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轮回1977

正文 22相思

    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人民日报》转载了老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紧接着,郭沫若满怀激情写下了著名的《科学的春天》,兰袭看着这些报道,觉得国家的改变还是比较明显,也许自己应该试着走另一条路,于是她打算跟郭敏谈一谈她的想法,免得将来若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连累了她。

    郭敏一听说兰袭写了一个西方故事想要出版,倒也没有十分惊讶,毕竟这个儿媳一直给她留下的印象就是非常优秀。郭敏特意带着兰袭去见了这次出国的领队——文化部的一位林副部长,两家都住在一个大院里,距离并不远。

    林副部长很热情,他听了兰袭的说辞当即笑道:“这好啊,咱们中国人能写出西方故事,这可是为国争光的事儿,你的顾虑都是多余……这样吧,你先把稿子留下我看看,若是不错,英国的出版界我倒是有认识的人。”

    兰袭一听这话,顿时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林副部长早年也是在英国留学来着,他认识英国出版界的人倒也不奇怪,这可比兰袭自己去推销好得多。

    兰袭将稿子留下,不过她对于出国什么的,一直有种做梦似地感觉,虽说七一年的兵乓外交就打开了过门,不过有机会出国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直到出国名单确定下来,兰袭这才定下心。文工团又通知她参加团里举办的政治思想学习活动,以及学习基本的西餐礼仪。

    政治学习无非就是讲一些美国那边的事情。例如: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历史很短,用中国的话来讲,就是没有底蕴,没有历史,那里居住的人都是从世界各地汇集过去的人们。但是为什么美国现在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呢?这是因为美国人懂得取长补短,吸取全世界各民族的优点,可以说美国的富强是站在其他民族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制度,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国家当中的制度所参考吸收的,合理的就拿来用……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他们“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我们的美国之行,千万不能受了资本主义的拉拢腐蚀,兰袭听了觉得很囧,可是却半点不敢有什么表示,她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跟自己一起学习的这些人,很多的名人在座啊!她以前在电视上见过,当然那是几十年后的模样,而今见了真人,看见他们青涩的面容,兰袭有一种时空交错的诡异感。

    课上还稍微提到了美国的法律,例如未成年人不允许进酒吧喝酒,在公共汽车上有未成年人的时候,汽车里面的人不允许抽烟,否则就违反了美国的法律之类的。至于西餐的用餐礼仪,也集中培训了两个下午。

    倒是没有人对兰袭有什么敌视,毕竟不用兰袭做口语翻译,也得用别人,反正兰袭不占用他们演出人员的名额,说到这个,兰袭就觉得上了婆婆的当,当时不给她写那首歌就好了,写了真是遗患无穷,这不,文工团有几个队员听说兰袭能作词作曲,都凑过来跟她套近乎,幸好兰袭跟他们不熟,他们不好意思向兰袭张嘴,不过他们的举动倒是把兰袭吓得够呛,本来她还想着在那些名家们没成名之前跟他们打好关系,现在她却忙熄了这心思,只想距离这些人远一些,再远一些……

    兰袭抽空,又偷偷地去黑市卖了两次鱼,找人换了些美元,很快就到了一个月,这天大家坐车到了机场,领队的林副部长集合了所有的队员,又训了半个小时的话,兰袭觉得无聊,好在很快就安检了。

    上了飞机,兰袭找到自己的座位后,这才发现她的座位就在林副部长对面,旁边就是婆婆和文工团的其他领导,跟他们坐在一起,兰袭真的很有些压力,她是个崇尚自由的人,跟领导在一起,哪有自由可言啊。

    兰袭跟各位领导打了招呼,这才坐下,很细心地系好安全带,从上京到波士顿,需要十二个小时,这十二个小时可不好过。

    林副部长上下打量着兰袭半天,呵呵笑道:“你写的小说我都看完了。”

    “伯伯觉得怎样?”

    “很神奇的故事,我不知道英美读者的口味,不过我想告诉你,这个故事很吸引我,我觉得你应该安心的等着好消息。”

    兰袭一听就笑了“那就拜托伯伯了,若是我得了稿费,第一时间请您去北京饭店吃饭。”

    林副部长哈哈笑道:“北京饭店就免了,我可听你婆婆说你做得一手好菜……”

    兰袭笑道:“小事儿一桩,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我亲手给您做几样好菜。”

    兰袭的第一个读者是程素素,她第一次看西方的魔法故事,到时觉得挺新奇,如今兰袭听到林副部长也这么说,她倒是有了些信心。

    其实兰袭写这本书也是无奈,未来几年国内的文坛都会流行伤痕文学,她没有真正经历过十年浩劫,怎么可能写出那样的书?兰袭以前写的都是少女看的那种风花雪月的东西,放在这个时代根本不适合,想要写出这个年代的人喜欢的东西还真是有些难度,她只好去国外碰碰运气了,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她若是在国外一举成名,那可就事半功倍了,兰袭经常做这样的梦。

    郭敏在一旁听儿媳妇的书得了林副部长的赞赏,当即话匣子打开,跟林副部长聊起来,刚开始说的是兰袭,郭敏只把她这个儿媳妇夸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兰袭在旁边听着都觉得脸红,好不容易他们转移了话题,又说起飞机降落的目的地波士顿,林副部长显然去过波士顿,他当即介绍说波士顿离纽约非常近,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车程,还夸奖波士顿风景很美,相比起洛杉矾和拉斯维加斯,波士顿的空气最好,并且四季分明,春天和秋天都非常漂亮……

    郭敏对这次美国之行很下了一番功夫,看了不少有关美国的书籍,如《美国内战》、《西方基本礼仪》、《美国历史》等等,在飞机上,也不忘带了一本书看,跟林副部长还是能说到一块儿的。

    兰袭见他们聊的热火朝天,便也不插话,她随意拿出今天的《光明日报》看,当即神情一震,这期报纸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虽然兰袭对政治不感兴趣,却也知道这篇文章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有了它,才有了日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说因为这篇文章引发的大讨论,为日后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兰袭对于这种长时间旅行一直觉得难熬,她本来想睡觉的,不过看了这篇文章,她有些兴奋,她实在太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了,总是期待着能改变,她一直希望国家早一日能富强起来,大河流水小河满,只有国家富强了,她的生活才能得到质的改变。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降落在波士顿国际机场,波士顿使用的是纽约时间,和上京相差十二个小时,所以经过这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到达波士顿的时候,和在上京出发的时间是一样,感觉到飞机平稳地在跑道上滑行,兰袭有些激动,倒真的像一个头一次出国的人,顺着窗口看出去,机场景物不断的掠过,兰袭心中有种难以言表的感觉,终于到了!

    林副部长笑着吟诵了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主席的诗词用到这里还真贴切,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人于不知不觉中,就日行八万里路了,大家上了飞机现在,时间好似静止一般,周围的人听了,少不得要恭维林副部长一番。

    团里的其他成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飞行都有些疲惫,不过到了目的地,大家都隐隐的带着兴奋,在空姐的提示之下,大家开始慢慢按着通道路线朝机场外走去。国际机场的指示牌全部是英文的,兰袭身为口语翻译,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带着大家按照指示牌所指方向走。

    周围都是老外,偶尔看到一两个看似亚裔血统的工作人员,来迎接他们一行的是波士顿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大家先办理好入境手续,入完海关后,又办理相关手续,很是繁琐,好在口语翻译不止一个,兰袭只负责文工团这边的翻译工作,相对来说还是很轻松的。

    等大家都办完了各种手续跟着人流出了机场,满眼望去,到处是金发碧眼的人。从机场去旅馆的路上,隔着车窗看着街道两边的城区,林立着各式西方风格强烈的建筑雕塑,时刻提醒着大家这已经不是国内了。

    在美国定居的华人为数不少,很多大城市都有唐人街,考虑到文工团的成员出行、购物能方便一些,他们入住的宾馆安排在波士顿的唐人街一带。

    因为倒时差,第二天整个白天基本没安排什么活动,倒是晚上团里有一场演出,不过跟兰袭没有什么关系,事到如今,她不能不怀疑,她这次能跟着出国,绝对是婆婆给走了后门的结果……

    郭敏笑呵呵的对她说:“兰袭啊,你没有什么事儿可以到处逛逛,不过可别往偏僻的地方走。”她说着,又掏出一叠美元来递给兰袭“看见有喜欢的东西,你尽管买。”

    “妈,我有钱,这个你自己留着。”郭敏非要给,兰袭不肯要,实在是她的钱来得比较容易,她哪好意思要老人家的钱啊。

    兰袭独自走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此时正值春夏交替的季节,波士顿的女孩子早已经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裙子,裙子随着步子被风吹得似繁花频开,异常美丽,兰袭有些羡慕,她不是穿不起,是不敢穿,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郁闷的?她身上的衣裳在国内还算不错,在这里却有些土气了。

    兰袭逛了很久,给每个家人都准备了几样礼物,本来兰袭觉得自己带的钱不算少了,可是一圈逛下来之后,钱就所剩无几了,兰袭不由得动开了心思,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地方卖点水果什么的?

    此刻的欧阳明烁,刚刚结束今天的训练,汗水湿透了军装,和泥土混合在一起,军装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了。虽然他已经是营长,但是军队是崇尚强者的地方,他半点也不敢懈怠,每天跟着战士同吃同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不会忘记兰袭说过的话……

    洗漱完了,欧阳明烁便拿出兰袭是自画像来看,他一想到她说的过暑假会来部队看他,心里就一阵欣喜,他想看见她的带着风情的笑,想闻着她身上馨香的味道,以前不懂得什么叫相思,现在他总算明白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