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庵主情挑苏蔬
话说尼姑,在古代并非是受大多数人尊崇。
真心崇尚佛理,甘心皈依佛门,恪守戒律,青灯古佛,了此一生,这是多数。
另者是为生活所迫,以尼庵作为栖身之地,如某些家道败落,无依无靠者,亦有某些妓女年老色衰,无路可走,亦去做尼姑。
还有一种是以尼姑作为谋财的手段,因尼姑身份特殊,可以随意出入女子的闺房,她们就可以偷偷的卖些春宫图和春药等物。
又一种女人不过是把出家作为放荡生活的屏障,没有夫家约束,更因为她们之佛门弟子身份,即便与某些男人接触,而少让人怀疑。
于此,尼姑和道姑后来被列为带有贬义色彩的三姑六婆之首。
据传,大名鼎鼎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曾与尼姑私通过,他在第二次因与皇帝政见不合,被流放后,妻子不在身边,他借讲学之名,与寺院的两个小尼姑私通,后其中一人为其生有一子,当朱熹后被皇帝召回,他怕私通之事败露,于是将两尼姑安身在一座山中,终身再未相见。
是以姬少游告诉苏蔬,这个皎月庵是个淫窟,苏蔬笃信不疑,因姬少游所见那庵主身边皆是俗家女子,苏蔬便妙计上心,准备次日再来皎月庵,一探虚实。
既已说好要去皎月庵,翌日,吃过早饭苏蔬便同姬少游,这次还带着袭香和洛青依,改了女装打扮,却又怕人认出,头上带顶草帽,帽子四周垂着纱挡。出了客栈后,几个人骑马,不多时来到皎月庵。
进到庵内,苏蔬让姬少游在殿前等候,既然昨日那看守的女尼说庵主不见男客,他去了反倒麻烦,苏蔬和袭香并洛青依,在院子里找到一个女尼。却不是昨日那个,苏蔬双手合十,打着佛礼道:“师父,听闻你家庵主女红了得,我姐妹几个想讨教一番,请师父通禀。”她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点散碎银子递过去。
那女尼见了银子,连忙说好。还是那个小门前,当当当的敲了几下,里面有人问:“谁?”
女尼答:“净心。”
苏蔬撇嘴,还净心,见了银子那贼眼跟凡俗之人没何两样。
里面之人把门启开,亦是女尼。她再问净心:“作何?”
净心答:“有三个女檀越,想问庵主讨教女红之事。”
里面之女尼道:“稍等,待我进去通禀。”不多时归来,道:“庵主请进。”
净心出来高兴的对苏蔬道:“庵主请你三人进去。”
苏蔬道:“多谢师父,改日再来,另当酬谢。”
她和袭香、洛青依三个,由小门进入,随着里面的女尼穿过院子,来到一溜屋前。女尼立住道:“庵主。她们来了。”
吱嘎门开,走出一个二十五六模样的女尼,素衣净面,容貌俊美。身材颀长,气质雅静,这,便是庵主。
庵主举目看来苏蔬这三人,最后,独独把目光落在苏蔬身上,见她乌云堆髻,桃腮粉脸,眼比秋水,顾盼生姿,唇似小桃,初绽新蕊,墨绿的披风趁着雪肌,亭亭而立若杨柳春风。
苏蔬见那女尼盯着自己看傻,打趣道;“师父,你认识我?”
庵主蓦然一愣,有些尴尬,随即道:“当然不识,你进来吧,婢女就在外侍立便好。”
对方一出声,苏蔬忽然想起魏喜来,这女尼容貌不俗,声音却像阉鸡,她有些纳闷,更不解的是,讨教女红,为何让婢女留在门外?又不是什么武功绝学,怕人偷师。
洛青依不高兴了,手指自己,负气的嘀咕:“我几时成了婢女?”
袭香看了明白,附耳过去戏弄她道:“在阳谷,你就是苏知县的婢女。”
洛青依气鼓鼓,却也无可奈何,掂量苏蔬即使不是知县,亦是司空家的少夫人,理当尊重,婢女就婢女,当下不再言语。
苏蔬独自随着庵主进入,屋内并无异状,不过桌椅板凳床铺,只是那床过分之大,足可以媲美苏蔬在徽宗寝宫得见的龙床。
苏蔬试探道:“庵主情趣异人,这样大的床可以睡下一家子了。”
庵主道:“平素施主们往来庵里做些针黹活计,天晚或是风雨走不得,皆留在庵里过夜,床大,姊妹们挤在一处暖和,此间出去另有一溜几间房,皆是给留宿在庵里的施主们所用。”
如此,庵主倒是个菩萨心肠,出家人念佛还是放荡,苏蔬本不想过问太多,削发为尼,真正修习佛法者有之,还有很多身遭变故,无奈下落发之女子,却也可怜。苏蔬只想知道,这个庵主是否如姬少游所见,和其他女客搞什么磨镜,就是同性之恋。人家恋不恋苏蔬本也不想管,但这庵主左拥右抱众多女子,这就是淫乱,自己是知县,发生在辖境下的事,苏蔬安能不管,这是败坏风气,她在徽宗面前左骗右哄的来到阳谷,不想弄得一团糟而让他耻笑。
苏蔬走至床前,顺手拿起一只半成品的鞋子,却发现床上尽是人的毛发等污秽之物,她恶心的把鞋子丢掉,把手在衣服上蹭了蹭,回头想问庵主些事情,却发现那庵主贴着自己而站,吓了她一跳。
“庵主,你会轻功不成,走路悄无声息,吓死我了。”
那庵主急忙过来手捂苏蔬心口,“罪过罪过,可有把你吓坏?”言语中不尽关怀,眼睛里含情脉脉,手在苏蔬胸前上下左右的抚摸。
苏蔬突然觉得反感,推开道:“无妨。”
庵主眼角余光溜着苏蔬,思忖一下,稳住心神道:“施主你想学绣工还是想学缝制?来来,贫尼教授与你。”
苏蔬敷衍道:“随便吧,我整日被人伺候惯了,什么都不会。”她的眼睛四处搜寻,想发现更有用的东西。
那庵主拿起一副刺绣的手绷给苏蔬看,“这是甄家夫人所绣,她初来时,连针都拿不稳。”
甄家夫人?苏蔬好奇,收回目光看向庵主,问:“哪个甄家夫人?可是甄神医家?”
庵主点头道:“正是甄神医的九姨娘。”说着,双臂环住苏蔬身子道:“来,我教你怎样拿绣花针。”
苏蔬感觉庵主的呼吸有些粗重急促,她双臂拱起,推开庵主,自己脱离开道:“我今日就是来看看,改日来学。”
庵主忽然拉住苏蔬的手惊诧道:“哎呦,这天生是拿绣花针的手,十指纤纤,如玉如藕。”
一般的女子,被庵主这顿夸赞,大多人的表现是——娇羞、高兴、道谢。
而苏蔬,嗖的抽回自己的手,放在眼前上下翻看,然后狞笑道:“这或许是拿官印的手吶,当心看走眼。”
庵主得寸进尺,竟然在苏蔬脸蛋上掐了一下,两眼放光,嘴巴咂咂,一副馋涎欲滴之态,道:“官印有何好,莫若留在我这皎月庵风流快活。”
庵主被苏蔬的美貌引逗得原形毕露,言语轻佻,过来就抱苏蔬。
苏蔬后退一步,稳稳坐在椅子上,双脚在地上一蹬,哧溜!把椅子滑出去几步,离庵主保持一段距离,单刀直入道:“你是不是平时都这样教那些妇人绣花?你身为出家人,就应该严守戒律,乱搞一气,弄得庵堂乌烟瘴气,有辱神佛,更让那些妇人家庭不睦。”
庵主知道苏蔬不是省油灯,更是匹难以驯服的烈马,告诉自己不能急于一时,道:“施主讲话有失偏颇,她们想学,我愿意传授,彼此相处久了,感情自然非比寻常,却也没有施主你所言的乌烟瘴气,施主看来是无心学女红,倒是来教训贫尼,不过,你若安心在家相夫教子,请回吧,不必这样多管闲事,县尊大人都管不到我这方外之人。”
苏蔬本想再斗几句,忽然心生一计,心道,看我怎样整治你这淫尼,她转身出了禅房,喊了在外面等候的洛青依和袭香,离开皎月庵回到阳谷城内,往西门庆的“香溢四海”酒楼而来。
﹡﹡﹡﹡﹡﹡﹡﹡﹡﹡﹡﹡﹡﹡﹡﹡﹡
西门庆神通广大,果然迅疾的打探到苏蔬的来历——汴梁之人。
仅此,弄得那些同党面面相觑,西门庆在阳谷深孚众望,手眼通天,无有他办不成的事,但是对这件事未免有点敷衍众人的嫌疑。
西门庆看出大家对这样简单的一个结果不甚满意,长袍一甩,潇洒的往椅子上坐了,道:“得知此人从汴梁来,这比什么都重要,即使这苏爷不是新任知县,至少非等闲,皇帝身边,就是一个宫女都比你我权力大,京师之人,你知道这位是什么来头,和哪位朝臣交好,或许人家认识皇上亦说不定,是以,这个人我们要谨慎对待。”
此时众人才觉有些道理,急着询问此后该当如何。
西门庆刚想传授法宝,这时,一家丁进来禀报:“大官人,有位苏公子来访。”
苏公子?西门庆蓦然想到苏蔬,心里揣测苏蔬所来作何,脚步出了房门,拐至楼梯,遥遥望见苏蔬站在下面,月白的袍子,同一颜色的唐巾,玉面粉琢,身姿若仙,他不禁暗想,何样的爹娘能生出这样俊美的男儿,可惜了是男儿身,若是女子,即便把我西门庆千刀万剐,也要得到此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真心崇尚佛理,甘心皈依佛门,恪守戒律,青灯古佛,了此一生,这是多数。
另者是为生活所迫,以尼庵作为栖身之地,如某些家道败落,无依无靠者,亦有某些妓女年老色衰,无路可走,亦去做尼姑。
还有一种是以尼姑作为谋财的手段,因尼姑身份特殊,可以随意出入女子的闺房,她们就可以偷偷的卖些春宫图和春药等物。
又一种女人不过是把出家作为放荡生活的屏障,没有夫家约束,更因为她们之佛门弟子身份,即便与某些男人接触,而少让人怀疑。
于此,尼姑和道姑后来被列为带有贬义色彩的三姑六婆之首。
据传,大名鼎鼎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曾与尼姑私通过,他在第二次因与皇帝政见不合,被流放后,妻子不在身边,他借讲学之名,与寺院的两个小尼姑私通,后其中一人为其生有一子,当朱熹后被皇帝召回,他怕私通之事败露,于是将两尼姑安身在一座山中,终身再未相见。
是以姬少游告诉苏蔬,这个皎月庵是个淫窟,苏蔬笃信不疑,因姬少游所见那庵主身边皆是俗家女子,苏蔬便妙计上心,准备次日再来皎月庵,一探虚实。
既已说好要去皎月庵,翌日,吃过早饭苏蔬便同姬少游,这次还带着袭香和洛青依,改了女装打扮,却又怕人认出,头上带顶草帽,帽子四周垂着纱挡。出了客栈后,几个人骑马,不多时来到皎月庵。
进到庵内,苏蔬让姬少游在殿前等候,既然昨日那看守的女尼说庵主不见男客,他去了反倒麻烦,苏蔬和袭香并洛青依,在院子里找到一个女尼。却不是昨日那个,苏蔬双手合十,打着佛礼道:“师父,听闻你家庵主女红了得,我姐妹几个想讨教一番,请师父通禀。”她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点散碎银子递过去。
那女尼见了银子,连忙说好。还是那个小门前,当当当的敲了几下,里面有人问:“谁?”
女尼答:“净心。”
苏蔬撇嘴,还净心,见了银子那贼眼跟凡俗之人没何两样。
里面之人把门启开,亦是女尼。她再问净心:“作何?”
净心答:“有三个女檀越,想问庵主讨教女红之事。”
里面之女尼道:“稍等,待我进去通禀。”不多时归来,道:“庵主请进。”
净心出来高兴的对苏蔬道:“庵主请你三人进去。”
苏蔬道:“多谢师父,改日再来,另当酬谢。”
她和袭香、洛青依三个,由小门进入,随着里面的女尼穿过院子,来到一溜屋前。女尼立住道:“庵主。她们来了。”
吱嘎门开,走出一个二十五六模样的女尼,素衣净面,容貌俊美。身材颀长,气质雅静,这,便是庵主。
庵主举目看来苏蔬这三人,最后,独独把目光落在苏蔬身上,见她乌云堆髻,桃腮粉脸,眼比秋水,顾盼生姿,唇似小桃,初绽新蕊,墨绿的披风趁着雪肌,亭亭而立若杨柳春风。
苏蔬见那女尼盯着自己看傻,打趣道;“师父,你认识我?”
庵主蓦然一愣,有些尴尬,随即道:“当然不识,你进来吧,婢女就在外侍立便好。”
对方一出声,苏蔬忽然想起魏喜来,这女尼容貌不俗,声音却像阉鸡,她有些纳闷,更不解的是,讨教女红,为何让婢女留在门外?又不是什么武功绝学,怕人偷师。
洛青依不高兴了,手指自己,负气的嘀咕:“我几时成了婢女?”
袭香看了明白,附耳过去戏弄她道:“在阳谷,你就是苏知县的婢女。”
洛青依气鼓鼓,却也无可奈何,掂量苏蔬即使不是知县,亦是司空家的少夫人,理当尊重,婢女就婢女,当下不再言语。
苏蔬独自随着庵主进入,屋内并无异状,不过桌椅板凳床铺,只是那床过分之大,足可以媲美苏蔬在徽宗寝宫得见的龙床。
苏蔬试探道:“庵主情趣异人,这样大的床可以睡下一家子了。”
庵主道:“平素施主们往来庵里做些针黹活计,天晚或是风雨走不得,皆留在庵里过夜,床大,姊妹们挤在一处暖和,此间出去另有一溜几间房,皆是给留宿在庵里的施主们所用。”
如此,庵主倒是个菩萨心肠,出家人念佛还是放荡,苏蔬本不想过问太多,削发为尼,真正修习佛法者有之,还有很多身遭变故,无奈下落发之女子,却也可怜。苏蔬只想知道,这个庵主是否如姬少游所见,和其他女客搞什么磨镜,就是同性之恋。人家恋不恋苏蔬本也不想管,但这庵主左拥右抱众多女子,这就是淫乱,自己是知县,发生在辖境下的事,苏蔬安能不管,这是败坏风气,她在徽宗面前左骗右哄的来到阳谷,不想弄得一团糟而让他耻笑。
苏蔬走至床前,顺手拿起一只半成品的鞋子,却发现床上尽是人的毛发等污秽之物,她恶心的把鞋子丢掉,把手在衣服上蹭了蹭,回头想问庵主些事情,却发现那庵主贴着自己而站,吓了她一跳。
“庵主,你会轻功不成,走路悄无声息,吓死我了。”
那庵主急忙过来手捂苏蔬心口,“罪过罪过,可有把你吓坏?”言语中不尽关怀,眼睛里含情脉脉,手在苏蔬胸前上下左右的抚摸。
苏蔬突然觉得反感,推开道:“无妨。”
庵主眼角余光溜着苏蔬,思忖一下,稳住心神道:“施主你想学绣工还是想学缝制?来来,贫尼教授与你。”
苏蔬敷衍道:“随便吧,我整日被人伺候惯了,什么都不会。”她的眼睛四处搜寻,想发现更有用的东西。
那庵主拿起一副刺绣的手绷给苏蔬看,“这是甄家夫人所绣,她初来时,连针都拿不稳。”
甄家夫人?苏蔬好奇,收回目光看向庵主,问:“哪个甄家夫人?可是甄神医家?”
庵主点头道:“正是甄神医的九姨娘。”说着,双臂环住苏蔬身子道:“来,我教你怎样拿绣花针。”
苏蔬感觉庵主的呼吸有些粗重急促,她双臂拱起,推开庵主,自己脱离开道:“我今日就是来看看,改日来学。”
庵主忽然拉住苏蔬的手惊诧道:“哎呦,这天生是拿绣花针的手,十指纤纤,如玉如藕。”
一般的女子,被庵主这顿夸赞,大多人的表现是——娇羞、高兴、道谢。
而苏蔬,嗖的抽回自己的手,放在眼前上下翻看,然后狞笑道:“这或许是拿官印的手吶,当心看走眼。”
庵主得寸进尺,竟然在苏蔬脸蛋上掐了一下,两眼放光,嘴巴咂咂,一副馋涎欲滴之态,道:“官印有何好,莫若留在我这皎月庵风流快活。”
庵主被苏蔬的美貌引逗得原形毕露,言语轻佻,过来就抱苏蔬。
苏蔬后退一步,稳稳坐在椅子上,双脚在地上一蹬,哧溜!把椅子滑出去几步,离庵主保持一段距离,单刀直入道:“你是不是平时都这样教那些妇人绣花?你身为出家人,就应该严守戒律,乱搞一气,弄得庵堂乌烟瘴气,有辱神佛,更让那些妇人家庭不睦。”
庵主知道苏蔬不是省油灯,更是匹难以驯服的烈马,告诉自己不能急于一时,道:“施主讲话有失偏颇,她们想学,我愿意传授,彼此相处久了,感情自然非比寻常,却也没有施主你所言的乌烟瘴气,施主看来是无心学女红,倒是来教训贫尼,不过,你若安心在家相夫教子,请回吧,不必这样多管闲事,县尊大人都管不到我这方外之人。”
苏蔬本想再斗几句,忽然心生一计,心道,看我怎样整治你这淫尼,她转身出了禅房,喊了在外面等候的洛青依和袭香,离开皎月庵回到阳谷城内,往西门庆的“香溢四海”酒楼而来。
﹡﹡﹡﹡﹡﹡﹡﹡﹡﹡﹡﹡﹡﹡﹡﹡﹡
西门庆神通广大,果然迅疾的打探到苏蔬的来历——汴梁之人。
仅此,弄得那些同党面面相觑,西门庆在阳谷深孚众望,手眼通天,无有他办不成的事,但是对这件事未免有点敷衍众人的嫌疑。
西门庆看出大家对这样简单的一个结果不甚满意,长袍一甩,潇洒的往椅子上坐了,道:“得知此人从汴梁来,这比什么都重要,即使这苏爷不是新任知县,至少非等闲,皇帝身边,就是一个宫女都比你我权力大,京师之人,你知道这位是什么来头,和哪位朝臣交好,或许人家认识皇上亦说不定,是以,这个人我们要谨慎对待。”
此时众人才觉有些道理,急着询问此后该当如何。
西门庆刚想传授法宝,这时,一家丁进来禀报:“大官人,有位苏公子来访。”
苏公子?西门庆蓦然想到苏蔬,心里揣测苏蔬所来作何,脚步出了房门,拐至楼梯,遥遥望见苏蔬站在下面,月白的袍子,同一颜色的唐巾,玉面粉琢,身姿若仙,他不禁暗想,何样的爹娘能生出这样俊美的男儿,可惜了是男儿身,若是女子,即便把我西门庆千刀万剐,也要得到此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