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9孤胆
“让他们全部放下武器!”杜恒茂厉声命令,“双手抱头,原地蹲下。”
“是……是……”
军官狗腿似的连连点头,转头命令下属时又条件反射地颐指气使起来。
“听见没?全放下!蹲下!”
上百名士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陆陆续续放下武器,双手抱住头,在原地蹲下。
被打得头破血流的百姓们,登时连滚带爬地逃离现场,散得干干净净。
只有横七竖八倒在血泊中的尸体,无声地诉说着杀戮的血腥。
杜恒茂环视着血淋淋的四周,心情无比沉重。
国家灭亡,战祸不断,老百姓何其苦!
他势单力孤、人微言轻,不可能拯救万千民众于水火。
可是,既然碰巧遇上了,他就无法袖手旁观。
经过一番盘问,杜恒茂得知,这支军队为驻扎在沙州境内的安国镇东将军夏新生的押粮队,在运送粮草回军营的路上遭到抢劫,遂武力镇压。
杜恒茂听到夏新生这个名字,猛然想起3年前在九龙江上向自己射出三支箭的大嗓门汉子,想起宁昊天呵斥那人时,曾经称呼其为“新生”。
想到此人如果真是宁昊天的人,自己正好可以套个近乎,借对方之手拯救正在遭受饥荒之苦的百姓,他决定前往军营试探一下。
杜恒茂甩鞭点醒那些先前被他点晕倒地的士兵,吩咐押粮军队重新启程。
他点了押粮官朱强水身上几处穴位,令其浑身酸软麻痛、丧失抵抗能力。
他将朱强水拎到自己的马车驾驶座旁坐着,命令对方指路。
一路上,他一边驾车,一边盘问朱强水有关夏新生的信息。
见朱强水夸奖夏新生箭术超群、武艺高强,他颇有些不以为然。
而得知夏新生常年受到头痛病困扰,他觉得,这给自己提供了另外一个套近乎的机会。
假如这个夏新生不是宁昊天的人,他也许可以借由帮对方治病之机说服对方善待百姓。
杜唯勤安安静静地躺在马车车厢里,侧耳倾听杜恒茂与朱强水的交谈,不明白杜恒茂此行目的何在。
想到杜恒茂万一打算进入驻扎着上万官兵的安国军营擒拿敌首,他心中又是震惊、又是佩服、又是担忧……
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却舍不得正值青春年华的杜恒茂惨死。
他真恨自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无用书生,不但帮不了徒弟的忙,还要拖累对方。
他暗暗决定,回头就以自我保护的名义向杜恒茂要把小刀,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自杀,绝不拖累心爱的徒弟。
天色擦黑之时,杜恒茂一行人抵达驻扎在依山傍水之地的安国军营的辕门前。
杜恒茂从怀里掏出宁昊天送他的羊脂白玉麒麟钮印信,交到辕门官手中,吩咐道:“你立即把这个给夏将军送过去,就说:五月初九,九龙江上,三箭故人来访。”
辕门官接过印信,将其传到中军官手中,附上杜恒茂的原话。
中军官又拿着印信,跑到将军所在的营帐汇报情况。
夏新生正坐在自己的营帐里吃晚饭,听完中军官的汇报后,他沉吟了一会儿,想起了3年前在九龙江上偶遇的高手。
他接过印信细看,见印信为羊脂白玉麒麟钮、刻有篆体“苍天”二字,不禁暗暗惊讶。
王爷竟然将这枚私印交给那人,对那人真是看重啊!
难道,王爷已经说服对方出山襄助了?
那人这次前来大营,是出于王爷的授意?
他尚未收到王爷的密函,是不是密函耽搁在路上了?
夏新生穿上外袍,顶着夜晚刺骨的寒风,步行前往辕门。
他借着辕门两侧熊熊燃烧的火把,仔细打量立在门口的杜恒茂,见此人确实是当年以长鞭卷落三箭的高手,忙上前拱手施礼。
“阁下来访,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杜恒茂认出夏新生是那年自甲板上向自己射箭的大胡子,在放心之余,不由得暗叹人生际遇的奇妙。
他拱了下手,以诚恳的语气说道:“王某途经沙州,遇上军队砍杀平民,遂出手制止,擒住为首的军官。得知沙州为将军所辖,王某厚颜来访,恳请将军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原来,这人不是王爷派来的,而是过来为民请命的。
他何尝不想赈济灾民?
可是,他现有的粮草,只够维持军队供给,哪里有余粮给平民百姓!
夏新生暗叹一声,抬手邀请杜恒茂进入军营一叙。
杜恒茂将朱强水从马车驾驶座上拎下来,解开对方身上的穴道。
朱强水登时跪倒在地,急急忙忙地向夏新生解释砍杀平民的原因。
得知饥民劫粮未果,夏新生想到如今沙州饥荒蔓延、暴民四起,不禁忧虑重重。
他挥了挥手,示意朱强水退下。
朱强水见自己没有受到惩罚,忙欢天喜地地跑向押粮队伍。
杜恒茂将杜唯勤从车厢里请出来,向夏新生介绍道:“这位是王某挚友。姓章,讳字克俭。”
杜唯勤因这个新名字而微微一愣,旋即有礼有节地与夏新生寒暄。
知道杜恒茂不是来擒贼而是来为民请命,他悄悄放下心来。
至于杜恒茂为何会与敌国将军认识,他打算晚上睡觉时再问。
夏新生吩咐辕门官通知伙房置办丰盛酒席,通知后勤布置两座营帐。
杜恒茂主动表示,一座营帐、两张床即可。
夏新生主随客便,又吩咐下属将马车上的行李搬下来、送至营帐,将马车驾到车马营去。
之后,他领着杜恒茂、杜唯勤步行进入军营。
见偌大的军营秩序井然、士兵坚守岗位、无一人乱走乱动,杜恒茂暗赞夏新生治军有方。
不过,想到那个贪生怕死、颐指气使的朱强水,他对夏新生的识人能力持怀疑态度。
三人进入宽敞的公用营帐,桌上已经摆好了冷菜、美酒、碗筷。
夏新生将宁昊天的私印归还给杜恒茂,邀请杜恒茂、杜唯勤入座。
三人喝酒、吃菜的过程中,热菜陆陆续续端了上来,鱼肉菜蔬,好不丰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夏新生开始向杜恒茂、杜唯勤介绍情况。
战争甫定,各级官员尚未到位,为免秩序混乱,夏新生对沙州实行了军事管制。
他按照朝廷要求,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劝导百姓归家。
他又派出幕僚四处游说,鼓励越朝原先的官吏留任。
这些皆非一日之功,须徐徐图之。
目前最要紧的,是解决饥荒和暴动的问题。
夏新生知道,饥荒是暴动的起因,只要解决了饥荒问题,暴动很自然地就会减少。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里没有余粮,没办法赈济灾民,又何谈解决饥荒?
杜恒茂沉思了一会儿,直截了当地问道:“将军占领了沙州,应该抢到不少金银财宝吧?”
夏新生并不避讳,坦率地回答:“一部分赏给了下面的官兵,剩下的,全部留作公用。夏某分文未取。”
“将军高风亮节!”杜恒茂恭维了一句,说道,“沙州没有粮食,将军可以掏钱从别的地方买粮食。请将军派人查探一番,看看哪里有粮食卖。不要拘泥于安国境内,他国亦可。比如,楚州、杨州这类鱼米之乡。”
夏新生被杜恒茂这一大胆想法弄得愣了一下,转念一想,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他决定,散席后就给宁昊天发一封密函,告知王正茂携带王爷的私印前来为民请命一事,再汇报王正茂这一掏钱买粮的提议,征求王爷的意见。
谈完公务,杜恒茂为了跟夏新生套近乎,特意表明自己精通医术,对治疗头痛病亦有心得。
夏新生喜出望外,立即掳起袖子,将左腕递到杜恒茂面前,示意对方把脉。
杜恒茂正要伸手搭脉,猛然注意到夏新生的左腕上有一串葡萄状的伤疤,心脏顿时狂跳起来。
武至忠的左腕上,同一个位置,也有同样的伤疤。
那是他初学炒菜时,被锅里飞溅出来的热油烫伤的。
只是,夏新生是安国的将军,跟武至忠的情况未免相差太远了。
杜恒茂犹豫了一下,不愿放弃哪怕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他试探着问道:“将军手腕上的伤疤,是怎么来的?”
“不知道。”夏新生回答,“我的头部受过重创,只记得9年来的事。以前的,都不记得。这块伤疤,9年前就有了。”
9年前,不正是武至忠落江失踪的时间段吗?
莫非,他侥幸存活,却因为失忆而稀里糊涂地当了安国人,并且出人头地,成了将军?
“将军是哪儿人?”杜恒茂询问道,“今年贵庚?”
夏新生摇了摇头,答道:“不记得。”
“将军忘了那些,却记得自己的名字?”杜恒茂追问道。
“这名字,是公子给取的。”夏新生说道,“我在打仗时立了军功,被公子看重,赐了这个名字。”
有戏!
杜恒茂心中一喜,忙借着油灯的光芒细细打量夏新生那张被大胡子遮住一半的脸。
他嫌那些胡子影响判断,遂说道:“将军可否刮去胡须,以便在下查看将军的气色?”
“是……是……”
军官狗腿似的连连点头,转头命令下属时又条件反射地颐指气使起来。
“听见没?全放下!蹲下!”
上百名士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陆陆续续放下武器,双手抱住头,在原地蹲下。
被打得头破血流的百姓们,登时连滚带爬地逃离现场,散得干干净净。
只有横七竖八倒在血泊中的尸体,无声地诉说着杀戮的血腥。
杜恒茂环视着血淋淋的四周,心情无比沉重。
国家灭亡,战祸不断,老百姓何其苦!
他势单力孤、人微言轻,不可能拯救万千民众于水火。
可是,既然碰巧遇上了,他就无法袖手旁观。
经过一番盘问,杜恒茂得知,这支军队为驻扎在沙州境内的安国镇东将军夏新生的押粮队,在运送粮草回军营的路上遭到抢劫,遂武力镇压。
杜恒茂听到夏新生这个名字,猛然想起3年前在九龙江上向自己射出三支箭的大嗓门汉子,想起宁昊天呵斥那人时,曾经称呼其为“新生”。
想到此人如果真是宁昊天的人,自己正好可以套个近乎,借对方之手拯救正在遭受饥荒之苦的百姓,他决定前往军营试探一下。
杜恒茂甩鞭点醒那些先前被他点晕倒地的士兵,吩咐押粮军队重新启程。
他点了押粮官朱强水身上几处穴位,令其浑身酸软麻痛、丧失抵抗能力。
他将朱强水拎到自己的马车驾驶座旁坐着,命令对方指路。
一路上,他一边驾车,一边盘问朱强水有关夏新生的信息。
见朱强水夸奖夏新生箭术超群、武艺高强,他颇有些不以为然。
而得知夏新生常年受到头痛病困扰,他觉得,这给自己提供了另外一个套近乎的机会。
假如这个夏新生不是宁昊天的人,他也许可以借由帮对方治病之机说服对方善待百姓。
杜唯勤安安静静地躺在马车车厢里,侧耳倾听杜恒茂与朱强水的交谈,不明白杜恒茂此行目的何在。
想到杜恒茂万一打算进入驻扎着上万官兵的安国军营擒拿敌首,他心中又是震惊、又是佩服、又是担忧……
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却舍不得正值青春年华的杜恒茂惨死。
他真恨自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无用书生,不但帮不了徒弟的忙,还要拖累对方。
他暗暗决定,回头就以自我保护的名义向杜恒茂要把小刀,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自杀,绝不拖累心爱的徒弟。
天色擦黑之时,杜恒茂一行人抵达驻扎在依山傍水之地的安国军营的辕门前。
杜恒茂从怀里掏出宁昊天送他的羊脂白玉麒麟钮印信,交到辕门官手中,吩咐道:“你立即把这个给夏将军送过去,就说:五月初九,九龙江上,三箭故人来访。”
辕门官接过印信,将其传到中军官手中,附上杜恒茂的原话。
中军官又拿着印信,跑到将军所在的营帐汇报情况。
夏新生正坐在自己的营帐里吃晚饭,听完中军官的汇报后,他沉吟了一会儿,想起了3年前在九龙江上偶遇的高手。
他接过印信细看,见印信为羊脂白玉麒麟钮、刻有篆体“苍天”二字,不禁暗暗惊讶。
王爷竟然将这枚私印交给那人,对那人真是看重啊!
难道,王爷已经说服对方出山襄助了?
那人这次前来大营,是出于王爷的授意?
他尚未收到王爷的密函,是不是密函耽搁在路上了?
夏新生穿上外袍,顶着夜晚刺骨的寒风,步行前往辕门。
他借着辕门两侧熊熊燃烧的火把,仔细打量立在门口的杜恒茂,见此人确实是当年以长鞭卷落三箭的高手,忙上前拱手施礼。
“阁下来访,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杜恒茂认出夏新生是那年自甲板上向自己射箭的大胡子,在放心之余,不由得暗叹人生际遇的奇妙。
他拱了下手,以诚恳的语气说道:“王某途经沙州,遇上军队砍杀平民,遂出手制止,擒住为首的军官。得知沙州为将军所辖,王某厚颜来访,恳请将军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原来,这人不是王爷派来的,而是过来为民请命的。
他何尝不想赈济灾民?
可是,他现有的粮草,只够维持军队供给,哪里有余粮给平民百姓!
夏新生暗叹一声,抬手邀请杜恒茂进入军营一叙。
杜恒茂将朱强水从马车驾驶座上拎下来,解开对方身上的穴道。
朱强水登时跪倒在地,急急忙忙地向夏新生解释砍杀平民的原因。
得知饥民劫粮未果,夏新生想到如今沙州饥荒蔓延、暴民四起,不禁忧虑重重。
他挥了挥手,示意朱强水退下。
朱强水见自己没有受到惩罚,忙欢天喜地地跑向押粮队伍。
杜恒茂将杜唯勤从车厢里请出来,向夏新生介绍道:“这位是王某挚友。姓章,讳字克俭。”
杜唯勤因这个新名字而微微一愣,旋即有礼有节地与夏新生寒暄。
知道杜恒茂不是来擒贼而是来为民请命,他悄悄放下心来。
至于杜恒茂为何会与敌国将军认识,他打算晚上睡觉时再问。
夏新生吩咐辕门官通知伙房置办丰盛酒席,通知后勤布置两座营帐。
杜恒茂主动表示,一座营帐、两张床即可。
夏新生主随客便,又吩咐下属将马车上的行李搬下来、送至营帐,将马车驾到车马营去。
之后,他领着杜恒茂、杜唯勤步行进入军营。
见偌大的军营秩序井然、士兵坚守岗位、无一人乱走乱动,杜恒茂暗赞夏新生治军有方。
不过,想到那个贪生怕死、颐指气使的朱强水,他对夏新生的识人能力持怀疑态度。
三人进入宽敞的公用营帐,桌上已经摆好了冷菜、美酒、碗筷。
夏新生将宁昊天的私印归还给杜恒茂,邀请杜恒茂、杜唯勤入座。
三人喝酒、吃菜的过程中,热菜陆陆续续端了上来,鱼肉菜蔬,好不丰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夏新生开始向杜恒茂、杜唯勤介绍情况。
战争甫定,各级官员尚未到位,为免秩序混乱,夏新生对沙州实行了军事管制。
他按照朝廷要求,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劝导百姓归家。
他又派出幕僚四处游说,鼓励越朝原先的官吏留任。
这些皆非一日之功,须徐徐图之。
目前最要紧的,是解决饥荒和暴动的问题。
夏新生知道,饥荒是暴动的起因,只要解决了饥荒问题,暴动很自然地就会减少。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里没有余粮,没办法赈济灾民,又何谈解决饥荒?
杜恒茂沉思了一会儿,直截了当地问道:“将军占领了沙州,应该抢到不少金银财宝吧?”
夏新生并不避讳,坦率地回答:“一部分赏给了下面的官兵,剩下的,全部留作公用。夏某分文未取。”
“将军高风亮节!”杜恒茂恭维了一句,说道,“沙州没有粮食,将军可以掏钱从别的地方买粮食。请将军派人查探一番,看看哪里有粮食卖。不要拘泥于安国境内,他国亦可。比如,楚州、杨州这类鱼米之乡。”
夏新生被杜恒茂这一大胆想法弄得愣了一下,转念一想,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他决定,散席后就给宁昊天发一封密函,告知王正茂携带王爷的私印前来为民请命一事,再汇报王正茂这一掏钱买粮的提议,征求王爷的意见。
谈完公务,杜恒茂为了跟夏新生套近乎,特意表明自己精通医术,对治疗头痛病亦有心得。
夏新生喜出望外,立即掳起袖子,将左腕递到杜恒茂面前,示意对方把脉。
杜恒茂正要伸手搭脉,猛然注意到夏新生的左腕上有一串葡萄状的伤疤,心脏顿时狂跳起来。
武至忠的左腕上,同一个位置,也有同样的伤疤。
那是他初学炒菜时,被锅里飞溅出来的热油烫伤的。
只是,夏新生是安国的将军,跟武至忠的情况未免相差太远了。
杜恒茂犹豫了一下,不愿放弃哪怕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他试探着问道:“将军手腕上的伤疤,是怎么来的?”
“不知道。”夏新生回答,“我的头部受过重创,只记得9年来的事。以前的,都不记得。这块伤疤,9年前就有了。”
9年前,不正是武至忠落江失踪的时间段吗?
莫非,他侥幸存活,却因为失忆而稀里糊涂地当了安国人,并且出人头地,成了将军?
“将军是哪儿人?”杜恒茂询问道,“今年贵庚?”
夏新生摇了摇头,答道:“不记得。”
“将军忘了那些,却记得自己的名字?”杜恒茂追问道。
“这名字,是公子给取的。”夏新生说道,“我在打仗时立了军功,被公子看重,赐了这个名字。”
有戏!
杜恒茂心中一喜,忙借着油灯的光芒细细打量夏新生那张被大胡子遮住一半的脸。
他嫌那些胡子影响判断,遂说道:“将军可否刮去胡须,以便在下查看将军的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