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落凰城中小少年
清晨,寒意未消。小院正中那棵一人可环的大树上,断断续续传来几声鸟鸣。大树枝繁叶茂,叶子已显枯黄,却依旧笼盖大半个院落。晨风拂过,枝叶轻摇,传来阵阵“沙沙”声。树下一方形小石桌,有石墩位于四方,上附晨霜。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阵读书声在鸟鸣之后戛然而止,一双小手推开半扇窗户,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倚在窗前,双手托腮,露出稚嫩的脸。他眉清目秀,略显消瘦,身上的青色长衫,看去很是破旧,袖角露出三两个不大的补丁。
不大一会儿,正对窗口的那段院墙上露出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他看了一眼屋内的少年,身手矫捷地翻上墙头,喊道:“安尘,郭老头又在酒馆里说故事,你快点赶来,我就不等你了。”不等少年应答,便翻身消失在墙头。
少年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推门而出,沿院中石径缓步向前,立于大树之下。略显单薄的身子,仿佛顷刻间被风吹倒。他抬头看向天空,天高云淡,红霞东来。这一瞬,他整个人仿佛融入平整的院落之中,俨然成为一体。
时维九月下旬,正是初秋时节,天气微寒。
此地名曰:“落凰”,乃秦川山脉西山脚下一边陲小城。相传古有一凤一凰落于此,天映七彩霞光,分外夺目,落凰一名由此而生。
秦川山脉位于大秦帝国腹地,连绵八百里,峰高路险,连绵起伏,巍峨厚重。山中小径陡狭,断崖峭壁,多不胜数,其险早已为天下赞,拥飞鸟难度之名。落凰城虎踞帝国西陲,南靠秦川,北临漓水,扼大秦西塞之咽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摧之势。漓江在此由东转北,蜿蜒九曲,水流潺潺,浪势滔滔,浩浩荡荡,一流以切割天下。
“吱呀~~”
院门被推开一道缝,走进来一位老妇,鹤发慈颜,精神矍铄,两只眸子闪闪发亮。老妇手臂上挎一竹篮,装有新鲜蔬菜。她见少年立于院中,赶忙小跑几步,关切道:“尘儿,屋外凉,你赶快进屋坐着,小心染了风寒。”
少年上前接过竹篮,笑道:“奶奶,不碍事的。小胖刚刚来找我一起去听故事,我正要出去呢。”
老妇溺爱地摸了摸少年的头:“出来透透气也好,老是呆在屋子里闷得慌。既然小胖在等你,你就快些去吧,一会儿他该等急了。”
“奶奶!”少年走出两步,却又回头道:“今天还没有爹娘的消息吗?”
老妇身子一僵,眼底一抹忧色转瞬即逝,转首微笑道:“你爹娘应该就在这两日归家。奶奶在西门见到巷北的李大伯,他刚从山中归来,还说遇到过你爹娘。”
“太好了,爹娘进山月余,终于有消息了!只要他们平安归来,那株仙草就算寻不到也无所谓。”少年的声音渐渐有些哽咽:“都是为了我这幅身子骨,爹娘才会冒险进山寻药。”
“傻孩子!”老妇抚了抚少年稚嫩的脸庞:“你爹娘若是听到你这番话,一定会很高兴的。天佑我秦家,他们定会平安无事。”
少年重重地点了点头:“奶奶,那我出去了。”
老妇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转而浮现出满脸忧色。她心道:“尘儿这幅身子骨着实让人担忧啊!牧儿和涵儿进山寻药,至今已过月余,却一点消息都没有。两人离家之时,言十余日可归,可是所言之限早过。尘儿这些日子总是问他爹娘的消息,我却只能敷衍他。这孩子体弱,每日这般忧心忡忡,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若是他们……不!一定不会的,看来是我太过担心的缘故吧。罢了罢了,牧儿和涵儿不知为何耽搁了这么久,等他们回来再问吧。”
院中凉风袭来,卷起落叶几片散落天宇,大树上的鸟鸣声回荡在风中。老妇叹息着缓步向屋内走去,留下院门虚掩。
少年名叫秦安尘。在大秦帝国中,秦姓乃国姓,国之百姓十之有一皆为此姓,却是斯通见惯,习以为常。秦安尘之父,乃落凰城中一小有名气的郎中,家中虽不富裕,却也常有余钱以备不时之需。
秦安尘自幼体弱多病,自懂事起便以药草为食,却日不见好转,身体反而更加羸弱。父亲查阅古书医卷,得知所患之症乃先天所致,气血阴虚,体内五行缺火乏木,实乃早夭之症。偶然从一古卷中查知,有一灵草可治其症。
卷曰:“秦川山脉西,交于漓江,有凤凰鸣于断崖山涧,双宿双飞,筑巢巨树枝杈间,山中灵气聚于此,过百年,育灵草于巨树之下,又过五百年乃长成,名曰:凤岚。”
父母闻之大喜,自五年前屡进西山数次,转眼五载已过,却终寻不到凤岚仙草,眼看儿子之病症日渐严重,夫妇二人进山之次数也愈加频繁。眼下初秋已至,万木逐渐凋零,百草枯萎,夫妇二人决定再度进山,愿此次能够寻到凤岚仙草。一去月余,不见归。
秦川山脉西山之中常有奇珍异兽,山高峰险,小径斜陡,草木遮天蔽日。山中数十处断崖深涧,高百丈有余,非常人所能及。秦安尘之父自幼便强身锻骨,虽非武之大家,但也有一技傍身,常年行走于山间,可闭目而归。西山虽险,其父却屡屡化险为夷,安然无事。然而如今两人离家月余,消息全失。秦安尘和奶奶心系挂牵,日日焚香祈祷,期盼能够得到他们夫妇二人的消息。早先两人进山,短则数日而归,长则不足满月,从未有现在之况。
这些日子她整日担忧,常立于落凰城西门半晌,心中焦虑万分。为了不让孙儿看出异常,隐忧于心,神色如常。此刻听闻孙儿又一次问及父母,她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心中烦闷不已。
十余日来,儿子与儿媳毫无音讯,她每日见由西山归来之人,必询问其:“可见吾儿夫妇二人?”却终无果。心中隐隐猜到夫妇二人可能已遇不测,但心中满怀希望,照旧每日立于西门而无阻,愿能见儿子儿媳平安归来。
秦安尘出了院门,沿长巷西去,不大一会儿便来到了栖凤坊。
栖凤坊是落凰城中最大的商坊,西街口前行百余步便是西城门。这里积聚着来自九州和西域诸国的商人,每天交易着大量的商品货物,有来自西域的皮毛宝石和珍贵药草,也有来自江南水乡的锦缎丝绸和香料,以及各种奇珍异兽和陶瓷器皿,贸易十分繁华。
栖凤坊内最大的酒楼栖凤楼便坐落在主街的最中央,是一座高三丈七尺的三层角楼,门口两侧的朱红大柱上镶着一阕金字对联。
上联为:美酒千杯,莫道寂寥仙途无知己。
转目一侧,下联曰:黄金万两,皆言熙攘凡尘为利往。
大门正上方的匾额上大气磅礴的写着栖凤楼三个大字,尽显气派。
“小神医,又来听郭先生说书啦!”门口的店小二笑着和秦安尘打招呼。
秦安尘停下脚步,应道:“是啊!刘小哥,郭先生今天讲的什么故事?”
“郭先生今天说的是咱们落凰城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你快些进去吧。”
秦安尘也不再客套,谢过店小二,便急匆匆地进入酒楼。此时的酒楼内少了固有的吵杂,无论是食客还是专程来听故事的人们,此刻皆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听着。
<!-- 作者有话说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阵读书声在鸟鸣之后戛然而止,一双小手推开半扇窗户,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倚在窗前,双手托腮,露出稚嫩的脸。他眉清目秀,略显消瘦,身上的青色长衫,看去很是破旧,袖角露出三两个不大的补丁。
不大一会儿,正对窗口的那段院墙上露出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他看了一眼屋内的少年,身手矫捷地翻上墙头,喊道:“安尘,郭老头又在酒馆里说故事,你快点赶来,我就不等你了。”不等少年应答,便翻身消失在墙头。
少年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推门而出,沿院中石径缓步向前,立于大树之下。略显单薄的身子,仿佛顷刻间被风吹倒。他抬头看向天空,天高云淡,红霞东来。这一瞬,他整个人仿佛融入平整的院落之中,俨然成为一体。
时维九月下旬,正是初秋时节,天气微寒。
此地名曰:“落凰”,乃秦川山脉西山脚下一边陲小城。相传古有一凤一凰落于此,天映七彩霞光,分外夺目,落凰一名由此而生。
秦川山脉位于大秦帝国腹地,连绵八百里,峰高路险,连绵起伏,巍峨厚重。山中小径陡狭,断崖峭壁,多不胜数,其险早已为天下赞,拥飞鸟难度之名。落凰城虎踞帝国西陲,南靠秦川,北临漓水,扼大秦西塞之咽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摧之势。漓江在此由东转北,蜿蜒九曲,水流潺潺,浪势滔滔,浩浩荡荡,一流以切割天下。
“吱呀~~”
院门被推开一道缝,走进来一位老妇,鹤发慈颜,精神矍铄,两只眸子闪闪发亮。老妇手臂上挎一竹篮,装有新鲜蔬菜。她见少年立于院中,赶忙小跑几步,关切道:“尘儿,屋外凉,你赶快进屋坐着,小心染了风寒。”
少年上前接过竹篮,笑道:“奶奶,不碍事的。小胖刚刚来找我一起去听故事,我正要出去呢。”
老妇溺爱地摸了摸少年的头:“出来透透气也好,老是呆在屋子里闷得慌。既然小胖在等你,你就快些去吧,一会儿他该等急了。”
“奶奶!”少年走出两步,却又回头道:“今天还没有爹娘的消息吗?”
老妇身子一僵,眼底一抹忧色转瞬即逝,转首微笑道:“你爹娘应该就在这两日归家。奶奶在西门见到巷北的李大伯,他刚从山中归来,还说遇到过你爹娘。”
“太好了,爹娘进山月余,终于有消息了!只要他们平安归来,那株仙草就算寻不到也无所谓。”少年的声音渐渐有些哽咽:“都是为了我这幅身子骨,爹娘才会冒险进山寻药。”
“傻孩子!”老妇抚了抚少年稚嫩的脸庞:“你爹娘若是听到你这番话,一定会很高兴的。天佑我秦家,他们定会平安无事。”
少年重重地点了点头:“奶奶,那我出去了。”
老妇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转而浮现出满脸忧色。她心道:“尘儿这幅身子骨着实让人担忧啊!牧儿和涵儿进山寻药,至今已过月余,却一点消息都没有。两人离家之时,言十余日可归,可是所言之限早过。尘儿这些日子总是问他爹娘的消息,我却只能敷衍他。这孩子体弱,每日这般忧心忡忡,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若是他们……不!一定不会的,看来是我太过担心的缘故吧。罢了罢了,牧儿和涵儿不知为何耽搁了这么久,等他们回来再问吧。”
院中凉风袭来,卷起落叶几片散落天宇,大树上的鸟鸣声回荡在风中。老妇叹息着缓步向屋内走去,留下院门虚掩。
少年名叫秦安尘。在大秦帝国中,秦姓乃国姓,国之百姓十之有一皆为此姓,却是斯通见惯,习以为常。秦安尘之父,乃落凰城中一小有名气的郎中,家中虽不富裕,却也常有余钱以备不时之需。
秦安尘自幼体弱多病,自懂事起便以药草为食,却日不见好转,身体反而更加羸弱。父亲查阅古书医卷,得知所患之症乃先天所致,气血阴虚,体内五行缺火乏木,实乃早夭之症。偶然从一古卷中查知,有一灵草可治其症。
卷曰:“秦川山脉西,交于漓江,有凤凰鸣于断崖山涧,双宿双飞,筑巢巨树枝杈间,山中灵气聚于此,过百年,育灵草于巨树之下,又过五百年乃长成,名曰:凤岚。”
父母闻之大喜,自五年前屡进西山数次,转眼五载已过,却终寻不到凤岚仙草,眼看儿子之病症日渐严重,夫妇二人进山之次数也愈加频繁。眼下初秋已至,万木逐渐凋零,百草枯萎,夫妇二人决定再度进山,愿此次能够寻到凤岚仙草。一去月余,不见归。
秦川山脉西山之中常有奇珍异兽,山高峰险,小径斜陡,草木遮天蔽日。山中数十处断崖深涧,高百丈有余,非常人所能及。秦安尘之父自幼便强身锻骨,虽非武之大家,但也有一技傍身,常年行走于山间,可闭目而归。西山虽险,其父却屡屡化险为夷,安然无事。然而如今两人离家月余,消息全失。秦安尘和奶奶心系挂牵,日日焚香祈祷,期盼能够得到他们夫妇二人的消息。早先两人进山,短则数日而归,长则不足满月,从未有现在之况。
这些日子她整日担忧,常立于落凰城西门半晌,心中焦虑万分。为了不让孙儿看出异常,隐忧于心,神色如常。此刻听闻孙儿又一次问及父母,她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心中烦闷不已。
十余日来,儿子与儿媳毫无音讯,她每日见由西山归来之人,必询问其:“可见吾儿夫妇二人?”却终无果。心中隐隐猜到夫妇二人可能已遇不测,但心中满怀希望,照旧每日立于西门而无阻,愿能见儿子儿媳平安归来。
秦安尘出了院门,沿长巷西去,不大一会儿便来到了栖凤坊。
栖凤坊是落凰城中最大的商坊,西街口前行百余步便是西城门。这里积聚着来自九州和西域诸国的商人,每天交易着大量的商品货物,有来自西域的皮毛宝石和珍贵药草,也有来自江南水乡的锦缎丝绸和香料,以及各种奇珍异兽和陶瓷器皿,贸易十分繁华。
栖凤坊内最大的酒楼栖凤楼便坐落在主街的最中央,是一座高三丈七尺的三层角楼,门口两侧的朱红大柱上镶着一阕金字对联。
上联为:美酒千杯,莫道寂寥仙途无知己。
转目一侧,下联曰:黄金万两,皆言熙攘凡尘为利往。
大门正上方的匾额上大气磅礴的写着栖凤楼三个大字,尽显气派。
“小神医,又来听郭先生说书啦!”门口的店小二笑着和秦安尘打招呼。
秦安尘停下脚步,应道:“是啊!刘小哥,郭先生今天讲的什么故事?”
“郭先生今天说的是咱们落凰城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你快些进去吧。”
秦安尘也不再客套,谢过店小二,便急匆匆地进入酒楼。此时的酒楼内少了固有的吵杂,无论是食客还是专程来听故事的人们,此刻皆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听着。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