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一借一贷生死路
公元2011年1月9日上午,古立建筹备多日的投资公司终于在离省城郑州30多公里,经济相当发达的商业街区开张了。在精心装修过的办公楼中,年轻且相貌不俗的古立建兴致勃勃地忙碌着。谁能想道,从前上初中时老师一上课就头痛,只有中小文化的古立建,现在成了投资公司总经理。
今天是个大喜大吉的日子,也是古立建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公司全楼上下,形势一片大好。
在公司临时设立的彩台上,古立建请来当地人模狗样的人物发言一结束,便走上去即兴发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我以最诚挚最热烈的心情迎接各位贵客的光临。在当今天下,虽然民间藏龙卧虎,江湖高手林立,但百业之中金融为王,大千世界钱权为尊,我们公司的股东之中有民间玩钱的高手,有银行工作多年的高管,有政界各路的精英,有侠甘义胆的绿林好汉。现在,又遇上这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我们恰如久旱的禾苗迎来甘甜的雨露!真是天赐良机,佛光映照!我们将会为投资到我们公司的广大贵宾赚得盆满钵盈,喜上眉梢。我们胸怀郑州,放眼全球,不仅要以大手笔,大气魄,还要以超前的态势和理念,拓宽国际视野,用金点子,高智慧,进行全方位立体发展。不仅让我们的投资人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还要大行德广,造福苍生,继往开来,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并将公司建成一个鲜花盛开,花好月圆,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股东股民及员工和朋友们发家致富的乐园!”
这时,公司投资人之一,现年31岁的曾博远悄悄走到古立建身后说:“你媳妇找你有急事。”
古立建简短结束发言走下彩台问博远:“她在哪儿?”博远领他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小声说:“她没来,我怕你把公司租的这栋楼给吹塌了。你这通发言是不是你干保险的老婆教的?”
“你真扫兴,这篇即兴发言是我高价请市长的秘书给写的,我整整背了两天才背会。”曾博远一声轻笑:“好好,辛苦你了!”
第二天,古立建兴奋地站在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窗口,望着窗外的人流车海心说:“在这条繁华的街区,我——古立建,终于有了自己的位置。”
曾博远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一进来客气地说:“恭喜你古总!”古立建连忙迎过来:“贵客贵客,热烈欢迎年轻英俊的曾行长前来指导工作,请请!”
“你这不是害人吗!”曾博远制止他,“我又没当过什么行长,以后不要乱喊什么行长!”至今还没成家,一直喜欢研究金融的曾博远从部队转业后,在国企干了两年便下海开了一家服饰公司,后来又开了一家以广告为主的文化公司。
古立建笑道:“我知道你一直想开家民营的银行,等我们发展起来就筹备开银行,你来当行长!”
“你以为行长有那么好当么?”曾博远问。
“管钱的财神爷,大笔一挥,几百万几千万的批钱,多风光!”
“风光过后就是蹲在牢里看小铁窗外的月光。你要是以这样的心态去管钱,很危险!”
“干我们这行的,就是要在危险中淘金,大钱险中求吗!”
“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民间借贷。在欧美,其信用体系较完善,可以把个人纳税记录、职业信息、贷款记录、信用消费记录、个人资产状况,甚至是水费、电费、电话费的缴费记录纳入个人征信范围。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此基础上,相对来说借贷的利率不高。完善的制度使得人们可以比较放心的把自己的钱借出去,并收回来。相对国内的制度不完善,信用体系的无支撑,使得贷款利率相对来说很高。在我国当下的民间借贷中,高息用款的人百分之五十是风险客户,百分之三十是来骗钱的骗子,百分之二十是在生死线上挣扎,想找到最后救命稻草的赌客。救活他们,你是万幸的放贷者,而他们并不会感谢你这个放贷人,可能还会在背后骂你是放高利贷的,如果放贷失败,救不了他们,你会比他们死的更惨。”
古立建点点头说:“我明白,放心吧!我在这行混了这么多年,不会出什么事的。我以我的身家性命向你们股东保证,经营好这些钱。”
曾博远最不爱听这些豪言壮语,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理性。他认真地说:“没有哪一个人,哪一家公司是可以靠放高利贷生存下去的!最好还是寻找合适的实体经济作为投资对象。”
“请相信我的能力,在民间玩资金,我是高手,经营实体经济太累,还是钱生钱来得快。”
曾博远不想再说什么,他对古立建的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很不放心。可另外几个股东对毛遂自荐当负责人的古立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他也只好认了。他想,回头再和另外几位内退下来的科级干部,也是公司合伙人的沈福生和何建平谈谈;他们毕竟是有文化,又在政界干了二十多年的老革命。他最担心的是,这几个人在自称有黑社会背景的古立建的鼓动下,带着赌博心理和过度投机的心理去经营公司。他心里明白:这样的公司,没事时,经营合法不合法都没什么,一旦出事,什么都不合法。
下午,曾博远单独把老沈约到一家小茶馆。博远品着茶对五十一岁的老沈说:“沈哥,我认识一位银行的行长,他曾多次对手下的信贷经理说:风险控制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所有玩钱的人的第一要务,借贷这两个字写出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关系重大;一借一贷之间就决定了一家金融机构,一家企业和一个人的成败与生死;对每一个来借款的人首先要尊重他,但在心中要把他当骗子一样防者,不管他是什么人;业务不能办,就客客气气地把人打发走;能办就认认真真交朋友,深入实际防风险。现代社会钱的魔力就是能使好人变成骗子,天使变成魔鬼,尤其是在大钱面前。”老沈听完点着头说:“放心吧,我在政界干了这么多年,这点事能控制好。立建的能力我是认可的,他干事有魄力!”看看老沈一幅心中有数的样子,博远不好再说下去。他想:老沈和立建是不是已经达成了某些共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今天是个大喜大吉的日子,也是古立建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公司全楼上下,形势一片大好。
在公司临时设立的彩台上,古立建请来当地人模狗样的人物发言一结束,便走上去即兴发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我以最诚挚最热烈的心情迎接各位贵客的光临。在当今天下,虽然民间藏龙卧虎,江湖高手林立,但百业之中金融为王,大千世界钱权为尊,我们公司的股东之中有民间玩钱的高手,有银行工作多年的高管,有政界各路的精英,有侠甘义胆的绿林好汉。现在,又遇上这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我们恰如久旱的禾苗迎来甘甜的雨露!真是天赐良机,佛光映照!我们将会为投资到我们公司的广大贵宾赚得盆满钵盈,喜上眉梢。我们胸怀郑州,放眼全球,不仅要以大手笔,大气魄,还要以超前的态势和理念,拓宽国际视野,用金点子,高智慧,进行全方位立体发展。不仅让我们的投资人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还要大行德广,造福苍生,继往开来,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并将公司建成一个鲜花盛开,花好月圆,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股东股民及员工和朋友们发家致富的乐园!”
这时,公司投资人之一,现年31岁的曾博远悄悄走到古立建身后说:“你媳妇找你有急事。”
古立建简短结束发言走下彩台问博远:“她在哪儿?”博远领他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小声说:“她没来,我怕你把公司租的这栋楼给吹塌了。你这通发言是不是你干保险的老婆教的?”
“你真扫兴,这篇即兴发言是我高价请市长的秘书给写的,我整整背了两天才背会。”曾博远一声轻笑:“好好,辛苦你了!”
第二天,古立建兴奋地站在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窗口,望着窗外的人流车海心说:“在这条繁华的街区,我——古立建,终于有了自己的位置。”
曾博远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一进来客气地说:“恭喜你古总!”古立建连忙迎过来:“贵客贵客,热烈欢迎年轻英俊的曾行长前来指导工作,请请!”
“你这不是害人吗!”曾博远制止他,“我又没当过什么行长,以后不要乱喊什么行长!”至今还没成家,一直喜欢研究金融的曾博远从部队转业后,在国企干了两年便下海开了一家服饰公司,后来又开了一家以广告为主的文化公司。
古立建笑道:“我知道你一直想开家民营的银行,等我们发展起来就筹备开银行,你来当行长!”
“你以为行长有那么好当么?”曾博远问。
“管钱的财神爷,大笔一挥,几百万几千万的批钱,多风光!”
“风光过后就是蹲在牢里看小铁窗外的月光。你要是以这样的心态去管钱,很危险!”
“干我们这行的,就是要在危险中淘金,大钱险中求吗!”
“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民间借贷。在欧美,其信用体系较完善,可以把个人纳税记录、职业信息、贷款记录、信用消费记录、个人资产状况,甚至是水费、电费、电话费的缴费记录纳入个人征信范围。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此基础上,相对来说借贷的利率不高。完善的制度使得人们可以比较放心的把自己的钱借出去,并收回来。相对国内的制度不完善,信用体系的无支撑,使得贷款利率相对来说很高。在我国当下的民间借贷中,高息用款的人百分之五十是风险客户,百分之三十是来骗钱的骗子,百分之二十是在生死线上挣扎,想找到最后救命稻草的赌客。救活他们,你是万幸的放贷者,而他们并不会感谢你这个放贷人,可能还会在背后骂你是放高利贷的,如果放贷失败,救不了他们,你会比他们死的更惨。”
古立建点点头说:“我明白,放心吧!我在这行混了这么多年,不会出什么事的。我以我的身家性命向你们股东保证,经营好这些钱。”
曾博远最不爱听这些豪言壮语,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理性。他认真地说:“没有哪一个人,哪一家公司是可以靠放高利贷生存下去的!最好还是寻找合适的实体经济作为投资对象。”
“请相信我的能力,在民间玩资金,我是高手,经营实体经济太累,还是钱生钱来得快。”
曾博远不想再说什么,他对古立建的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很不放心。可另外几个股东对毛遂自荐当负责人的古立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他也只好认了。他想,回头再和另外几位内退下来的科级干部,也是公司合伙人的沈福生和何建平谈谈;他们毕竟是有文化,又在政界干了二十多年的老革命。他最担心的是,这几个人在自称有黑社会背景的古立建的鼓动下,带着赌博心理和过度投机的心理去经营公司。他心里明白:这样的公司,没事时,经营合法不合法都没什么,一旦出事,什么都不合法。
下午,曾博远单独把老沈约到一家小茶馆。博远品着茶对五十一岁的老沈说:“沈哥,我认识一位银行的行长,他曾多次对手下的信贷经理说:风险控制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所有玩钱的人的第一要务,借贷这两个字写出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关系重大;一借一贷之间就决定了一家金融机构,一家企业和一个人的成败与生死;对每一个来借款的人首先要尊重他,但在心中要把他当骗子一样防者,不管他是什么人;业务不能办,就客客气气地把人打发走;能办就认认真真交朋友,深入实际防风险。现代社会钱的魔力就是能使好人变成骗子,天使变成魔鬼,尤其是在大钱面前。”老沈听完点着头说:“放心吧,我在政界干了这么多年,这点事能控制好。立建的能力我是认可的,他干事有魄力!”看看老沈一幅心中有数的样子,博远不好再说下去。他想:老沈和立建是不是已经达成了某些共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