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太水心经
来到听水阁的第一天夜里,刘亦凡趟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脑海你一会儿想到白天的天赋测试,一会儿想到未见面的母亲,一会儿又疑惑未来的路怎么走。
最后,他索性起床开始研读起一本名为《控水诀》的下品黄阶秘笈。
这《控水诀》是听水阁发给新生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应该已经不能再说成是秘笈了,算是听水阁所有文修学生的教科书。
不过《控水诀》在世诸多下品黄阶水系文修功法中,是一本质量上乘的功法,而中品黄阶及以上的功法,则只能到天心阁的图书馆借阅,地点就在天心塔。
不过刘亦凡粗略地浏览一遍《控水诀》,却觉得其仍未能脱俗,略显浅乏,毕竟它还是最低阶的秘笈。此诀全不如他得自葬天宗祠里的一本《太水心经》,虽然他还仅仅只看过《太水心经》的开篇的《太水篇》。
修炼秘笈分为心法和技法,有些秘笈两者兼有,有些秘笈则只有其中一种。
《太水心经》是一本心法和技法兼有的秘笈,这本秘笈的等阶未知,但刘亦凡知道它绝对不凡,且不是说它的内容让刘亦凡心感高深,便是说它取自那葬天宗祠前厅书柜中只放一本书的格,就能判断它等阶必定很高。
据刘亦凡保守估计,它至少也是达到地阶的修炼秘笈。
从成书文字判断,《太水心经》出自旧古第九纪晚期,也就是距今约十二万年前,这恰巧是刘亦凡通晓古文的极限。
《太水心经》的载体材质尤为特殊,它看似凡俗纸张,却薄如轻纱,水火不侵,刀割不破,折揉形复,却不知那些古文字和图画是怎么书画上去的。
水晶灯下,刘亦凡的整个人渐渐沉入《太水心经》中。
《太水心经》分为《太水心法》和《太水技法》,《太水心法》练文修武皆可,而《太水技法》亦分有《文技篇》和《武技篇》两部分,原来这《太水心经》是一本文武兼修的秘笈。
《太水心法》是本秘笈的根本,是修炼《太水技法》的基础和前提。
而《太水技法》,据刘亦凡判断,多是由后来修炼有成者逐渐添入的自创技,大抵是对自己开创的技能很有信心。
从字迹上判断,包括开创此心经者前后共有八位修炼者在《太水技法》中注入了自创技法。后修者对在他们前注入的技法皆有批注,使之更趋完善,其中开创者注入的技法被批注得最少,与《太水心法》的批注一样,仅寥寥几笔。
想来当年修炼《太水心经》的这八人,皆是当时苍溟世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太水心经》的开创者更必是一代盖世人杰。
是夜,时间仿佛完全静止了,《太水心法》一点一点融入刘亦凡的脑海中。
开篇为《太水篇》,阐述了开创此经者对水之道的感悟。
“水,无色,无味,无常形,通透,凡眼见之常为液流……”
“大道生水,水辅大道,是以成天。天辅大道,是以成地……”
“……水,盈于天地,成万物之生,善利万物,利而不争。”
“天下万物莫柔于水,其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天涯……”
“……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燃。”
“然其亦常有利强之态,凝冰成箭则利,覆雨天下则强,滴石千年则利,泛洪滔天则强,利能穿金贯石,强可济天灭地……”
“……知天地万物,方能求水之极道。穷极道之水,是为太水。”
接下来是《修力篇》,《修力篇》记载了念力和内力的修炼心法,而且《太水心经》的念力和内力是同时修炼的。
“知物识水,以念感之,与之为友,以身触之,与之为亲,以心悟之,与之同道……”
“……生灵能思则有精神,沉思,静思,辩思,遐思,情思,无处不思,无物不思,无事不思,多思则精神长,极思则化精神为念,精神长而化力,而后或滋生念力,或化为神念,神念至极又滋生神魂。”
“以水为思,精神时时处处有水,长此以往,念起水生,而水又滋念润魂。”
“念起身动,思行与共,百穴开敞,经脉通畅,水元入海,文武同行……”
“……以奇经八脉及十二正经为江河湖海,任脉沟通手足三阴经和阴维脉,督脉沟通手足三阳经和阳维脉,阳维脉和阴维脉沟通带脉。”
“引天地水之元力入手足三阴脉,而后自手足三阴脉起,流入任脉,通过阴维脉进入带脉,再进入阳维脉,然后进入督脉,通过督脉进入手足三阳经,又经此进入冲脉,最后从冲脉回到手足三阴经。”
“由此成就一条贯穿全身之运力大道,元力运行于其中,如雨汇百川,而后百川化海,循环往复,提纯压缩,化为内力,融于内力,而后又化为内力,如此不断积蓄提存,内力持续提升质变,终成武之大道。”
“赋水于念,魂生水力,亲水于身,水融内力……”
“……识水,友水,亲水,悟水,而后身魂化水,终成太水。”
《太水心法》的最后,便是《四诀篇》,收纳有《散心诀》、《聚心诀》、《凝心诀》和《融心诀》四篇心诀,这四篇心诀并无主次之分,乃气态、液态、固态三大类水态相互转换的诀窍。
“水化为极,是为水元,水之元力,存于天地灵气,宿于万物之身,滋身润魂,泽被天地,无所不能。”
“水元融凝聚散,而成水之百态,散为气,聚为水,凝为冰,而后又融为水,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欲用水,先成水之百态,欲成水之百态,先悟散聚凝融,是故有融凝聚散四字心诀。”
液态水是水的常态,这四篇心诀围绕着液体水,以液态水为水态转换的中心,散水之液态为气态,聚水之气态为液态,凝水之液态为固态,融水之固态为液态,这四类水态相互转换而成水之百态。
散则成云化雾,聚则成雨汇流,凝则生冰飘雪,融则为江纳海,百态循环,生生不息。
至于《太水心经》的境界划分,与当今天下之修炼境界划分并无两样。
刘亦凡锁好房门,然后进入卧室一角的小聚元阵中,盘膝而坐,依照《太水心诀》开始修炼起来。
内院学生的住所里,每一个卧室皆有一个小聚元阵,这小聚元阵由天水学院天阵阁的阵者高手所设,专聚天地水元,能使此阵一丈见方范围内的天地水元要比周围的其他地方高出三倍有余。
这小聚元阵是专给在内院学习的学生设置的修炼福利,可以有效地促进修炼,这也是很多出身贫寒的外院学生有时会主动选择做内院学生的随行侍从的原因之一,身处内院,确实要比之外院学生获得更多的修炼资源。
其实刘亦凡的内心尚有些忐忑,依照他天赋测试的结果,他可是这天下间的极品废材,从理论上来说他是无法成为一名修炼者的,虽然此前他已经成为一名四品武徒,但他还真的无法判断这其中有多少属于天羽的功劳。
想起天羽,刘亦凡忍不住掀开衣裳看着胸前那个巴掌大小的淡淡纹身。
虽然到目前为止,他尚未发现天羽复苏的明显迹象,但自从天羽在他胸前化纹沉睡以来,他的饭量与日俱增,他现在一顿饭的饭量已经是一年前的三倍,而且一日两餐改为了三餐,如果没有被南水静雯收留,他都不知该怎么养活自己。
此外,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即使他没有修炼,也能依稀能感觉到天地元力极缓慢地汇入他的身体,最后汇聚到胸前,然后消失不见。
刘亦凡轻抚着胸前的纹身,脸上绽放出久违近两年的微笑,他像似在爱抚自己的孩子,更像似在亲昵自己的弟弟。
不管怎么说,天羽总是还活着,这是目前让刘亦凡最欣慰的一件事。从他北上流浪那天,天羽已经成了他目前唯一的亲人,当然,也许还有一个母亲,如果她还在世的话,他心里如是想。
在回忆里沉浸了一会儿,刘亦凡又回到修炼中来。
一如既往的,即使他没有在修炼,在这个时候也会有稀少的天地元力缓缓进入他的身体,不过他知道那些都是属于天羽的。
刘亦凡静坐在小聚元阵中,放空心灵,然后《太水心经》中的《修力篇》一点一点地浮现在脑海里,渐渐陷入冥思当中,他的脑海慢慢地变成一个水的世界。
一滴水凭空出现,而后是两滴,四滴,八滴……渐渐变成数十滴。
刘亦凡感觉自己的脑海和身体中的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中的七脉,正被这些水滴缓缓地清涤着,他的身体如一缕娇嫩的新芽,被清晨的露珠滋润着,舒爽透心,茁茁生长。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亦凡脑海里和全身那种舒爽之感陡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晕眩和极度的疲惫,然后产生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呕吐感。
刘亦凡身体一偏,倒在地上,眼睛睁开,从冥思入定中醒来。
他感觉身上的单衣如水洗般紧贴着前胸后背,接着他艰难地抬起手,颤巍巍地一抹脑门,满手虚汗。他发现自己整个人如大病一场,连爬起来的力气也没有。
刘亦凡心里大惊:“这应该便是以前林大叔所说的,因根基不稳又修炼过度而造成的脑力和体力透支。”
初修炼者最易操之过急,不懂得调节身心的状态,一味修炼,最易产生心魔,也最易犯此错误,而大多数修炼者都曾犯过。此错必须及时改正,否则随着实力的提升,稍有不慎便会伤及修炼根本,甚至危及性命,使犯错之人万劫不复。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最后,他索性起床开始研读起一本名为《控水诀》的下品黄阶秘笈。
这《控水诀》是听水阁发给新生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应该已经不能再说成是秘笈了,算是听水阁所有文修学生的教科书。
不过《控水诀》在世诸多下品黄阶水系文修功法中,是一本质量上乘的功法,而中品黄阶及以上的功法,则只能到天心阁的图书馆借阅,地点就在天心塔。
不过刘亦凡粗略地浏览一遍《控水诀》,却觉得其仍未能脱俗,略显浅乏,毕竟它还是最低阶的秘笈。此诀全不如他得自葬天宗祠里的一本《太水心经》,虽然他还仅仅只看过《太水心经》的开篇的《太水篇》。
修炼秘笈分为心法和技法,有些秘笈两者兼有,有些秘笈则只有其中一种。
《太水心经》是一本心法和技法兼有的秘笈,这本秘笈的等阶未知,但刘亦凡知道它绝对不凡,且不是说它的内容让刘亦凡心感高深,便是说它取自那葬天宗祠前厅书柜中只放一本书的格,就能判断它等阶必定很高。
据刘亦凡保守估计,它至少也是达到地阶的修炼秘笈。
从成书文字判断,《太水心经》出自旧古第九纪晚期,也就是距今约十二万年前,这恰巧是刘亦凡通晓古文的极限。
《太水心经》的载体材质尤为特殊,它看似凡俗纸张,却薄如轻纱,水火不侵,刀割不破,折揉形复,却不知那些古文字和图画是怎么书画上去的。
水晶灯下,刘亦凡的整个人渐渐沉入《太水心经》中。
《太水心经》分为《太水心法》和《太水技法》,《太水心法》练文修武皆可,而《太水技法》亦分有《文技篇》和《武技篇》两部分,原来这《太水心经》是一本文武兼修的秘笈。
《太水心法》是本秘笈的根本,是修炼《太水技法》的基础和前提。
而《太水技法》,据刘亦凡判断,多是由后来修炼有成者逐渐添入的自创技,大抵是对自己开创的技能很有信心。
从字迹上判断,包括开创此心经者前后共有八位修炼者在《太水技法》中注入了自创技法。后修者对在他们前注入的技法皆有批注,使之更趋完善,其中开创者注入的技法被批注得最少,与《太水心法》的批注一样,仅寥寥几笔。
想来当年修炼《太水心经》的这八人,皆是当时苍溟世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太水心经》的开创者更必是一代盖世人杰。
是夜,时间仿佛完全静止了,《太水心法》一点一点融入刘亦凡的脑海中。
开篇为《太水篇》,阐述了开创此经者对水之道的感悟。
“水,无色,无味,无常形,通透,凡眼见之常为液流……”
“大道生水,水辅大道,是以成天。天辅大道,是以成地……”
“……水,盈于天地,成万物之生,善利万物,利而不争。”
“天下万物莫柔于水,其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天涯……”
“……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燃。”
“然其亦常有利强之态,凝冰成箭则利,覆雨天下则强,滴石千年则利,泛洪滔天则强,利能穿金贯石,强可济天灭地……”
“……知天地万物,方能求水之极道。穷极道之水,是为太水。”
接下来是《修力篇》,《修力篇》记载了念力和内力的修炼心法,而且《太水心经》的念力和内力是同时修炼的。
“知物识水,以念感之,与之为友,以身触之,与之为亲,以心悟之,与之同道……”
“……生灵能思则有精神,沉思,静思,辩思,遐思,情思,无处不思,无物不思,无事不思,多思则精神长,极思则化精神为念,精神长而化力,而后或滋生念力,或化为神念,神念至极又滋生神魂。”
“以水为思,精神时时处处有水,长此以往,念起水生,而水又滋念润魂。”
“念起身动,思行与共,百穴开敞,经脉通畅,水元入海,文武同行……”
“……以奇经八脉及十二正经为江河湖海,任脉沟通手足三阴经和阴维脉,督脉沟通手足三阳经和阳维脉,阳维脉和阴维脉沟通带脉。”
“引天地水之元力入手足三阴脉,而后自手足三阴脉起,流入任脉,通过阴维脉进入带脉,再进入阳维脉,然后进入督脉,通过督脉进入手足三阳经,又经此进入冲脉,最后从冲脉回到手足三阴经。”
“由此成就一条贯穿全身之运力大道,元力运行于其中,如雨汇百川,而后百川化海,循环往复,提纯压缩,化为内力,融于内力,而后又化为内力,如此不断积蓄提存,内力持续提升质变,终成武之大道。”
“赋水于念,魂生水力,亲水于身,水融内力……”
“……识水,友水,亲水,悟水,而后身魂化水,终成太水。”
《太水心法》的最后,便是《四诀篇》,收纳有《散心诀》、《聚心诀》、《凝心诀》和《融心诀》四篇心诀,这四篇心诀并无主次之分,乃气态、液态、固态三大类水态相互转换的诀窍。
“水化为极,是为水元,水之元力,存于天地灵气,宿于万物之身,滋身润魂,泽被天地,无所不能。”
“水元融凝聚散,而成水之百态,散为气,聚为水,凝为冰,而后又融为水,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欲用水,先成水之百态,欲成水之百态,先悟散聚凝融,是故有融凝聚散四字心诀。”
液态水是水的常态,这四篇心诀围绕着液体水,以液态水为水态转换的中心,散水之液态为气态,聚水之气态为液态,凝水之液态为固态,融水之固态为液态,这四类水态相互转换而成水之百态。
散则成云化雾,聚则成雨汇流,凝则生冰飘雪,融则为江纳海,百态循环,生生不息。
至于《太水心经》的境界划分,与当今天下之修炼境界划分并无两样。
刘亦凡锁好房门,然后进入卧室一角的小聚元阵中,盘膝而坐,依照《太水心诀》开始修炼起来。
内院学生的住所里,每一个卧室皆有一个小聚元阵,这小聚元阵由天水学院天阵阁的阵者高手所设,专聚天地水元,能使此阵一丈见方范围内的天地水元要比周围的其他地方高出三倍有余。
这小聚元阵是专给在内院学习的学生设置的修炼福利,可以有效地促进修炼,这也是很多出身贫寒的外院学生有时会主动选择做内院学生的随行侍从的原因之一,身处内院,确实要比之外院学生获得更多的修炼资源。
其实刘亦凡的内心尚有些忐忑,依照他天赋测试的结果,他可是这天下间的极品废材,从理论上来说他是无法成为一名修炼者的,虽然此前他已经成为一名四品武徒,但他还真的无法判断这其中有多少属于天羽的功劳。
想起天羽,刘亦凡忍不住掀开衣裳看着胸前那个巴掌大小的淡淡纹身。
虽然到目前为止,他尚未发现天羽复苏的明显迹象,但自从天羽在他胸前化纹沉睡以来,他的饭量与日俱增,他现在一顿饭的饭量已经是一年前的三倍,而且一日两餐改为了三餐,如果没有被南水静雯收留,他都不知该怎么养活自己。
此外,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即使他没有修炼,也能依稀能感觉到天地元力极缓慢地汇入他的身体,最后汇聚到胸前,然后消失不见。
刘亦凡轻抚着胸前的纹身,脸上绽放出久违近两年的微笑,他像似在爱抚自己的孩子,更像似在亲昵自己的弟弟。
不管怎么说,天羽总是还活着,这是目前让刘亦凡最欣慰的一件事。从他北上流浪那天,天羽已经成了他目前唯一的亲人,当然,也许还有一个母亲,如果她还在世的话,他心里如是想。
在回忆里沉浸了一会儿,刘亦凡又回到修炼中来。
一如既往的,即使他没有在修炼,在这个时候也会有稀少的天地元力缓缓进入他的身体,不过他知道那些都是属于天羽的。
刘亦凡静坐在小聚元阵中,放空心灵,然后《太水心经》中的《修力篇》一点一点地浮现在脑海里,渐渐陷入冥思当中,他的脑海慢慢地变成一个水的世界。
一滴水凭空出现,而后是两滴,四滴,八滴……渐渐变成数十滴。
刘亦凡感觉自己的脑海和身体中的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中的七脉,正被这些水滴缓缓地清涤着,他的身体如一缕娇嫩的新芽,被清晨的露珠滋润着,舒爽透心,茁茁生长。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亦凡脑海里和全身那种舒爽之感陡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晕眩和极度的疲惫,然后产生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呕吐感。
刘亦凡身体一偏,倒在地上,眼睛睁开,从冥思入定中醒来。
他感觉身上的单衣如水洗般紧贴着前胸后背,接着他艰难地抬起手,颤巍巍地一抹脑门,满手虚汗。他发现自己整个人如大病一场,连爬起来的力气也没有。
刘亦凡心里大惊:“这应该便是以前林大叔所说的,因根基不稳又修炼过度而造成的脑力和体力透支。”
初修炼者最易操之过急,不懂得调节身心的状态,一味修炼,最易产生心魔,也最易犯此错误,而大多数修炼者都曾犯过。此错必须及时改正,否则随着实力的提升,稍有不慎便会伤及修炼根本,甚至危及性命,使犯错之人万劫不复。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