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一鸣惊人之游史记

正文 第四十九回:李渊起兵

    第四十九回:李渊起兵

    李世民带领司马行空和孙小圣,进了太原城,李世民因为思家心切,径直回到唐国公府邸,司马行空和孙小圣待在外厅。李世民进入内府,见他的父母、及家人。

    不一会儿,唐国公李渊和李世民来至外厅,分宾主坐定后,李渊道:“你们二位就是搭救我儿——李世民的豪杰?在这里我表示感谢了。”

    司马行空道:“我和李世民已是结拜兄弟,我们大家都是好兄弟,互相帮扶,是应该的。”

    李渊是有道明君,对结交朋友,招贤纳士,很有一套。所以,一见到司马行空和孙小圣就非常喜欢,想留在身边,就说道:“我观二位非比常人,望你们二位在世民身边帮一帮他。”

    司马行空道:“帮助世民,我们是应该的,我们自然会尽心竭力,全力以赴。”

    李渊说道:“让世民给你们安排住处,先安下心来,再让世民带你们四处走走看看。”

    司马行空和孙小圣,被李世民安排在舘驿内。

    第二天,李世民一大早就来到了舘驿,要带司马行空和孙小圣出去游玩。司马行空和孙小圣也正想出门,他们就一起出了舘驿。

    司马行空他们一行,走在太原城内的大街上,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玩,一看,城内非常繁华,人们熙来攘往,士农工商井然有序,老百姓安居乐业。到了中午,他们就进了一个酒楼要了酒菜,坐下来喝酒聊天。

    司马行空心里想:“看太原城内的繁华景象,就知道唐国公李渊,还是治理有方、治国有道的,听说突厥人还经常侵扰,看来,突厥人也侵扰不到太原城内。想来李渊和李世民,都有开国帝王之才。没有帝王之才,想称王称帝,只能是痴心妄想。”想到这里,他就对李世民说道:“大哥,我看太原城内非常繁华,就想,唐国公对太原城的治理还是有方的。但是,只把一个城市治理好是不行的,要把全国的城市治理好,人民才能安康。”

    李世民说道:“贤弟,你说的是有道理,可是谁让你去治理呢?”

    司马行空说道:“大哥,现在看来,没有人会主动让你去治理的,因为长安城里的隋炀帝,是个昏君,他残暴无情,杀父缢兄,谋权篡位,杀害忠良,纳娘图嫂,宠信奸臣,宇文述、宇文化及父子欺上压下,把持朝政。他们狼狈为奸,只管自己花天锦地,穷奢极欲,。根本不管老百姓的生死,你要想让这样的昏君、奸臣提拔你,去治理国家,就只能是痴心妄想。”

    李世民问道:“依贤弟说那应该怎么办?”

    司马行空说道:“大哥,依我说道理很简单,就象你要打扫房间一样,扫帚扫不到的地方,灰尘它不会自己跑掉,你只有拿起扫帚去打扫才行。”

    李世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要造反?”

    司马行空说道:“玉山自倒非人推,多行不义必自毙,古语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如今,隋炀帝又去扬州城看琼花,劳师动众,劳民伤财,他只管自己,花天锦地,穷奢极欲。而老百姓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呼天叫地,流离失所,怨声载道,有谁管老百姓的生死。穷则思变,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因穷而变。朝廷如果逼得老百姓不能很好的生活的话,那么,老百姓就会起来造反,这是必然的。其实,是昏君逼得老百姓造反的,如今是兵荒马乱,匪患猖獗,使得许多英雄豪杰,揭竿而起,要推翻隋朝的统治。现在是烽烟四起,五洲震荡,风雨雷激,四海翻腾,云天水怒,天下大乱。”

    司马行空喝口酒,停了停继续说道:“隋炀帝无德无能,隋朝的江山分崩离析,看样子气数已尽不会长了。听说隋炀帝在四平山被众好汉围困,损兵折将,冲出重围后,也是伤了元气。现在,瓦岗山李密兵多将广,王世充在洛阳也有称王之心。孟海公在山东称宋义王,山东还有一个济南王唐璧,窦建德在河北称夏明王,河北还有一个寿州王李子通,萧铣在南方称大梁王,还有白御王高谈圣,济宁知世王王薄,楚州王朱灿,上梁王沈法兴,净泰王徐元朗,定襄王刘武周,净梁王李执,还有杜伏威,薛举,张善相,李芙蓉等等。如今是大隋失鹿,群雄起而逐之,现在有这么多枭雄都各霸一方,有了一定的根基,试想有这么多的枭雄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大隋朝的江山还能安定吗?你还要保这样的昏君吗?!”

    李世民道:“这样的昏君,自是人人得而诛之,依贤弟之见,群雄之中谁人可成王称霸?”

    司马行空道:“依当前形势,群雄之中鱼龙混杂,若看兵多将广,当属瓦岗山李密为最。但鹿死谁手,尚为可知。”

    李世民道:“我父在大隋为官,守护边陲太原,尽心竭力,虽有外寇侵扰,也还安定,如今内忧外患,安宁将不在矣。”

    司马行空道:“我看最好还是打自己的江山,治理出一个美好的国家,让老百姓能够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永享太平。”

    李世民说道:“贤弟,你说的对,我不会为昏君卖命的。只是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做?因为我父亲在隋多年为官,他决然不肯起兵造反。”

    司马行空说道:“现在,隋炀帝到扬州去看琼花,几十万兵马随驾,长安城正好空虚,我们可以乘虚而入,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李世民一听,非常高兴的说道:“我早有此心,只是不知道从何做起,听你一言,我茅塞顿开。”

    司马行空道:“听说薛举在陇西也有入侵长安之意,如果长安被别人捷足先登了,恐怕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李世民道:“若我们去到长安,我担心刘武周一定会趁着太原空虚,来犯太原。”

    司马行空道:“刘武周,投靠突厥人,又残暴无道,不得人心。他最多只能得逞一时。如果我们能够取得长安城,长安城是京都,关中又地大物博,历年来皇帝都是在关中发起的。得关中也就能得天下。等关中稳定以后,再派兵平定刘武周不迟。”

    李世民道:“我尽快回去劝说父亲,让他尽早夺取长安城。”

    他们边喝边聊,谈话非常投机。

    李世民回头将这些话告诉李渊,说道:“如今隋炀帝荒淫无道,杀父缢兄,谋权篡位,纳娘图嫂,杀害忠良,宠信奸臣,宇文述、宇文化及父子,把持朝政,他们只管自己,花天锦地,穷奢极欲,锦衣玉食,而老百姓是穷困潦倒,呼天叫地,怨声载道。他们逼得老百姓揭竿而起,许多英雄豪杰,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这样下去,太原城外也将变为战场,大人您如果要守小节,下边要面对盗匪四起,民情民怨。上边隋炀帝也不重用你,隋炀帝的江山早晚也要被推翻,亡国只是时日的问题。现在,隋炀帝到扬州去看琼花,几十万兵马随驾,长安城正好空虚,不如乘此时机,成就帝业,而且,太原城内兵多粮足,我们可以乘虚而入,直取长安,如探囊取物,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李渊觉得李世民话说的有理,沉吟半晌说道:“如今就是家破人亡也好,化家为国也罢,都依你所说。”

    其实,唐国公李渊早就有问鼎中原之心,他早就开始招贤纳士,积草屯粮,招兵买马,现在,又见隋炀帝游幸扬州城未归,天下大乱,刀兵四起,就已经决定,乘虚而入长安。孰轻孰重,他心里还是清楚的,听了李世民的话,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第二天,唐国公李渊,召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李靖、袁天罡、李淳风、长孙顺德、殷开山、马三保众将商议国事:

    李世民先说道:“如今隋炀帝荒淫无道,杀父缢兄,纳娘图嫂,宠信奸臣,他只管自己花天酒地,锦衣玉食,而老百姓是穷困潦倒,呼天叫地,怨声载道。他们逼得老百姓揭竿而起,许多英雄豪杰,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这样下去,太原城外也将变为战场,就是我们要保大隋朝,也保不住,隋炀帝昏庸无能,隋朝的江山不保,是大势所趋,隋炀帝的江山早晚也要被推翻,亡国只是时日的问题。现在,隋炀帝到扬州去看琼花,几十万兵马随驾,长安城正好空虚,不如乘此时机,成就大业。而且太原城兵多粮足,我们可以乘虚而入,直取长安,如探囊取物,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众将听了都觉得有理,纷纷说道:“说的对,我们现在就去取长安•;•;•;•;•;•;。”

    唐国公李渊说道:“今天,众将说的很有道理,我就依了众将所说。”

    随即点齐众将士,把守四门,鸣金击鼓,升大殿,即王位,众将朝贺参拜完毕。李渊自称唐王,立李建成为世子,封李靖为护国军师,袁天罡、李淳风为左右军师,其余众将各个受封。命令李元霸为先锋,唐王亲帅大军,直取长安。

    长安各处关隘,把守兵将都是老弱病残,怎能抵挡得住唐王的精兵强将,唐王所到之处,到处无敌,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不几日,得河西,取潼关,攻入长安城。

    唐王下旨安民,众将都劝唐王即皇帝位,唐王不允。乃立代王杨侑为皇帝,时杨侑年十岁,唐王大权在握。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谢谢大家的美好评论,我要更加努力,每天加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