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04 祖母死前托孤,母女冰释前嫌
秦老夫人看着自己的女儿立于床前,凝息轻叹,柔声道:“雪儿,既然来了,就坐在我的旁边吧。”随后看了一眼一旁的秦安尘,接着道:“尘儿,我与你姑姑有事要谈,你先出去,等我叫你进来。”
秦安尘点点头,恋恋不舍的推门出去,隐约觉得奶奶有交代后事之意,心中一阵痛楚,坐于树下石凳之上低头抽泣。他回想起昔日之点滴,那幸福时光不会再有了。
想到父母为自己采药而命丧山中,奶奶又因伤心过度病重危命,一时之间无比痛恨自己。这一切事情全都是因自己而起,终落家破人亡之地步,百感交集,无法言语。
他默默坐在院中石凳上,目光始终盯着房门,眼睛一眨不眨。他害怕!害怕一眨眼间,奶奶就会像父母那样去世了。
他嘴中喃喃道:“奶奶,您一定不会有事的,您一定不会丢下孙儿的,对吗?孙儿知道您一定不舍得,一定不会像黄叶这般离开大树。“
院中的那棵大树上,风吹叶落,一片凄凉。
房中,梁雪轻关屋门,回身立于床榻之前,望着床上的母亲,顿时百味齐聚心头,往年旧事又浮于脑海,无比清晰。又想到,自己早年亲身经历家中变故,一切皆由兄长而起,屡问之缘由,皆无果,故将怨恨集于兄长身上。她突然明白,这么多年自己已经错的无可救药,心中虽明白,但还是固执的错下去。
此刻,她看着榻上的母亲,后悔当初不该如此。血浓于水,这些毕竟是自己的亲人,她又怎么可以如此狠心的一直恨下去!错了,是自己错了,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何此刻才懂得,才顿悟,才追悔不已!
梁雪低头不语,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听着母亲细微的声音。声音虽轻,但是字字落在心间如同千斤之鼎压在胸口,每一个字都是那么沉重。她强忍着泪水,双拳紧握,指甲陷进肉里也无所察觉。
“雪儿,记得早些年,我们初到落凰,你常问为何我们家会遭此劫难。按理说,我们家也算名门,你父亲位极人臣,你兄长战功赫赫,开府封爵,不该无故遭遇此难。而这些年来,我们都没有告诉你其中缘由,实乃此为天机,不能与旁人道,我们这样做,只想让你能够幸福。”
秦老夫人缓缓道来,说到最后竟有些喘不过气来。她看着女儿,目露慈光,微微抬起手臂。梁雪观之,忙紧握母亲之手,俯首贴于母亲胸前。
秦老夫人摸着女儿的脸颊,接着道:“我知道你将这一切都罪于你兄长,也怪我将你嫁于韩家,你虽多年不与我们来往,但是我们并没有怪过你,我、你哥哥、你嫂嫂,都没有怪过你。”说到此处,她潸然泪下,不能言语。
梁雪闻此言顿时泪如雨下,握着母亲的手更紧。她想到自己恨了家人这么多年,心中虽悔,却一直固执的坚持着不肯回头,直到此刻她才发觉,自己早已错得离谱,无论发生了什么,家人始终是家人,始终会对你不离不弃。她知道,自己明白得太迟了,真的太迟了。
秦老夫人挣扎着欲起身,梁雪见状,忙将母亲扶起。只听母亲手指着内屋,在她耳边道:“雪儿,内屋的书架上有一个暗格,内有一幅玉简,你去将它取来。”
梁雪应声,轻轻将母亲扶着躺下,起身向内屋走去。
秦老夫人看着床头放着的玉镯,目光如炬。玉镯呈青褐色,看不出品质。就在她的手触在玉镯上的那一刻,玉镯突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华瞬间出现,又眨眼间平淡如常。
她的目光此刻已变得柔和,看着手边的玉镯,嘴中喃喃道:“老头子,这十余年来,牧儿一直耗尽修为,施以禁魂之法于这个宝贝上为我续命。我本应该早一点去陪你,可是尘儿~”
她说到此处,哽咽无法言语。片刻,又接着自语道:“现在好了,该来的始终还是来了,我就要去陪你了。老头子,你一定得等着我。”
言到此处,戛然而止。她的嘴边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看上去甜蜜,温馨。
梁雪拿着玉简走出内屋,看着母亲一脸笑容,心中的忧虑稍减。她快步走到床前,将玉简递给母亲,道:“母亲,可是这个?”
秦老夫人点点头,道:“这玉简本是你哥哥的。尘儿现在还年幼,等他稍长一些,你可将这玉简交给尘儿。”她回头又拿着青褐色玉镯对女儿道:“这玉镯是我梁氏家传之物,本应该交给你嫂嫂,可谁知他夫妇二人~”
言到此处,她又不禁哽咽起来。梁雪见状忙扶着母亲道:“母亲,莫要再说了,雪儿都知道,都知道。”
秦老夫人情绪稍稳,接着道:“雪儿,你兄嫂不在了,这玉镯本该交给你。可是尘儿这孩子孤苦伶仃,身患顽疾,这镯子交给他却比交给你有用得多。你自打懂事起就一直受苦,可是却连一件像样的物件也无法留给你。”
梁雪看着母亲又激动起来,忙道:“母亲莫要再说了,雪儿都知道,也都明白。这镯子和玉简我都会交给尘儿。母亲放心便是了。”
见梁雪这副模样,秦老夫人颔首微笑,不再言语。母女二人也解开了,系在心头多年的那个结。梁雪拉着母亲的手,玉镯和玉简已经被她小心收好。
风吹得窗户吱呀呀地响,秦老夫人附在梁雪耳边轻声说道:“雪儿,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不久便会魂归鬼门。尘儿年纪还小,我希望你照顾好他,视他为己出。虽然你知道,尘儿并非你哥哥之骨血,但是你要记得,千万不要将此事告知于尘儿,切记。”
话音落下,没有再响起。秦老夫人紧闭双眼,神态安详,看似睡着了,却已绝了呼吸。梁雪仍趴在母亲胸前,一动不动,仿佛全然不知母亲已经离世。
良久,才见她泪如泉涌,哭声渐大。她好恨,为何等到自己醒悟之时,亲人皆死?为何天意如此弄人,为何?!
小院之中风声更紧,树叶姗姗落下,漫空飞舞。
秦安尘呆坐树下,望向天空:乌云低压,黄尘迷眼。突然间,他心中异常难受,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一件重要的东西,揪心的痛楚瞬间散布全身。屋内姑姑的哭声渐起,他心中猛地一颤,腾地一下起身回眸,迅速向屋中冲去。他已经猜到奶奶定是与世长辞。他眼前之景渐渐模糊,脸上布满泪痕,面色煞白。
想着曾经的一幕幕,奶奶慈祥的容颜,笑着对他说话的样子,佯作生气责备他得样子,满脸慈祥给他讲故事的样子,那些曾经的过往,转眼间便被泪水淹没,消失在那茫茫泪海之中。
门开了。秦安尘看见伏在奶奶胸前失声痛哭的姑姑,以及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奶奶,全身失力,扑通一下跪在地上,不断捶打着地面,大声哭喊。
“奶奶,奶奶!您再看一眼孙儿,再看一眼孙儿呀!”
他挣扎着爬到奶奶身前,看着奶奶面色慈和,俨然一副睡着的模样。虽如此,他却知道,此后,他再也见不到奶奶了。他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合适躺在了床上。脸庞的泪水已干,可是心却碎了。
梁雪一直守在秦安尘身旁,她看着侄儿如此模样,心中默默道:“尘儿,也许时间真是治愈一切伤口的解药,你和姑姑一起,一起淡忘伤痛吧!”
翌日,众乡邻为秦老夫人净身更衣,置于屋中西南,工匠赶时加点打造棺木,小院之中熙熙攘攘,一时忙作一团。
秦安尘梁雪一身白衣孝服,跪在秦老夫人遗体之前,掩面泪流,哭声不止。不远处站着梁雪的丈夫和她那五六岁大的儿子,也是白衣裹身,披麻戴孝。
一切事物安排妥当,择七日后下葬,入土为安。秦老夫人之墓,定于城北三里外,与安尘父母之墓为邻。转眼七日已过,秦老夫人之丧事也算安排妥当。秦家小院中挽联遍布,门楣之上白纱素裹,一派萧条哀凉之景。院中此时清静许多,瞠目可见只是寥寥几人。
秦安尘一身白衣坐于树下,看院中素霜银裹之相,一时间泪水满溢,心痛万分。思今后这世上只剩他一人独活,这世间再也没有值得他牵挂的人了。他如此想着,一时气血不济,忽觉全身冷若冰霜,脑袋一沉,竟晕倒院中。
梁雪看着躺在床上昏睡的秦安尘,脸上神色变化莫测,不知心存何感。母亲之遗愿她时刻谨记,然而秦安尘并非秦家骨血,与她也尽显生疏,但念母之遗愿,她定会尽心照顾。
然而此子自幼多病,早闻乃早夭之命,观他今日突然晕倒在地,梁雪心系担忧,却犹豫不决:“尘儿之病,定非一日可愈,所花钱财也一定多不能付,若跟随自己,定不是上上之策。”
想着这些。梁雪心乱如麻,看安尘稚嫩的脸上露出一抹忧伤之色,心中一软,幽幽道:“可怜的孩儿,还是让他安心住下,以后再想办法吧。”
今夜,月明如昼。梁雪并无睡意,呆望窗外之穹苍,心中所思所想甚是乱心。
这夜,原来如此漫长。
<!-- 作者有话说 -->
秦安尘点点头,恋恋不舍的推门出去,隐约觉得奶奶有交代后事之意,心中一阵痛楚,坐于树下石凳之上低头抽泣。他回想起昔日之点滴,那幸福时光不会再有了。
想到父母为自己采药而命丧山中,奶奶又因伤心过度病重危命,一时之间无比痛恨自己。这一切事情全都是因自己而起,终落家破人亡之地步,百感交集,无法言语。
他默默坐在院中石凳上,目光始终盯着房门,眼睛一眨不眨。他害怕!害怕一眨眼间,奶奶就会像父母那样去世了。
他嘴中喃喃道:“奶奶,您一定不会有事的,您一定不会丢下孙儿的,对吗?孙儿知道您一定不舍得,一定不会像黄叶这般离开大树。“
院中的那棵大树上,风吹叶落,一片凄凉。
房中,梁雪轻关屋门,回身立于床榻之前,望着床上的母亲,顿时百味齐聚心头,往年旧事又浮于脑海,无比清晰。又想到,自己早年亲身经历家中变故,一切皆由兄长而起,屡问之缘由,皆无果,故将怨恨集于兄长身上。她突然明白,这么多年自己已经错的无可救药,心中虽明白,但还是固执的错下去。
此刻,她看着榻上的母亲,后悔当初不该如此。血浓于水,这些毕竟是自己的亲人,她又怎么可以如此狠心的一直恨下去!错了,是自己错了,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何此刻才懂得,才顿悟,才追悔不已!
梁雪低头不语,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听着母亲细微的声音。声音虽轻,但是字字落在心间如同千斤之鼎压在胸口,每一个字都是那么沉重。她强忍着泪水,双拳紧握,指甲陷进肉里也无所察觉。
“雪儿,记得早些年,我们初到落凰,你常问为何我们家会遭此劫难。按理说,我们家也算名门,你父亲位极人臣,你兄长战功赫赫,开府封爵,不该无故遭遇此难。而这些年来,我们都没有告诉你其中缘由,实乃此为天机,不能与旁人道,我们这样做,只想让你能够幸福。”
秦老夫人缓缓道来,说到最后竟有些喘不过气来。她看着女儿,目露慈光,微微抬起手臂。梁雪观之,忙紧握母亲之手,俯首贴于母亲胸前。
秦老夫人摸着女儿的脸颊,接着道:“我知道你将这一切都罪于你兄长,也怪我将你嫁于韩家,你虽多年不与我们来往,但是我们并没有怪过你,我、你哥哥、你嫂嫂,都没有怪过你。”说到此处,她潸然泪下,不能言语。
梁雪闻此言顿时泪如雨下,握着母亲的手更紧。她想到自己恨了家人这么多年,心中虽悔,却一直固执的坚持着不肯回头,直到此刻她才发觉,自己早已错得离谱,无论发生了什么,家人始终是家人,始终会对你不离不弃。她知道,自己明白得太迟了,真的太迟了。
秦老夫人挣扎着欲起身,梁雪见状,忙将母亲扶起。只听母亲手指着内屋,在她耳边道:“雪儿,内屋的书架上有一个暗格,内有一幅玉简,你去将它取来。”
梁雪应声,轻轻将母亲扶着躺下,起身向内屋走去。
秦老夫人看着床头放着的玉镯,目光如炬。玉镯呈青褐色,看不出品质。就在她的手触在玉镯上的那一刻,玉镯突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华瞬间出现,又眨眼间平淡如常。
她的目光此刻已变得柔和,看着手边的玉镯,嘴中喃喃道:“老头子,这十余年来,牧儿一直耗尽修为,施以禁魂之法于这个宝贝上为我续命。我本应该早一点去陪你,可是尘儿~”
她说到此处,哽咽无法言语。片刻,又接着自语道:“现在好了,该来的始终还是来了,我就要去陪你了。老头子,你一定得等着我。”
言到此处,戛然而止。她的嘴边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看上去甜蜜,温馨。
梁雪拿着玉简走出内屋,看着母亲一脸笑容,心中的忧虑稍减。她快步走到床前,将玉简递给母亲,道:“母亲,可是这个?”
秦老夫人点点头,道:“这玉简本是你哥哥的。尘儿现在还年幼,等他稍长一些,你可将这玉简交给尘儿。”她回头又拿着青褐色玉镯对女儿道:“这玉镯是我梁氏家传之物,本应该交给你嫂嫂,可谁知他夫妇二人~”
言到此处,她又不禁哽咽起来。梁雪见状忙扶着母亲道:“母亲,莫要再说了,雪儿都知道,都知道。”
秦老夫人情绪稍稳,接着道:“雪儿,你兄嫂不在了,这玉镯本该交给你。可是尘儿这孩子孤苦伶仃,身患顽疾,这镯子交给他却比交给你有用得多。你自打懂事起就一直受苦,可是却连一件像样的物件也无法留给你。”
梁雪看着母亲又激动起来,忙道:“母亲莫要再说了,雪儿都知道,也都明白。这镯子和玉简我都会交给尘儿。母亲放心便是了。”
见梁雪这副模样,秦老夫人颔首微笑,不再言语。母女二人也解开了,系在心头多年的那个结。梁雪拉着母亲的手,玉镯和玉简已经被她小心收好。
风吹得窗户吱呀呀地响,秦老夫人附在梁雪耳边轻声说道:“雪儿,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不久便会魂归鬼门。尘儿年纪还小,我希望你照顾好他,视他为己出。虽然你知道,尘儿并非你哥哥之骨血,但是你要记得,千万不要将此事告知于尘儿,切记。”
话音落下,没有再响起。秦老夫人紧闭双眼,神态安详,看似睡着了,却已绝了呼吸。梁雪仍趴在母亲胸前,一动不动,仿佛全然不知母亲已经离世。
良久,才见她泪如泉涌,哭声渐大。她好恨,为何等到自己醒悟之时,亲人皆死?为何天意如此弄人,为何?!
小院之中风声更紧,树叶姗姗落下,漫空飞舞。
秦安尘呆坐树下,望向天空:乌云低压,黄尘迷眼。突然间,他心中异常难受,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一件重要的东西,揪心的痛楚瞬间散布全身。屋内姑姑的哭声渐起,他心中猛地一颤,腾地一下起身回眸,迅速向屋中冲去。他已经猜到奶奶定是与世长辞。他眼前之景渐渐模糊,脸上布满泪痕,面色煞白。
想着曾经的一幕幕,奶奶慈祥的容颜,笑着对他说话的样子,佯作生气责备他得样子,满脸慈祥给他讲故事的样子,那些曾经的过往,转眼间便被泪水淹没,消失在那茫茫泪海之中。
门开了。秦安尘看见伏在奶奶胸前失声痛哭的姑姑,以及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奶奶,全身失力,扑通一下跪在地上,不断捶打着地面,大声哭喊。
“奶奶,奶奶!您再看一眼孙儿,再看一眼孙儿呀!”
他挣扎着爬到奶奶身前,看着奶奶面色慈和,俨然一副睡着的模样。虽如此,他却知道,此后,他再也见不到奶奶了。他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合适躺在了床上。脸庞的泪水已干,可是心却碎了。
梁雪一直守在秦安尘身旁,她看着侄儿如此模样,心中默默道:“尘儿,也许时间真是治愈一切伤口的解药,你和姑姑一起,一起淡忘伤痛吧!”
翌日,众乡邻为秦老夫人净身更衣,置于屋中西南,工匠赶时加点打造棺木,小院之中熙熙攘攘,一时忙作一团。
秦安尘梁雪一身白衣孝服,跪在秦老夫人遗体之前,掩面泪流,哭声不止。不远处站着梁雪的丈夫和她那五六岁大的儿子,也是白衣裹身,披麻戴孝。
一切事物安排妥当,择七日后下葬,入土为安。秦老夫人之墓,定于城北三里外,与安尘父母之墓为邻。转眼七日已过,秦老夫人之丧事也算安排妥当。秦家小院中挽联遍布,门楣之上白纱素裹,一派萧条哀凉之景。院中此时清静许多,瞠目可见只是寥寥几人。
秦安尘一身白衣坐于树下,看院中素霜银裹之相,一时间泪水满溢,心痛万分。思今后这世上只剩他一人独活,这世间再也没有值得他牵挂的人了。他如此想着,一时气血不济,忽觉全身冷若冰霜,脑袋一沉,竟晕倒院中。
梁雪看着躺在床上昏睡的秦安尘,脸上神色变化莫测,不知心存何感。母亲之遗愿她时刻谨记,然而秦安尘并非秦家骨血,与她也尽显生疏,但念母之遗愿,她定会尽心照顾。
然而此子自幼多病,早闻乃早夭之命,观他今日突然晕倒在地,梁雪心系担忧,却犹豫不决:“尘儿之病,定非一日可愈,所花钱财也一定多不能付,若跟随自己,定不是上上之策。”
想着这些。梁雪心乱如麻,看安尘稚嫩的脸上露出一抹忧伤之色,心中一软,幽幽道:“可怜的孩儿,还是让他安心住下,以后再想办法吧。”
今夜,月明如昼。梁雪并无睡意,呆望窗外之穹苍,心中所思所想甚是乱心。
这夜,原来如此漫长。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