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智能工厂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后路难保

    相比于东巴战场的持续顺利,西巴的三个方面军都遭遇了巨大的挫折,在巴基斯坦人的防御阵地面前铩羽而归。

    尤其是孤军深入的中路军,他们现在所要面对,是由南北两道防线所组成的铜墙铁壁饿,这一个地方,是印军所无法逾越的雷池。

    为了能攻陷这两道巴军防线,中路军的前锋部队已经集合了几乎所有的主站坦克和装甲战车,可手头上的兵力依旧不太足够。

    以两个独立装甲师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印军想要依靠这等程度的兵力来攻陷巴军的阵地,是不太现实的,甚至在兵力的分配上已经是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

    对于印度中路军而言,现在还真的是有一种“前狼后虎”的感觉,且不说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要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窘迫局面,光是两支步兵师的投降就够让人焦头烂额的了。

    而援巴志愿军方面,也开始了他们的新一步作战计划。

    现在的西巴战场的中路和东路,毫无疑问是大局已定,而中路军目前的残余兵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被消灭只是早晚的事情。

    志愿军的指挥官,针对克什米尔东线战场印巴两军目前的胶着态势,向巴军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

    这个作战计划十分大胆,竟然是要打破僵局,迅速歼灭东部战场的印军。然后再以志愿军的三个轻型快速反应师为主要战力。并且挥师南下,重新夺回只有孤军把手的伯尼哈尔山口。

    如此一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腹地,就将全部暴露在眼前,等于是一块毫无防御能力的空白地段。

    只要占领了伯尼哈尔,就能够切断印军东路方面军的后勤补给线,并且将印巴现在的停火线向印控区大大地推进,目标就定在皮尔本贾尔岭。

    而对于这个如此激进的作战计划部署,巴基斯坦最高军事统帅部的几位高官,首先是震惊。然后是思虑,最后直到双眼露出了狂热的光。

    一直以来,都被印度踩在脚下,现在能够获得华夏联邦的军事支持。朝着敌人的境内发动攻击,这将是巴基斯坦吐气扬眉的一次机会!

    而一旦能够将巴基斯坦的实际控制区推进到皮尔本贾尔岭,这必然将极大的改善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的不利战略态势,甚至能够完全控制整个克什米尔谷地。

    那里可是克什米尔地区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的两个谷地之一!

    一旦连这里都落入巴基斯坦的手中,那么也就等同于巴基斯坦完全控制了整个克什米尔,这可是巴基斯坦从建国以来就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

    现在华夏联邦已经给出了承诺,巴基斯坦又岂有不同意之理?

    至于这个作战计划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巴军的最高统帅部并不担心。华夏联邦军的军队,在世界大战期间就打出了战无不胜的气魄。而且现在在西巴的两个主要战场上取得了无比辉煌的胜利,这自然让巴军最高统帅部把华夏联邦军当作了最后的期望。

    更不用说,在印度的主力全都集中于东部地区的这个时候,,敌军的后防明显变得空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这个计划也不是毫无风险的,因为巴基斯坦军从未试过如此深入敌境的作战行动,他们担心后勤工作跟不上,也担心因为不熟悉地形而陷入危机。

    虽然有着这么多的问题存在,可整个计划也确实有着很大的把握可以成功。只要能够控制克什米尔谷地,还陷入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东路军的退路也就基本上就被切断了。

    这将让印度的东路军和中路军一样,成为了毫无外援和后勤的孤军,这打破整个西巴战场的僵局,将局面想着对巴基斯坦有利的方向倾泻。

    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已经没有乐退路,东巴基斯坦已经被印度人攻陷。孟加拉国也被建立起来。

    虽然目前华夏联邦在国际上还并不予以承认,但也无法改变那里已经被分割出去的这个事实。而如若无法夺取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国力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最终沦为一个彻底的三流小国。

    因此,在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出于对这个作战计划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巴基斯坦统帅部也最终同意了这一行动提议。

    不过对于志愿军仅仅投入三个轻型快速反应师,巴军指挥部还是有些底气不足,他们为了实现控制克什米尔谷地的这一愿望,决定投入更大规模的地面部队。

    这倒不是怀疑华夏联邦军的战斗力不足,而是有着其他的问题需要考虑。

    为了控制这些新占领区,那就意味着需要在每占领一个城市后进行分兵驻守,没有军队驻扎在城内宣布巴基斯坦的统治权,根本就谈不上是控制了一个地区。

    所以,最终巴基斯坦军方向华夏联邦方面建议,让志愿军把帕米尔高原驻守的另外三个华联陆军步兵师投入克什米尔战场,并且最好还是接替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防卫任务,让巴基斯坦军能够投入这次进攻印度本土的军事行动。

    巴基斯坦装甲部队一旦空出手来,则可以星夜南下,驰援中路战场,协助援巴志愿军的战士们一同歼灭印军残余部队,并且跟随志愿军一起进攻印度北部地区。

    有了志愿军部队作为大军的先锋,巴基斯坦装甲部队完全能够呆在后方,协助志愿军扫清印军残敌,控制这一带的主要城市。

    至于为什么要提出由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随同志愿军一起南下。这主要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内。由巴军来接管印控克什米尔谷地。

    最好别让中国军队出现在台面上,毕竟国际舞台上,这点矜持还是要假装以下的,也是为了贯彻战前华夏联邦政府所提出的,关于尽量保持中国秘密参战的方针。

    因为是新式部队,作战方式也与以往不同,所以中国士兵在战场上暴露的机会并不大。可一旦进入城市,那就需要士兵来维持当地的秩序。

    这就等于让中国参战的秘密提前大白于天下,甚至引发美国的干预,如果美军也派遣部队登陆印度。协助印军作战,那很可能会引发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这种事,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在极力避免的。

    因此。还是由巴基斯坦的士兵来控制这些新占领的城市为好。而华夏联邦军的总参谋部,也发出回电,同意了巴方的这一建议,并且随即下达命令,让还在帕米尔高原地区待命的三个新型快速反应师,立即向克什米尔境内开拨。

    同时,也让他们前去接替登东防区西侧巴军机械化装甲部队的地方防务,而巴军装甲部队则必须要在华夏联邦同意增兵后就马上撤出防线,并且向列城以南100公里的志愿军部队对印军中路部队的包围圈急行军,然后就是准备参与这场歼灭战。

    这样一来。印军的日子无疑更难过了,只可惜他们现在还不知道,为了等待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以至于对印军的围歼推迟了1天的时间。

    并且为了尽量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志愿军高层决定这次的围歼战将该由巴基斯坦装甲部队打头阵,志愿军部队则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和执行外围阻截可能之逃敌等这些任务。

    所以,现在就让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来一雪过往一直被印度军队凌辱的前耻吧。

    一日后,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终于赶到了战区,并且在当日就顺利完成了进攻的一切准备。

    而在当日夜晚,巴军立即连夜发起了对印度中路军的总包围和歼灭作战。结果是早已注定的,无论是兵力还是兵器,巴军方面全部占优。

    华夏联邦与巴基斯坦双方,总共计投入了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以及另外5个独立装甲旅。

    至于兵器方面。华夏联邦拥有先进的装甲战兽这种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更有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帮忙。这是印军无法比拟的。

    就算是巴基斯坦自己那些不是很先进的主战坦克,可用来对付印度的步兵师确实绰绰有余,这样一算计下来,就发现巴军已经明显地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那么印军的惨败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身为军人荣誉感强烈的印军指挥官,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巴军所提出的投降通牒,所以会继续坚持死战。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所直接指挥的两个独立装甲旅被全歼,以及两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师长看势不妙,选择了违反了上级的命令向巴基斯坦投降,以避免被全数歼灭的这个命运。

    眼见大势已去,并且还要面对如同潮水一般向自己涌来的巴军坦克部队,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在绝望之下,选择了饮弹自尽。

    作为军人来说,他的严格地贯彻了其所一直坚持的军人之心,就是这种应该以战死沙场为最终归宿的军人思想作风。

    单纯从这一点来分析他的品格,也还算是一个真正的铁血军人。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他那思绪不清的作战指挥方式,害了他麾下的众多将士。

    虽然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无疑是每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但作为指挥官,胜利才代表了一切!

    这一次,印度在西路战场上一共投入了超过5个步兵师的兵力,还包括额外两个独立装甲旅和两个独立炮兵旅,可如此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在半个月日之内就全部被歼灭。

    印度在整个西巴战场上,就几乎损失了10万的士兵,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

    即便这些部队全都以步兵为主。加上印度士兵的抚恤很低。所以总的损失并非不可承受。对于印度的主力装甲部队来说,巴军本次战役所造成的损失,也并不是非常大。

    而全部10万士兵的伤亡,相比于印度总共在克什米尔投入的65万兵力来说,也远远没有到达让印度伤筋动骨的地步。

    可是,这样的失败,使得印度在克什米尔的战略态势落入了非常不利的位置。别看西巴战场上的东部会战还未决出胜负,可从克什米尔的地图上,就可看出双方的兵力布置情况,并且将会发现由于东路战场的不顺。使得印军在克什米尔谷地部署的防御力量和战略预备队大部被调往东线。

    这就是说,目前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内核心腹地,对于巴军已经是全部洞开,宽广的地形特征。将成为敌军大规模的装甲力量驰骋的疆场。

    要知道,这里可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重中之重,是战略核心,是不容有失的!

    也是印度东路军同印度本土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如果这条道路完全暴露在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面前,就等于完全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弱点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马上收缩西巴战场上所有剩余的兵力,然后投入到东部那处狭窄的地形。

    在那里,真正能在战场正面展开的部队。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整编的步兵师规模。而在那一处,就集结了将近40万兵力的庞大部队,这无疑会造成大量的战力浪费。

    许多士兵根本无法与敌人交战,难道让其中大部分人都呆在后面为前线摇旗呐喊吗?

    不仅真正起到作用士兵和武器的很少,最多也就能够不断补充前线的损失,可这种保持持续不断地对巴基斯坦防御阵地的冲击的作战方法,就等于是和敌人进行消耗作战。

    结果只会是印军的大量部队被巴军的少数人牵制,使得剩余的防线成为巴军眼中的肥肉。

    所以印军指挥部打算让进攻西巴的部队全面回师,去救援克什米尔谷地,以防御巴基斯坦有可能发动的进攻。

    只不过一考虑到印度在西巴战场上的兵力优势。印度人就认为对于突破巴军的防御而言,优势的兵力将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印军总参谋部在得知西巴战场的战斗情况之后,也明白了已经付出重大伤亡的东路军,成功突破了巴军在登东的防线。

    在现在这种的情形之下,收缩兵力的这种决定。只会影响到东路军无法对巴军防发起线持续不断的冲击。

    这样一来,就等于让巴军有了可以喘息的机会。而再度集结兵力反攻登东的两处战术高地。真要发生这种事,印军的东路军前一段时间所遭受的重大伤亡,就完全没意义了。

    这上至指挥官,下至数万印度士兵,甚至就连印度总参谋部,全都是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所以,最终的办法也出来了,印度东路军的总指挥亲自向坐镇大本营的上将陈词,认为西路军失败是指挥官个人无能。

    而现在,能够统一整个克什米尔的重任,已经完全落到了东路军的身上,所以东线战场也正处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是无论如何也不该分散兵力的。

    就着这个问题,印军总参谋部本身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就算某位善于和稀泥的上将,在面对两方无法统一的意见时,还是采取了老方法。

    印军总参谋部一方面命令东路军加紧对巴军防线的进攻,要求他们务必要在一周之内攻克登东防区,并且还要抢先进入印度河谷地,然后与巴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展开正面大决战。

    至于另外一个要求东路军分兵回师的意见,总参谋部则命令伯尼哈尔地区的印军守卫部队,让他们严防死守自己的阵地,并且还要时时刻刻警惕来自巴基斯坦的进攻。

    至于克什米尔谷地留守的4个步兵师以及另外5个独立装甲旅,则必须要在伯尼哈尔南侧排开阵势,构筑一条完整的防御阵线,要求他们随时都要做好准备,以拦截从所有有可能会通过山口来的巴军部队。

    印军高层指挥官的想法都差不多,他们认为巴基斯坦由于国力不足,历来都是在克什米尔地区采取守势,从来都不敢于向印度发起主动进攻,也无力发起进攻。

    即使现在西巴战场上,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战斗结果,可在印军的战略高层的心中,这纯失败仅仅是属将领自身的指挥不当,才让巴军有了可趁之机,并非是巴军的战斗力提升了。

    尽管在西线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可印军在面对巴军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兵力上的巨大优势,也在怀疑巴军还有更多的部队会从东线抽出来,然后自伯尼哈尔的道路去包抄印度东路军的后路。

    作为大本营的主将,他是绝对不相信巴基斯坦有这么高超的谋略,更没有能够实现这种谋略的军事力量。

    历次印巴战争,都以印度的胜利告终,这就让让印度面对巴基斯坦的时候,始终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所以目空一切,看不起巴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