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4《晋江Vip文》
也许是百姓们的视线太过灼热,而且看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似乎有冲过来的打算,所有围在赵禔身边的士子都同时闪到另外一边,以免被无辜牵连。
与此同时,离赵禔较远的士子则在交头接耳:“砚海墨香?哪个砚海墨香能有这么大的阵仗。”
“能是哪个,看百姓那样只怕就是姑苏的砚海墨香。”
“哦,就是那个写了《大唐双龙传》的砚海墨香。哈哈,没想到他居然是参加秋试,我本还以为要明年春试后才能看到新文呢!”
“是啊,真意外,”有个学子突然一脸激动,“真想不到我们居然与砚海墨香同科,与有荣焉啊!真后悔今日未带《大唐》的书册,否则可以借机去签名握手!”
“嗯,和他同科,真是挺荣幸的,话说,你没有书也可以去啊,不就是签名握手嘛……”
“不行!书友会可是有规定的!要遵守!”
“……”
士子们是低调的议论,百姓那边就激动多了,连吹奏的乐器声里都夹杂着激动的爆破音,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朝着赵禔的方向做长颈鹿状,议论的声音也是采用大嗓门。
原本如临大敌的黄通判见状,却有些哭笑不得,他领着身后的衙役挡在百姓与学子中间,又让其中一领头的吆喝:“各位,各位街坊邻居!我说今儿个可是学子们科考的日子,你们在这欢声鼓舞,可是会打扰到学子们考试的。我说各位还是早早回去吧,别让学子考官们为难!”
衙役喊完这话,百姓们停下了手中的乐器嘴里也不喊口号了,但他们依然拥挤在街道两旁没有离开,或相互嘀咕,或定定地望着赵禔,或兴奋地拿出购买的新书高举双手,看得出来,他们这是在等砚海墨香发话呢。
赵禔可是知道书友会的一个规定——买新书可让砚海墨香签名,看着高耸的书林,她的眼角狠狠地抽了抽,看了眼四周,小心地站在一旁的石阶之上,朝众人拱手道:“诸位,诸位!很高兴今日各位能来考场替某送行打气!”砚海墨香一开口,喧嚣的百姓立刻安静下来。
“今儿是秋试,离开考的时辰也近,在下无法和大伙一一招呼了,也别耽搁了别的学子入考场的时辰,这样吧,需要签名的都往边上让一让,到这边来排队,不要插队。一直到我进考场前都先帮大伙签名,若是我入考场了还有人没等到签名,那就待改日有空了再签,可行?”
众书迷眼见赵禔发话了,收锣鼓的收锣鼓,排队的排队,井然有序满脸幸福地往赵禔所指示的方向行动,排在顶前面能与赵禔搭讪几句的人,惹了身后不少红眼,排在稍后能得到赵禔几个眼神的,也颇为兴奋。也只有排在最后面的书迷,暗恨自己手脚不够快,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砚海墨香面前的形象,倒也听话不插队!
众士子见赵禔如此的舍己为人,一开始被打扰的芥蒂也消失了,还有几个好心的士子挤到了赵禔身边,暗暗提醒她:科考场所的座次都是学子自己随便坐的,有好有坏,越晚进去越吃亏,万一被安排在茅厕旁边可就惨了!
赵禔温和地笑笑,虽谢了他们提醒,但也表示她愿意承担责任最后入场。
见赵禔这等做派,虽有人面上不忿,但心里还是为赵禔的这份作为感到赞赏,勇于担责,君子之风。
开考场的时间到了,左边是学子们一一被搜身然后入场,右边是赵禔挥舞着手中的毛笔,在书面或宣纸上写着自己的四字大名。
“赵郎,时辰到了!”钱一护在赵禔身边,一见左侧只剩下最后两三个士子,立刻拦在书迷面前,回头对赵禔说道。
赵禔看着还剩下老长的队伍,脸皮就是一抖,便推开钱一,说道:“各位,在下前去考试了,这日头有些晒人,大伙都回去吧,改日再见。”说完,赵禔便在剩余书友们“幽怨”的目光中,闪到了一旁。书友们也在赵禔的建议下,纷纷回家。
而赵禔呢,此时则站在黄通判身旁,由他领着,来到一个单独的暗阁做检查,一进门,就看见陈伴伴正在笑眯眯地叮嘱检查的人,陈伴伴对面两人身材较小,脸无半毛,声音尖细,一看就与陈伴伴“颇有渊源”。
陈伴伴看着满脸大汗的赵禔,一脸担忧地走上前来:“殿下怎的这么晚才来,外面日头毒,可是晒着了?”
赵禔没有说话,反而看向陈伴伴身后站着的两人,那两人见赵禔望过来,立刻诚惶诚恐地作揖。陈伴伴立刻领会赵禔的意思,便道:“这两人是官家派来的呢,嘴巴紧得很。”也没多说这两人的用处,无外乎就是帮赵禔封口,扫尾之类的事情。陈伴伴不希望别的内侍占据赵禔的目光,赵禔则是完全不在意。
“今儿赶巧被书迷认出来了,也多亏他们,要不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一人进暗阁,不过真是奇了怪了,他们怎的知道我在这里考试,又怎么认出我的样子,”赵禔咬咬下唇,微微蹙眉,“你出去后查查,到底怎么回事?”
陈伴伴心里也是一紧,毕竟外面可没有砚海墨香的画像,在姑苏被认出还情有可原的话,在外地被认出就很可疑了,万一有人乘乱捣蛋的……
“殿下,可是那糟心的邪派?”陈伴伴已经将太乙门化为魔门邪派一类。
“暂不知,不过应该不会,你出去就查查吧。”赵禔甩甩头,“好了,开始检查吧,我还要考试呢。”
而在赵禔进去检查,留守在外面的衙役忍不住嘀咕:“这砚海墨香的来头也太大了吧,检查的人居然都是另派的人员,真是,真是……”
“休得妄言!”黄通判一声低喝,打断衙役的话。但他心底何尝不是一个心思,不过他看得比衙役远多了也心惊多了。那被派下来的人,分明是两个太监内侍,这可是皇家宗亲才有的面子。而那两人刚来的时候,身份品级不低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结果却被服侍赵荪的人一来就给打脸教训,还属于那种一脸谄媚被打了左脸伸出右脸让人继续打。
如何不让从六品的黄通判入眼心惊,这人真真得罪不得!
暗阁里,赵禔被随便检查一下就放行了。
也不知道这房子是怎么设计的,赵禔的出口,正是广大学子的出口,也就是说根本没人发现赵禔的特殊待遇。来到了特意留下的考舍坐好,赵禔刚刚落座,就吸引了附近几位考生的注意,左手边的考生面嫩,他伸出头一脸激动地时不时望着赵禔,犹如小狗瞧见美味的骨头一般。右侧的考生则是一位胡须发白的老人,他看向赵禔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艳羡,随即又冷哼了一声缩过头去。对面的考生也是时不时抬头,弄得赵禔有种自己是珍惜动物的感觉。
何知州站在最前面,开始训话,无非是阐明考场纪律之类。
训话结束,来了数位衙役发卷子。
考场里虽挤进几百人,倒也井然有序,除了衙役走动、磨墨、翻动纸张或偶过的知了蝉鸣,竟再无其他噪音入耳,安静得都让人有些心慌。
赵禔倒也没马上写试卷,她伸了个懒腰,有些无语地看着低矮的考舍,砖头小床上放着一叠薄毯,一米宽的桌子上摆着笔墨纸砚,凉茶壶,一张小板凳,一把蒲扇。还有一个木桶当马桶用。她的考舍还算打扫得干净,有几个路过的考舍里面都飘出了臭气,貌似装备也没有她的整齐。
赵禔叹了口气,她隐约记得搜身、考舍这些玩意应该是明朝才盛行的东西,怎么大宋也是这样,悲剧啊……得在这糟糕的环境里面憋三天,郁闷啊!
赵禔不知道的是,大宋本没有独身考舍,会突变成这样也是真宗新下的法令,考舍都是或新修或征用没多久的,房子不够的考场还得几人挤一挤。而过去考试的时候,考生们住的是大杂舍,也就是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塞十几个人打地铺睡,属于一人呼噜全屋遭殃。
真宗的命令,明面上是体谅天下学子,实际上大家可想而知。
收敛了一下心神,赵禔打开试题,第一天科考是贴经墨义,也就一个填空题,一个释义题。
粗略看了一下,虽然苏氏学院都没猜中,但都复习过,也不难。
赵禔研磨,蘸墨,提笔就写。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过去。临近午时,天气闷热得厉害。主考大堂的主考官已经汗流浃背了,他们也属于几天不能出门的人群。
何知州用汗巾抹了抹脸上的热汗,看着外面一个个汗津津的学子,对身旁的黄通判说:“你将那人安排好了吗?”
黄通判心领神会:“梧桐大树下,通风。”
何知州又看了一眼刺目的白日,还是不放心,嘱咐身旁的衙役道:“去,来回多浇点凉水。”
衙役领命离开,带着木桶,将凉水浇在黄土泥地、青石板上,着重招呼赵禔附近地段。
赵禔抬头看了一眼来来回回被衙役闲逛的前院,无奈地笑了笑,收笔,提前向考官交了卷,她倒了一杯凉茶,抿了一口,左手摇着蒲扇,心里默念着:只有三日罢,心静自然凉。
与此同时,离赵禔较远的士子则在交头接耳:“砚海墨香?哪个砚海墨香能有这么大的阵仗。”
“能是哪个,看百姓那样只怕就是姑苏的砚海墨香。”
“哦,就是那个写了《大唐双龙传》的砚海墨香。哈哈,没想到他居然是参加秋试,我本还以为要明年春试后才能看到新文呢!”
“是啊,真意外,”有个学子突然一脸激动,“真想不到我们居然与砚海墨香同科,与有荣焉啊!真后悔今日未带《大唐》的书册,否则可以借机去签名握手!”
“嗯,和他同科,真是挺荣幸的,话说,你没有书也可以去啊,不就是签名握手嘛……”
“不行!书友会可是有规定的!要遵守!”
“……”
士子们是低调的议论,百姓那边就激动多了,连吹奏的乐器声里都夹杂着激动的爆破音,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朝着赵禔的方向做长颈鹿状,议论的声音也是采用大嗓门。
原本如临大敌的黄通判见状,却有些哭笑不得,他领着身后的衙役挡在百姓与学子中间,又让其中一领头的吆喝:“各位,各位街坊邻居!我说今儿个可是学子们科考的日子,你们在这欢声鼓舞,可是会打扰到学子们考试的。我说各位还是早早回去吧,别让学子考官们为难!”
衙役喊完这话,百姓们停下了手中的乐器嘴里也不喊口号了,但他们依然拥挤在街道两旁没有离开,或相互嘀咕,或定定地望着赵禔,或兴奋地拿出购买的新书高举双手,看得出来,他们这是在等砚海墨香发话呢。
赵禔可是知道书友会的一个规定——买新书可让砚海墨香签名,看着高耸的书林,她的眼角狠狠地抽了抽,看了眼四周,小心地站在一旁的石阶之上,朝众人拱手道:“诸位,诸位!很高兴今日各位能来考场替某送行打气!”砚海墨香一开口,喧嚣的百姓立刻安静下来。
“今儿是秋试,离开考的时辰也近,在下无法和大伙一一招呼了,也别耽搁了别的学子入考场的时辰,这样吧,需要签名的都往边上让一让,到这边来排队,不要插队。一直到我进考场前都先帮大伙签名,若是我入考场了还有人没等到签名,那就待改日有空了再签,可行?”
众书迷眼见赵禔发话了,收锣鼓的收锣鼓,排队的排队,井然有序满脸幸福地往赵禔所指示的方向行动,排在顶前面能与赵禔搭讪几句的人,惹了身后不少红眼,排在稍后能得到赵禔几个眼神的,也颇为兴奋。也只有排在最后面的书迷,暗恨自己手脚不够快,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砚海墨香面前的形象,倒也听话不插队!
众士子见赵禔如此的舍己为人,一开始被打扰的芥蒂也消失了,还有几个好心的士子挤到了赵禔身边,暗暗提醒她:科考场所的座次都是学子自己随便坐的,有好有坏,越晚进去越吃亏,万一被安排在茅厕旁边可就惨了!
赵禔温和地笑笑,虽谢了他们提醒,但也表示她愿意承担责任最后入场。
见赵禔这等做派,虽有人面上不忿,但心里还是为赵禔的这份作为感到赞赏,勇于担责,君子之风。
开考场的时间到了,左边是学子们一一被搜身然后入场,右边是赵禔挥舞着手中的毛笔,在书面或宣纸上写着自己的四字大名。
“赵郎,时辰到了!”钱一护在赵禔身边,一见左侧只剩下最后两三个士子,立刻拦在书迷面前,回头对赵禔说道。
赵禔看着还剩下老长的队伍,脸皮就是一抖,便推开钱一,说道:“各位,在下前去考试了,这日头有些晒人,大伙都回去吧,改日再见。”说完,赵禔便在剩余书友们“幽怨”的目光中,闪到了一旁。书友们也在赵禔的建议下,纷纷回家。
而赵禔呢,此时则站在黄通判身旁,由他领着,来到一个单独的暗阁做检查,一进门,就看见陈伴伴正在笑眯眯地叮嘱检查的人,陈伴伴对面两人身材较小,脸无半毛,声音尖细,一看就与陈伴伴“颇有渊源”。
陈伴伴看着满脸大汗的赵禔,一脸担忧地走上前来:“殿下怎的这么晚才来,外面日头毒,可是晒着了?”
赵禔没有说话,反而看向陈伴伴身后站着的两人,那两人见赵禔望过来,立刻诚惶诚恐地作揖。陈伴伴立刻领会赵禔的意思,便道:“这两人是官家派来的呢,嘴巴紧得很。”也没多说这两人的用处,无外乎就是帮赵禔封口,扫尾之类的事情。陈伴伴不希望别的内侍占据赵禔的目光,赵禔则是完全不在意。
“今儿赶巧被书迷认出来了,也多亏他们,要不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一人进暗阁,不过真是奇了怪了,他们怎的知道我在这里考试,又怎么认出我的样子,”赵禔咬咬下唇,微微蹙眉,“你出去后查查,到底怎么回事?”
陈伴伴心里也是一紧,毕竟外面可没有砚海墨香的画像,在姑苏被认出还情有可原的话,在外地被认出就很可疑了,万一有人乘乱捣蛋的……
“殿下,可是那糟心的邪派?”陈伴伴已经将太乙门化为魔门邪派一类。
“暂不知,不过应该不会,你出去就查查吧。”赵禔甩甩头,“好了,开始检查吧,我还要考试呢。”
而在赵禔进去检查,留守在外面的衙役忍不住嘀咕:“这砚海墨香的来头也太大了吧,检查的人居然都是另派的人员,真是,真是……”
“休得妄言!”黄通判一声低喝,打断衙役的话。但他心底何尝不是一个心思,不过他看得比衙役远多了也心惊多了。那被派下来的人,分明是两个太监内侍,这可是皇家宗亲才有的面子。而那两人刚来的时候,身份品级不低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结果却被服侍赵荪的人一来就给打脸教训,还属于那种一脸谄媚被打了左脸伸出右脸让人继续打。
如何不让从六品的黄通判入眼心惊,这人真真得罪不得!
暗阁里,赵禔被随便检查一下就放行了。
也不知道这房子是怎么设计的,赵禔的出口,正是广大学子的出口,也就是说根本没人发现赵禔的特殊待遇。来到了特意留下的考舍坐好,赵禔刚刚落座,就吸引了附近几位考生的注意,左手边的考生面嫩,他伸出头一脸激动地时不时望着赵禔,犹如小狗瞧见美味的骨头一般。右侧的考生则是一位胡须发白的老人,他看向赵禔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艳羡,随即又冷哼了一声缩过头去。对面的考生也是时不时抬头,弄得赵禔有种自己是珍惜动物的感觉。
何知州站在最前面,开始训话,无非是阐明考场纪律之类。
训话结束,来了数位衙役发卷子。
考场里虽挤进几百人,倒也井然有序,除了衙役走动、磨墨、翻动纸张或偶过的知了蝉鸣,竟再无其他噪音入耳,安静得都让人有些心慌。
赵禔倒也没马上写试卷,她伸了个懒腰,有些无语地看着低矮的考舍,砖头小床上放着一叠薄毯,一米宽的桌子上摆着笔墨纸砚,凉茶壶,一张小板凳,一把蒲扇。还有一个木桶当马桶用。她的考舍还算打扫得干净,有几个路过的考舍里面都飘出了臭气,貌似装备也没有她的整齐。
赵禔叹了口气,她隐约记得搜身、考舍这些玩意应该是明朝才盛行的东西,怎么大宋也是这样,悲剧啊……得在这糟糕的环境里面憋三天,郁闷啊!
赵禔不知道的是,大宋本没有独身考舍,会突变成这样也是真宗新下的法令,考舍都是或新修或征用没多久的,房子不够的考场还得几人挤一挤。而过去考试的时候,考生们住的是大杂舍,也就是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塞十几个人打地铺睡,属于一人呼噜全屋遭殃。
真宗的命令,明面上是体谅天下学子,实际上大家可想而知。
收敛了一下心神,赵禔打开试题,第一天科考是贴经墨义,也就一个填空题,一个释义题。
粗略看了一下,虽然苏氏学院都没猜中,但都复习过,也不难。
赵禔研磨,蘸墨,提笔就写。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过去。临近午时,天气闷热得厉害。主考大堂的主考官已经汗流浃背了,他们也属于几天不能出门的人群。
何知州用汗巾抹了抹脸上的热汗,看着外面一个个汗津津的学子,对身旁的黄通判说:“你将那人安排好了吗?”
黄通判心领神会:“梧桐大树下,通风。”
何知州又看了一眼刺目的白日,还是不放心,嘱咐身旁的衙役道:“去,来回多浇点凉水。”
衙役领命离开,带着木桶,将凉水浇在黄土泥地、青石板上,着重招呼赵禔附近地段。
赵禔抬头看了一眼来来回回被衙役闲逛的前院,无奈地笑了笑,收笔,提前向考官交了卷,她倒了一杯凉茶,抿了一口,左手摇着蒲扇,心里默念着:只有三日罢,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