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佛路苍桑

正文 第五十四章 文姝妙德之问

    几天功夫,唐少寒已将经文的第一段背诵下来。他刚开始不太了解经意,只是靠着死记硬背,将这些深奥难懂的字句一句一句地背下来。

    等背得差不多了,合上书开始在脑中回思经文内容。过了很久。终于惭惭明白经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不觉脸上露出了笑容。

    若是佛祖灵山拈花时,见到唐少寒这会心一笑,说不定也会给他来个“吾有正眼法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了。

    世尊在灵山会上,接过大梵天王献来的金色婆罗花,拈花示众,当时众菩萨比丘皆默然,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然后佛祖便说出了这一段话。

    这在中国禅宗开山传派的原始说之一,是禅宗以心会意的一种根本门法,即以心传心的方法。心心相印一词即源于此。

    许多人都在研究如来拈花,迦叶尊者究竟明白了什么?如来为何要教外别传。

    这是一段佛教公案,几乎中国学佛的人,人人都知道。但现代后人有谁能知道佛祖想表达什么,迦叶又领会了什么呢?不明白当时的因缘。就算是想破头,也是难以明白的。

    唐少寒明白的是经文第一章的内容,离那摩诃迦叶的有所悟还差的极远了。他在心里将这段经文默诵了无数遍。一边背诵,一边将经文之意在心中翻译过来。

    经文开头第一段写道:“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如是我闻’四字是说经文由佛祖的弟子阿难当时记录,后来整理的。所以阿难在经文的开头往往要写下‘如是我闻’的句字。意思是说当时我是这么听闻的,就原句记下来了。以表明他没有给经文做任何的自己的理解和改动。

    这一段的意思是介绍说法的地方和参加此会的都有哪些人,有十万人参加了这个大会,而这十万人都是摩诃萨大士,其中还有十二个最为高贤的菩萨做为代表。

    也就是这些个菩萨们才有发问的资格。所以他们是坐在上首的。

    唐少寒看到这里时心头不觉暗道:“好家伙,十万人坐在一起,不知道要多大地方才能容得下。”

    心里对这经文的真实性就有些怀疑了。要知道十万人同时坐在一起是何等大的地方。佛祖要在十万人面前说法,不弄个扩音器之类的东西,只是轻轻松松地一说,所有人都能听到了。这完全就不现实嘛。

    这一段的内容十分深奥,若是细细说来,光研究这十二个菩萨名字的顺序和他们的名字,及这些个菩萨问的问题与他们的名字的关系,就够一个研究生写出几百篇论文了。

    唐少寒哪里懂这些,他自然地将这些菩萨名一带而过。只是照本宣背。

    经文的第二段,文姝菩萨从坐位上起来了。向佛祖提出了问题:“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他,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他先行了请问礼。这个礼节非常的隆重,是尊重智者世尊的古印度礼节。唐少寒背诵《金刚经》时,早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也是一带而过。

    文姝菩萨问的问题很简单,第一个问题是问所有成为了佛的佛们,他们最初开始修行时是怎么样的一种清净。

    他们是因为发了什么样的心愿后以及用了什么方法才修成佛的。也就是文姝菩萨想问一个普遍真理。

    文姝菩萨后面的话的意思是说,他问的这个问题希望世尊能给出一个不令菩萨心中产生疑病,众生不堕邪见的答案。

    当然也有这个问题就是能令菩萨不生疑病,众生不堕邪见的意思。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不过想一想就觉得复杂了。

    文姝即没有修成佛,因为菩萨还不是佛。文姝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唐少寒越想越觉得此经有些不对劲。心道:“这文姝不会是佛祖的托吧?故意问一个问题。他自己不知道,却又明白这个答案会有什么效果。简直说不清嘛。

    就像明明知道,又故意去问一下。唐少寒毕竟所知有限,所以对这佛经虽有疑问,一时也无从解释,只好将问题闷在心里,嘴时哼声道:“明知故问!”又向下看去。

    佛祖听了文姝菩萨的问题后,马上说:“很好,很好,你能问出如此如此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听好了,我现在就给你解答!”于是文姝菩萨和他旁边的所有十万大士们都非常欢喜,认真地等着佛祖解释。

    唐少寒发现这个世尊不论别人问了什么问题,总是:“善哉善哉的!”心里嘀咕。这老头真的是好脾气。要是我天天被这些个光头秃子问东问西的。早就恼火上来。上去给他们一顿老拳了!

    又往下看:“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唐少寒发现这老头绕了一个大圈子,才把事情讲明白。意思就是说,无上法王有一个总持之法,名字叫圆觉,这个圆觉能流出一切清净真如等等之类,所有的菩萨们就是依照这个清净真如而断开了无明,修成了佛道的。接着佛祖又解释了无明的意思。

    唐少寒领会了这个无明的意思后,对《金刚经》和唐家密功突然有了更多的领悟。

    佛祖在第三段又将第一段的清净真如,也就是圆觉这两个字的意思细细地解释了一番。总体的意思就是这个本起因地,就是发愿修佛的人,明白了所有的都是空的,而这个空不是故意装做是空,而是本来就是空。

    于是就自然地随着这个感觉走。而为什么会自然地跟着这个感觉走,是因为这种感觉是虚空的,是不动的,无起无灭的,没有知见的,如此这样界定了本性之后,就圆满了。所以叫做因地、法行。

    等于是告诉大家,所有发原修成佛道的人,起始的心态和走过的路是怎么样的。而这条路是所所有修成佛道的人都必须走的路。是一个普遍的唯一真理。

    也就是所谓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返正地球是圆的,不管你从哪里走,你都能走到终点罗马。但是你必须走,而且目标是罗马。

    如此这样的修行,就可以成佛。

    这一段可以说是《圆觉经》的总持。是佛祖给所有人讲了一个最为简便的修成佛的方法。

    唐少寒所学有限,虽然明白了这一段经文表达的大意。但他仍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想不明白。

    就好像明知道眼前有条河,过了河就可以成佛,这条河怎么过也有人告诉你要造条船或者架座桥过去。

    但是真要去做时,手头没有任何工具,也没有木料,更没有造船架桥的技术,所以一切都是白搭,不切实际。

    唐少寒又耐着性子看了半天,不觉头晕脑胀起来。便起身伸个懒腰。算算时日,他已在洞中呆了有五天功夫了。而储备的食物越来越少。

    他本来定下的十天不出去的决心有些动摇。扒在山洞的缝隙向外偷偷瞧了半晌,外面海滩上只有数只长腿海鸟在悠闲地啄食。天空中有几只海鸥在滑行着。蓝天白云,碧涛声传来,一切都平静的再不能平静了。

    唐少寒的心思活起来,加上他这几天的休息,感觉自己的内伤已渐渐好了。终于忍不住将小心收好的双股鱼杈取了出来。

    看看鱼杈上两根铁刺都生出了锈黄。他再也忍不住了,推开堵洞的大石。向外面海滩走去。

    一跳进了海中,唐少寒觉得全身的汗毛都舒坦极了。他毕竟年少贪玩,下入海中便在海里先畅游了几个来回。才开始提杈捕鱼。

    这几日未捕鱼,忽发现自己捕鱼的技术又有新的突破,捕起鱼来又有了新的体会,更加得心应手了。到黄昏时,唐少寒足捕到了四条大鱼,七八条小鱼,满载而归。

    <!-- 作者有话说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