕去了一张白纸而已。”孟昶不屑道。
赵廷隐以为孟昶不懂,解释道:“那是郭崇韬大人奉朝廷之命查封齐王府的封条,代表着王法,怎能说是白纸?”
孟昶早有准备,“不知代表的是哪个王的法?郭大人是奉庄宗李存勖之命伐蜀,自是代表的他。可是郭大人含冤被杀,庄宗也因叛乱遇害,如今的天子已是明宗。明宗登基也曾大赦天下,早该撕下这什么都不是的封条了。”
反正每个皇帝登基时都会大赦天下,也不论李嗣源是否曾大赦,先拿过来作为论据再说。
这小屁孩知道的比我还多啊。赵廷隐一时无言。
“呵呵,赵将军,还不领我们进府啊。”杜逸风也被孟昶说得晕糊糊,赶紧解围道。
赵廷隐忧虑地道:“齐王府内虽已无什么物品,可难免房屋搂舍遭到破坏。不行,必须将他们驱逐。”
“原来赵叔叔担心这个啊。”孟昶笑道,“咱俩打个赌怎样?”
又是打赌,小小年纪怎么这么爱赌啊。小公子在凤翔与李从俨打赌的事,赵廷隐已有耳闻,“什么赌?”
“如果那些孩子未动寸物,只是老实地在内避下风雨,赵叔叔就不得再驱赶他们,而且以后还要经常进去。若是他们胡来乱为,任凭赵叔叔处置,侄儿决不阻拦。”孟昶显得胸有成竹。
我堂堂大将军,怕你不成。赵廷隐道:“行。走,快去看看。”
大门已被关上,封条扔在一边。赵廷隐拿起封条,一看纸已泛黄,字迹印记早已含糊不清。说是白纸,倒也不差。
推开门踏入,赵廷隐站着不动了。在门内这不长的走廊下,那些孩子整整齐齐地紧挨坐着。他们未走进去一步。
孟昶在后偷笑。这王昭远事情办得不错。
杜逸风看见慕容延钊那五个孩子也在其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赢了!”赵廷隐走出又关上大门,他也不是铁石心肠,不想让凉风吹去孩子们那点可怜的梦。
孟昶调皮一笑道:“赵叔叔可不许反悔,以后要常进这里。”
“进去做什么?”
“嘿嘿,到时再告诉你。”
“杜大侠,我怎么有种中招的感觉呢?”
“哈哈,赵将军可要小心了,以后会常常中招的。”
“哈哈。不过你别说,有时候中招也能让人感到幸福!”
幸福的源泉往往来源于行善,即使那善微不足道。
次日清早就有人来拜访孟昶。确实是拜访,因为递上了名帖。
拿着拜帖,李氏摇头,这儿子古怪,朋友也古怪。
帖子是张不知从哪捡来的破纸,笔应是秃笔,墨也只是水迹,但毫不掩盖字迹的端正工整:半边桥五兄弟拜见孟昶公子。
李氏生疑,唤下人引他们进来,进来了慕容延钊那五位流浪儿。
他们五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不远千里为了同一个目的来到成都,在半边桥相识相知,搓土结义,自号“半边桥五兄弟”。
目的当然只有一个:生存。
那日施粥人员众多,李氏自没记住他们。
“多谢伯母施粥,救苦救难,堪比菩萨。”说话的是王朴。
王朴自由酷爱读书,五花八门无不猎奇,那拜贴便是他所书写。
后面八个字把李氏说得喜笑颜开,“明日还将施粥,你们早点来啊。”
王朴得意地道,“不仅早来,我们还会助一臂之力。
“年轻这么小,言行如此得体,昶儿很会交朋友啊。”李氏赞道。
“那是当然,你儿子我火眼金睛呢。”门外走进孟昶与王昭远。
“拜见孟公子。”五人齐齐施礼,宛如成年大人。
孟昶还礼:“有礼有礼!”
为了初次进孟府有个好印象,赵普提出了送拜帖和施见面礼等建议。慕容延钊觉得没这个必要,但其他四人都同意,便通过了。昨夜他们可是忙了一宿,又是找纸又是寻笔,还一起学习这礼节。当然他们也没忘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搜集王昭远交待下来的情报。
人多力量大,在他们五人的安排下,撕了封条进入齐王府的另外那些孩子全行动了起来。
情报汇总后,赶紧来向孟昶汇报。
孟昶赶紧道:“走,到我屋里。”
“昶儿,就在这儿吧。我去到厨房让下人多准备些点心,招待你的朋友。”李氏道。有这样的母亲多幸福!不过这也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现状。
孟昶道:“好。昭远快去拿来纸墨,赵普你研墨,捡重要的记。”
“研墨?我不干。”小赵普噘嘴道。
你小子就是不爱读书,我得改掉你这个毛病。在赵匡胤手下你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我这你得一部《论语》治天下。
“不研?那你书写。”孟昶故意绷着脸道。
“书写?那我还是研墨吧。”二选一,他无法逃避。
准备完毕,开始汇报。
“桑老板的小儿子昨天病了,没去粮庄。”
“麻四婆最心爱的小花猫丢了,到现在还没找到。”
“唐伯护的五姨太回娘家了。”
“桑老板的小儿子傍晚去了一笑坊。”
“等等,一笑坊是什么地方?”孟昶问。
王朴解释道:“男人找乐子的地方。”
孟昶恍然大悟,“就是怡红院啊。有空咱们去逛逛。”
众人目瞪。
“错了,咱们现在不能去,等过些年再去。等等,桑老板几个小儿子啊?”孟昶又有了疑惑。
“不知道。小儿子应该只有一个吧。”说话的是正磨墨的赵普。
“这小子真行,白天还病着,晚上就去寻花问柳。好,继续。”
韩继勋接上,“秦老板家的老仆人前天去世了。”
“唐府昨天进去六个陌生人,最大的四十出头,最小的不满十岁。”
“麻四婆最喜欢的小花狗丢了,到现在还没找到。”
“等等。”孟昶道,“这麻四婆到底最喜欢小花猫还是小花狗啊?”
慕容延钊回答:“猫里最喜欢小花猫,狗里最喜欢小花狗。”
“哈哈”几个孩子都笑了。
“怎么都鸡毛蒜皮小事,到底有没有用得上的啊?”孟昶笑后问。
王朴道:“不知道。这些全是我们从青羊肆街打听来的,都是他们四大家的,不知道公子到底要用哪方面的?”
青阳肆街是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两旁酒楼茶肆商铺颇多,很多富商居住在那附近。
孟昶知道要想办起“之家”,必须要有人投资有人赞助,所以想到了成都最富有的四个人。
“沧海”粮庄的老板桑田,“幺妹子”绣庄当家麻四婆,控制大半巴蜀漕运的唐伯护,蜀中拥有最多最大矿场的秦时明。
现在他知道了想探出什么内幕不是简单的事,可人家辛苦了一夜,不能打击积极性,“好的,继续。”
五人继续汇报着,孟昶却陷入沉思。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