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提几点质疑。
五 “提几点质疑。”
老门卫走了。
大家情绪激昂,有人建议立刻搜查张浩的家,找寻赃款。但其他人都沉默不语,他们是心里矛盾:张浩尸骨未寒,家人正在悲痛之中……此时去不合时宜,至少等丧事办完,事情平息再……王所长也迟迟不表态。
“王所长,他是畏罪自杀,不值得同情,不能因此就不搜赃款。”
“时间就是生命,防止赃款被转移。”
几个性急的小伙子抬腿就往门外走。
“回来,”王所长喝住他们,“不可轻举妄动,这关系到一个人和一家人的声誉,哪怕是人已死去。”原来王所长不表态是另有不一样的想法。
“那……”
“让我再仔细想一想。”
王所长用笔在笔记本上划拉着,陷入了苦思之中。他一旦进入苦思,那脸就像在受酷刑,让别人看着都难受。
他在心里用所掌握的情况为原料,用逻辑推理为粘合剂,小心翼翼地堆砌着一座假想宫殿,一砖一瓦、一梁一栋都惨淡经营。
一秒钟,十秒钟,一百秒钟……
大家屏心静气,尽量不发出声音干扰他。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盯着王所长那光光的额头,等待着那里边奇怪大脑的奇怪产物出世。那情形就像等待着老母鸡下蛋。每个人的耳朵都竖得很高,准备捕捉王所长嘴里即将发出的声音。
终于,王所长开口了:“我试提几点质疑。”待大家注意力集中后,王所长说下去:“按常理来讲,张浩听了李玉山的话后,应该反复追问李玉山,赵兴民揭发他的程度,以权衡自己被暴露的程度深浅,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何以他听了两句话以后马上就去行凶报复和自杀?似乎过分莽撞……
“其二:即使张浩听了李玉山的话,断定自己暴露无遗,也应该是先作一番准备,瞅好机会,再行动。何以一听到点风声,便马上跑去行凶、自杀,显出是临时决定,毫无准备。这不合逻辑……”
“其三:张浩当时至少手里还有一笔可观的赃款,从他那个尚对人生充满幻想的年龄进行‘性格行为推理’:他报复行凶后,不应该马上自杀,而会是先携款潜逃,到名山大川周游一番,将赃款挥霍一光后才自杀……”
“其四:退一步说,即使他马上自杀,那么根据他是因自尊心强,感到身败名裂才自杀这一点看,他应到一个无人处去自杀,怎肯暴尸校内,让万众观瞻?”
“其五:张浩是携带两块砖头去行凶的,行凶办法也仅是把对方砸伤,说明他并没打算把对方弄死。对方已‘置他于死地’,而他却报复得如此轻微,亦不合常情。”
“其六:应有遗书,对父母有个交代,然而却没有……”
王所长停顿了一下,待大家对他的话做了消化以后,又说:“既然张治军自杀不能成立。那么逆推过来,则必须是李玉山说了谎。也就是说:李玉山有可能是真正做案者。
“我对事情的真相试作推测,当然,这只是个虚构产物,还需用事实一步步证实它。那天,张浩和李玉山走出校门以后,李玉山给他说的是别的什么事,张浩即火冒三丈,转身气冲冲寻赵兴民报复。张浩最初记得赵兴民是在二楼上课,所以他最初的打算是:到二楼用砖砸完赵兴民后,立刻从二楼跳下逃离现场,让任何人也看不到他,来个神不知鬼不觉。据我刚才在学生中了解,张浩身体强壮灵活,过去曾经常从二楼跳下过,记得赵兴民老师也讲过这一点。但他奔到二楼后却出了点意外,赵兴民改在三楼的教室上课了。于是他气冲冲的奔到三楼,实施了报复,报复完以后,他惊慌要逃,一时间竟忘了是在三楼,还以为是在二楼,一糊涂,便纵身越过栏杆,从他假想的二楼,实际上是三楼中跳下……铸成大错。”
“哄!”满室哗然。
王所长继续说下去:“至于李玉山挑唆张浩的原因,可以这样推理:是李玉山偷盗了财务室,他担惊受怕,极希望学校里再发生一点别的什么事来转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他就挑拨张浩去报复赵兴民。而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赵兴民‘揭发’过张浩有可能偷盗财务室的事。
“当张浩意外坠楼身亡后,李玉山又恰好从旁人那里听到了赵兴民揭发张浩的事,也就是说。”王所长强调,“李玉山是在跳楼事件发生以后,才听说赵兴民曾经检举张浩的。于是他正好借题发挥,把偷盗财务室的事栽赃给张浩,编造出那一番似乎极合逻辑的谎言来。”
王所长讲完,所有人都活跃起来:
“王所长,你真是个奇怪脑袋。”
“一般人是决想不出来的。”
“怎么灵感之神光照顾你呢?”
王所长又说:“如何证实以上推测成立呢?如果是真的,又如何对付李玉山的抵赖,如何用巧妙办法让他如实交代出来呢?我设想了如下一个办法:就是设法通过什么人向李玉山透露出一个假消息,说张浩未死,已被人抢救过来了,看李玉山有何反应。如果李玉山惊慌并逃走,则证明推测成立,我们即一举拿获他,攻开堡垒。”
“嘿呀!”有人捅了王所长一拳,“你当初在医院封锁张浩死亡的消息,是不是先想到了这一步棋?”
“不是。”王所长坦率地说:“我不是未卜先知,不过是正好用上那步棋罢了。好在目前还没过24小时,连张浩家属还不知道张浩死,这对我们很有利。”
(每日白天仍每3小时更新一次)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老门卫走了。
大家情绪激昂,有人建议立刻搜查张浩的家,找寻赃款。但其他人都沉默不语,他们是心里矛盾:张浩尸骨未寒,家人正在悲痛之中……此时去不合时宜,至少等丧事办完,事情平息再……王所长也迟迟不表态。
“王所长,他是畏罪自杀,不值得同情,不能因此就不搜赃款。”
“时间就是生命,防止赃款被转移。”
几个性急的小伙子抬腿就往门外走。
“回来,”王所长喝住他们,“不可轻举妄动,这关系到一个人和一家人的声誉,哪怕是人已死去。”原来王所长不表态是另有不一样的想法。
“那……”
“让我再仔细想一想。”
王所长用笔在笔记本上划拉着,陷入了苦思之中。他一旦进入苦思,那脸就像在受酷刑,让别人看着都难受。
他在心里用所掌握的情况为原料,用逻辑推理为粘合剂,小心翼翼地堆砌着一座假想宫殿,一砖一瓦、一梁一栋都惨淡经营。
一秒钟,十秒钟,一百秒钟……
大家屏心静气,尽量不发出声音干扰他。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盯着王所长那光光的额头,等待着那里边奇怪大脑的奇怪产物出世。那情形就像等待着老母鸡下蛋。每个人的耳朵都竖得很高,准备捕捉王所长嘴里即将发出的声音。
终于,王所长开口了:“我试提几点质疑。”待大家注意力集中后,王所长说下去:“按常理来讲,张浩听了李玉山的话后,应该反复追问李玉山,赵兴民揭发他的程度,以权衡自己被暴露的程度深浅,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何以他听了两句话以后马上就去行凶报复和自杀?似乎过分莽撞……
“其二:即使张浩听了李玉山的话,断定自己暴露无遗,也应该是先作一番准备,瞅好机会,再行动。何以一听到点风声,便马上跑去行凶、自杀,显出是临时决定,毫无准备。这不合逻辑……”
“其三:张浩当时至少手里还有一笔可观的赃款,从他那个尚对人生充满幻想的年龄进行‘性格行为推理’:他报复行凶后,不应该马上自杀,而会是先携款潜逃,到名山大川周游一番,将赃款挥霍一光后才自杀……”
“其四:退一步说,即使他马上自杀,那么根据他是因自尊心强,感到身败名裂才自杀这一点看,他应到一个无人处去自杀,怎肯暴尸校内,让万众观瞻?”
“其五:张浩是携带两块砖头去行凶的,行凶办法也仅是把对方砸伤,说明他并没打算把对方弄死。对方已‘置他于死地’,而他却报复得如此轻微,亦不合常情。”
“其六:应有遗书,对父母有个交代,然而却没有……”
王所长停顿了一下,待大家对他的话做了消化以后,又说:“既然张治军自杀不能成立。那么逆推过来,则必须是李玉山说了谎。也就是说:李玉山有可能是真正做案者。
“我对事情的真相试作推测,当然,这只是个虚构产物,还需用事实一步步证实它。那天,张浩和李玉山走出校门以后,李玉山给他说的是别的什么事,张浩即火冒三丈,转身气冲冲寻赵兴民报复。张浩最初记得赵兴民是在二楼上课,所以他最初的打算是:到二楼用砖砸完赵兴民后,立刻从二楼跳下逃离现场,让任何人也看不到他,来个神不知鬼不觉。据我刚才在学生中了解,张浩身体强壮灵活,过去曾经常从二楼跳下过,记得赵兴民老师也讲过这一点。但他奔到二楼后却出了点意外,赵兴民改在三楼的教室上课了。于是他气冲冲的奔到三楼,实施了报复,报复完以后,他惊慌要逃,一时间竟忘了是在三楼,还以为是在二楼,一糊涂,便纵身越过栏杆,从他假想的二楼,实际上是三楼中跳下……铸成大错。”
“哄!”满室哗然。
王所长继续说下去:“至于李玉山挑唆张浩的原因,可以这样推理:是李玉山偷盗了财务室,他担惊受怕,极希望学校里再发生一点别的什么事来转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他就挑拨张浩去报复赵兴民。而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赵兴民‘揭发’过张浩有可能偷盗财务室的事。
“当张浩意外坠楼身亡后,李玉山又恰好从旁人那里听到了赵兴民揭发张浩的事,也就是说。”王所长强调,“李玉山是在跳楼事件发生以后,才听说赵兴民曾经检举张浩的。于是他正好借题发挥,把偷盗财务室的事栽赃给张浩,编造出那一番似乎极合逻辑的谎言来。”
王所长讲完,所有人都活跃起来:
“王所长,你真是个奇怪脑袋。”
“一般人是决想不出来的。”
“怎么灵感之神光照顾你呢?”
王所长又说:“如何证实以上推测成立呢?如果是真的,又如何对付李玉山的抵赖,如何用巧妙办法让他如实交代出来呢?我设想了如下一个办法:就是设法通过什么人向李玉山透露出一个假消息,说张浩未死,已被人抢救过来了,看李玉山有何反应。如果李玉山惊慌并逃走,则证明推测成立,我们即一举拿获他,攻开堡垒。”
“嘿呀!”有人捅了王所长一拳,“你当初在医院封锁张浩死亡的消息,是不是先想到了这一步棋?”
“不是。”王所长坦率地说:“我不是未卜先知,不过是正好用上那步棋罢了。好在目前还没过24小时,连张浩家属还不知道张浩死,这对我们很有利。”
(每日白天仍每3小时更新一次)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