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经书来历
自言自语地解释道:“我是这样听闻的。当时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经孤独园居住,有大比一千二百五十人都住在那里。一次,释尊到了吃饭的时间,穿上衣服,拿着钵,进到舍卫城中乞食。挨家挨户地乞讨过后,回来住处,吃完饭,收好衣服和饭钵,洗了脚,可始打坐。”
这时候有个长老名叫须菩提的从众比丘中起来,袒露右肩,右膝着地,合什向佛恭敬地说:“希有的世人都要尊敬的人,你如同以往一样,总是善于护持众人的心念。善于嘱咐修行的菩萨们。世尊啊,善男善女们如果想发心求得至高无上的觉悟之心而成佛,那么他们的心念该如何得到守护,又怎么来降伏心念呢?”
从古印度传至中国的佛经,大部分是释加牟尼的弟子记录整理的,就好像孔圣人一样,他传至今世的论语其实大部分都是他的弟子记录师傅与众弟子的言论。而释加牟尼有一个弟子名叫阿难,这本金刚经就是他记录的。所以,很多佛经的地一句都会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是记录者说的话,意思是我当时是这么听到的。
这样解释了一遍,唐少寒又摇头道:“不对不对,最后这一句解的不对。如果他们是发了大愿,为何还要降伏这个心愿?应该解释为用什么来降伏杂念,得到住定之境吧!”这样想着,他又接着向下读道:“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说:‘很好,很好。须菩提。就像你说的,如来善于护持众人的心念。善于嘱咐修行的菩萨们。你今天仔细听好了。我来为你解说:善男和善女们,发出心愿,欲求得至高无上的觉悟而成为佛。应该如此住,如此降伏他们的杂念!”“是啊,世尊,这正是我要问的!”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告诉须菩提说:“诸菩萨应该这样降伏杂念。所有的一切众生之类:“如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不论是有色的,无色的,有思想的,没有思想的,还是非有想的,非无想的。我都令这些进入无余涅盘而来度他们。这样灭度了无法称量的无数的众生,其实却生动没有因我而灭度。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就不是菩萨了!”
唐少寒皱眉自解经文,看到第三段自言道:“什么有想无想,有色无色,其实就是概括所有众生的意思。可这个无余涅盘是什么意思,还有这个灭度又是什么意思?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是什么意思。不过好像有点懂,‘我相’的意思就是自认为有一个自我吧!”他看的头晕脑胀。将经书收起暗道:“这本经也没什么了不起,还是等我长大一些再念吧!”
正要站起,这时突觉身后有人,回头望去,张师傅不知何时负手立在他身后不远处。奇道:“张爷爷,你要跟我玩捉迷藏吗?”
张师傅微笑道:“你刚才在看什么?”
唐少寒道:“我在看这本经书啊,我爷爷说这本经是最好智慧的经书。可我看了几年了,也不知道他到低要讲什么。我爷爷一定是在骗我们!”
张师傅摇摇头道:“孩子,你爷爷是个聪明的人!他懂得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你知道吗?”唐少寒道:“什么道理?”张师傅道:“关于这本经书,有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唐少寒虽然聪明早悟,但他必竟小孩子心性,听说有故事听,当然拍手叫道:“好啊,张爷爷,你给我讲故事听!”
张师傅慢腾腾走过来,抬头看看日头道:“坐在太阳底下,仔细把皮晒脱了,我们搬到门口去坐!”一老一少合力把半块石凳推至门边坐下。张师傅掏出烟袋,上了烟丝,点上火。才缓缓开讲。可把旁边的唐少寒急的抓耳挠腮。可又不敢摧,害怕自己一摧,张师傅生气不讲了!
张师傅见他猴急的样子,呵呵一笑道:“从前啊,在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有一位大大了不起的三藏法师,名叫鸠摩罗什,他不仅精通梵文,更精通汉语。”
唐少寒瞪大着眼道:“南北朝?”
张师傅道:“对,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唐少寒又问道:“那三藏法师不是唐僧吗?我看过西游记,里面就有唐三藏!”
张师傅哈哈一笑道:“你错了,这三藏呢,并不是某个人的专用名字,他指的是佛教里通晓经﹑律﹑论三藏经典的大智慧者。(如来佛所说的教法典籍,是经藏。所说的戒律典籍,是律藏。所说的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与辩论法相的典籍,是论藏。)三藏经文繁如大海,能够精通这三藏经文的法师,都是非常聪明,非常厉害的人物。”
唐少寒哦了声道:“原来是这样!可电视里,那个唐三藏一点也不厉害,也不聪明,还误会孙大圣,诬赖他打死了人,其实他打死的是妖怪,唐三藏笨的要死。我很讨厌他!”
张师傅见他一点就通,也十分开心,抚着他的头道:“电视里拍的假的,这位鸠摩罗什三藏大法师的父亲是印度的一位宰相,名叫鸠摩炎。本来出了家做和尚。可是呢,鸠摩托罗什的妈妈是一位公主,名叫什婆,逼着他还了俗。跟他生了鸠摩罗什!谁知道生了孩子没多久,这位公主自己却跑去出家。
“宰相鸠摩炎不答应啊,说:‘你把我拉还俗,现在我为了,所有的戒行都破毁了。你现在却要出家,这算什么事?’鸠摩罗什就是这样一对父母生下来的孩子,所以呢,他对于佛法有天生的禀赋,领悟的非常快。他七岁时就跟随母亲出家,每天诵一千偈,三万多言。二十岁时,受戒,学习《十诵律》。游历各方。在印度北边的罽宾地方,从槃头达多学小乘教。又在疏勒国,从须利耶索摩学大乘教。以后回到龟兹,又从卑摩罗义学律。从此就在龟兹,宣布大乘教。他的母亲曾告诉他,将来他会去往东土传经说法,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十一二岁的时候,他便已经悟道了。”
“后来三十多岁的时候,在姚秦建元三十九年。有一个皇帝,名字叫符坚。他听说在龟兹有这么一位大法师在。就派骁骑将军吕光,带领十万大军去迎接鸠摩罗什。”
唐少寒皱眉道:“姚秦?我只知道中国有个秦始皇,这姚秦是秦始皇的后代吗?”张师傅哈哈一笑,摇头道:“不是。这个姚秦也有他的故事,有名的肥水之战就是他和他的敌人打的,可惜。他被人击败了。在鸠摩罗什还没有被迎接回来的时候就失去了国家!”
“这位迎接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的吕光,到了西凉,便听说了姚秦失国的事情,于是只好在西凉停留下来。可是呢。取代了符坚的姚苌的儿子姚兴,又打到了西凉,将吕光打败杀死了。然后迎接着这位大法师来到了西安。之后,这位大法师就在西安的西明园开始他的翻译工作。”
张师傅讲到这种里道:“我考考你,你说我讲了这么多,你想到了什么?”
唐少寒搔搔头道:“这些人为了迎接他,不知道了死了多少人。真不应该!”
张师傅呵呵一笑道:“你小小孩子到懂得这个,是啊,世间的事,本来有很多是不需要去做的,可是却有很多人,不顾一切地去做。这些都是为了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会知道了。”
“为了迎接一位佛法的大法师,不知道死去了多少人。应不应该呢?人类追求精神的解脱,远比寻求吃食穿着更为重要啊!”这一点,张师傅是有感而发。深深叹了口气。
在中国,也曾经经历过那样一段时光,人们为了思想的斗争,进行了长期的运动,弄得中国几乎民不聊生,后来中国人终于有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
可是,如今一年年过去,思想的毒芽又开始萌动。太过于注重物质经济的中国。却似乎少了些精神的承载,如此看来,如今的中国,还远远没有相应的知识文化来消化贫富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唐少寒不解道:“张爷爷,你的意思是这些人为了一个法师,害死了无数人,是对的吗?”
张师傅摇摇头道:“这种事情,无论对与错,都不是我们能评定的。”
唐少寒哦了声道:“那些人也不是没脑子的人,做的事一定有他们的原因吧!”
张师傅笑道:“嗯,不错,你小小年纪就能体谅别人。很不错。那你再说说看,听了这个故事,你还知道了什么?”
唐少寒细细想了想,一拍头道:“啊,我知道了,爷爷你前面说讲的这个故事和我的金刚经有关,你刚才又说鸠摩罗什法师在西安翻译。那这本金刚经就是他写出来的喽?”
张师傅哈哈大笑道:“是他翻译的,可不是他写的!”
唐少寒问道:“翻译和写的有区别吗?”
张师傅道:“区别大了。翻译的是把本来就有的,用另外的语言照本宣写,可不是自己创作的!这是大大不同的!”
唐少寒道:“那书里那个老和尚,到低是什么人?为什么人们都那么尊敬他,他还要自己去要饭呢?”
张师傅微愣,面有难色道:“这个怎么跟你解释呢?你长大一些就会明白了。”
<!-- 作者有话说 -->
这时候有个长老名叫须菩提的从众比丘中起来,袒露右肩,右膝着地,合什向佛恭敬地说:“希有的世人都要尊敬的人,你如同以往一样,总是善于护持众人的心念。善于嘱咐修行的菩萨们。世尊啊,善男善女们如果想发心求得至高无上的觉悟之心而成佛,那么他们的心念该如何得到守护,又怎么来降伏心念呢?”
从古印度传至中国的佛经,大部分是释加牟尼的弟子记录整理的,就好像孔圣人一样,他传至今世的论语其实大部分都是他的弟子记录师傅与众弟子的言论。而释加牟尼有一个弟子名叫阿难,这本金刚经就是他记录的。所以,很多佛经的地一句都会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是记录者说的话,意思是我当时是这么听到的。
这样解释了一遍,唐少寒又摇头道:“不对不对,最后这一句解的不对。如果他们是发了大愿,为何还要降伏这个心愿?应该解释为用什么来降伏杂念,得到住定之境吧!”这样想着,他又接着向下读道:“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说:‘很好,很好。须菩提。就像你说的,如来善于护持众人的心念。善于嘱咐修行的菩萨们。你今天仔细听好了。我来为你解说:善男和善女们,发出心愿,欲求得至高无上的觉悟而成为佛。应该如此住,如此降伏他们的杂念!”“是啊,世尊,这正是我要问的!”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告诉须菩提说:“诸菩萨应该这样降伏杂念。所有的一切众生之类:“如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不论是有色的,无色的,有思想的,没有思想的,还是非有想的,非无想的。我都令这些进入无余涅盘而来度他们。这样灭度了无法称量的无数的众生,其实却生动没有因我而灭度。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就不是菩萨了!”
唐少寒皱眉自解经文,看到第三段自言道:“什么有想无想,有色无色,其实就是概括所有众生的意思。可这个无余涅盘是什么意思,还有这个灭度又是什么意思?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是什么意思。不过好像有点懂,‘我相’的意思就是自认为有一个自我吧!”他看的头晕脑胀。将经书收起暗道:“这本经也没什么了不起,还是等我长大一些再念吧!”
正要站起,这时突觉身后有人,回头望去,张师傅不知何时负手立在他身后不远处。奇道:“张爷爷,你要跟我玩捉迷藏吗?”
张师傅微笑道:“你刚才在看什么?”
唐少寒道:“我在看这本经书啊,我爷爷说这本经是最好智慧的经书。可我看了几年了,也不知道他到低要讲什么。我爷爷一定是在骗我们!”
张师傅摇摇头道:“孩子,你爷爷是个聪明的人!他懂得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你知道吗?”唐少寒道:“什么道理?”张师傅道:“关于这本经书,有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唐少寒虽然聪明早悟,但他必竟小孩子心性,听说有故事听,当然拍手叫道:“好啊,张爷爷,你给我讲故事听!”
张师傅慢腾腾走过来,抬头看看日头道:“坐在太阳底下,仔细把皮晒脱了,我们搬到门口去坐!”一老一少合力把半块石凳推至门边坐下。张师傅掏出烟袋,上了烟丝,点上火。才缓缓开讲。可把旁边的唐少寒急的抓耳挠腮。可又不敢摧,害怕自己一摧,张师傅生气不讲了!
张师傅见他猴急的样子,呵呵一笑道:“从前啊,在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有一位大大了不起的三藏法师,名叫鸠摩罗什,他不仅精通梵文,更精通汉语。”
唐少寒瞪大着眼道:“南北朝?”
张师傅道:“对,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唐少寒又问道:“那三藏法师不是唐僧吗?我看过西游记,里面就有唐三藏!”
张师傅哈哈一笑道:“你错了,这三藏呢,并不是某个人的专用名字,他指的是佛教里通晓经﹑律﹑论三藏经典的大智慧者。(如来佛所说的教法典籍,是经藏。所说的戒律典籍,是律藏。所说的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与辩论法相的典籍,是论藏。)三藏经文繁如大海,能够精通这三藏经文的法师,都是非常聪明,非常厉害的人物。”
唐少寒哦了声道:“原来是这样!可电视里,那个唐三藏一点也不厉害,也不聪明,还误会孙大圣,诬赖他打死了人,其实他打死的是妖怪,唐三藏笨的要死。我很讨厌他!”
张师傅见他一点就通,也十分开心,抚着他的头道:“电视里拍的假的,这位鸠摩罗什三藏大法师的父亲是印度的一位宰相,名叫鸠摩炎。本来出了家做和尚。可是呢,鸠摩托罗什的妈妈是一位公主,名叫什婆,逼着他还了俗。跟他生了鸠摩罗什!谁知道生了孩子没多久,这位公主自己却跑去出家。
“宰相鸠摩炎不答应啊,说:‘你把我拉还俗,现在我为了,所有的戒行都破毁了。你现在却要出家,这算什么事?’鸠摩罗什就是这样一对父母生下来的孩子,所以呢,他对于佛法有天生的禀赋,领悟的非常快。他七岁时就跟随母亲出家,每天诵一千偈,三万多言。二十岁时,受戒,学习《十诵律》。游历各方。在印度北边的罽宾地方,从槃头达多学小乘教。又在疏勒国,从须利耶索摩学大乘教。以后回到龟兹,又从卑摩罗义学律。从此就在龟兹,宣布大乘教。他的母亲曾告诉他,将来他会去往东土传经说法,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十一二岁的时候,他便已经悟道了。”
“后来三十多岁的时候,在姚秦建元三十九年。有一个皇帝,名字叫符坚。他听说在龟兹有这么一位大法师在。就派骁骑将军吕光,带领十万大军去迎接鸠摩罗什。”
唐少寒皱眉道:“姚秦?我只知道中国有个秦始皇,这姚秦是秦始皇的后代吗?”张师傅哈哈一笑,摇头道:“不是。这个姚秦也有他的故事,有名的肥水之战就是他和他的敌人打的,可惜。他被人击败了。在鸠摩罗什还没有被迎接回来的时候就失去了国家!”
“这位迎接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的吕光,到了西凉,便听说了姚秦失国的事情,于是只好在西凉停留下来。可是呢。取代了符坚的姚苌的儿子姚兴,又打到了西凉,将吕光打败杀死了。然后迎接着这位大法师来到了西安。之后,这位大法师就在西安的西明园开始他的翻译工作。”
张师傅讲到这种里道:“我考考你,你说我讲了这么多,你想到了什么?”
唐少寒搔搔头道:“这些人为了迎接他,不知道了死了多少人。真不应该!”
张师傅呵呵一笑道:“你小小孩子到懂得这个,是啊,世间的事,本来有很多是不需要去做的,可是却有很多人,不顾一切地去做。这些都是为了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会知道了。”
“为了迎接一位佛法的大法师,不知道死去了多少人。应不应该呢?人类追求精神的解脱,远比寻求吃食穿着更为重要啊!”这一点,张师傅是有感而发。深深叹了口气。
在中国,也曾经经历过那样一段时光,人们为了思想的斗争,进行了长期的运动,弄得中国几乎民不聊生,后来中国人终于有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
可是,如今一年年过去,思想的毒芽又开始萌动。太过于注重物质经济的中国。却似乎少了些精神的承载,如此看来,如今的中国,还远远没有相应的知识文化来消化贫富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唐少寒不解道:“张爷爷,你的意思是这些人为了一个法师,害死了无数人,是对的吗?”
张师傅摇摇头道:“这种事情,无论对与错,都不是我们能评定的。”
唐少寒哦了声道:“那些人也不是没脑子的人,做的事一定有他们的原因吧!”
张师傅笑道:“嗯,不错,你小小年纪就能体谅别人。很不错。那你再说说看,听了这个故事,你还知道了什么?”
唐少寒细细想了想,一拍头道:“啊,我知道了,爷爷你前面说讲的这个故事和我的金刚经有关,你刚才又说鸠摩罗什法师在西安翻译。那这本金刚经就是他写出来的喽?”
张师傅哈哈大笑道:“是他翻译的,可不是他写的!”
唐少寒问道:“翻译和写的有区别吗?”
张师傅道:“区别大了。翻译的是把本来就有的,用另外的语言照本宣写,可不是自己创作的!这是大大不同的!”
唐少寒道:“那书里那个老和尚,到低是什么人?为什么人们都那么尊敬他,他还要自己去要饭呢?”
张师傅微愣,面有难色道:“这个怎么跟你解释呢?你长大一些就会明白了。”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