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5 墨辕五人进山,紫阳浅思忘尘
漓水江畔,落阳印天。江畔清风徐徐,江中水波荡漾。
紫阳道人思索着以后如何为此小儿寻得名师,也不算白白相识一场。
正想着这事儿,忽然听秦安尘开口道:“紫阳爷爷,那边来人了,我们要不要躲一躲?”
紫阳道人转首望去,只见一行五人从安西镇方向而来,大约一刻钟时间便会到此。
此时虽已入深秋,但墨河之畔的荒草依旧高过一人,藏身草丛之中并不宜被人发觉。
紫阳道人环顾四周,此时天色阴暗,厚云低压,草间清风徐徐,百草随风而动。他收回目光,看着秦安尘轻声道:“咱们此刻藏匿草丛之中,一会儿只需跟着那些人,间隔百步即可。”
一老一少静卧深草间,注视着渐渐显出容貌的一行人。天空之上黑云厚积,空气中飘散着泥土的气息,显然,一场秋雨随之即来。
那一行五人四男一女,那领头男子中年模样,容貌平凡,腮边无须,头发梳得整齐,身着月白长衫,手执长剑,脚步轻虚,显然修为不浅。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男一女,皆青年模样。男子一身蓝色长衫,器宇轩昂。女子身着淡黄罗衫,裙摆遮双足,容貌倾城。
最后两人之中有一少年,十四五岁模样,身子略显单薄,面色蜡黄,显出几分病态。而另一个身高八尺,中年模样,身形魁梧,面庞粗犷,腮边胡须凌乱,两只眸子闪闪发亮。
秦安尘与紫阳道人在草丛中一动不动,那一行人行至两人藏身之处大约五十步的地方停下来。
那领头男子道:“前方便是黑山,晌午在安西镇时打听到的情况大家也都清楚,进入山中凡事小心,不得擅作主张,不要忘记我们此行的目的。”
说完瞪了一眼身后的青年男子,这番话显然是对那人说的。而那男子此刻正对那女子献着殷勤,百般讨好。闻言登时低头称喏,显得极其害怕那位中年人。
女子见青年不再纠缠,神色显得轻松了几分,悄悄向后退出几步,那青年与之前判若两人,显得唯唯诺诺。
魁梧大汉观此情形,忙上前对领头男子道:“林师兄,皓天年纪还小,莫要再训他了。咱们还是快些赶路,若被那苍狼军发现,定是一番耽搁。”
中年男子依旧看着青年,无奈地摇着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他此刻面容已恢复平静,转头对大汉道:“葛师弟,这逆子若像易凡侄儿那般,我又怎能如此啊?”说罢摇了摇手,又接着道:“罢了,罢了,咱们还是快些赶路吧。”
大汉瞄了一眼身后的瘦弱少年,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见那白衣中年迈步疾行,便招呼着其他人紧随其后,一路向黑山而去。
秦安尘见一行人已经走远,站起身子轻呼一口气,问紫阳道人:“紫阳爷爷,您知道他们是何人?”
紫阳道人负手而立,答道:“以穿着和口音而辨,定是楚人。那领头的白衣中年姓林,观之修为不俗,却毫不显露自身身法。若不是最后离开时施展出迷踪幻影步,我定猜不出此人来历。而南楚众多宗派中,也只有墨辕门有此修炼功法。观那人施展的迷踪幻影步,也只到了忘尘九重,渡尘之境。”
秦安尘看着紫阳道人严肃的神情,犹豫道:“那我们还跟着那些人吗?”
紫阳道人颔首道:“自然要跟着,看来这黑山越来越有意思了。”
两人暗随一行人之后,身影在草丛中忽隐忽现。大风渐起,吹得荒草百木左右摇摆,天色暗的极快,大片乌云压向黑山,雨点淅淅散散地落下,再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紫阳道人之所以对这行人如此忌惮,一是因为那白衣男子自身修为,二是因为那墨辕门,第三则是因为那姓葛的大汉。他觉得,那大汉的修为定不在白衣男子之下。
紫阳道人早就察觉到,各方势力如此重视此事,似乎有点不对劲,却又理不出一丝头绪来。如今,连那南楚墨辕门都牵扯进来,看来自己的师门定不会袖手旁观,而此事一定另有玄机。
观天下修道之人,各门各派,苦修一生只破忘尘者众多。虽当今天下修道之人如过江之鲫,但大浪淘沙,最终名誉天下者寥寥无几,可见修道之艰难。
忘尘之境十重,遇五而分,成两个阶段:‘念世’和‘忘尘’。‘念世’又分三境:入世,出世,隐世。‘忘尘’独成五境,分别为:入尘,破尘,归尘,渡尘,绝尘。
入世二重为首,一重‘练筋’,二重‘锻骨’。自古修道者皆言:“欲修大道,先修其身。”
‘练筋’大成者,全身筋脉畅通,筋膜柔韧,强于常人十倍,其爆发力强,身手敏捷,徒手可敌七八人。
‘锻骨’大成者,全身骨骼坚硬,力气极大,可举千斤鼎,肉身强悍,可抗重击,敌十余人。此二重,常人亦可修成,为入世之道。
出世二重次之,三重‘洗髓’,四重‘造血’。古之上位者皆言:“洗髓造血,可为将相。”
‘洗髓’大成者,呼吸吐纳连绵深远,耐力极好,行走疾如奔马,身形轻似飞燕,拳术武功皆造诣匪浅,金戈铁马,可敌百人。
‘造血’大成者,全身血脉焕然一新,所谓脱胎换骨,伐毛洗髓,造血重生,修为达到‘造血’,整个人气质发生巨变,可敌数百人。
隐世一重居于末,五重‘宁心’。
经卷曰:“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入世、出世为小隐,隐世为大隐。
‘宁心’大成者,心静如止水,观万卷经书,参悟人生,修身养性,可为帝师。众多修道者达‘宁心’而迟迟不进,终此一生而无法窥视忘尘,莫言大道。
达‘念世’大成者,修道之人皆可,非难事,即称之为修基。‘忘尘’后五重,皆以参悟为主,每晋级一重,修为功法大进,不可同世而语。
经卷曰:“欲忘尘者,必先入尘。”
滚滚红尘,众生皆恋恋不忘,一入红尘而念念不忘者,多不胜数。纵观古今,皆一个情字了得。
世间道法自然,生老病死,春去秋来,此乃轮回之道。凡人皆有七情六欲,爱恨嗔痴皆为情,此乃红尘之道。因此有欲求长生乐者,潜心苦修,欲成大道,而窥探长生之门。
忘尘乃大道之首,经卷曰:“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所指亦是忘尘。
‘入尘’大成者,观世间苦厄,而看破红尘种种,可至‘破尘’。
‘破尘’大成者,初探轮回之道,破而后立,再归红尘,修为再进,至‘归尘’。
‘归尘’大成者,悟得红尘之道,感世间万象,可驻现世容颜。身处红尘,心亦在红尘,泛舟于心海,渡得滚滚红尘,而至‘渡尘’。
‘渡尘’大成者,参透红尘之道,身处红尘,心静若止水,破七情而断六欲,心轻似雪,终至十重‘绝尘’之瓶颈。
忘尘十重之‘绝尘’,达此境者,寿延百年,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初探自然之道,感天地之博大,观品类之繁盛。大成者,距先天之境步遥。
世人皆言神仙好,却不知修道之艰难。仅观忘尘之境,虽只十重,但每重境界修炼之艰苦,显而易见。
每重境界大成者,少则数年,多则百年,停留不进者甚多。紫阳道人深知其中艰苦,而那墨辕门也是大门大派,实力与沧澜宗相当,不容小视。
紫阳道人和秦安尘尾随墨辕门众人身后百步,却见几人停下脚步,俯下身子不知作何。
“尘儿,我们躲起来。”紫阳道人轻声对秦安尘说道。
他心中思索着:“这周围的气氛异常,树林虽静,却有一股肃杀之气。这伙人突然停住,定是有所察觉。”
秦安尘闻紫阳道人之言,不禁紧张起来,他此时只顾着紧跟在老者身旁,有些紧张,还有些兴奋地环顾着四周的情况。
两人躲在一棵大树背后,静静地盯着前方。只见前方一伙人急匆匆向前奔去,专业消失在草木之中。
雨打树叶沙沙作响,风在林间穿梭,一股血腥之气迎面而来。
<!-- 作者有话说 -->
紫阳道人思索着以后如何为此小儿寻得名师,也不算白白相识一场。
正想着这事儿,忽然听秦安尘开口道:“紫阳爷爷,那边来人了,我们要不要躲一躲?”
紫阳道人转首望去,只见一行五人从安西镇方向而来,大约一刻钟时间便会到此。
此时虽已入深秋,但墨河之畔的荒草依旧高过一人,藏身草丛之中并不宜被人发觉。
紫阳道人环顾四周,此时天色阴暗,厚云低压,草间清风徐徐,百草随风而动。他收回目光,看着秦安尘轻声道:“咱们此刻藏匿草丛之中,一会儿只需跟着那些人,间隔百步即可。”
一老一少静卧深草间,注视着渐渐显出容貌的一行人。天空之上黑云厚积,空气中飘散着泥土的气息,显然,一场秋雨随之即来。
那一行五人四男一女,那领头男子中年模样,容貌平凡,腮边无须,头发梳得整齐,身着月白长衫,手执长剑,脚步轻虚,显然修为不浅。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男一女,皆青年模样。男子一身蓝色长衫,器宇轩昂。女子身着淡黄罗衫,裙摆遮双足,容貌倾城。
最后两人之中有一少年,十四五岁模样,身子略显单薄,面色蜡黄,显出几分病态。而另一个身高八尺,中年模样,身形魁梧,面庞粗犷,腮边胡须凌乱,两只眸子闪闪发亮。
秦安尘与紫阳道人在草丛中一动不动,那一行人行至两人藏身之处大约五十步的地方停下来。
那领头男子道:“前方便是黑山,晌午在安西镇时打听到的情况大家也都清楚,进入山中凡事小心,不得擅作主张,不要忘记我们此行的目的。”
说完瞪了一眼身后的青年男子,这番话显然是对那人说的。而那男子此刻正对那女子献着殷勤,百般讨好。闻言登时低头称喏,显得极其害怕那位中年人。
女子见青年不再纠缠,神色显得轻松了几分,悄悄向后退出几步,那青年与之前判若两人,显得唯唯诺诺。
魁梧大汉观此情形,忙上前对领头男子道:“林师兄,皓天年纪还小,莫要再训他了。咱们还是快些赶路,若被那苍狼军发现,定是一番耽搁。”
中年男子依旧看着青年,无奈地摇着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他此刻面容已恢复平静,转头对大汉道:“葛师弟,这逆子若像易凡侄儿那般,我又怎能如此啊?”说罢摇了摇手,又接着道:“罢了,罢了,咱们还是快些赶路吧。”
大汉瞄了一眼身后的瘦弱少年,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见那白衣中年迈步疾行,便招呼着其他人紧随其后,一路向黑山而去。
秦安尘见一行人已经走远,站起身子轻呼一口气,问紫阳道人:“紫阳爷爷,您知道他们是何人?”
紫阳道人负手而立,答道:“以穿着和口音而辨,定是楚人。那领头的白衣中年姓林,观之修为不俗,却毫不显露自身身法。若不是最后离开时施展出迷踪幻影步,我定猜不出此人来历。而南楚众多宗派中,也只有墨辕门有此修炼功法。观那人施展的迷踪幻影步,也只到了忘尘九重,渡尘之境。”
秦安尘看着紫阳道人严肃的神情,犹豫道:“那我们还跟着那些人吗?”
紫阳道人颔首道:“自然要跟着,看来这黑山越来越有意思了。”
两人暗随一行人之后,身影在草丛中忽隐忽现。大风渐起,吹得荒草百木左右摇摆,天色暗的极快,大片乌云压向黑山,雨点淅淅散散地落下,再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紫阳道人之所以对这行人如此忌惮,一是因为那白衣男子自身修为,二是因为那墨辕门,第三则是因为那姓葛的大汉。他觉得,那大汉的修为定不在白衣男子之下。
紫阳道人早就察觉到,各方势力如此重视此事,似乎有点不对劲,却又理不出一丝头绪来。如今,连那南楚墨辕门都牵扯进来,看来自己的师门定不会袖手旁观,而此事一定另有玄机。
观天下修道之人,各门各派,苦修一生只破忘尘者众多。虽当今天下修道之人如过江之鲫,但大浪淘沙,最终名誉天下者寥寥无几,可见修道之艰难。
忘尘之境十重,遇五而分,成两个阶段:‘念世’和‘忘尘’。‘念世’又分三境:入世,出世,隐世。‘忘尘’独成五境,分别为:入尘,破尘,归尘,渡尘,绝尘。
入世二重为首,一重‘练筋’,二重‘锻骨’。自古修道者皆言:“欲修大道,先修其身。”
‘练筋’大成者,全身筋脉畅通,筋膜柔韧,强于常人十倍,其爆发力强,身手敏捷,徒手可敌七八人。
‘锻骨’大成者,全身骨骼坚硬,力气极大,可举千斤鼎,肉身强悍,可抗重击,敌十余人。此二重,常人亦可修成,为入世之道。
出世二重次之,三重‘洗髓’,四重‘造血’。古之上位者皆言:“洗髓造血,可为将相。”
‘洗髓’大成者,呼吸吐纳连绵深远,耐力极好,行走疾如奔马,身形轻似飞燕,拳术武功皆造诣匪浅,金戈铁马,可敌百人。
‘造血’大成者,全身血脉焕然一新,所谓脱胎换骨,伐毛洗髓,造血重生,修为达到‘造血’,整个人气质发生巨变,可敌数百人。
隐世一重居于末,五重‘宁心’。
经卷曰:“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入世、出世为小隐,隐世为大隐。
‘宁心’大成者,心静如止水,观万卷经书,参悟人生,修身养性,可为帝师。众多修道者达‘宁心’而迟迟不进,终此一生而无法窥视忘尘,莫言大道。
达‘念世’大成者,修道之人皆可,非难事,即称之为修基。‘忘尘’后五重,皆以参悟为主,每晋级一重,修为功法大进,不可同世而语。
经卷曰:“欲忘尘者,必先入尘。”
滚滚红尘,众生皆恋恋不忘,一入红尘而念念不忘者,多不胜数。纵观古今,皆一个情字了得。
世间道法自然,生老病死,春去秋来,此乃轮回之道。凡人皆有七情六欲,爱恨嗔痴皆为情,此乃红尘之道。因此有欲求长生乐者,潜心苦修,欲成大道,而窥探长生之门。
忘尘乃大道之首,经卷曰:“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所指亦是忘尘。
‘入尘’大成者,观世间苦厄,而看破红尘种种,可至‘破尘’。
‘破尘’大成者,初探轮回之道,破而后立,再归红尘,修为再进,至‘归尘’。
‘归尘’大成者,悟得红尘之道,感世间万象,可驻现世容颜。身处红尘,心亦在红尘,泛舟于心海,渡得滚滚红尘,而至‘渡尘’。
‘渡尘’大成者,参透红尘之道,身处红尘,心静若止水,破七情而断六欲,心轻似雪,终至十重‘绝尘’之瓶颈。
忘尘十重之‘绝尘’,达此境者,寿延百年,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初探自然之道,感天地之博大,观品类之繁盛。大成者,距先天之境步遥。
世人皆言神仙好,却不知修道之艰难。仅观忘尘之境,虽只十重,但每重境界修炼之艰苦,显而易见。
每重境界大成者,少则数年,多则百年,停留不进者甚多。紫阳道人深知其中艰苦,而那墨辕门也是大门大派,实力与沧澜宗相当,不容小视。
紫阳道人和秦安尘尾随墨辕门众人身后百步,却见几人停下脚步,俯下身子不知作何。
“尘儿,我们躲起来。”紫阳道人轻声对秦安尘说道。
他心中思索着:“这周围的气氛异常,树林虽静,却有一股肃杀之气。这伙人突然停住,定是有所察觉。”
秦安尘闻紫阳道人之言,不禁紧张起来,他此时只顾着紧跟在老者身旁,有些紧张,还有些兴奋地环顾着四周的情况。
两人躲在一棵大树背后,静静地盯着前方。只见前方一伙人急匆匆向前奔去,专业消失在草木之中。
雨打树叶沙沙作响,风在林间穿梭,一股血腥之气迎面而来。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