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术业专攻贾敬寿辰
辛坦、贾蓉坐定,士兵取出那两人嘴里塞的布团。“你们是何人?从何而来?所为何事?据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泉州倭寇奸细众多,辛坦对审讯之事轻车熟路。
其中一个理了理衣服,摆正胸前挂着的十字架,用一口流利的大周朝(注1)官话回道:“这位大人,我叫做马丁,这位是我的朋友汉森。我们是来自佛郎机的传教士,前来传教。来到这里才发现大周朝现在不欢迎外邦友人,我们只好带着文书乘坐小船过来,求见大人。”
“文书呢?”
一旁的士兵把从两人身上搜到的文书递给辛坦,辛坦皱眉,这什么鬼画符?完全看不懂。贾蓉也凑过去,很可惜这个时候的大不列颠帝国还不曾崛起,英语并不是世界通用语言,因此这份拉丁语系的文书,贾蓉也看不懂。辛坦把文书扔到一旁,提高声音喊道:“竟敢拿这种东西糊弄本官,辛五用刑!”
“大人且慢,文书有两份,后面是汉语(注2)写的,上面有教廷陛下的印章。”
辛坦重新拿过文书,翻到最后,确实是汉语书写,而且遣词用句也像模像样。“圣上严令,官民不许与外邦结交,若不是看在你不是倭寇的份上,只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身首异处?”虽然马丁汉语流利,但是对成语之类还是理解吃力的。
“就是脑袋搬家。”
辛坦带着杀气,两个传教士再不懂也明白了辛坦的意思,急忙解释道:“我二人仰慕大周,并无冒犯之意。只求大人在通行文书上盖印,待我们上京面圣,请求圣上准许我们传教。”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若不听劝,只怕要把命丢在泉州了!”辛坦不是滥杀无辜之人,却也与大周朝绝大部分官员想法一样:蛮夷外邦不是来做强盗的就是来大周朝学习的,根本不值得打交道,直接赶回去就是了。至于签盖文书,那是万万不能的,若两人传教是假刺探情报是真,放他们进了内陆,只怕要为祸一方。
传播上帝福音的使命感让他们来到了大周朝,可出师未捷无功而返,实在有些不甘心。“那我们可否留在泉州,在泉州传教?”
辛坦正要拒绝,贾蓉却附耳对辛坦说道:“我另有一计,你可愿让我试试?”辛坦看了一眼贾蓉,最终还是点了头。
贾蓉这才开口说道:“没有得到圣上的许可,是不可以在大周朝传教的。不过,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帮到你们。”
马丁果然上钩,问道:“还请这位大人明示。”
“欧罗巴有许多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你可以就此著书呈现给圣上。若圣上对这些感兴趣,自然就会召见你们。届时,就看你们自己能否说服圣上让你们传教了。”此时,大周朝类似于明朝初期,虽然闭关锁国但是经济科技水平还是世界一流的。太上皇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海禁是为了阻止倭寇肆虐,集中兵力对付北边的鞑虏。而贾蓉却根据前世清朝末期来推断,简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马丁与贾蓉的想法正相反,他来大周前就看过很多传教士写的书,都说大周富庶丰饶,科技文化先进。既然如此大周朝的皇帝怎会对欧罗巴的科技文化感兴趣呢?不过此时也没有其他办法,留下来才能有机会再做谋划:“多谢大人。上帝会赐福于你。”
“我不信教,也不是白帮你们。若我有什么事情托两位去办,两位也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圣上召见,这山高水远的,也未必能安全抵达。当然,我请两位办的事情,是不会违背上帝教义的。”
马丁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想让自己办事,只要自己是有利用价值的就好办。而且又不违背上帝教义,马丁自然应下称谢。
见贾蓉和他们商量定了,辛坦就吩咐士兵带两人下去,虽不再绑着却也是严加看管的。
“蓉哥儿,你这是作何打算?区区两个蛮夷,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做的?”
贾蓉不答反问:“你可看见过他们的船只?”
“自是见过的。”
“与大周相比,如何?”
“这……”这些蛮夷的船只跟前朝留下的大型船只自然没法比,但是圣上奉行海禁,大型船只都被烧毁了,现在反而不如蛮夷的。
“他们的主力船只还在自己国内。我再问你,你是否见过他们的火枪?同大周相比如何?”
辛坦本就吃过他们火枪的亏,回道:“这蛮夷确实不容小觑,火枪本是大周发明,却被他们利用。”
“正是如此,大周闭关锁国,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北方的鞑子本就生生不息,等圣上满意了,再打开国门,只怕不仅仅是倭寇肆虐了。”
辛坦并不是迂腐之人,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关节:“蓉哥儿远见。”
贾蓉脸上带着浅笑,心道若要改变这个世界,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最便捷的还是改变皇帝对西方列国的认知,不要再以为大周泱泱大国,蛮夷外邦不足为惧。而且,传教士大都是博学之人,乘机免费学习西方科技不是很好?这两个传教士,来得正是时候。
辛坦明白其中关节后,对待两个传教士也客气了一些,不过还是让亲卫跟着他们,避免他们另有图谋。贾蓉留在泉州,经常会主动跟马丁、汉森讨论书稿。没几天,贾蓉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他低估了大周的先进,这些传教士知道的东西,很多都是他在前朝甚至更早的书籍上看到过。
马丁却很焦虑,他并不认为著书就能吸引大周朝皇帝的兴趣,本以为贾蓉私下里会有什么交易,可贾蓉除了跟自己讨论欧巴罗的科技文化其他什么都没说过。不仅如此,他绞尽脑汁想出的欧巴罗引以为豪的科技进展,贾蓉并没有表现出惊讶,而是均略知一二,甚至能说出了一些自己都不清楚的东西。
这一日,两人讨论起了航海方面的事情。马丁想到大周虽然航海技术超前,但是仅限于近海,实行海禁后,根本没有开辟远洋航线,就有意说些这方面的东西。比如地球是圆的,有好几块大陆等等。
“贾大人,大周不许民众出海,您竟然对整个世界如此了解。”马丁非常惊讶,没想到贾蓉竟然对远在重洋的事情也很了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以为朝廷与百姓是一样的吗?否则大周为何致力于开发罗盘一类的航海用具?”
马丁被贾蓉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如此,若不是亲自来了大周,我就被意大利来的同伴糊弄了。贾大人,那您说我该写些什么吸引大周陛下的兴趣?”
“圣上对异邦风土人情还是很有兴趣的,你可以写写欧罗巴各国的情况。”
“贾大人,您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马丁感叹道,“只是不知道贾大人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连远洋航线都不能震慑贾蓉,马丁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我对西方的授课方式很感兴趣,马丁教父若有空的话,可以跟我聊聊这个。”这个世界的主流还是考科举,贾蓉并没有想过扭转乾坤,他打算让一些不愿意或者没能力去私塾的学生学些科技知识,开阔民众的眼界。谁知道今后会不会出几个发明家?
“没问题!传播上帝的福音和知识是我的使命。”只要贾蓉还需要自己办事,觐见大周朝皇帝的事情就有希望!
与马丁琢磨了几日,贾蓉又结合前世的经验写了一份关于西式教育的陈条。辛坦本也不是只会破题写八股文的儒士,并不会看不起那些工匠,觉得贾蓉的想法很不错。而且这两个传教士天天在这里吃白食,发挥一下他们的作用也是好的。不过对两人也申令过,在得到圣上的允许之前,不允许私下里传教,否则就等着掉脑袋。
西式教育真正推行起来的时候贾蓉才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场地好解决,闽南四季都热,不存在冻着的问题,辛坦拨出一个营帐出来就行了。授课老师也有,两个传教士足够了,等这批学生学出来,也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做老师。最难办的是生源问题。在儒学家的观念里,科举入仕才是正统,“奇巧淫计”上不了台面,因此只要还付得起束修的人家都不愿意将孩子送过来。而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家里还要他帮忙维持生计,哪里有空闲时间去上学?
幸好辛坦有几个以前跟着辛晁的幕僚,他们结合泉州实际情况,做出安排:学费免费,来上学的哥儿每天排班给军营里的士兵上课,教他们识字,就可以免费在军中吃饭。都道“好男不当兵”,这些入伍的士兵多是家里揭不开锅才入伍的,自然不可能识字,如此有时候命令传达时就不太顺畅。如此互利互惠,解决了生源和经费的难题。当然还有诸多细节需要解决,有这些幕僚和辛家军的核心在,问题都一一解决了。
从头到尾,贾蓉除了诈诈传教士,提出想法,其他的都帮不上忙。贾蓉不禁感慨术业有专攻,即使多活了一辈子,理科生还是不能逆袭。
——————
老太爷贾敬要过整寿,虽然人没在宁国府,但府里依然喜气洋洋。贾珍从来都是不吝于展现自己孝顺的,这寿宴自然是要大操大办。贾蔷也为此请假回家祝寿。
贾甄氏早已经将诸事安排下去,此时坐在院子里绣荷包。哥儿是做大事的,即使心里不舍,贾甄氏还是含笑看着他去远方,再把满腔的思念缝制在这荷包里。
“大奶奶,大老爷气冲冲地过来了。”王嬷嬷看贾珍脸色不善,先来通知贾甄氏。
“无妨,嬷嬷领着她们下去吧。”
贾珍进内室时,就看到贾甄氏娴静地坐在榻子上,满含柔情地看着自己。恍惚间觉得时光好像倒流到刚迎娶她的时候,不过这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贾珍坐在榻子另一边,端起茶喝了一口,也不知为何放下时力道轻了许多。
“大老爷,这是怎么了?”
“明日是老太爷的整寿,我方才去玄真观请安,请老太爷回府受一受一家子的礼。你道老太爷怎么回?”
“莫不是不愿来?”
“正是!老太爷不愿回府受晚辈的礼,让我把《阴骘文》好好印刻出来,分发下去。明日寿辰也不许我去磕头。如此,我自是不敢去的,但旁人会怎么看我?”
“众人皆知大老爷仁孝。明日设几个粥棚,再把那《阴骘文》分发下去,也是为老太爷积福。”
“此法甚好。”贾珍暗道如此大张旗鼓的,大家见着了也知道我一心为老太爷办寿,而老太爷自个不愿来。
“老太爷房里的那些丫鬟怎么办?如今越来越多了,这样下去只怕早晚要出事。”贾甄氏乘机问道,作为儿媳妇,她不好明目张胆把手伸到公公的房里。
“给些银子打发出去吧?”
“若是有人拿捏住,可如何是好?”
“那就安置到乡下田庄去,还能有些进项。”
这也是贾甄氏的意思,因此回道:“大老爷高明。”
贾敬寿辰那日,因贾敬提前有话,贾珍就打发贾蔷去玄真观替一家子磕头,横竖自己礼数全了,要挨骂的也是贾蔷。
贾蔷带着几个拎着食盒的小厮前往都外玄真观拜见贾敬。贾敬气色很差,完全看不出什么成仙的模样,不过登天却是差不多了。“蓉哥儿,你怎么来了?”
“回老太爷的话,哥哥出去游学,我是蔷哥儿。”
“哪个蔷哥儿?”贾敬抬了抬耷拉着的眼皮子看了贾蔷一眼,回过神来,“哦,是璎哥儿的,宗祀的时候见过。”
“伯父遣我来替一家子磕头,还说在郊外设了粥棚,《阴骘文》也发下去了,望老太爷安心。”贾蔷虚虚磕了一个头。
“不错。将《阴骘文》印个一万份,这几天赶紧拿去散人。回去吧,叫他们都不许来了,扰我清修。”贾敬听了道士的话,认为自己再添些功德就能飞升了,压根不愿沾染红尘之事。
贾蔷应下就回府了。宁国府里早已摆好了筵席,贾母带着荣国府众人坐在院子里听戏。贾蔷先给众位长辈行礼,而后将贾敬的意思转达给了贾珍。贾宝玉看贾蔷面如美玉、目如点漆,就起了结交之心,凑过来坐到了贾蔷身边。贾蔷觉得贾宝玉一身明晃晃的大红行头闪了眼,眯着眼起身行礼道:“宝二叔。”
“不必多礼。你不来族学,家里人也不曾约束你?”贾宝玉并不知道贾蔷在国子监上学,对他不需要学四书五经非常羡慕。
“并不是家人不管,我在国子监进学。”
“我本想你与别个是不同的,谁想也是个沽名钓誉的。”说完,贾宝玉就起身离座回到贾母身边去了,继续看戏子们唱戏。戏子身段妖娆唱腔了得,贾宝玉想到贾蔷又觉得这些索然无味,转身又去偷瞄贾蔷,复又想到他跟母亲嘴里的大哥一样是个热爱仕途的,又转回了头。
贾蔷坐在一角摇头晃脑跟着打拍子,好不惬意。
其中一个理了理衣服,摆正胸前挂着的十字架,用一口流利的大周朝(注1)官话回道:“这位大人,我叫做马丁,这位是我的朋友汉森。我们是来自佛郎机的传教士,前来传教。来到这里才发现大周朝现在不欢迎外邦友人,我们只好带着文书乘坐小船过来,求见大人。”
“文书呢?”
一旁的士兵把从两人身上搜到的文书递给辛坦,辛坦皱眉,这什么鬼画符?完全看不懂。贾蓉也凑过去,很可惜这个时候的大不列颠帝国还不曾崛起,英语并不是世界通用语言,因此这份拉丁语系的文书,贾蓉也看不懂。辛坦把文书扔到一旁,提高声音喊道:“竟敢拿这种东西糊弄本官,辛五用刑!”
“大人且慢,文书有两份,后面是汉语(注2)写的,上面有教廷陛下的印章。”
辛坦重新拿过文书,翻到最后,确实是汉语书写,而且遣词用句也像模像样。“圣上严令,官民不许与外邦结交,若不是看在你不是倭寇的份上,只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身首异处?”虽然马丁汉语流利,但是对成语之类还是理解吃力的。
“就是脑袋搬家。”
辛坦带着杀气,两个传教士再不懂也明白了辛坦的意思,急忙解释道:“我二人仰慕大周,并无冒犯之意。只求大人在通行文书上盖印,待我们上京面圣,请求圣上准许我们传教。”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若不听劝,只怕要把命丢在泉州了!”辛坦不是滥杀无辜之人,却也与大周朝绝大部分官员想法一样:蛮夷外邦不是来做强盗的就是来大周朝学习的,根本不值得打交道,直接赶回去就是了。至于签盖文书,那是万万不能的,若两人传教是假刺探情报是真,放他们进了内陆,只怕要为祸一方。
传播上帝福音的使命感让他们来到了大周朝,可出师未捷无功而返,实在有些不甘心。“那我们可否留在泉州,在泉州传教?”
辛坦正要拒绝,贾蓉却附耳对辛坦说道:“我另有一计,你可愿让我试试?”辛坦看了一眼贾蓉,最终还是点了头。
贾蓉这才开口说道:“没有得到圣上的许可,是不可以在大周朝传教的。不过,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帮到你们。”
马丁果然上钩,问道:“还请这位大人明示。”
“欧罗巴有许多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你可以就此著书呈现给圣上。若圣上对这些感兴趣,自然就会召见你们。届时,就看你们自己能否说服圣上让你们传教了。”此时,大周朝类似于明朝初期,虽然闭关锁国但是经济科技水平还是世界一流的。太上皇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海禁是为了阻止倭寇肆虐,集中兵力对付北边的鞑虏。而贾蓉却根据前世清朝末期来推断,简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马丁与贾蓉的想法正相反,他来大周前就看过很多传教士写的书,都说大周富庶丰饶,科技文化先进。既然如此大周朝的皇帝怎会对欧罗巴的科技文化感兴趣呢?不过此时也没有其他办法,留下来才能有机会再做谋划:“多谢大人。上帝会赐福于你。”
“我不信教,也不是白帮你们。若我有什么事情托两位去办,两位也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圣上召见,这山高水远的,也未必能安全抵达。当然,我请两位办的事情,是不会违背上帝教义的。”
马丁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想让自己办事,只要自己是有利用价值的就好办。而且又不违背上帝教义,马丁自然应下称谢。
见贾蓉和他们商量定了,辛坦就吩咐士兵带两人下去,虽不再绑着却也是严加看管的。
“蓉哥儿,你这是作何打算?区区两个蛮夷,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做的?”
贾蓉不答反问:“你可看见过他们的船只?”
“自是见过的。”
“与大周相比,如何?”
“这……”这些蛮夷的船只跟前朝留下的大型船只自然没法比,但是圣上奉行海禁,大型船只都被烧毁了,现在反而不如蛮夷的。
“他们的主力船只还在自己国内。我再问你,你是否见过他们的火枪?同大周相比如何?”
辛坦本就吃过他们火枪的亏,回道:“这蛮夷确实不容小觑,火枪本是大周发明,却被他们利用。”
“正是如此,大周闭关锁国,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北方的鞑子本就生生不息,等圣上满意了,再打开国门,只怕不仅仅是倭寇肆虐了。”
辛坦并不是迂腐之人,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关节:“蓉哥儿远见。”
贾蓉脸上带着浅笑,心道若要改变这个世界,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最便捷的还是改变皇帝对西方列国的认知,不要再以为大周泱泱大国,蛮夷外邦不足为惧。而且,传教士大都是博学之人,乘机免费学习西方科技不是很好?这两个传教士,来得正是时候。
辛坦明白其中关节后,对待两个传教士也客气了一些,不过还是让亲卫跟着他们,避免他们另有图谋。贾蓉留在泉州,经常会主动跟马丁、汉森讨论书稿。没几天,贾蓉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他低估了大周的先进,这些传教士知道的东西,很多都是他在前朝甚至更早的书籍上看到过。
马丁却很焦虑,他并不认为著书就能吸引大周朝皇帝的兴趣,本以为贾蓉私下里会有什么交易,可贾蓉除了跟自己讨论欧巴罗的科技文化其他什么都没说过。不仅如此,他绞尽脑汁想出的欧巴罗引以为豪的科技进展,贾蓉并没有表现出惊讶,而是均略知一二,甚至能说出了一些自己都不清楚的东西。
这一日,两人讨论起了航海方面的事情。马丁想到大周虽然航海技术超前,但是仅限于近海,实行海禁后,根本没有开辟远洋航线,就有意说些这方面的东西。比如地球是圆的,有好几块大陆等等。
“贾大人,大周不许民众出海,您竟然对整个世界如此了解。”马丁非常惊讶,没想到贾蓉竟然对远在重洋的事情也很了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以为朝廷与百姓是一样的吗?否则大周为何致力于开发罗盘一类的航海用具?”
马丁被贾蓉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如此,若不是亲自来了大周,我就被意大利来的同伴糊弄了。贾大人,那您说我该写些什么吸引大周陛下的兴趣?”
“圣上对异邦风土人情还是很有兴趣的,你可以写写欧罗巴各国的情况。”
“贾大人,您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马丁感叹道,“只是不知道贾大人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连远洋航线都不能震慑贾蓉,马丁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我对西方的授课方式很感兴趣,马丁教父若有空的话,可以跟我聊聊这个。”这个世界的主流还是考科举,贾蓉并没有想过扭转乾坤,他打算让一些不愿意或者没能力去私塾的学生学些科技知识,开阔民众的眼界。谁知道今后会不会出几个发明家?
“没问题!传播上帝的福音和知识是我的使命。”只要贾蓉还需要自己办事,觐见大周朝皇帝的事情就有希望!
与马丁琢磨了几日,贾蓉又结合前世的经验写了一份关于西式教育的陈条。辛坦本也不是只会破题写八股文的儒士,并不会看不起那些工匠,觉得贾蓉的想法很不错。而且这两个传教士天天在这里吃白食,发挥一下他们的作用也是好的。不过对两人也申令过,在得到圣上的允许之前,不允许私下里传教,否则就等着掉脑袋。
西式教育真正推行起来的时候贾蓉才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场地好解决,闽南四季都热,不存在冻着的问题,辛坦拨出一个营帐出来就行了。授课老师也有,两个传教士足够了,等这批学生学出来,也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做老师。最难办的是生源问题。在儒学家的观念里,科举入仕才是正统,“奇巧淫计”上不了台面,因此只要还付得起束修的人家都不愿意将孩子送过来。而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家里还要他帮忙维持生计,哪里有空闲时间去上学?
幸好辛坦有几个以前跟着辛晁的幕僚,他们结合泉州实际情况,做出安排:学费免费,来上学的哥儿每天排班给军营里的士兵上课,教他们识字,就可以免费在军中吃饭。都道“好男不当兵”,这些入伍的士兵多是家里揭不开锅才入伍的,自然不可能识字,如此有时候命令传达时就不太顺畅。如此互利互惠,解决了生源和经费的难题。当然还有诸多细节需要解决,有这些幕僚和辛家军的核心在,问题都一一解决了。
从头到尾,贾蓉除了诈诈传教士,提出想法,其他的都帮不上忙。贾蓉不禁感慨术业有专攻,即使多活了一辈子,理科生还是不能逆袭。
——————
老太爷贾敬要过整寿,虽然人没在宁国府,但府里依然喜气洋洋。贾珍从来都是不吝于展现自己孝顺的,这寿宴自然是要大操大办。贾蔷也为此请假回家祝寿。
贾甄氏早已经将诸事安排下去,此时坐在院子里绣荷包。哥儿是做大事的,即使心里不舍,贾甄氏还是含笑看着他去远方,再把满腔的思念缝制在这荷包里。
“大奶奶,大老爷气冲冲地过来了。”王嬷嬷看贾珍脸色不善,先来通知贾甄氏。
“无妨,嬷嬷领着她们下去吧。”
贾珍进内室时,就看到贾甄氏娴静地坐在榻子上,满含柔情地看着自己。恍惚间觉得时光好像倒流到刚迎娶她的时候,不过这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贾珍坐在榻子另一边,端起茶喝了一口,也不知为何放下时力道轻了许多。
“大老爷,这是怎么了?”
“明日是老太爷的整寿,我方才去玄真观请安,请老太爷回府受一受一家子的礼。你道老太爷怎么回?”
“莫不是不愿来?”
“正是!老太爷不愿回府受晚辈的礼,让我把《阴骘文》好好印刻出来,分发下去。明日寿辰也不许我去磕头。如此,我自是不敢去的,但旁人会怎么看我?”
“众人皆知大老爷仁孝。明日设几个粥棚,再把那《阴骘文》分发下去,也是为老太爷积福。”
“此法甚好。”贾珍暗道如此大张旗鼓的,大家见着了也知道我一心为老太爷办寿,而老太爷自个不愿来。
“老太爷房里的那些丫鬟怎么办?如今越来越多了,这样下去只怕早晚要出事。”贾甄氏乘机问道,作为儿媳妇,她不好明目张胆把手伸到公公的房里。
“给些银子打发出去吧?”
“若是有人拿捏住,可如何是好?”
“那就安置到乡下田庄去,还能有些进项。”
这也是贾甄氏的意思,因此回道:“大老爷高明。”
贾敬寿辰那日,因贾敬提前有话,贾珍就打发贾蔷去玄真观替一家子磕头,横竖自己礼数全了,要挨骂的也是贾蔷。
贾蔷带着几个拎着食盒的小厮前往都外玄真观拜见贾敬。贾敬气色很差,完全看不出什么成仙的模样,不过登天却是差不多了。“蓉哥儿,你怎么来了?”
“回老太爷的话,哥哥出去游学,我是蔷哥儿。”
“哪个蔷哥儿?”贾敬抬了抬耷拉着的眼皮子看了贾蔷一眼,回过神来,“哦,是璎哥儿的,宗祀的时候见过。”
“伯父遣我来替一家子磕头,还说在郊外设了粥棚,《阴骘文》也发下去了,望老太爷安心。”贾蔷虚虚磕了一个头。
“不错。将《阴骘文》印个一万份,这几天赶紧拿去散人。回去吧,叫他们都不许来了,扰我清修。”贾敬听了道士的话,认为自己再添些功德就能飞升了,压根不愿沾染红尘之事。
贾蔷应下就回府了。宁国府里早已摆好了筵席,贾母带着荣国府众人坐在院子里听戏。贾蔷先给众位长辈行礼,而后将贾敬的意思转达给了贾珍。贾宝玉看贾蔷面如美玉、目如点漆,就起了结交之心,凑过来坐到了贾蔷身边。贾蔷觉得贾宝玉一身明晃晃的大红行头闪了眼,眯着眼起身行礼道:“宝二叔。”
“不必多礼。你不来族学,家里人也不曾约束你?”贾宝玉并不知道贾蔷在国子监上学,对他不需要学四书五经非常羡慕。
“并不是家人不管,我在国子监进学。”
“我本想你与别个是不同的,谁想也是个沽名钓誉的。”说完,贾宝玉就起身离座回到贾母身边去了,继续看戏子们唱戏。戏子身段妖娆唱腔了得,贾宝玉想到贾蔷又觉得这些索然无味,转身又去偷瞄贾蔷,复又想到他跟母亲嘴里的大哥一样是个热爱仕途的,又转回了头。
贾蔷坐在一角摇头晃脑跟着打拍子,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