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仙煌

正文 034 强弓劲弩霸天下,秦楚百年恩仇事

    山中雾气正浓。

    紫阳道人靠在一颗树旁,手拄着骨杖大口大口地喘息着,额头爬满了密密一层细汗。如此急速的赶路,对他这个重伤在身的人而言,显然是吃不消的。

    之前伯阳真人曾给予他几粒九转凝气丹,虽不及百木凝气丹来得珍贵,但对他一身的伤势有着莫大的益处,一路上也能跟上两位前辈的步伐。

    他毕竟伤重,待到此时,药力减弱,便有些力不从心。

    秦安尘呆在紫阳道人身旁,看着不远处的青鸟真人一脸愁云的模样,目光最终落在他手中拿着的那只木鸟身上。

    木鸟身上钉着一支弩箭,长约三寸,整支箭穿透木鸟,却没有射落它,实在万幸。

    伯阳真人看过紫阳道人的伤势,虽灵息微弱,却无大碍。

    他踱步来到青鸟真人面前,接过木鸟仔细查看一番,沉声道:“老弟,这种弩箭可并不常见啊。”

    青鸟真人点点头:“虽不常见,却也能看出来历。大秦百年来一直以弓弩震慑诸国,弓弩之利,令各国君臣闻风丧胆,岂能看不出来。”

    他顿了顿,拔出那支弩箭,接着道:“这支弩箭虽短小,威力却丝毫不差,我那木鸟虽有符咒保护,却终究是寻常之物。”

    闻青鸟真人的解释,伯阳真人有些迷惑,道:“俗语云,一寸长一寸强。作为兵器而言,弓弩也是如此。这支弩箭不过三寸,可想而知射出它的弩也不会太大,怎会有如此威力?或许是老弟猜错了吧。”

    紫阳道人见两人开始就此问题争论不休,轻咳一声打断两人的对话,道:“两位前辈,我倒是曾经见过这种弩箭。”

    两人闻紫阳道人如此说,争论声戛然而止,同时回头望向他。

    他接过伯阳真人手中的弩箭,又仔细看了一番,喃喃道:“不错,不错,就是它。这是一种袖弩,可藏于衣袖之中,携带方便,使敌人难以察觉,有出其不意之效果。”

    青鸟真人有些惊讶地看着紫阳道人,疑道:“贤侄如何知道这些?我与伯阳在大秦境内百余年,也未曾见过这等弓弩。”

    “前辈无需惊讶,想必两位前辈也听说过楚敖之名。少年时,楚家有恩于我,百年来有些来往,我与楚敖算是有些交情。几年前与之相见,其侍卫皆用此弩,一番询问得知此乃袖弩,现世不足数月,乃兵之大匠甘虎所制。因为袖弩的作用特殊,虽有一定的威力,却并不适用于军队中,故所知之人不多。”

    青鸟真人与伯阳真人相视而笑:“老哥,你我十余年不曾出山,确实有些孤陋寡闻了。”

    伯阳真人随即不忘提醒道:“老弟,还不快快施法,现出木鸟影像,看看发生何事。”

    青鸟真人故技重施,将一道灵息注入食指,虚空划出一道气符,灵息组成晦涩难懂的符文在空中跳跃,一时间红光大盛,透露着一股妖邪之气。转瞬间,空中的木鸟将那道气符引入体内。顿时,白光耀眼,转瞬即逝,一道一方大小的光幕出现在众人面前。

    光幕上率先出现了数道人影,秦安尘一眼便认出那些人的装束与之前所遇的黑衣人相同。黑影数秒便逝,画面上又出现了一名蓝衣男子,头上顶着一顶斗笠,看不清容貌。这蓝衣男子周围聚有五名黑衣人,看样子,此人在这群人中地位不俗。

    只是片刻,画面上出现了一群灰头垢脸,服饰上血渍斑斑,铁锁缚身之人。观这些人身上服饰,燕、楚、齐、魏皆存,不用猜便可想到,这些人正是从各国而来的修道者。

    紫阳道人看着光幕上出现的一幅幅画面,忽然觉得后背生风,额头上冷汗连连。

    在山下时,他便觉得黑山异象透着一股子怪异。在山中的这几日,他愈加感觉到事情并不是表面上如此简单。

    如今又看到这段影像,更加觉得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有一张无形的大网牵连着一切有关事物的命运。

    他忽然觉得自己、青鸟真人、伯阳真人、墨辕门等等一切一切,皆是棋盘上的一枚小小棋子。

    空气中的沉寂最终被打破,伯阳真人冷色道:“这些人全都中了毒。”

    青鸟真人此刻也在一旁插嘴道:“管他中不中毒,与我们何干。这些人一定是往山下去了,若是我猜的没错,我等此刻下山是来不及了。不如我们改道先去落云谷,探清情况再作打算。”

    伯阳真人瞅向青鸟真人,无奈道:“你这老魔头,这些人中毒自然与我等无干,但观其症状,所中之毒乃绵骨散无疑。此毒对普通人无多大作用,却是我们修道之人的罹难。此毒可让我们体内的五行灵息流通之脉自行阻塞,溃散于体外,修为越高,症状越重。此毒既然重现于世,我们自然得多加小心。”

    青鸟真人闻言脸色稍变。他当然知道伯阳真人口中所说的绵骨散。

    此毒有一股木叶之味,无色,入水便溶。中其毒者,非修道之人则无碍,若是修道之人,则灵息溃散,无法使出武功道法,变得与常人无异。

    此毒虽有木叶之味,但是在这山林之中又怎会察觉。难怪这群修道者会束手就擒,变得毫无缚鸡之力。

    想到此,他不怀好意地望向伯阳真人,道:“有老哥在此,这绵骨散又能如何!”

    伯阳真人闻言,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系着的大葫芦。

    青鸟真人这些年没少从人手里骗走丹药,不乏有几颗千古极品。这些丹药虽然赶不上两人的交情,但也让他一阵肉疼。

    现在看到青鸟真人又露出一副猥琐的表情,他不由得一阵紧张。

    “青鸟老弟,还是快走吧。若是久留此地,容易让人发现我等行踪。”

    紫阳道人此刻气力恢复,困意全无。闻伯阳真人督促着青鸟真人离开,也随声附和。

    毕竟,在这里多呆上一刻钟,就会多出一份危险。

    晌午的阳光在这凄凄秋日,凌冽寒风中凸显出几分温暖。

    山脚下的苍狼军将士,依旧一副整装待命的模样,没有丝毫懈怠。

    楚敖座下的战马此刻有些烦乱地踱着步子,马蹄踩乱一方新泥。它随楚敖征战多年,冲锋陷阵无往不利,却从来没有过今日这般状况。即便是训练有素的战马,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也压不住性子,不耐烦起来。

    不远处的黑山,地上落叶厚积。虽然半山之上皆是松柏,即使在这深秋时节也是一番翠色逼人的景象,但是这低处的风景却大不相同,将秋之凄美展露无遗。

    楚敖可没有如此好的心情欣赏这满山秋色,山景虽美,但在他眼中却如同毒蛇猛兽一般。

    自从两日前一骑绝尘,从北安城赶到安西镇,他便没有再接到任何皇城的消息。他每隔两个时辰便会放出一只白鸽,用飞鸟传书这种方式以求在第一时间得知朝中事情。

    最早的消息已经在昨夜凌晨传来。秦泓大殿之上呵斥群臣,执意以一国之力引天下大乱,分兵而战诸侯。

    群臣劝阻无果,秦泓怒气勃发,朝殿之上阴云密布。

    群臣忐忑,此事终无果。

    楚敖看着手中的密报,脸色一变,双手微微颤抖,险些将那一纸密报抖落在风中。他招呼了身后的亲兵取来火折子,将这一切化为一缕烟尘。

    他早料到秦泓迟早会向各诸侯国开战,却没想到会这么早、这么突然、这么满腹信心。此前苍狼军离开帝都,他已经有所察觉,常言,事出反常必妖。

    安西镇突生异象,却让天下奇人异士在短时间内聚于此地,这件事本身就有着诸多疑点。而他在离开北安之前,秦泓曾与他进行的那次长谈,也让他明白了秦泓的孤注一掷的决心。

    君臣数十年,楚敖一直陪伴秦泓左右,权势滔天,却能够让秦泓一如既往的信任着他,足以看出他伴君多年的圆滑以及智慧。

    楚敖并非土生土长的老秦人。

    楚氏家族出自南楚巴蜀,与南楚王族熊氏有着莫大的渊源。

    百年前天下大乱,名门望族纷纷崛起,四方征战,生灵涂炭。楚氏与熊氏本属同宗,天下大乱,南楚自然不会避免。两大家族皆欲染指王鼎,然而胜者王败者寇,熊氏最终在这场血雨腥风中笑到了最后。

    此时南楚积弱,楚氏族人自知无法避免家族灭门之灾,为求自保,暗中联络秦氏一族,向其承诺:若能保全楚氏一族,定将秦质子:公子璞,安全送回大秦,并将给予巴蜀之地。

    秦岭山脉与巴蜀山脉相连,两山脉交汇之处一直是两国纷争之地。

    大秦当时弱于南楚,幸好有秦岭天险相阻,又将王子秦璞送往南楚为质子,才让楚军驻足巴蜀一线。

    楚氏掌巴蜀,俊才辈出,一直守着南楚的北方门户。而如今楚氏降临大难,若将巴蜀兵力南调,北方门户必定不保。

    此时与秦氏交好,也是无奈之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全整个楚氏一族。

    熊氏视己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早已绝了回旋的余地。而秦氏却不同。

    两国积怨多年,熊氏王族又让公子璞入楚为质子,这道梁子算是越结越深。秦璞乃秦王独子,他日必掌王鼎。

    楚氏如此深谋远虑,才有了如今的结果。

    公子璞归秦,南楚内乱已定,转首举兵北上,欲伐秦夺回巴蜀。秦军远离故土,虽与楚氏合兵占据天时,但是巴蜀始终乃楚地,楚氏叛逆,南楚举国皆知。

    楚军占据地利人和,逐掌大势,如此拖下去,秦军必败。

    大秦见好就收,随后整合军队,与楚氏一族一同退回秦国境内。

    过数年,公子璞登上王位。念楚氏昔年相救之恩,又因楚氏才俊众多,重用楚氏一族。

    秦国逐渐强盛,得甘氏一族相助,强弓劲弩威震天下。

    甘氏出自陇西,善制弓弩,为何助秦,却是无人得知。

    南楚内忧未平,外患欲起,大秦强势,令南楚万分忌惮,派使臣往,欲和亲,换得两国百年交好。

    楚氏虽得秦璞重用,始终不是老秦人。

    思其中利害,暗见南楚使臣,欲为促成此事增以援手。使臣急报楚王,王大悦,不再有任何顾虑,此事顺成。

    南楚公主苒入主大秦后宫,在当时也是轰动各诸侯。

    两大强国化干戈为玉帛,各国占股时局,纷纷偃旗息鼓,兵乱乃止。秦楚两国对这一结果也是始料未及。

    此时,各国均民心疲惫,早就希望着战争早点结束。初闻兵戈将止,纷纷走出家门,鼓盆而歌。

    五国十侯初定,大乱止,逐安定百年。

    <!-- 作者有话说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