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铁血帝国传奇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升迁

    局势僵持了三分钟,而时间越是推移,张瑜越感安心,兵部卫兵众多,内堂发此变故,侍卫必将蜂拥而至,而此时只有区区几名卫兵,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有人授意。

    果不其然,一阵笑声打破了沉寂,从旁厅推门走入一人,张瑜视之,正是袁世凯。

    张瑜松开手中之人,明知故问道:“大人何以在此?”

    袁世凯笑道:“不瞒你说,今日之局,乃我有意为之。其中缘由我不再做任何解释,你速回任新军之职,这是委任状。”

    张瑜接过委任状说道:“我愿随大人归隐,为何有此委任?”

    袁世凯说道:“我年近五旬尚且怀揣满腔抱负,你年纪轻轻何来归隐之词?况且军之重任怎可落于那些粗鄙之人,你速去赴任,将工作尽快抓起来,不负我一番希望。”

    张瑜知此时袁世凯已对自己颇为信任,委以重任,推诿太多不免更引怀疑,当即说道:“属下谨遵大人之命。”

    其实当时清朝军队有旧军新军之分,而以当时袁世凯势力所掌控的北洋新军战力最强,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已与西方列强接近,远远胜过清朝旧军,但唯一的软肋就是军费由掌权势力控制,这也是袁世凯此时不敢发作的重要原因,当时兵勇并无信仰可言,谁有粮饷便更随谁成为一贯的情况。

    而将张瑜委以新军督军一职,也是袁世凯为其东山再起所设的一颗重要棋子。

    就此,张瑜得以再次返回东北,回到奉天。

    被袁世凯视为嫡系的徐世昌见张瑜归来,手中拿着袁世凯亲笔认命的新军督军,一切都明白了。看来一年之间,张瑜已得袁世凯从分的信任。

    张瑜在路途之中也已草拟一个军职改革的方案,报与徐世昌。而徐对张瑜的改革举措也十分支持,毕竟旧式军事体制下,清兵战力低下,毫无御敌之力,让徐世昌深恶痛绝,那些空吃粮饷而不思报国之人,徐世昌也是绝不姑息。

    张瑜上任后,得到徐世昌大力支持,毫无舒服的张瑜得以迅速实施自己改革计划。第一道命令就是奉天各处主官,立即回奉天述职,自然也包括赵志等人。

    张瑜听完各处的汇报,责令各级官员迅速回归建制,整顿军务,将奉天城外大营中的朽官残兵一律撤销,同时令赵志、杨宇、周中领兵迅速奉天归建编练新军,组建奉天新军第一、二、三团,三人分别为团长,择优录取扩编至一万六千人的编制。从赵志等人军中择骨干,领各战略要点军务,加强防御。

    同时整顿军纪,修整军事,激励奖惩。训练中严格执行张瑜早就编制好的训练方法,加强各级官兵的执行能力,提升其对战略战术的素养,当然这些方面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但只要能在正确的路上,即使艰难缓慢,也要坚定不移的执行。

    张瑜在抓军事的同时,多次与徐世昌商谈,除选择精壮入伍外,其他人编制起来发展农垦,奖励开荒,凡开荒土地,三年免赋。

    此等举措,不同程度上促进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加上张瑜大力剿匪,收编散民,东北地区的治安大大改善,民生状况也大为提高。

    此时在奉天,抚顺,鞍山等地,工业已经初具规模,铁路体系也逐步建成,尽管这些都是日本企图控制中国的手段,但其建设项目投产使用,大量工人被雇佣,尽管是被严重剥削,但也逐渐形成大量的工人群体,和储备各类与近代工业相关的各类人才。对今后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之后一切也如史书记载,十八日清廷发布谕诏,谓“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命其“回籍养病”。谕诏下发当日早晨,袁氏已知罢斥经过,出于安全考虑,按预先计划实施,由张怀芝保驾,微服逃到天津直隶总督杨士骧处。后经奕劻、世续等能风,保其无事,才返京晋见摄政王,“谢恩”辞行。二十二日,袁出京回到了河南安阳的洹上村。

    而张瑜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革措施,深深地触犯了当时尤其是满族势力的利益,但徐世昌在东北三省影响深远,在其护佑下,张瑜组建新军的前期,其各项举措还是顺利有效地实施,新军装备得以满编配置,兵源得以充足供应,东北新军战力迅速形成。

    1908年的奉天,虽然仍处封建王朝的体制之下,但西化多年,各国势力的介入,使得各种文化在奉天得以融合,张瑜奉命整顿军务的同时,闲暇时间也有了基础上流社会的机会。

    虽清政府此时财政赤字严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基本陷入停顿,加上各国经济与文化形态上的盘剥,使清廷以无力挽回此时的局面,然而此时清廷中的达官贵人,军政要员却依旧过着歌舞升平,糜烂奢侈的生活,每日醉生梦死,求得一时安逸。

    新年了,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