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8 谷内毒气环绕,青鸟伯阳争徒
黑山中山谷众多,其径险陡,地处隐秘之境,少有人往。
落云谷于黑山北麓,墨水南侧。谷口终年云雾蔽日,日出东山而天下白,但落云谷却云雾缭绕,犹若仙境。
正因如此,少有人发现此处还有一山谷,故妄断为深崖斜壁。有胆大之人往,这些人中不乏有修道之高人,破迷雾而入山谷,皆去而不返,故而这落云谷中再无足迹。
伯阳真人昔年躲祸,正值夜幕初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风淡云稀,树影斑驳。而落云谷谷口却是风声如铁,如同鬼嚎。
此刻浓雾消散,一条小径现于草丛间,一切豁朗。
伯阳真人立于谷口,心中惊叹,暗暗称奇。
此处早无足迹之缘由,他是知道的,却没想到会是这般柳暗花明。他猎奇心切,又因此处极利于自己藏身,便沿小径直入。
行数百步,路径渐宽,两旁山崖陡直,奇石怪木,鹤唳猿鸣。
朗朗夜空,月明星稀,眼前景物清晰,如同白昼。
他抬眼望去,两壁山崖连成一道窄窄的线,直通天际。
时间流逝,伯阳真人渐行渐远,最终发现了小径尽头的落云谷。
午夜过后,风声止,谷中雾气渐浓,寒气逼人。
有云气于天外聚向谷中,不久便又形成了如白天一般云遮雾绕的景象。而山谷中依旧朗朗明晰。
伯阳真人居首,青鸟真人断后,一行四人缓步前行。
这谷中的风甚大,沙砾横飞,秦安尘躲在伯阳真人身后,这才好些。
几人大约前行半个时辰,风声渐消。伯阳真人回头望去,见谷口小径雾气渐显,神色登时变得凝重。
他对身后几人道:“我们必须得走快些,谷中狂风渐止,雾气过不了多久便会聚于谷口。这谷口的雾气中含有剧毒,可使人昏睡窒息而死。”
青鸟真人闻之点头,他自然清楚此事。
当年,伯阳真人避难至此,若不是医道有成,恐怕也会命丧此地。他也曾随伯阳真人来过这落云谷,到此地之前,伯阳真人便多次提醒他,说这谷中毒瘴之气极盛。即使这般,他还是领略到了毒气的厉害。
有伯阳道人在身旁,自然不用担心,但这中毒之苦,却让他心悸有余。
想到此,便随即附和道:“老哥说的没错,是得走快些。我可不想再受苦楚。”
紫阳道人伤势虽然无碍,但是体内灵息薄弱,筋脉紊乱。之前迎风而行,已经显得极其吃力。此刻,他的额头早有细汗渗出,呼吸也变得急促几分。
青鸟真人见他此番模样,上前笑问道:“紫阳贤侄,你这副身子骨是否还能坚持?若是困难,我便助你一力。”
“多谢前辈心意。这幅身子骨走走路还是不成问题。”紫阳道人同样笑答道。
这二人一个问得随意,一个答得轻松。秦安尘坐在伯阳真人肩头,不时回头,侧耳听几句三人的谈话。谈笑间,几人已行数里,到了山谷腹地。
伯阳真人率先停下脚步,道:“我们便在此处休息,待到明日再作打算。”
他放下肩头的秦安尘,丢给紫阳道人一粒药丸,接着道:“此乃九转凝气丹,可保持你体内灵息不散。”
紫阳道人吞下丹药,便闭目盘腿而坐,双手向心,运功恢复体力。
秦安尘早已困乏不堪,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
青鸟真人变戏法一般从手镯中取出一些干饼和水,递给他一份,笑道:“尘小子,饿坏了吧。”
他接过食物,道了声谢,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看样子是饿坏了。
青鸟真人不知何时取出一坛酒,洗盏更酌,与伯阳真人对饮。
于是饮酒乐甚,又有鹤鸣于野。
两人兴起,击石而歌。
歌曰:“习习谷风,维风及雨。鹤鸣于九山,声闻于野。亦有美酒,对月而饮。习习谷风,维风及颓。鹤鸣于九山,声闻于天。亦有兄弟,促膝长谈。”
秦安尘看着二人,心中羡慕,不仅羡慕其洒脱之态,更羡慕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此刻他又回想起进山前,紫阳道人面色凝重地问他:何为正邪。
恍然间,竟有一些明白了。
赤云子出身正派名门,却能与青鸟真人结为知音;伯阳道人虽出身正派,却为正邪两道之人所不容,实在是他所修道法太过显眼。
但他终归出自正道,却与青鸟真人为生死之交。
自古正邪誓不两立,青鸟真人身入魔道,却能恪守己心,不被邪魔所乱,这是拥有一颗何等坚毅的心,才能做到?
观此三人,赤云子却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赤云子虽能视青鸟真人为知己,但依旧没有忘记除魔卫道的己任,而这天下魔道中人,能让其杀意全无的,也只有青鸟真人一人罢了。
其中缘由,只不过是二人同时痴迷音律,惜彼此之才,故而能够深交。
正所谓,道有正邪,音律却无正邪。
伯阳道人潜修医道数百年,修为步入先天之境,却只是小成。即便如此,却引来政协两道之人拉拢,其缘由在于医道太过逆天,也是因为这世间修医道者甚少。而他却为了一个自由自在身,没有丝毫妥协,故而引来杀身之祸。
他若是委曲求全,无论归于正邪何方,便可安身立命,少了这些无妄之灾,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宁愿身陨,也不愿失去那份自在自得,而阻了自己的仙途。
其心之坚,却比青鸟真人更胜一筹。
思至此,秦安尘再次打量起青鸟、伯阳二人,敬由心生。
青鸟真人回眸望向紫阳道人,本欲叫他来吃些食物,眼神的余光却瞥见秦安尘正怔怔地看着他与伯阳二人,便开口询问道:“尘小子,在看何物?竟让你看得如此出神?”
秦安尘蓦然间回过神来,见青鸟真人正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顿时有些脸红,慌忙答道:“我,我在看您的手镯。”他自然不会说出实话,便胡诌出一个理由来。
青鸟真人笑道:“你若喜欢,我送你便是。不过,你得拜我为师,随我修道,如何?”
伯阳真人闻之,赶忙放下手中美酒,道:“你这老鸟,别以为用一个破镯子就能骗得一个好徒弟。”
随之又对秦安尘道:“小子,那破镯子没什么好的。你若投我门下,我便将这条腰带赠与你。如何?”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腰间系着的那条紫色腰带,一脸期待地看着秦安尘。
说起那条紫色腰带,可是来头不小。那腰带名为‘摄魂’,除了有最基本的储物功能,还可以收集一些灵体,以及游散在天地间的无主灵识,乃道器中的上上之品。
这条腰带是伯阳真人少年时所得。
忆少年时,偶探山中秘谷,在一处山洞中发现一具古人遗骸,旁有医书十卷,药鼎一炉,以及这条摄魂腰带。
洞中石壁上刻有医道心法,后有文记:吾苦修一道一世,却不想落得如此下场,人心不古,往往包藏祸心,落井下石。吾不忍一身修为化为坯土,便将一身修为留于壁上,望得有缘之人承吾衣钵。
字迹到最后显得轻淡凌乱,看不清最后落款处的姓名。
伯阳真人的修道之旅也是从这一刻开始。
他朝着那具无名骸骨三叩九拜,行师礼,记下心法,将石壁毁之,携诸多遗物离去。
那摄魂腰带便是其中最好的一件宝贝。
之后,伯阳真人遇到了授业恩师王诩,将所得功法呈给师父看。师父大叹福缘深厚,便结合这套功法,以及自己的医道功法传他修道法门。
青鸟真人没想到伯阳竟抛出这样一道杀手锏,便意味深长地看了秦安尘一眼。
他心中主意已定,便胸有成竹地对伯阳真人说道:“老哥,莫要再争。你我皆有此意,不如定一个协议,如何?”
伯阳真人心中生奇,问道:“哦,协议?怎么个协议?”
<!-- 作者有话说 -->
落云谷于黑山北麓,墨水南侧。谷口终年云雾蔽日,日出东山而天下白,但落云谷却云雾缭绕,犹若仙境。
正因如此,少有人发现此处还有一山谷,故妄断为深崖斜壁。有胆大之人往,这些人中不乏有修道之高人,破迷雾而入山谷,皆去而不返,故而这落云谷中再无足迹。
伯阳真人昔年躲祸,正值夜幕初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风淡云稀,树影斑驳。而落云谷谷口却是风声如铁,如同鬼嚎。
此刻浓雾消散,一条小径现于草丛间,一切豁朗。
伯阳真人立于谷口,心中惊叹,暗暗称奇。
此处早无足迹之缘由,他是知道的,却没想到会是这般柳暗花明。他猎奇心切,又因此处极利于自己藏身,便沿小径直入。
行数百步,路径渐宽,两旁山崖陡直,奇石怪木,鹤唳猿鸣。
朗朗夜空,月明星稀,眼前景物清晰,如同白昼。
他抬眼望去,两壁山崖连成一道窄窄的线,直通天际。
时间流逝,伯阳真人渐行渐远,最终发现了小径尽头的落云谷。
午夜过后,风声止,谷中雾气渐浓,寒气逼人。
有云气于天外聚向谷中,不久便又形成了如白天一般云遮雾绕的景象。而山谷中依旧朗朗明晰。
伯阳真人居首,青鸟真人断后,一行四人缓步前行。
这谷中的风甚大,沙砾横飞,秦安尘躲在伯阳真人身后,这才好些。
几人大约前行半个时辰,风声渐消。伯阳真人回头望去,见谷口小径雾气渐显,神色登时变得凝重。
他对身后几人道:“我们必须得走快些,谷中狂风渐止,雾气过不了多久便会聚于谷口。这谷口的雾气中含有剧毒,可使人昏睡窒息而死。”
青鸟真人闻之点头,他自然清楚此事。
当年,伯阳真人避难至此,若不是医道有成,恐怕也会命丧此地。他也曾随伯阳真人来过这落云谷,到此地之前,伯阳真人便多次提醒他,说这谷中毒瘴之气极盛。即使这般,他还是领略到了毒气的厉害。
有伯阳道人在身旁,自然不用担心,但这中毒之苦,却让他心悸有余。
想到此,便随即附和道:“老哥说的没错,是得走快些。我可不想再受苦楚。”
紫阳道人伤势虽然无碍,但是体内灵息薄弱,筋脉紊乱。之前迎风而行,已经显得极其吃力。此刻,他的额头早有细汗渗出,呼吸也变得急促几分。
青鸟真人见他此番模样,上前笑问道:“紫阳贤侄,你这副身子骨是否还能坚持?若是困难,我便助你一力。”
“多谢前辈心意。这幅身子骨走走路还是不成问题。”紫阳道人同样笑答道。
这二人一个问得随意,一个答得轻松。秦安尘坐在伯阳真人肩头,不时回头,侧耳听几句三人的谈话。谈笑间,几人已行数里,到了山谷腹地。
伯阳真人率先停下脚步,道:“我们便在此处休息,待到明日再作打算。”
他放下肩头的秦安尘,丢给紫阳道人一粒药丸,接着道:“此乃九转凝气丹,可保持你体内灵息不散。”
紫阳道人吞下丹药,便闭目盘腿而坐,双手向心,运功恢复体力。
秦安尘早已困乏不堪,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
青鸟真人变戏法一般从手镯中取出一些干饼和水,递给他一份,笑道:“尘小子,饿坏了吧。”
他接过食物,道了声谢,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看样子是饿坏了。
青鸟真人不知何时取出一坛酒,洗盏更酌,与伯阳真人对饮。
于是饮酒乐甚,又有鹤鸣于野。
两人兴起,击石而歌。
歌曰:“习习谷风,维风及雨。鹤鸣于九山,声闻于野。亦有美酒,对月而饮。习习谷风,维风及颓。鹤鸣于九山,声闻于天。亦有兄弟,促膝长谈。”
秦安尘看着二人,心中羡慕,不仅羡慕其洒脱之态,更羡慕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此刻他又回想起进山前,紫阳道人面色凝重地问他:何为正邪。
恍然间,竟有一些明白了。
赤云子出身正派名门,却能与青鸟真人结为知音;伯阳道人虽出身正派,却为正邪两道之人所不容,实在是他所修道法太过显眼。
但他终归出自正道,却与青鸟真人为生死之交。
自古正邪誓不两立,青鸟真人身入魔道,却能恪守己心,不被邪魔所乱,这是拥有一颗何等坚毅的心,才能做到?
观此三人,赤云子却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赤云子虽能视青鸟真人为知己,但依旧没有忘记除魔卫道的己任,而这天下魔道中人,能让其杀意全无的,也只有青鸟真人一人罢了。
其中缘由,只不过是二人同时痴迷音律,惜彼此之才,故而能够深交。
正所谓,道有正邪,音律却无正邪。
伯阳道人潜修医道数百年,修为步入先天之境,却只是小成。即便如此,却引来政协两道之人拉拢,其缘由在于医道太过逆天,也是因为这世间修医道者甚少。而他却为了一个自由自在身,没有丝毫妥协,故而引来杀身之祸。
他若是委曲求全,无论归于正邪何方,便可安身立命,少了这些无妄之灾,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宁愿身陨,也不愿失去那份自在自得,而阻了自己的仙途。
其心之坚,却比青鸟真人更胜一筹。
思至此,秦安尘再次打量起青鸟、伯阳二人,敬由心生。
青鸟真人回眸望向紫阳道人,本欲叫他来吃些食物,眼神的余光却瞥见秦安尘正怔怔地看着他与伯阳二人,便开口询问道:“尘小子,在看何物?竟让你看得如此出神?”
秦安尘蓦然间回过神来,见青鸟真人正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顿时有些脸红,慌忙答道:“我,我在看您的手镯。”他自然不会说出实话,便胡诌出一个理由来。
青鸟真人笑道:“你若喜欢,我送你便是。不过,你得拜我为师,随我修道,如何?”
伯阳真人闻之,赶忙放下手中美酒,道:“你这老鸟,别以为用一个破镯子就能骗得一个好徒弟。”
随之又对秦安尘道:“小子,那破镯子没什么好的。你若投我门下,我便将这条腰带赠与你。如何?”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腰间系着的那条紫色腰带,一脸期待地看着秦安尘。
说起那条紫色腰带,可是来头不小。那腰带名为‘摄魂’,除了有最基本的储物功能,还可以收集一些灵体,以及游散在天地间的无主灵识,乃道器中的上上之品。
这条腰带是伯阳真人少年时所得。
忆少年时,偶探山中秘谷,在一处山洞中发现一具古人遗骸,旁有医书十卷,药鼎一炉,以及这条摄魂腰带。
洞中石壁上刻有医道心法,后有文记:吾苦修一道一世,却不想落得如此下场,人心不古,往往包藏祸心,落井下石。吾不忍一身修为化为坯土,便将一身修为留于壁上,望得有缘之人承吾衣钵。
字迹到最后显得轻淡凌乱,看不清最后落款处的姓名。
伯阳真人的修道之旅也是从这一刻开始。
他朝着那具无名骸骨三叩九拜,行师礼,记下心法,将石壁毁之,携诸多遗物离去。
那摄魂腰带便是其中最好的一件宝贝。
之后,伯阳真人遇到了授业恩师王诩,将所得功法呈给师父看。师父大叹福缘深厚,便结合这套功法,以及自己的医道功法传他修道法门。
青鸟真人没想到伯阳竟抛出这样一道杀手锏,便意味深长地看了秦安尘一眼。
他心中主意已定,便胸有成竹地对伯阳真人说道:“老哥,莫要再争。你我皆有此意,不如定一个协议,如何?”
伯阳真人心中生奇,问道:“哦,协议?怎么个协议?”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