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脱壳
“不用这么急吧?”尹炳照带着歉意说,“贤弟才来两日,就因为正茂急着离开,为兄实在是过意不去。”
杜唯勤摆了摆手,和气地说道:“事急从权,你我之间,不必如此拘礼。”
“只好如此了。”尹炳照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时间不早了,贤弟快些回房休息吧。”
尹炳照将杜唯勤送到会客厅门外,吩咐仆人细心伺候。
他目送着杜唯勤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这才关上房门,转身走回厅里。
他怜惜地摸了摸王正茂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夫本想亲自教导你,奈何事态有变,只能将你托付给子清。
“子清乃嘉元二十六年状元,姓杜,讳字唯勤,表字子清。满腹才华、卓然不群。
“他连中六元后,曾经被当朝宰相郑松仁看重,被其选为孙婿。
“然,郑松仁把持朝政十多年,敛财误国、媚上欺下,子清对其早已心怀不满,岂肯摧眉折腰?
“他作了一首《梅花》诗——‘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拒绝郑松仁,气得这位权相大发雷霆。
“不过,他的气节、风骨令人敬佩,他的这首诗也被世人广为传颂。
“因为得罪了郑松仁,子清被贬到穷乡僻壤当县令。
“任职期间,他上疏抨击时政、为民请命,被罢官免职。
“如今,朝廷腐败、国家积弱、边关战事节节溃败,实乃危急存亡之秋。子清这等人才,空有满腔抱负,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寄情山水、吟诗作画,我大越危矣!
“不管你将来能否受到朝廷重用,都不可放松读书。读书能明理,能修身,能知晓道义。老夫希望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是!”王正茂长揖到底,毕恭毕敬地回答,“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尹炳照摆了摆手,遗憾地说道:“你已经拜子清为师,老夫没那个福分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王正茂恭敬地说道,“老师是学生的传道之师。”
尹炳照听得眉开眼笑,对这个讨人喜欢的小东西越发地爱怜。
他拿起木几上的银票,和蔼地说道:“这是赵府的老爷送你的,你好好收着。明天一大早,我再让人给你置办衣物、准备银两,并请官府为你签发过所。好了,你该休息了。”
听到“过所”二字,王正茂想起自己这没着落的身份,赶紧跪倒在地,说道:“学生不瞒恩师。学生自幼流浪,并不知出生时间、地点,也没有身份文牒。这些年,学生都跟各地的难民混在一起,没有使用过过所。学生进赵府时,只是胡说了一个身份,赵府管家还没来得及细查。”
尹炳照愣了一下,想起这些年各地灾荒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心中陡生悲怆之情。
“如此说来,你没进过私塾、没读过书?”
王正茂担心尹炳照怀疑自己剽窃他人诗作沽名钓誉,忙解释道:“私塾没进过,书却是读过的。学生曾经跟着一名算命先生流浪,学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一些诗篇。”
虽然他确实借用了王冕的诗作,但是,王冕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这跟剽窃身边人的诗作的性质还是有些差别的。
况且,他并非胸无点墨,好歹也是21世纪的重点大学学生,还自小饱受曾经享有中文系才子美誉的父亲的摧残,岂能算没读过书?
尹炳照倒没有怀疑王正茂剽窃,而是觉得这孩子真是有天分,可惜一直被埋没,如今总算老天有眼,让他给发掘出来了。
他是君子,不怀小人之心。
他有头脑,不认为一个饥寒交迫的流浪儿会有机会剽窃文人的诗作。
要知道,如果哪个文人能做出这么好的诗,早就在圈内传播开来了,哪里轮得到别人剽窃。
对于尹炳照来说,要在尹氏宗族里给王正茂弄个身份,并非难事。
只是,王正茂将来若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回原籍,无法跟在杜唯勤身边接受指导。
而且,王正茂如果入籍尹氏宗族,这一生的所有成就、荣耀,也都归了尹氏。这对杜唯勤有些不公平。
尹炳照决定,明天一早先找杜唯勤谈谈。
如果杜唯勤没办法替王正茂弄身份,那他再着手让王正茂入籍尹氏宗族。
这样的话,杜唯勤就不会心生嫌隙了。
尹炳照表示,要先和杜唯勤商量一下,再决定王正茂的身份。
他招来仆人,吩咐对方带领王正茂去客房休息。
王正茂收好银票,拜别尹炳照,跟随仆人来到一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客房。
他用仆人送来的热水洗漱了一番,脱衣上床。
夜已深,他却思潮翻涌,难以入眠。
这一晚,发生了太多事。
他的命运,就此改变。
如今,他已不再孤苦伶仃,他傍上了杜唯勤这个长期饭票,手里还有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财。
只是,他隐隐有些担忧。
他怕杜唯勤这个真正具有高洁脱俗风骨的人,会发现他的真面目,意识到自己看走了眼,愤然将其逐出师门。
其实,只要手里有钱,他并不害怕独自一人生活。
只是,杜唯勤好心收他为徒、带他远离险境,对他有大恩。
都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他尚不知何时能报答这份恩情,又岂能忍心让恩人失望?
唉……
真是惭愧啊!
越朝会不会灭亡,他倒觉得无所谓。
反正,他对皇帝、朝廷毫无感情,不存在忠君报国的思想意识。
他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
他仅仅是一个自由散漫、不爱受条条框框约束的普通人。
只是,不知这越朝能苟延残喘多少年,又会被什么样的王朝取代。
每逢改朝换代,必定灾荒连年、生灵涂炭、盗贼蜂起、天下大乱。
都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他怎么就这么倒霉,穿越到乱世来了?
以前,他没有机会了解天下大势。
如今,有了状元郎做老师,他决定好好了解一下时政,以便为将来打算。
第二天清晨,尹炳照找上杜唯勤,将王正茂没有身份一事说了,问杜唯勤有没有办法解决。
杜唯勤思索了一番,说道:“杜氏宗族,有一支断了香火,人也没了,倒是可以将他安到那一支去。家父身为族长,应该可以说服族人,办成这事。”
尹炳照击掌赞道:“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王正茂被尹府仆人领到杜唯勤的房间,得知自己可以摇身变为杜唯勤的侄子,顿时大喜。
身份有了着落,他这颗心踏实多了。
事急从权,杜唯勤来不及禀明父亲杜永严,便擅自做出决定。
“你排行‘恒’字辈,便取名杜恒茂吧。在族人面前,你唤我叔叔。其它时候,你还是唤我老师。”
“是!”
杜恒茂乖巧地答应,心里乐开了花。
尹炳照当即派人去官府,为杜恒茂办理过所。
尹炳照本就喜欢杜恒茂,如今,见这个小毛头变成了杜唯勤的侄子,他出手更加大方。
他命人给杜恒茂置办了多套面料精细、做工精良的衣物,准备了笔墨纸砚及必读书籍,还收拾出一辆宽敞、结实的马车。
他领着杜恒茂一一查看完书籍,又拿出五百两银票、二十两碎银、一吊钱,叮嘱后者细心收藏。
之后,他递上一张卖身契,说道:“你出门在外,得有人照顾。这个叫武至忠的奴才,懂点粗浅功夫,人也忠厚老实。有他跟着你,我能放心点。
“这是他的卖身契,你仔细收好。他在尹府的月例,是100文钱。他跟了你,你可以给他涨到200文钱,让他对你心存感激,更加忠心。
“你这一走,不知何年才能相见。望你刻苦读书,早日成才。”
杜恒茂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跪倒在地,带着哭腔说道:“恩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尹炳照扶起杜恒茂,满怀不舍地抚摸着后者干枯泛黄的头发,叮嘱道:“你这身体,亏得太过厉害。以后,得多吃点好东西,把身体养好。子清不会亏待你,不过,你要是想额外吃点好的,就自己掏钱去买。这些银两虽然不多,但是,只要你不挥霍无度,也足够你花销了。”
杜恒茂点了点头,情难自禁地抱住尹炳照的腰,潸然泪下。
尹炳照起先一愣,继而伸手抱紧杜恒茂那纤细、单薄的身体,胸膛里溢满柔情与伤感。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尹炳照送完一程又一程,终究还是与杜唯勤、杜恒茂道别。
杜恒茂将脑袋伸到行进中的马车车厢外,一直目送着尹炳照乘坐的马车消失在路的尽头,这才缩回被寒风吹得冰冷的头。
他倚靠着身后柔软的靠垫,身体随着车厢轻轻摇晃,一颗心茫然若失。
同样是萍水相逢,有人好心地送他馒头,有人恶毒地要置他于死地,有人和蔼可亲地为他安排一切,有人大慈大悲地保护他脱离险境、给予他永恒身份。
对他好的人,他来不及回报;对他坏的人,他没能力报仇。
他太过弱小,急需要快速成长。
他要跟着杜唯勤拼命读书、向武至忠学习武艺,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文武全才,以便迎接那风雨飘摇的未来。
杜唯勤摆了摆手,和气地说道:“事急从权,你我之间,不必如此拘礼。”
“只好如此了。”尹炳照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时间不早了,贤弟快些回房休息吧。”
尹炳照将杜唯勤送到会客厅门外,吩咐仆人细心伺候。
他目送着杜唯勤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这才关上房门,转身走回厅里。
他怜惜地摸了摸王正茂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夫本想亲自教导你,奈何事态有变,只能将你托付给子清。
“子清乃嘉元二十六年状元,姓杜,讳字唯勤,表字子清。满腹才华、卓然不群。
“他连中六元后,曾经被当朝宰相郑松仁看重,被其选为孙婿。
“然,郑松仁把持朝政十多年,敛财误国、媚上欺下,子清对其早已心怀不满,岂肯摧眉折腰?
“他作了一首《梅花》诗——‘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拒绝郑松仁,气得这位权相大发雷霆。
“不过,他的气节、风骨令人敬佩,他的这首诗也被世人广为传颂。
“因为得罪了郑松仁,子清被贬到穷乡僻壤当县令。
“任职期间,他上疏抨击时政、为民请命,被罢官免职。
“如今,朝廷腐败、国家积弱、边关战事节节溃败,实乃危急存亡之秋。子清这等人才,空有满腔抱负,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寄情山水、吟诗作画,我大越危矣!
“不管你将来能否受到朝廷重用,都不可放松读书。读书能明理,能修身,能知晓道义。老夫希望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是!”王正茂长揖到底,毕恭毕敬地回答,“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尹炳照摆了摆手,遗憾地说道:“你已经拜子清为师,老夫没那个福分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王正茂恭敬地说道,“老师是学生的传道之师。”
尹炳照听得眉开眼笑,对这个讨人喜欢的小东西越发地爱怜。
他拿起木几上的银票,和蔼地说道:“这是赵府的老爷送你的,你好好收着。明天一大早,我再让人给你置办衣物、准备银两,并请官府为你签发过所。好了,你该休息了。”
听到“过所”二字,王正茂想起自己这没着落的身份,赶紧跪倒在地,说道:“学生不瞒恩师。学生自幼流浪,并不知出生时间、地点,也没有身份文牒。这些年,学生都跟各地的难民混在一起,没有使用过过所。学生进赵府时,只是胡说了一个身份,赵府管家还没来得及细查。”
尹炳照愣了一下,想起这些年各地灾荒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心中陡生悲怆之情。
“如此说来,你没进过私塾、没读过书?”
王正茂担心尹炳照怀疑自己剽窃他人诗作沽名钓誉,忙解释道:“私塾没进过,书却是读过的。学生曾经跟着一名算命先生流浪,学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一些诗篇。”
虽然他确实借用了王冕的诗作,但是,王冕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这跟剽窃身边人的诗作的性质还是有些差别的。
况且,他并非胸无点墨,好歹也是21世纪的重点大学学生,还自小饱受曾经享有中文系才子美誉的父亲的摧残,岂能算没读过书?
尹炳照倒没有怀疑王正茂剽窃,而是觉得这孩子真是有天分,可惜一直被埋没,如今总算老天有眼,让他给发掘出来了。
他是君子,不怀小人之心。
他有头脑,不认为一个饥寒交迫的流浪儿会有机会剽窃文人的诗作。
要知道,如果哪个文人能做出这么好的诗,早就在圈内传播开来了,哪里轮得到别人剽窃。
对于尹炳照来说,要在尹氏宗族里给王正茂弄个身份,并非难事。
只是,王正茂将来若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回原籍,无法跟在杜唯勤身边接受指导。
而且,王正茂如果入籍尹氏宗族,这一生的所有成就、荣耀,也都归了尹氏。这对杜唯勤有些不公平。
尹炳照决定,明天一早先找杜唯勤谈谈。
如果杜唯勤没办法替王正茂弄身份,那他再着手让王正茂入籍尹氏宗族。
这样的话,杜唯勤就不会心生嫌隙了。
尹炳照表示,要先和杜唯勤商量一下,再决定王正茂的身份。
他招来仆人,吩咐对方带领王正茂去客房休息。
王正茂收好银票,拜别尹炳照,跟随仆人来到一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客房。
他用仆人送来的热水洗漱了一番,脱衣上床。
夜已深,他却思潮翻涌,难以入眠。
这一晚,发生了太多事。
他的命运,就此改变。
如今,他已不再孤苦伶仃,他傍上了杜唯勤这个长期饭票,手里还有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财。
只是,他隐隐有些担忧。
他怕杜唯勤这个真正具有高洁脱俗风骨的人,会发现他的真面目,意识到自己看走了眼,愤然将其逐出师门。
其实,只要手里有钱,他并不害怕独自一人生活。
只是,杜唯勤好心收他为徒、带他远离险境,对他有大恩。
都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他尚不知何时能报答这份恩情,又岂能忍心让恩人失望?
唉……
真是惭愧啊!
越朝会不会灭亡,他倒觉得无所谓。
反正,他对皇帝、朝廷毫无感情,不存在忠君报国的思想意识。
他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
他仅仅是一个自由散漫、不爱受条条框框约束的普通人。
只是,不知这越朝能苟延残喘多少年,又会被什么样的王朝取代。
每逢改朝换代,必定灾荒连年、生灵涂炭、盗贼蜂起、天下大乱。
都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他怎么就这么倒霉,穿越到乱世来了?
以前,他没有机会了解天下大势。
如今,有了状元郎做老师,他决定好好了解一下时政,以便为将来打算。
第二天清晨,尹炳照找上杜唯勤,将王正茂没有身份一事说了,问杜唯勤有没有办法解决。
杜唯勤思索了一番,说道:“杜氏宗族,有一支断了香火,人也没了,倒是可以将他安到那一支去。家父身为族长,应该可以说服族人,办成这事。”
尹炳照击掌赞道:“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王正茂被尹府仆人领到杜唯勤的房间,得知自己可以摇身变为杜唯勤的侄子,顿时大喜。
身份有了着落,他这颗心踏实多了。
事急从权,杜唯勤来不及禀明父亲杜永严,便擅自做出决定。
“你排行‘恒’字辈,便取名杜恒茂吧。在族人面前,你唤我叔叔。其它时候,你还是唤我老师。”
“是!”
杜恒茂乖巧地答应,心里乐开了花。
尹炳照当即派人去官府,为杜恒茂办理过所。
尹炳照本就喜欢杜恒茂,如今,见这个小毛头变成了杜唯勤的侄子,他出手更加大方。
他命人给杜恒茂置办了多套面料精细、做工精良的衣物,准备了笔墨纸砚及必读书籍,还收拾出一辆宽敞、结实的马车。
他领着杜恒茂一一查看完书籍,又拿出五百两银票、二十两碎银、一吊钱,叮嘱后者细心收藏。
之后,他递上一张卖身契,说道:“你出门在外,得有人照顾。这个叫武至忠的奴才,懂点粗浅功夫,人也忠厚老实。有他跟着你,我能放心点。
“这是他的卖身契,你仔细收好。他在尹府的月例,是100文钱。他跟了你,你可以给他涨到200文钱,让他对你心存感激,更加忠心。
“你这一走,不知何年才能相见。望你刻苦读书,早日成才。”
杜恒茂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跪倒在地,带着哭腔说道:“恩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尹炳照扶起杜恒茂,满怀不舍地抚摸着后者干枯泛黄的头发,叮嘱道:“你这身体,亏得太过厉害。以后,得多吃点好东西,把身体养好。子清不会亏待你,不过,你要是想额外吃点好的,就自己掏钱去买。这些银两虽然不多,但是,只要你不挥霍无度,也足够你花销了。”
杜恒茂点了点头,情难自禁地抱住尹炳照的腰,潸然泪下。
尹炳照起先一愣,继而伸手抱紧杜恒茂那纤细、单薄的身体,胸膛里溢满柔情与伤感。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尹炳照送完一程又一程,终究还是与杜唯勤、杜恒茂道别。
杜恒茂将脑袋伸到行进中的马车车厢外,一直目送着尹炳照乘坐的马车消失在路的尽头,这才缩回被寒风吹得冰冷的头。
他倚靠着身后柔软的靠垫,身体随着车厢轻轻摇晃,一颗心茫然若失。
同样是萍水相逢,有人好心地送他馒头,有人恶毒地要置他于死地,有人和蔼可亲地为他安排一切,有人大慈大悲地保护他脱离险境、给予他永恒身份。
对他好的人,他来不及回报;对他坏的人,他没能力报仇。
他太过弱小,急需要快速成长。
他要跟着杜唯勤拼命读书、向武至忠学习武艺,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文武全才,以便迎接那风雨飘摇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