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八章不是时候
派去宫里报信的人是子明的长随,回来的时候二皇子随着来沐亲王府。
太子守在皇上身边侍疾,不方便出宫。
听子明说三皇子目前蠢蠢欲动。
太子怕军队得到皇上病危的消息会发生骚动,尤其是梁总兵。
因此,太子事先发出命令,驻外的武将谁也不许回京,擅自回京者斩无赦。
然而,千机阁的人报上来消息:总兵仍然私自调兵两万,正快马加鞭回京。
此时不怕抗旨的随着梁总兵进京的士兵定是他的心腹忠诚之士。
二皇子在祭奠亲王之后,就和子明在子明的书房里议论了一会儿政事。
而增云则穿着孝服守在灵堂那里,脸上用脂粉画的有些惨白,眼睛画的像是哭肿了一般。
文武百官基本都来过了,海建峰带着赵氏也过来了。
海建峰见现在的王府人丁稀少的,而且没有个老人在,就想着留下来帮着两个孩子张罗丧事。
子明却坚决没有同意,他以父王留有遗言说是要简单操办丧事为由婉拒了海建峰的好意。
赵氏还有两个幼儿需要照顾,也不能陪在增云身边,随着海建峰回去了。
萧府也来过了,劝慰了两人一番也回去了。
王爷留有遗言说是只停灵三天立即下葬,太子也同意了,因为现在朝廷是多事之秋,早下葬,子明还能早些帮他。
晚上的时候,增云和子明二人在灵堂的侧厅设了两张床榻,二人轮流去休息。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子明才在没人的时候悄悄的与增云说了几句话。
增云对以后的京城安危很担心,子明却让她放心:“你放心吧!一切皆在掌握!”
增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难道子明也是传的?他怎么知道爱立信手机的广告语呢?
还真是一切皆有可能啊!
子明望着增云那激动的神情道:“你怎么了?”
增云热切地盯着子明轻声说道:“天王盖地虎!”
子明的眼睛一闪,然后显出迷惑的样子。
增云接着说道:“都是千年的狐狸!”
“老板要醋吗?”
看着子明那木讷的神情,增云越说越没劲,最后瘫坐在蒲团上。
子明看着增云沮丧的样子,却有些兴奋:“你说的什么呀?这些话我怎么听着这么有意思呢?你给我讲故事呢?”
子明磨了增云好半天增云也没有再理会他。
三天后,“王爷”和“王妃”下葬,在封棺之前,太子赶来,借着看看最后一眼的机会仔细辨认了棺里的尸体,确认无误之后,灵柩才被运往皇陵下葬。
而有一对中年的平民夫妇坐着马车在几个人的护送下悄悄的出了京城出了城门,两人回望京城,叹息一声,赶往增云的茶山竹海去了。
增云和子明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用再在灵堂里日夜守灵了。
葬完“王爷王妃”,子明就进宫去了。
回来后,增云听子明说梁总兵的军队已经到了距离京城十里地的一个山坡处,估计他们正在等着皇上驾崩呢!
增云一听子明说这些事情心就跳得厉害,在前世一直很太平,各国之间轻易之间不会打仗。
因此她还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呢!所以,现在一听子明提起这些她就脸色发白。
子明见她害怕本不想说,但增云却强迫他说,她可不想什么也不知道,稀里糊涂的就这么过日子。
“那太子不是已经秘密传了两位海将军回京吗?怎么没有动静呢?”
“海大将军带了两万人马已经埋伏在梁总兵的前面了,海二将军也带了两万人马截住了梁总兵的后路,等皇上驾崩的消息以传出,即刻行动。
“哦!不过梁贵妃和三皇子不会只会有梁总兵这一条路吧?”狡兔还三窟呢!何况这争夺皇位的三皇子和梁贵妃呢!
“嗯!太子派人监视了他们,一有什么消息,我们就会知道的。”
增云沉默了一阵忽然想起庞玉娇和萧丽雅,这两个昔日的姐妹,都因为行为举止上的不慎或者其他的心思而陷入三皇子府。
“庞玉娇和萧丽雅也不知在三皇子府上过得如何?这次事变之后,她们会落得什么下场?”
子明的眼睛又闪了闪,对增云道:“这个你担心也没有办法,人各有命到时候我尽量保全她们吧!”
增云叹息一声,真是无可奈何,她在这方面一点能力都没有·只能依靠子明,可看样子,子明也不方便出头。
更何况萧丽雅本来就是自己送上门去的,别人有无法阻拦。
另有消息传来,安汶州的旱灾一直持续着,大米是有价无市。
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饿死的情况,幸好凤来镇还没有饿死人的。
此时的凤来镇,梁家大门紧闭,没有任何动静。
据子明说梁家给梁总兵派发了粮草,估计赈灾梁家不会有任何动作了。
在凤来镇的上午辰时中刻,增云的赵府会准时在街口处就支起大锅开始施粥,每人一碗,不多不少。
下午的申时中刻,在县衙的门口也会支起大锅施粥,也是每人一碗,不多不少。
每次施粥,没有骚乱,都排着队去取粥,不是这些人不想闹事,实在是不敢闹,因为无论是赵府施粥还是官府施粥,都有官兵在旁维持秩序。
正因为赵府和县衙的赈灾施粥之举,凤来镇的饥民才没有发生饿死人的情况。
不过赵府幸亏有汉阳楼调配过来的十多个护卫守护着,每日的晚间都会有盗贼潜入赵府,试图偷得一些粮食。
可都被这些护卫给收拾了,第二天这些尸体就会被挂在外面示众,没几天就再没有人敢来盗窃打劫了。
安汶州其他地区的灾民听说凤来镇有人施粥之后,大量涌入凤来镇,现在凤来镇的大街小巷都拥挤着各处的灾民。
另外,对于不满于每天两碗粥的家底殷实的人家,增云定了相应的政策:可以拿着田地地契来换粮食。
结果,还真有很多人拿来地契来换大米白面,因为他们这些原本富裕的人家实在是受不了赵府和衙门所施舍的稀粥了,尤其是赵府,施舍的稀粥是占城稻做的,难以下咽,所以有些人家实在忍受不住就将田地拿来赵府换了粮食。
但对于其他饥不择食的人来说,占城稻也是救命的稻草,每日来接受施粥的人还是很多。
这样用地契换了两日的大米,地下仓库里的大米一下子少了不少,因为田地换米的价格是按照平时没有旱灾的时候米价换的。
消息传到京城王府,增云随即下令,将大米按照发生旱灾之后的米价来换地。
在后来的米价上涨了至少十倍以上,因此一下子增云就用了不到一个粮仓的一百石大米换来了上千顷的良田。
没有人说增云黑心,因为赵府每日都在施粥,赵府又没有强买强卖,在维持这些人的生命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他们自己想过得好些的,怨不得别人。
安汶州手里有些田地的自耕农,平时并不大量的存储粮食,此时听说凤来镇的赵府正在用地契换大米,就都赶了来用地契换米换面。
在六月初九这一日,皇宫里的丧钟终于敲响了。
皇帝驾崩!
这个时候,文武百官都需要身穿孝服进宫的。
增云就有些担心,不知这个疑心甚重的皇上是否下了遗诏,令太子对沐亲王府下手。
子明劝道:“现在还不用担心,他现在最大的敌人是三皇子,不是我们。”
“那你听说皇上到底有没有下这个旨啊?”
“据我所知,皇上是下了个圣旨针对王府的,但内容是:世子不足畏惧,等日后寻机再除之!”
“啊!皇上还是有这个心思啊!”增云吓得往子明的怀里缩了缩
子明拍了拍增云的后背,安慰道:“哼!王府哪里是太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你放心,我们早已经有了对策和退路!”
不会也像王爷王妃那样的遁了吧?她可不想生活在暗地里,她要正大光明地生活在太阳下。
似乎体会到了增云的胆怯和不甘,子明心中涌起一股子豪气:“太子将来没有这个念头还好,如果有了这个念头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
既然子明如此信誓旦旦的,增云也壮了胆子,不再那么害怕了。
两人换好孝服,坐着马车进宫。
增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婧媛了,此时相见,发现婧媛瘦了许多。
增云对婧媛施了礼,婧媛拉着她的手示意她不必多礼。
但增云还是行完了礼才起身,随着婧媛坐下,边打量着婧媛边说道:“太子妃娘娘要注意身体啊!然后还要照顾好太子殿下才是。”
婧媛叹了口气,有些惆怅地说道:“唉!妹妹,我的脸色不太好吧?”
增云点点头,婧媛说道:“我怀孕了!太医诊脉说是男胎。”
增云真的很高兴:“真的?太好了!”可随即想起海建峰所担心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海家的劫数快到了。
目前,太子想要登基还需要海家本族的援手,自是不会如何,但等登基之后,婧媛生下儿子之后,那些海建峰所担心的是否就会开始了呢?
也不知海建峰是否筹划准备好了,这孩子也不知来得是否是时候。
太子守在皇上身边侍疾,不方便出宫。
听子明说三皇子目前蠢蠢欲动。
太子怕军队得到皇上病危的消息会发生骚动,尤其是梁总兵。
因此,太子事先发出命令,驻外的武将谁也不许回京,擅自回京者斩无赦。
然而,千机阁的人报上来消息:总兵仍然私自调兵两万,正快马加鞭回京。
此时不怕抗旨的随着梁总兵进京的士兵定是他的心腹忠诚之士。
二皇子在祭奠亲王之后,就和子明在子明的书房里议论了一会儿政事。
而增云则穿着孝服守在灵堂那里,脸上用脂粉画的有些惨白,眼睛画的像是哭肿了一般。
文武百官基本都来过了,海建峰带着赵氏也过来了。
海建峰见现在的王府人丁稀少的,而且没有个老人在,就想着留下来帮着两个孩子张罗丧事。
子明却坚决没有同意,他以父王留有遗言说是要简单操办丧事为由婉拒了海建峰的好意。
赵氏还有两个幼儿需要照顾,也不能陪在增云身边,随着海建峰回去了。
萧府也来过了,劝慰了两人一番也回去了。
王爷留有遗言说是只停灵三天立即下葬,太子也同意了,因为现在朝廷是多事之秋,早下葬,子明还能早些帮他。
晚上的时候,增云和子明二人在灵堂的侧厅设了两张床榻,二人轮流去休息。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子明才在没人的时候悄悄的与增云说了几句话。
增云对以后的京城安危很担心,子明却让她放心:“你放心吧!一切皆在掌握!”
增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难道子明也是传的?他怎么知道爱立信手机的广告语呢?
还真是一切皆有可能啊!
子明望着增云那激动的神情道:“你怎么了?”
增云热切地盯着子明轻声说道:“天王盖地虎!”
子明的眼睛一闪,然后显出迷惑的样子。
增云接着说道:“都是千年的狐狸!”
“老板要醋吗?”
看着子明那木讷的神情,增云越说越没劲,最后瘫坐在蒲团上。
子明看着增云沮丧的样子,却有些兴奋:“你说的什么呀?这些话我怎么听着这么有意思呢?你给我讲故事呢?”
子明磨了增云好半天增云也没有再理会他。
三天后,“王爷”和“王妃”下葬,在封棺之前,太子赶来,借着看看最后一眼的机会仔细辨认了棺里的尸体,确认无误之后,灵柩才被运往皇陵下葬。
而有一对中年的平民夫妇坐着马车在几个人的护送下悄悄的出了京城出了城门,两人回望京城,叹息一声,赶往增云的茶山竹海去了。
增云和子明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用再在灵堂里日夜守灵了。
葬完“王爷王妃”,子明就进宫去了。
回来后,增云听子明说梁总兵的军队已经到了距离京城十里地的一个山坡处,估计他们正在等着皇上驾崩呢!
增云一听子明说这些事情心就跳得厉害,在前世一直很太平,各国之间轻易之间不会打仗。
因此她还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呢!所以,现在一听子明提起这些她就脸色发白。
子明见她害怕本不想说,但增云却强迫他说,她可不想什么也不知道,稀里糊涂的就这么过日子。
“那太子不是已经秘密传了两位海将军回京吗?怎么没有动静呢?”
“海大将军带了两万人马已经埋伏在梁总兵的前面了,海二将军也带了两万人马截住了梁总兵的后路,等皇上驾崩的消息以传出,即刻行动。
“哦!不过梁贵妃和三皇子不会只会有梁总兵这一条路吧?”狡兔还三窟呢!何况这争夺皇位的三皇子和梁贵妃呢!
“嗯!太子派人监视了他们,一有什么消息,我们就会知道的。”
增云沉默了一阵忽然想起庞玉娇和萧丽雅,这两个昔日的姐妹,都因为行为举止上的不慎或者其他的心思而陷入三皇子府。
“庞玉娇和萧丽雅也不知在三皇子府上过得如何?这次事变之后,她们会落得什么下场?”
子明的眼睛又闪了闪,对增云道:“这个你担心也没有办法,人各有命到时候我尽量保全她们吧!”
增云叹息一声,真是无可奈何,她在这方面一点能力都没有·只能依靠子明,可看样子,子明也不方便出头。
更何况萧丽雅本来就是自己送上门去的,别人有无法阻拦。
另有消息传来,安汶州的旱灾一直持续着,大米是有价无市。
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饿死的情况,幸好凤来镇还没有饿死人的。
此时的凤来镇,梁家大门紧闭,没有任何动静。
据子明说梁家给梁总兵派发了粮草,估计赈灾梁家不会有任何动作了。
在凤来镇的上午辰时中刻,增云的赵府会准时在街口处就支起大锅开始施粥,每人一碗,不多不少。
下午的申时中刻,在县衙的门口也会支起大锅施粥,也是每人一碗,不多不少。
每次施粥,没有骚乱,都排着队去取粥,不是这些人不想闹事,实在是不敢闹,因为无论是赵府施粥还是官府施粥,都有官兵在旁维持秩序。
正因为赵府和县衙的赈灾施粥之举,凤来镇的饥民才没有发生饿死人的情况。
不过赵府幸亏有汉阳楼调配过来的十多个护卫守护着,每日的晚间都会有盗贼潜入赵府,试图偷得一些粮食。
可都被这些护卫给收拾了,第二天这些尸体就会被挂在外面示众,没几天就再没有人敢来盗窃打劫了。
安汶州其他地区的灾民听说凤来镇有人施粥之后,大量涌入凤来镇,现在凤来镇的大街小巷都拥挤着各处的灾民。
另外,对于不满于每天两碗粥的家底殷实的人家,增云定了相应的政策:可以拿着田地地契来换粮食。
结果,还真有很多人拿来地契来换大米白面,因为他们这些原本富裕的人家实在是受不了赵府和衙门所施舍的稀粥了,尤其是赵府,施舍的稀粥是占城稻做的,难以下咽,所以有些人家实在忍受不住就将田地拿来赵府换了粮食。
但对于其他饥不择食的人来说,占城稻也是救命的稻草,每日来接受施粥的人还是很多。
这样用地契换了两日的大米,地下仓库里的大米一下子少了不少,因为田地换米的价格是按照平时没有旱灾的时候米价换的。
消息传到京城王府,增云随即下令,将大米按照发生旱灾之后的米价来换地。
在后来的米价上涨了至少十倍以上,因此一下子增云就用了不到一个粮仓的一百石大米换来了上千顷的良田。
没有人说增云黑心,因为赵府每日都在施粥,赵府又没有强买强卖,在维持这些人的生命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他们自己想过得好些的,怨不得别人。
安汶州手里有些田地的自耕农,平时并不大量的存储粮食,此时听说凤来镇的赵府正在用地契换大米,就都赶了来用地契换米换面。
在六月初九这一日,皇宫里的丧钟终于敲响了。
皇帝驾崩!
这个时候,文武百官都需要身穿孝服进宫的。
增云就有些担心,不知这个疑心甚重的皇上是否下了遗诏,令太子对沐亲王府下手。
子明劝道:“现在还不用担心,他现在最大的敌人是三皇子,不是我们。”
“那你听说皇上到底有没有下这个旨啊?”
“据我所知,皇上是下了个圣旨针对王府的,但内容是:世子不足畏惧,等日后寻机再除之!”
“啊!皇上还是有这个心思啊!”增云吓得往子明的怀里缩了缩
子明拍了拍增云的后背,安慰道:“哼!王府哪里是太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你放心,我们早已经有了对策和退路!”
不会也像王爷王妃那样的遁了吧?她可不想生活在暗地里,她要正大光明地生活在太阳下。
似乎体会到了增云的胆怯和不甘,子明心中涌起一股子豪气:“太子将来没有这个念头还好,如果有了这个念头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
既然子明如此信誓旦旦的,增云也壮了胆子,不再那么害怕了。
两人换好孝服,坐着马车进宫。
增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婧媛了,此时相见,发现婧媛瘦了许多。
增云对婧媛施了礼,婧媛拉着她的手示意她不必多礼。
但增云还是行完了礼才起身,随着婧媛坐下,边打量着婧媛边说道:“太子妃娘娘要注意身体啊!然后还要照顾好太子殿下才是。”
婧媛叹了口气,有些惆怅地说道:“唉!妹妹,我的脸色不太好吧?”
增云点点头,婧媛说道:“我怀孕了!太医诊脉说是男胎。”
增云真的很高兴:“真的?太好了!”可随即想起海建峰所担心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海家的劫数快到了。
目前,太子想要登基还需要海家本族的援手,自是不会如何,但等登基之后,婧媛生下儿子之后,那些海建峰所担心的是否就会开始了呢?
也不知海建峰是否筹划准备好了,这孩子也不知来得是否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