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好奇
增云就跟他讲价:“以后每天晓市一散你就给我家送去两捆,每捆八文怎么样?”
男孩儿自己是五文收来的,如果每天她都要两捆,每捆八文也赚了些,就同意了,增云给他看着这堆柴火,男孩儿背着两捆随着赵氏送到赵府去了。
等赵氏和那个男孩儿回来的时候,晓市早已经散了,增云替他卖了十七捆共一百七十文,递给男孩儿。
男孩儿要给增云留五文,增云说什么都没要,说道“你只要保证每天能给我家送去两捆柴火就成了,可不能因为卖给我便宜就全都卖光了而不给我送哦!”
男孩儿笑道:“哪里,我一定坚持每天给你送去,你放心吧!”
道别后,男孩儿就将剩下的没卖出去的柴火背回家去了。
增云向赵氏感慨这个男孩儿倒是挺会做生意的,赵氏则不以为然,人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大的孩子而且是男孩子自然会想法子赚钱养家了。
路过一条街的时候,增云感觉赵氏瞧见一位男子楞了一下,然后赵氏低下头赶紧拉着增云加快脚步回家了。增云当时只看见那位男子像是衣衫不太整齐,刚从那条街出来,正在整理衣衫,没有注意到自己母女二人。
回家后赵氏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增云就问怎么了,增云在记忆中没见过此人。
赵氏叹口气道:“我看见你三叔了。”
增云对这位三叔从来没有印象,来到这个时代就没见过所谓的三叔,没想到在那条街上见到了。
增云问赵氏:“娘,你见到三叔好像挺不高兴的。”
赵氏开口就道:“没想到你三叔真是经常逛勾栏啊!”说完看了增云一眼,忙闭了口。
增云觉得赵氏这句话说得奇怪,什么叫做“真是经常逛勾栏”?记得勾栏是唱戏听曲儿的地儿吧,自己想要去见识见识。
增云趁着赵氏忙着给两人纳鞋底子做新鞋的时候,说自己到街上逛逛。赵氏一想也好,两人除了张婶子家不和别人来往,这个孩子估计很是寂寞的,就同意了。
增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思来到那条街东瞧瞧西看看,以前自己也路过这里,只是没仔细看过。这里离自己家并不太远。
增云逛了一遍,发现这里大部分的街道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院,每个院子里有似乎是戏台的样子的屋子,前面摆着座椅什么的。另外有几个楼阁比较华丽,都是什么“春院”、什么“香阁”,有几个过于曝露的女子依窗向外张望。增云心里一下明白了,这些华丽的楼阁不会是青楼吧?怪不得赵氏见了三叔从这里出来这么局促紧张,仿佛做错事儿的是她一样。
这条街上当然也有其他的买卖,卖什么吃的穿的脂粉的还有首饰珠宝的,估计这些都是做这些青楼女子、嫖客、唱戏的听曲儿的人的买卖了。
增云回家后也没敢跟赵氏说她去逛那条街去了,心里暗暗偷笑,这个时代还是真是够可以的,可以光明正大地做这个买卖。赵氏找了个时间特意嘱咐增云:“女儿,就是刚才路过你三叔的那条街,你以后绕着点走,听见没?”增云故意问道:“为什么呀?怕在那儿遇见三叔吗?”赵氏则隐晦地答道:“那里不是正经女子去逛的地方。”增云心里暗笑,她早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下午的时候,增云将圣医堂里需要特殊保存的药材分门别类。
首先将含挥发油类的药材如川芎、白芷、玫瑰花、细辛、木香、牛膝等用两层干净的油纸包紧后储藏于干燥、通风的避光处。
果实、种子类的药材如薏苡仁、杏仁、郁李仁等放在陶瓷罐、坛中,放于阴凉、干燥的避光处。
淀粉类的药材如何首乌、黄芪、三七、天麻、红花、大黄、山药、葛根、泽泻、贝母等用两层干净的油纸包好扎紧后放在装有生石灰的密闭容器内。
将根类的和胶类的药材如阿胶、人参等用双层干净的油纸包好扎紧放于装有谷、麦糠的密闭容器内。
带有腥味的主要是动物类的药材如蛤蚧、鹿茸等用双层油纸包好扎紧放于装有花椒大蒜的密闭容器内。
······
还没有完全整理好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但增云不想以后再来,就坚持着做完为止,结果快收尾的时候赵氏因为担心找来了。
增云将其他一些注意事项写了下来,留给高少爷,高少爷付了五百两银票,增云就走了。
高少爷看着手里清秀的小篆,望着增云纤巧的背影,心潮起伏,想留下这个小娘子在药铺工作,竟然被拒绝了,自尊心严重受挫,不甘心又如何?
回到自己的书房,将仓库改造要点详细写了,给京城的父亲送了过去,希望圣医堂在全国各地的分店都能尽快施行这个法子,尽快减少损失。
等过段时间,祖父的病好利索了,自己也要回京城的。
第二天,赵氏和增云去木匠坊取地屏。人要衣装,马要鞍装,这双面绣本来绣得就漂亮,这一装进红木做的木框里就显出气氛来了。
增云眼睛亮亮的,这可是绝对的古董啊!只是这么大的物件娘俩搬来搬去的多麻烦啊?
增云正想着,就听见赵氏在那边吩咐道:“麻烦小哥现在给海大人后宅送去。”
赵氏写了个帖子让伙计一同递给海师兄。
两人现在又没有什么事儿了,就开始逛街。
两人路过一家乐器工坊,前面柜台则摆着要卖的各种乐器。增云前世的笛子吹得很好,所以就走进去想瞧瞧。
赵氏见增云总是在笛子面前晃悠,就问她:“女儿,你喜欢笛子?”
增云问赵氏:“娘也喜欢笛子吗?”
赵氏望了望那把筝,说道:“嗯!”
看来她喜欢筝呀,增云就跑过去看,一看要十多两银子,而笛子才二百六十文。
增云让赵氏把这两个乐器都买了,赵氏舍不得,最后增云也没拗过赵氏,但张罗着给赵氏也买了一支笛子。
赵氏说道:“也好,回去咱们娘俩一起吹,我教你。”
增云高兴地道:“娘,您这么厉害啊,会弹筝还会吹笛?”
赵氏脸上现出一抹思念,道:“是你外祖母教给我的。”
其实增云在前世就会吹笛的,也是妈妈教给她的。
男孩儿自己是五文收来的,如果每天她都要两捆,每捆八文也赚了些,就同意了,增云给他看着这堆柴火,男孩儿背着两捆随着赵氏送到赵府去了。
等赵氏和那个男孩儿回来的时候,晓市早已经散了,增云替他卖了十七捆共一百七十文,递给男孩儿。
男孩儿要给增云留五文,增云说什么都没要,说道“你只要保证每天能给我家送去两捆柴火就成了,可不能因为卖给我便宜就全都卖光了而不给我送哦!”
男孩儿笑道:“哪里,我一定坚持每天给你送去,你放心吧!”
道别后,男孩儿就将剩下的没卖出去的柴火背回家去了。
增云向赵氏感慨这个男孩儿倒是挺会做生意的,赵氏则不以为然,人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大的孩子而且是男孩子自然会想法子赚钱养家了。
路过一条街的时候,增云感觉赵氏瞧见一位男子楞了一下,然后赵氏低下头赶紧拉着增云加快脚步回家了。增云当时只看见那位男子像是衣衫不太整齐,刚从那条街出来,正在整理衣衫,没有注意到自己母女二人。
回家后赵氏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增云就问怎么了,增云在记忆中没见过此人。
赵氏叹口气道:“我看见你三叔了。”
增云对这位三叔从来没有印象,来到这个时代就没见过所谓的三叔,没想到在那条街上见到了。
增云问赵氏:“娘,你见到三叔好像挺不高兴的。”
赵氏开口就道:“没想到你三叔真是经常逛勾栏啊!”说完看了增云一眼,忙闭了口。
增云觉得赵氏这句话说得奇怪,什么叫做“真是经常逛勾栏”?记得勾栏是唱戏听曲儿的地儿吧,自己想要去见识见识。
增云趁着赵氏忙着给两人纳鞋底子做新鞋的时候,说自己到街上逛逛。赵氏一想也好,两人除了张婶子家不和别人来往,这个孩子估计很是寂寞的,就同意了。
增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思来到那条街东瞧瞧西看看,以前自己也路过这里,只是没仔细看过。这里离自己家并不太远。
增云逛了一遍,发现这里大部分的街道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院,每个院子里有似乎是戏台的样子的屋子,前面摆着座椅什么的。另外有几个楼阁比较华丽,都是什么“春院”、什么“香阁”,有几个过于曝露的女子依窗向外张望。增云心里一下明白了,这些华丽的楼阁不会是青楼吧?怪不得赵氏见了三叔从这里出来这么局促紧张,仿佛做错事儿的是她一样。
这条街上当然也有其他的买卖,卖什么吃的穿的脂粉的还有首饰珠宝的,估计这些都是做这些青楼女子、嫖客、唱戏的听曲儿的人的买卖了。
增云回家后也没敢跟赵氏说她去逛那条街去了,心里暗暗偷笑,这个时代还是真是够可以的,可以光明正大地做这个买卖。赵氏找了个时间特意嘱咐增云:“女儿,就是刚才路过你三叔的那条街,你以后绕着点走,听见没?”增云故意问道:“为什么呀?怕在那儿遇见三叔吗?”赵氏则隐晦地答道:“那里不是正经女子去逛的地方。”增云心里暗笑,她早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下午的时候,增云将圣医堂里需要特殊保存的药材分门别类。
首先将含挥发油类的药材如川芎、白芷、玫瑰花、细辛、木香、牛膝等用两层干净的油纸包紧后储藏于干燥、通风的避光处。
果实、种子类的药材如薏苡仁、杏仁、郁李仁等放在陶瓷罐、坛中,放于阴凉、干燥的避光处。
淀粉类的药材如何首乌、黄芪、三七、天麻、红花、大黄、山药、葛根、泽泻、贝母等用两层干净的油纸包好扎紧后放在装有生石灰的密闭容器内。
将根类的和胶类的药材如阿胶、人参等用双层干净的油纸包好扎紧放于装有谷、麦糠的密闭容器内。
带有腥味的主要是动物类的药材如蛤蚧、鹿茸等用双层油纸包好扎紧放于装有花椒大蒜的密闭容器内。
······
还没有完全整理好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但增云不想以后再来,就坚持着做完为止,结果快收尾的时候赵氏因为担心找来了。
增云将其他一些注意事项写了下来,留给高少爷,高少爷付了五百两银票,增云就走了。
高少爷看着手里清秀的小篆,望着增云纤巧的背影,心潮起伏,想留下这个小娘子在药铺工作,竟然被拒绝了,自尊心严重受挫,不甘心又如何?
回到自己的书房,将仓库改造要点详细写了,给京城的父亲送了过去,希望圣医堂在全国各地的分店都能尽快施行这个法子,尽快减少损失。
等过段时间,祖父的病好利索了,自己也要回京城的。
第二天,赵氏和增云去木匠坊取地屏。人要衣装,马要鞍装,这双面绣本来绣得就漂亮,这一装进红木做的木框里就显出气氛来了。
增云眼睛亮亮的,这可是绝对的古董啊!只是这么大的物件娘俩搬来搬去的多麻烦啊?
增云正想着,就听见赵氏在那边吩咐道:“麻烦小哥现在给海大人后宅送去。”
赵氏写了个帖子让伙计一同递给海师兄。
两人现在又没有什么事儿了,就开始逛街。
两人路过一家乐器工坊,前面柜台则摆着要卖的各种乐器。增云前世的笛子吹得很好,所以就走进去想瞧瞧。
赵氏见增云总是在笛子面前晃悠,就问她:“女儿,你喜欢笛子?”
增云问赵氏:“娘也喜欢笛子吗?”
赵氏望了望那把筝,说道:“嗯!”
看来她喜欢筝呀,增云就跑过去看,一看要十多两银子,而笛子才二百六十文。
增云让赵氏把这两个乐器都买了,赵氏舍不得,最后增云也没拗过赵氏,但张罗着给赵氏也买了一支笛子。
赵氏说道:“也好,回去咱们娘俩一起吹,我教你。”
增云高兴地道:“娘,您这么厉害啊,会弹筝还会吹笛?”
赵氏脸上现出一抹思念,道:“是你外祖母教给我的。”
其实增云在前世就会吹笛的,也是妈妈教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